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除了石作、大木作、小木作、砖作、竹作、泥作、瓦作等与房屋营造直接有关的材料估算方式之外,《法式》作者还给出了一些似乎并不起眼,却在营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的料例信息。例如用钉料例、用胶料例。此外,关于用料,可能还涉及其所用料的品位等第等问题,故本卷中还特别列出了“诸作等第”这一话题。
用钉,主要见于大木作、小木作、雕木作,但在竹作、瓦作、泥作中也会出现用钉的情况。钉的形式与功能也相当多样。
至于用胶的问题,虽然只是一种辅助性的配料,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小木作榫卯处,若施用了胶,则其榫卯的坚固程度显然会有明显的提高。其他部位的用胶,无非也是希望将不同的材料更为紧固地连接在一起。
关于“诸作等第”问题,似乎与“料例”部分的行文内容关联不是很大,但其文所言的“等第”,所指确实是与材料的品第有所关联的,或亦可能与对材料的加工难度有所关联。这一节虽然很短小,其中关于宋式营造中的材料使用与加工等方面的信息,对今天的古建筑修缮与保护仍然具有十分现实的价值与意义。
诸作用钉料例
【题解】
现代人常常提起的“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不会用到一根钉子”的说法,其实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误解。以木料为主要构材的中国古代营造,在许多地方都可能需要借助钉子的特殊功用。房屋以及小木作的一些附属性部件,如屋顶的椽子,椽子上所施的屋面望板,檐口处的大、小连檐,以及重要建筑物的屋瓦等,都需要通过钉子来将其固定在房屋的主体结构上。小木作中,如平棊版、门窗的背版以及木贴、难子等,在与相应的构件相接时,钉子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在石作或泥作中,偶然也会借用钉子将表面的石块,如井底盘或墙面的灰泥,固定在地基上或一个更为强固的结构物上。至于竹作或雕木作中,用到钉子的情况,应该也是不难想象的。
用钉料例
大木作:
椽钉,长加椽径五分。有余分者从整寸,谓如五寸椽用七寸钉之类。下同。
角梁钉,长加材厚一倍。柱礩同。
飞子钉,长随材厚。
大、小连檐钉,长随飞子之厚。如不用飞子者,长减椽径之半。
白版钉,长加版厚一倍。平闇遮椽版同。
搏风版钉,长加版厚两倍。
横抹版钉,长加版厚五分。隔减并襻同[1]。
【注释】
[1] 隔减并襻(pàn)同:原文“隔减并同”,梁注本改为“隔减并襻同”。傅注:改“”为“襻”,并注:“襻,故宫本、四库本。”隔减,指墙下隔减。这里的“襻”,未知是指槫下襻间,还是水槽口襻,抑或是别的什么用以拉结补缀性的木构件。
【译文】
大木作:
椽子用钉,其钉的长度是在椽子直径长度的基础上再增加0.5寸。如果其所推计的长度有余分者,应从其整寸之数,也就是说,如果是5寸的椽子,就施用7寸的钉之类。如下情况与之相同。
角梁用钉,其钉的长度是在其屋所用材断面高度尺寸的基础上再增加其材1倍的尺寸。柱礩所用钉的长度与之相同。
飞子用钉,其钉的长度与其屋所用材的断面厚度尺寸相同。
大、小连檐用钉,其钉的长度依飞子的厚度而定。如果不施用飞子,其钉的长度应取其屋所用椽子直径长度的一半。
白版用钉,其钉的长度是在白版厚度的基础上再增加1倍。屋内平闇上所施遮椽版的用钉长度与之相同。
搏风版用钉,其钉的长度是在搏风版厚度的基础上再增加版厚的两倍。
横抹版用钉,其钉的长度是在横抹版厚度的基础上再增加0.5寸。窗下隔减和襻所用钉的长度与之相同。
小木作:
凡用钉,并随版木之厚。如厚三寸以上,或用签钉者,其长加厚七分。若厚二寸以下者,长加厚一倍;或缝内用两入钉者,加至二寸止。
【译文】
小木作:
凡在小木作中用钉,钉的长度都应依其版木的厚度而定。如其版木厚度在3寸以上,或是用竹签钉,钉的长度都应在其版木厚度的基础上再增长0.7寸。如果其版木的厚度在2寸以下,则钉的长度应在其版木厚度的基础上再增长1倍;或者在版木的缝内施用两入钉,钉长可增加至2寸为止。
雕木作:
凡用钉,并随版木之厚。如厚二寸以上者,长加厚五分,至五寸止。若厚一寸五分以下者,长加厚一倍;或缝内用两入钉者,加至五寸止。
【译文】
雕木作:
凡在雕木作中用钉,钉的长度都应依其版木的厚度而定。如果其版木厚为2寸以上,则钉的长度在其版木之厚的基础上再增长0.5寸,钉的长度增至5寸为止。如果其版木的厚度在1.5寸以下,则钉的长度是在其版木厚度的基础上增加1倍;或者在版木之缝内施用两入钉,钉长可增加至5寸为止。
竹作:
压笆钉[1],长四寸。
雀眼网钉,长二寸。
【注释】
