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明儒学案 | 黄宗羲 | 明末黄宗羲撰。六十二卷。据明代学者文集语录,摘其要点,辩别宗派,列十九“学案”,上无师承下无传人者,别立“诸儒学案”。共收学者二百余人。每学者先列小传,后载其语录。对各人生平、著作、思想、学术传授都有扼要叙述。借此书可见明代学术流派授受分合与主张得失。约成书于康熙十五年(1676)。书成后,中州许酉山、鄞县万贞一各刊数卷。此后版本主要有康熙年间故城贾醇庵刻本、道光年间会稽莫晋刻本、1933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等。 |
明太祖宝训 | 胡广 | 明太祖朱元璋语录汇编。胡广等编纂。永乐十六年(1418)成书,与《太祖实录》同进。十五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六卷。凡五十一子目。 |
刘壮肃公奏议 | 刘铭传 | 刘铭传撰,陈澹然编,凡10卷,清光绪三十二年排印本。此书始自同治九年刘铭传赴陕督师攻回民军,及至中法战争,法国海军进攻台湾基隆,奉命率淮军赴台,保卫台湾;光绪十一年台湾建省,为首任巡抚,开发建设台湾的奏稿。经桐城陈澹然校勘厘订成10卷,谓之十略:出处、谟议、保台、抚番、设防、建省、清赋、理财、奖贤、惩暴。卷首刊有刘铭传的清史本传、家传、墓志铭、神道碑、咨吏部履历、守台事状。 |
薛文清公从政录 | 薛瑄 | 孔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惟亲历者知其味。余忝清要,日夜思念,于职事万无一尽,况敢恣肆于礼法之外乎? |
谕对录 | 张璁 | 明张孚敬所奉世宗密谕及其奏草也。 |
偶谭 | 李鼎 | 李生掩关山中 , 阒然无偶。既戒绮语 , 绝笔长篇。兴到辄成小诗 , 附以偶然之语 , 亦云无过三行。盖习气难除 , 聊用自宽耳。如其驴技长鸣 , 即犯虎溪严律。豫章李鼎长卿识。 |
蜀乱述闻 | 祝介 | 自东南军起,四川独称完富,是以调饷恒仰于蜀。乃咸丰九年,忽有蓝、李之乱。蓝、李者,蓝朝鼎、李永和。居南昭通大关,以私贩鸦片,往来叙州,为老鸦滩汛弁所觉,以赂免。宜宾典史于育金羡之不满所欲,则告县令汪觐光、千总胡安邦,诱新场烟贩至郡,置之狱。其党初谋劫狱,既闻奉批照屯积例斩,于是其党聚众起事。时承平日久,州县不知兵,奸民和之,遂陷筠连、高县、庆符。知县武来雨仰药死,势益披猖。时有凤山将军署总督、檄提督马天贵守叙府之真武山及吊黄楼,至石梯桥,遇蓝、李,败死。蓝、李长驱而西,杀都司余振海于犍为之箭板场,副将张万禄败死于荣县之黄石坡,遂据五通桥为巢穴,掠盐丁为兵。 |
古今律条公案 | 汤显祖 | 白话短篇小说集。题“海若汤先生汇集”,海若系汤显祖之号,疑系伪托。八卷四十六则。卷首为“律条”,分类编辑 公案故事。共十三类,计:谋害类、奸情类、强盗 类、窃盗类、淫僧类、除精类、除害类、婚姻类、 妒杀类、谋产类、混争类、拐带类、节孝类等。如 谋害类“马代巡断问一妇死五命”云:王十六之 妻杨氏貌美,屠户奚云趁十六外出之机,夜入 王家逼奸,杨氏不从,被杀,奚将女首弃孙一门 前。当夜富商刘信七也想奸杨氏,见杨氏已死, 两手沾满鲜血而归。孙一晨起见妇头,欲藏匿, 适被一后生发现,孙贿赂后生遭拒而杀之,将 后生尸和妇人头埋在后花园。王十六回家见妻 子被杀,怀疑刘信七,赶到刘家见手上血迹,告 刘杀妻,判刘死刑。刘子为父鸣冤又告到马代 巡处,马深入调查,一妇死牵连五条人命。存明 万历刊本,题“金陵陈玉秀选校”,“书林师俭堂 梓行”,藏日本内阁文库。 |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 扬雄 | 汉扬雄撰,晋郭璞解。汉时成书的《方言》集录了先秦、汉代方言,划分了方言区。璞研习音韵文字学问,“少玩雅训,旁味方言,复为之解。”给《方言》文字详加注音,随文注解,补充了大量的晋代地方方言。从而使得《方言解》成为一定历史阶段语言发展的重要资料。 |
泰泉乡礼 | 黄佐 | 七卷。明黄佐(1490—1566)撰。黄佐字才伯,号泰泉,香山 (今广东中山)人。嘉靖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提拔为少詹事,与大学士复言论河套事不合,弃官归养。学宗程朱,读书广博,为学重博约,博通曲礼、乐律、词章。除著有《泰泉乡礼》外,还有《论学书》、《东廓语录》、《论说》、《乐典》、《泰泉集》。《泰泉乡礼》是黄佐任广西提学佥事休假在家时所著。《泰泉乡礼》首先举出乡礼纲领,以立教明伦敬身为主,其次讲“冠”、“婚”、“丧”、“祭”,然后举出明代可行而与古代不违背的礼、事,以及“乡约”、“乡校”、“乡仓”、“乡社”、“保甲”等民俗,最后以《相见礼》、《投壶礼》、《乡射礼》附之书后。尽管有些散乱,但论述颇切合实际,阐述简明切要,内容详赡,为研究乡礼提供了较为详实的资料。版本有广东祁制军项刊本、钱塘费丙章刊本、清道光辛巳 (1821年) 香山黄氏刊本、道先间芸香堂刊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桂桓书局刊本。 |
