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篇上              

周元鼎

鬼神者何。阴阳也。阴阳者何。气也。气之所以为气。不可名。则名之为太极耳。阴阳之所以为阴阳。仍不可名。则名之为鬼神耳。盖既为气矣。其在于天。不得不辟也阖也。日月星辰。不得不东出而西没也。不得不昼而夜。夜而复昼也。春夏秋冬。不得不生长而收藏也。凡万物不得不以枯以荣。以化以育也。是辟也。出也。昼也。春夏也。生长也。荣而育也。皆神也。是阖也。没也。夜也。秋冬也。收藏也。枯而化也。皆鬼也。而其在人。乃有呼有吸。有动有静。为气为血。为魂为魄。为寤为寐。为生为死。皆气之阴阳为之也。则皆鬼神之为之也。又极而言之。心太极也。性其体也。为鬼。情其用也。为神。耳目其体也。为鬼。能视能听其用也。为神。四肢百体。无一非气之为。阴阳之为。则无一非鬼神之为也。人如是。凡万物之含生负气。莫不如是。所谓不见不闻。体物而不遗也。所谓鬼神之德之盛也。明乎此也。天地间之鬼神。即吾心之鬼神。然惟吾心有鬼神。而后天地间有鬼神。何也。日月星辰之昭昭。此鬼神之常可视可指者也。习焉而不之异矣。风雨霜雪之与雷霆。此亦鬼神之常。倏有而倏无。不知其来与所往也。亦习焉而不异之矣。即以人言。心之驰也。倏忽于千万里之外。而目如视之。耳如听之。游于千百年之上下。而可以论世。可以俟之百世。凡此岂不甚奇甚怪。大可惊愕乎。又自其最近者言之。人之饮食也。陈物于杯盘。意欲之而心动也。则体就之。肘赴之。捥趋之。指执箸而探取之。口以启。舌以。齿以截啮。咽以气。而喉为纳之。乃入于腹。由外以至入腹。各任其职。共效其能。凡其委曲者多矣。而一瞬之间。效用之神速乃不谋而授。不待言而喻。而莫知其所以然。不又为至灵至妙。极神极奇。大可惊愕矣乎。然亦习焉而不以为异也。其心不见为鬼神。天地间亦安有鬼神乎。而乃于闻非常闻。见非常见。如伯有之厉。曹社之谋。之髻。沈之履。以为鬼矣。而乃于台骀实沈。降于莘。言于宋。以为神矣。自为鬼神。而独异乎物之有鬼神。终日在莫非鬼神之地。而忽独有可惊可愕之鬼神。均此鬼神。均此见闻者之皆鬼神。不之异也。而忽以一人所见所闻之非常有者。以为至灵至妙。极神极奇之鬼神也。盖亦不思而已矣。圣人者。与鬼神合其吉凶者也。于[鬼](怪)神不谓之有。亦不谓之无。而但正之以不语。

鬼神篇下              

周元鼎

惟圣人与鬼神合其吉凶也。故明则治人。幽则治鬼。神何以治之。治之以礼而已。莫大于天地。而南郊北郊。以地判之。冬至夏至。以气判之。燔柴瘗埋。以形理判之。朝日夕月。六宗是禋。星辰寒署。各有其位。以及山之岳镇。水之江淮河汉。为望为旅。有源有委。凡皆所以治神也。社稷以句龙后稷主之。凡有功德。与扞大灾。御大患。则祀之。祀其先祖。则由七庙五庙三庙一庙。至祭于寝。庙有等。器有制。礼有数。祀有时。凡皆所以治鬼也。夫非以鬼神之果有而不得不治也。亦非以鬼神之果无而或可以不治也。所以尽乎人之道。而本于人之心。有必如是而后快者。何也。人之施于人也。不必望其报。而人之受施于人也。则必思所以报。不报焉。而其心不能安也。夫受施于人且若此。而戴者天。履者地乎。其照临之所被。雨露之所濡。草木货财禽兽之生殖以利用乎。其始为之播种以养我乎。其委形禅气以生我乎。彼其为鬼为神。不必望报。而人之报之。容可已乎。礼尚往来者也。圣人之所以治鬼神者。本于人心而尽其道。则亦以礼治之已耳。夫以不望报者待鬼神。是待鬼神之厚也。故谓其未尝有可也。以不可不报者待人。是亦待人之厚也。故谓其未尝无可也。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其敬也。以鬼神之未尝无也。其远也。以鬼神之未必有也。且吾既思报之矣。又不之远。而有求于鬼神。则即报施于人。且不可也。是无厌之求也。可乎哉。后人之事鬼神也。不以礼。其所敬者。则必有所求。其所远者。则必无所求。且当有所求则敬之。及其无所求即远之。充其求之之心。名为鬼神者益多。而所以事之益大。倍于礼。即使鬼神果灵。亦不至任人之忽敬忽远。而给其所求也。可不谓大愚乎。且夫鬼神之非吾之及奉事者多矣。即吾之先祖不及奉而事亦已多矣。人之所及。朝夕奉事。则莫如父母。吾以鬼神之道。事之于庙于寝。何如以人之道。事之于堂上于膝下。父母岂望报哉。人子之报。其爱日之诚。可得已乎。所以守身思显扬之志。可不力乎。此圣人之所以勤勤拳拳。教人以孝。治天下以孝之意也。若夫生无以养。死无以显。乃至求遗泽于为鬼神之时。葬者藏也。至数十年而弗藏。或且狐埋之而搰之。其非子也夫。

