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画说 | 莫是龙 | 画论。明代莫是龙。一卷。 约1590年。 有《广百川学海》本、《续说郛》本、《画论丛刊》本。论画以李思训为北宗, 王维为南宗,对王维尤为推崇。论画重传神,提出“传神者必以形”、“味外之味”等。学习古代优秀作品,“集其大成”,“一变其法”,“自出机杼”又认为有轮廓无皴法谓之无笔,有皴法无轻重、向背、明晦谓之无墨。此论颇合画家宗旨。书中为论只有十五条,不为详尽。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 |
法书通释 | 张绅 | 二卷。书论。明代张绅编。周履靖、陈继儒同校。绅生卒年未详。字士行,又字仲绅。自称云门山樵,登州 (今山东)人。洪武(1368—1398年)中。曾仕浙江布政史。绅有才略,谈辩纵横,能作篆书。善写墨竹,精于鉴赏。诗文亦自成一家。对法书名画多作品题。是书集前人之论,分上、下卷,对晋唐以来书家的论述,加以例释、说明、分析、归纳、阐述、类聚、寻法,属辞比事,以类相从,以期后学者众举旁通,提纲会要。分10篇,一、八法(附偏旁),二、结构(附形势),三、执使,四、篇段(附性情变化风神);五、从古;六、立式;七、辨体;八、名称;九、利器;十、总论。皆汇集晋、唐以来所论作书之法。间折衷己见,颇有卓识。有明刊《夷门广牍》本、《四库存目》本等 |
画学秘诀 | 王维 | 旧题唐王维撰。维(701—760),字摩诘,祖籍祁县,后随父迁居蒲州(今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中迫为伪职,后左迁太子中允,终官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诗、书、画均精,兼通音乐等,诗以山水见长,诗中有画,画中寓诗,晚年醉心佛事。王维以诗享名于开元、天宝间,其书、画各尽其妙,为当时名流大家。相传王维所做《山水论》、《山水诀》,都是画工口诀,但王缙所编的《王维集》,却不见此篇。况且该书始著录于明代焦钁《国史经籍志》,词作骈体,句法格式等似南宋人语,故有人持疑,认为是后人依托王维之名伪作该书,明人又不加详考而粗滥收录。《四库全书总目》仅存其目,加以介绍。 |
棋诀 | 刘仲甫 | 一卷。宋刘仲甫撰。刘仲甫生卒年不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初为围棋国手。此书共四章,一为布置,二为侵凌,三为用战,四为取舍。后附“论棋杂说”,即晏天章《玄玄棋经》之末篇,刘仲甫加注。刘仲甫围棋之精,名于一时,而何薳《春渚纪闻》载有祝不疑曾胜之。文章虽短小,论述十分精到。指出疏密得中、形势不屈、远近足以相援、先后可以相符的布局是下棋的先务,应援相接、勾落相连、多方以权逼、迤逦而侵袭是善应者,以实击虚、以逸待劳是用战之法,审势取舍是弈棋大计。 |
女镜 | 夏树芳 | 元时于子曰人知镜局于器也而不知实具不器之用人知镜用于人也而不知实操察人之权可以照一人亦可以照千万人可以照一室亦可以照千万室随其所至而以明应之有余也非不器乎一人之妍媸此照千万人之妍媸此照一室人千万室人之髙下长短此照随其镜也非逹而在上者之镜则穷而在下者之镜也澄江夏孝廉习池力行古道鋭志纂修乃独有取于女镜者何意嘅吴中之闺行多内则之不讲乎其所辑古昔之哲后贤妃令母贞女计四百七十有七人厘为八卷 |
茶董 | 夏树芳 |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六《谱录类存目》著录此书,《提要》对此书内容作如下评价:“是编杂录南北朝到宋金茶事,不及采造煎试之法,但摭诗句故实。然疏漏特甚,舛误亦多。其曰茶董者,以《世说》记干宝为鬼之董狐,袭其文也。前有陈继儒序,卷首又题继儒补。其气类如是,则其书不足诘矣。”此书有明刊本,旧藏(丁丙)八千卷楼,今藏南京图书馆。前有冯时可、陈继儒二序,董其昌题词及夏树芳自序,似为原刊本。《四库总目》著录之本也许是《茶董》和陈继儒《茶董补》的合刻本。 |
