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蕃[2]熊克[3]

陆羽茶经》[4],裴汶《茶述》[5],皆不第建品[6]。说者但谓二子未尝至闽[7],而不知物之发[8]也,固自有时[9]。盖昔者,山川尚閟[10],灵芽未露[11],至于唐末,然后北苑出为之最[12]。是时伪蜀词臣[13]毛文锡作《茶谱》[14],亦第[15]言“建有紫笋[16]”,而腊面[17]乃产于福[18]。

五代之季,建属南唐[19]。南唐保大三年,俘王延政而得其地。岁率诸县民采茶北苑,初造研膏,继造腊面。丁晋公《茶录》载:泉南老僧清锡,年八十四,尝示以所得李国主书寄研膏茶,隔两岁方得腊面,此其实也[20]]。至景佑[21]中,监察御史丘荷撰《御泉亭记》[22],乃云:“唐季敇福建罢贡橄榄,但贽腊面茶,即腊面产于建安眀矣。”荷不知腊面之号始于福,其后建安始为之。[按]唐《地理志》:福州贡茶及橄榄,建州惟贡綀练,未尝贡茶。前所谓罢供橄榄,惟贽腊面茶,皆为福也。[23]庆历[24]初,林世程作《闽中记》[25]言:福茶所产在闽县十里。且言往时建茶未盛,本土有之,今则土人皆食建茶[26]。世程之说,盖得其实。而晋公所记腊面起于南唐,乃建茶也[27]。既又制其佳者,号曰京铤[28]。其状如贡神金、白金之铤。[29]

圣朝开宝末下南唐[30],太平兴国[31]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32]。[按]《宋史·食货志》载:“建宁腊茶,北苑为第一,其最佳者曰社前,次曰火前,又曰雨前,所以供玉食、备赐予,太平兴国始置。大观以后,制愈精,数愈多,胯式屡变,而品不一,岁贡片茶二十一万六千斤。”又《建安志》:“太平兴国二年,始置龙焙,造龙凤茶。漕臣柯适[33]为之记云。[34]”又一种茶,丛生石崖,枝叶尤茂,至道[35]初有诏造之,别号石乳[36]。又一种号的乳[37]。[按]马令《南唐书》:“嗣主李璟命建州茶制的乳茶,号曰京铤。腊茶之贡自此始,罢贡阳羡茶。[38]”又一种号白乳[39],盖自龙凤与京、石、的、白四种继出,而腊面降为下矣[40]。杨文公亿《谈苑》所记,龙茶以供乗舆,及赐执政、亲王、长主,其余皇族、学士、将帅皆得凤茶,舍人近臣赐金铤、的乳,而白乳赐馆阁,惟腊面不在赐品。[按]《建安志》载《谈苑》云:“京铤、的乳赐舍人、近臣,白乳、的乳赐馆阁。”疑京铤悮金铤,白乳下遗的乳。

盖龙凤等茶,皆太宗朝[41]所制,至咸平[42]初丁晋公[43]漕闽[44]始载之于《茶录》[45]。人多言龙凤团起于晋公,故张氏《画墁录》云:晋公漕闽,始创为龙凤团。此说得于传闻,非其实也。[46]庆历中,蔡君谟[47]将漕[48],创造小龙团以进,被旨仍岁贡之。君谟《北苑造茶诗自序》云:“其年改造上品龙茶,二十八片才一斤,尤极精妙,被旨仍岁贡之。[49]”欧阳文忠公《归田录》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八片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尝南郊致斋,两府共赐一饼,四人分之,宫人往往缕金花其上,盖贵重如此。[50]]”自小团出,而龙凤遂为次矣。

元丰[51]间,有旨造密云龙[52],其品又加于小团之上。昔人诗云:“小壁云龙不入香,元丰龙焙乘诏作”,盖谓此也。[按]此诗乃山谷和杨王休点密云龙诗[53]。绍圣[54]间改为瑞云翔龙[55]。

至大观[56]初,今上亲制《茶论》二十篇[57],以白茶与常茶不同,偶然生出,非人力可致,于是白茶遂为第一[58]。庆历初,吴兴刘异为《北苑拾遗》[59],云:官园中有白茶五六株,而壅焙不甚至[60]。茶户唯有王免者,家一巨株,向春常造浮屋以障风日。其后有宋子安者,作《东溪试茶录》,亦言:“白茶民间大重,出于近岁,芽叶如纸,建人以为茶瑞”,则知白茶可贵,自庆历始,至大观而盛也。[61]既又制三色细芽[62],及试新銙[63],大观二年[64]]造御苑玉芽、万寿龙芽,四年又造无比寿芽及试新銙。[按]《宋史·食货志》銙作胯[65]。贡新銙[66]。政和三年[67]造贡新銙式,新贡皆创为此,献在岁额之外。[68]]自三色细芽出,而瑞云翔龙顾居下矣[69]。

凡茶芽数品,最上曰小芽,如雀舌、鹰爪[70],以其劲直纤锐[71],故号芽茶。次曰拣芽[72],乃一芽带一叶者,号一枪一旗[73]。次曰中芽[74],乃一芽带两叶者,号一枪两旗。其带三叶、四叶,皆渐老矣[75]。芽茶早春极少。景德[76]中,建守周绛[77]为《补茶经》,言:“芽茶只作早茶,驰奉万乘[78]尝之可矣。如一枪一旗,可谓奇茶[79]也。故一枪一旗号拣芽,最为挺特[80]光正。”舒王[81]《送人官闽中》诗云:“新茗斋中试一旗”[82],谓拣芽也。或者乃谓茶芽未展为枪,已展为旗,指舒王此诗为误,盖不知有所谓拣芽也[83]。今上圣制《茶论》[84]曰:“一旗一枪为拣芽。”又见王岐公珪诗云:“北苑和香品最精,绿芽未雨带旗新。[85]”故相韩康公綘诗云:“一枪已笑将成叶,百草皆羞未敢花[86]”。此皆咏拣芽,与舒王之意同。夫拣芽犹贵如此,而况芽茶以供天子之新尝者乎?