请同文馆无庸招集正途疏       

张盛藻

窃臣考尧典授时。分命羲和。周礼佚司空一篇。汉儒补以考工记。未闻水火工虞之职。俱习鸟火虚昴之文。亦未闻天官六属。俱习考工之事。我 朝颁行宪书。一遵   御制。数理精蕴。不爽毫厘。可谓超轶前古矣。即或用算术。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耳。近见邸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用正途科甲人员。学习天[文](之)算术。以为制造轮船洋鎗之用。胪列六条。意在专讲习考课。又恐人之不乐从也。乃厚给饩。优与奖。以鼓舞之。其诱掖奖劝。用心苦矣。臣愚以为 朝廷命官必用科甲正途者。为其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明体达用。规模宏远也。何必令其习为机巧。专明制造轮船洋鎗之理乎。若以自强而论。则 朝廷之强。莫如整纪纲。明政刑。严赏罚。求贤养民。练兵筹饷诸大端。臣民之强。则惟气节一端耳。 朝廷能养臣民之气节。是以遇有灾患之来。天下臣民。莫不同仇敌忾。赴汤蹈火而不辞。以之御灾而灾可平。以之御寇而寇可灭。皆数百年深仁厚泽。以尧舜孔孟之道为教。有以培养之也。若令正途科甲人员。习为机巧之事。又藉升途银两以诱之。是重名利而轻气节。无气节。安望其有事功哉。臣以为设立专馆。只宜责成钦天监衙门。考取年少悟之天文生算学生。送馆学习。俾西国与中国互相考。至轮船洋枪。则宜令工部遴选精巧工匠。或军营武弁之有心计者。令其专心演习。传受其法。不必用科甲正途官员肄习其事。以养士气而专责成。臣职司献纳。未敢以缄默自安。惟念此举。于士习人心。大有关系焉。

