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八十三

礼部

祠祭清吏司

中祀三

一飨

先农坛顺治十一年定岁仲春亥日

皇帝躬行耕耤礼先期户部礼部堂官偕顺天府尹

进耕耤耒耜及穜稑种届期亲飨

先农之神行三献礼饮福受胙礼成乃

躬耕耤田○十二年题准每年春二月致祭

先农遣顺天府尹行礼大兴宛平二县官陪祀○康

熙十一年二月

圣祖仁皇帝行耕耤礼亲飨

先农坛前期遣官祗告

奉先殿一应礼仪与顺治十一年同○雍正元年奉旨明岁先农坛耕耤之礼朕理当亲行凡一应修理之处即行豫备○二年二月

世宗宪皇帝行耕耤礼亲飨

先农坛礼仪与康熙十一年同○三年奉

旨今岁朕仍亲耕耤田是年致祭

先农礼仪与二年同○四年奉

旨朕今岁亲耕耤田着礼部豫备是年致祭

先农礼仪与三年同以後每年耕耤

亲祭礼仪皆同○七年

谕明年祭

先农坛朕诣

太岁殿上香不必请

神牌钦此○乾隆四年议准

先农坛饮福受胙礼照

日坛

月坛之例不必别设拜褥光禄寺堂官恭奉至行礼

皇帝跪受其

帝王庙饮福受胙礼同○五年礼部以三月初十日届耕耤之期正值闰岁春寒奏请遣官致祭

先农其耕耤之礼令顺天府尹照直省督抚例办理

旨致祭

先农坛着遣亲王恭代行礼余依议钦此○八年谕向来

先农坛亲祭始用中和韶乐遣官则同小祀之例不用中和韶乐按

月坛中祀虽遣官仍用中和韶乐惟不饮福受胙朕思国家之大事在农

先农坛在中祀之列此次遣亲王恭代即着照日

月坛之例用中和韶乐永着为令钦此

一直省祭

先农坛雍正四年覆准奉天府尹直省督抚及所属府州县卫各於所治地方择洁净之地设立

先农坛及耤田自雍正五年为始每岁仲春亥日各

率所属官以及耆老农夫致祭

先农之神照九卿耕耤行九推之礼其设立

先农坛并致祭

先农皆动支正项钱粮用过数目各该地方官报明户部察核其耤田内所收米粟敬谨收贮供各该处祭祀之粢盛将各处设立耤田亩数令该抚报明户部存案○又议准由部每年於十月初一日

颁时宪书之後豫择次年

耕耤吉期奏

闻行文奉天府尹直省督抚转饬所属同日祭先农礼成行耕耤礼仍将遵行日期奏

闻○五年议准按春秋文义云

先农坛高四尺二寸方广五丈其各省坛制应高二

尺一寸广二丈五尺直省

先农神牌典制均照

京城式样恭造各於耤田後建

先农坛坛後酌建正房三间配房各一间正房中间

先农神牌东间存贮祭器农具西间收贮耤田米谷配房东间置办祭器西间令看守农民居住坛之外周围筑土为墙启门南向○又题准祭祀陈设供品照各省祭

社稷之礼用羊一豕一帛一鉶一簠二簋二笾四豆四主祭陪祭各官均於前期致斋二日祭日具朝服齐集

先农坛行礼如祭

社稷之仪○十三年覆准直省致祭

先农大小武职官应与文职官一同与祭俾知耕耤钜典○又覆准吉林黑龙江二处将军皆有民社之任应照直省督抚府州县卫之制建

先农坛致祭命该将军每岁举行以重农事

一飨

先蚕乾隆元年议准於安定门外北郊建立

先蚕祠遣太常卿一人祭以少牢○七年建

先蚕坛於

西苑之东北隅恭飨

先蚕之神○又议准每年季春之月

皇后亲飨

先蚕由礼部豫劄钦天监选择三月吉巳日致祭具

题请

皇后亲蚕先期致斋二日恭设斋戒牌铜人於交泰殿屇期以太牢飨

先蚕之神不读祝文行三献礼饮福受胙并与皇帝亲飨

先农礼同

嫔公主福晋以下文武三品大臣命妇以上咸致斋陪祭女官执事者典仪一人赞引二人传赞三人奉香盘一人奠帛一人献爵一人奉福酒接福酒各一人奉福胙接福胙各一人【以上皆各备一】人前引十人相仪二人补阙八人诸执事有遗阙者补之均於宫人内选充如不敷用於内府及八旗命妇能国语者充之均由内务府遴选具奏宫殿监督领侍先期选委内监演礼其应用祭品及飨