芽茶绝矣[87]。至于水芽[88],则旷古未之闻也[89]。宣和庚子岁[90],漕臣郑公可简[91],[按]

《潜确类书》作“郑可闻”。始创为银线水芽[92]。盖将已拣熟芽[93]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94],光明莹洁,若银线然。其制方寸新銙[95],有小龙蜿蜒其上,号龙园胜雪[96]。[按]《建安志》云:

“此茶盖于白合中取一嫩条,如丝髪大者,用御泉水研造成,分试[97]其色如乳,其味腴而美。”[98]又“园”字《潜确类书》作“团”[99],今仍从原本,而附识于此。又废白、的、石三乳[100],鼎造[101]花銙[102]二十余色[103]。初,贡茶皆入龙脑[104]。蔡君谟《茶录》云:“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至是虑夺真味[105],始不用焉。

盖茶之妙至胜雪极矣,故合为首冠[106],然犹在白茶之次者,以白茶上所好也[107]。异时[108]郡人黄儒[109]撰《品茶要录》,极称当时灵芽之富,谓使陆羽数子[110]见之,必爽然自失[111]。蕃亦谓使黄君而阅今日,则前乎此者未足诧焉[112]。

然龙焙初兴,贡数殊少[113],太平兴国初才贡五十片[114]。累増至于元符[115],以片[116]计者一万八千,视初已加数倍,而犹未盛[117]。今则为四万七千一百片有奇[118]矣。此数皆见范逵所著《龙焙美成茶录》[119],逵,茶官也。

自白茶、胜雪以次[120],厥[121]名实繁,今列于左,使好事者得以观焉。

贡新銙大观二年造

试新銙政和二年造

白茶政和三年造

龙园胜雪宣和二年造

御苑玉芽大观二年造

万寿龙芽大观二年造

上林第一宣和二年造

乙夜供清宣和二年造

承平雅玩宣和二年造

龙凤英华宣和二年造

玉除清赏宣和二年造

启沃承恩宣和二年造

雪英宣和三年造

云叶宣和三年造

蜀葵宣和三年造[122]金钱宣和三年造

玉华宣和三年造

寸金宣和三年造

无比寿芽大观四年造

万春银叶宣和二年造

宜年宝玉宣和二年造

玉清庆云宣和二年造

无疆寿龙宣和二年造

玉叶长春宣和四年造

瑞云翔龙绍圣二年造

长寿玉圭政和二年造

兴国岩銙

香口焙銙

上品拣芽绍圣二年造

新收拣芽

太平嘉瑞政和二年造

龙苑报春宣和四年造

南山应瑞宣和四年造

兴国岩拣芽

兴国岩小龙

兴国岩小凤已上号细色[123]

拣芽

小龙

小凤

大龙

大凤已上号粗色[124]

又有琼林毓粹、浴雪呈祥、壑源拱秀、贡篚推先、价倍南金、旸谷先春、寿岩都胜、延平石乳、清白可鉴、风韵甚髙,凡十色,皆宣和二年所制,越五岁省去[125]。

右岁分十余纲[126],惟白茶与胜雪自惊蛰前兴役[127],浃日[128]乃成。飞骑疾驰,不出中春[129],已至京师,号为头纲。玉芽以下,即先后以次[130]发,逮贡足时[131],夏过半矣。欧阳文忠公诗曰:“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132]”盖异时如此,以今较昔,又为最早[133]。

因念草木之微,有瓌奇卓异[134],亦必逢时而后出,而况为士者哉[135]。昔昌黎先生感二鸟之蒙采擢,而自悼其不如[136]。今蕃于是茶也,焉敢效昌黎之感赋,姑务自警而坚其守,以待时而已[137]。

御苑采茶歌十首并序

先朝曹司封修睦[138],自号退士,尝作《御苑采茶歌》十首,传在人口。今龙园所制,视昔尤盛,惜乎退士不见也。蕃谨摭[139]故事,亦赋十首,献之漕使。仍用退士元韵[140],以见仰慕前修[141]之意。

云腴贡使手亲调,旋放春天采玉条。伐鼔危亭惊晓梦[142],啸呼齐上苑东桥。

采采东方尚未明,玉芽同护见心诚。时歌一曲青山里,便是春风陌上声。

共抽灵草报天恩,贡令分明龙焙造茶依御厨法使指尊。逻卒日循云堑绕,山灵亦守御园门。

纷纶争径蹂新苔,回首龙园晓色开。一尉鸣钲三令趣[143],急持烟笼下山来。采茶不许见日出。

红日新升气转和,翠篮相逐下层坡。茶官正要灵芽润,不管新来带露多。采新芽不折水。

翠虬新范绛纱笼,看罢春生玉节风。叶气云蒸千嶂緑,欢声雷震万山红。

凤山日日滃非烟,剩得三春雨露天。棠坼浅红酣一笑,柳垂淡绿困三眠。红云岛上多海棠,两堤官柳最盛。

龙焙夕薫凝紫雾,凤池晓濯带苍烟。水芽只自宣和有,一洗枪旗二百年。

修贡年年采万株,只今胜雪与初殊。宣和殿里春风好,喜动天颜是玉腴。

外台庆历有仙官,龙凤才闻制小团。按《建安志》:“庆历间,蔡公端明[144]为漕使,始改造小团龙茶。”此诗盖指此。争得似金模寸璧,春风第一荐宸餐[145]。

先人作《茶录》当贡品极盛之时,凡有四十余色。绍兴戊寅岁[146],克摄事北苑[147],阅近所贡皆仍旧,其先后之序亦同,惟跻[148]龙园胜雪于白茶之上,及无兴国岩小龙、小凤。盖建炎南渡[149]有旨,罢贡三之一[150]而省去也。[按]《建安志》载:靖康初,诏减岁贡三分之一,绍兴间复减大龙及京铤之半。十六年又去京铤,改造大龙团,至三十二年。凡工用之费,篚羞[151]之式,皆令漕臣端[152]之,且减其数。虽府贡龙凤茶,亦附漕纲以进,与此小异。[153]先人但著[154]其名号,克今更写[155]其形制,庶[156]览之者无遗恨焉。先是[157],壬子春[158],漕司再葺[159]茶政,越十三载,乃复旧额,且用政和故事[160],补种茶二万株。政和间曾种三万株。次年益虔贡职[161],遂有创增之目,仍改京铤为大龙团,由是大龙多于大凤之数。凡此皆近事,或者犹未知之也[162]。先人又尝作《贡茶歌》十首,读之可想见异时之事,故并取以附于末。三月初吉[163],男克[164]北苑寓舍书。

