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朝野佥载 | 张鷟 | 笔记小说集。唐张鷟撰。原二十卷,今本六卷,又作三卷。记载隋唐两代朝野佚闻,尤多武后朝事。对当时朝政颇多讥评,也记述了不少神鬼怪异之事和琐语琐闻。其中亦多怪诞不经的传说。但因究属第一手材料,故不记载为《资治通鉴》所取。鷟死于玄宗开元年间,书中有若干条记载开元以后事,系当后人所窜入。1979年中华书局排印本系据《宝颜堂秘笈》、《说郛》等本校点,并附有补辑。今人赵守俨有《张鷟和<朝野佥载>》,载《文史》第8辑。 |
萍洲可谈 | 朱彧 | 笔记。宋朱彧著。三卷。此书多述其父朱服所见所闻。首卷记朝廷典章制度、君臣言行;卷二则于广州蕃坊市舶、贸易物产、风土民情言之甚详;卷三多记巫卜异事。书中罕言诗文创作,然三卷之中,皆记有朝野重要文人学者如王安石、司马光、苏辙、黄庭坚、沈括等人的轶事,而于苏轼记录尤详。于二苏颇有微词,而于(舒)亶与(吕)惠卿,则往往曲为解释。《守山阁丛书》本钱熙祚校语则说此书“杂记见闻,颇多轶事,虽于绍圣诸臣,意存回护,尚不至如魏泰《东轩笔录》之悖谬,惟青眉紫姑诸条,间涉鬼神,未离小说之习”。此书《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著录三卷,然左圭《百川学海》、陈继儒《宝颜堂秘笈》均只五十余条,不足一卷。清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得多条,复编为三卷,“约略校计,已得其十之八九”(《四库全书总目》)。后《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皆据《四库》本收入。《守山阁》本又将同见于《四库》本与《百川》、《秘笈》本之条目校勘一过,附有校记。后《丛书集成初编》本即据此本排印。另外,《说郛》(宛委山堂本)有此书摘录。 |
西京杂记 | 葛洪 | 历史小说集。西汉刘歆撰。经后人考证,作者实为晋葛洪。原2卷,后分为6卷。东汉人称西汉首都长安为“西京”。全书记发生于“西京”的西汉统治阶级与文士的遗闻佚事,夹杂一些怪诞传说。南粤王赵佗献南海岛屿所产珊瑚树于长安及有关古墓发掘的记述等,颇有资料价值。9月9日佩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等被后人引为掌故。内容杂载西汉轶事传闻,摭采甚丰,可补史缺。举凡当时文人逸事、侈靡好尚、宫室苑囿、珍玩异物、舆服典章、风俗民情等均有记述。文笔简洁而有文采。对后世诗词、戏曲、小说等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有《四部丛刊》影明嘉靖本,《抱经堂丛书》本。 |
龙川别志 | 苏辙 | 苏辙在谪居龙川期间撰著了《龙川略志》和《龙川别志》二书,据其自序称,《略志》10卷,共40条,《别志》4卷,共47条,南宋以来传本或分或合,卷数极为分歧,今通行本《略志》仍为10卷,《别志》则为2卷,条数也均与自序所言不合,已非原本之旧。 |
龙川略志 | 苏辙 | 宋代笔记。苏辙著。《略志》10卷,并有《龙川别志》4卷。这两种笔记是苏辙晚年隐居循州龙川时所写,成书于元符二年(1099)。《略志》主要追忆平生经历,尤其是所参与的各项政治活动,大致依时间先后编排。由苏辙口述,其子苏远记录,凡40事。《别志》主要记录所闻前贤及时贤的轶事,凡47条。其中关于杨亿、晏殊、欧阳修等人的记载,对于研究这些作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南宋史学家李焘对其中的史料颇为重视。中华书局将此书收入“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由俞宗宪点校,1982年出版。点校本以夏敬观涵芬楼本为底本,以《百川学海》、《四库全书》等本作为参校,并据傅增湘校影宋抄本补入《别志序》1篇。 |