先蚕乐章均由各该衙门敬谨办理并於内监中置蚕宫令一人丞一人专司蚕坛茧馆诸务○十一年

谕部议皇后亲蚕典礼於不亲祭之年照旧制遣太常寺堂官致祭朕思从前建立蚕祠未议皇后亲蚕之礼是以照祭祀例遣官今既举行皇后亲蚕典礼若遇不亲祭之年自应遣妃一人恭代以昭诚敬为是所有行礼位次及酌定一应仪注大学士会同各该衙门妥议具奏钦此遵

旨议准嗣後每年

后亲蚕或遣

妃恭代礼部照例两请具题如遇遣

妃恭代之年着内务府请

旨其遣

妃致祭前期斋戒二日不进铜人行礼位次照

先农坛遣官恭代之例公主福晋命妇仍陪祀如仪

○十四年

谕皇后亲蚕典礼经朕降旨若遇不亲祭之年遣妃一人恭代前因内阁礼部会议册立皇贵妃礼仪一疏复经降旨册封典礼於本年三月後举行其亲蚕礼竢正位中宫後该部照例奏请今据礼部奏称本年三月内先蚕祭期请照例遣妃致祭此於礼意未协夫妃所恭代者代皇后也有皇后则妃可承命行事皇贵妃未经正位中宫则亲祭之礼尚不当举行何得遣妃恭代应照皇帝不亲耕耤遣官致祭

先农之例於内务府堂官或礼部太常寺堂官奉宸苑卿内酌遣一人致祭方足以明等威而昭仪制钦此○是年遣内务府堂官行礼上香由西阶升降一应执事均用太常官○十五年具奏十六年季春吉巳宜飨