北苑贡茶最盛,然前辈所录止于庆历以上。自元丰之密云龙、绍圣之瑞云龙相继挺出[165],制精于旧,而未有好事者记焉,但见于诗人句中。及大观以来増创新銙,亦犹用拣芽。盖水芽至宣和始有,故龙园胜雪与白茶角立[166],岁充首贡[167]。复自御苑玉芽以下,厥名实繁。先子[168]亲见时事[169],悉能记之,成编具存。今闽中漕台[170]新刊《茶录》未备[171],此书庶几补其缺云。

淳熙九年[172]冬十二月四日,朝散郎行秘书郎兼国史编修官学士院权直[173]熊克谨记。

南宋青白釉盏连盏托

宋褐漆盏托

南宋建窑兔毫茶盏连剔犀盏托

南宋建窑剔犀如意纹茶托

* * *

【注释】

[1] 宣和北苑贡茶录:宋代茶书,一卷,熊蕃撰,其子熊克增补。是书大概撰于宣和四年至七年(1122-1125)间,生前未刻印。绍兴二十八年(1158),其子熊克摄事北苑,承父遗志,加以增补,模写绘图,始刊于淳熙九年(1182)。此书主要记述北苑贡茶的历史与贡品的情况。记徽宗时贡茶凡41品,今存图38幅。四库本据《永乐大典》本录出,有图有注。清代汪继壕校注此书,旁征博引、颇为详尽。此书《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等有著录,《遂初堂书目》作《宣和贡茶经》。本书之版本有熊克原刊本、《说郛》本、《四库全书》本、汪继壕校注本刊于《读画斋丛书·辛集》。今以涵芬楼《说郛》本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整理而成。此书有原注、原按和清汪继壕按语,今保留原注、原按,汪继壕按语甚繁琐,选择其和正文关系较大部分列于注释中。原文精注,原注文和按语则释其疑难,述其大意。

[2] 熊蕃:字叔茂,建州建阳人,善属文,工吟咏。筑室题额曰“独善”,学者因号为独善先生。四库全书称其宗王安石之学。宋徽宗宣和年间,北苑贡茶极盛,熊蕃亲历当时,故此书为第一手资料。

[3] 熊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熊蕃子,字子复,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历任主簿,府学教授、知县、秘书郎、起居郎兼直学士,见知于孝宗。著有《四六类稿》、《九朝通略》、《诸子精华》等,已佚。今存《中兴小纪》四十卷。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负责管理北苑茶事,因熊蕃原作没有画出贡茶形制,乃绘制贡茶图,并熊蕃所作《御苑采茶歌》十首附入此书。

[4] 陆羽《茶经》: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唐陆羽撰,三卷。详见拙注之《茶经》。

[5] 裴汶《茶述》:唐代茶书,裴汶撰,一卷,已佚。裴汶,河东人。宪宗时任澧州刺史、湖州刺史、常州刺史、左司员外郎等职。是书始见于宋代刘弇龙云集》卷二八《策问·中》:“温庭筠张又新、裴汶之徒,或纂《茶录》,或著《水经》,或述顾渚”。似乎主要是讲顾渚茶的著作。《宣和北苑贡茶录》和《鹤林玉露》等宋代书中有提及此书。清代陆廷灿续茶经》卷上之一引录其佚文100余字,当已非原文。刘弇(1048-1102)见其书,南宋初郑樵著录其书,则此书两宋之际尚存。

[6] 不第建品:没有品第建州茶。

[7] 二子未尝至闽:宋黄儒《品茶要录》:“说者常怪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盖前此茶事未甚兴,灵芽真笋,往往委翳消腐,而人不知惜。”又“由是观之,鸿渐未尝到建安欤?”陆羽活动区域在长江中下游茶区、裴汶活动区域在长江下游茶区,二人大概是没有到过福建。

[8] 物之发:万物的生发。

[9] 固自有时:本来自有其时序。

[10] 山川尚閟:山川幽静掩蔽。閟,bì,掩蔽。

[11] 灵芽未露:指茶没有显露(为外界知晓)。

[12] 汪继壕按引张顺民《画墁録》云:“有唐茶品以阳羡为上供,建溪北苑未著也。贞元中,常衮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谓之研膏茶。”由此则建茶研膏始于唐德宗时期。不过此事未见他书记载。又顾祖禹《方舆纪要》:“凤凰山之麓名北苑,广二十里,旧经云,伪闽龙启中,里人张廷辉以所居北苑地宜茶,献之官,其地始著。”则闽国时北苑已成贡茶产地。沈括梦溪笔谈》:“……李氏时号为北苑,置使领之。”南唐北苑仍是贡茶产地。

[13] 伪蜀词臣:词臣,文学侍从之臣,毛文锡文名颇重于当时。伪蜀,指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于四川的前蜀和后蜀政权,因为被宋灭国,故这种称呼多见于宋代文献。

[14] 毛文锡作《茶谱》:《茶谱》五代茶书,毛文锡撰,一卷。毛文锡,字平珪,高阳人,历仕前蜀、后蜀。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司徒、判枢密院事。文锡通音乐,能诗工词,时名颇重,为花间词人之一,著有《前蜀纪事》等。《茶谱》原书已佚,今人陈尚君辑本辑得41条。辑本中提到一些书籍为宋代文献,为后代加入。该书主要记载不同产区的茶叶情况,是第一部茶源地理方面的专著,有较高的文献参考价值。

[15] 第:只是。

[16] 建有紫笋:毛文锡《茶谱》原书已佚,此句仅见于《宣和北苑贡茶录》。又汪继壕按:“乐史太平寰宇记》云:‘建州土贡茶’引《茶经》云:‘建州方山之芽及紫笋,片大极硬,须汤浸之,方可碾,极治头痛,江东老人多味之。’”依此则当时建茶已制成片茶,但品级不高。

[17] 腊面:唐末五代至宋的高端茶品,亦作“蜡面”,以其表面汤花似蜡而得名,是此一大类研膏茶的统称,不是特指的品种,常常相对于草茶而称。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蜡茶》:“建(建州)茶名蜡茶,为其乳泛汤面,与鎔蜡相似,故名蜡面茶也。”此茶晚唐已充贡茶。《旧唐书·哀帝纪》:“福建每年进橄榄子……虽嘉忠藎,伏恐烦劳。今后只供进蜡面茶,其进橄榄子宜停。”蜡面茶不只限于建州,当时四川等地也有出产,宋欧阳修《归田录》云:“腊茶盛产于剑建,草茶盛产于两浙。”《茶谱》中亦有好几个产地提到蜡茶或研膏茶,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地区都有。这种制法究竟最早起源在哪里,还不好说。

