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自本卷,即自《法式》卷第二十至卷第二十三,作者用了四卷的篇幅,对宋代小木作营造中各种小木作做法所需施用的功限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自《小木作功限一》至《小木作功限四》的行文内容大体上与《法式》卷第六至卷第十一,即自《小木作制度一》至《小木作制度六》中,诸种小木作制度的内容是相互对应的。

《小木作功限一》与《小木作制度一》二者在所述及的小木作内容上,几乎是一一对应的。其中主要是有关门、窗、截间版帐、照壁屏风、隔截横钤、露篱、版引檐、水槽、井屋子、地棚等小木作工程造作与安装所应计算的功限。

对我们来说,本卷中更为重要的内容,是作者在文中给出的诸种门窗的高度尺寸及门上所用诸配件,由此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宋代各种门窗之高度尺寸的变化幅度,以及可开启门窗的基本构件组成。

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对室内外隔截空间所施截间版帐,或露篱、井屋子、地棚等小木作的高度与构造,有进一步的了解。

版门独扇版门、双扇版门

【题解】

本节所记述的内容主要是宋代小木作中版门的造作与安装所需计量的功限。其中主要包括了独扇版门与双扇版门两种情况。所谓“版门”,指的是用若干块木版拼合而成为一大块木版以作为其门之门扇的门。这样的门在结构上比较坚固,且形式上也比较厚重,适合用于房屋组群或外层院落的大门,亦可用在城门之上。

一般来说,如果其门洞的开口高度与宽度尺寸比较适中,如其门的高度不超过7尺的情况下,就有可能采用独扇版门的做法,但开口的高度与宽度都比较高大的门,如其门的高度大于7尺,甚至高达丈余,或2丈多,这种门多见于大户人家院落的外门,或宫殿、衙署、寺观的外门以及城门等处,这种大尺度的外门,多数可能会采用双扇版门的做法。

版门造作所计功限,主要是依据其门的高度尺寸确定的。这或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扇版门的高度确定了,其门在宽度上的尺寸差别大体上也不是很大。换言之,一扇版门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其门的高度尺寸密切关联的。这其中多少也隐含了某种比例的概念。如卷第六《小木作制度一》中提到的其“广与高方”,即是说,一座版门的高度与其门的宽度尺寸基本上是一致的;如此,则独扇版门的高度与其门扇的宽度相同,而双扇版门的高度则是其两扇版门的宽度之和。由此,或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法式》作者在这一节有关版门功限的行文中,只字不提版门的宽度,仅列出各种版门的高度尺寸,用以推定其所用功限的多少。

(独扇版门)

独扇版门,一坐,门额、限、两颊及伏兔、手栓全。

造作功:

高五尺,一功二分。

高五尺五寸,一功四分。

高六尺,一功五分。

高六尺五寸,一功八分。

高七尺,二功。

安卓功:

高五尺,四分功。

高五尺五寸,四分五厘功。

高六尺,五分功。

高六尺五寸,六分功。

高七尺,七分功。

【译文】

造独扇版门,1坐,其名件包括门额、门限、门两侧立颊及启闭其门所设的伏兔、手栓,此为独扇版门的全部。

版门造作功:

门高5尺,计为1.2功。

门高5.5尺,计为1.4功。

门高6尺,计为1.5功。

门高6.5尺,计为1.8功。

门高7尺,计为2功。

版门安卓功:

门高5尺,计为0.4功。

门高5.5尺,计为0.45功。

门高6尺,计为0.5功。

门高6.5尺,计为0.6功。

门高7尺,计为0.7功。

(双扇版门)

双扇版门,一间,两扇,额、限、两颊、鸡栖木及两砧全。

造作功:

高五尺至六尺五寸,加独扇版门一倍功。

高七尺,四功五分六厘。

高七尺五寸,五功九分二厘。

高八尺,七功二分。

高九尺,一十功。

高一丈,一十三功六分。

高一丈一尺,一十八功八分。

高一丈二尺,二十四功。

高一丈三尺,三十功八分。

高一丈四尺,三十八功四分。

高一丈五尺,四十七功二分。

高一丈六尺,五十三功六分

高一丈七尺,六十功八分。

高一丈八尺,六十八功。

高一丈九尺,八十功八分。

高二丈,八十九功六分。

高二丈一尺,一百二十三功。

高二丈二尺,一百四十二功。

高二丈三尺,一百四十八功。

高二丈四尺,一百六十九功六分。

【译文】

造作双扇版门,一间,两扇版门,门额、门限、门两侧所施立颊、门上所施鸡栖木及两扇门下之两砧,此为双扇版门的全部。

版门造作功:

门高5尺至6.5尺,在同样高度独扇版门所用功的基础上,增加其功的1倍计之。

门高7尺,计为4.56功。

门高7.5尺,计为5.92功。

门高8尺,计为7.2功。

门高9尺,计为10功。

门高1丈,计为13.6功。

门高1.1丈,计为18.8功。

门高1.2丈,计为24功。

门高1.3丈,计为30.8功。

门高1.4丈,计为38.4功。

门高1.5丈,计为47.2功。

门高1.6丈,计为53.6功

门高1.7丈,计为60.8功。

门高1.8丈,计为68功

门高1.9丈,计为80.8功。

门高2丈,计为89.6功。

门高2.1丈,计为123功。

门高2.2丈,计为142功。

门高2.3丈,计为148功。

门高2.4丈,计为169.6功。

(双扇版门诸名件)

双扇版门所用手栓、伏兔、立㮇、横关等依下项:计所用名件,添入造作功内。

手栓,一条,长一尺五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并伏兔二枚;各长一尺二寸,广三寸,厚二寸,共二分功。