[1] 压笆钉:将栈笆或笆箔固定在屋顶、棚顶等之上时所用的钉子。疑其钉可能是竹签钉。卷第十三《瓦作制度》“结·燕颔版与狼牙版”条:“先于栈笆或箔上约度腰钉远近,横安版两道,以透钉脚。”
【译文】
竹作:
固定栈笆或笆箔所用钉,其长4寸。
护殿阁檐枓栱雀眼网上下木贴上所施之钉,长2寸。
瓦作[1]:
㼧瓦上滴当子钉,如高八寸者,钉长一尺;若高六寸者,钉长八寸;高一尺二寸及一尺四寸嫔伽,并长一尺二寸㼧瓦同。或高三寸及四寸者,钉长六寸。高一尺嫔伽并六寸华头㼧瓦同,并用本作蔥台长钉。
套兽长一尺者,钉长四寸;如长六寸以上者,钉长三寸;月版及钉箔同。若长四寸以上者,钉长二寸。燕颔版牙子同。
【注释】
[1] 瓦作:原文“瓦作”,傅注:改“瓦”为“”,即“作”。
【译文】
瓦作:
㼧瓦上滴当子所施钉,如其滴当子高度为8寸,则钉的长度为1尺;若其滴当子高度为6寸,则钉的长度为8寸;如果是高度在1.2尺及1.4尺的嫔伽,则两者所用钉的长度皆与长为1.2尺的㼧瓦所用钉的长度相同。或者,其滴当子高为3寸及4寸,钉的长度为6寸。如果是高度在1尺的嫔伽,以及高度为6寸的华头㼧瓦,则所用钉的长度亦与之相同,这种长度的钉子,也可以作为其本作的蔥台长钉而用。
如果套兽的长度为1尺,则其所用钉的长度为4寸;如果套兽之长在6寸以上,则其所用钉的长度为3寸;月版及钉箔中所用钉的长度与之相同。若套兽的长度在4寸以上,则其所用钉的长度为2寸。燕颔版牙子所用钉的长度与之相同。
泥作:
沙壁内麻华钉,长五寸。造泥假山钉同。
砖作:
井盘版钉,长三寸。
【译文】
泥作:
沙泥画壁内用以固定麻华的所用钉,钉长5寸。造作泥假山时的所用钉与之相同。
砖作:
用以将水井下的底盘版连接在一起并加以固定的所用钉,钉长3寸。
用钉数
【题解】
本卷特别提出了诸作的“用钉数”,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在房屋营造中无论大木作、小木作,还是雕木作、旋作,甚至竹作、瓦作、泥作都会涉及用钉的问题,可知古代营造中的用钉数,应该是一个不小的数字。钉主要为铁制品,无论在民用器具,还是在军事武器方面,在那个时代应该是相对不那么充分的,故其数量的控制显然是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处于不同位置上的不同构件,其用钉数既要不因虚多而造成浪费,又要保证构件之间相互连接的紧密性与坚固性,因此按照怎样的钉距频率确定用钉数,其实是个十分技术性的问题。《法式》作者给出的各种情况下用钉数的钉距与数量,如实反映了宋人在这方面的周密思虑与娴熟技术。
大木作:
连檐,随飞子椽头,每一条;营房隔间同。
大角梁,每一条;续角梁,二枚;子角梁,三枚。
托槫,每一条;
生头,每长一尺;搏风版同。
搏风版,每长一尺五寸;
横抹,每长二尺;
右各一枚。
飞子,每一条;襻槫同。
遮椽版,每长三尺,双使;难子,每长五寸,一枚。
白版,每方一尺;
槫枓,每一只;
隔减,每一出入角;襻,每条同。
右各二枚。
椽,每一条;上架三枚,下架一枚。
平闇版,每一片;
柱礩,每一只;
右各四枚。
【译文】
大木作用钉数:
大、小连檐,随飞子与椽头,每1条;若营房,则隔间施用。
大角梁,每1条;续角梁,2枚;子角梁,3枚。
托膊,每1条;
生头木,每长1尺;搏风版与之相同。
搏风版,每长1.5尺;
横抹,每长2尺;
如上诸项各自用钉1枚。
飞子,每1条;襻槫与之相同。
遮椽版,每长3尺,使用双份;难子,每长5寸,1枚。
白版,每1尺见方;
槫下所施枓,每1只;
窗下隔减,每一出入角;襻,每条与之相同。
如上诸项各自用钉2枚。
椽,每1条;上架3枚,下架1枚。
平闇版,每1片;
柱礩,每1只;
如上诸项各自用钉4枚。
小木作:
门道立、卧柣,每一条;平棊华,露篱,帐、经藏猴面等榥之类同;帐上透栓、卧榥,隔缝用;井亭大连檐,随椽隔间用。
乌头门上如意牙头,每长五寸;难子、贴络牙脚、牌带签面并楅、破子窗填心、水槽底版、胡梯促踏版、帐上山华贴及楅、角脊、瓦口、转轮经藏钿面版之类同;帐及经藏签面版等,隔榥用;帐上合角并山华络牙脚、帐头楅,用二枚。
钩窗槛面搏肘,每长七寸;
乌头门并格子签子桯,每长一尺;格子等搏肘、版引檐,不用;门簪、鸡栖、平棊、梁抹瓣、方井亭等搏风版、地棚地面版、帐经藏仰托榥、帐上混肚方、牙脚帐压青牙子、壁藏枓槽版、签面之类同;其裹栿,随水路两边,各用。
破子窗签子桯,每长一尺五寸;
签平棊桯,每长二尺;帐上槫同。
藻井背版,每广二寸,两边各用;
水槽底版罨头,每广三寸;
帐上明金版,每广四寸;帐、经藏厦瓦版,随椽隔间用。
随楅签门版,每广五寸;帐并经藏坐面,随榥背版;井亭厦瓦版,随椽隔间用,其山版,用二枚。
平棊背版,每广六寸;签角蝉版,两边各用。
帐上山华蕉叶,每广八寸;牙脚帐随榥钉,顶版同。
帐上坐面版,随榥每广一尺;
铺作,每枓一只;
帐并经藏车槽等涩、子涩、腰华版,每瓣。壁藏坐壸门、牙头同;车槽坐腰面等涩、背版,隔瓣用;明金版,隔瓣用二枚。
右各一枚。