[18] 福:指福州。唐开元十三年(725)改闽州置,治所在闽县(今福建福州市)。《元和志》卷二十九《福州》:“因州西北福山为名。”辖境相当于今福建尤溪县北尤溪口以东的闽江流域和古田、屏南、福安、福鼎等市县以东地区。五代后辖境西南部缩小。天宝元年(742)改为长乐郡,乾元元年(758)复为福州。唐为福建节度使治。五代为闽都,一度改为长乐府。宋为福建路治。今人对《茶谱》中福州产腊面的了解也是来自于《宣和北苑贡茶录》。

[19] 五代之季,建属南唐:南唐保大三年(945),南唐大军在建州水南大败闽帝王延政,建州城破,王延政被俘。建州是当时闽国国都,遂归南唐。

[20] 丁谓《茶录》此条引文是说明先有研膏茶,后有腊面茶,印证正文“初造研膏,继造腊面”。

[21] 景佑:1034-1038年,宋仁宗年号。

[22] 丘荷撰《御泉亭记》:丘荷本是建州建安人。《北苑御泉亭记》属其官职为朝奉郞试大理司直兼监察御史南剑州军事判官监建州造买纳茶务,其时以南剑州判官监管建州茶事。此文作于景祐三年丙子(1036)七月五日。御泉亭即是北苑御泉井上的亭子。

[23] 这一段引唐《地理志》是说,丘荷不了解腊面茶是先在福州出产的,所谓唐朝时罢供橄榄,只贡腊面茶,指的是福州而非建州,当时建州还没有贡腊面茶。《旧唐书·哀帝纪》:“福建每年进橄榄子……虽嘉忠藎,伏恐烦劳。今后只供进蜡面茶,其进橄榄子宜停。”也言及此事。

[24] 庆历:庆历:(1041-1048),宋仁宗年号。

[25] 林世程作《闽中记》:《闽中记》为唐林谞所撰,后宋林世程重修,这两本书都没有保留下来。林谞、林世程都是福建本地人。《闽中记》是讲福建历史沿革的地方志书。

[26] 这里讲福茶兴起在先,建茶兴起在后。

[27] 丁谓《茶录》提到的南唐时的腊面茶就是建茶了。(实际上闽国时,贡茶已自建州,南唐腊面自然是建茶。)

[28] 京铤:亦作“京挺”,五代宋初贡茶。宋代马令《南唐书》:“保大四年(946),命建州制的乳茶,号曰京挺,蜡茶之贡自此始。”则南唐始创此茶,京挺即为的乳。杨亿杨文公谈苑》亦云:“江左日近方有蜡面之号,李氏别令取其乳作片,或号曰京挺、的乳及骨子等,每岁不过五六万斤,迄今岁出三十余万斤。凡十品:曰龙茶、凤茶、京挺、的乳……舍人、近臣赐京挺、的乳,馆阁白乳。”又《文献通考·征榷五》注称:“石乳、[的]乳皆狭片,名曰京的乳,亦有阔片者。”则的乳、京铤界限不明,亦可分别称呼,亦有混用。

[29] 这段文字认为京铤的名字来源于其外形,与条块状的上贡金铤相似。

[30] 圣朝开宝末下南唐:指宋于开宝末年攻灭南唐。宋开宝七年(974)九月,赵匡胤以李煜拒命不朝为辞,发兵10余万,三路并进,趋攻南唐。开宝八年(975)十一月,宋军破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遂亡。

[31] 太平兴国:北宋太宗年号(976-984)。

[32] 关于龙凤团茶始造,宋高承事物纪原》引丁谓《北苑茶录》:“龙茶:太宗太平兴国二年,遣使造之,规取像类,以别庶饮也。”根据这条记载,则龙团是太平兴国二年(977)始创,成为贡茶以和民间茶品相区别。庶饮,指老百姓喝的茶。

[33] 柯适,生平不详,是庆历年间福建路转运使,主管北苑茶事,适逢“前丁后蔡”之间。柯适于北宋庆历戊子(1048)凿岩刻字记录了北苑龙焙盛事,今仍存于北苑官焙遗址,当地称“凿字岩”,成为珍贵的文物。

[34] 这一段两条引文皆证龙凤茶始于太平兴国,《建安志》记其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本文注释31《事物纪原》引丁谓《北苑茶录》与此同。

[35] 至道:宋太宗年号,995-997年。

[36] 石乳:宋代贡茶之一。从熊蕃的记载来看,大概是根据茶树生长地(也可能是品种特性)来界定的。又杨亿《杨文公谈苑》也说:“龙、凤、石乳茶,皆太宗令造。”《宋史·地理志五》亦载:“建宁府贡火前、石乳、龙茶。”《文献通考·征榷五》注云:“石乳、[的]乳皆狭片,名曰京的乳,亦有阔片者。”则似乎所用模具不同。又汪继壕此处按文引《墨客挥犀》认为“石岩白”即是石乳,大概是混淆了。又引《事文类聚续集》:“至道间,仍添造石乳、腊面”。

[37] 的乳:五代宋初贡茶。宋杨亿《杨文公谈苑》:“[建茶]凡十品:曰龙茶、凤茶、京挺、的乳……舍人、近臣赐京挺、的乳。”则此茶多用来赐舍人等近臣。《文献通考·征榷五》载:“有龙、凤、石乳、的乳……十二等,以充岁贡及邦国之用并本路食茶(注云:石乳、[的]乳皆狭片,名曰京的,乳亦有阔片者)。”则的乳有阔、狭片之分,的乳与石乳的狭片合称京的。又汪继壕按,此事发生在保大四年(946)。

[38] 此条引文前面注释已引,李璟命制的建州茶,的乳即是京铤。

[39] 白乳:宋贡茶名,宋杨亿《杨文公谈苑》载:“[建茶]凡十品:曰龙茶、凤茶、京挺、的乳、石乳、白乳、头金、蜡面、头骨、次骨。龙茶以供乘舆及执政、亲王、长主,余皇族、学士、将帅皆得凤茶,舍人、近臣赐京挺、的乳,馆阁白乳。”则白乳多赐馆阁诸臣,与的乳等茶,除了类别不同,亦隐含品级高下。