大唐新语 | 刘肃 | 又名《大唐世说新语》,或《唐新语》。笔记。唐刘肃撰。十三卷。肃为宪宗元和时人。曾官江州浔阳主簿。此书成于元和二年(807)。仿《世说新语》体例,计分匡赞、规谏、极谏、刚正、公直、清廉、持法、政能、忠烈、节义、孝行、友悌、举贤、识量、容恕、知微、聪敏、文章、著述、从善、谀佞、厘革、隐逸、褒赐、惩戒、劝励、酷忍、谐谑、记异、郊禅三十篇,按时代先后为序,或记人物故事、掌故传说,少则五、七条,多则二、三十条,全书共三百五十三条,近十万字。多采国史旧闻,记唐初至大历间轶闻杂事,颇有关乎政事、典制、人物、学术及宗教方面参考资料,亦随录保存若干诗歌佚篇。有部分内容取材《隋唐嘉话》,然较《嘉话》更为详赡。以《四库全书》本为善,三十篇外有“总论”一篇。有明万历三十一年刻本,王世贞刻本及《稗海》本。《丛书集成》据《稗海》本刊印。一九五七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版,据《稗海》本点校新排印本。 |
唐语林 | 王谠 | 宋代笔记。《四库全书》本分为8卷。王谠编著。此书仿《世说新语》体例,分为52门。取唐代《国史补》等笔记、小说50家,编纂而成。所记多唐代典章故实,文人遗闻轶事,可与新旧《唐书》相参证。前有采用书目,共50种,而今存者不多,所以此书有保存史料之功。其书久佚。武英殿藏明嘉靖初桐城齐之鸾所刊残本,分上下2卷,自德行至贤嫒止18门,约为原书三分之一。四库馆臣以《永乐大典》参互校订,删其重复,增多400余条,析为8卷,以合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之数,并取新旧《唐书》及所存说部加以校勘。据所采书名及门类总目,原书体例尚可考见。其后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本,后附陆心源辑录《拾遗》1卷,孙星华校勘记2卷;《守山阁丛书》本,附钱熙祚校勘记1卷。 |
侯鲭录 | 赵令畴 | 宋赵令畤著。畤笔记体散文集,八卷。取汉娄护合制五侯鲭的典故,作为书名,以示其为杂俎一类。内容多诠释名物、习俗、方言、典实,记叙时人的交往、品评、佚事、趣闻及诗词之作。作者在元祐年间常与苏轼、黄庭坚等交游,故所记诸人轶事、议论,多得之见闻,较为可信。对元稹《莺莺传》考辨甚详,并作《商调·蝶恋花》鼓子词12首,以记其事,散语韵文相间,叙事抒情结合,有说有唱,对后来诸宫调《西厢记》和杂剧《西厢记》都有影响。故此书为研究宋元说唱文学和戏剧文学提供了重要资料。有明嘉靖本、《稗海》本,《知不足斋丛书》本。通行于世有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 |
玉泉子 | 佚名 | 笔记。唐佚名撰。一卷。又称《玉泉笔端》、《玉泉笔论》、《玉泉子见闻真录》。署为“玉泉子”撰。现存本为残本。作者姓氏生平不可考。玉泉子当为号。《宋史·艺文志》著录《玉泉子闻见真录》五卷。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玉泉笔端》,似另一书。记中晚唐杂事,凡八十二条。所叙时政与掌故片断,含有他书未载的资料。有关文人轶事亦颇可采。惟部分条目已见于《因话录》、《尚书故实》等书。又有十一条为《太平广记》引作《卢氏杂记》。《类记》所收十八条,与今本多有不同。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标点本。 |
鸡肋编 | 庄绰 | 宋代笔记。3卷。庄绰著。“鸡肋”之名,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意。但此书所记先世旧闻或当代史实,有的可补正史之不足,如绍兴初元兵马钱粮之数,即为他书所不载。所记各地风俗节物,有资于民俗学研究。关于文字音义的杂考小辨,如关于“甄”字读音的材料,即收入日本《大汉和辞典》。书中又有不少涉及农桑、医药、生物学和自然科学的资料。体例与沈括《梦溪笔谈》颇近。《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可与周密《齐东野语》相埒,非《辍耕录》诸书可及。此书在宋代未曾刊行,曾经贾似道点定,钞入《悦先堂随钞》这部宋人丛书里。旧有夏敬观校订、商务印书馆刊行的涵芬楼本,卷首有作者绍兴三年(1133)自序。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于1983年出版点校本,加上目录,后附关于庄绰生平著作的考证文字。萧鲁阳点校。 |
