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物理小识 | 方以智 | 中国明清之际自然哲学著作。方以智据西晋张华《博物志》、宋僧赞宁《物类相感志》等书推衍而成,由其子方中通和学生杨暄编订(可能有所补充)。初刊于康熙初年。版本主要有康熙宛平于藻庐陵刻本、光绪宁静堂刻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万有文库丛书》本等。十二卷。成书于1643年。介绍天文、物理、数学、地学、生物、哲学等学科的知识,涉及天地、律历、风雷、雨旸、人身、医药、饮食、金石、器用、草木、鸟兽、鬼神、方术等内容的研究。书名中的“物理”指“事物之理”,不是今天物理学中的“物理”之含意,但书中有不少物理学知识的介绍和研究,并广及力、热、声、光、磁各领域。在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方面,提出“寓通几(指哲学)于质测(指自然科学)之中” |
金台答问录 | 湛若水 | 《金台答问录》,又名“金台问答”,是明代儒学家湛若水与学生讨论问题、解析疑难、指导启迪等有关内 容,共一卷,收于《泉翁大全》卷七十七 和《甘泉集》(又名“湛甘泉集” )卷三十二 中。 |
鹿门隐书 | 皮日休 | 《鹿门隐书》,是皮日休青少年时代在鹿门隐居时所作的针砭时弊、“讥切谬政”的著名小品文,也谓之杂文。全书60篇。细分为了警君戒臣、讽政劝世,暴露政治腐败、吏道黑暗、世风日下,指出士人道德缺失等方面;也可以说重点阐述了为君、为臣、为官、为吏、为士、为民、为学、为商、为事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
美芹十论 | 辛弃疾 | 兵书。又称《御戎十论》。宋代辛弃疾撰。乾道元年(1165年),辛弃疾上奏分析宋、金形势,提出抗金主张的美芹十论1卷。其中审势、察情、观衅3论,言客观上金之可胜。其余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徵、久任、详战7论,则言主观上宋之能胜。 |
清代学术概论 | 梁启超 | 清末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总结清代学术源流的著作。全书不列章节,分为33部分。主要记述清代前半期之 “考证学” 与后半后期 “今文学” 。前半期又分为启蒙期与全盛期; 后半期又分为蜕分期与衰落期。认为启蒙期运动之代表人物为顾炎武、胡渭、阎若璩。他们力矫王守仁学派空虚之弊,教学者摆脱宋明理学之羁绊,直接反求之于古经。有1921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作者以进化发展的观点,以思潮与人物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概述了从明末到20世纪初200多年间学术思想的发展。书中把清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明末清初为启蒙期,代表人物有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颜元、阎若璩、胡渭等,学术特色在于批判宋明理学的空疏无用,倡导贵创、博证、致用的新学风。 |
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 梁启超 | 梁启超撰,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周刊丛书社1925年初版,台湾中华书局1956年影印,刊入《国学研读法三种》。本书系梁启超1924年春季在清华学校授课的讲义,共解读了《论语》、《孟子》(附论《大学》、《中庸》、《孝经》及其他)、《史记》、《荀子》、《韩非子》、《左传》、《国语》、《楚辞》、《诗经》、《礼记》、《大戴礼记》等10余部古典要籍,各书载书名、作者及其时代。列篇目,撰写提要评介著作价值并介绍读法。是一部国学入门推荐书目。 |