[40] 这里所说的腊面,是相对普通的研膏片茶,与皇室所用和赏赐大臣的那几类茶品相比,要差一些。汪继壕按引《文献通考》榷茶条:“凡茶有二类,曰片、曰散,其名有龙、凤、石乳、的乳、白乳、头金、腊面、头骨、次骨、末骨、粗骨、山挺十二等,以岁充贡及邦国之用。”排列大致能代表其等级。又注云“龙凤皆团片,石乳、头乳皆狭片,名曰京的。乳亦有阔片者。乳以下皆阔片。”大致可见各等级茶之形制。汪氏引文与前面“的乳”条所引版本不同,可供参考。原注的引文所述为皇帝用茶及赏赐用茶的等级品种,前面已引,不赘述。

[41] 太宗朝:宋太宗在位自开宝九年(976)至至道三年(997)共21年。

[42] 咸平:(998-1003)宋真宗年号。

[43] 丁晋公:指真宗朝丞相丁谓(966-1037),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故称“丁晋公”,丁谓在咸平年间曾任福建路转运使,期间提升贡茶品质,并著《北苑茶录》一书。参见本书《茶录》注释“丁谓”条。

[44] 漕闽:指丁谓任福建路转运使。转运使执掌漕运钱粮,宋代常以“漕”指代转运使职能。如转运使官署“转运使司”即称为“漕司”。闽,指福建。

[45] 《茶录》:指丁谓所做《北苑茶录》,其《北苑焙新茶》诗序称《建安茶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通考》均著录为《建安茶录》,同时代人杨亿《杨文公谈苑》则称为《北苑茶录》,并称:“备载造茶之法”。蔡襄《茶录》则记其为《茶图》。原书三卷,今已佚,《东溪试茶录》等书共存十余条。参见本书《茶录》注释“茶图”条。

[46] 这段注文指出有的文献记载的丁谓始创龙凤团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前面已经有多条文献记录龙凤团茶始于太平兴国二年。丁谓是淳化年间才任福建路转运使的,相差十几年,不过其提高贡茶品质是有其事的。

[47] 蔡君谟:指蔡襄,字君谟。庆历六年(1046)至庆历八年(1048)任福建路转运使。详见本书《茶录》注释“蔡襄”条。

[48] 将漕:指任福建路转运使。将,带领、执掌。漕,见前“漕闽”条。

[49] 蔡襄创制小龙团出自其《北苑造茶诗自序》,是可靠的一手资料。

[50] 欧阳修此段文字极言小团贵重。南郊祭祀这样的大典,国家最重要的政府机关中书、枢密两府一共才赐一饼,四位领导人分,宫中还要在上面用金线绣花,实在是太难得了。

[51] 元丰:(1078-1085)宋神宗年号。

[52] 密云龙:宋代极品贡茶名。福建路转运使贾青创制于元丰五年(1082),以建州龙焙壑源拣芽精制而成。双角团袋,斤为四十饼。又称矞云龙,简称密云、云龙。宋王巩《续闻见近录》载:“元丰中,取拣芽不入香作‘密云龙’茶,小于小团而厚实过之。终元丰,外臣未始识之。宣仁垂帘,始赐二府;及裕陵,宿殿夜,赐碾成末茶二府两许,二小黄袋,其白如玉。”可见其贵重。周煇清波杂志》卷四《密云龙》载:“自熙宁(按:应作元丰)后,始贵‘密云龙’,每岁头纲修贡,奉宗庙及供玉食外,赉及臣下无几。戚里贵近,丐赐尤繁……。”《铁围山丛谈》:“神祖时,即龙焙又进密云龙。密云龙者,其云纹细密,更精绝于小龙团也。”可知“密云龙”得名在于其云纹更加细密。参见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李焘《长编》卷三二二、《宋会要辑稿·食货》三〇之八等。《画墁录》:“熙宁末,神宗有旨,建州制密云龙,其品又加于小团矣。然密云龙出,则二团少粗,以不能两好也。”可见因为制密云龙选用最顶级原料,导致龙凤小团的品质略有下降。关于密云龙宋人题咏极多,如苏颂《次韵孔学士密云龙茶》:“精芽巧制自元丰,漠漠飞云绕戏乐。北焙新成圆月样,内廷初启绛囊封。”

[53] 汪继壕按引《山谷集黄庭坚诗《博士王扬休碾密云龙同十三人饮之戏作》:“矞云苍璧小盘龙,贡包新样出元丰。王郎坦腹饭床东,大官分物来妇翁。”又《谢送碾壑源拣芽》:“矞云从龙小苍璧,元丰至今人未识。壑源包贡第一春,缃奁碾香供玉食。”都和此诗有所不同,应该不是一首诗。杨王休盖为王扬休之误。

[54] 绍圣:(1094-1098),宋哲宗年号。

[55] 瑞云翔龙:宋代顶级贡茶名。宋代赵汝砺北苑别录·纲次》:“瑞云翔龙,小芽,十二水,九宿火,正贡一百八片。”“细色第四纲贡茶。”汪继壕按引《清虚杂著补阙》:“元祐末,福建转运司又取北苑旗枪,建人所作斗茶者也,以为瑞云龙。请进,不纳。绍圣初,方入贡,岁不过八团。其制与密云龙等而差小也。”又《铁围山丛谈》云:“哲宗朝,益复进瑞云翔龙者,御府岁止得十二饼焉。”可见极其精细珍贵,更甚于密云龙。

[56] 大观:(1107-1110),宋徽宗年号。

[57] 今上亲制《茶论》二十篇:指宋徽宗所作《大观茶论》,正文共有二十篇。参见本书《大观茶论》“大观茶论”条。

[58] 关于白茶,《大观茶论·白茶》:“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盖非人力所可致。”此白茶为特殊品种,与今日六大茶类中白茶不同。参见本书《大观茶论》注释“白茶”条。