上、下伏兔,各一枚,各长三尺,广六寸,厚二寸,共三分功。

又:长二尺五寸,广六寸,厚二寸五分,共二分四厘功。

又,长二尺,广五寸,厚二寸,共二分功。

又,长一尺五寸,广四寸,厚二寸,共一分二厘功。

立㮇,一条,长一丈五尺,广二寸,厚一寸五分,二分功。

又,长一丈二尺五寸,广二寸五分,厚一寸八分,二分二厘功。

又,长一丈一尺五寸,广二寸二分,厚一寸七分,二分一厘功。

又,长九尺五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一分八厘功。

又,长八尺五寸,广一寸八分,厚一寸四分,一分五厘功。

立㮇身内手把,一枚,长一尺,广三寸五分,厚一寸五分,八厘功。若长八寸,广三寸,厚一寸三分,则减二厘功。

立㮇上、下伏兔,各一枚,各长一尺二寸,广三寸,厚二寸,共五厘功。

搕锁柱,二条,各长五尺五寸,广七寸,厚二寸五分,共六分功。

门横关,一条,长一丈一尺,径四寸,五分功。

立柣、卧柣,一副,四件,共二分四厘功。

地栿版,一片,长九尺,广一尺六寸,楅在内。一功五分。

门簪,四枚,各长一尺八寸,方四寸,共一功。每门高增一尺,加二分功。

托关柱,二条,各长二尺,广七寸,厚三分,共八分功。

【译文】

造作双扇版门中所用手栓、伏兔、立㮇、横关等所用功限,并依如下诸项:根据所用名件,将其添入所计造作功内。

手栓,1条,长1.5尺,宽2寸,厚1.5寸,同时包括伏兔2枚;各长1.2尺,宽3寸,厚2寸,共计为0.2功。

上、下伏兔,各1枚,其长度各为3尺,宽6寸,厚2寸,共计为0.3功。

又:其长度各为2.5尺,宽6寸,厚2.5寸,共计为0.24功。

又,其长度各为2尺,宽5寸,厚2寸,共计为0.2功。

又,其长度各为1.5尺,宽4寸,厚2寸,共计为0.12功。

立㮇,1条,长1.5丈,宽2寸,厚1.5寸,计为0.2功。

又,其长1.25丈,宽2.5寸,厚1.8寸,计为0.22功。

又,其长1.15丈,宽2.2寸,厚1.7寸,计为0.21功。

又,其长9.5尺,宽2寸,厚1.5寸,计为0.18功。

又,其长8.5尺,宽1.8寸,厚1.4寸,计为0.15功。

立㮇身内手把,1枚,长1尺,宽3.5寸,厚1.5寸,计为0.08功。若其长度为8寸,宽3寸,厚1.3寸,则在此基础上减少0.02功计之。

为门之立㮇所施上、下伏兔,各1枚,各自长度为1.2尺,宽3寸,厚2寸,共计为0.05功。

门上所用搕锁柱,2条,各自长度为5.5尺,宽7寸,厚2.5寸,共计为0.6功。

门横关,1条,长1.1丈,截面直径为4寸,计为0.5功。

立柣、卧柣,1副,4件,共计为0.24功。

地栿版,1片,长度为9尺,宽1.6尺,其版所施楅的尺寸包含在内。计为1.5功。

门簪,4枚,各长1.8尺,截面方4寸,共计为1功。如果其门高度每增加1尺,应在原有基础上增加0.2功计之。

托关柱,2条,各长2尺,宽7寸,厚0.3寸,共计为0.8功。

(双扇版门安卓功)

安卓功:

高七尺,一功二分。

高七尺五寸,一功四分。

高八尺,一功七分。

高九尺,二功三分。

高一丈,三功。

高一丈一尺,三功八分。

高一丈二尺,四功七分。

高一丈三尺,五功七分。

高一丈四尺,六功八分。

高一丈五尺,八功。

高一丈六尺,九功三分。

高一丈七尺,一十功七分。

高一丈八尺,一十二功二分。

高一丈九尺,一十三功八分。

高二丈,一十五功五分。

高二丈一尺,一十七功三分。

高二丈二尺,一十九功二分。

高二丈三尺,二十一功二分。

高二丈四尺,二十三功三分。

【译文】

安卓版门所用功限:

门高7尺,计为1.2功。

门高7.5尺,计为1.4功。

门高8尺,计为1.7功。

门高9尺,计为2.3功。

门高1丈,计为3功。

门高1.1丈,计为3.8功。

门高1.2丈,计为4.7功。

门高1.3丈,计为5.7功。

门高1.4丈,计为6.8功。

门高1.5丈,计为8功。

门高1.6丈,计为9.3功。

门高1.7丈,计为10.7功。

门高1.8丈,计为12.2功。

门高1.9丈,计为13.8功。

门高2丈,计为15.5功。

门高2.1丈,计为17.3功。

门高2.2丈,计为19.2功。

门高2.3丈,计为21.2功。

门高2.4丈,计为23.3功。

乌头门

【题解】

乌头门,又称为“乌头大门”,为宋代房屋营造中所施用的一种室外门户类型。从史料看,这种门在唐代时已经出现,其门多施造于里坊,或是施造于某些等级较高的建筑群,包括衙署或住宅等的前部,多少类似于后世一些重要建筑群前部所设立的棂星门。

乌头门的标识性功能,似乎大于其作为门之启闭性的功能。乌头门一般是由若干根门柱冲出其门之上框,清式建筑中称这种柱为“冲天柱”。宋式做法中,将这种柱的顶端涂为黑色,或用乌色的金属加以包裹,从形式上看,就犹如其门上所冒出的柱头,故称其为“乌头门”。

这里虽然给出的是不同尺度乌头门所需施用的功限,但其在行文中也透露了乌头门的构造,及不同乌头门的尺寸与比例,对于了解宋式乌头门的做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造作功)

乌头门,一坐,双扇、双腰串造。

造作功:

方八尺,一十七功六分;若下安脚者[1],加八分功;每门高增一尺,又加一分功;如单腰串造者,减八分功。下同。

方九尺,二十一功二分四厘。

方一丈,二十五功二分。

方一丈一尺,二十九功四分八厘。

方一丈二尺,三十四功八厘。每扇各加承棂一条,共加一功四分;每门高增一尺,又加一分功;若用双承棂者,准此计功。

方一丈三尺,三十九功。

方一丈四尺,四十四功二分四厘。

方一丈五尺,四十九功八分。

方一丈六尺,五十五功六分八厘。

方一丈七尺,六十一功八分八厘。

方一丈八尺,六十八功四分。

方一丈九尺,七十五功二分四厘。

方二丈,八十二功四分。

方二丈一尺,八十九功八分八厘。

方二丈二尺,九十七功六分。

【注释】

[1] (zhuó)脚: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施于乌头门门框底部两侧门柱之间的下串与下桯之间,称为“脚版”;另一种施于乌头门门扇底部,起到承托其上门扇荷重的作用,称为“脚”。

