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食色绅言 | 龙遵 | 养生类著作。二卷。旧本题明皆春居士撰,不著名氏。后依据明本《瀛奎律髓》考证,其中载有成化丁亥新安守龙遵叙,自称皆春居士,而断为龙遵叙所作。《宝颜堂秘笈》本及《丛书集成初编》本均题为龙遵叙所作。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二卷,其中一卷为饮食绅言,勉人戒杀。男女绅言一卷,勉人节欲。龙遵叙在书首引言中说:“食色根于所性,淫杀谓之恶业,二者事本粗鄙,而关涉甚大。迹似浅近,而克治为难。儒曰:‘饮食男女为切要,从古圣贤,自这里做工夫。’释曰:‘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玄曰: ‘病从口入,福从色败。子若戒之,命同天在。’ 究心三教而不透此关,未有能得者也。况杀生恣味,好色丧真,机元相因,势更助发。纵欲体瘵,思补肥甘,多食气昏,欲为魔祟、迷则同迷,能甘澹薄。欲火不然,常持净戒,粗粝亦美、悟则同悟矣。鄙人气弱多病,于此尤惧。归田暇日,流览往集,漫拾警语,类记成编,不择醇疵,亦鲜伦次,聊自省鉴,以代书绅云尔,至若入微工夫,诠注所不能及者,孰从而书之也哉?虽然,太上忘形,真心无相,舍置源本而辨清浊于支流抑末矣。……”书末杨廷贵跋中称“养生者诚不可不知”此书。此书所言,诚可为养生家之参考。起初,《饮食绅言》和《男女绅言》分别单行,后才合而为一刊行。有《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初编》 单行本。另有一卷本《食色绅言》,收入 《由醇录》 中。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吴澄 | 一卷,旧题元吴澄著。其书以三百六十天,五天为一候,共七十二候,又以七十二候分属二十四气,各加训释。吴澄作《礼记纂言》,曾引唐《月令》,分著五日一候之义,但并未闻其著有此书。书中说多矛盾肤浅,故清儒多以为此书为好事者托名吴澄。 |
中国学术之趋势 | 李宗吾 | 李宗吾著,成都日新印刷工业社1936年7月出版,148页,1946年7月收入晨钟书局的《厚黑丛书》。这是一部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简史著作,全书共分4篇:老子与程明道;宋学与蜀学;宋儒之道统;中西文化之融合。作者在书中将中国学术的发展划分为3个时期:一是以老子为代表的周秦诸子的思想,为中国学术独立发达时期;二是以程颢为代表的赵宋之儒思想,为中国与印度学术融合时期;三是西方文化传进以后的中、西、印三方学术融合时期。该书的这个分期是很独特的,对我们把握中国学术思想之流进大有帮助。 |
大书长语 | 费瀛 | 书论。此书卷一为正心、识字、师授、心悟、通变、结构、真态、神气、乘兴、贵熟等十则,凡二十一则。他认为“草书千字不敌楷书十字,楷书千字不敌大书一字,愈大愈难”,故主张为大书者当先端正认识。一则“学书自做人始,做人自正心始”;二则深明六书之义,“恶有扁署而可作别字”;三则从明师指授八示、八病、运笔捉襟等法;四则“机巧由于心悟,所悟乃能造微”;五则“不可专习一体,须遍参诸家,各取其长而融通变化”。以上五则是大书者首先要具备的条件。书写时需先经营位置,字个、间架、笔画等要相适配合;要尽字之真态而勿参己意;要“大字惟尚神气,形质次之,最忌修饰”;要“乘兴趣乃克臻妙,非兴到不书”;要“心不厌精,手不厌熟”,“笔下自然,应规入矩”。以上各则多关联笔法,是为大书者必须注意的事项。署书、堂扁、绰楔、镌漆、鉴定一则,叙述了各种大字不同的书写方法,尤强调鉴定一则,主张切不可护疾忌医,应“过得众人眼,始放老夫心”。原古一则叙述历代书法之流变,强调大书必须各极其旨,一字之中诸体兼备。客问一则是大书笔法的诀要,谓“字贵正锋,操笔要直,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体执有向背,气脉相联属”。纸说、笔说、墨说、砚说四则,皆从便于大书角度叙述之。 |
幼仪杂箴 | 方孝孺 | 幼仪杂箴(《幼仪杂箴》)乃杂著,为明方孝孺所撰。见于《逊志斋集》卷一。《幼仪杂箴》二十首,共列了坐、立、行、寝、揖、拜、食、饮、言、动、笑、喜、怒、忧、好、恶、取、与、诵、书二十项,前边有序。在《幼仪杂箴》二十首中则把理学关于修养心性的内容和具体方法归纳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而把此杂箴放在全集第一卷,可见作者对日常修养的重视。 |
