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时平水刻书之盛

金源分割中原不久,乘以干戈,惟平水不当要冲,故书坊时萃于此。而他处私宅刊本,亦间有之。今可考者,如——

书轩陈氏。大定丙午二十六年,当宋淳熙十三年。刻《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五卷,序云:“时大定丙午岁,平水闲邪瞆叟述。”有“书轩陈氏印行”六字。见《森志》。贵池刘世珩已影刊。李子文。大定己酉二十九年,当宋淳熙十六年。刻《重刊增广分门类林杂说》十五卷,见《瞿目》。钞本。目未详。吾见原书。

张谦。明昌壬子三年,当宋绍熙三年。刻《新刊图解校正地理新书》十五卷、见《杨录》、影金钞本。《丁目》。金刊本。日本岛田翰《皕宋楼藏书源流考》云:“所谓金刊,实元刻。”平水中和轩王宅。正大戊子五年,当宋绍定元年。刻《道德宝章》一卷,见《杨录》。大德丙午十年,刻《新刊韵略》五卷,见《张志》、《瞿目》、《莫录》、《陆续跋》、《缪记》。元统甲戌二年,刻《滏水文集》二十卷,见《杨续录》。云:“其源亦出金晦明轩本。”德辉按:是时金已为元所灭,中和轩犹存。晦明轩张宅。泰和甲子四年,当宋嘉泰四年。刻《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三十卷,见《四库书目提要》、《彭跋》、《陆续跋》。泰和丙寅六年,当宋开禧二年。刻《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录》一卷,见《杨录》。外此则——

嵩州福昌孙夏氏书籍铺。贞祐甲戌二年,当宋嘉定七年。刻《经史证类大全本草》三十一卷、《本草衍义》二十卷,见《瞿目》。

碣石赵衍。无元号丙辰,刻《李贺歌诗编》四卷,见《黄记》、《瞿目》。云:序末题“丙辰秋日碣石赵衍刊”。按:金有两丙辰:一天会十四年,当宋绍兴六年;一明昌六年,当宋庆元二年。则又平水以外之书坊,存其名,亦足为考古之谈助也。

元监署各路儒学书院医院刻书

元史?百官志》云:“至元二十四年,国子监置生员二百人。延祐二年,增置百人,兴文署掌刊刻经史。皆属集贤院。”又云:“至元二十七年,立兴文署,召工刻经史子板,以《资治通鉴》为起端。”《元秘书监志》云:“至元十年,太保大司农奏,兴文署雕印文书,属秘书监。本署设官三员,令一员,丞三员,校理四员,楷书一员,掌纪一员,镌字匠四十名,作头一,匠户十九,印匠十六。”又:“至元十四年十二月,中书省奏,奉旨省并,衙名兴文,并入翰林院。”故元时官刻首推国子监本。元祐三年,刻小字本《伤寒论》十卷,见《杨志》。次则——

兴文署本。至元二十七年,刻《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见《瞿目》、《陆跋》、《莫录》。刻胡三省通鉴释文辨误》十三卷,见《陆跋》。又次则——

