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居易录 | 王士祯 | 笔记。清王士禛撰。三十四卷。体例仿庞元英《文昌杂录》。其内容以考辨典籍、品评诗文、议论史事为主,兼记时事和异闻。《四库全书总目》云: “是书乃其康熙己巳官左副都御史以后,至辛巳官刑部尚书以前十三年中所记。”有康熙辛巳家刻渔洋全集本等。此书是他康熙二十八年(1689)官左副都御史以后至康熙四十年官刑部尚书以前13年中所记,共数百条,分为34卷。 |
清稗琐缀 | 佚名 | 清代笔记 |
论气 | 宋应星 | 明宋应星撰。1637年于江西分宜学署编 写。全书分《形气》(五章)、《气声》(九章)、《水火》(四 章)、《水尘》(三章)及《水风归藏》、《寒热》(各一章),计 六篇二十三章。取对话体裁。为有关自然哲学的著作。 试图对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例如燃烧、 腐烂、蒸发、凝结、生物的新陈代谢、金属的冶炼等,作 出哲学上的概括,找出关于物质组成和变化的一般性 解释。认为“盈天地皆气也”,宇宙间的各种事物从生长 到死亡都是“由气而形,形复返于气”的带规律性的变 化,而“气”作为万物的本原其本身并没有消灭,只是处 在不同的形态中。例如种子入地,由气而生,长大成木, 砍伐成材,制成器具,遇火成灰,或叶落化为泥,最后又 转化为气。包含有物质不灭的思想。此外,本书还涉及 到声学等一些物理学上的问题。有1975年上海人民出 版社据崇祯年间刻本重新整理刊行的标点本。 |
野议 | 宋应星 | 宋应星以其《天工开物》而作为科学史家享有盛名,却鲜有人知作为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宋应星。政论集《野议》就是其作为思想家和政治家的代表作,该书成书于崇祯九年(1636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对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专著。按宋应星的自我标榜,所谓“野议”是相对“朝议”而言的,即在野之议论。其立说著书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明末社会所面临的政治及经济危机,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期望社会由乱而治,使国家转危为安,体现了宋应星关心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爱国思想。 |
天工开物 | 宋应星 | 中国古代论述农工技术的一部百科全书。明末宋应星著。成于崇祯十年(1637)。次年刊行。宋应星(1587~?),字长庚。江西奉新人。他于1634年开始写作《天工开物》,1637年成书。这部书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经验作了科学的概括和全面的总结,书中还附有200多幅精美的插图。全书内容十分丰富,共3卷,分为18个项目,即:乃粒、乃服、割施、粹精、作咸、甘嗜、陶埏、冶铸、舟车、锤锻、燔石、膏液、杀青、五金、佳兵、丹青、曲蘖、珠玉,几乎包括了当时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本书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已有日、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具有世界性影响。 |
禾谱 | 曾安止 | 北宋江西泰和地区的水稻品种志,也是中国迄今所见最早的水稻品种专志。北宋曾安止撰。5卷。安止字移忠,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或误作温陵人。熙宁进士。曾官彭泽(今属江西)县令。哲宗绍圣初年,苏轼过境,安止进此书。轼赞其记事详实,行文温雅,惜述耕稼而不谱农器,为作《秧马歌》附后。秧马为插秧所用,可知此书为最早的水稻栽培专著。 |