先蚕值

车驾南廵尚未

囘銮拟遵照

皇后不行亲祭之年请遣

妃一人恭代行礼奉

旨皇后行礼後再遣妃恭代行礼钦此○十六年遣内务府堂官行礼一应礼仪与十四年同

中祀四

一祈祷

天神

地只顺治初年定为

天神坛於

正阳门外

先农坛之南南向坛北立青白石龛四均刻云形为云师

雨师

风伯

雷师位为

地只坛於

天神坛之西北向坛南立青白石龛五刻山形者三

五岳

五镇

啓运山

积庆山

天柱山

隆业山位刻水形者二龛内四周凿池注水为四海

四渎位左设石龛二刻山水形各一为

京畿名山大川位右设石龛二刻山水形各一为天下名山大川位岁遇水旱则遣官祗告

云雨风雷之神

岳镇陵山海渎

京畿天下名山大川之只祈祷有应则报祭均奉主於龛同日致祭○十六年停祭

积庆山○康熙二年封凤台山为

昌瑞山设位

地只坛○乾隆元年封泰宁山为

永宁山设位

地只坛与康熙二年同○二年奏准

天神

地只两坛增修坛壝墙宇○七年奏准

神只坛增撰乐章所有应用乐器照例增设○九年

奏准

神只坛向未专设祭器乐器应增设以昭诚敬○十

七年奏准

神只坛本无专祀惟祈雨则祗告於坛而不奏乐自乾隆七年始增设乐章揆之一应因事祗告之礼均不作乐殊未画一至甘雨沾足报祭告

坛仅用酒菓脯醢与祈告相同又与报祭之礼未称请嗣後各坛告祭停止作乐至报祭时均应加笾豆牲牢即将

神只坛乐章用於报祭如此一转移间则告祭之仪不致互异而报祭之典亦昭隆盛○十八年奏准凡祈雨之祭时当待泽孔殷蠲诚致祷与因事祗告之礼原有不同仪文自宜周备今奉

谕旨祭礼用乐以导和气而格神只乃事神之礼与斋戒彻悬自致诚恪其义各异且乐足以宣通隂阳之气祈雨致祭仍以用乐为是钦此嗣後遇祈雨祭告仍用乐章

时廵祭

山川康熙二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东廵

躬祭

泰岳太常寺备祝版用白纸黄缘墨书祝版内不书

御名

东岳神位前陈帛一牛一羊一豕一簠二簋二笾十豆十尊一爵三祝文由翰林院撰拟祝版香帛爵由太常寺齎往祭器祭品牲醴由守土官豫备祭日

行在銮仪卫设卤簿诣庙不作乐还

行宫时作乐

圣祖仁皇帝御龙袍衮服内大臣侍卫扈从如仪随跸王公官员及守土官文官知府武官副将以上咸蟒袍补服陪祭

圣驾至庙内二门降舆入中门诣拜位率羣臣行二跪六拜礼上香奠帛献爵读祝致祭均如仪○又议准

圣驾至黄河应於

勅封显佑通济神庙遣官一人读祝文致祭遣官由太常寺题请祝版用白纸黄缘墨书祝文由翰林院撰拟香帛由太常寺祭品由地方官豫备又奉

诏遣官徧祭

岳镇海渎之只以礼部太常寺笔帖式一人典守香帛祭文祭文由翰林院撰拟香帛由太常寺移取祭品由各地方官豫备往祭官各给黄繖一御仗二龙旗二牌二○二十八年

圣祖仁皇帝东廵

躬祭

泰岳与二十三年礼同○三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北征

驻跸噶尔图遣大学士致祭

山川风雨之神及出卡伦遣祭域外

山川之神并祭告

风雨之神

圣驾至克鲁伦河遣祭

河神均与因事遣祭

岳渎礼同○三十六年

圣祖仁皇帝西廵山陕所过

名山大川均遣官致祭

驻跸保德州遣官致祭

黄河之神

圣驾至横城复遣大学士致祭均与因事遣祭

河渎礼同○四十二年

谕朕行幸山西经过地方有应祭岳渎及历代帝王陵寝豫行议奏钦此遵

旨行文直隶山西将应祭之

岳渎及

帝王陵寝相距

御路远近稽考确实咨部定议具奏奉

旨在三十里内者奏闻遣官致祭钦此○是年

圣祖仁皇帝西廵至潼关遣官致祭

西岳华山祭文由翰林院撰拟香帛由太常寺祭品

由地方官豫备祭仪照因事遣祭

方岳之礼○乾隆十二年议准

銮舆廵幸山东

泰山灵岳近在鲁邦宜崇报飨古者回名山以升中

原有燔柴之礼

圣祖仁皇帝因仪文度数书阙有间後世议封禅者尤

多傅会不经

特允廷议照祀五岳礼致祭今

车驾东廵致祭

泰山应遵康熙二十三年之例举行惟是致祭方岳向未用乐谨按周礼大司乐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是山川之祭自古用乐今