各路儒学本。至元己卯十六年,当宋帝昺祥兴二年。中兴路儒学,刻沈棐春秋比事》二十卷,见《陆续志》、《陆续跋》。影元刊本。至元壬辰二十九年,赣州路儒学,刻张栻南轩易说》三卷,见《四库书目提要》。云:曹溶传写本。大德乙巳九年,太平路儒学,刻《汉书》百二十卷,见《天禄琳琅》五、《张志》、《瞿目》。宁国路儒学,刻《后汉书》一百二十卷,见《张志》、《瞿目》、《陆志》、《丁志》、《杨录》。瑞州路儒学,刻《隋书》八十五卷,见《瞿目》、《丁志》、《陆志》、《陆跋》。云:“板心有路学(瑞州儒学)、浮学(浮梁县学)、尧学(尧,饶省文,饶州学)、番泮(番,鄱省文,鄱阳学)、馀干(馀干学)、乐平(乐平州学)、平州(即乐平)、忠定(赵汝愚书院)、锦江(书院)、长芗(书院)、初庵(书院)等字。当时各路刊书,牒书院之有馀赀者与其役。”建康路儒学,刻《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见《丁志》。大德丙午十年,池州路儒学,刻《三国志》六十五卷,见《张志》、《莫目》、《丁志》。绍兴路儒学,刻《越绝书》十五卷、《吴越春秋》十卷,见《四库书目提要》。绍兴路儒学,刻徐天祐《吴越春秋音注》十卷,见《陆志》、《陆跋》。信州路儒学,刻《北史》一百卷,见《钱日记》、《瞿目》、《丁志》、《缪记》、《陆志》、《陆跋》。板心有“信州路儒学刊”、“信州象山刊”、“象山书院刊”、“道一书院刊”、“稼轩书院刊”、“蓝山书院刊”、“玉山县学刊”、“弋阳县学刊”、“贵溪县学刊”、“上饶学刊”等字。《南史》八十卷,见《丁志》、《陆跋》。大德丁未十一年,无锡儒学,刻《风俗通义》十卷、《附录》一卷,见《四库书目提要》。至大辛亥四年,嘉兴路儒学,刻《陆宣公集》二十二卷,见《陆志》。皇庆二年,武昌路儒学,刻王申子大易缉说》十卷,见《四库书目提要》。延祐甲寅元年,临江路儒学,刻张洽春秋集传》二十二卷,见《天禄琳琅后编》三、元板类。《张志》、抄本。《陆志》、《陆续跋》。影元刊本。至治壬戌二年,嘉兴路儒学,刻《王秋涧先生全集》一百卷,见《张志》、旧钞本。《陆志》、《陆续跋》。明翻宋本。泰定初元,龙兴路儒学,刻《唐律疏议》三十卷,见《杨志》。云:重刻。雍正乙卯励廷仪仿元刻本。泰定乙丑二年,庆元路儒学,刻《困学记闻》二十卷,见《天禄琳琅》六、《孙记》、《张志》、《瞿目》、《陆志》、《陆续跋》。南京路转运使,刻《贞观政要》十卷,见《杨志》。宁国路儒学,刻洪适隶释》二十七卷、《隶续》七卷,见《四库书目提要》、《瞿目》。旧钞本。泰定四年,龙兴路儒学,刻《脉经》十卷,见《杨志》。景钞元刊本。至顺四年即元统元年,集庆路儒学,刻王构《修词鉴衡》二卷,见《陆志》。至元改元,漳州路儒学,刻陈淳《北溪先生大全文集》五十卷,见《瞿目》、《陆志》。后至元三年,婺州路儒学刻金履祥《论孟集注考证》十卷,见《陆志》。旧钞本。至元四年,嘉兴路儒学,刻元沙克什河防通议》二卷,见《瞿目》。钞本。至元五年,扬州路儒学,刻《马石田文集》十五卷,见《张志》、《瞿目》、元刊本。《丁志》。小山堂钞本。至元己卯五年,中兴路儒学,刻宋沈文伯《春秋比事》二十卷,见《陆续志》。后至元庚辰六年,庆元路儒学刻《玉海》二百卷,附《词学指南》四卷,见《孙记》、《瞿目》、《莫录》、《陆续跋》。至正三年,杭州路儒学,奉旨刻《辽史》一百六十卷,见《丁志》。《金史》一百三十五卷,见《瞿目》。集庆路儒学,刻奉元路学古书院山长张铉《金陵新志》十九卷,见《孙记》、《张志》、《朱志》、《瞿目》、《陆志》、《丁目》。饶州路儒学,刻《金石例》十卷,见《陆志》。至正五年,抚州路儒学,刻《道园类稿》五十卷,见《张志》。至正丙戌六年,嘉兴路儒学,刻《吕氏春秋》二十六卷。见《孙记》、《吴记》、《瞿目》、《陆志》。杭州路儒学,刻《宋史》四百九十六卷,见《陆志》。江北淮东道本路儒学,刻萧㪺勤斋集》八卷,见《丁志》、《陆志》。至正丁亥七年,福州路儒学,刻《礼书》一百五十卷,见《陆志》。至正八年,江浙省本路儒学,刻宋褧燕石集》十五卷,见《张志》、《陆志》。影元刊本。至正九年,嘉兴路儒学,刻刘因《静修先生文集》三十卷,见《张志》、《陆志》。明弘治刊本。至正十年,集庆路儒学,刻丁复桧亭集》九卷,见《陆志》。《乐书》二百卷,见《杨录》。至正甲午十四年,嘉兴路儒学,刻《大戴礼记》十三卷,见《丁志》。至正乙巳二十五年,平江路儒学,即蓝山书院刻本。刻《吴师道校正鲍彪注国策》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九、《森志》、《丁志》、《陆跋》。至正二十五年,江浙儒学刻宋叶时礼经会元》四卷,见《陆志》。无元号甲申,临川路,刻张铉《金陵新志》十五卷,见《孙记》、《陆志》。无元号丁未,刻《通典》二百卷,见《陆志》、《陆跋》。即临汝书院本。亦称——

郡学本。大德乙巳九年,无锡郡学,刻《白虎通德论》十卷、《风俗通义》十卷,见《瞿目》。延祐庚申七年,婺郡学,刻戴侗《六书故》三十三卷。至正四年,嘉兴郡学,刻宋林至易裨传》二卷,见《瞿目》。旧钞本。

郡库本。至治二祀,福州路三山郡庠,刻《通志》二百卷,见《天禄琳琅》五、《吴记》、《孙记补遗》、《瞿目》、《丁志》《陆续跋》。至正壬寅二十二年,吴郡庠,刻宋沈枢《通鉴总类》二十卷,见《瞿目》、《陆志》、《杨录》。无年号,吉水郡庠,刻刘岳申《申斋刘先生文集》十五卷,见《张志》。钞本。

府学本。无年号,赣州路府学,刻《南轩易说》三卷,见《浙录》。

儒司本。至大戊申元年,刻《唐诗鼓吹》十卷,见《丁志》。又有——

书院本。前至元癸未二十年,庐陵兴贤书院,刻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四十五卷,见《张志》。文谰阁传钞本。大德己亥三年,广信书院,刻《稼轩长短句》十二卷,见《杨录》。大德壬寅六年,宗文书院,刻《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三十一卷、《目录》一卷,见《四库书目提要》、《钱日记》、《孙记续编》、《森志补遗》、《丁志》、《陆志》。无年号,刻《本草衍义》二十卷,见《陆志》。刻《五代史记》七十五卷,见《张志》、《瞿目》、《朱目》。大德丁未十一年,梅溪书院,刻《校正千金翼方》三十卷、《目录》一卷,见《森志》、《杨谱》、《缪续记》。日本仿刻宋本。龙集乙卯当为延祐二年,圆沙书院,刻《大广益会玉篇》三十卷,见《杨录》。延祐丁巳四年,刻《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见《瞿目》、《缪记》。刻林窘《皇鉴笺要》六十卷,见《朱目》。延祐庚申七年,刻《山堂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见《瞿目》、《朱目》、《陆志》、《陆续跋》。泰定甲子元年,梅溪书院,刻马括《类编标注文公先生经济文衙前集》二十五卷、《后集》二十五卷、《续集》二十二卷,见《天禄琳琅》六。西湖书院,刻马端临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见《瞿目》。又苍岩书院,刻《标题句解孔子家语》三卷,见《森志》。泰定乙丑二年,圆沙书院,刻《广韵》五卷,见《森志》、《杨谱》。刻《记纂渊海》一百九十五卷,见《浙录》。泰定丙寅三年,庐陵武溪书院,重刻宋淳祐丙壬六年《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二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遗集》十五卷,见《孙记》、《丁志》、《陆志》、《缪记》。泰定丁卯四年,梅溪书院,刻陈栎书集传纂疏》六卷,见《张志》、《森志》、《陆志》、《陆续跋》。至顺四年,癸酉,是年改元元统元年。龟山书院,刻李心传《道命录》十卷,见《天禄琳琅》六。元统甲戌二年,梅溪书院,刻《韵府群玉》二十卷,见□□。后至元丁丑三年,梅溪书院,刻《皇元风雅》三十卷,见《瞿目》。至元又五年,西湖书院,重刻马端临《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见《陆志》、《陆续跋》、云:“至元初余谦刊。”《瞿目》。云:“初刻于泰定元年,置板西湖书院,后有缺失。至正五年江浙儒学提举余谦访得原稿于其子志仁,重为订正补刊,印行于世。”按:此本实后至元五年所刊,非至正五年也。《瞿目》有误。至正壬午二年,刻《国朝文类》七十卷、《目录》三卷,见《瞿目》、《朱目》、《陆志》、《丁志》、《杨录》。重修至元四年刊本。至正己丑九年,建宁建安书院,刻赵居信《蜀汉本末》三卷,见《瞿目》。至正庚子二十年,屏山书院,刻陈傅良《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见《瞿目》。刻《方是闲居士小稿》二卷,见《丁志》、《陆志》。影元钞本。至正癸卯二十三年,西湖书院,刻岳珂《金陀粹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见《吴记》、《张志》、《瞿目》、按:本书朱元佑序云书院即岳氏故第。《陆志》。至正乙巳二十五年,沙阳豫章书院,刻《豫章罗先生文集》十七卷,见《瞿目》、《丁志》。至正丙午二十六年,南山书院,刻《广韵》五卷,见《森志》、《陆续跋》、《杨谱》。无元号丁未岁,抚州路临汝书院,刻唐杜佑《通典》二百卷,见《陆跋》。按:元有两丁未:一大德丁未;一至正丁未,元亡。此当是大德丁未也。无年号,茶陵桂山书院,刻《孔丛子》七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梅隐书院,刻《书集传》六卷,见《杨谱》。序后有“梅隐书院鼎新绣梓”木牌记。雪窗书院,刻《尔雅郭注》三卷,见《张志》、《朱目》。又有——