泊宅编 | 方勺 | 笔记。宋方勺(号泊宅)著。是编载两宋之际朝野旧事,凡文人逸事、地方民俗、朝廷财政、医药术数、怪异传闻、诗词创作无所不谈。作者曾从苏轼等名士游,故记苏轼、王安石等人逸事较多,并载有南宋初称“中兴野人”者和苏轼《念奴娇》之爱国词。有三卷本、十卷本两系统。《直斋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俱录十卷本。三卷本记事一一○条,较十卷本少八十一条,然其中二十六条又为十卷本所不载。二本孰先孰后,迄无定论。《四库全书》所收为三卷本,但该书《总目》作者据《宋史·艺文志》,疑三卷本并非原帙,而系明人“臆为窜改”所致;胡凤丹编《金华丛书》,更确认十卷本为原本。顾修编《读画斋丛书》则认为三卷本叙事较详,且有十卷本“讳而不书”之事,“或为初稿”(见顾修《跋》)。《啸园丛书》编者葛元煦亦持此说。今人许沛藻、杨立扬点校此书,则认为三卷本为方勺勒成此编前之初稿本,然当时未付梓,而十卷本则自南宋初已流行,至明万历中商濬将三卷本编入《稗海》后,二本方并行流传。今存三卷本有《稗海》、《四库全书》、《啸园丛书》本;《读画斋丛书》、《金华丛书》则并载三卷与十卷本。另有中华书局1983年版点校本亦并载上述二本。 |
教坊记 | 崔令钦 | 笔记。唐崔令钦撰。一卷。令钦,博陵(今河北定县)人,初官著作佐郎,历左金吾卫仓曹参军,终官国子司业。是书作于安史乱后,记述开元时有关教坊设置、乐工舞伎教习、排练、演出制度。全文近三千字。录有教坊曲名三百二十四个。并记释“大面”、“踏摇娘”、“乌夜啼”、“春莺啭”等戏曲源出本事。所见三百余曲中,杂曲包括歌曲、舞曲、戏曲、傀儡、鼓曲、琴曲等;大曲亦包括有舞曲、戏曲及雅乐有关部分。敦煌文书所见曲调见于此书者居多。是研究唐代音乐、舞蹈、戏曲的重要参考资料。历传丛书本多,一九五六年中华书局出版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对其作者籍贯、仕履,以及该书版本,所记音乐制度与人事、曲名等考辨甚详。并补录唐五代名曲一百四十六个。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
言行龟鉴 | 张光祖 | 八卷。宋赵善璙作 《自警编》,摘录古人嘉言善行以示鉴戒,张光祖欲为刊行,熊禾以赵善璙所编尚有未及删润之处,希望张光祖补充完善。张光祖乃以赵善璙《自警编》为基础,又取 《典型录》、《厚德录》、《善善录》、《名臣言行录》等书,博采名臣碑志之文,摘选排比,以成此书。全书分类编排古人嘉言善行,眉目清晰,便于阅览。此书不述诙谐和神怪,所记平近无奇,但笃实切理,足资世人所深思。《四库全书总目》谓其书为“布帛菽粟之文,虽常而不可厌者”,颇为有理。此书原本散佚,仅部分存于 《永乐大典》中,清修 《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重新予以编排。其书原序称,全书共分学问、德行、交际、家道、出处、政事、民政、兵政八门,门下又分八十二目,目下分条记述古人言行,共九百五十五条。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时仅存四百七十二条,八十二目无法考证,只存八门,门下分条记事。书中原序又称,每类之中首先记述善行,其次记述嘉言,先实践,后议论。辑本以为,言行各自分编,“则一人之名,一类中先后复出,时代未免颠舛。又一事一人而言行并见,尤难于割裂其文”,因 “以人统事,以时代叙人”,(《四库全书总目》)按时代顺序,将嘉言善行统一编排,眉目清楚,又不失原书本意,颇为有理。此外. 尚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本。 |