特举盛典秩於

岱宗请仿古用乐乐章令乐部撰拟乐器乐生均由

乐部率往○又奏准在京遣官致祭

东岳庙用和声署乐至祈雨报祀

地只则用中和韶乐五岳均属地只应用中和韶乐

拟照

地只坛乐章宫谱增撰乐章并令太常协律郎率乐

生豫赴

岱庙先期演习○又奏准

东廵致祭

岱岳帛篚尊爵及登鉶簠簋笾豆等器令太常寺先期运往交该地方官敬谨收贮以备致祭之用○又奏准

岱庙大门内有二门一曰配天一曰仁安请於配天门内仁安门外设更衣大次○十三年

谕稽古廵狩翕河乔岳典礼攸隆朕兹亲祀

孔庙有事於

泰山其四岳四渎皆宜荐馨用申诚敬着该督就近遴委大员前往以崇秩祀钦此遵

旨议准祭文香帛交各该衙门备办委笔帖式由京驰驿齎送各该督抚就近遴委大员致祭○是年

车驾东廵狩秩

岱宗至日先诣

岳庙入大门至配天门降舆赞引太常卿二人恭导皇帝入仁安门进殿中门至香案前立有司设拜褥

司香官跪进香

皇帝三上香毕就拜褥行一跪三拜礼兴赞引官恭

导出殿至配天门陞舆还

行宫翼日致祭仪与康熙二十三年同○十四年议准

銮舆廵省中州嵩高维岳礼宜展?所有飨祀中岳乐章礼神供帐及应需一应器物交乐部太常

寺遵照

东巡祭

岱宗之例先期敬谨办理○又奏准

嵩岳庙门有五其四曰峻极门请於峻极门外设更

衣大次祭日并前一日

驾由中门入至峻极门外降舆○十五年奏准銮舆廵幸中州在河阳及柳园口二处渡河经行辉县百泉河卫二水属豫地经流川渎在

车驾经行三十里以内屇时应循例遣官展?转饬有司届期於傍河相地设坛遣官祗行祭礼祭文由翰林院撰拟香帛由太常寺祭品由地方官豫备遣祭官照例将扈从之满汉大臣职名开列具奏恭候

钦命○是年

銮舆廵狩中州至

嵩岳日诣庙上香翼日致祭均与十三年祭

岱宗礼同○又奏准

皇帝於十三年东廵

东岳岱宗已

躬亲展?今将南廵江浙经行山东应照常祭礼遣

官致祭

岱宗又黄河自入江南境经邳宿而东至小清口淮

水会之江流经扬镇二府而东皆

銮舆所必经古者天子廵狩致祭所过名山大川今车驾南廵由宿迁登舟逾淮扬抵浙江

河渎

淮渎

江渎之只并宜致祭应行文该省督抚饬守土官於黄河江淮择地设坛屇时遣官致祭再浙江海塘

皇帝亲临閲视又

会稽山为东南望镇附近皆有专祠兹逢百神怀柔之会应一同遣祭如礼用昭盛典○又奏准

车驾南廵经由江浙每渡江河应遣官上香行礼奉旨朕亲诣上香钦此○又奏准河渎已於

车驾经渡处设坛遣祭至宿迁县西堤有

勅封显佑通济昭灵効顺神庙亦应遣官致祭 十

九年

车驾东廵吉林

亲望祭

长白山照祭

嵩岳之礼周中和韶乐专撰乐章其乐生即用乐部

署史太常官员屇期先往

盛京会同该将军将收贮乐器照应用数目送往致祭其香帛祝版祭器等项均由各衙门敬谨办理○又奏准致祭

长白山向用纸牌请照

京师

地只神牌式造木牌镌刻清汉字安奉殿内

皇帝亲祭後即永远祗奉每月朔望令该将军副都

统一人上香行礼○又奏准

皇帝致祭

长白山毕乘舟渡松花江应照南廵渡江河之例遣

官上香行礼奉

旨朕亲诣上香○又奏准吉林东门外有望祭北海之处为

銮辂所必经应照例遣官致祭祭文祭品等项由部

行文各该处遵照办理○又奏准

车驾东廵

亲祭

北镇医巫闾山一应典礼均如祭

岳庙之仪惟不用乐

一因事遣祭

岳镇海渎顺治八年

世祖章皇帝亲政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咨取宗人府内三院六部理藩院都察院銮仪卫满汉侍郎以下四品以上堂官职名开列具题

钦命往祭北镇医巫闾山北海遣官一人东岳泰山东镇沂山东海遣官一人西岳华山西镇吴山江渎遣官一人中岳嵩山淮渎济渎遣官一人南岳衡山遣官一人北岳恒山中镇霍山西海河渎遣官一人南镇会稽山南海遣官一人祭文由内三院撰拟香帛由太常寺移取祭品用牛一羊一豕一登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均行文各该地方官敬谨豫备钦天监诹吉先期致斋一日屇期由兵部给付勘合礼部陈祭文香帛於

中和殿恭请

亲閲遣行○康熙六年

圣祖仁皇帝亲政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祭文香帛祭品均与顺治八年同惟南镇

南海分遣官各一人○十四年

册立皇太子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与六年同○十六年议准长白山乃

祖宗发祥重地照祭

岳镇之礼封为

长白山之神遇有庆典遣祭

岳镇亦应於黑龙江望祭与

北镇共遣官一人犠牲器皿幄次等项令

盛京礼工二部备办○二十年滇南荡平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承祭官外各委礼部太常寺笔帖式一人典守香帛并各给黄繖一御仗二龙旗二牌二○二十七年

孝庄文皇后升祔

太庙礼成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与二十年同○三十二年陕西荒旱遣皇子祭

华岳仪与遣祭

岳镇海渎礼同○三十四年

畿辅灾伤山西地震遣官祭

岳镇海渎与二十年同○三十六年平定朔漠遣官

致祭

岳镇海渎与二十年同○四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五十万夀遣官祭

岳镇海渎祭文香帛陈设於

午门外礼部堂官敬閲毕安奉龙亭恭舁至部授承祭官付笔帖式齎往余与二十年同○四十八年

册立皇太子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祭文香帛陈

午门外礼部堂官敬閲授承祭官付笔帖式齎往余与十四年同○五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六十万寿遣官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与四十二年同○五十七年