太医院本。大德四年,刻《圣济总录》二百卷、《目录》一卷,见《森志补遗》。

官医提举本。至元五年,江西官医提举司,刻《世医得效方》二十卷,见《四库书目提要》。大德丙午十年,湖广官医提举,刻《风科集验名方》二十八卷,见《陆续志》、《森志》。至元五年,建宁路官医提领,刻《世医得效方》二十卷、《目录》一卷,见《瞿目》、《森志》。明翻宋本。此元官刻书大概也。有名为书院,而实则私刻者——

方回虚谷书院。大德己亥三年,刻《筠溪牧潜集》七类不分卷,见《陆续跋》。

茶陵东山陈仁子古迂书院。大德己亥三年,刻《增补文选六臣注》六十卷,见《丁志》。明翻元本。大德乙巳九年,刻宋沈括梦溪笔谈》二十六卷,见《丁志》。无年号,刻《文选补遗》四十卷,见《天禄琳琅》十。云:目录有“茶陵东山书院刊行”木记。

詹氏建阳书院。大德中,刻《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见《浙录》。潘屏山圭山书院。至正戊子八年,刻《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集》二十五卷,见《森志》、《陆续跋》。云:亦题积庆堂。平江路天心桥南刘氏梅溪书院。无年号,刻《郑所南先生文集》十六篇一卷、《清隽集》一卷、《百二十图诗》一卷、《锦残馀笑》一卷,见临桂况周颐《蕙风簃藏书》。传钞本。郑玉师山书院。无年号,自刻《春秋经传阙疑》四十五卷,见《瞿目》。此皆私宅坊估之堂名牌记而托于书院之名。以元时讲学之风大昌,各路各学官私书院林立,故习俗移人,争相模仿。观其刻本流传,固可分别得其主名矣。

元私宅家塾刻书

元时私宅刻书之风,亦不让于天水。如——

平阳府梁宅。元贞丙申二年,刻《论语注疏》二十卷,见《杨谱》。云:每卷有“平阳府梁宅刊”、“尧都梁宅刊”、“大元元贞丙申刊”木牌记。德辉按:此书光绪丁未刘世珩翻刻。平水许宅。大德丙午十年,刻《重修政和经史类证备用本草》三十卷、《目录》一卷,见《森志补遗》、《陆志》。明仿元本。德辉按:此据元重刻金泰和本再翻。

建安郑明德宅。天历戊辰元年,刻陈灏《礼记集说》十六卷,见《陈跋》、《森志》、《丁志》、明正统经厂本。

陈忠甫宅。天历庚午三年,刻《楚辞朱子集注》八卷。《辨证》二卷、《后语》六卷,见况周颐《蕙风簃藏书》。半叶十一行,行二十字,小注双行,行二十四字。

花溪沈氏家塾。后至元己卯五年,刻赵孟頫松雪斋集》十卷、《外集》一卷、《附录》一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一、《陆志》、《丁志》、《缪记》。云:目录有“至元后己卯花溪沈氏伯玉刻于家塾”等字。

古迂陈氏家塾。刻《尹文子》二卷,见《张志》。云:宋刊本。按此疑刻《六臣注文选》之陈氏古迂书院。《张志》列入宋本,误。

云坡家塾。无年号,刻《类编层澜文选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见《天禄琳琅》六。

安成郡彭寅翁崇道精舍。无年号,刻《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一百三十卷,见《张志》、《瞿目》、《森志》、《杨谱》。年表后有墨图记,云“安成郡彭寅翁鼎新刊行”。

虞氏南谿精舍明复斋。至正乙酉五年,刻《书集传邹季友音释》六卷,序末有“南谿精舍”及“至正乙酉”钟式、“明复斋”鼎式墨印,末刻“至正乙酉菊节虞氏明复斋刊”一行。至正辛卯十一年,刻《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后有“至正辛卯仲冬虞氏明复斋刊”及“南谿精舍”两墨记。见《天禄琳琅后编》八、《吴记》。无年号,刻《新刊惠民御院药方》二十卷,见《陆续跋》。云:末有“南溪精舍鼎新绣梓”八字,目录后有“南溪书院”香炉式及钟形印。德辉按:此与虞氏南谿书院之谿字各不同,未知是一是二,姑属于此。