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         

曾国藩

奏为拟选聪子弟前赴泰西各国肄习技艺以培人材。恭折仰祈  圣鉴事。窃臣国藩上年在天津办理洋务。经前江苏巡抚丁日昌奉  旨来津会办。屡与臣商。拟选聪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且谓带幼童前赴外国者加四品衔。刑部主事陈兰彬。江苏候补同知容闳。皆可胜任等语。臣国藩深韪其言。曾于上年九月本年正月。两次附奏在案。臣鸿章复往返商。窃谓自斌椿。及志刚。孙家谷。两次奉  命游历各国。于海外情形。亦已窥其要领。如舆图算法步天测海造船制器等事。无一不与用兵相表里。凡游学他国得有长技者。归即延入书院。分科传授。精益求精。其于军政船政。直视为身心性命之学。今中国欲效其意。而精通其法。当此风气既开。似宜急亟选聪颖子弟。往外国肄业。实力讲求。以仰副我  皇上徐图自强之至意。查美国新立和约第七条内载。嗣后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各等文艺。须照相待最优国人民一体优待。又美国可以在中国指准外国人居住地方设立学堂。中国人亦可在美国一体照办等语。本年春间。美国公使过天津时。臣鸿章面与商及。允俟知照到日。即转致本国妥为照料。三月间。英国公使来津接见。亦以此事有无相询。臣鸿章当以实告。意颇欣许。亦谓先赴美国学习。英国大书院极多。将来亦可随便派往。此固外国人所深愿。似于和好大局。有益无损。臣等伏思外国所长。既肯听人共习。志刚孙家谷又已导之先路。计由太平洋乘轮船径达美国。月余可至。当非甚难之事。或谓天津上海福州等处。已设局仿造轮船鎗军火。京师设同文馆。选满汉子弟。延西人教授。又上海开广方言馆。选文童肄业。似中国已有基绪。无须远涉重洋。不知设局制造。开馆教习。所以图振奋之基也。远适肄业。集思广益。所以收远大之效也。西人学求实济。无论为士为工为兵。无不入塾读书。共明其理。习见其器。躬亲其事。各致其心思巧力。递相师授。期于月异而岁不同。中国欲取其长。一旦遽图尽购其器。不惟力有不逮。且此中奥窔。苟非览久习。则本原无由洞澈。而曲折无以自明。古人谓学齐语者。须引而置之庄岳之间。又曰百问不如一见。比物此志也。诚得其法。归而触类引伸视。今日所为孜孜以求者。不更扩充于无穷耶。惟是试办之难有二。一曰选材。一曰筹费。盖聪子弟不可多得。必其志趣远大。气质朴实。不牵于家累。不入于纷华者。方能远游异国。安心学习。则选材难。 国家帑项。岁有常额。增此派人出洋肄习之。更须措办。则筹费又难。凡此二者。臣等亦深知其难。第以成山始于一篑。蓄艾期以三年。及今以图。庶他日继长增高。稍易为力。爰饬陈兰彬容闳等悉心酌议。加以复核。拟派员在沪设局。访选沿海各省聪幼童。每年以三十名为率。四年计一百二十名。分年搭船赴洋。在外国肄习。十五年后。按年分起。挨次回华。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岁上下。年力方强。正可及时报效。

闻前闽粤宁波子弟。亦时有赴洋学习者。但止图识粗浅洋文洋话。以便与洋人交易为衣食计。此则入选之初。慎之又慎。至带赴外国。悉归委员管束。分门别类。务求学术精到。又有翻译教习随时课以中国文义。俾识立身大节。可冀成有用之材。虽未必皆为伟器。而人材既众。当有瑰异者出乎其中。此拔十得五之说也。至于通计费用。首尾二十年。需银百二十万两。诚属巨。然此不必一时凑拨。分析计之。每年接济六万。尚不觉其过难。除初年盘川发给委员带外。其余指有定。按年预拨。交与银号陆续汇寄。事亦易办。总之图事之始。固不能予之甚吝。而遽望之甚。远适异国。储才备用。更不可以经费偶乏。浅尝中辍。近年来设局制造。开馆教习。凡西人擅长之技。中国颇知究心。所须经费。均蒙  谕旨准拨。亦以志在必成。虽难不惮。虽费不惜。日积月累。成效渐有可观。兹拟选带聪子弟赴外国肄业。事虽稍异。意实相同。谨将章程十二条。恭呈  御览。合无仰恳天恩。饬下江海关于洋税项下。按年指拨。勿使缺乏。恭候  命下。臣等即饬设局挑选聪子弟。妥慎办理。如有章程中未尽事宜。并请  下总理衙门酌核更改。臣等亦可随时奏请更正。所有拟选聪子弟前赴泰西各国肄习技艺缘由。谨合词恭折具奏。伏乞   皇太后  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教堂一案设法办理折同治元年十二月初五日   