乌头门抢柱,每一条;独扇门等伏兔、手栓、承拐楅同;门簪、鸡栖、立牌牙子、平棊护缝、斗四瓣方、帐上桩子、车槽等处卧榥、方子、壁帐马衔、填心、转轮经藏辋、颊子之类同。
护缝,每长一尺;井亭等脊、角梁、帐上仰阳,隔枓贴之类同。
右各二枚。
七尺以下门楅,每一条;垂鱼、钉槫头版、引檐跳椽、勾阑华托柱、叉子、马衔、井亭搏脊、帐并经藏腰檐抹角栿、曲剜椽子之类同。
露篱上屋版,随山子版,每一缝;
右各三枚。
七尺至一丈九尺门楅,每一条,四枚。平棊楅、小平棊枓槽版、横钤、立旌、版门等伏兔、槫柱、日月版、帐上角梁、随间栿、牙脚帐格榥、经藏井口榥之类同。
二丈以上门楅,每一条,五枚。随圜桥子上促踏版之类同。
斗四并井亭子上枓槽版,每一条;帐带、猴面榥、山华蕉叶、钥匙头之类同。
帐上腰檐鼓坐、山华蕉叶枓槽版,每一间;
右各六枚。
截间格子槫柱,每一条,一十二枚。上面八枚,下面四枚。
斗八上枓槽版,每片,一十枚。
小斗四、斗八、平棊上并勾阑、门窗、雁翅版、帐并壁藏天宫楼阁之类,随宜计数。
【译文】
小木作:
门道两侧所施立柣与卧柣,每1条;平棊版上所贴施的华文,露篱,各种帐与经藏上所施的猴面等榥之类与之相同;帐上所施透栓、卧榥,皆隔缝施用;井亭屋顶上所施大连檐,随其檐之椽隔间施用。
乌头门上所施如意牙头,每长5寸;所缠施之难子、所贴络之牙脚、牌带上的签面以及楅、破子棂窗的填心版、水槽的底版、胡梯的促版与踏版、各种帐上之山华版所施贴及楅、腰檐及帐顶的角脊、瓦口、转轮经藏上所施钿面版之类与之相同;各种帐及经藏的签面版等,间隔其卧榥或立榥施用;各种帐上的合角并山华版上所贴络的牙脚、帐头所施楅,皆用钉2枚。
钩窗槛面上所施搏肘,每长7寸;
乌头门并格子门上所签子桯,每长1尺;格子门等上所施搏肘、屋顶上所施版引檐,不用施钉;门簪、鸡栖木、平棊、屋梁的抹瓣、方井亭等的搏风版、地棚的地面版、各种帐及经藏上所施的仰托榥、帐上所施的混肚方、牙脚帐上所施的压青牙子、壁藏枓槽版及签面之类,与之相同;其梁栿上所施裹栿版,随水路两边,各自施用。
破子棂窗上所签子桯,每长1.5尺;
室内平棊上所签平棊桯,每长2尺;各种帐上所施槫与之相同。
藻井背版,每宽2寸,两边各自施用;
水槽底版与罨头版,每宽3寸;
各种帐上所施明金版,每宽4寸;各种帐及经藏上所施厦瓦版,应随椽隔间施用。
随楅所签的门版,每宽5寸;各种帐并经藏的坐面,随其榥所施的背版;井亭上的厦瓦版,皆随椽隔间施用,其山版,用钉2枚。
平棊背版,每宽6寸;斗八藻井上所签角蝉版,两边各自施用。
帐顶之上所施山华蕉叶版,每宽8寸;牙脚帐上所施者,随其榥所用钉,顶版与之相同。
各种帐上所施坐面版,随榥每宽1尺;
铺作,每枓1只;
各种帐并经藏之车槽等涩、子涩、腰华版,每瓣;壁藏坐下所施壸门、牙头与之相同;车槽坐腰面等涩、背版,应隔瓣施用;明金版,则隔瓣施用2枚。
如上诸项各用钉1枚。
乌头门抢柱,每1条;独扇门等上所施伏兔、手栓、承拐楅与之相同;门簪、鸡栖木、立牌牙子、平棊护缝、斗四瓣方、帐上桩子、车槽等处所施卧榥、方子、壁帐马衔木、填心、转轮经藏上所挂轮辋、颊子之类与之相同。
护缝,每长1尺;井亭子等屋顶上的脊、角梁,各种帐上所施仰阳版,隔枓贴之类与之相同。
如上诸项各用钉2枚。
七尺以下门楅,每1条;搏风版下所施垂鱼、钉槫头版、引檐跳椽、勾阑上所施华托柱、叉子、马衔木、井亭上所施搏脊、各种帐并经藏之腰檐抹角栿、及其处所施的曲剜椽子之类与之相同。
露篱顶上所施屋版,随山子版,每1缝;
如上诸项各用钉3枚。
7尺至1.9丈门楅,每1条,4枚。平棊上所施楅、小平棊之枓槽版、横钤、立旌、版门等上所施伏兔、槫柱,乌头门上所施日月版、各种帐上所施角梁、随间栿、牙脚帐上所施格榥、经藏所施井口榥之类与之相同。
2丈以上的门楅,每1条,用钉5枚。随圜桥子上的促踏版之类与之相同。
斗四及井亭子上的枓槽版,每1条;其上帐带、猴面榥、山华蕉叶、钥匙头之类与之相同。
各种帐上之腰檐上所施鼓坐、山华蕉叶枓槽版,每1间;
如上诸项各用钉6枚。
截间版帐之格子两侧所施槫柱,每1条,12枚。上面8枚,下面4枚。
斗八藻井上的枓槽版,每片,10枚。
小斗四、斗八藻井、平棊上以及勾阑、门窗、雁翅版、各种帐以及壁藏上所施天宫楼阁之类,皆应随宜计数。
雕木作:
宝床,每长五寸;脚并事件,每件三枚。
云盆,每长广五寸;
右各一枚。
角神安脚,每一只;膝窠,四枚;带,五枚;安钉,每身六枚。
扛坐神,力士同。每一身;
华版,每一片;如通长造者,每一尺一枚;其华头系贴钉者,每朵一枚;若一寸以上,加一枚。
虚柱,每一条钉卯;
右各二枚。
混作真人、童子之类,高二尺以上,每一身;二尺以下,二枚。
柱头、人物之类,径四寸以上,每一件;如三寸以下,一枚。
宝藏神臂膊,每一只;腿脚,四枚;襜,二枚;带,五枚;每一身安钉,六枚。
鹤子腿,每一只;每翅,四枚;尾,每段,一枚;如施于华表柱头者,加脚钉,每只四枚。
龙、凤之类,接搭造,每一缝;缠柱者,加一枚;如全身作浮动者,每长一尺,又加二枚;每长增五寸,加一枚。