[59] 吴兴刘异为《北苑拾遗》:《北苑拾遗》应作《北苑拾遗录》,一卷,已佚。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庆历元年序”,则此书可能撰于1041年。刘异,字成伯,福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异以文学知名,终官尚书屯田员外郎。此处籍贯作“吴兴”恐误。刘异与蔡襄不仅是同年(同科进士),而且蔡襄次子娶刘异之女,二人是儿女亲家。

[60] 壅焙:疑“壅培”之误,壅培指施肥培土、养护。赵汝砺《北苑别录》:“白茶无培壅之力”。

[61] 此段引文说明白茶稀有可贵。汪继壕按于此处引《蔡忠惠文集·茶记》:“王家白茶,闻于天下,其人名王大诏。白茶唯一株,岁可作五七饼,如五铢钱大。方其盛时,高视茶山,莫敢与之角。一饼值钱一千,非其亲故不可得也。终以园家以计枯其株。予过建安,大诏垂涕为余言其事。今年枯枿辄生一枝,造成一饼,小于五铢。大诏越四千里特携以来京师见予,喜发颜面。予之好茶固深矣,而大诏不远数千里之役,其勤如此,意谓非予莫之省也,可怜哉!乙巳初月朔日书。”记录王大诏家有一株极品白茶,有人嫉妒他而将茶树弄枯,所幸后来又生出一枝,制成了比五铢钱还小的一小饼,大诏专程携带此茶进京见蔡襄,蔡襄颇为感慨此事。从中亦可见蔡襄爱茶懂茶,为园民所重。

[62] 三色细芽:宋代贡茶品名。汪继壕此处按:《说郛》、《广群芳谱》作“细茶”。

[63] 试新銙:简称“试新”,宋代贡茶品名。宋赵汝砺《北苑别录》:“龙焙试新,水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一百銙,创添五十銙。”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茶有十纲,第一第二纲太嫩,第三纲最妙,自六网至十网,小团至大团而止,第一名曰试新,第二名曰贡新。第三名……”依此文试新銙为最顶级之茶品。

[64] 大观二年:1108年。

[65] 关于銙字写法,除了“銙”、“胯”,还有多种。汪继壕此处按《石林燕语》作“”,《清波杂志》作“夸”。关于銙字的含义,详见本书《品茶要录》注释“銙”。

[66] 贡新銙:简称“贡新”,宋代贡茶品名。宋赵汝砺《北苑别录》:“细色第一纲,龙焙贡新,水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三十胯,创添二十胯。”宋代庄绰鸡肋集》卷下载:“大树二月初因雷迸出白芽,肥大长半寸许,采之浸水中,俟及半斤,方剥去外包,取其心如鍼细,仅可蒸研,以成一胯,故谓之水芽。然须十胯中入去岁旧水芽两胯,方能有味,初进止二十胯,谓之贡新。”指贡新为极细嫩之“水芽”制成。周煇《清波杂志》卷四载:“岁贡十有二纲,凡三等,四十有一名。第一纲曰龙焙贡新,止五十余銙,贵重如此。”

[67] 政和三年:1113年。政和(1111-1118),宋徽宗年号。

[68] 这一段讲贡新銙创制之后开始进贡,不在岁额之内。

[69] 顾居下矣:反而居于下位了。顾,表转折。

[70] 雀舌、鹰爪:特别细嫩芽茶的称呼。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四:“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参见本书《品茶要录》注释“鹰爪之芽”,《大观茶论》注释“雀舌、谷粒”。

[71] 纤锐:尖细、细小。

[72] 拣芽:《说郛》本作“中芽”,误。可参考《大观茶论》,本文下面也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拣芽是北苑贡茶的等级之一,仅次于斗品。宋徽宗《大观茶论》:“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一枪一旗为拣芽,一枪二旗为次之,余斯为下。”黄儒《品茶要录》:“茶之精绝者曰斗,曰亚斗,其次拣芽、茶芽。”王巩《续闻见近录》:“元丰中,取拣芽不入香作密云龙茶,小于小团而厚实过之。终元丰,外臣未始识之。”

[73] 一枪一旗:一芽一叶。枪形容芽尖、旗形容微微初展的嫩叶。宋徽宗《大观茶论》:“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一枪一旗为拣芽,一枪二旗为次之,余斯为下。”旗、枪的叫法延续至今,参见本书《大观茶论》注释“一枪一旗为拣芽”。

[74] 中芽:北苑贡茶原料等级,一芽带两叶,比拣芽、小芽要老一些。

[75] 其带三叶、四叶皆渐老矣:以宋代采制和饮茶法,这样老的茶口感很差。现在茶大多以冲泡方式饮用,采制亦不同于宋代,一芽三四叶也是可以做出好茶的。

[76] 景德:(1004-1007),宋真宗年号。

[77] 建守周绛:建州太守周绛。周绛,字干臣,常州溧阳(今江苏溧阳)人,少为道士,后还俗发愤读书。第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先后任太常博士、以都官员外郎知常州。大中祥符初(1008)知建州。主管茶事,于北苑御茶补种茶三万株。著有《补茶经》,亦名《茶苑总录》。关于周绛知建州的时间,《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皆作“祥符中”,与此处熊蕃记载不同。《补茶经》应著于周绛知建州时期。今已佚。

[78] 驰奉万乘:指上贡给皇帝。

[79] 奇茶:珍奇稀少之茶。

[80] 挺特:超群特出。

[81] 舒王:指王安石,舒王是宋徽宗对已逝的王安石追赠的封号。《宋史》卷一百五志第五十八:“政和三年,诏封王安石舒王,配享;安石子雱临川伯,从祀。”

[82] 此诗见于王安石《送福建张比部》:“长鱼俎上通三印,新茗斋中试一旗。只恐远方难久滞,莫愁风物不相宜。”

[83] 这句是说有的人认为茶芽打开了才能叫旗(已过采摘最佳时节),王安石此诗有误。作者解释,王诗里指的是一旗一枪的拣芽。

[84] 上圣制《茶论》:宋徽宗所作《大观茶论》。

[85] 此诗见宋王珪《和公仪饮茶》:“北焙和香饮最真,绿芽未雨带旗新。煎须卧石无尘客,摘是临溪欲晓人。”王珪是仁宗、英宗、神宗朝名臣,哲宗朝被封岐国公,故称王岐公。