沈葆桢

为遵 旨酌核教堂一案、谨拟设法办理情形、仰祈  圣鉴事、窃臣承准议政王军机大臣字寄、同治元年闰八月二十四日、奉 上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江西教堂一案、久悬未结、请饬妥速办理、并将照会等件照录呈览一折、着沈葆桢悉心酌核、飞速覆奏等因、钦此、臣当即督同司道、邀集公正绅士、将抄发照会等件、公同阅看、属其各自晓谕士民、仰体 国家柔远之心、蠲小忿成大信、务释猜嫌、永缔和好、所议条、定须一一照行、各官绅深明事理、并无异议、乃传语甫经数日、通衢处所遍贴扑灭异端邪教公启、据南新二县揭呈前来、怨愤情词、几有不共戴天之势、臣一面饬县严密查拏、一面传诘绅士据称奉谕后、即遍告各亲友、或晓以义理、或悚以利害、听者无不帖然、皆云阖省自有公论、我辈只知从众而已、日来喧传揭帖、各绅具有见闻、然莫能查出何人所撰、臣又诘以夏子春、徐士章何人、据称绅士中实无此两个名字、但江省此姓甚少、既据照会中指为捏控唆使之人、则各衙门自有案可稽、不难着落研究、乃遍查臣及司道府县各衙门、并无此二人控词、而教堂一案、亦未曾有人具控、臣只得令绅士再行逐加晓谕、如士民人等、别有实在冤抑、许其联名具呈、意谓既得主名、使有操纵把握、乃数月并无一人呈诉、惟匿名揭帖、愈帖愈多、此处揭去、他处复帖、理谕势禁、均无从下手、臣访闻街谈巷议、咸谓官藉外国威逼小民、人情汹汹、深恐复激成变、故因密派素信亲友、假扮外路客商、于茶坊酒肆中、托为邂逅间谈、乘其不意、与之反复辨论、冀其渐开觉悟、兼可访出倡首之人、乃察其所记问答之词、则满腹疑团、始终不释、人言藉藉、众口雷同、臣思此案必使民间毫无猜疑、而后教士重到省城、可以安心传教、若只由臣等含糊答应、将来必大起衅端、即法国公使、亦豫料事势所必然、故照会第一条、即有仍蹈前辙、惟各该省督抚是问之语、两国既敦和好、臣等与该教士亦休戚相关、若不早策万全、致后来有不忍言之事、臣等从重惩处、固分所应得、要何补于该教士之业已吃亏、即如本年二月间、何尝无委员防护、兵役弹压、然众怒难犯、势如潮涌、谁能御之、所以再四熟商、数月莫能定议、窃思传教与用兵不同、用兵则以力屈人、传教则以心服人、人何以服、信之斯服之矣、人何以信、示之以可信、斯信之矣、即如佛、教来自西藏、当其初入中国、夫谁信之、今则士大、夫以至愚夫愚妇然信之矣、即天主教行于上海等处、民趋之若不及、而江西湖南、遽有此变、非江西湖南好与法国为难也、上海等处、为时较久、民实见其可信、故不强之信而自信、江西湖南、为时甚暂、民未知其可信、故迫求其信而愈不信也、使传教士徐示以可信、不强以遽信、久焉断无不信之理、古人有言曰、将欲取之、必姑与之、该教士既以传教为己任、必其学识深远、洞晓人情、定以斯言为不谬、

查江西前案、与湖南贵州颇不相侔、当滋事之时、教士教民业经他往、并无受伤受辱之人、该教士素以爱人如己释不报为怀、当必不以此为芥蒂、教堂本小民居、所值无几、该教士且肯舍其家属赀产而来教民、又皆乐善好施、亦断不以此为吝惜、揣该教士之心第以劝人为善、反遭不白之冤、若罪无所归、恐为他国所轻视、臣拟由官筹措五千金、俟罗教士抵浔时、解与九江道妥交、以为赔修之费、但凡百姓愿卖之地、任凭罗教士自择建造、以壮观瞻、至臣防范既疏、又复调停乏术、致中外大局、几起衅端、仍请 旨将臣交部、严加议处、似可以全该教士之体面而服其心、该教士从此可曲顺舆情、因势利道、由近远、自易及难、其一时未能遽信者、勿与较量、教民倚势结怨者、晓谕禁止、勿听一偏之词、致开嫌隙、俾百姓欣然相告曰、彼教之爱人如己、诚如是也、彼教之释不报、诚如是也、有不从之恐后哉、故曰、徐示以可信、不强以遽信、久焉断无不信者也、若谓慑之以兵威、期收效于旦夕、则匹夫不可夺志、万众同心、背城借一、惟天所授、胜负何常、劝人为善者、当不出此、可否 饬下总理衙门、照会法国公使、晓谕该教士遵照办理、除议覆条款另具清折外、理合由驿驰奏、并抄呈匿名揭帖一纸、密访问答一纸、伏乞 圣鉴训示、谨 奏、

