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优生原理 | 潘光旦 | 《优生原理》于1949年4月由观察社出版。1981年11月天津人民出版社重刊。《优生原理》采用观察社初版。《优生原理》第二部分编入《优生与抗战》,原属《人文生物学论丛》第七辑,该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44年3月重庆初版,1947年6月上海初版。《优生原理》采用上海版。 书末附录的《优生学目录》未曾发表过,原为毛笔书写的手稿,从所列篇章可知作者曾构思编写这样的一部“优生学”著作。 |
文章作法 | 夏丏尊 | 夏丏尊、刘薰宇合著。6章。 1926年开明书店出版。对记事文、叙事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小品文的特点以及写作时的注意点,作了具体的说明。 记事文:将人和物的状态、性质、效用等,依照作者所目见、耳闻或想象的情形记述的文字,称为记事文。 叙事文:记述人和物的动作,变化,或事实的推移的现象的文字,称为叙事文。叙事文原和记事文一样,同是记述事物的文字,不过记事文以记述事物的状态、性质、效用为主;而叙事文以记述事物的动作、变化为主。所以记事文是静的, 空间的,叙事文是动的,时间的。 说明文:解说事物,剖释事理,阐明意象;以便使人得到关于事物、事理或意象的知识的文字,称为说明文。 议论文:发挥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的意见,以使人承认为目的的文字,称为议论文。……说明文的目的是在使人有所知,议论文不但要使人有所知,还要有所信。 小品文:从外形的长短上说,二三百字乃至千字以内的短文称为小品文。……小品文的内容性质全然自由,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可以写景,毫不受何等的限制。 |
红楼梦新谈 | 吴宓 | 二十世纪著名红学家吴宓先生红学著述结集。吴宓一生钟爱《红楼梦》,在《红楼梦》传播普及和红学研究方面都做出过重要贡献。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红学著述此前并未系统整理出版。为了便于当代读者了解他的红学观点,我们尽力将他的红学著述汇为一辑。吴宓的红学观点,既见诸其所发表的论文、书评,也见诸其日记、书信,有些相近的观点在不同场合也会有不同的阐发。《红楼梦新谈》主体收录了吴宓有关《红楼梦》的论文、书评、讲义等,附录则摘录了其日记、书信中与《红楼梦》有关的文字,可以与主体文字相互补充。此外,吴宓曾想模仿《红楼梦》写一部理想小说《新旧姻缘》,但只发表了第一回。这是他受《红楼梦》影响进行的一种创作尝试,为便于读者从更宏观的层面了解他的红学观点,亦将其收入附录。 |
谈欣赏 | 朱光潜 | 本书精选朱光潜先生关于艺术作品及生活趣味的文章,帮助读者借朱光潜的眼睛看世界,学会去欣赏一幅画、一首诗、一篇文章、一部戏剧,发现寻常生活中不寻常的美。 我时常想,无论学哪一科专门学问,干哪一行职业,每个人都应该会听音乐、不断地读文学作品,偶尔有欣赏图画雕刻的机会。 ——朱光潜 |
陈垣论文选集 | 陈垣 | 论文集,陈垣在元史、历史文献学、宗教史等领域皆有精深研究,留下了十几种专著、百余篇论文的丰富遗产。陈垣主要的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另有《陈垣学术论文集》行世。陈垣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二陈又与吕思勉、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的许多著作成为史学领域的经典,有些被翻译为英、日文,在美国、德国、日本出版,毛泽东主席称他是“国宝”。 |