父师善诱法 | 唐彪 | 清代唐彪著,是一部专论教法、兼谈学法的语文教学著作。书中认为读书除益于作文外,还益于身心:“不读经史古文,则腹内空虚,文必浅陋。且经史之益,更在身心,读之其用又不止于作文已也。”建议“欲读一书,宜问有学者”,教师就应起到指点者的作用。在读书过程中,“先生须用心审听”,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学生背书时教师也要给予指导,“必须使其声高而缓,先生用心细听,则脱落讹误之处,了然于耳,然后可以记其脱误而令其改正。”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指出:“先生止与学生讲书,而不令其复书,最为无益……人或嫌其工夫移少,而不知其得益良多。其间错解者,可以改正;不解者,可以再解;不用心听,全不能复者,可以惩儆之。”在作文方面,论述了教师批改的作用和方法,“阅童子之文,但宜随其立意而改之,通达其气脉字句,极能长发才思。若拘题理而尽改之,则阻挫其才思,已后即不能发出矣。”这些经验之谈切合实用,对当今语文教学也有借鉴作用。 |
宏远谟斋家塾程课条录 | 黄之骥 | 八岁入塾读小学书宜先读《孝经》所以端小学之本也。《小学》内篇四前三篇述虞、夏、商、周圣贤之言后一篇摭虞、夏、商、周圣贤之行。外篇二又以纪汉以来贤人之嘉言善行所以广其言实其行为观摩则效之验也。其于古今入德之门固已本末赅备而所恃为坊表者即因是为权舆。 |
日知录集释 | 黄汝成 | 注释书。三十二卷,刊误二卷,续刊误二卷。清黄汝成撰。他博采众家之说,抉择精义,详加辨证七百多条,又综括群书,发明考证,再作 《刊误》二卷、《续刊误》二卷,为《日知录》最精善本。书中不分门目,编次顺序以类相从,其具体内容前七卷论述经义,八卷至十二卷论述政事,十三卷论述世风,十四、十五卷论述礼制,十六卷、十七卷论述科举,十八卷至二十一卷论述艺文,二十二卷至二十四卷杂论名义,二十五卷论述古事真妄,二十六卷论述史法,二十七卷论述注书,二十八卷论述杂事,二十九卷论述兵及外国事,三十卷论述天象术数,三十一卷论述地理,三十二卷杂考。卷首有自序,卷末有刊误序、刊误、续刊误序、续刊误。全书特点学术源渊通贯,每一事实,论述详细,论证、引据浩繁。有广州重刻本、武昌局本、扫叶山房刻本、坊刻巾箱本、《四部备要》 通行本等。 |
童歌养正 | 彭继先 | 《童歌养正》是彭继先创作的蒙学读物。 |
童蒙须知韵语 | 万斛泉 | 《童蒙须知韵语》是清代万斛泉创作的蒙学读物。本书从常识到历史,从典故到人物,无不具备,而且朗朗上口,易读易记,是一本典范的儿童教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启蒙教育长期采用。 |
养蒙金鉴 | 林之望 | 该书多为采摘古代名贤幼小刻苦研学终成名家的事迹,按历史序列汇而成集。顾名思义,“养蒙金鉴”即是培养学童启蒙的一面“宝镜”。 |
野菜赞 | 顾景星 | 《野菜赞》顾景星撰,具体介绍食法及野菜之异名,且有诗赞之 |
庚辛之间读书记 | 王国维 | 王国维著。王氏治学精谨,考证尤力。伦明说他“读书最精细,凡过目者,多有精密校本。所纠伪文、阐新义多谛当”(《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王国维》)。本书为著者研读《大唐六典》、《增入宋儒议论杜氏通典》、《岩下放言》、《续墨客挥犀》、《诚斋挥麈录》、《清异录》、《片玉词》、《桂翁词》、《花间词》、《尊前集》、《草堂诗余》、《董西厢》、《王粲登楼杂剧》、《隔江斗智杂剧》、《盛明杂剧初集》的札记。多记版本刊刻源流等情况,掺以读后意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收入1940年《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1983年上海古籍书店据以影印时更名为《王国维遗书》),凡43种,104卷。此编成于1910—1911年间,收书十五种,皆撰提要考证,有王忠悫公遗书观堂外集本。 |