奏请推广文化疏           

余思诒

为推广文化。请 饬议行。以收怀柔之效。而广治平之业。敬陈管见。恭折仰祈  圣鉴事。窃维天下之要务。惟在广教化而已。我 朝深仁厚泽。化洽黎。海澨山陬。道通蛮貊。是以数万里梯航咸集。千百国玉帛来朝。实可征教化之盛行矣。惟自立约互市以来。各国商民学习中华语言文字者。实繁有徒。而我出洋之民。无虑数百万人。日久寄居。见异思迁。深恐习与性成。渐忘根本。是可大可虑也。臣历考译出西书。外国新报。详询各国商情。窃以为可以维系华民者。约有四端。一曰建立 文庙学宫。考试商民。以资广兴文教。二曰颁发时宪通书。以便华民行用。三曰公颁  会典律例。申明教令。俾知法纪。四曰汇集各国同义字体。俾通中外民情。此四者皆简而易行。实于中外人心大有维系者也。仰见   皇太后  皇上慈惠元元。无远弗届。右文崇道。渐被四方。臣自知愚陋。献曝心殷。敬抒所知。以备  采纳。臣伏查吾民以奔走衣食之故。流入他邦。或五六年。或四三年。其最久者。子已生子。孙又生孙矣。服食起居。都或异俗。眷怀故土。能无怆然。盖贫富同情。老少同志也。幸蒙  圣恩高厚。垂念远民  简放大臣。分驻各国。又设领事官妥为保护。俾寄居绝域者。得见  圣朝衣冠。重戴  皇仁。感深骨髓。惟富庶子弟娴习文字礼义者。既艰于考试。复少所师承。未免向隅。殊堪恻悯。伏以 至圣孔子内圣外王之道。配天地。贯古今。故舟车所至。人力所通。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莫不尊亲。可否 饬于各国设领事官地方。租买地址。建立 文庙学宫。设立教官。宣讲  圣谕广训诠解经义。并设义学。教习小学经书文字。商民中如有文理清顺者。准领事官考试。如府县考之例。申送大臣。考取作为生员佾生。并准咨回原籍地方。一体应试。以资观感。惟经费甚巨。一时恐难筹划。或请先于商民聚集最多之处。先行拨。陆续创设。商民中如有愿助经费者。准该大臣先给奖札。 奏请议。查各国在中国地方设立各教堂。皆蒙  恩饬官一律教保护。今在该地方建立 文庙学宫义学。设立教官。各国定必乐从。实一道同风之盛轨也。臣伏见泰西各国。以冬至阳生为岁首。与中华建寅为正月。历日回异。无节气朔望。无宜忌各条。华民寄居者。农工商贾。均有其业。男女婚嫁。市肆经营。几无岁月之可稽。亦无宜忌之可择。华民即有展转相托购买通书者。又苦程途窵远。时节递差。可否请 饬钦天监按照经纬度数。推算各国节气朔望昼夜时刻。别为一页。加入时宪通书发设领事官地方及通商口岸。便民行用。俾遇春秋之佳日。仍然食 德钦 和。纵寒暑之异宜。犹是  尧天  舜日是亦远迩不遗之一端也。

臣伏查各国地方寄居华民。不下数百万人。蒙  恩简 大臣设立领事官妥为保护。立法极为详备。但恐愚民无知。习成异俗。致乖法度。殊堪隐忧。自宜各大臣率领事官。时申教令。俾知虽居异域。未外  生成。可否 饬令各该衙门。恭节  大清会典律例。官民常用应知简明条目。刊刻颁发。各领事官并通商口岸行用。并裱糊张挂领事官公廨。庶华民触目警心。不致久而忘本。是又维系远民之一端也。臣伏查闽广江浙通商口岸。经史书籍行消出洋者。每年无虑数十万金。税则俱照纸张纳税。虽华民讲习之需。而外国商民习中华国文字以备来华之用。亦多购买者。是各国情状亟宜设法畅达也。臣窃见英法俄德和日义各国字体不同。虽秘同心。奥同德。比同法。丹同英。而美于英微有少异。各有字学专书。苟以中华字汇之部分画数为纲领汇集。各国同义字体。辑为一书。究不难即音以求义。即义以求形。尝考左传。楚人谓乳谷。谓虎于菟。礼内则左佩纷帨。郑氏注佩巾也。齐人有言纷者。实即方言文字翻译之始。盖音虽各别。义可从同也。可否 饬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汇集各国同义字体。缉为成书。俾阅者即形以见义。即义以求音。不特翻译可按书而索。即远近各国民情。亦可藉以畅达。天地同文。车书一统。实中外之关键也。夫如是。则  声教迄于地球。诚感遐迩。  圣化行于域外。德贯古今矣。臣参合时事。访察洋情。谨陈管见四条。似于地方并无窒。于大局不无裨益。冒昧陈。不胜惶悚。是否有当。伏乞   皇太后  皇上训示施行。谨 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