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刍言 | 崔敦礼 | 三卷,南宋崔敦礼撰。崔敦礼好读书,经史百家无不通览,结合平生阅历世务,偶有心得,笔录成书。自序云“言语简朴,不知缘饰,其刍荛之愚乎”,因名其书曰《刍言》。全书共分三卷,上卷言政,中卷言行,下卷言学,共三百零五篇。所录多为治国经邦之道、前贤往行之事、学仁施义之语。 |
习学记言 | 叶适 | 学术评论集。南宋叶适著。内容系对历代学术的评论汇辑。共五十卷,凡经十四卷,诸子七卷,史二十五卷,宋文鉴四卷。是评论历代学术的专著,其中卷十三论述《论语》,集中阐发孔子思想,经部其他各卷也常常论及孔子。该书对以往学术的评判,不仅范围广泛,而且对传统之见多有突破。是一部评论历代学术的著作,涉及经、史、子、集四部。对儒家的评论从孔子至宋代理学都有论及,除对孔子思想进行肯定性的评说外,对孟子以至宋代理学都有所批评。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称:其书“自孔子以外,古今百家,随其浅深,咸有遗论,无得免者。” |
五杂俎 | 谢肇淛 | 笔记。明谢肇淛撰。十六卷。肇淛字在杭,福建长乐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除湖州推官,累迁工部郎中,官至广西左布政使。书分天、地、人、物、事五部、按类辑录,每部各卷亦大致以类相从。约成书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凡一千七百五十二条,二十三万四千余字。多载明代史事,间有考辨,于天文地理、山川风物、政治历史、社会现象、掌故风俗、轶事琐闻,及草木虫鱼、服饰器物等,均有涉及。 书中对明代政治、 经济、 社会、文化有较多的论述, 并有一些“可资解颐”的故事。 |
红囊经 | 李三素 | 阴阳地理山家卦。总是闲言话。更向山頭指拨砂。都是眼前花。休说闲星并禄马。谩言灾祸阴阳卦。休说六秀水,恰似眼前花。自言誇道会星辰,都是要传名。连山鬼运固为妙。究竟亦非好。又向山頭指贵人颠倒转家贫。天星鬼卦都无用。诸星壶中空说道黄泉十二路。的是无真趋番,见绝命诸卦,财一动见殃灾。不晓红囊经坐穴。下后人丁绝。却将说惑愚蒙圣术岂知踪。九天玄女真口诀。逐一为君说。山合红囊青囊便得真。救得世间人。合得九星宗妙诀。五行要分别。七十二龙分五音。仔细认天星。六十甲子循环布。认得吉凶处。四十八局是分金。逐位细推寻。明穴明山明水路。寻取五行布。金木水火义精通。番值八山奇。分局布局排星卦。五行通用也。番山番值五行踪。世间少人逢。但将牢记取。祸福灵如鬼。不信但覆古人坟。处处合神文。此是杨曾真口诀。匪人休浪泄。有人传得值千金。便是当年司马身。 |
农政全书[四库本] | 徐光启 | 明朝科学家徐光启著。成于崇祯元年(1628)。崇祯十二年刊行。全书六十卷,约六十万字。计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及荒政十二个部分,举凡农业及与农业有关的政策、制度、措施、工具、作物特性、技术知识等,应有尽有。全书分十二大类,其中农本三卷,田制二卷,农事六卷,水利九卷,农田四卷,树艺六卷,蚕桑四卷,蚕桑广类二卷,种植四卷,牧养一卷,制造一卷,荒政十八卷。【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查找!】 |