裨农最要 | 陈开沚 | 三卷。清陈开沚撰。陈开沚,字宛溪,四川三台县人。家世清贫,亲身从事农业生产,同时也植桑养蚕。经过十余年的劳作,受益颇多,使他较为深刻地理解了农田生产与植桑养蚕的关系,认识到农桑并举更有利于农业发展。《裨农最要》集中体现了他的这种认识。《裨农最要》上卷为制蚕具法,中卷为培养桑树法,下卷为饲蚕缫丝法。书中虽然引用了不少前人的论述,更为主要的却是作者的经验之谈,反映出作者的认识和看法。《裨农最要》不失为一部专谈四川养蚕业的难得著作。《裨农最要》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完成。有光绪丁酉原刻本,铜邑刻本。1956年中华书局出版《裨农最要》。1958年农业出版社也出版了 《裨农最要》。 |
西南联大国学课 | 汤用彤 | 本书主题是“国学课”。书中收录了罗庸、汤用彤、冯友兰、闻一多、蒋梦麟等五位先生的文章。内容以“儒、释、道、法、名”五个方向,梳理国学的重要精神;第六章为蒋梦麟先生在昆明期间,有感于中西方文化碰撞,国家前途飘摇,写下的对国学和中华民族的思考。本书通过对国学知识的讲解及对国学的思考,来展现西南联大兼容并包、影响深远的通识教育。 |
种树书 | 郭橐驼 | 三卷。唐郭橐驼(生卒年不详)撰。郭橐驼是唐代柳宗元《郭橐驼传》中的人物,此人能否著述尚难断言。《种树书》其它版本也有署名俞宗本的。《明史·艺文志》又作俞贞木,此处依《夷门广牍》本。《种树书》的内容,各刻本不一。据《明史·艺文志》农家类著录,全书三卷,但现存各刻本不分卷。有的分为木、桑、竹、果、豆麦、菜、花七节;有的前面一部分是“月令”的体裁,后面是种树方,分桑、竹、木、花、果、菜七节;而《夷门广牍本》中《种树书》的第一卷是“月令”体裁,以下两卷分为豆麦、桑、竹、木、花、果、菜七节,文字也有出入。书约成于洪武十二年(1379),大部分内容辑录自《齐民要术》、《四时纂要》、《种艺必用》、《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及《农桑衣食撮要》等农书。王毓瑚评曰:“本书由于记载着很多奇特的栽培技术,特别是嫁接方法,一向颇为人所称道,并且受到外国学者的重视。最近发现了著作时代更早的《种艺必用》和《琐碎录》之后,已经判明本书所讲的栽种技术并不都是第一手的性质,而是因袭前人,它的价值不一定超过《臞仙神隐书》、《便民图纂》、《多能鄙事》等书。”有《说郛》本、《丛书集成》本和农业出版社1962年校注本。 |
种鱼经 | 黄省曾 | 中国现存最早的淡水养殖专著。又名《养鱼经》、《鱼经》。著者黄省曾(1490~1540),字勉之,号五岳山人,南京吴县人。举嘉靖乡试。成书于1540年以前。全书凡三篇。第一篇述鱼种。记载了天然鱼苗的捕捞及养殖方法,以及青鱼、草鱼鱼秧的食性及鲢鱼鱼种养殖中要注意的事项。所记明代松江府海边的鲻鱼养殖,是中国鲻鱼养殖的最早记载。第二篇述养鱼方法。对于鱼池建造,总结出一套有成效的方法。如主张二池并养,可以蓄水,可去大存小,免除鱼类受病泛塘而受的损失等。池水不宜太深,深则缺氧,水温低不利鱼类生长。但池塘正北要挖深,以利鱼受阳光,可以避寒;池塘环境要适应鱼类生长需要,指出池中要建人造洲岛,以利鱼类回游,可以快长;环池周围可种植芭蕉、树木、芙蓉等植物。对于鱼病防除,科学地指出鱼类排泄物不可过多,否则鱼食之会发病;池中流入碱水石灰也会使鱼得病泛塘。强调饵料的投喂,要定时、定点,要根据鱼类生长阶段及食性投喂。还指出不可捞水草喂鱼,以防夹带鱼敌入池。《种鱼经》反映了明代淡水鱼类养殖技术的经验及成就。第三篇主要记载海洋鱼类的性状及异名。全书约3000余字。有《居家必备》、《明世学山》、《百陵学山》、《夷门广牍》、《小史集雅》、《文房奇书》、《广百川学海》、《丛书集成》等版本。 |
水品全秩 | 徐献忠 | 明代茶书,2卷,存。明代徐献忠撰。徐献忠(1483~1559),字伯臣,号长谷,松江华亭(治今上海)人。嘉靖四年(1525)举人,官奉化令,有政声。后弃官寓居吴兴(治今浙江湖州),与何良俊、董宜阳、张之象俱以文章气节名,时称四贤。及卒,门人私谥贞宪先生。有《吴兴掌故集》、《唐诗品》、《乐府原》、《金石文》、《六朝声偶》、《长谷集》等。事具《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八九《徐先生墓志铭》、《明史》卷二八七等。此书前有田艺蘅序,署嘉靖甲寅(三十三年,1554),当撰于此前不久,约略与《煮泉小品》同时。书后有蒋灼跋。此书约6000字,上卷分源、清、流、甘、寒、品、杂说7目,下卷仿《煎茶水记》对东南40余处之水一一品鉴,作出评价。田艺蘅以为堪称明代泉史。此书有《茶书全集》、《夷门广牍》等本行世,《续说郛》(卷三七)为一卷本。《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六著录于《子部·谱录类》存目,《提要》称:目仅34水(按:应作36),书中多5水,对陆羽时有批评。又云:“然时有自相矛盾者……恐亦一时兴到之言,不必尽为典要也。” |