平水曹氏进德斋。大德己亥三年,刻巾箱本《尔雅郭注》三卷,见《钱日记》、《瞿目》、《朱志》。至大庚戌三年,刻《翰苑英华中州集》十卷、《中州乐府》一卷,见《张志》、《瞿目》、影元钞本。《陆志》、《陆续跋》。元刻本。存存斋。至正戊子八年,俞琰自刻《周易集说》十卷,见《陆续跋》。云:板心有“存存斋刊”四字。

孙存吾如山家塾益友书堂。至元庚辰六年,刻《范德机诗集》七卷,见《瞿目》、《丁志》、《陆志》。云:目录后有“至元庚辰良月益友书堂新刊”木记,又有“儒学学正孙存吾如山校刊”墨图记。刻虞集《新编翰林珠玉》六卷,见《瞿目》、《陆志》、《陆续跋》。刻《皇元风雅前集》六卷、《后集》六卷,见《森志》、《莫录》、《丁志》。影元钞本。

孝永堂。大德甲辰八年,刻《伤寒论注解》十卷,见《孙记补遗》。

平水高昂霄尊贤堂。皇庆癸丑二年,刻《河汾诸老诗集》八卷,见《缪续记》。云:后有“皇庆癸丑六月吉日,尊贤堂高昂霄告白”一行。

范氏岁寒堂。天历戊辰元年,刻《范文正集》二十卷、《别集》四卷,见《瞿目》、《杨录》。元统甲戌二年,刻《政府奏议》二卷,见《张志》、《丁志》、《陆续跋》。云:目录后有篆书图记,云“天历戊辰改元,褒贤世家重刻于家塾岁寒堂”。复古堂。后至元丁丑三年二月朔日,刻《李长吉歌诗》四卷、《外集》一卷,见《张续志》。影元钞本。

丛桂堂。至正壬寅二十二年,刻陈柽《通鉴续编》二十四卷,见《图书馆书目》。

严氏存耕堂。无元号壬午仲春,刻《和济局方图注本草药性歌括总论》四卷,见《森志补遗》。

平阳司家颐真堂。无元号癸巳,《新刊御药院方》十一卷,见《森志补遗》、《杨志》。朝鲜重刻本。

唐氏齐芳堂。无年号,刻金履祥《尚书表注》二卷,见《张志》。云:板心有“齐芳堂”、“存耕堂”、“章林书院”、“讷斋”等字。德辉按:《金仁山集附录》云:“晚年馆唐氏之齐芳书院,成《通鉴前编》、《濂洛风雅》等书。”齐芳堂当即唐氏齐芳书院。汪氏诚意斋集书堂。无年号,刻《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集》三十二卷、《纪年录》一卷,见《天禄琳琅》六。

余彦国励贤堂。无年号,刻《新编类要图注本草》四十二卷、《序例》五卷、《目录》一卷,见《森志补遗》。

麻沙刘通判宅仰高堂。无年号,刻《纂图分门类题注荀子》二十卷,见《天禄琳琅》六。云:卷后木记有“关中刘旦校正”一行。

精一书舍。延祐丁巳四年,陈实夫刻《孔子家语》三卷,见《森志》。

熊禾武夷书室。至元己五二十六年,刻胡方平易学启蒙通释》二卷,见《四库书目提要》。

崇川书府。至正辛卯十一年,刻李廉《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见《张志》、《瞿目》、《陆志》、《陆续跋》。云:序后有“至正辛卯腊月崇川书府重刊”木记。

商山书塾。至正甲辰二十四年,刻赵汸春秋属辞》十八卷、《春秋左传补注》十卷、《春秋师说》三卷,见《瞿目》、《陆续跋》、《丁志》。《春秋属辞》十五卷,见《丁志》。溪山道人田紫芝英淑。至元癸巳卅年,刻《山海经》十卷,见《杨录》。至治改元,刻《四书疑节》十二卷,见《浙录》。云:卷中有“至治改元,溪山家塾”字。

平阳道参幕段君子成。中统二年,刻《史记集解附索隐》一百三十一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四、《钱日记》、《吴记》、《莫录》。云董浦序云:“平阳道参幕段君子成,求到《索隐》善本,募工刊行。”

云衢张氏。至治癸亥三年,刻《宋季三朝政要》六卷,见《森志》。刻刘时举《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十五卷,见《陆跋》。刻李焘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十八卷,见《莫录》、元本。《缪记》。影元本。

盱南孙氏。无元号丁未,刻《详音句读明本大字毛诗》四卷,见《瞿目》。云:卷末有“盱南孙氏丁未孟夏刊行”一条。丁未非大德十一年,即至正二十七年。

建安蔡氏。无年号,刻《玉篇》三十卷,见《森志》、《杨谱》。云:总目末有“梅坡”鼎式印,“建安蔡氏鼎新绣梓”木记。

建安刘承父。无元号癸未,按:至元二十年、至正三年,皆癸未岁。新刊《续添是斋百一选方》二十卷,见《森志》、《杨志》、《陆志》、《陆跋》。

建安詹璟。至正己丑九年,刻赵居信《蜀汉本末》三卷,见《瞿目》。云:卷末有“建安詹璟刊”一行。

刘震卿。大德丙午十年,刻《汉书》一百二十卷,见《森志》。

龙山赵氏国宝。至大庚戌三年,刻《翰苑英华中州集》十卷,见《缪续记》。德辉按:是年平水曹氏进德斋亦刻是书,附《中州乐府》一卷。不知一时两刻,抑以刻板转售,亦或同时翻刻,疑莫能明也。以上各家多者刻数种,少者或一二种,皆极镂板之工,亚于宋椠一等。有阅两朝而犹存者,其一——