应贴络,每一件;以一尺为率,每增减五寸,各加减一枚,减至二枚止。
椽头盘子,径六寸至一尺,每一个;径五寸以下,三枚。
右各三枚。
【译文】
雕木作:
宝床,每长5寸;床脚并相应雕造事件,每件用钉3枚。
云盆,其盆的长度与宽度尺寸,每5寸;
如上各用钉1枚。
角神之下所安脚,每1只;角神膝窠,4枚;角神之带,5枚;所施安钉数,角神之每身用钉6枚。
须弥坐下所施扛坐神,其下所施力士与之相同。每1身;
华版,每1片;如其版为通长造者,每1尺用钉1枚;其华头若系贴钉者,每朵用钉1枚;若其贴长度在1寸以上,则增加1枚。
虚柱,每1条钉卯;
如上诸项各用钉2枚。
以混作方式雕造的真人、童子之类,其高度在2尺以上,每1身;高度在2尺以下者,用钉2枚。
所雕造的柱头、人物之类,其直径在4寸以上,每1件;如果其直径在3寸以下,用钉1枚。
所雕造之宝藏神的臂膊,每1只;其神的腿脚,4枚;其神所披裹之襜裙,2枚;其神所配之带,5枚;每一宝藏神之身所安钉数,6枚。
所雕造之鹤子的腿部,每1只;其鹤子的每翅,4枚;鹤子的尾部,每段,1枚;如果其鹤子施于华表柱头上者,应加脚钉,每只4枚。
所雕造的龙、凤之类,如果是接搭造做法,每1缝;其龙、凤为缠柱形式者,增加1枚;如果其龙、凤全身作浮动造型者,每长1尺,又应增加2枚;其长度每增加5寸,增加1枚。
应贴络的部分,每1件;以1尺为基准,每增加或减少5寸,各增加或减少1枚,直到减至2枚为止。
檐口处所施椽头盘子,盘子直径为6寸至1尺,每1个;若其盘子直径在5寸以下,用钉2枚。
如上诸项各用钉3枚。
竹作:
雀眼网贴,每长二尺,一枚。
压竹笆,每方一丈,三枚。
瓦作:
滴当子嫔伽,㼧瓦华头同。每一只;
燕颔或牙子版[1],每长二尺;
右各一枚。
月版,每段,每广八寸,二枚。
套兽,每一只,三枚。
结铺箔系转角处者[2],每方一丈,四枚。泥作:
沙泥画壁披麻,每方一丈,五枚。
造泥假山,每方一丈,三十枚。
砖作:
井盘版,每一片,三枚。
【注释】
[1] 燕颔或牙子版:指燕颔版与狼牙版。参见卷第十三《瓦作制度》“结·燕颔版与狼牙版”条相关注释。梁注:“燕颔版和狼牙版,在清代称‘瓦口’。版的一边按瓦陇距离和仰瓪瓦的弧线斫造,以承檐口的仰瓦。”
[2] 结铺箔:原文“结瓦铺箔”,梁注本改为“结铺箔”。傅注:改“瓦”为“”,即“结铺箔”。
【译文】
竹作:
护殿檐雀眼网所施贴,其每长2尺,用钉1枚。
屋椽上施压竹笆,以其笆每1丈见方,用钉3枚。
瓦作:
檐口处所施滴当子并嫔伽,其处所施㼧瓦华头与之相同。每1只;
檐口施瓦处所用燕颔版或牙子版,每长2尺;
如上诸项各用钉1枚。
佛道帐踏道圜桥子下所施月版,每段,以其每宽8寸,用钉2枚。
翼角角梁处所施套兽,每1只,用钉3枚。
屋顶结铺箔,若系房屋转角处者,以其每1丈见方,用钉4枚。
泥作:
在沙泥画壁施以披麻,以其壁每1丈见方,用钉5枚。
施造泥假山,以其山面积每方1丈,用钉30枚。
砖作:
井底所施井盘版,每1片,用钉3枚。
通用钉料例
每一枚:
蔥台头钉,长一尺二寸,盖下方五分,重一十一两;长一尺一寸,盖下方四分八厘,重一十两一分;长一尺,盖下方四分六厘,重八两五钱。
猴头钉,长九寸,盖下方四分,重五两三钱;长八寸,盖下方三分八厘,重四两八钱。
卷盖钉,长七寸,盖下方三分五厘,重三两;长六寸,盖下方三分,重二两;长五寸,盖下方二分五厘,重一两四钱;长四寸,盖下方二分,重七钱。
圜盖钉,长五寸,盖下方二分三厘,重一两二钱;长三寸五分,盖下方一分八厘,重六钱五分;长三寸,盖下方一分六厘,重三钱五分。
拐盖钉,长二寸五分,盖下方一分四厘,重二钱二分五厘;长二寸,盖下方一分二厘,重一钱五分;长一寸三分,盖下方一分,重一钱;长一寸,盖下方八厘,重五分。
蔥台长钉,长一尺,头长四寸,脚长六寸,重三两六钱;长八寸,头长三寸,脚长五寸,重二两三钱五分;长六寸,头长二寸,脚长四寸,重一两一钱。
两入钉,长五寸,中心方二分二厘,重六钱七分;长四寸,中心方二分,重四钱三分;长三寸,中心方一分八厘,重二钱七分;长二寸,中心方一分五厘,重一钱二分;长一寸五分,中心方一分,重八分。
卷叶钉,长八分,重一分,每一百枚重一两。
【译文】
通用钉料例
每1枚:
蔥台头钉,若长1.2尺,钉盖之下方0.5寸,其重11两;若钉长1.1尺,钉盖之下方0.48寸,其重10两1分;若钉长1尺,钉盖之下方0.46寸,其重8两5钱。
猴头钉,若长9寸,钉盖之下方0.4寸,其重5两3钱;若长8寸,钉盖之下方0.38寸,其重4两8钱。
卷盖钉,若长7寸,钉盖之下方0.35寸,其重3两;若长6寸,钉盖之下方0.3寸,其重2两;若长5寸,钉盖之下方0.25寸,其重1两4钱;若长4寸,钉盖之下方0.2寸,其重7钱。
圜盖钉,若长5寸,钉盖之下方0.23寸,其重1两2钱;若长3.5寸,钉盖之下方0.18寸,其重6钱5分;若长3寸,钉盖之下方0.16寸,其重3钱5分。