艾子杂说 | 苏轼 | 古代民间笑话集。传为宋代苏轼作。但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1小说家类中即已指出:“《艾子》一卷,相传为东坡作,未必然也。”考其内容,应为民间所传笑话。全述艾子一人的言行,颇有民间机智人物故事的风格。艾子,史传上并无记载,仅笑话中说他是战国时齐国人,曾活动在齐宣王在位时期。故事中间有后来的事情,如秦破赵于长平以及唐三藏等事,民间传承变异的痕迹很明显。今传艾子的笑话37则,《顾氏文房小说》、《群书通要》、《广滑稽郭子六语》、《说郛》等书均有收录。王利器《历代笑话集》全录。明陆灼、屠本畯也依此书体例另编有《艾子后语》、《艾子外语》各1卷,有可观之处。 |
敬斋古今黈 | 李冶 | 元李冶撰。原为四十卷,后散佚,今传本仅八卷,分经、史、子、集四类,每类各二卷。“黈”即“不外听”之意。是书为考订经史子集而作,遇有疑义,一一详辨,以考证佐议论,词锋骏利,博辩不穷。其说经,自汉唐以来诸儒传疏,以至程朱绪论,皆折衷会通,无所党附。其论子史,于司马迁、班固、范晔、司马彪、欧阳修等史学家记录之非,杨倞、李轨、宋咸、成玄英、王冰等注释之误,都加以剖析纠正。其评诗文,于训诂之异同、体制之正变,抉摘亦极为精审。该书长于考证,所论多可取之处,在宋元笔记中堪称上乘之作,足为治国学传统学术者参考。今本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四库全书》本、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海山仙馆丛书》本、《畿辅丛书》本等。清人陆心源又辑有《敬斋古今黈拾遗》五卷,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潜园总集》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可供参考。(《四库全书》本为残本,今以繆荃孫十二卷本替) |
封氏闻见记 | 封演 | 笔记。唐封演撰。十卷。《新唐书·艺文志》杂传记类著录为5卷。《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均在小说家类著录。《直斋书录解题》小说家类著录为2卷。现通行本多作10卷。《雅雨堂丛书》、《说郛》、《石研斋四种》、《学津讨原》、《学海类编》、《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都收入本书。书约成于贞元年间(785—805)。前六卷记各种典章制度和风俗习惯,七、八两卷记古迹和传说,末两卷记当时士大夫轶事,共百余条,四万余字。多为唐事,兼及前代。文亦洗炼,为唐人笔记上乘之作。所记较实,大抵详核,且时加考辨,订正疑误,颇有史料价值。清有雅雨堂本、学津本、《学海类编》、乾隆道光年间刻本等。 |
勤有堂随录 | 陈栎 | 一卷。元陈栎(1252—1334)撰。陈栎字寿翁,人称定宇先生,休宁(今属安徽)人。此书为陈栎随笔札记之文,以谈理学为主,兼及考证。对宋末元初诸人,各举其学问源流、文章得失,言之有物,非泛泛空言者流。因其夫妇辛勤,建有“勤有堂”,故以为书名。所论多有可取,如谓刘辰翁父丧七年不除,为好怪钓名,当为平情之论,非为持门户之见者。书中亦有值得商榷之处,如谓陈安卿为朱门第一人,黄直卿及李方子等,多有差处。谓杨诚斋为闲气所生,当属轻议。所述理学家学问源流,颇多可取,足资参证。今传本主要有《学海类编》、《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 |
池北偶谈 | 王士祯 | 笔记。又称《石帆亭纪谈》。清王士祯(1634—1711)撰。二十六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因居宅西有圃,圃中有池,池北有屋数椽,故名。分“谈故”、“谈献”、“谈艺”、“谈异”四类。凡一千二百九十二条,约三十万字。“谈故”记载清典章、科甲制度。如《八旗开科》、《台湾开科》等,“谈献”主要记叙明中叶至清初名臣、畸人,列女逸事。可补史阙。如《史阁部》记扬州城陷时,史可法自诣清营,不屈被杀,大义凛然。“谈艺”占全书三分之一,以神韵说评诗论画,亦有见解。“谈异”专记神鬼怪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诙谐嘲谑,寓有劝惩褒贬之意。有康熙二十八年(1689)闽中刊本,《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铅印本等。 |