【译文】

乌头门,1坐,其门为双扇、门扇为双腰串造。

其门所用造作功:

以其门方8尺,计为17.6功;若门下施安脚者,应增加0.8功;其门高度每增高1尺,又应增加0.1功;如果其门为单腰串造者,则再相应减少0.8功。如下类似情况与之相同。

以其门方9尺,计为21.24功。

以其门方1丈,计为25.2功。

以其门方1.1丈,计为29.48功。

以其门方1.2丈,计为34.08功。如果其门每扇各增加承棂串1条,共应增计功限1.4功;其门高度每增加1尺,又应增加0.1功;如果采用双承棂串做法,也以此标准计算功限。

以其门方1.3丈,计为39功。

以其门方1.4丈,计为44.24功。

以其门方1.5丈,计为49.8功。

以其门方1.6丈,计为55.68功。

以其门方1.7丈,计为61.88功。

以其门方1.8丈,计为68.4功。

以其门方1.9丈,计为75.24功。

以其门方2丈,计为82.4功。

以其门方2.1丈,计为89.88功。

以其门方2.2丈,计为97.6功。

(安卓功)

安卓功:

方八尺,二功八分。

方九尺,三功二分四厘。

方一丈,三功七分。

方一丈一尺,四功一分八厘。

方一丈二尺,四功六分八厘。

方一丈三尺,五功二分。

方一丈四尺,五功七分四厘。

方一丈五尺,六功三分。

方一丈六尺,六功八分八厘。

方一丈七尺,七功四分八厘。

方一丈八尺,八功一分。

方一丈九尺,八功七分四厘。

方二丈,九功四分。

方二丈一尺,一十功八厘。

方二丈二尺,一十功七分八厘。

【译文】

乌头门安卓所用功限:

门方8尺,计为2.8功。

门方9尺,计为3.24功。

门方1丈,计为3.7功。

门方1.1丈,计为4.18功。

门方1.2丈,计为4.68功。

门方1.3丈,计为5.2功。

门方1.4丈,计为5.74功。

门方1.5丈,计为6.3功。

门方1.6丈,计为6.88功。

门方1.7丈,计为7.48功。

门方1.8丈,计为8.1功。

门方1.9丈,计为8.74功。

门方2丈,计为9.4功。

门方2.1丈,计为10.08功。

门方2.2丈,计为10.78功。

软门牙头护缝软门、合版用楅软门

【题解】

据梁先生的解释,相较于版门,软门是一种在构造上相对比较轻巧的门。据卷第六《小木作制度一》,软门主要分为“牙头护缝软门”与“合版软门”两种情况。本节对应于《小木作制度一》,亦将软门分为两种,分别是牙头护缝软门与合版用楅软门。

文中依据不同尺寸的软门,给出所用功限的数额,不仅使我们对这些门的加工制作所用功限有所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其文所给出的每一合软门的尺寸,为我们了解宋式软门的设计与构造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尺寸数据。

(软门牙头护缝拢桯双腰串软门)

软门一合,上下、内外牙头护缝、拢桯[1],双腰串造,方六尺至一丈六尺。

造作功:

高六尺,六功一分。如单腰串造,各减一功,用楅软门同。

高七尺,八功三分。

高八尺,一十功八分。

高九尺,一十三功三分。

高一丈,一十七功。

高一丈一尺,二十功五分。

高一丈二尺,二十四功四分。

高一丈三尺,二十八功七分。

高一丈四尺,三十三功三分。

高一丈五尺,三十八功二分。

高一丈六尺,四十三功五分。

安卓功:

高八尺,二功。每高增减一尺,各加减五分功;合版用楅软门同。

【注释】

[1] 上下、内外牙头护缝:指软门门扇腰串或腰华版的上部与下部,及软门的内与外两面,皆采用了牙头护缝的形式。关于“牙头护缝”,梁先生注:“护缝是掩盖板缝的木条。有时这种木条的上部做成形的牙头,下部做成如意头。”参见卷第六《小木作制度一》“乌头门·造乌头门之制”条相关注释,并见卷第六《小木作制度一》“软门·牙头护缝软门”条相关注释。拢桯(tīnɡ):梁注:“‘拢桯’大概是‘四面用桯拢或框框’的意思。这种门就是‘用桯和串拢成框架、身内版的内外两面都用牙头护缝的软门。’”参见卷第六《小木作制度一》“软门·牙头护缝软门”条相关注释。

【译文】

软门1合,其门扇上下与内外皆施以牙头护缝、门扇内施以拢桯,并施为双腰串造,其1合软门的尺寸范围,从方6尺到方1.6丈。

软门造作所用功:

门高6尺,计为6.1功。如果是单腰串造,每门所计功各自减少1功,用楅软门的情况与之相同。

门高7尺,计为8.3功。

门高8尺,计为10.8功。

门高9尺:计为13.3功。

门高1丈,计为17功。

门高1.1丈,计为20.5功。

门高1.2丈,计为24.4功。

门高1.3丈,计为28.7功。

门高1.4丈,计为33.3功。

门高1.5丈,计为38.2功。

门高1.6丈,计为43.5功。

软门安卓所用功:

门高8尺,计为2功。以其门高度每增加或减少1尺,其所计功各自增加或减少0.5功;合版用楅软门安卓所用功与软门安卓所用功相同。

(软门合版用楅软门)

软门一合,上、下牙头护缝,合版用楅造,方八尺至一丈三尺。

造作功:

高八尺,一十一功。

高九尺,一十四功。

高一丈,一十七功五分。

高一丈一尺,二十一功七分。

高一丈二尺,二十五功九分。

高一丈三尺,三十功四分。

【译文】

软门1合,其门扇上下施有牙头护缝,其门为合版用楅造,门方8尺至1.3丈。

合版用楅软门造作所用功:

门高8尺,计为11功。

门高9尺,计为14功。

门高1丈,计为17.5功。

门高1.1丈,计为21.7功。

门高1.2丈,计为25.9功。

门高1.3丈,计为30.4功。

破子棂窗

【题解】

破子棂窗,以及下文中提到的睒电窗、版棂窗,这三种窗的做法,都是在窗框之内安以窗棂,以其窗棂分隔内外空间,并以窗棂间的空隙为室内提供采光与通风。

文中不仅给出了破子棂窗的尺寸与做法,也给出了相关的一些基本的构造做法,对了解宋式房屋中的破子棂窗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破子棂窗,一坐,高五尺,子桯长七尺。

造作,三功三分。额、腰串、立颊在内。

窗上横钤、立旌,共二分功。横钤三条,共一分功;立旌二条,共一分功;若用槫柱,准立旌。下同。

窗下障水版、难子,共二功一分。障水版、难子,一功七分;心柱二条,共一分五厘功;槫柱二条,共一分五厘功;地栿一条,一分功。

窗下或用牙头、牙脚、填心,共六分功。牙头三枚,牙脚六枚,共四分功;填心三枚,共二分功。

安卓,一功。

窗上横钤、立旌,共一分六厘功。横钤三条,共八厘功;立旌二条,共八厘功。

窗下障水版、难子,共五分六厘功。障水版、难子,共三分功;心柱、槫柱,各二条,共二分功;地栿一条,六厘功。

窗下或用牙头、牙脚、填心,共一分五厘功。牙头三枚,牙脚六枚,共一分功;填心三枚,共五厘功。

【译文】

破子棂窗,1坐,其高5尺,窗内子桯长7尺。

其窗造作所用功,计为3.3功。窗上的额、窗下的腰串及窗两侧的立颊所用功亦包括在内。

窗上所施横钤、立旌的造作,共计为0.2功。其中施横钤3条,共计为0.1功;立旌2条,共计为0.1功;如果施用槫柱,其所用功与立旌相同。如下情况与之同。

窗之腰串下所施障水版、难子,共计为2.1功。其障水版、难子,计为1.7功;腰串下若施心柱2条,共计为0.15功;窗两侧所施槫柱2条,共计为0.15功;窗下两柱间所施地栿1条,计为0.1功。