拐盖钉,若长2.5寸,钉盖之下方0.14寸,其重2钱2分5厘;若长2寸,钉盖之下方0.12寸,其重1钱5分;若长1.3寸,钉盖之下方0.1寸,其重1钱;若长1寸,钉盖之下方0.08寸,其重5分。
蔥台长钉,若长1尺,其钉头长4寸,钉脚长6寸,其重3两6钱;若长8寸,其钉头长3寸,钉脚长5寸,其重2两3钱5分;若长6寸,其钉头长2寸,钉脚长4寸,其重1两1钱。
两入钉,若长5寸,钉之中心方0.22寸,其重6钱7分;若长4寸,钉之中心方0.2寸,其重4钱3分;若长3寸,钉之中心方0.18寸,其重2钱7分;若长2寸,钉之中心方0.15寸,其重1钱2分;若长1.5寸,钉之中心方0.1寸,其重8分。
卷叶钉,其长0.8寸,重1分,每100枚重1两。
诸作用胶料例
【题解】
用胶或其他具有胶黏性材料做一些黏接的工作,在古代房屋营造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比如在小木作或雕木作中,使用鳔胶将两个木制件加以黏接,如将两块木版拼合在一起,或在构件所出卯上用胶,以将卯更紧密地与其卯口结合在一起等,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做法。
在房屋营造中的瓦作或泥作中采用黏接的方式也是比较常见的做法,只是其黏接所使用之材料的成分,与小木作中的黏接材料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在宋代的彩画作以及砖作中,也有使用胶的做法。彩画作中使用胶,是为了使颜料更好且更耐久地黏接在木制构件的表面。砖作中的黏接材料与方式,大体上与瓦作和泥作中的黏接材料与黏接做法是相近的。
小木作:雕木作同。
每方一尺:入细生活,十分中三分用鳔;每胶一斤,用木札二斤煎;下准此。
缝,二两。
卯,一两五钱。
瓦作[1]:
应使墨煤;每一斤,用一两。
泥作:
应使墨煤;每一十一两,用七钱。
【注释】
[1] 瓦作:傅注:改“瓦”为“”。
【译文】
用于小木作:用于雕木作者与之相同。
其作面积每方1尺:若遇到精细生新的活计,每制10分胶中掺用3分鳔煎熬之;每制胶1斤,应用木札2斤煎之;如下煎熬所用木札,亦以此为准。
版缝,用胶2两。
榫卯,用胶1两5钱。
用于瓦作:
掺用应使墨煤;每1斤,用胶1两。
用于泥作:
掺用应使墨煤;每11两,用胶7钱。
彩画作:
应使颜色每一斤,用下项:拢窨在内。
土朱,七两;
黄丹,五两;
墨煤,四两;
雌黄,三两;土黄、淀、常使朱红、大青绿、梓州熟大青绿、二青绿、定粉、深朱红、常使紫粉同。
石灰,二两。白土、生二青绿、青绿华同。
合色:
朱;
绿;
右各四两。
绿华,青华同。二两五钱。
红粉;
紫檀;
右各二两。
草色:
绿,四两。
深绿,深青同。三两。
绿华;青华同。
红粉;
右各二两五钱。
衬金粉,三两。用鳔。
煎合桐油,每一斤,用四钱。
砖作:
应用墨煤,每一斤,用八两。
【译文】
用于彩画作:
若应施用颜色每1斤,需用如下诸项:其拢窨的工作亦包括在内。
土朱,用胶7两;
黄丹,用胶5两;
墨煤,用胶4两;
雌黄,用胶3两;土黄、淀、常使朱红、大青绿、梓州熟大青绿、二青绿、定粉、深朱红、常使紫粉,用胶量与之相同。
石灰,用胶2两。白土、生二青绿、青绿华,用胶量与之相同。
用于合色:
朱;
绿;
如上诸项分别用胶4两。
绿华,青华同。用胶2两5钱。
红粉;
紫檀;
如上诸项分别用胶2两。
草色:
绿,用胶4两。
深绿,深青与之相同。用胶3两。
绿华;青华与之相同。
红粉;
如上诸项分别用胶2两5钱。
衬金粉,用胶3两。须用鳔胶。
煎合桐油,每1斤,用胶4钱。
砖作:
应使用墨煤,每1斤,用胶8两。
诸作等第
【题解】
古代中国社会是一个等级化的社会,其房屋、车马、器具、服饰无疑都有着等级上的区别,任何不合当时社会规则的僭越,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房屋建造上与之相关的问题尤其突出。
本节文字对宋代房屋营造中,从石作、大木作、小木作,到混作、旋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窑作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但从其行文看,这里所说的等第,似乎并不局限于基于房屋使用者身份等级差别而造成的房屋造型,及其各个部分做法上的等第差别,多少也包含了其加工或制作工艺上,从精细到粗放之做法上的等第差别。
从诸作等第差别,或也多少折射出了宋代房屋营造中诸种做法之等级差别与当时社会所存在的身份等级差别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
石作:
镌刻混作、剔地起突及压地隐起华或平钑华。混作,谓螭头或勾阑之类。
右为上等。
柱础、素覆盆;阶基望柱、门砧、流盃之类,应素造者同。
地面;踏道、地栿同。
碑身;笏头及坐同。
露明斧刃卷輂水窗;