天形道貌 | 周履靖 | 中国画论著。明代周履靖编撰。文嘉校。一卷。刊行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主要版本有万历二十六年金陵荆山书林《夷门广牍》刻本、《丛书集成》本、民国商务印书馆《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影印本,《中国画论类编》辑录画论部分,《中国版画史图录》辑录图式部分。本书是一部人物画图谱。全篇图文相配。第一部分为人物画概述。分别为:论述人物画发展史,立曹仲达、吴道子两家为“学者取宗”;论人物衣纹之法,强调“用笔全类于书”;论人物必分贵贱气貌;论人物行立坐卧姿态,以“古、怪、秀、雅”喻之;述衣褶描法,列“十八描”;分述人物面像与背像的画法比例。所发之论参融古法,简明精当,比喻形像,便于后学。第二部分为人物画法的图示。分别为临流、索句、听泉、舞袖、挥扇、倚树、徜徉、濯足、凭石、趺坐、散步、醉吟、传盃、采芝、携琴、题壁、观水、回首、静憩、晤语、观泉、谈玄、浮白、观书、拂尘、望月、呼僮、酕醄、酩盯、让履、盘桓、倦绣、调莺、捣衣、题叶等,共三十六种,图画秀雅,镌刻精致,不但是习画入门者捷径,也是明代版画艺术的精美之作。卷末附载写意画法四幅,每幅所绘约有数式,均未标注题名。 |
女论语译注 | 宋若莘 | 唐代女学士宋若莘撰,其妹宋若昭注释订正。古代妇女道德的通俗读物。宋若莘、宋若昭两姐妹,性素洁。仿《论语》,以韦宣母文君宋氏比孔丘,以东汉班昭等比颜渊、闵损,用问答体,四字一句,推明妇道所宜。前有自序。主要篇目为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管家等。清王相编入《女四书》,成为是闺闱中进行女子道德教育的重要典籍之一。《旧唐书》卷五十二有女学士尚宫宋氏传。版本有明末多文堂刊本、《说郛》本。注本有明王相笺注《闺阁女四书》。 |
乡村建设理论 | 梁漱溟 | 又名《中国民族之前途》。梁漱溟著。1937年山东邹平乡邨书店印行。分甲乙两部及附录“我们的两大难处”。甲部阐述乡村建设运动的缘起、中国旧社会组织构造及其治道与在近代的崩溃、崩溃中的中国社会极严重的文化失调、中国政治无办法建立国家权力等问题。乙部对乡村建设即新社会组织构造的建立、组织原理、具体组织、解决中国社会政治问题、实现一个理想社会的出路等问题作了论述。全书走文化哲学的致思路径,即以“人生向上的心”为一切事情的“原动力”,以“理性”为中心哲学观念,来解释中国文化的特点、精神与近代中国社会。认为中国文化的特点一为伦理尚情谊,一为人生向上尚义理。指出中国文化的长处即在能发挥人类的理性,以往中国社会秩序赖以维持的教化、礼俗、自力三者内容都是理,而理的代表者为士。认为中国文化中的理不是西方客观事理的理,而是主观情理,是超计算的感情力量,为有发动行为的力量,是个应当,是个可能,是生活上的一个方向,同样可称为“理性主义”。认为人生的意义应当是理的奔赴,而人的向上心是生命最有力量的地方,随时可以让人自觉认识这个可能。主张乡村和理性是中国社会的根。认为中国近百年史则是一部乡村破坏史,近代中国的民族自救运动都没有自觉的意识,近代中国社会崩溃的主要原因即在对固有文化“自觉地破坏”(自力破坏)。 |
中国史料的整理 | 陈垣 | 陈垣著,发表于1929年,在“中国史料整理的方法”一节,分“史籍的整理”和“档案的整理”二大类。其中一个中心内容,就是要给各种史料和档案编目录和索引,“把我们的史料整理起来,多做机械的工夫,笨的工夫,那就可以一人劳而万人逸,一时劳而多时逸了”。陈垣对目录学的重视,完全从对中国古代历史文献整理的角度出发,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 |