[86] 此诗出处不详。韩绛为仁宗、英宗、神宗朝大臣,封康国公,故称韩康公。

[87] 芽茶绝矣:芽茶已经是极致了。绝,独一无二。

[88] 水芽:宋代贡茶之极品,是从筛选好的蒸过的茶芽中取其心的一缕,泡在清泉里。详见下文解释。

[89] 旷古未之闻也:从古以来都没听说过。

[90] 宣和庚子岁:宣和二年(1120)。

[91] 漕臣郑公可简:郑可简(生卒不详),又作可闻。北宋宣和初(1119)为福建路转运使,创银线水芽,制龙团胜雪,把北苑贡茶带到一个新的高峰。汪继壕按,《福建通志》作“郑可简”,《说郛》作“郑可问”。

[92] 银线水芽:指白色水芽极纤细,如同银线。

[93] 熟芽:指蒸过的茶芽。水芽需先蒸再剔,是因为茶芽里面这一缕过于细嫩,直接蒸青难以把握,需有茶芽外面保护,蒸过之后再剔除外面保护芽叶。这种取出的芽芯,和今日各类芽茶不同,有点类似于今日普洱熟茶渥堆后再筛分出的所谓“宫廷普洱”,但因树种、采摘时间、工艺不同,远比熟茶宫廷普洱更加细嫩难制。

[94] 珍器贮清泉渍之:用珍贵的器皿装着清泉水来泡它。

[95] 方寸新銙:指茶銙或茶饼一寸见方。下文图中显示“竹圈、银模,方一寸二分。”

[96] 龙园胜雪:宋代顶级贡茶品名。除了本书记其制法。赵汝砺《北苑别录》按引《建安志》:“龙园胜雪用十六水,十二宿火;白茶用十六水,七宿火。胜雪系惊蛰后采造,茶叶稍壮,故耐火。白茶无培壅之力,茶叶如纸,故火候止七宿。水取其多,则研夫力胜而色白,至火力但取其适,然后不损真味。”从中可以看出胜雪采摘时间较一般芽茶为晚,需等茶芽里面最嫩的一缕长出才能采摘。从该文可以看出龙园胜雪工艺之繁复,在贡茶中也是耗工最多的。

[97] 分试:指点茶。“分茶”的说法多用于南宋,和点茶是同义语。

[98] 《建安志》此段引文除了与文中相同的部分,还透露出取嫩条的茶芽为“白合”,即合抱而生的小叶,此种小叶通常加工时需要剔除。这里所谓白合则是指合抱嫩条的茶芽,较普通茶芽为晚,所以前面赵汝砺《北苑别录》按引《建安志》说胜雪系惊蛰后采造,与此相合。参见本书《品茶要录》注释“白合”条。

[99] 关于“龙园”还是“龙团”,汪继壕按,《说郛》、《广群芳谱》作“团”,《西溪丛语》作“园”。

[100] 白、的、石三乳:指上文提到的白乳、的乳、石乳三种贡茶。

[101] 鼎造:创新制造。鼎,变革,创新。

[102] 花銙:赵汝砺《北苑别录》:“有方銙,有花銙,有大龙,有小龙,品色不同,其名各异”。花銙大概与方銙相对,指模具形制。

[103] 色:种类。

[104] 龙脑:古代香料,为龙脑香树脂所成,或由其枝叶所制。龙脑与茶相宜,有助发茶香之功,故早期常以龙脑入茶,后随着品鉴的要求升高而弃用。实际上,不独是茶,龙脑入食物、入酒的做法在宋代皆有。参见本书《茶录》注释“以龙脑和膏”。

[105] 虑夺真味:担心破坏本有的味道。

[106] 首冠:第一。

[107] 龙团胜雪虽然精妙到了极致,但还是要位列白茶之后,因为白茶是皇上所喜好的。

[108] 异时:从前、往时。

[109] 郡人黄儒:黄儒和熊蕃都是建州人。参见本书《品茶要录》注释“黄儒”。

[110] 数子:那些人。指陆羽时代的人。

[111] 这段话见黄儒《品茶要录·总论》:“借使陆羽复起,阅其金饼,味其云腴,当爽然自失矣。”详见本书《品茶要录》相关注释。

[112] 假如黄儒看到今日这番光景,那前面他所说的就不值得惊讶了。意谓,熊蕃当时(徽宗时代)的北苑贡茶又比黄儒那个时候(神宗时代)精细太多了。

[113] 刚刚建立龙焙的时候,上贡的贡茶很少。

[114] 此处汪继壕按引《能改斋漫录》:“建茶务,仁宗初,岁造小龙、小凤各三十斤,大龙,大凤各三百斤,不入香京铤共二百斤,腊茶一万五千斤。”又王存元丰九域志》:“建州土贡龙凤茶八百二十斤”。从中可以大概了解仁宗和神宗时代的贡茶情况,相较于太宗时,代有增加。

[115] 元符:(1098-1100),宋哲宗年号,徽宗元符三年正月即位沿用。

[116] 片:汪继壕此处按:“《说郛》作‘斤’”。下面“今则四万七千一百”后《说郛》也作“斤”。今查涵芬楼本《说郛》仍作“片”,汪继壕《说郛》版本与此不同。综合考量,似以“片”为合理,如果是“斤”,单单龙凤茶就有此巨量,北苑一地恐不能承受。而且下文说是比当初加数倍,如果是“斤”,就不只是数倍了。

[117] 视初已加数倍,而犹未盛:比当初已经增加了好几倍还不算多的。

[118] 有奇:有余、有零头。

[119] 范逵所著《龙焙美成茶录》:此书已佚,作者生平亦不详。且该书仅见于本书记载。从书名看,大概是北苑龙焙沿革之类的茶书。汪继壕按《说郛》“范逵”作“范达”。今查涵芬楼本《说郛》作“范逵”。

[120] 以次:以下。

[121] 厥:其。

[122] 雪英、云叶、蜀葵三种茶,汪继壕按《说郛》本作“宣和二年”。今查涵芬楼本《说郛》作“宣和三年”与此处同。后面还有多处与汪继壕《说郛》不同,但与涵芬楼本《说郛》一致的,不再一一列出。

[123] 已上号细色:指从开始到这里的所有茶品称为“细色”。

[124] 已上号粗色:从拣芽至此的茶品称为粗色。拣芽是原料等级不是茶品名字,这里是省略语,依《北苑别录》全称应作“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因粗色中只有这一种用拣芽,所以以“拣芽”作为略称。