冷斋夜话 | 惠洪 | 宋代诗论著作。10卷。惠洪著。惠洪字觉范,是北宋时著名的诗僧。本书杂记各种传闻琐事,因此各家著录多入小说家类或杂家类;然而所记之事,大半与诗人、诗作相关。书中每则均有标题,《四库全书总目》以“或冗沓过甚,或拙鄙不文”,断定“皆后人所妄加”。其内容涉及众多的北宋诗人、诗僧,而于苏轼、黄庭坚尤多称引,但作者为藉名人以自重,时有假托伪造之处。对此,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都有讥评。本书所主在于记事,论诗之语不多,不过也阐发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观点。作者不满于西昆体的“用事僻涩”,称“诗到李义山,谓之文章一厄”。于此相应,他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主张“意有所至,则见于情,诗句盖其寓也”,并引述了苏轼“古人所贵者,贵其真”及李格非“文章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皆沛然从肺腑中流出”的说法。他以“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为诗歌的最高境界,反对对诗歌求之过凿,认为“诗者,妙观逸想之所寓也,岂可限以绳墨哉。如王维作画雪中芭蕉,诗法眼观之,知其神情寄寓于物,俗论则讥以为不知寒暑”。另外,书中所引黄庭坚关于“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的一段议论,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江西诗派诗论见解的重要资料。 |
春渚纪闻 | 何薳 | 宋代笔记。10卷。何薳著。此书前5卷为“杂记”,卷6为“东坡事实”,卷7为“诗词事略”,卷8为“杂书琴事(墨说附)”,卷9为“记砚”,卷10为“记丹药”。“杂记”中多引仙鬼报应,兼及谈谐琐事,或资谈助,而可取者不多。后代著录题跋或称其书荒诞不检,品格甚低,有失儒家规范等等,大多指这部分而言。由于何薳之父何去非曾得苏轼赏识荐举,故作者为苏轼专列1卷,收载关于苏轼的佚事杂说,为研究苏轼及同时代的诗人,提供了正史中所无的资料。如“文章快意”条记苏轼之语:“某平生无快意事,唯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常为后代诗话所引用。“诗词事略”1卷,或纪本事,或品佳句,是诗话的补充材料。其余关于琴、曲、墨、砚的杂考评述,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书最早的版本,是明陈继儒所刻《宝颜堂秘籍》5卷本,后毛晋所刻《津逮秘籍》本方为10卷本。此外还有《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夏敬观所校涵芬楼《宋元人说部书》本。中华书局将此书收入“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于1983年出版张明华点校本,书后附有各家著录和题跋资料。 |