能改斋漫录 | 吴曾 | 笔记。南宋吴曾作。原为十卷,今本作十八卷。分为事始、辨误、事实、地理、议论、乐府等十三类,大部分为考证。本书征引广博,资料丰富,常为后代治史者引用。但作者附谀秦桧,书中颇有美化秦桧内容,为后人诟病。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著录为二十卷,今本仅十八卷,已佚去“诙谐谈谑”一门,其他各门也有删削之迹。据今人考证,此书甫出,即遭人告讦而毁板,今本为后人删存之本。宋元古籍及《永乐大典》中存有不少逸文。有明抄本、 《四库全书》本、乾隆间临啸书屋刊本、 《守山阁丛书》本、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 《墨海金壶》本等。196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校点本,取各本校录 |
营造法式 | 李诫 | 北宋官方颁布的关于建筑工程作法和工料定额的专著,我国古代第一部建筑法规。由北宋李诫于1100年编纂而成,1103年刊行。全书三十四卷,三百五十七篇,三千五百五十五条。书前有“看详”、目录各1卷。“看详”说明若干规定和数据,如屋顶坡度曲线画法,计算材料所用各种几何图形之比例等。“总释”、“总例”二卷引经据典地注释各种建筑物和构件的名称,力求统一;各作制度十三卷,是研究古建筑最有价值的部分,记载宋代的楼殿厅堂等屋宇之形,对古代的宫室制度考据颇有价值。所附插图极为精细,具有宋代版画特点。 |
庐山草堂记 | 白居易 | 白居易著。见《白氏长庆集》,收于《唐代散文选注》。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秋,白居易游庐山,爱其地,修筑草堂。第二年草堂落成,写了这篇记。先写修筑草堂,爱其峰寺胜境。草堂规模不大,“三间两柱,二室四牗”,陈设古雅。然后介绍草堂周围的环境,前有平地,中有平台 |
老学庵笔记 | 陆游 | 笔记。 南宋陆游(1125—1210)撰。十卷。游有《陆放翁全集》已著录。陆游晚年书室称老学庵,故名。此编以平时所录趣闻为正续篇,陈振孙称其书“所记见闻,殊有可观”。《宋史·艺文志》入杂史类,《文献通考》入“小说家”。其内容广涉两宋朝野历史掌故、典章制度、民间风俗习惯等。作者晚年退居山阴时所作,内容主要是记载遗闻轶事、考订诗文等,间亦采民间传说。书中对南宋帝王的奢侈、昏庸,权奸秦桧势力之大以及岳飞被杀害后临安人民闻而痛哭等重要历史事实有所反映。作者因长期居蜀,故书中记蜀事颇多。有《稗海》本、 《津逮秘书》本、 《学津讨原》本、 《四库全书》本、涵芬楼校排《宋人小说》本等。 另《续笔记》二卷,今仅存《说郛》本一卷。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李剑雄、刘德权点校本,将《续笔记》附入,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文三则。 |
家世旧闻 | 陆游 | 笔记。宋陆游(1125—1210)撰。一卷。游有《陆放翁全集》已著录。此编录其曾祖以下屡使辽见闻,多载契丹人和汉人风俗习尚。录道士施术,暗示亡国之兆。言因果报应,多有附会。有《说郛》本,《稗乘》本。成书时间约在南宋淳熙三年至九年间。笔记以“家世”为名,书中主要内容与陆游的高祖陆轸、曾祖陆珪,以及祖父陆佃、叔祖陆傅、父亲陆宰等诸多先辈的事迹有关,以陆轸、陆佃和陆宰的事迹为详。此外,还包括一些涉及陆游的外家唐氏家族前辈的遗事轶闻。所涉及的时间,从宋真宗到宋高宗八朝约一百余年。笔记的内容,包括社会政治、制度、道德、陆氏先人的交游以及官场掌故等,其中,部分史料为此书仅见,对研究宋代制度以及陆游的家世来说,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
归潜志 | 刘祁 | 金元间刘祁撰。 《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为十四卷。 《知不足斋丛书》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多附录一卷, 《学海类编》本作八卷,钱曾以为是未见全书。作者自序称,此书是他三十二岁居家乡时,回忆八岁以后从祖父游宦于大河之南二十多年的人事, “昔所与交游皆一代伟人,今虽物故,其言论谈笑,想之犹在目,其所闻所见可以劝戒规鉴者,不可使湮没无传,因暇日记忆,随得随书,题曰《归潜志》。”“归潜”是刘祁居室之名,“因名其书,以志岁月”,意在“异时作史,亦或有取焉”(《归潜志序》)。由于这一立意,便使其书尽量包容有关金代的资料,造成内容颇杂,难于归属其类别的情况。有的书把它列入笔记类,也有的认为它是诗文别集,《四库全书》则归属于“子部小说家类”。本书卷首有作于“乙未(1235)季夏之望”的自序。卷1—6,都是金代人物的小传,共收入120余人。 |