[125] 越五岁省去:过了五年后就省去了,五年之后已是靖康元年,徽宗已禅位钦宗,金军兵临城下,之后即是开封城破,二帝被俘。盖国破之时,已无暇顾及此事。

[126] 右岁分十余纲:前面这些品类每年分为十余纲。古代书从右向左,故称上面写的这些为“右”。纲,唐宋时大批运送货物的组织方式,如茶纲、盐纲等。徽宗时期上贡的纲次尤为频繁,花石纲更是恶名远扬。在文中所说的“纲”,可理解为一队运输或一次运输。也就是贡茶要分前后十几次上贡朝廷。

[127] 惊蛰前兴役:兴役,指开始采制。黄儒《品茶要录》:“茶事起于惊蛰前”。赵汝砺《北苑别录》:“惊蛰节,万物始萌,每岁常以前三日开焙,遇闰则反之,以其气候少迟故也。”

[128] 浃日:十天,古代以干支纪日,称自甲至癸一周期十日为“浃日”。《国语·楚语下》:“远不过三月,近不过浃日。”韦昭注:“浃日,十日也。”

[129] 中春:有二义,一指春季的正中,(农历)二月十五日,二指春季的第二个月。这里应该是后一种。

[130] 以次:按次序。

[131] 逮贡足时:到了贡茶全部上贡完成时。

[132] 此诗出欧阳修《尝新茶呈圣俞》(嘉祐三年):“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人情好先务取胜,百物贵早相矜夸。”

[133] 关于贡茶早晚:汪继壕按引《铁围山丛谈》:“茶茁其芽,贵在社前,则已进御。自是迤逦宣和间,皆占冬至而尝新茗,是率人力为之,反不近自然矣。”可见宣和年间已有在冬至采茶的例子,不过效果并不好。

[134] 瓌奇卓异:奇特出众。瓌,音guī,亦作“瑰”。

[135] 这句是以茶比人。好茶要碰到好的时节才会出现,士人也要逢好的时代才能施展才能。

[136] 这里指韩愈所作《感二鸟赋》。这篇文章为韩愈二十九岁时所作。当时韩愈路遇进贡祥鸟,联想自己空有才学,无法施展,而二只鸟无才无德,却可以面见天子,于是感叹时运对于才士的重要。昌黎先生,韩愈郡望昌黎,世称昌黎先生。采擢,选拔。悼,哀伤。其不如,指自己还不如两只鸟。

[137] 这句熊蕃感慨,自己对茶也有类似昌黎先生对鸟的感触,不过何敢仿效昌黎先生做赋,姑且警醒自己,坚守本职,等待时机吧。熊蕃当时正处于宋代贡茶极盛的宣和时期,其时不仅是贡茶,各种精美贡品层出不穷,但海内已危机四伏,徽宗精于雅好,荒于政事,有才志之士难有施展的机会,不知有多少人发出熊蕃这样的感叹。

[138] 曹司封修睦:曹修睦(979-1046),宋建州建安人。曹修古弟。性廉介自立,有声乡里。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进士。累官尚书都官员外郎,知邵武军。司封,尚书省吏部司封司及司封郎中、员外郎通称。掌封爵、赠官、承袭诸事。曹修睦曾任司封员外郎,故称。蔡襄为其撰《尚书司封员外郎曹公墓志铭》。曹修睦的《御苑采茶歌》今已不存了。

[139] 摭:zhí,拾取。

[140] 元韵:原诗的韵脚。

[141] 前修:前贤。

[142] 采茶前击鼓为令。

[143] 天欲亮时鸣钲收工。

[144] 蔡公端明:蔡襄曾任端明殿学士,故称。

[145] 宸餐:宸,北极星,代指皇帝。

[146] 绍兴戊寅岁:绍兴二十八年(1158)。

[147] 摄事北苑:管理北苑茶事。

[148] 跻:升。

[149] 建炎南渡:靖康二年(1127),赵构从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鸿庆宫祭祀赵宋祖庙,在宫殿内即位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南宋建立。之后,宋高宗一路从淮河、长江到杭州,绍兴元年(1131)升杭州为临安府,定为“行在”。

[150] 罢贡三之一:取消上贡的三分之一。

[151] 篚羞:羞,同馐,美味。竹筐里装的美味,指茶。

[152] 端:详审。

[153] 关于南宋北苑贡茶情况,汪继壕此处有长按语,可参看《宋史·食货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

[154] 著:写出。

[155] 写:画出。尤指依物或样来绘画描摹。

[156] 庶:句首表推测,但愿、或许。

[157] 先是:在此之前,表追溯往事。

[158] 壬子春:此处的壬子年为绍兴二年,1132年。

[159] 葺:修治、治理。

[160] 政和故事:政和年间(1111-1118)的做法、旧例。

[161] 益虔贡职:在贡茶方面更加诚敬。

[162] 或者犹未知之也:或者还有尚不知详的情况。

[163] 初吉:朔日,即阴历初一日。《诗·小雅·小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毛传:“初吉,朔日也。”

[164] 男克:指熊克。男,儿子,熊克对其先父熊蕃自称男。

[165] 挺出:突出、出众。

[166] 角立:并立。

[167] 首贡:上文提到“惟白茶与胜雪自惊蛰前兴役,浃日乃成。飞骑疾驰,不出中春,已至京师,号为头纲。”

[168] 先子:先父,指熊蕃。

[169] 时事:当时的情况。

[170] 漕台:指某某路转运司,转运使的官署。这里是指福建路转运司。

[171] 未备:(这一版的《茶录》)还没有完成。

[172] 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淳熙(1174-1189)为宋孝宗年号。

[173] 关于这一段官职称呼:朝散郎,文散官,隋置,元丰三年(1080)以京朝官阶官中行员外郎与起居舍人为朝散郎,秩正七品。行,兼任、兼摄。秘书郎,东汉始置,宋代秘书省下置秘书郎,掌图书收藏及抄写事务。国史编修官,即国史院编修官,宋置国史院,以宰相监修、提举,翰林学士以上为修国史,侍从官为同修国史,余官为编修、检讨。学士院权直,学士院掌内制制诰、赦敕、国书及宫禁所用之文词,他官暂行学士院文书,称为权直。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不设。南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复置翰林权直。淳熙五年(1178),改学士院权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