避暑录话 | 叶梦得 | 二卷。书名又作《石林避暑录话》。《说郛》本作《乙卯避暑录》,则因作于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035),故名。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1077—1148)撰。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迁居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生平事迹详见《石林燕语》。叶梦得在宋室南渡之初,岿然耆宿,藏书至三万余卷,诸儒之中,首屈一指。故通悉古今,所论皆有根据。南宋初期,人们追论北宋灭亡,多怪罪王安石变法、蔡京擅权。叶梦得曾为蔡京门客,对此不加贬斥。所记内容,多为北宋故实,士人轶闻,并评论作家作品,间及考证名物,又涉及宋以前事,可资参证。作者为蔡京门客,故叙蔡京之事,有隐约为其辨解之处,而于元祐党人,语多偏激。其叙写人物,幽默有趣,文辞浅近明白。 |
广艺舟双楫 | 康有为 | 又名《书镜》,日本版称《六朝书道论》。清康有为撰。这是晚清碑学在理论上的一个总结,全书虽然是在包世臣《艺舟双楫》的基础上推而广之,但康氏通过自己大量收集评骘汉魏六朝碑刻的经验,于前人之说颇多匡正,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新见,遂写成这部六万余字的论书名著。凡二十七篇。一、原书,二、尊碑,三、购碑,四、体变,五、分变,六、说分,七、东汉,八、传卫,九、宝南,十、备魏,十一、取隋,十二、卑唐,十三、体系,十四、导源,十五、十家,十六、十六宗,十七、碑品,十八、碑评,十九、余论,二十、执笔,二十一、缀法,二十二、学叙,二十三、述学,二十四、榜书,二十五、行草,二十六、干禄,二十七、论书绝句。有南海康氏万木草堂刊本、《万有文库第二集》本、上海书画出版社崔尔平校注本。 |
艺舟双楫 | 包世臣 | 清包世臣 (1775-1855)撰。系文艺、书学论著。6卷,为 《安吴四种》之一。前4卷论文,后2卷论书,故称 “双楫”。世臣为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世称“包安吴”。嘉庆举人,官新喻 (今江西新余) 知县,关心时政,主张抗英。此书多论古文作法和他的崇尚,也录所作书序、碑传等。论书分为 《述书》上中下、《论执笔法》、《历下笔谈》、《论书绝句》、《国朝书品》、《答熙载九问》、《答三子问》、《自跋草书答十二问》、《与吴熙载书》、《记两笔工语》、《记两棒师语》等,阐述学习书法的经验和体会,评论汉代以来书法用笔源流和书法之优劣得失及金石碑版,辨析详博。下卷有辨误,及删定之 《书谱》、《十七帖疏证》、《邓石如传》等,提倡碑学,贬抑帖学,影响了清代后期以至今日的书风。世臣于文章书法自视甚高,品评作品好为高论,自成一家之言。后来康有为撰 《广艺舟双楫》6卷,发扬世臣表彰北碑之意,攻击帖学,提创碑版,碑书文字益为世人所重。本书有《艺术丛书》、《艺术名著丛刊》等本,近年有影印本面世。 |
匡谬正俗 | 颜师古 | 训诂书。亦称《刊谬正俗》或《纠谬正俗》,唐·颜师古著。为纠正古书和俗语的谬误而作,其所匡正,包括字义、字音、字形诸方面,范围较广,考证也多精确。高宗永徽二年(651),颜氏子颜扬庭表上该书于朝,称“草稿才半,部帙未终”,是一部未完的书稿,于是编为8卷,前4卷共55条,都是讨论诸经训诂音释;后4卷计127条,论诸书字音字例及俗语相承的不同。一向被训诂家所推崇。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嗟呼! 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者,辄谓伤忠厚焉。” |
投笔肤谈 | 何守法 | 中国明代军事理论著作。著者署为西湖逸士,似即为撰音点注的明代浙江人何守法,身世及生卒年不详。现存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弘锡堂刊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译注本。本书分上下卷,共13篇,以示“仿《孙子》之遗旨”(西湖逸士《投笔肤谈引》)。本书大体按所述问题在战争指导中所处的地位,次第排列。每篇又分为题解、原文、注解、注音和批评5部分。 “题解”阐述该篇的主要内容,指明与其他篇的内在联系, “注解”用于解释“原文”,且附有大量战例加以佐证。计上卷《本谋》第一、《家计》第二、《达权》第三、《持衡》第四、《谍间》第五、《敌情》第六;下卷《军势》第七、《兵机》第八、《战形》第九、《方术》第十、《物略》第十一、《地纪》第十二、《天经》第十三。 |