孝惠章皇后升祔

太庙礼成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与四十八年同○六十一年十一月

世宗宪皇帝登极遣官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陈祭文香帛於

中和殿

亲閲遣行○雍正五年议准黄河澄清具见

河神福佑应照例开列四品以上堂官职名具奏恭候

钦命二人分往江南清河河南武陟两县

河神庙致祭祭文由翰林院撰拟香帛由太常寺祭品由各该地方官备办祭文香帛恭候

亲閲遣行○六年

谕黄运两河工程告竣应行致祭着礼部定议具奏钦

此遵

旨议准清河武陟二处河神庙应令总河副总河分往致祭祭文由翰林院撰拟香帛由太常寺祭品由地方官备办祭文香帛恭候

亲閲遣礼部笔帖式敬谨齎往○七年以山东河南黄河水势化险为平又江南河道安流无阻遣笔帖式齎祭文香帛交河道总督致祭

河神与六年同○是年议准

北镇庙告成将

盛京将军副都统侍郎奉天府尹与在

京侍郎以下四品以上堂官开列具奏恭候

钦命一人前往致祭一应祭仪均照祭

岳镇之礼○八年议准遣祭清河武陟二处

河神祭文香帛均陈设

午门前礼部堂官敬阅付笔帖式齎往交与河道总督致祭与六年同○十一年

谕年来陕甘地方仰赖

河源之神默埀护佑雨阳应时民人乐业理宜致祭以答

神贶应行祭礼着该部速议具奏钦此遵

旨议准移取四品堂官以上职名开列具奏恭候钦命一人前往河州口外神庙致祭其祭文香帛均照

例豫备陈

午门前礼部堂官敬閲授承祭官付笔帖式齎往祭品由守土官备办○十二年题准黄运湖河均庆安澜应遣笔帖式齎祭文香帛交河督於清河武陟两处致祭

河神奉

旨河源之神亦着敬谨致祭钦此○十三年九月皇帝登极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陈设祭文香帛於

中和殿

驾陞殿閲毕遣行礼与康熙六十一年同○是年十月题河南祥符县黄河所经之程家寨水势危险旋得保护理应致祭照例於礼部陈设祭文香帛礼部堂官敬閲遣笔帖式齎往奉

旨朕亲閲祭文香帛用展诚敬钦此○乾隆元年谕南北河工与浙江海塘关系国计民生最为紧要当朕即位元年咸庆安澜理宜?修祀典以答

神贶应行礼仪该部议奏钦此遵

旨议准清河武陟海宁三处神河应照例令南河北河及浙江总督各前往致祭豫设黄案於礼部大堂陈祭文香帛礼部堂官敬閲行礼遣笔帖式三人齎往余礼与雍正八年同○是年议准永定河流安澜应遣笔帖式齎祭文香帛交河道总督前往石景山致祭

河神仪与祭清河武陟海宁三处神祠同○三年

谕浙江海塘工程为杭嘉湖苏松常镇等七处民生之保障前因潮汐北徙冲激堪虞朕即位之初特简大臣殚心区画仰荷

神明默佑沙涂日广冲激潜移工作易施塘根坚固理应恭祭

海神以昭灵贶所有应行礼仪着该部定议具奏钦

此遵

旨议准开列各部院满汉侍郎以下四品以上堂官

职名恭候

钦命一人前往致祭一应礼仪均照祭

海渎之例○四年

谕今年伏泛江南黄河水势盛长倍於往时而堤工巩固豫省夏月雨水过多沿河各工甚属危险虽东省小有决口旋即堵筑完竣具徵

明神护佑之功二处

河神均当致祭应行礼仪着该部议奏钦此遵

旨议准令江南河南河道总督往清河武陟

河神庙致祭均照雍正八年致祭

河神之礼○十四年平定金川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照例於本部敬閲香帛授承祭官付笔帖式

齎往○十五年

册立皇后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与十四年同○十六年恭逢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皇太后六十万寿加上徽号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与十五年同○二十年平定准噶尔遣官