春雨逸响 | 田艺蘅 | 《春雨逸响》一卷,明田艺蘅撰。田艺蘅,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字子艺。博学善属文,有《大明同文集》、《田子艺集》、《留青日札》等书。本书载录古人嘉言善行,多为世人可法者,前有小序记成书过程。本书有《百陵学山》本,今据《丛书集成初编》本标点整理。 |
玉笑零音 | 田艺蘅 | 一卷。明田艺蘅撰。名言类书,皆采取新奇故事,纬以俪语。共一百二十八条。有些条目尚颇具道理,有的甚至揭露一些社会不合理的现象,从中多少可以窥见一些社会的黑暗状况。如 “耕,男之职也。今之业耕者,毁其锄犁而诲其子以盗;织,妇之事也。今之业织者弃其机杼而海其女以淫。是何也?古之耕织也,得饱暖;而今之耕织也,饥寒因之矣,耕织反不若淫盗。噫!是孰使之然哉?”但有些条目,持论则多显纰谬。如他以尧、舜之让天下为爱身,不与朱,均以天下为爱子。舜、禹之受天下为不知害。铸鼎为镇压之术,金滕为诅咒之媒,凡此种种,不一赘述。此书已编入其所著《留青日札》之中,此其单行传世之本。此书版本很多,主要有《广百川学海》(丙集) 本、《宝颜堂秘笈》 (万历本、民国石印本) 本、《广快书》本、《说郛续》本、《古今说部丛书》(三集)本,民国二十五年 (1936)商务印书馆据《宝颜堂秘笈》本影印出版了《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 |
阳羡茗壶系 | 周高起 | 明代周高起(1596—1654)撰。一卷。专门记述宜兴(阳羡)紫砂工艺发展过程及名工巧匠,分创始、正始、大家、名家、雅流、神品、别派等七个条目。行文如同讲故事,把历史、人物、工艺、名品特色等融汇其中,可读性较强,是首部记载宜兴紫砂业的专著。成书于明崇祯十三年 (1640),此书常和 《洞山茶系》合印。阳羡为今江苏宜兴古称,以制陶闻名。 |
岕茶汇抄 | 冒襄 | 《岕茶汇抄》大半取材于冯可宾《岕茶笺》,还钞于许次纾《茶疏》和熊明遇《罗岕茶记》。刊本有昭代丛书本,张潮撰序和跋;有冒氏小品四种本,光绪乙酉(1885)刊;有冒氏丛书本,光绪己亥(1899)刊。 |
大明水记 | 欧阳修 | 杂记。北宋欧阳修作。全文约600字,夹叙夹议,言情达性。先叙唐代陆羽《茶经》论水要旨,次谈张又新《煎茶水记》所排宜茶水品的座次。接着,开门见山地指出,张氏说陆羽评为第四等的虾蟆口水,第八等的西山瀑布,第十七等的天台山千丈瀑布,“皆(陆)羽戒人勿食,食而生颈疾”。最后欧阳修说:「羽之论水,恶汀浸而喜泉流,故井取多汲者,江虽云流,然众水杂聚,故次于山水,惟此说近物理云。」对辨水之论做了一番较为公允的结论。 |
茶神传 | 草衣意恂 | 描写朝鲜族祖先种茶、采茶及饮茶方法及其理论的茶书,草衣著,成书于1830年。该书认为,茶树只有种植于与其树质相和的土壤,并给予一定的滋养,才能长得叶繁枝茂;采茶时,特别是采春茶时,只有遵循一定的章法,才能采得一些不易采到的茶芽; |
十六汤品 | 苏廙 | 《十六汤品》是一本茶书,是点茶道的代表之作。对茶的煮法加以分析衍释成十六种,将口沸程度分成三种,注法缓急则分三种,茶器种类不同分为五种,依薪炭燃料亦可分为五种,共计十六汤品。其约作于唐末五代,至迟也应作于宋初,其对茶艺、茶道及茶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约成书于唐光化三年 (900),有明代喻政《茶书全集》本、清代陈世熙 《唐人说荟》本、清代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本等。凡一卷,分十六品论述茶汤品质高低。 |
东茶颂 | 草衣意恂 | 赞美朝鲜族祖先茶道之书,草衣著,成书于1836年。这一年,草衣通过秋士金正喜结识了海居道人洪显周,并受其托著此书。《东茶颂》作为朝鲜茶书著作之一流传至今。 |
东茶记 | 丁若镛 | 《东茶记》,乃韩国第一部茶书,惜已散逸。此为清光绪抄本。 |
毛文锡茶谱 | 毛文锡 | 五代茶书,前蜀毛文锡撰,1卷,已佚,陈尚君辑本辑得41条。约成书于后蜀明德二年 (935),已佚。凡一卷,多记茶故事,后附以唐人诗文。 |
武侯八阵兵法辑略 | 汪宗沂 | 汪宗沂辑。一卷。汪氏从《水经注》《环宇记》《晋书》《文选》《通典》《北堂书钞》、杜牧《注孙子》《玉海》《御览》等史籍中辑录出关于诸葛亮八阵战法的资料,内容涉及八阵图遗迹,八阵布列及各部分的名称。后附《用阵杂谈》,是从有关史书上辑录运用阵法的资料,共十四则。《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所载《诸葛亮集》无《八阵兵法》。后人伪托诸葛亮之书甚多。汪宗沂所辑不一定都是属于诸葛亮的,汪氏亦未考证,但所辑资料肯定都是宋代以前的阵法。中国古代兵学中,“阵法”是一个重要门类,但文献大都散佚,很少有人研究。汪氏所辑《武侯八阵兵法辑略》,有比较重要的价值。此书现存有光绪己卯刻本。 |