中国哲学史大纲 | 胡适 | 哲学史著,12篇,为胡适早期撰写的中国先秦哲学思想史专著。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于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回国后,经过一年的修改,于1919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定名为《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作者采用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哲学体系、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思想,把孔子、儒家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同先秦诸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评论,破除了儒学的独尊地位和神秘色彩,有开创性的影响。第一篇《导言》,论述“哲学”、“哲学史”的定义,研究哲学史的目的,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的位置,中国哲学史的分期和整理史料的方法等。二篇至十一篇,以人物为主题,系统地论述从老子到韩非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十二篇“古代哲学之终局”,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哲学作了总结。作者认为评价一家学说的价值标准,是看“每一家学说所发生的效果”如何。胡适以资产阶级实用主义的观点考察中国古代哲学,基本上摆脱了中国传统的经学形式,在当时的确是“面目一新”的印象。蔡元培指出,本书以“平等的眼光”评判先秦时代各派思想,把孔子与诸子平列起来,打破了孔学的独尊地位。此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地应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写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历史意义,在中国哲学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武林藏书录 | 丁申 | 藏书史著作。丁申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丁氏嘉惠堂自刻本,1957年12月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据丁氏原刻本排印。武林为杭州别称,起于宋代。丁申(?—1880),字竹舟,浙江杭州人,与其弟丁丙有“双丁”之名。咸同间,“双丁”见文澜阁《四库全书》零落满地,深夜潜身诣阁,从灰焚中尽力抢救,并出资补钞,文澜阁书得以恢复原貌。家有八千卷楼,为晚清四大藏书家之一。又于乡贤著作悉心搜求,合编《国朝杭郡诗三辑》100卷,为杭郡一大地方文献。本书共3卷,卷首、卷末各1卷。卷首记文澜阁始末,卷上为杭州宋至清代官家藏书、刻书、采书及地方进书概况,并载当地藏置的版刻目录。卷中、卷下列杭州历代藏书故实,起于三国时吴国范平,止于清代朱学勤,共68家。卷末载侨居杭州的藏书家周密、鲍廷博等6家,并附释道经版,上乘院、灵隐经藏、吴山火德庙道藏4条。杭州自宋代已为文化中心,至清代藏书、刻书风气更盛。本书保存了杭州地区文献史料,对研究目录、版本及文化史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
皇朝经世文编 | 贺长龄 | 120卷论文集,1826年编成刊刻。收清初至道光5年论学论治文献两千多篇,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八个方面,63个专题。其中学术6卷,对立志、立节、立言、立功、原性、原道、原天、原人、原命、天道、人为等问题进行探讨,是研究清代前期伦理思想的重要材料;治体分原治、政本、治法、用人、臣职五个专题,政本类提出了对皇帝的言行和道德要求,臣职类有评价人物的标准和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材料;礼政分礼论、大典、宗法、家教、婚礼、丧礼、制服、祭礼、正俗等专题,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伦理、礼法制度、行为规则、民情风俗、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材料。序言中提出经世致用的原则和贯彻全书的务实精神,对克服当时学术界盛行的考据末流和空谈心性的腐朽士风,有很大的作用。 |