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与十四年同

岳镇海渎所在地方有司岁以春秋仲月诹日致祭顺治初年定祭东岳泰山於山东泰安州【今升为府】祭西岳华山於陕西华隂县祭中岳嵩山於河南登封县祭南岳衡山於湖广衡山县祭北岳恒山於直隶曲阳县祭东镇沂山於山东青州府祭西镇吴山於陕西陇州祭中镇霍山於山西霍州祭南镇会稽山於浙江会稽县祭北镇医巫闾山於辽东广宁卫【今升为县】祭东海於山东莱州府望祭西海於山西蒲州【今升为府】祭南海於广东广州府望祭北海於河南济源县祭河渎於山西蒲州祭江渎於四川成都府祭淮渎於河南唐县祭济渎於河南济源县每祭用帛一羊一豕一簠簋各二?豆各十尊一爵三○十七年议准改祭北岳恒山於山西浑源州○康熙十六年议准

长白山每年春秋二祭令宁古塔将军遣官在黑龙

江地方设幄次望祭其

神牌祭品由

盛京礼工二部备办○二十七年议准望祭北海改於混同江地方○又覆准混同江乃边外地方并非奉天府属州县所辖其北海祭物地方官难以运送应照

长白山例

神牌由

盛京工部祭品由宁古塔将军豫备香帛由太常寺移取送交

盛京礼部至读文致祭例用地方官应令奉天府尹遣附近之开原县知县设立幄次

神位纸牌每岁春秋於祭

长白山後致祭

北海祭

长白山已备有器皿幄次则望祭

北海毋庸别备所有春秋二次祭祀一应祭品等项知照河南廵抚造具清册送开原县遵行○三十五年由海道运米

盛京以备振济

特发帑金建

海神庙於大沽海口

勅封为大沽海口之神祭文由翰林院撰拟香帛由太常寺豫备遣礼部司官前往致祭○三十九年江南安东县海口拆去阑黄坝水势流通

赐名大通口立庙崇祀○四十六年重修

北镇庙告成饬有司岁以春秋致祭○四十七年重

南岳庙告成饬有司岁以春秋致祭○雍正二年

勅加四渎封号江渎曰涵和河渎曰润毓淮渎曰通佑济渎曰永惠均遣官齎送祭文香帛交各该处督抚布政使就近致祭一次仍以时春秋展祀是年

勅封大沽海口之神加广惠二字立庙天津遣官齎祭

文香帛交该地方官致祭○八年

谕黄河澄清至六省之遥閲七旬之久史册罕闻朕思江南河南等处皆有庙宇而河源相近之处祀典有阙亟宜举行考河源发於崑仑地隔遥远人稀境僻其流入内地之始则在秦省之西宁地方朕意欲於此地特建庙宇专祭

河源之神以答

神贶其如何度地建庙及一应典礼着九卿详议具奏钦此遵

旨议准於西宁河州口外建

河源神庙

勅封河源之神为开津广济佑国庇民昭应河源之神每年春秋令该地方官诹吉致祭○又覆准

淮渎神祠告成饬有司岁以春秋致祭○十年覆准

浙江海宁县

海神

勅封为宁民显佑浙海之神令有司岁以春秋致祭又覆准每岁春秋致祭北海向因混同江系边外地方并无州县就近委开原县前往致祭今新设之永吉州即系致祭地方应自雍正十一年春季为始每年春秋二祭改委永吉州知州致祭再祭品等项除宁古塔将军应备祭品仍照旧就近转发该州其由