前闻记 | 祝允明 | 笔记。明祝允明撰。一卷。允明有《怀星堂集》已著录。杂记明前期朝野故事,凡六十条,一万六千余字。于皇帝、朝臣、义士、节妇及娼妓、僧徒等,皆有所述,故事性较强。其载永乐年间下西洋航行之日期颇详。惟嫌散无统纪,有些内容与所著《野记》重复。 |
春雨杂述 | 解缙 | 书学论著。明解缙撰。一卷。本书涉及书法的部分,有《学书法》、《草书评》、《评书》、《书法详说》、《书法传授》等。在《书学详说》中论及学习书法的过程:“愈近而愈未近,愈至而愈未至。切磋之,琢磨之。治之已精,益求其精,一旦忽然贯通焉,忘情笔墨之间,和调心手之用,不知物我之有间,体合造化而生成之也,而后为能学书之至尔。此余所以为书之详说也。” |
负暄野录 | 陈槱 | 书学杂著。南宋陈槱撰。二卷。末有至正七年王东跋。具体成书年代不详。上卷有论石刻五则、论篆法一则、论诸家书格七则;下卷有论学书之法四则、论笔墨纸砚十二则。该书上卷论历代石刻及诸家书法,分为总论古今石刻、秦玺文玉刻、前汉无碑、古碑毁坏、乐毅论、右军书论、篆法总论、李阳冰书、章友直书、邵餗书、近世诸体书、蒋宜卿书、小王书等十三则,下卷论学书之法及笔、墨、纸、砚等,有学书须观真迹、写大字法、论细字说、总论作大小字、论笔墨砚、俗论笔墨、论纸品等等 |
续书谱 | 姜夔 | 书法理论著述。南宋姜夔著。全书一卷,共20条,今仅存18条,其顺序为: 总论、真书、用笔、草书、用笔、用墨、行书、临摹、方圆、向背、位置、疏密、风神、迟速、笔势、情性、血脉、书丹。《书苑补益》所载还有 “燥润、劲媚”二则,只是有目无文,次序也略有不同。其非补《书篇》之作,旨在继承《书谱》理论,并加以发展。议论精到,史料丰富,为历代书家所推崇。有《百川学海》、《致格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
论书 | 苏轼 | 书法心得论著。三卷。宋苏轼撰。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土。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并举为“宋四家”。擅长行、楷,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并上溯晋宋诸名家,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且能自创新意。存世法书有《答谢民师论文帖》、《黄州寒食帖》、《前赤壁赋》、《祭黄几道文》等。生平论及书法的文字甚多,后人辑成东坡《论书》。 |
潜夫论笺校正 | 彭铎 | 《潜夫论笺校正》是著名训诂学家彭铎校勘、训诂的代表著作,该书在清人汪继培《潜夫论笺》的基础上,增释补正千有余条,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而以增注、纠误、精校为主,并且做了补充阐述的工作。书中综合运用各种训释方法,并以丰富的文献材料证成其说,具有很高的学术成就。 |
郭店楚墓竹简 | 佚名 | 1993年10月,湖北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一号楚墓中,出土了一批极其珍贵的楚文字竹简。竹简分道家、儒家著作两部分,道家著作为二种四篇,儒家著作为十一种十四篇。专家认为,墓主为楚太子的老师,墓中出土的道、儒两家著作,比马王堆简帛更有价值,它填补了从孔子到孟子这一段时期的资料空白,为认识早期儒家提供了新的资料,并为搞清老子及“尧舜禅让”等学术悬案提供了新的线索。 |
晏子春秋集释 | 吴则虞 | 训诂著作。8卷。吴则虞著。中华书局1962年初版。正文沿用湖南思贤书局清人苏舆校本,断句参用明人杨慎本、凌澄初本,及王舟瑶圈点本。吸取前人四十余种笔记、校证、注释的研究成果,并以案语形式著录己见。证引广博,折衷允当。对《晏子春秋》做了较为详尽的注释,是目前最好的注本,参考价值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