老老恒言 | 曹庭栋 | 养生类著作。清·曹庭栋著,全书共五卷。初刻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后因遭兵燹板毁,同治九年(1870)重刻。又名《养生随笔》。前二卷详晨昏动乱之宜,后二卷列居处备用之要,末附粥谱一卷,皆为调养治疾之需。全书所述,有论有法,周详实用。全书谈及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养生方法,其中卷2中有老年人导引法,卧势5条,立式5条,坐式10条,均是为老年所制,简便易行。如卧式中有1条是导引手足十指,“仰卧,伸两足,竖足趾。伸两臂,伸十指,俱着力向下。左右连身牵动数遍。” |
园冶 | 计成 | 中国古代园林美学理论专著。计成著。据计氏自称,此书定稿于崇祯四年(1631),梓行于崇祯七年(1634),原名《园牧》。除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到外,一直未引起人们重视,直至近代才被发现和重视。《园冶》一书共分“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叠石”、“借景”十部分。在“相地”之前列有“兴造论”和“园说”。1931年收入《喜咏轩丛书》,1932年中国营造学社参照日本内阁文库藏该书重新校正出版。1956年城市建设出版社据中国营造学社影印本重印。 |
农桑辑要 | 佚名 | 7卷。元代世祖时,为了督促农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命司农司编纂而成,颁发各地。成书于至元十年(1274),初刻于至元二十三年。卷一《典训》、《耕垦》,卷二《播种》,卷三《栽桑》,卷四《养蚕》,卷五《瓜菜》、《果实》,卷六《竹木》、《药草》,卷七《孳畜》,末有《岁用杂事》。内容以耕植栽培为主,兼及禽畜、蜂、鱼饲养,亦倡棉花、苧麻的栽培。蚕桑虽各只一卷,但篇幅约占全书三分之一,足见其地位的突出。司农司,设于至元七年。专掌农、桑、水利、分布劝农官,巡行郡邑,察举农事成否,达于户部,以殿最牧民长官。《元史》谓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崇本抑末。于是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永乐大典》载是书,有至元十年王磐序,及至顺三年印行万部官牒。 |
武经总要 | 曾公亮 | 中国宋代官方编修的军事著作。曾公亮、丁度等奉敕撰。北宋自澶渊之盟以来,武备日见废弛,在对夏战争中又屡遭失败。仁宗赵祯恐将帅“鲜古今之学”,遂于庆历三年(1043)十月,命曾公亮、丁度等同加编定,历时三年半成书。仁宗亲制序文冠于篇首,于庆历八年(1048)刊行。南宋绍定四年(1231)重刻,均不传。现有明弘治、正德间的复宋本及嘉靖本,清《四库全书》本以及明清抄本等多种。另有1934年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本、1959年中华书局影印明刊本。该书“凡军旅之政,讨伐之事,经籍所载,史册所记,祖尚仁义,次以钤略,至若本朝戡乱边防御侮计谋方略,咸用概举”。该书共40卷。前集20卷,分制度15卷,边防5卷。前者重在论述选将料兵、教育训练、部队编成、行军宿营、古今阵法、水战火攻、武器装备等用兵作战的基本理论、制度和常识。后者介绍了边防各路州方位四至、地理沿革、山川河流、道路关隘、军事要点等。 |
齐民要术 | 贾思勰 | 北魏贾思勰编撰。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而且比较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作者总结了历史上的重农思想及经验。“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著成了此书。全书约十一万多字,卷首有作者自己写的《序》和《杂说》,正文分为九十二篇。书中引用的先秦至魏晋之间的典籍达一百六十余种。成书年代约在533年至544年间。分十卷九十二篇,分别论述各种农作物、蔬菜、果树、竹木栽培及家禽、牲畜的饲养,农产品的加工和副业等。较系统地总结了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齐民”即平民,“要术”指用以谋生的主要方法。该书主要介绍我国劳动人民从事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的技术和方法。内容“起自耕农,终于醯醢(xihai),资生之业,靡不毕书”(《齐民要术·序》),囊括耕作制度,天时地宜,耕作技术和农具,各种农作物、果木树栽培,家畜、家禽、鱼、蚕的饲养和病疾的防治,农、副、畜产品加工以及酿造等等。 |