栾城遗言 | 苏籀 | 一卷。也称 《栾城先生遗言》。北宋末南宋初苏籀(生卒年不详)撰。苏籀字仲滋,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南宋建立后移居婺州 (今浙江金华)。北宋大文学家苏辙之孙,苏迟之子,官至监丞。苏籀十余岁时即随祖父苏辙居于颍昌,前后九年,未曾离开身边。受苏辙教育及耳闻目睹其事颇多,后追记其言其事若干,以成此书,意欲留示子孙,因定书名为《遗言》。书中辩论文章流别、古今人是非得失等最为详晰,颇能窥见苏辙作文宗旨。其精言奥义,亦足以启发后学。书中暗寓尊其祖父苏辙而稍抑苏轼之意,当不是苏辙本心。又谓吕惠卿和王安石的矛盾起于 《字说》与《三经新义》,提法虽新,但与史实颇不相合。书中又谓苏辙母梦见蛟龙伸臂而生苏辙,引孔子生时二龙附征在之房为此;又杂载苏辙崇宁五年(1106)梦见王安石等事,颇失诞妄。但书中所记多为苏籀亲承祖训,耳濡目染,颇为可信。对后人研究苏辙及其家史颇有帮助,足资参证。今传本不一,《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作 《栾城遗言》,《百川学海》、宛委山堂 《说郛》、《续金华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作《栾城先生遗言》。 |
北轩笔记 | 陈世隆 | 元代笔记。1卷。陈世隆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将其编入子部杂家类。本书卷首有“北轩小传”,可知陈世隆是钱塘人,系宋末书商陈思的从孙。元顺帝至正中馆于嘉兴陶氏,死于元末战乱中。所著诗文都已散佚,仅有《宋诗补遗》8卷和本书保存在陶氏家中。小传的作者不详。本书无序跋文字,仅以小传作为代序,书中辑评了远及先秦,近至南宋的遗闻佚事,大多数涉及史事,但也有涉及《庄子》的逸篇等内容的。全书共42则,应是作者读书时的杂感。《四库全书》馆臣对本书评价较高,说:所论“皆援据详明,具有特见。至所载僧静如事,则体杂小说,未免为例不纯,是亦宋以来笔记之积习,不独此书为然。然亦不害其宏旨也”(《四库全书总目》卷122)。除《四库全书》本,本书常见版本尚有《笔记小记大观》本等。 |
震泽长语 | 王鏊 | 笔记。明王鏊(1450—1524)撰。二卷。鏊有《王文恪公集》已著录。此编约成于嘉靖初。凡分十三类:经传、国猷、官制、食货、象纬、文章、音律、音韵、字学、姓氏、杂伦、仙释、梦兆,共一百六十一条,近三万字。是编言史论致、说文谈诗、考音究字,持论皆有根据,多为见地之谈,颇有裨于文史研究。详载明初都市中的荒凉及宣德后经济发展情况,其中记明中期纳税,俸粮等资料,可与史参;记查抄刘瑾、朱宁货财数,亦颇缕悉。还辑录有时人遗闻轶事及诗词,可资参考。间有失考、过迂之论,杂迷信灵异之说。北京图书馆现藏有明刻本一册,善本。通行的有《四库全书》、《借月山房汇钞》、《丛书集成初编》等本及《说郛续》一卷本。 |
晁氏客语 | 晁说之 | 笔记。宋晁说之(1059—1129)撰。一卷。说之有《景迂生集》已著录。辑札记、杂论、朝野见闻而成此编。仿《杜阳杂编》例,每条必记其所语之人,古称“客语”。议论多有关于立身律己之大端。所载熙丰间名流遗事,可与史传互证。其说或参杂儒禅,得自家传。凡与游宾朋苏轼、黄庭坚语录,亦多蜀党倾向,好执一格相绳。解经常持异说,又近于洛党。主“好各则有所不为,好利则无所不为”说,谓“凡财用,于国则奢,于家则俭,人之病也。”论人议事,俱多警语,且考述其出处。用辞简练,文笔流畅,非一般语录可比。记述北宋名人轶事,颇多趣闻,既可补史传之缺,又可资读宋诗文之参考。有清道光八年(1828)待学楼刻本,《四库全书》本,《学海类编》本。 |
仇池笔记 | 苏轼 |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苏轼撰。仇池山在成州以南, 《世说新语》云山中有地穴通小有洞山,苏轼《双石引》云: “忽忆在颍州日,梦人请住一官府,榜曰‘仇池’。”书名即源于此。二卷,有《类说》本、明赵开美刻本、涵芬楼辑刻《宋人小说》本等。本书体例与《东坡志林》相近,为宋人裒聚苏轼随笔文字而成,非苏轼自编。今本一百三十八则,与《东坡志林》重见者多达三十七则,其他尚有一部分别见于《东坡题跋》中。当因苏轼笔札散在人间,数量极多,编纂者各就所见编纂成书,故多有重复之篇。本书内容,或记生平经历见闻,或议论古今诗文得失及辞章所出,或记奇物异卉,或论经史朝制,间杂神异、谐谑故事,所涉较为广泛。这些均与《东坡志林》相似,故不赘述。由于今存本已经曾慥收入《类说》时作了文字上的删削,故有些篇章似不够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