钦定授时通考 | 佚名 | 七十八卷,清乾隆二年奉敕撰。该书是清政府官方编纂的大型农书,由乾隆帝授命鄂尔泰、张廷玉等多位大臣历时五年编写而成。取《尚书·尧典》“敬授民时”之义,命名为《授时通考》。分为八类:一为天时,分记农家四季作业,略如田家月令。二为土宜,其中又分为辨方、物土、田制、水利等项内容。三为谷种,分论各种作物。四为功作,叙述自垦耕至收藏整个生产劳动过程。五为劝课,记录封建国家关于鼓励农业生产的政令。六为蓄聚,列载仓储、备荒等制度。七为农馀,指大田作业以外的农事活动,包括栽种蔬菜、果木及畜牧业等在内。八为蚕桑,记录养蚕种桑的制度。并将木棉、麻、葛、蕉、桐等生产特别标为“蚕馀”,表明这些用物都与桑蚕一样,为提供衣物的原料。该书以大田农业生产为中心,以供给衣食为原则,材料大多取自前人著作中有关农业生产的资料,但体裁严整,征引周详,又附有很多插图加以说明,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书收入《四库全书》。此外还有武英殿本、富文书局本、上海实业研究社石印本、中华书局排印本等。 |
神农书 | 炎帝 | 旧题上古神农氏撰。《汉书·艺文志》农家类著录二十篇,注云:“六国时,诸子疾时怠于农业,道耕农事,托之神农。”刘向《别录》疑为李悝或商鞅所说,也不可信。该书已不见《隋书·经籍志》著录。清代马国翰以唐代《开元占经》为主,以 《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刘子新论》为补充,摘录出有关农业的内容,编辑成《神农书》一卷。《汉书·艺文志》农家类著录《神农》二十篇。班固注:“六国时,诸子疾时怠于农业,道耕农事,托之神农。”可见此书是托神农之名,专讲农耕技术内容的书。唐颜师古注引刘向《别录》云:“疑李悝及商君所说。” |
泰西水法 | 熊三拔 | 6卷。国外水利技术古书名。由徐光启和驻京传教士熊三拔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合译。书成于明万历年间。专门介绍取水和蓄水的方法。第一卷为龙尾车,用挈江河之水;第二卷为玉衡车,用挈井泉之水;第三卷为水库记,用蓄雨雪之水;第四卷为水法附余,讲寻泉作井之法,并附以疗病之水;第五卷为水法或问,备言水性;第六卷为诸器之图式。总目又对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进行了比较,对水利学作了较高的评价。明确指出:“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 |
王祯农书 | 王祯 | 中国元代的一部农书。作者王祯,元代山东东平人。曾先后出任旌德(今安徽旌德县)及永丰(今江西广丰县)县尹。元代原刻本情况今已不详,现在通行的是从明代《永乐大典》辑出的。排印本以《武英殿聚珍本》(1774)为最早,后来有《农学丛书》本(1898)、山东农专本(1924)及《万有文库》本(1937)。近年有经王毓瑚整理的《王祯农书》(1981、农业出版社)、书前王祯自序于皇庆癸丑(1313),成书年代据考可能稍早。全书约13万字,共分3部分。第一部分实际上是总论,其中贯穿着农本思想,以及有关天时、地利、人力对农业生产的决定性作用。第二部分叙述各种作物的栽培、保护、收获、贮藏、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也论及了林木、纤维、药材等的种植和利用技术。第三部分为全书的重点,篇幅占全书的五分之四,图文并茂,附有插图360幅。 |
养羊法 | 卜式 | 一卷。汉卜式撰。卜式,西汉河南人,早年从事畜牧业,多次捐助汉政府。武帝时被封为郎,官至御使大夫。《隋书·经籍志》农家类后有注说,梁代有《卜式养羊法》一卷,已亡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为一卷。对羊的饲料、喂养的方法、羊群的管理、放牧和生殖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羊圈的修建与清理等都作了说明,强调“起居以时,调其宜适”,宣称“牧羊如治民,恶者辄去,毋令败群”。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羊书之一。 |
