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这篇文字是《营造法式》作者李诫在其大作完成之后,为向朝廷呈进这部新修营造大书而写的序言。序言开篇,引经据典,认为宫室建筑之意义,源自《周易·大壮卦》的卦义与卦象;且要通过辨方正位,来明确每一建筑所应遵从的礼制规则。透过经典与史籍,作者陈述了土木工程的古代管理体系,强调了国家主管宫室营造的机构由来已久,其下所辖相关部门各有不同的责属,需要按部就班地开展工程的实施与推进。

透过其序可知,传统中国社会,重大宫室的营建主要集中在帝王所居的京师及周围畿辅之地的宫苑坛庙,当然也包括朝廷直属的内外百司。其中既有帝、后日常生活的寝宫苑囿,也有帝王与群臣依据礼制规则以时朝拜的宗庙坛。所有这些宫室、园寝、庙堂、府廨,需要按照各自的等级秩序与礼制规范加以适当地规划与布置。

其序中,亦对中国建筑的特征及宫室营造的难度加以了描述:古代宫室房屋,是由木质梁柱结构而成。房屋檐下,有枓栱与斜昂的支撑。要保证房屋的端庄挺拔,首先需要使房屋中规中矩,并要保证房屋各部分构件做到横平竖直,各部分之间的结合要严丝合缝。然而,宫室营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不仅要有充足的材料准备、设计与施工者对各种材料性质的熟悉与运用,而且要能够及时汇聚充足的工人与匠师。重要的是,即使是有着丰富经验的工匠,也难免出现失误。从事工程管理的官员,亦可能会囿于理论,却缺乏必要的工程技术与能力。正是因为这些因素,《法式》的作者认为,如果没有充分的营建知识与工程经验,很难胜任主持宫室营造这样复杂的工程,更不用说在工作中能够有所创新了。这或也是作者强调其书之重要性的一种方法。

序言之末段,作者对这部宫室营造大书的编撰过程、内容提要及可能存在的不足加以了陈述。最后,以一种谦恭的口吻罗列了自己的身份及当时所承担与宫室营造有关的职责。

臣闻“上栋下宇”,《易》为“大壮”之时;“正位辨方”,《礼》实太平之典。“共工”命于舜日,“大匠”始于汉朝。各有司存,按为功绪。况神畿之千里,加禁阙之九重。内财宫寝之宜,外定庙朝之次。蝉联庶府,棋列百司。櫼栌枅柱之相枝,规矩准绳之先治。五材并用,百堵皆兴。惟时鸠僝之工,遂考翚飞之室。而斫轮之手,巧或失真;董役之官,才非兼技,不知以“材”而定“分°”,乃或倍枓而取长。弊积因循,法疏检察。非有治“三宫”之精识,岂能新一代之成规?

【译文】

臣下曾听闻“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的说法,来自《易经》中《大壮》一卦的卦义与卦象;“正位辨方”的说法,来自《周礼》中“惟王建国,辨方正位”的描述,王城规划的原则要求宫室营造谨遵礼制的规范,毋使有任何的僭越,故而这《周礼》实为保证天下太平的重要典章。专司宫室营造的官员——共工,早在上古舜帝时代就已经设立;到了汉代,这一官职又被始称为“将作大匠”。无论共工,还是将作大匠,其下都辖有各司其职的不同部门,按部就班地开展工程的实施与推进。何况京师与畿辅之地,地广千里,京城之内的帝王宫寝,又是设置有重重围护的宫阙禁地。宫内储备足够的财用,既要提供帝、后的宫寝、仪典与生活之宜,又要确保宫外宗庙、朝会的等级秩序。安抚与管理百姓庶务的官署于京城内外绵延不断,朝廷直辖的内外百司衙门在宫苑之前星列棋布。宫室宗庙的营造,需要枓栱梁柱的相互支撑与架构;起建房屋之前,先要使房屋的设计与布置中规中矩;同时,还应保证将房屋建造得方正平直。营建宫室庙堂,需要用到土木、砖石、铁器、颜料等材料;唯有材料齐备,才能保证规模恢宏的宗庙宫室能够兴建完成。唯有不失时机地聚集工匠与材料,才能使如同《诗经》中描绘的“如鸟斯革,如翚似飞”一般飞举的殿阁楼榭矗立于宫苑之中。然而,即便有巧匠轮扁的斫轮技术,但若过分追求精致巧妙,也会造成艺术品位上的格调失真;主持土木营建的官员,虽然有学富五车的知识与才干,若未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技巧,不懂得“以材为祖”的模数化材分°制设计规则,就可能困顿于以“枓”的长度为基本模数的设计方法。如此则会在工程中因循积弊,在方法上疏于检验校正。因此若是没有多年积累之宫室营造的丰富经验与娴熟技艺,又如何能够创立与制定房屋设计与宫室营造的一代新规?

温诏下颁,成书入奏。空靡岁月,无补涓尘。恭惟皇帝陛下仁俭生知,睿明天纵。渊静而百姓定,纲举而众目张。官得其人,事为之制。丹楹刻桷,淫巧既除;菲食卑宫,淳风斯复。乃诏百工之事,更资千虑之愚。臣考阅旧章,稽参众智。功分三等,第为精粗之差;役辨四时,用度长短之晷。以至木议刚柔,而理无不顺;土评远迩,而力易以供。类例相从,条章具在。研精覃思,顾述者之非工;按牒披图,或将来之有补。

通直郎、管修盖皇弟外第、专一提举修盖班直诸军营房等、编修臣李诫谨昧死上。

【译文】

依据当今圣上下颁的诏令,指定我编修一部与宫室营造技术与制度有关的书,书稿已经完成,今谨上呈朝廷请皇上御览。虽然耗费了数年的岁月,但以臣下的愚钝,对圣上指派任务的完善却没有多少补益。仰赖当今皇帝陛下仁爱俭朴,生而知之,又天生睿智明慧。正是因了陛下仁静恬淡的天性,百姓才有了平和安宁的生活;皇上关注了事物的关键与根本,相应的诸多疑难繁杂事务也就有条不紊地迎刃而解。朝廷安排的官员,各司其职;与营造有关的诸般事物,也各自有了相应的制度。类似丹楹刻桷的奢靡之风已然不再,一味追求不合规制之奇技淫巧的旧习也一并清除;大禹所提倡的菲食卑宫的正德思想,使淳朴之风得以恢复。于是,皇上下诏要求制定与百工之事有关的相应规则,也相信虽然愚钝如臣下,或也会有千虑一得的可能。遵照陛下的旨意,臣下参阅考证了旧有的规章,征询参考了众多工匠的经验与智慧,如此才明白地了解各作功限的计算要依据精细与粗糙的差别,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第;耗费人力的普通力役劳作,其功限要依据不同季节,由日晷测度白昼时间的不同长短来加以区别。以至于木料加工要区分木材的软硬不同,以保持木质纹理的顺直;土石搬运,要依据距离的远近核定每日运送的土石方数量;唯有如此,才能够使劳动力得到较容易地提供与较充分地利用。书中的内容,以其不同的类别、型例,各相归属;并分别罗列出各自的章节、条例。虽然做了仔细研究与周密思考,但书中的表述亦难避免不够准确、周详;且书中虽参考各作制度既有做法确立了等次,并依据先前的已有图例,绘制了各作制度图样,但百密一疏之事总是有的,考虑不周的地方还有待将来的弥补。

通直郎、管修盖皇弟外第、专一提举修盖班直诸军营房等、编修臣李诫谨昧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