窗下或施用牙头、牙脚、填心,共计为0.6功。其中若施牙头3枚,牙脚6枚,共计为0.4功;填心3枚,共计为0.2功。

破子棂窗安卓所用功,计为1功。

窗上的横钤、立旌安卓,共计为0.16功。其中若横钤3条,共计为0.08功;立旌2条,共计为0.08功。

窗下障水版、难子安卓,共计为0.56功。其中障水版、难子安卓,共计为0.3功;心柱、槫柱安卓,各2条,共计为0.2功;地栿安卓,1条,计为0.06功。

窗下或施用牙头、牙脚、填心,其安卓共计为0.15功。其中牙头3枚,牙脚6枚,共计为0.1功;填心3枚,共计为0.05功。

睒电窗

【题解】

睒(shǎn)电窗,一般用于殿堂后壁或房屋山墙高处,但也有可能用于房屋较低位置以做普通的看窗。其窗棂多采用三曲或四曲,这大致形成了有如闪电的曲线形式。在有些情况下,其窗棂的曲线也可以采用水波文的形式。参见卷第六《小木作制度一》“睒电窗·造睒电窗之制”条相关注释。

睒电窗,一坐,长一丈,高三尺。

造作,一功五分。

安卓,三分功。

【译文】

造作睒电窗,1坐,其窗之长为1丈,高为3尺。

其窗造作功,计为1.5功。

其窗安卓功,计为0.3功。

版棂窗

【题解】

版棂窗,是一种介乎破子棂窗与睒电窗之间、尺寸较为适中的窗。其窗的用途较前两者亦更宽泛,可以用于较大房屋的外窗,亦可用于较小房屋的看窗。参见卷第六《小木作制度一》“版棂窗·造版棂窗之制”条相关注释。

版棂窗,一坐,高五尺,长一丈。

造作,一功八分。

窗上横钤、立旌,准破子棂窗内功限。

窗下地栿、立旌,共二分功。地栿一条,一分功;立旌二条,共一分功;若用槫柱,准立旌。下同。

安卓,五分功。

窗上横钤、立旌,同上。

窗下地栿、立旌,共一分四厘功。地栿一条,六厘功;立旌二条,共八厘功。

【译文】

造作版棂窗,1坐,其窗高为5尺,长度为1丈。

其窗造作功,计为1.8功。

版棂窗上所施横钤、立旌,以破子棂窗内相应名件造作所用功限为准。

版棂窗下所施地栿、立旌,共计为0.2功。其中地栿1条,计为0.1功;立旌2条,共计为0.1功;如果施用槫柱,其造作所用功与造作立旌所用功相同。在如下安卓情况中亦然。

其窗安卓功,计为0.5功。

其窗之上的横钤、立旌等的安卓,所用功与破子棂窗内相应名件安卓所用功限标准相同。

其窗之下的地栿、立旌等的安卓,共计为0.14功。其中地栿1条,计为0.06功;立旌2条,共计为0.08功。

截间版帐

【题解】

截间版帐大体上接近现代房屋室内的轻型隔断墙。为隔断房屋内的两个空间,应将版帐施于两柱之间,版帐之上的两柱间施以额,版帐之下的两柱间施以地栿,同时在版帐的两侧,亦即版帐左右柱侧,再分别施以槫柱,版帐的中部还应施以腰串。

截间牙头护缝版帐,高六尺至一丈,每广一丈一尺。若广增减者,以本功分数加减之。

造作功:

高六尺,六功。每高增一尺,则加一功;若添腰串,加一分四厘功;添槏柱,加三分功。

安卓功:

高六尺,二功一分。每高增一尺,则加三分功;若添腰串,加八厘功;添槏柱,加一分五厘功。

【译文】

截间版帐,其帐内外并施牙头护缝,版帐高度为6尺至1丈,以版帐面广为1.1丈计其功限。如果其版帐面广宽度有所增加或减少,则以其本功所计分数为准做相应的增加与减少。

造作截间牙头护缝版帐所用功限:

版帐高6尺,其造作功计为6功。版帐高度每增加1尺,造作所计功应增加1功;若其版帐中增添腰串,则应增加0.14功;若其版帐中增添槏柱,则应增加0.3功。

安卓截间牙头护缝版帐所用功限:

版帐高6尺,其安卓功计为2.1功。版帐高度每增加1尺,安卓所计功应增加0.3功;若其版帐中增添腰串,则应增加0.08功;若其版帐中增添槏柱,则应增加0.15功。

照壁屏风骨截间屏风骨、四扇屏风骨

【题解】

如梁先生所释:“‘照壁屏风骨’指的是构成照壁屏风的‘骨架子’。”照壁屏风骨,是先用条做成大方格眼的“骨”架,一间照壁屏风可分为四扇,这有可能是为了方便移动或开闭。

截间屏风骨与截间版帐类似,由上额、立桯、左右槫柱、地栿构成一个框架,再以条在桯内构成四直方格屏风骨。桯长随屏风之高,槫柱与桯同长;额与地栿长度,随开间之广。

四扇屏风骨诸名件的尺寸,似比截间屏风骨尺寸要略小一些,当是具有较为方便的移动功能。

截间屏风,每高广各一丈二尺,

造作,一十二功。如作四扇造者,每一功加二分功。

安卓,二功四分。

【译文】

造作截间屏风,其屏风之高与其面广各为1.2丈,

其造作所用功,计为12功。如造作四扇造屏风,在截间屏风所用功的基础上,以其每1功增加0.2功计。

截间屏风安卓所用功,计为2.4功。

隔截横钤、立旌

【题解】

依梁先生所注:“这应译作‘造隔截所用的横钤和立旌’。主题是‘横钤’和‘立旌’,而不是‘隔截’。”

凡隔截所用横钤、立旌,可以施之于照壁、门窗或墙之上,说明“隔截”是一个更为广义的概念,在照壁、门窗,甚至墙上,都可能出现“隔截”做法,亦都会施用横钤、立旌等名件。唯墙上如何施用“隔截”,因为没有发现宋代同类做法的遗存,故对其构造与形式仍尚难厘清。

隔截横钤、立旌,高四尺至八尺,每广一丈一尺。若广增减者,以本功分数加减之。

造作功:

高四尺,五分功。每高增一尺,则加一分功;若不用额,减一分功。

安卓功:

高四尺,三分六厘功。每高增一尺,则加九厘功;若不用额,减六厘功。

【译文】

造作房屋室内隔截中所施横钤、立旌,其隔截高为4尺至8尺,隔截面广1.1丈。如果其面广有所增加或减少,其所计功限则以如上给出的隔截高广所用本功为基础,按其增减情况加以适当增加或减少。

造作隔截所用横钤、立旌所用功:

其隔截高为4尺,计为0.5功。若其高度每增加1尺,则应增加0.1功;若其隔截上部不施用额,可减少0.1功。

安卓隔截所用横钤、立旌所用功:

其隔截高为4尺,其横钤、立旌安卓计为0.36功。若其高度每增加1尺,则应增加0.09功;若其隔截上部不施用额,可减少0.06功。

露篱

【题解】

露篱者,即露天的藩篱,篱落。梁注:“露篱是木构的户外隔墙。”大概与今日用木或竹搭造的围墙、栅栏或篱笆有一些相近之处。

露篱,每高、广各一丈,

造作,四功四分。内版屋二功四分;立旌、横钤等,二功。若高减一尺,即减三分功;版屋减一分,余减二分。若广减一尺,即减四分四厘功;版屋减二分四厘,余减二分。加亦如之。若每出际造垂鱼、惹草、搏风版、垂脊,加五分功。

安卓,一功八分。内版屋八分,立旌、横钤等,一功。若高减一尺,即减一分五厘功;版屋减五厘,余减一分。若广减一尺,即减一分八厘功;版屋减八厘,余减一分。加亦如之。若每出际造垂鱼、惹草、搏风版、垂脊,加二分功。