养鱼经 | 范蠡 | 陶朱公撰,清马国翰辑。又名《陶朱公养鱼法》、《范蠡养鱼经》,全书仅343字,开创了我国科学养鱼的纪录,比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所著的《动物史》(该书把鱼列入分类系统)还早100多年,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著作。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亡吴国。后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到阳地(今山东定陶县西北),称陶朱公。《养鱼经》名为陶朱公撰,实为伪托之作。《养鱼经》讲的是养鱼法。《隋书·经籍志》言梁代有此书,已亡。 |
野菜博录 | 鲍山 | 四卷。明鲍山 (生卒年不详)撰。鲍山,字元则,江西婺源人。曾入黄山,在白龙潭上筑屋,住了七年之久。在此其间“备尝野疏诸味,因次其品汇,别其性味,详其调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成《野菜博录》一书。书中分为草部两卷,木部两卷,共记录了二百六十二种可食用的野菜,超过王磐 《野菜谱》所记野菜的数量,与朱《救荒木草》所记野菜也互有出入。《野菜博录》的出现,对于荒年中的百姓来说,无疑有很大的帮助。《野菜博录》今有 《四库全书》本。 |
野老书 | 马国翰 | 无名氏撰。《汉书·艺文志》农家类著录《野老》十七篇,注云:“六国时,在齐楚间。”又应劭说:“年老居田野,相民耕种,故号野老。”宋代王应麟 《汉书艺文考证》中引南朝刘宋袁淑《真隐传》认为,作者曾游于奉、楚间,年老时隐居,著农书,以“野老”为号。该书实为战国时农家所作,不必出于一人之手。内容主要是讲农业生产技术。该书早佚。玉函山房辑佚书。 |
种芋法 | 黄省曾 | 一卷。明黄省曾 撰。黄省曾,字勉之,别号五岳山人,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明嘉靖举人。《种芋法》共分四节,主要汇集古书中关于芋的记载,“艺法”一节单独讲述了黄省曾生活时代的种芋方法,颇有价值。《千顷堂书目》农家类著录为《芋经》,有的版本题作《种芋法》。该书有 《明世学山》、《百陵学山》、《夷门广牍》、《说郛》等本。 |
田家历 | 佚名 | 明代农书。作者或题高濂、或题程羽文,或称俞宗本辑,真正的作者无从考证。本书大约成于明代中叶以后,为月令体裁,每月分列耕种、蚕桑、园艺、畜牧、农产加工、农家副业等项目,但无具体叙述。另外《隋书·经籍志》在五行类中著录有《田家历》一书,共十三卷,作者不明 |
农说 | 马一龙 | 明马一龙撰。一卷。作者写此书的目的,在于使农者知“道”,即耕田种地的理论。以阴阳理论为纲,以水稻生产为主要对象,阐述农业生产原理,其论点不乏精到之处,在中国农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居家必备》、《宝颜堂秘笈》、《广百川学海》、《丛书集成》等本。 |
陈旉农书 | 陈旉 | 中国最早专门总结江南水田耕作的小型综合性农书。陈旉撰。成书于绍兴十九年(1149),其时作者已七十四岁。共约12500字,分上、中、下3卷。上卷概括地论述了南方水稻等作物的栽培,并谈到农业经营管理的要点;中卷讲述水牛的饲养和管理方法;下卷专谈桑蚕。该书具有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书中多引经史为证,所论确有独到之处。 |
农桑衣食撮要 | 鲁明善 | 元鲁明善撰。明善元史无传,其始末未详。此本有其幕僚导江张序一篇,称明善威乌尔人,以父字鲁为氏,名铁柱,以字行。于延祐甲寅出监寿郡,始撰是书,且锓诸梓。又有明善自序、则称叨宪纪之任,取所藏农桑撮要刊之学宫。末署至顺元年六月,盖自寿阳刊版之后,阅十有七年而重付剞劂者也。鲁明善曾任寿阳(今安徽寿县)郡监,他考察了江南一带的农业,并研究了当时流行的许多农书,在此基础上写成《农桑衣食撮要》。书中按月列举应做的农事,包括农作物、蔬菜瓜果、竹木的栽培,家畜、家禽、蚕、蜂等的饲养,以及农产品的加工、贮藏和酿造等 |