刘君佐翠岩精舍,始元延祐至明成化。延祐甲寅元年,刻《周易传义》十卷,见《森志》。泰定丁卯四年,刻胡一桂《朱子诗集传附录纂疏》二十卷,见《钱日记》、《张志》、《瞿目》、《陈目》、《莫录》、《陆志》、《陆集》。前序末称“盱江揭祐民从年父书于建东阳翠岩刘氏家塾”。刻王应麟《三家诗考》六卷,见《杨录》。天历己巳二年,刻《新编古赋解题前集》十卷、《后集》八卷,见《天禄琳琅》六。至正甲午十四年,刻董鼎《尚书辑录纂注》六卷,见《陆志》、《陆续跋》。刻宋郎晔注《陆宣公奏议》十五卷,见《张志》、《阮外集》、《朱目》、《朱志》、《瞿目》、《丁志》、《陆志》。至正丙申十六年,刻《大广益会玉篇》三十卷,见《森志》。永乐戊戌十六年,刻宋陈元靓《纂图新增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前集》二卷、《后集》二卷、《续集》二卷、《别集》二卷、《新集》二卷、《外集》二卷,见《陆志》、《陆续跋》。成化己丑五年,刻《通真子补注王叔和脉诀》三卷、《脉要秘括》二卷,见《森志》。其一——

西园精舍,始元至正迄明永乐。至正甲辰二十四年,刻元仇舜臣《诗苑珠丛》三十卷,见《天禄琳琅》六。永乐丙申十四年,刻刘向说苑》二十卷,见《森志》。其一——

梅轩蔡氏,始元至元迄明弘治。至元戊寅,前至元戊寅为十五年。当宋帝昺祥兴元年,后至元戊寅则顺帝四年。未知是前是后。刻《群书通要》七十三卷,见《阮外集》。云:不著撰人姓氏。有“至元戊寅菖节梅轩蔡氏刊行”图记。至元庚辰六年,刻元严毅《增修诗学集成押韵渊海》二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丁志》。弘治甲寅七年,刻《精选东莱先生左氏传博议句解》十六卷,见《丁志》。云:后有“弘治甲寅孟秋梅轩蔡氏新刊”十二字。此其世业近者百年,久者百五六十年。子孙继守书香,比于宋之余氏勤有,元之叶氏广勤,见下一则。抑亦书林之耆献欤。

元时书坊刻书之盛

元时书坊所刻之书,较之宋刻尤夥。盖世愈近则传本多,利愈厚则业者众,理固然也。今举其见有传本者列之。如——

刘锦文日新堂。后至元戊寅四年,刻俞皋春秋集传释义大成》十二卷,见《森志》、《杨谱》。后至元庚辰六年,刻《揭曼硕诗》三卷,见《张志》。刻《伯生诗续编》三卷,见《莫录》。至正丙戌六年,刻《汉唐事笺对策机要前集》十二卷、《后集》八卷,见《张志》、《瞿目》。云:目录后有正书墨图记,云“至正丙戌日新堂刊”。至正丁亥七年,刻朱倬诗经疑问》七卷、《附录》一卷,见《瞿目》、云:目录后有墨记,云“至正丁亥菖节刻”。《莫录》。云:建安书林刘锦文叔简刻。至正戊子八年,刻汪克宽《春秋胡氏传纂疏》三十卷,见《陆续志》、《瞿目》、《莫录》。云:凡例后有墨图记,云“建安刘叔简刊于日新堂”。至正己丑九年,刻元赵麟《太平金镜策》八卷,见《浙录》。云:有刘锦文跋,署“至正己丑建安日新堂志”。至正壬辰十二年,刻刘瑾诗传通释》二十卷,见《天禄琳琅》五、云:书中诗传纲领叶于刘瑾署名次行,有“建安刘氏日新堂校刊”九字,卷一末又有“至正壬辰仲春日新堂刻梓”木记。《张志》、《瞿目》、《丁志》日本翻刻、《森志》、《陆志》、《陆续跋》、《缪续记》。至正丙申十六年,刻《新增说文韵府群玉》二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杨谱》。至正癸丑,已入明。洪武六年,盖犹奉元正朔。刻《春秋金钥匙》一卷,见《丁志》。影元刊本。卷末有“至正癸丑日新堂刊”八字。无年号,刻宋王宗传《童溪先生易传》三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二。云:自序后有墨印记,曰“建安刘日新宅梓于三桂堂”。无年号,刻《新编方舆胜览》七十卷,见《杨谱》。

高氏日新堂。无元号丙午,刻《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见《森志补遗》、《陆志》。云:目后有“建安丙午年高氏日新堂刊行”一行。

平阳张存惠堂。至元初元,刻《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三十卷,见《杨志》。

燕山窦氏活济堂。至大辛亥四年,新刊《黄帝明堂针灸经》一卷、《伤寒百证经络图》九卷,见《森志补遗》。《针灸四书》八卷:一、南唐何若愚《流注指微针赋》、金阎明《广注》合阎撰《子午流注针经》三卷,一、宋窦杰针经指南》一卷,一、《黄帝明堂灸经》三卷,一、宋庄绰《灸膏肓腧穴法》一卷,见《张志》、《瞿目》。云:元窦桂芳编。序目后有墨图记二行,曰“至大辛亥春月燕山活济堂刊”。活济,窦氏药室名,游达斋亲书以赠,见桂芳自序。

建安陈氏馀庆堂。皇庆壬子元年,刻《宋季三朝政要》五卷、《附录》一卷,见《森志》、《丁志》、《陆续跋》。无年号,刻刘时举《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后集》十五卷,见《张志》、《瞿目》、《陆志》、《陆跋》、《陆续跋》、《丁志》、《学部馆目》。云:目录后有木记,云“陈氏馀庆堂刊”一行。刻李焘《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十八卷,见《陆志》、《陆续跋》、云:世系图表后有木记,云“建安陈氏馀庆堂刊”。《森志》。陈氏误作刘氏。

建安朱氏与耕堂。无年号,刻《大广益会玉篇》三十卷,见《吴记》、《陆志》。云:“永乐初刻本。相传以为元刊者,误。”德辉按:此实元末刻本,非明永乐刻也。刻李焘《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十八卷,见《瞿目》、《丁志》、《陆续跋》。