西南联大古文课 | 傅斯年 | 本书主题是“古文课”。书中收录了傅斯年、朱自清、游国恩、萧涤非、浦江清等五位先生的文章。内容按时间顺序,将中国历史上璀璨的古文瑰宝进行梳理,从《尚书》等先秦经典到两汉民间乐府,从建安文学再到话本和小说的起源,逐一展现中国文学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与变迁。本书秉持兼容并包的精神,通过对经典古文的讲解,来展现西南联大包容、高质量、重基础的通识教育。 |
开封一赐乐业教考 | 陈垣 | 著名历史学家陈垣著。我国首部全面研究中国古代犹太教的学术论著。写成于1919年11月。首先刊载于 《东方杂志》第17卷第5、6、7号(1920年2、3、4月)。1920年10月重新整理后出单行本。1923年12月作为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文库》之第72种出版,个别地方有所增删。后收入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的《陈垣学术论文集》第一集。全书共12章,卷首全文刊载开封犹太教清真寺三件碑文并加考证,然后从犹太人始至开封的年代,与回教的比较,挑筋教之名的由起,有关人物、会堂、经卷,以及寺中的匾额和楹联,分别详加分析和考证。作者全面论述了中国古代犹太教及开封犹太人社团的历史,初次全文刊载了有关碑文和资料,并广泛搜求方志等史料,对有关人物史实作了印证,从而超越了以往西方学术著作的水平,作为中国宗教史的一部名著,至今仍为中外学者所推许。 |
元也里可温教考 | 陈垣 | 陈垣著,1917年作,1920年排印单行本,作者在开篇讲得很清楚:“此书之目的,在专以汉文史料,证明元代基督教之情形。先认定《元史》之也里可温为基督教,然后搜集关于也里可温之史料,分类说明之,以为研究元代基督教史者之助。”作者一一介绍自清初以来,钱大昕、刘文淇、魏源等人对于也里可温的论述,从钱大昕的疑惑不解、不明何意,到尝试着解诂阐释,解为有缘的人、有福分的人、和尚道士、西洋人、景教徒、天主徒基督徒,前人的旧说虽也在一步步接近正解,但止于词语解释而缺乏资料钩沉和史实爬梳,陈垣通过自己广泛的材料搜集和精详的分析,展示了元代也里可温教之东来行迹,其戒律、人数、有名之人物,包括教徒“军籍之停止”、“徭役之蠲除”、“租税之征免”,以及也里可温教与景教之异同,及其在元代受到政府尊崇和遭遇异教摧残的史实等等,堪称一部元代基督教简史。 |
西南联大文化课 | 冯友兰 | 本书主题是“文化课”。书中收录了冯友兰、张荫麟、汤用彤、罗庸、雷海宗、吴晗、闻一多等七位先生的文章。本书从中西文化的比较入手,渐及中国历史文化、人文文化,最后通过对哲学与人生的讲解,形成了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文化的完整概述,展现了西南联大通识教育“以民族文化为主体,融汇古今、中西文化而重建现代中国文化”的特色和各位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底。 |
麓台题画稿 | 王原祁 | 画学论著。清王原祁撰。一卷。题画凡五十三首。所画皆仿古人之作,其中,仿黄公望作品多至三十五幅,又有仿倪云林、黄公望合作的作品。提出学古人应以“神遇”,“不以迹求。”(《仿黄子久》)的观点。指出“画法莫备于宋,至元人搜抉其义蕴,洗发其精神,实处转松,奇中有淡,而真趣乃出,四家各有真髓,其中逸致横生,天机透露,大痴尤精进头陀也。”(《仿黄大痴长卷》)反映其倾倒于黄公望而追求其神韵的美学思想。有《昭代丛书》本、《美术丛书》及《画论丛刊》据其收录。《历代论画名著汇编》题为《麓台画跋》。 |
西南联大诗词课 | 闻一多 |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图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5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多个角度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本书主题是“诗词课”。书中收录了游国恩、浦江清、闻一多、朱自清、萧涤非、罗庸等六位先生的文章,涵盖中国古代重要的诗人、词人和作品,并按照时间顺序将诗词产生的根由和发展的脉络梳理清楚。本书通过对诗词的形成、发展以及诗词内容的讲解来展现西南联大包容、高质量、重基础的通识教育,进而展现西南联大卓越的学术风采,以及各位先生新颖、全面、前沿性十足的学术成果。 |