盛氏皇朝经世文续编 | 盛康 | 一百二十卷。系辑录道光、咸丰、同治、光绪间奏稿、论文而成,体例与《皇朝经世文编》全同。有光绪二十三年思补楼刊本。清盛康辑,盛宣怀编。此编为 《皇朝经世文编》主要续书之一,继《皇朝经世文编》专收道光以来文献史料,所选文章自道光元年 (1821) 起至光绪二十三年 (1897)为止。辑者搜集官方文牍、诸家专集二百余种,录入作品以奏议为主,凡四朝经制事宜具详,有关中外交涉者,别为外编。编辑体例仍按《皇朝经世文编》,细目略有增损,也为一百二十卷,分八纲、七十目。 |
葛氏皇朝经世文续编 | 葛士浚 | 清末葛士濬辑。一百二十卷。葛氏以贺长龄、魏源《皇朝经世文编》成书以来已历六十年,时殊世易,遂于光绪十二年(1886)复辑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历朝名人匡济时世之文成此编。十三年稿成,后又有增补,以十四年为断。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洋务九纲,又隶七十余子目。 |
饶氏皇朝经世文续编 | 饶玉成 | 清末饶玉成编辑,始自道光初年,止于同治朝,光绪八年(1882)成书。 |
皇朝经世文三编 | 陈忠倚 | 清末陈忠倚辑。八十卷。继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葛士濬《皇朝经世文续编》辑成。断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多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有关时务之论述。外国人议论亦采入。其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洋务九纲与葛编同,于子目有所损益。较葛编所增改之子目有:变法、约章、聘使、邮政、操练、制造、工程、船政、矿务、外洋沿革、外洋国势等。始编于光绪二十二年,次年告成刊行。光绪二十四年又复校勘补正 |
皇朝经世文四编 | 何良栋 | 清末何良栋辑。五十二卷。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设立外务部,被迫推行一些新政。何氏乃继葛士濬《皇朝经世文续编》、陈忠倚《皇朝经世文三编》,搜辑新出救时济世之文成此编。西人论说亦采入。治体、学术、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外部九纲仍二、三编旧例,惟改洋务为外部。较二、三编所增改之子目有:富强、国债、税则、钞法、银行、赛会、公司、公法、议院、善举、埠政、治道、史传、地志等。纲目与早出之求自强斋主人《皇朝经济文编》略同。反映了义和团运动以后出现的新形势。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刊本。 |
皇朝经世文五编 | 求是斋 | 《皇朝经世文五编》三十二卷,署名求是斋,生平不详 |
皇朝经世文统编 | 邵之棠 | 清末邵之棠辑。一百零七卷。光绪二十七年(1901)三月清政府下令举行经济特科考试,邵氏应时而取《皇朝经世文编》、《续编》、《三编》诸文别择、补辑,依经济八科之分科重为分部,而成此编。凡文教、地舆、内政、外交、理财、经武、考工、格物及通论、杂著十部。各部别隶子目。清开国至光绪间切于时政之文略具。外国人论著亦择要采入。有光绪二十七年秋上海宝善斋石印本。 |
皇朝经世文新编 | 麦仲华 | 清末麦仲华辑。二十一卷。麦氏为宣传变法,倡开新政,乃辑中外人士有关变法言论成此编。分通论、君德、官制、法律、学校、国用、农政、矿政、工艺、商政、币制、税则、邮运、兵政、交涉、外史、会党、民政、教宗、学术、杂纂二十一门。体例与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葛士濬《续编》不同。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维新派,以及外国人的论述辑录很多。反映了戊戌变法前夕的新形势。有光绪二十四年(1898)上海大同译书局刊本。因成书于光绪诏定国是之前,故缺少百日维新的内容。 |
皇朝经世文新编续编 | 甘韩 | 《皇朝经世文新编续编》,甘韩编辑,二十一卷。所录多为1901年6月以后的奏议和论著;此前为它编所遗漏的也补入。规模、体例与《新编》同。它是研究戊戌变法和清政府新政的重要参考资料。此后还有甘韩的《皇朝经世文新编时务续编》、润甫的《皇朝经世文统编》、丁宝轩的《皇朝蓄艾文编》等多种。对研究近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