建安同文堂。至正辛卯十一年,刻《四书经疑问对》八卷,见《吴记》。

建安万卷堂。无年号,刻《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二十五卷,附《东坡纪年录》一卷,见《吴记》、《森志》。

麻沙万卷堂。延祐甲寅元年,刻《孟子集注》十四卷,见《森志》。

董氏万卷堂。无年号,刻《唐国史补》三卷,见《天禄琳琅》五。云:目录后有“董氏万卷堂本”篆书木记。刻《隆平集》二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四、误作宋本。《瞿目》、《陆志》。

云衢会文堂。无元号戊申孟冬,按:戊申当是至大元年。刻《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二十卷、《文集》二卷、《附录》一卷,见《森志》。

积庆堂。至正戊子八年,刻《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集》二十五卷,见《张续志》、《陆志》。德辉按:此即潘屏山圭山书院本。

德星堂。至正辛卯十一年,刻《重刊明本书集传附音释》六卷,见《张志》、《瞿目》。云:明本即宋之明州本。凡例后有墨图记,曰“至正辛卯孟夏德星堂重刊”。

万玉堂。至元五年,刻《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廿五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一。无年号,刻《太玄经》十卷,见《缪续记》。明翻宋本。

胡氏古林书堂。至元己卯十六年,刻《新刊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见《孙记》、《张志》、《瞿目》、《森志》。刻《新刊黄帝灵枢经》十二卷,见《张志》、《瞿目》、《森志》。刻《增广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十卷、《指南总论》三卷、《图经本草》一卷,见《森志》。云:首叶木格内题“庐陵古林书堂”六字。

日新书堂。至元辛巳十八年,刻《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见《森志》。至正元年辛巳,刻《朱子成书》十卷,见《瞿目》、《学部馆目》。云:有木牌子,云“至正元年辛巳日新书堂刊行”。至正乙未十五年,刻《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五卷,见《森志》、《杨志》。至正丁酉十七年,刻《明州本排字九经直音》二卷,见《森志》。

梅隐书堂。至元丁亥二十四年,刻《明州本排字九经直音》二卷,见《四库书目提要》、《莫录》。孙奕《九经直音》十五卷下,误以梅隐书堂为书隐堂。

妃仙陈氏书堂。无元号岁次癸丑,刻刘河间《伤寒直格》三卷、《后集》一卷、《续集》一卷、《别集》一卷,见《瞿目》。云:癸丑乃仁宗皇庆二年。

叶曾南阜书堂。延祐庚申七年,刻《东坡乐府》二卷,见《黄记》、《杨录》。按:此本李光绪戊子桂林王鹏运四印斋已重刻,前有括苍叶曾序,云“识于南阜书堂”。

敏德书堂。泰定丙寅三年,刻元朱祖义《直音傍训周易句解》十卷,见《森志》。至顺庚午元年,刻《广韵》五卷,见《森志》、《杨志》、《□□》、《陆续跋》。无年号,刻《直音傍训尚书句解》□卷,见《杨谱》。

李氏建安书堂。后至元丙子二年,刻《皇元风雅前集》六卷、《后集》六卷,《前集》傅习撰,《后集》儒学学正孙存吾如山类编、奎章学士虞集校选,见《陆志》。按:此重刻益友书堂本。

富沙碧湾吴氏德新书堂。后至元丁丑三年,刻《四书章图纂释》二十卷,见《森志》。云:亦称德新堂。

桃谿居敬书堂。至正壬午二年,刻董楷《周易程朱先生传义附录》十七卷,见《吴记》、《张续志》、《陈目》。作十四卷。庐陵泰宇书堂。至正癸未三年,刻《增修妙选群英草堂诗馀前集》卷上、《后集》卷下,见仁和吴印臣铃辖昌绶藏书。后有墨图记,云“至正癸未新刊庐陵泰宇书堂”十二字。德辉按:即洪武遵正书堂本之祖。

积德书堂。至正九年,刻《伊川易解》六卷、《系辞精义》二卷,见《杨志》。德辉按:光绪乙酉黎庶昌刻《古逸丛书》本,即翻此本。

双桂书堂。至正辛卯十一年,刻《诗集传音释》二十卷,见《张志》、《瞿目》。德辉按:建安余氏双桂书堂刻有《广韵》五卷,见《陆续跋》、《杨谱》。已载前闽中余氏条,兹以不称余氏,故分别列此。

一山书堂。至正壬辰十二年,刻《文场备用排字礼部韵注》五卷,见《钱日记》。

妃仙兴庆书堂。至正辛丑二十一年,刻毛晃《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五卷,见《张志》、《瞿目》。德辉藏本。末有“至正辛丑妃仙兴庆书堂新刊”墨图记。

秀岩书堂。无元号太岁丙午,按:有两丙午,前丙午为大德十年,后丙午为至正二十六年。刻《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五卷,见《□□》、《杨谱》。戊申,刻《韵府群玉》二十篇,见《杨志》。

云庄书堂。无年号,刻《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二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见《森志》。

麻沙刘氏南涧书堂。无年号,刻《书集传》六卷,见《森志》、《杨谱》。序后有木记,云“麻沙刘氏南涧书堂新刊”,亦称“建安刘氏南涧书堂”云。刻《论语集注》十卷,见《森志》。

三衢石林叶敦。至正癸未三年,刻《新刊冷斋夜话》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陆志》、《陆续跋》。云:后有“三衢石林叶敦印”一行。

书市刘衡甫。至正己丑九年,刻刘桢《联新事备诗学大成》三十卷,见《丁志》。

闻德坊周家书肆。元初,刻李心传《丙子学易编》一卷,见《四库书目提要》。云:元初俞琰所钞。

建阳刘氏书肆。至正癸卯二十三年,刻《楚国文宪公雪楼程先生文集》三十卷、《附录》一卷,见《丁志》、《陆续跋》。

建阳书林刘克常。无元号疆圉协洽丁未,刻《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见《杨录》、云:目录后碑牌题“疆圉协洽之岁”,年号二字为书估挖去。予旧藏至正甲午建阳翠岩精舍所刊《陆宣公奏议》卷一末碑牌中,有“近因回禄之变重新绣梓”云云。与此本所称先因回禄一语正吻合。由是推之,当是至正之丁未也。《丁志》。云:目录后有“大德丁未建阳书林刘克常识”,与杨录碑牌异,未可据。以上刻本传世,足供十驾之求。其间历元明两朝而世其业者,莫如——