弟子规译注 | 李毓秀 | 清康乾年间新绛人李毓秀作。初版时称《训蒙文》,浮山贾木斋修订为《弟子规》。辗转翻印,流传甚广,以其便于诵读和切于实行,成为清代与民国年间通用的儿童启蒙读物。共360句,1440字。以浅近的文字、三字经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处世做人的道理和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前8句为总叙;第9句至108句主要讲“入则孝,出则悌”;第109句至312句主要讲“泛爱众,而亲仁”;313句至结束主要讲“读书法”。通篇文风质朴,言简意赅,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一定影响,对社会文化规范的建树起了一定的作用。其中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人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等等,都可谓至理名言,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
千字文译注 | 周兴嗣 | 我国古代的启蒙教育课本。南朝周兴嗣编。拓取王羲之遗书中1000个不同的字,编成表达一定意义的四言韵语,叙述了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押韵自然,结构简单,便于诵读。以识字为主,兼及思想和知识教育。自隋代至清 末广为流行,对后代编写蒙学课本有很大影响。历代有多种续编和改编本,如宋代胡寅《叙古千文》,元代许衡《稽古千文》,明代周履靖《广易千文》,清代何桂珍《训蒙千文》,龚聪《续千字文》等。东传日本后,成为日本初学汉文者的课本。 |
诗的作法 | 胡怀琛 | 《诗的作法》初版于1931年,原由世界书局出版,以后又多次重版。该书共四章,兼论古今各体诗的作法,分别讲了其对诗的本质的认识、具体写法及诗歌赏读与戒忌等,最后附录有其所见历代诗话的目录。与传统诗话不同,胡怀琛适逢新旧思想、东西学术交融时代,他游走于新旧诗之间,既吸收了传统诗学的一些观点,又放眼世界诗歌文化,在此著作中展现了其通融新旧诗的学力。第一章为“作诗的基本知识”,第二章“如何作诗”第三章是“杂论”。实际上他此章只阐述了关于诗的赏鉴、读法和戒忌几点。第四章“旧诗话的目录” |
中国八大诗人 | 胡怀琛 | 胡怀琛著,主要介绍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王士祯这八位中国古代诗人的诗歌创作艺术。胡怀琛先生对八位诗人的诗歌特点及其发生与源流进行了精到的论述,使读者在很短时间内得以了解中国古代杰出诗人与优秀诗歌的成就,可称是一部简明的中国古代诗史。本书通过对中国古代八位伟大诗人的介绍,梳理出了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艺术走向,可称是一部简明的中国古代诗史。胡怀琛先生从个人的赏鉴喜好出发,对八位诗人的诗歌特点及其宗源进行了精到的论述,使读者在很短时间内得以了解中国古代诗人与诗歌的成就。 |
百家姓注释 | 佚名 | 我国古代简明姓氏手册。北宋时编,作者佚名。因北宋皇帝姓赵,是当朝国姓,故赵姓列于百家姓之首。钱是五代十国时吴越小朝廷皇帝的姓,故次之,孙是吴越王钱俶之正妃之姓,李是后唐李后主之姓,故“赵钱孙李”便为百家姓第一句。“百家”是一个习惯用语,本义是指士族,泛指天下诸姓。百家姓共收录约500个常见姓氏。由于只列姓氏,以四字为句,按韵排列,虽无文理,但读来琅琅上口,易记便诵,故一问世,便成为家喻户晓的姓氏普及读物,也是古时流行的儿童启蒙课本。《百家姓》流传后,明吴沈又编有《皇明千家姓》,改以朱姓居首。清康熙时以康熙本人名义,由臣僚编有《御制百家姓》,又以“孔”姓居首。但流行的仍然是《百家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