中国音韵学著作。李光地等著。从康熙五十四年(1715) 开始奉敕修撰,历时10载,到雍正四年(1726)完成。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榕村,福建安溪人。清朝康熙时进士,累官至直隶巡抚、文渊阁大学士。治程朱理学颇为出色,曾奉命主编《性理大全》、《朱子大全》等。本书遵用宋元以来流行的“平水韵”,将韵部分为106部。一韵之中,又分开、齐、合、撮四呼。一呼之下,统以36字母,各字遂按36字母的次序排列,始见终日。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还在卷首列一韵图,称为韵谱。这个韵谱在音韵体系上完全与正文韵书部分的内容相合,分韵与韵书一致,也分112韵。各图之中分为4栏,列1、2、3、4等字。同等之内,再别为平上去入4声。韵图之内,只列韵目,不写明等呼及摄名、摄次等。图中列字的次序,完全按照韵书中的次序。所列的字,是韵书中的小韵首字。入声字只配阳声韵,不配阴声韵。平声合为一类,无阴、阳平之分。本书有两个显著特点:1.运用等韵的观念和术语表示字音。这在“凡例”中说得很明白:“按韵分音,在于字母。每音上所标见溪等字,乃字母也。……”。“排列字母各有等第,见溪诸母下系一二三四字,乃其等也。”2.改良反切。本书所用切语,与传统韵书不同。反切上字采用歌麻(开口呼字用之)、支微齐(齐齿呼字用之)、鱼虞(合口撮口呼字用之)各韵的字;反切下字主要采用影、喻纽字。除此对反切上下字还有其他要求。这样就使本书成为出现较晚、影响较大的传统韵书的殿后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