建安虞氏务本书堂。至元辛巳十八年,刻《赵子昂诗集》七卷,见《陆志》、《陆续跋》。泰定丁卯四年,刻元萧镒《新编四书待问》二十二卷,见《陆志》。云:目录后有“泰定丁卯仲春虞氏务本堂”一行。至正丙戌六年,刻《周易程朱传义》十四卷,附吕祖谦《音训毛诗朱氏集传》八卷,见北京厂肆韩氏翰文斋书肆。序后有墨印记,云“至正丙戌良月虞氏务本堂刊”。序十行,行二十一字。经文十二行,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行二十五字。无年号,刻河间刘守贞《伤寒直格方》三卷、《后集》一卷、《续集》一卷,张子和《心镜》一卷,见《瞿目》、《陆志》、《陆续跋》。云:后有墨图记,云“临川葛雍校正,建安虞氏刊行”。又刻《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二十五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六、误入宋版。云:后有篆书条记“建安虞平斋务本书坊刊”(案坊为堂之误)。《杨录》。刻《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四卷,见《瞿目》。目录后有“建安虞氏刊于家塾”一行。洪武二十一年,刻元董真卿《易传会通》十四卷,见《朱目》。云:建安务本堂刊。此由元至元辛巳下至明洪武二十一年戊辰,凡百有馀年矣。又有——

建安郑天泽宗文书堂。至顺庚午元年,刻元刘因《静修集》二十二卷、《补遗》二卷,见《张志》、《瞿目》、《陆志》。宋宾王钞本。刻《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指南总论》三卷,见《瞿目》、《森志》、《缪续记》。云:目录后有“建安宗文书堂郑天泽新刊”一行。□□当是至正元号。丙戌六年,刻《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见《森志》。云:末有识云“□□丙戌孟冬之吉,书林宗文堂乐斋郑希善刊”。无年号,刻《大广益会玉篇》三十卷,见《杨志》、《杨谱》。云:目录后有鼎形木记,篆书“宗文”二字,下有“建安郑氏鼎新绣梓”方木记。刻《鼎雕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见《孙记》。云:题“书林宗文堂绣梓”。正德丙寅元年,刻明宣宗《五伦书》六十二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六。云:“正德元年丙寅孟冬宗文书堂新刊”。嘉靖甲申三年,刻《蔡中郎伯喈文集》十卷、《外集》一卷、《诗集》二卷、《独断》二卷,见《缪记》。云:后有木牌记,云“嘉靖甲申孟冬月宗文堂郑氏新刻”。嘉靖丁酉十六年,刻《初学记》三十卷,见《森志》。云:后有木印记,题“书林宗文堂刊行”。跋有书林郑逸叟姓名。无年号,刻《艺文类聚》一百卷,见《陆志》、《陆续跋》。云:后有无名氏跋。云:“今书坊宗文堂购得是书,即便命工刊行,溥传海宇,售播四方贤哲士夫,以广斯文。幸鉴。”德辉按:此必刻《初学记》同时所刻。明嘉靖七年有陆采刻本,行款字数与此同。每叶二十八行,每行二十八字。盖同出元刻本。宗文书堂虽为元时书林,而此书之刻,则后于陆采本。《陆续跋》以为元椠,非也。此由元至顺庚午下至明嘉靖丁酉,凡二百馀年。视虞氏世业倍之,亦书林所仅见者也。又有——

杨氏清江书堂。刻书虽少,亦始元末迄明初。所刻《通鉴纲目大全》五十卷,合尹起莘《发明》,刘友益《书法》,王幼学《集览》,汪克宽《考异》,徐昭文《考证》五书刻之。徐昭文《考证》自序题至正己亥十九年,则在元末矣。序文后有小榜,云“杨氏清江书堂新刊”。见《钱日记》。宣德辛亥六年,刻《大广益会玉篇》三十卷,见《杨谱》。云:后有木牌记,云“宣德辛亥孟冬清江书堂新刊”。此由元至正己亥至明宣德辛亥,虽仅七十馀年,然时经鼎革,屹然与虞郑二氏鼎足而存,固亦书林硕果矣。大抵有元一代,坊行所刻无经史大部及诸子善本,惟医书及帖括经义浅陋之书传刻最多。由其时朝廷以道学笼络南人,士子进身,儒学与杂流并进。百年国祚,简陋成风,观于所刻之书,可以觇一代之治忽矣。