古夫于亭杂录 | 王士祯 | 笔记。清王士祯(1634—1711)撰。六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是书为作者罢官归田后所作,写于《香祖笔记》之后。因既无凡例,又无次第,故曰杂录,以所居鱼子山之“古夫于亭”名之。全书四万余字。内容颇杂,经史子集无不涉猎,遇有新奇可感之事亦录之。自序谓无凡例,无次第,故曰“杂”,以所居鱼子山有古夫于亭,因以为名。共收笔记三百余条。 |
枫窗小牍 | 袁褧 |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袁褧撰,袁颐续。 《稗海》本题为百岁寓翁撰。二卷,有《宝颜堂秘笈》本、 《唐宋丛书》本、《说库》本、 《稗海》本等。本书记宋代朝野杂事,有关北宋时汴京遗事的记载尤多,如京城宫阙、河渠街衢、户口盛衰及徽宗时修艮岳之状况等,多可于史传参证,论是非亦皆平允。《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原无撰人名氏,各本均题宋袁絅撰,袁颐续。 |
二老堂杂志 | 周必大 | 宋代笔记。5卷。周必著 。周必大学问博洽、熟于掌故,著述甚伙。此书前4卷为札记随笔,考证名物故事,典章制度,间及当朝逸事,丛残琐语。以其用力不多,殊乏可采。卷5为周必大所作游记数篇,乃从附载之例。《郑堂读书记》卷五六著录。本书内容较杂,大抵卷一谈经史、卷二卷三记宋代典章制度与君臣言行,卷四为琐谈,辨字、记梦、物候、医方杂见其中,卷五为游记,诸如《记昆山登览》、《记金陵登览》、《记西湖登览》,写景状物记胜抒情 |
读书附志 | 赵希弁 | 一卷,南宋赵希弁撰。赵希弁,生卒不详,字君锡,袁州 (今江西宜春)人,宋太祖九世孙。南宋宁宗、理宗之交,江西漕贡进士,秘书省校勘。据其家三世藏书,择《郡斋读书志》四卷本所未著录者,仿其体例,撰成该书,以附四卷本,故称《附志》。《附志》一卷,实分上、下,类目与四卷本不尽相同。卷上有经类、经解类、小学类、史类、编年类、杂史类、史评类、职官类、刑法类、仪注类、天文卜算类、五行类、地理类、传记类、谱谍类、诸子类、农家类、杂说类、兵家类、类书类、杂艺术类、道家类、神仙类、释书类。卷下有楚辞类、别集类、语录类、总集类、法帖类,最末又有拾遗。总共著录图书四百六十九种,除少数复见者,大部分为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书籍,恰恰可作《郡斋读书志》的续篇。《附志》著录各书,更觉翔实,除书名、卷帙外,又介绍其书篇目、编次、刊刻时间、刊刻地点、刊刻人名等。该志历来附四卷本《郡斋读书志》(即《前志》)理宗淳珰九年 (1249)黎安朝合刻于袁州,属袁本系统,一直随袁本流行。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郡斋读书志校证》的合校本,以影印南宋淳珰本《读书附志》为依据,加标点,附于书后。 |
东斋记事 | 范镇 | 6卷。北宋范镇撰。是书仿唐人著书以述当时之事,使后人有可考证,故追忆馆阁中及在侍从时交游语言、里俗传说而撰。多及北宋故事、典章制度、士人逸事,于蜀地风土人情尤详。书成于元丰间,因写于所居之东斋,因以名书。书成元丰间,因写于居所东斋,故名。《宋史·艺文志》作十二卷,《文献通考·经籍考》作十卷,原本早佚,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分为五卷;又采《皇朝事实类苑》等书所引,加以删校,续为补遗一卷。1980年中华书局点校本又辑得佚文二十三则。 |
丁晋公谈录 | 丁谓 | 或作《晋公谈录》,宋代文言琐谈小说。记录北宋真宗时宰相丁谓(封晋国公)言谈,作者不详,一说为丁谓甥潘延之。一卷。《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 《宋史·艺文志》均著录。今有《百川学海》本、明刻本、 《历代小史》本,以影宋咸淳原刻本《百川学海》本为最佳。另《说郛》亦收录,但不全。 |
春明退朝录 | 宋敏求 | 笔记。北宋宋敏求(1019—1079)撰。三卷。敏求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赐进士及第。历任馆阁校勘、编修官、龙图阁直学士。曾参修《唐书》,私撰唐武宗以下六朝实录,有《唐大诏令集》传世。上、中、下三卷。成书于熙宁三年(一○七○)。作者先庐在春明里,每奉朝退食,即撰辑见闻,故以名书。今存《百川学海》本、《学津讨原》本、《学海类编》本、《历代小史本》、《从书集成》本。解放以后,有中华书局一九八○年点校本。本书属于历史见闻类的笔记。 |