蟹谱 | 傅肱 | 二卷。宋傅肱撰。傅肱,字自翼,自署曰怪山,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蟹谱》。是书前有嘉祐四年自序一篇,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主要记载有关蟹的故事。卷上,为上篇,前有总论,主要介绍蟹的形态、颜色、种类、产地、可食与否。下篇有“孝报”、“殊类”、“蟹户”等24目。内容主要是汇集古代有关螃蟹的资料,是中国全面介绍螃蟹的最早著作。 |
海棠谱 | 陈思 | 《海棠谱》 是 一本有关海棠花的园艺学和文学著作,南宋陈思编纂。前有自序,称海棠的风资艳质,不在牡丹、梅花之下。时已显闻盛传于世,故“采取诸家杂录及汇次唐以来诸人诗句”撰为此书。成书于理宗开庆元年 (1259)。本书最早著录于陈思的《宝刻丛编》,但不见于《宋史·艺文志》,惟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有3卷与此本合,主要有《百川学海》、《山居杂志》、《丛书集成》 等本。陈思,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亦无考。本书共3卷,上卷为“叙事”,皆录有关海棠的故实,中、下2卷分别为诗上、诗下,汇录唐宋以来有关海棠的题咏。 |
金漳兰谱 | 赵时庚 | 南宋赵时庚撰。时庚,宋宗室,自称爱兰成癖。书作于绍定六年(1233)。全书五篇,分叙兰花容质、品兰高下、天下爱养、坚性封植、灌溉得宜。不仅记兰的各品种形色特点,还记品种和培护方法。是中国最早关于兰草的专著。首有绍定癸已(1233)作者自序,书大约成于此时。作者自少时即爱赏兰花,“艳丽之状,清香之幽,目不能舍,手不能释”,历时三十年,始成此书,可谓对兰花深有研究。内容分叙兰容质、品兰高下、天地爱养、坚性封植、灌溉得宜、奥法等六篇,后有嫩真子李子跋。《叙兰容质》一篇,评介诸名花,除叙述其名称由来、形状、颜色外,注重品评其审美风格。 |
范村梅谱 | 范成大 | 《范村梅谱》又名《梅谱》,是南宋时代一部记述观赏植物梅的著作。范成大著。约成书于淳熙十三年(1186)。主要版本有 《百川学海》、《说郛》、《艺圃搜奇》、《山居杂志》、《群芳清玩》、《笔余丛录》、《墨海金壶》、《珠丛别录》、《香艳丛书》、《丛书集成》本以及清光绪十一年(1885)上海福瀛书局刻本等。日本天保二年(1831)由阿部喜伍(栋斋)校订,曾占春写序,把范成大《梅谱》和 《菊谱》 合刊成《梅菊谱》。首叙梅花为天下尤物,吴下最盛。次叙作者在石湖玉雪坡种梅几百种,但仍感不足,又买王氏之屋七十幢,完全拆除,其地三分之一种梅,所有吴下梅品为之尽收;此地归吴村管辖;故记梅之书称为《吴村梅谱》。 |
煎茶水记 | 张又新 | 唐代关于评品水质的茶书,张又新撰,1卷,今存。张又新,字孔昭,深州陆泽人,父张荐,曾祖张鷟。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卷六详考其生平事历。元和九年(814)状元及第,十二年博学宏词科第一,因其又为京兆解头,时号“张三头”。尝为陇西军宾客,广陵从事,长庆(821~824)中,历官补阙,转祠部员外郎。性倾邪,谄事李逢吉,为之鹰犬,陷害李绅。《全唐诗》卷四八○录绅《趋翰苑遭诬搆四十六韵》,诗自注云:“张又新、苏景修,[李逢吉]朋党也”书中记述茶汤品质与泡水有关:山水、江水、河水、井水的性质不同,会影响茶汤的色香味。对后人启发很大。 |
东溪试茶录 | 宋子安 | 宋代茶书,宋子安撰,1卷,今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一二、《通考·经籍考》卷四五均著录为朱子安撰,实误。清末王先谦寓目的旧抄本和四部丛刊本《晁志》均作宋子安,《皕宋楼藏书志》卷五三著录的宋刊本和百川学海本《试茶录》也正作宋子安撰,两宋之际成书的《宣和北苑贡茶录》也引作宋子安撰,《宋史·艺文志四》也称作者为宋子安,作朱子安当为传写之讹。今存十来个版本中,当以陆心源著录的宋刊本及百川学海本为最早。东溪属建安,当时是茶叶集散地。该书分绪论和八个题目。前五分叙焙名、北苑、壑源、佛岭、沙溪,说明诸焙沿革及其所属各个茶园的位置和特点;后三分叙茶名、采茶、茶病,讨论了采摘时间与方法。 |