【译文】

露篱,其高度与面广都为1丈,

其露篱造作所用功,计为4.4功。露篱内所施版屋计为2.4功;其内所施立旌、横钤等,计为2功。如果露篱高度减少1尺,其所用功即以减少0.3功计之;其中版屋减0.1功,其余名件造作减0.2功。如果露篱面广减少1尺,其所用功即以减少0.44功计之;其中版屋减0.24功,其余名件造作减0.2功。若露篱的高广有所增加,其所应增加之功亦如之。如果露篱上版屋每有出际造所施垂鱼、惹草、搏风版、垂脊,亦增加0.5功。

露篱安卓所用功,计为1.8功。露篱内所施版屋之安卓计为0.8功,其立旌、横钤等安卓,计为1功。如果露篱高度减少1尺,其安卓功即减少0.15功;其中版屋安卓减少0.05功,其余名件安卓减少0.1功。如果露篱面广减少1尺,其安卓功即减少0.18功;其中版屋安卓减少0.08功,其余名件安卓减少0.1功。若其高度尺寸有所增加,其诸名件安卓所用功亦作相应增加。如果露篱上每有出际造所施垂鱼、惹草、搏风版、垂脊,亦增加0.2功。

版引檐

【题解】

在宋式房屋的檐口之外,若添加一个附着于房屋檐口之外的延伸部分,这部分向外加出的出檐部分,就被称为“版引檐”。这种版引檐,在功能上多少类似于今日房屋门窗之上常见的遮阳版,或是悬于门窗上的雨篷。参见卷第六《小木作制度一》“版引檐·造屋垂前版引檐之制”条相关注释。

版引檐,广四尺,每长一丈,

造作,三功六分;

安卓,一功四分。

【译文】

造作屋垂前版引檐,其宽4尺,以其面广每长1丈,

其造作所用功,计为3.6功;

其安卓所用功,计为1.4功。

水槽

【题解】

不同于石作制度中的“水槽子”,小木作制度中的“水槽”,较大可能是指附加于房屋檐口处的一种木制沟槽。以其所施位置及做法推测,水槽大略类似于今日房屋前后檐安装的排雨水天沟。

水槽由厢壁版、底版、罨头版、口襻、跳椽等名件构成。参见卷第六《小木作制度一》“水槽·造水槽之制”条相关注释。

水槽,高一尺,广一尺四寸,每长一丈,

造作,一功五分;

安卓,五分功。

【译文】

造作水槽,其槽高1尺,槽宽1.4尺,以其槽每长1丈计之,

水槽造作功,计为1.5功;

水槽安卓功,计为0.5功。

井屋子

【题解】

古代中国人的饮水及日常用水,多依赖于在地面上所开挖的水井。而位于人们居所附近的水井,从人身及饮水安全等角度出发,需要一种井口保护设施。宋式营造中提到的“井屋子”,就是这种覆盖于井口之上的小尺度房屋,其作用包括标识水井的位置,为过往之人提供一些必要的防护,以及防止灰土、尘垢或雨水直接落入井中等。参见卷第六《小木作制度一》“井屋子·造井屋子之制”条相关注释。

井屋子,自脊至地,共高八尺,井匮子高一尺二寸在内。方五尺。

造作,一十四功。拢裹在内。

【译文】

造作水井井口所施井屋子,井屋子自其屋脊至地面,共高8尺,井侧之护栏,即井匮子,其高度在1.2尺之内。井屋子平面方为5尺。

造作井屋子所用功,计为14功。井屋子拢裹之功亦包括在内。

地棚

【题解】

据梁先生在《小木作制度一》中的解释:“地棚是仓库内架起的,下面不直接接触土地的木地板。它和仓库房屋的构造关系待考。”可知,这里的“地棚”系施造于古代仓廒内部的一种附属性设施,地棚的长宽尺寸应随其所在仓廒的相应间广尺寸而定,地棚距离地面的高度一般是在1.2尺至1.5尺。

地棚,一间,六椽,广一丈一尺,深二丈二尺,

造作,六功;

铺放、安钉,三功。

【译文】

造作仓屋内所施地棚,1间,进深六椽,其地棚1间的间广为1.1丈,地棚的进深为2.2丈,

地棚造作所用功,计为6功;

地棚内之敦㮇、方子、地面版等的铺放、安装、施钉等所用功,计为3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