诚斋挥塵录 | 杨万里 | 一卷。 伪题宋杨万里 (1127—1206)撰。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历知奉新县、国子监博士、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知筠州、江东转运副使等。今检其书,实从王明清《挥塵录》中摘出数十条,重新编辑,改为《诚斋挥塵录》。书中凡遇王明清自称其名之处,皆改为杨万里的字号。杨万里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又性格刚直,不会剽窃他人之书以为己著。此书当为书贩伪作,借用杨万里之名。此书最初由左圭收入 《百川学海》,题为 《挥麈录》二卷。后又在“挥麈录”前加上了杨万里的号“诚斋”二字。今传还有 《学海类编》丛书本。 |
辩诬笔录 | 赵鼎 | 在绍兴八年(1138)罢相之后,赵鼎多次受到奸佞小人的迫害,致使他屡遭迁谪。在其被贬期间,即绍兴十年(1140),朝中大臣诬陷他有“亲奉玉音之语”“纠结保甲以拒勤王之师”“收受贿赂”“挪用公款”“勾结叛将”“汲引亲党”等罪名,髙宗听信后便贬赵鼎潮州安罝。而赵鼎深感冤杆,在《辩诬笔录》中详细论列車情的经过,一件件驳斥,以彰自身清白。“据《四库全书未收书目提要》云:‘足编前有自序,称学术迂僻,与众背驰,所上前后数千章,期间岂无传播失实.风闻文饰之误,不得不辨。其他他细故,无足深较云云。’ |
碧云騢 | 梅尧臣 |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碧云騢为马名,序称“世以旋毛为丑,此以旋毛为贵,虽贵矣,病可去乎?”书中批评文彦博、范仲淹等北宋名臣,故名。旧题梅尧臣著, 自北宋末起即有人疑为非梅作,王铚以为魏泰作,而邵博则不同意其说。一卷,有《百川学海》本、 《顾氏文房小说》本等。本书记北宋诸名臣事迹,多揭其短。如谓赵稹、郑缙、高若讷、夏竦等,均因与中官有关系而得进官,梁适、苏绅有奸邪之迹,刘沆因张贵妃而进,张观为政无能,等等。 |
宝章待访录 | 米芾 | 一卷。宋代米芾著。是书记同时士大夫所藏晋唐墨迹。分目睹、的闻两类。目睹者有王羲之《雪睛帖》以下凡五十四条。的闻者有唐怀素《自叙帖》以下凡二十九条。“目睹”类中所记真迹、藏处、装裱、题跋、纸本、印鉴、避讳、拓制、考证等,皆有简明评述。在“的闻”类中,记录了名本碑帖的藏处。唐有宝章阁,专贮法书,米氏因此取是书名。米氏为此自序云:“本朝太宗混一,伪邦、国书皆聚,然士民之间尚或藏者。既非宝鉴,皆以世传,闻见浸多,惧久废忘,因作 《宝章待访录》以俟访图书使焉。”陈振孙之 《直斋书录解题》作“宝墨待访录二卷”,盖陈振孙之误。 |
文镜秘府论 | 空海 | 古代文论史料。日僧遍照金刚(774—835)撰。六卷。作者法号遍照金刚,俗姓佐伯,名空海。他生活在日本平安朝前期,于唐贞元二十年(804)至元和元年(806)在中国留学约三年,与中国僧徒、诗人交往甚密。对佛学以及文学、语言、书画均有研究。是作者来华留学后为向日本人民介绍汉语、汉诗而编写,回国后应日本人学习汉语和汉文学的要求撰写《文镜秘府论》。后人编有《弘法大师全集》十五卷。分天、地、东、南、西、北六卷,讲述六朝至唐前期有关诗歌声律、对偶、体式和各种文病。首卷序称“文章为纪纲之要”,其义既大且远,所作意在使国人了解汉诗,“不寻千里,蛇珠自得;不烦旁披,雕龙可期”。 |
分甘馀话 | 王士祯 | 笔记著作。清王士禛撰。此书系其罢官家居时所撰。书名“分甘”者,取王羲之《与谢万书》中叙其率子孙游桑果林,“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之意。凡四卷,二百七十八则,内容亦非专门论诗,而旁涉政、经、史、地、医、文等。谈诗则多以明、清诗人为对象。“其中《沧浪诗话》一条,独举冯班《钝吟杂录》之说,反复诋排,不遗馀力。则以士禛论诗宗严羽,而赵执信论诗宗冯班;核其年月,在《谈龙录》初出之时,攻班所以攻执信也。然执信讼言诋士禛,而士禛仅旁借其词,不相显斥,则所养胜执信多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中华书局《清代史料笔记丛刊》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