乾坤大略 | 王余佑 | 中国古代论述军事战略原则兵书。王馀佑著。10卷,补遗1卷,约5万字。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宝兴堂刊本和清宣统三年(1911)绿云楼、民国间《畿辅丛书》铅印本。1920年山西育才馆铅印本更名为《兵鉴》。该书写于顺治、康熙年间,首刊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该书十卷卷目云:兵起先知所向、兵进必有奇道、初起之兵遇敌以决战为上、决战之道在于出奇设伏、乘胜略地莫过于招降、攻取必于要害、据守必审形胜、立国在有规模、兵聚必资屯田、克敌在勿欲速。 |
洗冤集录 | 宋慈 | 简称《洗冤录》又称《宋提刑洗冤集录》。5卷。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中国宋代宋慈著。最早版本是宋淳祐七年(1247)宋慈的自刻本。后经多次印版发行,后人对之进行了补充,注释,现有最古本是元刻本。宋慈(1186—1249),字惠文,福建建阳人,曾任广东、湖南等省提点刑狱官。本书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宋代以前的法医学著作成就。内容有检复总说、验尸、四季的尸体变化、自缢、溺死、杀伤、火死、汤泼死、服毒以及其他各种伤死共53项。对犯罪、犯罪侦查和伤害赔偿、论述也较详尽。是世界最早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医学专著。本站也有《洗冤集录译注》,可以搜索查找! |
闲情偶寄 | 李渔 | 杂著,清代李渔撰。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是清代著名的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闲情偶寄》是李渔晚年写的一部杂著,全书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8个部分,涉及戏曲、烹饪、建筑、园艺等不同领域,为作者多年来的一些心得见解。《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和《声容》部的一部分,对于戏曲的创作和演出提出一些很好的意见,历来受到戏曲史家、戏曲理论家的重视,在中国戏剧理论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古典戏曲理论中最为完备之作。1925年,曹聚仁从该书中摘出论戏曲部分单独刊行,定名为《李笠翁曲话》。李渔论戏曲,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戏曲不只作为文学看,而是将其作为活动在舞台上的综合艺术来讨论。他反对前人只从案头文学的角度来论戏曲的做法,认为“传奇之设,专为登场”,将戏剧的舞台性放到第一位。由此出发,他强调戏曲结构的重要性,要求“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等,从而使戏曲主线清晰、冲突集中,适于演出。他重视宾白的使用,要求戏曲语言的个性化,以及注重吸引观众的兴趣等意见,多为前人所未发。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帮闲文人,李渔思想的局限在书中也十分明显,如强调戏曲的封建教化作用,主张为圣天子点缀太平等。然而,李渔毕竟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集大成者,《闲情偶寄》一书,也成为中国古代最系统、最完备的戏曲理论。 |
智囊 | 冯梦龙 | 故事集。明冯梦龙编纂。七部,二十八卷。系一部启迪智慧的故事集。编者按各条事例的性质,或以人物标题,或以史事标题,分别纳入各部卷中。每部前有总叙,每卷前有引语。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凡是运用智谋取胜的故事,一一采录。该书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如《佛牙》、《圣水》、《石佛首》、《奉使者》、《盗樱》、《盗石榴》、《曹冲》、《漂母》、《吕母》、《崔简妻》、《新妇处盗》、《夫人城》、《周新异政》、《干红猫》、《石显》、《陈五》、《诱出户》。今有四川省图书馆点校本(巴蜀书社,1985)。 |
笠翁对韵 | 李渔 | 清李渔著。体例与《声律启蒙》略同,惟每韵的对文,从二则到四则不等,不若《声律启蒙》之划一整齐,有人认为《声律启蒙》是仿其体例而有所完善的,特“前修未密,后出转精”而已。学写诗是历代小儿的必修课。自唐近体诗格律形成之后,其中要求的平仄和对仗,对孩童来说,学习的方法就是背诵,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要求滚瓜烂熟。至于文字具体的对仗(平仄包含在用字之中),许多文人都选编或创作一些例句,作为启蒙教材。《笠翁对韵》是流行最广的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