品茶要录 | 黄儒 | 宋代茶书,《品茶要录》一卷,宋黄儒撰。儒字道辅,陈振孙《书录解题》作道父者误也。建安人。熙宁六年进士。此书不载於《宋史·艺文志》,明新安程百二始刊行之。有苏轼书后一篇,称儒博学能文,不幸早亡,云其文见阁本《东坡外集》。上元焦竑因录附其后。然《东坡外集》实伪本(说详集部本条下),则此文亦在疑信间也。书中皆论建茶,分为十篇。一采造过时,二白合盗叶,三入杂,四蒸不熟,五过熟,六焦釜,七压叶,八清膏,九伤焙,十辩壑源沙溪。前后各为总论一篇,大旨以茶之采制烹试,各有其法,低昂得失,所辨甚微。园民射利售欺,易以淆混,故特详著其病以示人。与他家《茶录》惟论地产品目及烹试器具者,用意稍别。惟东溪《试茶录》内有茶病一条,所称鸟蒂白合蒸芽必熟诸语,亦仅略陈端绪,不及此书之详明。录存其说,亦可以互资考证也。苏轼跋称其:“博学能文,淡然精深,有道之士也。作《品茶要录》十篇,委曲微妙,……予悲其不幸早亡,独此书传于世。” |
云林石谱 | 杜绾 | 3卷。南宋杜绾撰。成于绍兴二年(1132)前。杜绾,字季阳,号云林居士。《云林石谱》是一部石器品专著。作者于所记诸石,各叙其名称、产地、采法、形状、大小、颜色、光泽、声响、用途等方面,又为之品评高下。全书一百一十六目,有零璧石、太湖石、昆山石、形石、石笋、萍乡石、鱼龙石、穿心石、零陵石燕、玛瑙石、于阗石、柏子玛瑙石、端石、红丝石、石绿、镜孔、饭石、墨玉石、石镜、雪浪石、浮光石等。大多以产地名石。 |
歙砚说 | 佚名 | 一卷,辨歙石说 一卷。作者不详。《歙砚说》,主要记载歙砚石采掘之地,琢石之法,以及珍贵砚石的性质、声音、硬度、纹理、颜色等,并列举了“眉子”、“罗纹”、“金鈫”等珍贵砚石三十一种之多,也列举了砚石的十种病象。《辨歙石说》,专论珍贵歙石的纹理、星晕,凡二十七种。如,论“暗细罗纹”:“罗状虽细,晦而不露,纹理隐隐,石色微青黑。”又如,论“对眉子”:“石纹如人画眉而细,遍地成对者。”辨识颇为详尽,可资后世参考借鉴。现存《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美术丛书》本等。 |
潜邱劄记 | 阎若璩 | 札记。清阎若璩撰。阎氏生前并未成书,后人掇拾于散佚之馀而成帙,非其全豹。阎氏太原人,潜邱为太原附近地名,曾于《尚书古文疏证》卷六第八十一条下有“潜邱劄记”等字,故取以为书名。《四库全书》据吴玉搢重定本,删并为六卷。卷一杂考,卷二、三释地馀论,卷四丧服翼注,卷五补正《日知录》,卷六与人答问经史书。《四库提要》称其“言言有据,足为考证之资”。如:卷五“单名以偏旁为排行,如卫瓘、卫玠之流”条,“按,《晋书》玠乃瓘之孙,非弟也”;“《春秋》自僖公以前大夫并以长幼之字为称”条,“按:《春秋》自庄公十二年卫大夫已称子,石祁子是也,大夫称子,莫先于此。”其孙学林所刻,缀辑其祖残稿而欲一字不漏,故漫无体例。 |
归田琐记 | 梁章钜 | 清梁章鉅(1775—1849)撰。八卷。章鉅有《浪迹丛谈》已著录。按“归条”自云,作者“于道光壬辰(1832)引疾解组,虽归而实无田,越四年,奉命复出,又七年,复以疾引退”,“侨居浦城, 养疴无事,就近所闻见, 铺叙成书”,仿欧阳修《归田录》名其书。成书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凡百二十七条,十一万五千余字。此集即为他随笔中的一种,是他晚年辞官归田之后,于道光二十三、二十四年(1843—1844)写就。全书共8卷,内容相当驳杂。卷1记述扬州的园林坊巷、草木虫鱼以及医药验方。卷2包括书札、寿序、家传、钱法,并记录一些生活琐事。卷3谈论历史人物、碑帖、书法和典章制度。卷4记载福建省人物和科第情况。卷5专记清代前期人物的琐闻轶事。卷6主要记述师友立身行事,兼及读书论学、诗歌楹联。卷7杂记小说、酒食和谜语等,卷8收录作者晚年的日记等。 |