马首农言 | 祁寯藻 | 地方性农书。一卷。清祁寯藻撰,成书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作者系山西寿阳人。寿阳古名马首,因记当地农事,并引用当地农言甚多,故名《马首农言》。书中首论地势、气候,依次分述种植、农器、农谚、占验、方言、五谷病害等。 |
耒耜经 | 陆龟蒙 | 耒[lěi]耜[s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专论农具的著作。唐末陆龟蒙撰。作者曾隐居乡下,从事田间耕作,对农业生产颇为熟悉。约成书于唐广明元年(880年)前后。本书并序文在内,共六百三十三字。文章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述论有序,文笔古奥。序文中叙述了写作动机,是为了使后人不要忘掉在农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农具。正文开头首先解释了“耒耜”的含义即“犁”(这一说法,其它古文献中不多见)。接着就其整体到各部分的构造与功能,作详细正确叙述,附带谈了三件小农具。 |
老圃良言 | 巢鸣盛 | 明末清初浙江嘉兴巢鸣盛撰。记载老农种植良言。前有小引,全书分为下种、分插、接换、移植、修补、保护、催养、却虫、贮土、浇灌等10项。文字简略,内容翔实,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救荒本草 | 朱橚 | 中国古代记载荒年充作代食品的植物图谱。明代朱橚撰于永乐初,首刻于永乐四年(1406),再刻于嘉靖四年 (1525),此后有多种重刻本和节选本。明末徐光启 《农政全书》亦予转载。记载当时主要分布在河南境内的野生植物414种。其中载见于前代本草的138种。对每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都绘有逼真插图,附以说明,详述其产地、名称、性状、性味、可食部分及食法。 |
蚕经 | 黄省曾 | 又称《养蚕经》,是我国明代一部讲养蚕的专书。作者黄省曾。《明史·艺文志》农家类著录一卷。有《百陵学山》本、《广百川学海》本、《丛书集成》等本。此书分艺桑、宫宇、器具、种连、育饲、登簇、择茧、缲板、戒宜等九章,分别记述了养蚕的整个过程和技术,反映了我国明代养蚕业的发展。宋元时代,嘉兴、湖州已是全国蚕桑业最发达的地区。但宋元以前的古蚕书都是北方人所作,论述黄河中下游的蚕桑方法。黄省曾的《蚕经》最早记述嘉兴、湖州的栽桑养蚕方法,全文不到2500字。 |
诸子辨 | 宋濂 | 一名《龙门子》,诸子辨伪著作。一卷。明宋濂撰。成书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初刊于明正德年间。原为《宋学士文集》中的一篇,后世乃裁篇单行,有一九二八年北京朴社铅印出版顾颉刚点校本,后又收入一九五五年中华书局《古籍考辨丛刊》第一集。《诸子辨》写于应朱元璋征召前。时元璋部将邓愈攻下建德,宋濂乃遣妻、子往诸暨山中避难,自己独居浦江。平日无事,乃用近三个月时间,撰成此书。对先秦到宋代三十余家子书进行了考辨。 |
昭德新编 | 晁迥 | 杂著。北宋晁迥撰。3卷。此书为作者晚年居住昭德坊时所作,故以名书。大旨劝人为善,掺入了一些佛教思想,可借以了解宋代的政治、伦理思想与佛教的影响。宋初承唐遗俗,士大夫多究心于佛典。晁迥晚年也受其影响,遍读经史百家及释老典籍,掇拾有关治道、劝善及风俗习惯等论述及遗文轶事,积累成编。因其居于昭德坊,故称《昭德新编》。晁迥生前此书未传,其五世孙晁溯搜集家集,从著名史学家李焘处得到此书。南宋庆元中曾有刊本,明嘉靖时又有重刊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