水槽。井口、井盖同。
右为中等。
勾阑下螭子石;闇柱碇同。
卷輂水窗拽后底版。山棚鋜脚同。
右为下等。
【译文】
石作等第:
镌刻混作、剔地起突华及压地隐起华或减地平钑华。这里的“混作”,指的是螭头或勾阑之类。
如上诸项列为上等。
柱础、素覆盆;殿阶基上所施勾阑望柱、门砧石、流盃渠之类,如果应为素造者,与之相同。
地面石;踏道石、石地栿与之相同。
碑身;笏头碣及碑坐与之相同。
露明斧刃石做法的卷輂水窗;
水槽。水井之井口、井盖与之相同。
如上诸项列为中等。
勾阑下所施螭子石;屋墙内所施闇柱柱础与之相同。
卷輂水窗之河渠两侧四摆手所施拽后底版。山棚鋜脚石与之相同。
如上诸项列为下等。
大木作:
铺作枓栱;角梁、昂、杪、月梁,同。
绞割展拽地架。
右为上等。
铺作所用槫、柱、栿、额之类,并安椽;
枓口跳绞泥道栱或安侧项方及用把头栱者,同。所用枓栱。华驼峰、㭼子、大连檐、飞子之类,同。
右为中等。
枓口跳以下所用槫、柱、栿、额之类,并安椽;
凡平闇内所用草架栿之类。谓不事造者;其枓口跳以下所用素驼峰、㭼子、小连檐之类,同。
右为下等。
【译文】
大木作等第:
各种铺作中所用枓栱;角梁、昂、杪、月梁,与之相同。
修斫绞割与安装展拽房屋地架。
如上诸种列为上等。
在枓栱铺作之中所用的槫、柱、栿、额之类,并在其上安装屋椽;
枓口跳与泥道栱相绞接或安装侧项方,以及施用把头绞项栱等做法,与之相同。其所用枓栱。包括有华文雕镌的驼峰、㭼子、大连檐、飞子之类,与之相同。
如上诸项列为中等。
枓口跳以下所用槫、柱、栿、额之类,并在其上安装屋椽;
凡在平闇之内所用草架栿之类。也就是说那种不事斫造的梁栿;其枓口跳以下所施用的素驼峰、㭼子、小连檐之类,与之相同。
如上诸项列为下等。
小木作:
版门、牙、缝、透栓、垒肘造;
格子门:阑槛、钩窗,同。
毬文格子眼;四直方格眼,出线,自一混,四撺尖以上造者,同。
桯,出线造;
斗八藻井;小斗八藻井同。
叉子;内霞子、望柱、地栿、衮砧,随本等造;下同。
棂子,马衔同。海石榴头,其身,瓣内单混、面上出心线以上造;
串,瓣内单混、出线以上造;
重台勾阑;井亭子并胡梯,同。
牌带贴络雕华;
佛、道帐。牙脚、九脊、壁帐、转轮经藏、壁藏,同。
右为上等。
乌头门;软门及版门、牙、缝,同。
破子窗;井屋子同。
格子门:平棊及阑槛、钩窗,同。
格子,方绞眼,平出线或不出线造;
桯,方直、破瓣、撺尖;素通混或压边线造,同。
栱眼壁版;裹栿版、五尺以上垂鱼、惹草,同。
照壁版,合版造;障日版同。
擗帘竿,六混以上造;
叉子:
棂子,云头、方直出心线或出边线、压白造;
串,侧面出心线或压白造;
单勾阑,撮项蜀柱、云栱造。素牌及棵笼子,六瓣或八瓣造,同。
右为中等。
版门,直缝造;版棂窗、睒电窗,同。
截间版帐;照壁障日版,牙头、护缝造,并屏风骨子及横钤、立旌之类,同。
版引檐;地棚并五尺以下垂鱼、惹草,同。
擗帘竿,通混、破瓣造;
叉子;拒马叉子同。
棂子,挑瓣云头或方直笏头造;
串,破瓣造;托枨或曲枨,同。
单勾阑,枓子蜀柱、青蜒头造。棵笼子,四瓣造,同。
右为下等。
【译文】
小木作等第:
版门、版门上所施牙脚版、护缝版、透栓、版门垒肘造等做法;
格子门:阑槛、钩窗,与之相同。
毬文格子眼;四直方格眼,出线,自其所出线条为一混及四撺尖以上的做法者,与之相同。
其桯,为出线造做法;
斗八藻井;小斗八藻井与之相同。
叉子;叉子内所施地霞、望柱、地栿、衮砧,皆随其叉子本等制造;如下与之相同。
叉子中所施棂子,马衔木与之相同。棂子头为海石榴头,其棂身,为瓣内单混、面上出心线以上造做法者;
串,其瓣内为单混、出线以上造做法;
重台勾阑;井亭子以及胡梯,与之相同。
牌带之上贴络雕华做法;
佛、道帐。其牙脚帐、九脊小帐、壁帐、转轮经藏、壁藏,与之相同。
如上诸项列为上等。
乌头门;软门及版门、门上所施牙脚版、护缝版,与之相同。
破子棂窗;井屋子与之相同。
格子门:平棊及阑槛、钩窗,与之相同。
其格子,为方绞眼,平出线或不出线造做法;
其桯,为方直、破瓣、撺尖做法;素通混或压边线造做法,与之相同。
栱眼壁版;裹栿版、五尺以上垂鱼、惹草,与之相同。
照壁版,合版造做法;障日版与之相同。
擗帘竿,六混以上造做法;
叉子:
其叉子的棂子,为云头、方直出心线或出边线、压白造做法;
叉子中所施串,其串侧面出心线或压白造做法;
单勾阑,用撮项蜀柱、云栱造做法。素牌及棵笼子,其棵笼子为六瓣或八瓣造做法,与之相同。
如上诸项列为中等。
版门,直缝造做法;版棂窗、睒电窗,与之相同。
截间版帐;照壁障日版,牙头版、护缝版造做法,并屏风骨子及横钤、立旌之类,与之相同。
版引檐;地棚并五尺以下垂鱼、惹草,与之相同。
擗帘竿,其竿为通混、破瓣造做法;
叉子;拒马叉子与之相同。
其叉子的棂子,为挑瓣云头或方直笏头造做法;
叉子中所施串,为破瓣造做法;其叉子中所施托枨或曲枨,与之相同。
单勾阑,用枓子蜀柱、蜻蜓头造做法。棵笼子,四瓣造做法者,与之相同。
如上诸项列为下等。