浪迹丛谈 | 梁章钜 | 笔记。近代梁章钜著。二十五卷。凡正集十一卷,《续谈》八卷,《三谈》六卷。其中《丛谈》作于道光二十六至二十七年(1846~1847),《续谈》作于道光二十七至二十八年,《三谈》作于道光二十八至二十九年。章鉅字宏中,一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军机章京,五任巡抚,兼署两江总督。著述七十余种。是书为著者晚年辞官告归后所作,著者于道光六年(1846)自薄城挈家过岭,将薄游吴会间,因感叹有家不能归,近于浪迹,故名。这部笔记涉及内容很广,它杂记清末时事、嘉道间人物事迹以及清代的某些典章制度,兼及古代名物、史事的考订,古代诗词、碑铭、书画的评骘,此外还过录了一些作者同师友唱和赠答的诗作。所记以作者道光间游宦所见所闻为主,亦有谈诗论文,考订名物等内容。因所记多身经目击,故颇翔实有据。 |
陔余丛考 | 赵翼 | 笔记。清赵翼撰。四十三卷。翼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人。翼有《瓯北诗钞》已著录。是书为作者自黔西乞归后所作,因其为循陔(奉养父母)时所辑,故名。全书五十三万八千字。编次以类相从。作者《小引》云: “余自黔西乞养归……有所得辄札记别纸,积久遂得四十余卷,以其为循陔(奉养父母)时所辑,故名曰《陔余丛考》。”全书不分门目,编次先后以类相从。 1~4卷论经义,5~15论史学, 16~21卷杂论掌故,22~24卷论艺文,25卷论纪年,26~27卷论官制,28~29卷论科举,30~31卷论风俗名义,32卷论丧礼,33卷论器物,34~35卷论术数及神佛,36卷论称谓,39~43卷为杂考证。是书考史论文,对典章制度,风俗名物,能明辨源流。 |
赵瓯北墓志铭 | 孙星衍 | 皇清诰授中宪大夫、赐进士及第、翰林院编修、贵州贵西兵备道、庚午科重赴鹿鸣筵宴、晋加三品顶戴赵瓯北府君墓志铭 |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 岑仲勉 | 我国军事家几无不晓得孙子兵法那一本书,但墨翟的守城方法,似乎还未得到人们的十分注意。墨翟的时期,大约比孙武不过略后几十年。据墨子公输篇说,以技巧著名的公输般替楚困造成云梯,要来攻打宋国。 |
书辑 | 陆深 | 三卷。书论。明代陆深著。深(1410—1472年),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年间进士,官至翰林院学士。少年时以文章有名,善书法,仿学李北海、赵孟頫。著作颇多,有《俨山集》、《俨山外集》等。所撰《书辑》分上中下三辑。上辑前列征引书目一百四十二种,下分“述”、“典通”、“释通”、“笔论”四篇;前三篇是摘采前人关于六书及各体书的论述;后一篇是摘采前人关于笔法的论述,其中包括指法、腕法、手法、血法、骨法、筋法、肉法等等。 |
春风堂随笔 | 陆深 | 《春风堂随笔》·一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明陆深撰。杂记闻见凡二十三条。末附所载《歙砚志》一篇。 |
愿丰堂漫书 | 陆深 |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明陆深撰。一卷,收入《俨山外集》内。现有广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四库全书总目》曰: “此则所著说部也。其书亦杂记故事,仅及七条,疑非完本。”其中有一条记载吴与弼的事迹,可由此想见当时理学家的思想行为。 |
科场条贯 | 陆深 | 明代科举制度书,是书仅寥寥数页,然“纪洪武至嘉靖间科举条式,于前后损益之制,胪列颇详”。今存明代科举制度之书较少,故录以备考。是书除刻入《俨山外集》外,尚有《纪录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即据以影印。《四库全书》列为存目,《四库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皆予以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