盛京礼工二部应备

神牌祭品等项豫期咨送府尹衙门转咨

盛京兵部付驿齎送该州收领致祭○又覆准每年春秋致祭

长白山皆由宁古塔将军遣官於吉林之温德亨山【今名祭山】望设幄次望祭诚恐偶遇风雨不能成礼应仿照宋明於坛侧建设斋厅祭殿之意於温德亨山望祭处为屋五间务使规制明敞与

长白山相望既不违望祭之义又足以避风雨庶祀事得尽其诚○十三年覆准春秋致祭

长白山以宁古塔将军【今吉林将军】主祭参领以上均一例斋戒陪祀○乾隆二年重修山西霍州

中镇庙告成饬有司岁以春秋致祭○三年覆准东海神朝宗百谷聿昭灵爽应令该地方官岁以春

秋致祭○又议准天津县大沽海口

海神庙应照浙江海宁县致祭

海神之例每年春秋仲戊日令有司敬谨致祭○八

年议准

东镇沂山神庙於乾隆五年奉

旨发帑重修春秋二祭应照例用帛一羊一豕一簠簋笾豆尊爵悉如礼惟遣官祭告则用太牢○十二年议准奉天府属永吉州知州裁汰改设理事同知归吉林将军管辖其望祭

长白山

北海事宜均令理事同知办理

一直省祭祀

神只顺治初年定直省府州县咸建

神祗坛有司岁以春秋仲月致祭○雍正三年议准

直省府州县

神只坛设

云雨风雷位於中设

山川位於左称某府州县境内山川之神设城隍位於右称某府州县城隍之神中陈帛四左帛二右帛一各爵三共羊一豕一鉶二簠二簋二笾四豆四尊一承祭官先祭期致斋二日届期朝服行礼仪与祭

社稷坛礼同○乾隆七年覆准直省祈祷雨泽各督抚转饬所属府州县皆於孟夏择日行常雩礼行礼之地即於各处旧设坛壝内致祭不必别立雩坛承祭各官先期斋戒其陈设礼仪均与祭

神只坛礼同

一直省

风雷诸祀每祭用帛一羊一豕一果五盘尊一爵三读祝文行礼○雍正六年覆准洪泽湖口

风神庙

勅封为清和宣惠风伯之神遣礼部笔帖式一人齎祭文香帛交与河道总督致祭○十三年覆准广东边海郡县建立

风神庙加

封为宣仁昭泰风伯之神令有司岁以春秋致祭

又覆准甘肃兰州府西郭外雷神加

封为显仁应瑞之神每年春秋致祭

一直省

山川诸祭每祭用帛一羊一豕一果五盘尊一爵三读祝文行礼○顺治三年题准封

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致祭祭文内院撰给遣官齎往祭品由地方官豫备○康熙十八年议准封

洞庭湖神遣礼部司官齎香帛前往读文致祭祭文由翰林院撰拟香帛由太常寺豫备○二十二年覆准遣官致祭永兴县

鸡公山神庙内所奉

北极佑圣真君祭文由翰林院撰拟香帛由太常寺备办以礼部司官齎往仍令守土官春秋岁祀○三十七年以霸州新安县等处屡被水灾

特发帑金新开河道

赐名永定河

勅封永定河之神建庙立碑於芦沟桥遣官齎香帛前往读文致祭祭文碑文由翰林院撰拟香帛由太常寺豫备○三十九年覆准

黄运河神加封昭灵効顺四字○六十一年浙省修筑石塘於江海汇流尖山之麓建庙致祭

江海潮神○雍正二年

勅封四海龙神东曰显仁南曰昭明西曰正恒北曰崇礼均遣官齎祭文香帛交该地方官致祭○是年

勅封洞庭湖神加涵元汇利四字立庙湖广常德府遣官齎祭文香帛交该地方官致祭○又覆准

勅封云南各盐井神为普润龙王之神令该地方官立庙春秋致祭○三年覆准山东境内漳河济漕利运

勅封临清州河为

福漕漳河之神舘陶县河为

惠济漳河之神行文该抚饬各地方官恭设神牌岁以春秋致祭○又覆准河南百泉之上卫源神祠通漕济运应行文该抚恭设

神牌致祭一次春秋照例致祭○又覆准

青海水神於塞外严寒之候涌泉济军

勅封为灵显青海之神行文该督委官前往致祭将满汉蒙古三体字封号立碑勒石垂诸永久○五年覆准石景山浑河

龙神已

勅封为永定河神应令河道总督春秋致祭○六年覆

准河东盐池

勅封为昭惠裕阜盐池之神有司岁以春秋致祭○七

年覆准浙江宁波府镇海县蛟门山

龙神加

封为涵元昭泰镇海龙神有司岁以六月朔日致祭○

  又覆准宁夏大渠正牐

龙神

勅封为宁渠普利龙王之神每岁守土官春秋致祭○八年覆准惠农昌润二渠工程告竣宁夏宁朔二县既各建龙王庙不便合祭应令两县各设

神牌书宁渠普利之神於每岁春秋仲月辰日照山川礼致祭○又覆准直隶滹沱河

勅封长源永济滹沱河神饬守土官每年春秋致祭

九月覆准陕省

大清汉唐三渠相去不过一二十里均在宁朔县地方三渠各有庙宇照惠农昌润二渠之例各设宁渠普利

神牌每岁春秋二季三渠分祭其

大清渠庙适中应令宁朔县承祭汉唐二渠临时各委官往祭祭品祭期均与惠农昌润二渠同其庙宇亦令增修以光祀典○又奏准

永定河神建新庙於石景山南庞邨告成匾额由内阁撰拟碑文由翰林院撰拟照祭

岳镇海渎之礼开列满汉二品以下四品以上各部

院堂官

钦命一人往祭○十年覆准广西桂林府兴安县?