凡安卓,上等门、窗之类为中等,中等以下并为下等。其门并版壁、格子,以方一丈为率,于计定造作功限内,以加功二分作下等。每增减一尺,各加减一分功。乌头门比版门合得下等功限加倍。破子窗,以六尺为率,于计定功限内,以五分功作下等。每增减一尺,各加减五厘功。
【译文】
凡是安卓工程,若上等的门、窗之类,其安卓工作列为中等,中等以下者,若安卓皆列为下等。其门及版壁、格子门,都是以面积1丈见方为标准,在计算确定的所用造作功限之内,以每增加用功量0.2功者,列为下等。但若其尺寸每增加或减少1尺,应各自增加或减少0.1功计之。乌头门比版门应该所得的下等功限,需要增加1倍计之。破子棂窗,以其6尺为标准,于其计算确定所用的功限之内,以0.5功列作下等。若其高度每增加或减少1尺,则应各自增加或减少0.05功计之。
雕木作:
混作:
角神;宝藏神同。
华牌,浮动神仙、飞仙、升龙、飞凤之类;
柱头,或带仰覆莲荷,台坐造龙、凤、师子之类;
帐上缠柱龙;缠宝山或牙鱼,或间华;并扛坐神、力士、龙尾、嫔伽,同。
半混:
雕插及贴络写生牡丹华、龙、凤、师子之类;宝床事件同。
牌头;带、舌,同。华版;
椽头盘子,龙、凤或写生华;勾阑寻杖头同。
槛面勾阑同。云栱,鹅项、矮柱、地霞、华盆之类同;中、下等准此。剔地起突,二卷或一卷造;
平棊内盘子,剔地云子间起突雕华、龙、凤之类;海眼版、水地间海鱼等,同。
华版:
海石榴或尖叶牡丹,或写生,或宝相,或莲荷;帐上欢门、车槽、猴面等华版及裹栿、障水、填心版、格子、版壁、腰内所用华版之类,同;中等准此。
剔地起突,卷搭造;透突起突造。
透突洼叶间龙、凤、师子、化生之类;
长生草或双头蕙草,透突龙、凤、师子、化生之类。
右为上等。
混作帐上鸱尾;兽头、套兽、蹲兽,同。
半混:
贴络鸳鸯、羊、鹿之类;平棊内角蝉并华之类同。
槛面勾阑同。云栱、洼叶平雕;
垂鱼、惹草,间云、鹤之类;立㮇、手把飞鱼同。
华版,透突洼叶平雕长生草或双头蕙草,透突平雕或剔地间鸳鸯、羊、鹿之类。
右为中等。
半混:
贴络香草、山子、云霞;
槛面;勾阑同。
云栱,实云头;
“万”字勾片,剔地;
叉子,云头或双云头;
鋜脚壸门版,帐带同。造实结带或透突华叶;
垂鱼、惹草,实云头;
团窠莲华;伏兔莲荷及帐上山华蕉叶版之类,同。
毬文格子,挑白。
右为下等。
【译文】
雕木作等第:
混作:
角神;宝藏神与之相同。
雕有华文之牌,其上所雕浮动神仙、飞仙、升龙、飞凤之类;
柱头,其上或带有仰覆莲荷造型,以及台座造式的龙、凤、狮子之类;
诸种帐上所雕造的缠柱龙;缠宝山或牙鱼,或间以华文;以及扛坐神、力士、龙尾、嫔伽,与之相同。
半混作:
雕插华以及贴络写生牡丹华,与龙、凤、狮子之类造型;宝床上诸项雕造事件与之相同。
牌头;牌带、牌舌,与之相同。华版;
椽头盘子,其上所雕龙、凤或写生华;勾阑寻杖头与之相同。
槛面勾阑与之相同。云栱,鹅项、矮柱、地霞、华盆之类与之相同;列入中、下等者,以此为准。剔地起突,二卷或一卷造做法;
平棊内盘子,剔地云子间所插起突雕华、龙、凤之类;海眼版、水地间海鱼等,与之相同。
华版:
海石榴华或尖叶牡丹华,或写生华,或宝相华,或莲荷;诸种帐上所施欢门、车槽、猴面等华版以及裹栿版、障水版、填心版、格子门、版壁、腰内所用华版之类,与之相同;列入中等者,以此为准。
剔地起突,卷搭造做法;透突起突造。
透突洼叶间以龙、凤、狮子、化生之类;
长生草或双头蕙草,透突雕以龙、凤、狮子、化生之类。
如上诸项列为上等。
混作帐上鸱尾;兽头、套兽、蹲兽,与之相同。
半混:
贴络鸳鸯、羊、鹿之类;平棊内的角蝉并华文之类与之相同。
槛面勾阑同。云栱、洼叶平雕;
垂鱼、惹草,间以云、鹤之类;立㮇、手把飞鱼与之相同。
华版,采用透突洼叶平雕做法所雕长生草或双头蕙草,及透突平雕或剔地间以鸳鸯、羊、鹿之类。
如上诸项列为中等。
半混:
贴络香草、山子、云霞;
槛面;勾阑同。
云栱,实云头;
“万”字勾片,剔地做法;
叉子,其棂端为云头或双云头;
鋜脚壸门版,帐带与之相同。造实结带或透突华叶;
垂鱼、惹草,实云头;
团窠莲华;伏兔莲荷及帐上山华蕉叶版之类,与之相同。
毬文格子门,挑白做法。
如上诸项列为下等。
旋作:
宝床所用名件。搘角梁宝瓶、栌铃,同。
右为上等。
宝柱;莲华柱顶、虚柱莲华并头瓣,同。
火珠。滴当子、椽头盘子、仰覆莲胡桃子、蔥台钉并盖钉筒子,同。
右为中等。
栌枓;
门盘浮沤。瓦头子、钱子之类,同。
右为下等。
【译文】
旋作等第:
宝床上所用名件。搘角梁宝瓶、栌铃,与之相同。
如上诸项列为上等。
佛道帐上宝柱;莲华柱顶、虚柱莲华并头瓣,与之相同。
火珠。滴当子、椽头盘子、仰覆莲胡桃子、蔥台钉并盖钉筒子,与之相同。
如上诸项列为中等。
栌枓;
门盘浮沤。瓦头子、瓦钱子之类,与之相同。
如上诸项列为下等。
竹作:
织细棊文簟,间龙、凤或华样。
右为上等。
织细棊文素簟;
织雀眼网,间龙、凤、人物或华样。
右为中等。
织粗簟;假棊文簟同。
织素雀眼网;
织笆。编道竹栅,打䈳、笍索、夹载盖棚,同。