元建安叶氏刻书

建安余氏书业,衰于元末期初。继之者有叶日增广勤堂,自元至明,刻书最夥。亦有得余板而改易其姓名堂记者。如元天历庚午是年改元至顺。仲夏,刻《新刊王叔和脉经》十卷,见《张志》、《森志补遗》、《针灸资生经》下,元刊本。《瞿目》。旧钞本。明正统甲子九年良月吉日,三峰叶氏广勤堂,刻《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指南总论》三卷、《图经本草》一卷,见《森志补遗》。正统十二年孟夏,三峰叶景逵,刻《针灸资生经》七卷,有墨图记,云“广勤书堂新刊”,见《瞿目》、《陆续志》、《丁志》。误作元刻。又有“三峰叶景逵谨咨”牌记,见《森志》、《陆志》、《陆续跋》。成化九年岁次癸巳,刻《埤雅》二十卷,云“叶氏广勤书堂新刊”,见《森志》。元版《唐诗始音辑注》一卷、《正音辑注》六卷、《遗响辑注》七卷,目录后有“广勤堂”鼎式木印、“建安叶氏鼎新绣梓”木长印,见《孙记》。按:此明时所刻。此其自刻板也。日增、景逵当是父子相继。《天禄琳琅》六元板集部,《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集》,中有一部云:“将皇庆壬子余氏木记劖去,别刊广勤堂新刊木记。其钟式炉式二木记尚存,而以皇庆壬子易刻三峰书舍,勤有堂易刻广勤堂,目录后‘皇庆壬子余志安刊于勤有堂’十二字虽已劖去,而卷二十五后犹未劖补。”后编一部,误入宋板。《瞿目》,元刊本《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二十五卷,附《文集》二卷,云:“此即皇庆元年余氏勤有堂刊本,后广勤书堂得其板,附以《文集》二卷,故所刊字迹迥异。而目录后及卷二十五末叶原有‘皇庆壬子余志安刊于勤有堂’一条,亦已铲去不存。”《杨录》,元本《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二十五卷、《文集》二卷,云:“杨蟠观子美画像诗后有‘广勤书堂新刊’木记,卷二十五后有‘壬寅年孟春广勤堂新刊’一行。”此壬寅当在至正二十二年,已在元末。《丁志》有一部云:“后有‘广勤书堂新刊’六字木记,门类后有‘三峰书舍’四字钟式木印、‘广勤堂’三字鼎式木印。”盖是时余板杜诗久归广勤堂,后又转售金台汪谅。《天禄琳琅》六,别一部云:“削去广勤堂木记,惟以‘三峰书舍’四字易刊‘汪谅重刊’四字。”《丁志》二本皆有之,其一误为汪谅翻刻。《丁》云:“行款字数与元刊无异,惟笔画稍肥。”不知笔画肥由于久印低损,非出翻刻。汪谅,金台书估,嘉靖四年为柯维熊刻《史记》者。殆由叶而得其板,削去旧名,换以己名。《天禄琳琅》十明板,《分类补注李太白诗集》二十五卷,云:“前元版中有是书,目录末叶板心标至大辛亥三月刊。”此本板式似之,而目录末叶板心则称正统己巳二月印。当即由前板翻出者。其所载建安余氏勤有堂刊木记,系仍元刻之旧。此余板《李》、《杜》集元明间售归广勤堂之确证。其后屡经转鬻,但改印记牌名。如前《天禄琳琅》六所载之一部,将广勤堂削去,易“三峰书舍”印记为“汪谅重刊”印记之例,盖同一刻板而数易主名。否则岂有翻板时只改元号年月不改堂名之理,是亦显而易见者也。

广勤堂刻《万宝诗山》

世传钱谦益绛云楼所称宋板《万宝诗山》,后归湖州陆心源皕宋楼。前有□□□□□此缺五字。雍作噩重九月蒲阳余性初序,云:“书林三峰叶景逵氏,掇拾类聚绣梓以传于世,目之曰万宝诗山。”《陆续跋》以为宋麻沙本,谓序著雍在戊,作噩在酉。戊酉不相值,非戊戌即己酉之讹,盖理宗淳祐末年刊本。是书亦载《莫录》,云宋巾箱本。又载王闻远《孝慈堂书目》,云宋袖珍本。日本岛田翰作《皕宋楼藏书源流考》,驳之。谓序所缺为“宣德四年”四字,“著雍作噩”当是“屠维作噩”之偶然笔误,不免为书估所愚。岛田驳之诚是。不知“著雝”、“屠维”四字形近易误,当刻书检查时粗略致误,非笔误也。至所缺年号,即售于钱谦益时估人之所为,非陆始受其愚。使钱当日得见正统三年景逵所刻各书,财无此误谬矣。至《孙记》所载元本《唐诗始音辑注》等,目后有“广勤堂”鼎式印、“建安叶氏鼎新绣梓”长木印。此似在《万宝诗山》之前,然亦不出明代。何也?如始音、正音、遗响等类,与分初、盛、中、晚唐诗者,知解相同。初、盛、中、晚之别,始于明高棅编《唐诗品汇拾遗》。据其序,书成于洪武甲子十七年,而《拾遗》则补于癸酉。其书子目有大家、名家、羽翼、馀响诸类。区画唐诗门户,风气开自明初,元人无此例也。然则《诗山》及《始音》等集精刻本,埒于宋元,故自来收藏家不误以为宋,即误以为元,亦其鱼目可以混珠故也。《万宝诗山》,亦载胡尔荣《破铁网》,云:“宋板监省选编《万宝诗山》三十八卷,季沧苇藏书,袖珍本。板心长约四寸,阔前后约六寸。首行大字所题即写此名目,次行即云书林叶氏广勤堂新刊。有目无序。每叶共三十行,行十五字。诗俱分类,自太极至虫鱼类止,似今帖括之诗。每诗一首,连题三行。不著编次人姓名,并不详作诗者为谁氏。系吴门五柳居陶氏所藏,闻已归维扬鲍氏。”按此即绛云楼故物,展转归于日本岩崎氏。岛田翰所见即此。吾曾见景写本,诚如胡氏所云,盖当时坊估射利之所为,不足与于大雅之列。自来收藏家不知鉴别,以为真宋椠奇书。亦由其校刻甚精,可以碔砆乱玉也。吾藏有广勤堂刻李焘《通鉴宋元续编》残卷,不知卷数多少。字体圆活,有南宋刻本遗风。首叙,大题云“通鉴宋元续编”。叙云:“宋元一书,乃李氏焘之所编也。其间治乱兴亡之道靡不备录,诚万世史学之要法也。惜此书刊刻既多,差讹亦甚,爰取古本誊作大字梓行于世。俾后之读史者不惟无扞格之患,亦且无鲁鱼亥豕之疑矣,夫岂曰小补之哉!”未题“嘉靖丙午岁季夏月祥旦,叶氏广勤堂谨识。”又末一行,云:“宋元叙毕。此书宋以来官私志目均不著录。”李焘,宋人,著有《续资治通鉴长编》,固与此书无涉。且宋人安得编至元时!坊估无学,实形鄙陋,惟其板刻精美,为坊肆当行。故虽牧翁、沧苇诸人,在二百年前已不能分其真赝,又无论胡、陆两家之晚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