  河

海阳山神

勅封为安流襄绩海阳山神有司岁以季秋九日致祭

○十一年议准

永定河神每岁春秋祭祀所需应於附近石景山之固安房山等县入官地亩内酌拨八百亩以供祀典○十二年覆准山西介休县有旧泉三新泉六复有井泉一建立

水神庙令有司春秋致祭○又覆准广西郁林州以涌泉着异建立祠宇

勅封为昭德沛泽泉源之神有司岁以春秋致祭○乾

隆二年

谕洞庭湖神福佑一方君山神庙载在祀典其春秋祭品照湘江江神之例动用正项钱粮以昭礼敬钦此○十六年覆准

永定河神加

封为安流广惠之神庙名惠济经该督奏明卢沟桥旧有河神庙又石景山庙适符惠济嘉名应毋庸别营新庙即将二处旧庙酌加修葺将新

颁封号於二庙各设

神牌庙工告竣之日颁发碑文勒石其卢沟桥庙於乾隆三年已

赐有永佑安澜匾额今

御书畿辅安澜匾额请竢刋刻告成悬於石景山惠济庙内照例遣官致祭并岁饬有司春秋展祀勿替○二十二年覆准各省府州县致祭境内

山川均以春秋仲月祭

社稷坛之戊日同祭

一祀

太岁顺治元年定每年於正月初旬诹吉及十二月岁除大建於二十九日小建於二十八日遣官致祭

太岁之神为

殿於

先农坛东北正殿祀

太岁东庑为春秋月将西庑为夏冬月将○又定太岁神牌新正用黄纸墨书照年建干支书某干支太岁之神笼於牌上南向竢岁除祭毕同祝帛送燎

○康熙二十九年祈雨遣官致祭

太岁

天神

地只坛望祭

四海之神○雍正十年祈雨照康熙二十九年例举

行○乾隆二年

谕天时亢旱已逾兼旬见在?诚祈祷尚未得霈甘霖朕心深为忧惕

天神

地只坛应竭诚致祭着礼部太常寺即察明典礼具奏举行钦此遵

旨议准谨按

云雨风雷之神为

天神

岳镇海渎陵山京畿天下名山大川之神为

地只遇有旱潦间奉

旨遣官致祭案康熙二十九年祈雨奉

旨遣官致祭

太岁

天神

地只之神并於城外四面洁净处所搭造席棚遣官

致祭

四海之神雍正十年遵

旨祈祷雨泽照康熙二十九年之例遣官致祭今天时

亢旱

圣心忧惕

命察典礼应照雍正十年之例遣官致祭

太岁

天神

地只再於城外四面洁净处所搭造席棚遣官望祭四海之神令钦天监选择吉期遣官致祭祭文由翰林院撰拟香帛祭品交太常寺备办席棚交顺天府办理分遣大臣七人前期斋戒竭诚致祭○乾隆七年覆准孟夏常雩後不雨祷雨於

神只坛并遣官祈於

太岁○十六年覆准各

坛祀神均有上香之仪

太岁月将同属

天神则升馨求阳不应与他祭异况偶逢祈雨致祭太岁仪注见载上香其春冬二祭应照

神只坛例交工部制造鑪镫嗣後孟春岁除二祭遣官致祭行上香礼两庑分献太常官亦随上香以昭画一○十八年奏准

太岁暨

十二月神牌向安奉

先农坛神库祭时请至殿内祭毕复还神库每遇耕耤之时

皇帝飨

先农礼成至

太岁殿上香例不请

神牌至殿内但於拜殿行礼谨按

太岁坛有正殿两庑与

天神

地只

先农有坛无殿者不同应即於殿庑内安奉

神牌於神龛前设神座祭时请

神牌安奉神座礼成复龛恭遇

皇帝上香之时

神牌安奉殿内惟不请出神龛庶於礼意允协奉旨

太岁月将神牌照所奏安奉

太岁殿及两庑其

天神

地只

先农神牌亦不应安奉配屋着移奉於正屋钦此○

  又议准

太岁殿见在乐章乃新正岁除通用与祈祷雨泽之

义全不相涉应交乐部别撰乐章照

神只坛皆用丰字以昭画一

钦定大淸会典则例卷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