右为下等。
【译文】
竹作等第:
织细棊文簟,间插以龙、凤或华文图样。
如上诸项列为上等。
织细棊文素簟;
织护殿檐雀眼网,间插以龙、凤、人物或华文图样。
如上诸项列为中等。
织粗簟;织假棊文簟,与之相同。
织素护殿檐雀眼网;
织笆。编道竹栅,打䈳、编笍索、以夹截竹的做法搭盖凉棚,与之相同。
如上诸项列为下等。
瓦作:
结殿阁、楼台[1];
安卓鸱、兽事件;
斫事琉璃瓦口。
右为上等。
㼧瓪结厅堂、廊屋[2];用大当沟、散瓪结、摊钉行垅同。
斫事大当沟[3]。开剜燕颔、牙子版,同。
右为中等。
散瓪瓦结;
斫事小当沟并线道、条子瓦[4];
抹栈、笆、箔。混染黑脊、白道、系箔,并织造泥篮[5],同。
右为下等。
【注释】
[1] 结殿阁:原文“结瓦殿阁”,梁注本改为“结殿阁”。傅注:改“结瓦”为“结”。
[2] 㼧瓪结厅堂:原文“㼧瓪结瓦厅堂”,梁注本改为“㼧瓪结厅堂”。傅注:改“结瓦”为“结”,并注:“,故宫本。”其后原文“散瓪瓦结瓦”,梁注本为“散瓪瓦结”,傅注:“,故宫本。”
[3] 大当沟:疑指大当沟瓦。参见卷第十三《瓦作制度》“结·㼧瓦”条相关注释。
[4] 小当沟:小当沟瓦。参见卷第十三《瓦作制度》“结·㼧瓦”条相关注释。
[5] 混染黑脊:原文“混染黑脊”,傅注:改“混”为“泥”,即“泥染黑脊”。未知所据。白道:在线道瓦之上,以及合脊㼧瓦之下所施的一道白石灰,称“白道”。参见卷第十三《瓦作制度》“垒屋脊·垒屋脊之制”条相关注释。系箔:为屋顶瓦下铺衬的一道工序,指将苇箔或荻箔,固定于房屋屋顶的屋瓦之下。卷第十三《瓦作制度》“用瓦·瓦下铺衬”条:“其只用泥结者,亦用泥先抹版及笆、箔,然后结。”大致说明了笆、箔与屋瓦的关系。
【译文】
瓦作等第:
屋顶结的殿阁与楼台;
其屋顶上安卓鸱、兽等瓦饰构件;
修斫造作屋檐处的琉璃瓦口。
如上诸项列为上等。
以㼧瓪做屋顶结的厅堂、廊屋;用大当沟、散瓪结、摊钉行垅等做法,与之相同。
修斫造作屋脊处的大当沟。开剜燕颔版、牙子版,与之相同。
如上诸项列为中等。
以散瓪瓦做屋顶结;
修斫造作屋脊处的小当沟并线道瓦、条子瓦;
为瓦下铺衬施抹栈、笆、箔等。混染黑屋脊、白道、系箔,并织造施工中所用泥篮,与之相同。
如上诸项列为下等。
泥作:
用红灰;黄、白灰同。
沙泥画壁;被篾,披麻同。
垒造锅镬灶;烧钱炉、茶炉,同。
垒假山。壁隐山子同。
右为上等。
用破灰泥;
垒坯墙。
右为中等。
细泥;粗泥并搭乍中泥作衬同。
织造泥篮。
右为下等。
【译文】
泥作等第:
施用红灰;施用黄灰、白灰,与之相同。
沙泥画壁;在灰泥中施以被篾,或在画壁表面披盖麻篾,与之相同。
垒造锅镬灶;垒造烧钱炉、茶炉,与之相同。
垒造泥假山。垒造壁隐假山,与之相同。
如上诸项列为上等。
用掺了白蔑土与麦的破灰泥;
用土坯垒造墙体。
如上诸项列为中等。
施抹细泥;施抹粗泥并搭乍中泥做其衬,与之相同。
织造运送灰泥的泥篮。
如上诸项列为下等。
彩画作:
五彩装饰;间用金同。
青绿碾玉。
右为上等。
青绿棱间;
解绿赤白及结华;画松文同。
柱头、脚及槫画束锦。
右为中等。
丹粉赤白;刷土黄同。
刷门、窗。版壁、叉子、勾阑之类,同。
右为下等。
【译文】
彩画作等第:
用五彩遍装彩画做房屋室内外装饰;五彩间用金做法,与之相同。
青绿碾玉装。
如上诸项列为上等。
青绿棱间装;
解绿赤白装及解绿间结华做法;解绿画松文做法,与之相同。
在柱头、柱脚及彻上露明造室内屋槫上,绘以束锦图案。
如上诸项列为中等。
用丹粉赤白做法刷饰屋舍;刷土黄做法,与之相同。
刷饰门、窗。刷饰版壁、叉子、勾阑之类,与之相同。
如上诸项列为下等。
砖作:
镌华;
垒砌象眼、踏道。须弥华台坐同。
右为上等。
垒砌平阶、地面之类;谓用斫磨砖者。
斫事方、条砖。
右为中等。
垒砌粗台阶之类;谓用不斫磨砖者。
卷輂、河渠之类。
右为下等。
【译文】
砖作等第:
镌刻有华文的华砖;
垒砌踏阶之象眼、踏道。垒砌须弥华台座,与之相同。
如上诸项列为上等。
垒砌踏阶的阶道、铺砌地面砖之类;这里说的是用经过斫磨修整之砖所垒砌的踏阶与地面。
修斫打磨方砖与条砖。
如上诸项列为中等。
垒砌较为粗放的房屋台阶之类;这里说的是用未经斫磨修整之砖垒砌的房屋台阶。
垒砌卷輂水窗、垒筑砖砌河渠之类。
如上诸项列为下等。
窑作:
鸱、兽;行龙、飞凤、走兽之类,同。
火珠。角珠、滴当子之类,同。
右为上等。
瓦坯;黏绞并造华头,拨重唇,同。
造琉璃瓦之类;
烧变砖、瓦之类。
右为中等。
砖坯;
装窑。垒輂窑同。
右为下等。
【译文】
窑作等第:
烧造鸱、兽;烧造行龙、飞凤、走兽之类,与之相同。
烧造火珠。烧造角珠、滴当子之类,与之相同。
如上诸项列为上等。
造作瓦坯;黏造㼧瓦华头,拨瓪瓦重唇,与之相同。
造琉璃瓦之类;
烧变砖、瓦之类。
如上诸项列为中等。
砖坯;
装窑。垒砌卷輂式砖瓦窑,与之相同。
如上诸项列为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