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童歌养正 | 彭继先 | 《童歌养正》是彭继先创作的蒙学读物。 |
童蒙须知韵语 | 万斛泉 | 《童蒙须知韵语》是清代万斛泉创作的蒙学读物。本书从常识到历史,从典故到人物,无不具备,而且朗朗上口,易读易记,是一本典范的儿童教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启蒙教育长期采用。 |
养蒙金鉴 | 林之望 | 该书多为采摘古代名贤幼小刻苦研学终成名家的事迹,按历史序列汇而成集。顾名思义,“养蒙金鉴”即是培养学童启蒙的一面“宝镜”。 |
野菜赞 | 顾景星 | 《野菜赞》顾景星撰,具体介绍食法及野菜之异名,且有诗赞之 |
庚辛之间读书记 | 王国维 | 王国维著。王氏治学精谨,考证尤力。伦明说他“读书最精细,凡过目者,多有精密校本。所纠伪文、阐新义多谛当”(《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王国维》)。本书为著者研读《大唐六典》、《增入宋儒议论杜氏通典》、《岩下放言》、《续墨客挥犀》、《诚斋挥麈录》、《清异录》、《片玉词》、《桂翁词》、《花间词》、《尊前集》、《草堂诗余》、《董西厢》、《王粲登楼杂剧》、《隔江斗智杂剧》、《盛明杂剧初集》的札记。多记版本刊刻源流等情况,掺以读后意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收入1940年《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1983年上海古籍书店据以影印时更名为《王国维遗书》),凡43种,104卷。此编成于1910—1911年间,收书十五种,皆撰提要考证,有王忠悫公遗书观堂外集本。 |
中国哲学史大纲 | 胡适 | 哲学史著,12篇,为胡适早期撰写的中国先秦哲学思想史专著。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于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回国后,经过一年的修改,于1919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定名为《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作者采用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哲学体系、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思想,把孔子、儒家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同先秦诸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评论,破除了儒学的独尊地位和神秘色彩,有开创性的影响。第一篇《导言》,论述“哲学”、“哲学史”的定义,研究哲学史的目的,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的位置,中国哲学史的分期和整理史料的方法等。二篇至十一篇,以人物为主题,系统地论述从老子到韩非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十二篇“古代哲学之终局”,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哲学作了总结。作者认为评价一家学说的价值标准,是看“每一家学说所发生的效果”如何。胡适以资产阶级实用主义的观点考察中国古代哲学,基本上摆脱了中国传统的经学形式,在当时的确是“面目一新”的印象。蔡元培指出,本书以“平等的眼光”评判先秦时代各派思想,把孔子与诸子平列起来,打破了孔学的独尊地位。此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地应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写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历史意义,在中国哲学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武林藏书录 | 丁申 | 藏书史著作。丁申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丁氏嘉惠堂自刻本,1957年12月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据丁氏原刻本排印。武林为杭州别称,起于宋代。丁申(?—1880),字竹舟,浙江杭州人,与其弟丁丙有“双丁”之名。咸同间,“双丁”见文澜阁《四库全书》零落满地,深夜潜身诣阁,从灰焚中尽力抢救,并出资补钞,文澜阁书得以恢复原貌。家有八千卷楼,为晚清四大藏书家之一。又于乡贤著作悉心搜求,合编《国朝杭郡诗三辑》100卷,为杭郡一大地方文献。本书共3卷,卷首、卷末各1卷。卷首记文澜阁始末,卷上为杭州宋至清代官家藏书、刻书、采书及地方进书概况,并载当地藏置的版刻目录。卷中、卷下列杭州历代藏书故实,起于三国时吴国范平,止于清代朱学勤,共68家。卷末载侨居杭州的藏书家周密、鲍廷博等6家,并附释道经版,上乘院、灵隐经藏、吴山火德庙道藏4条。杭州自宋代已为文化中心,至清代藏书、刻书风气更盛。本书保存了杭州地区文献史料,对研究目录、版本及文化史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
皇朝经世文编 | 贺长龄 | 120卷论文集,1826年编成刊刻。收清初至道光5年论学论治文献两千多篇,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八个方面,63个专题。其中学术6卷,对立志、立节、立言、立功、原性、原道、原天、原人、原命、天道、人为等问题进行探讨,是研究清代前期伦理思想的重要材料;治体分原治、政本、治法、用人、臣职五个专题,政本类提出了对皇帝的言行和道德要求,臣职类有评价人物的标准和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材料;礼政分礼论、大典、宗法、家教、婚礼、丧礼、制服、祭礼、正俗等专题,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伦理、礼法制度、行为规则、民情风俗、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材料。序言中提出经世致用的原则和贯彻全书的务实精神,对克服当时学术界盛行的考据末流和空谈心性的腐朽士风,有很大的作用。 |
盛氏皇朝经世文续编 | 盛康 | 一百二十卷。系辑录道光、咸丰、同治、光绪间奏稿、论文而成,体例与《皇朝经世文编》全同。有光绪二十三年思补楼刊本。清盛康辑,盛宣怀编。此编为 《皇朝经世文编》主要续书之一,继《皇朝经世文编》专收道光以来文献史料,所选文章自道光元年 (1821) 起至光绪二十三年 (1897)为止。辑者搜集官方文牍、诸家专集二百余种,录入作品以奏议为主,凡四朝经制事宜具详,有关中外交涉者,别为外编。编辑体例仍按《皇朝经世文编》,细目略有增损,也为一百二十卷,分八纲、七十目。 |
葛氏皇朝经世文续编 | 葛士浚 | 清末葛士濬辑。一百二十卷。葛氏以贺长龄、魏源《皇朝经世文编》成书以来已历六十年,时殊世易,遂于光绪十二年(1886)复辑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历朝名人匡济时世之文成此编。十三年稿成,后又有增补,以十四年为断。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洋务九纲,又隶七十余子目。 |
饶氏皇朝经世文续编 | 饶玉成 | 清末饶玉成编辑,始自道光初年,止于同治朝,光绪八年(1882)成书。 |
皇朝经世文三编 | 陈忠倚 | 清末陈忠倚辑。八十卷。继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葛士濬《皇朝经世文续编》辑成。断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多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有关时务之论述。外国人议论亦采入。其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洋务九纲与葛编同,于子目有所损益。较葛编所增改之子目有:变法、约章、聘使、邮政、操练、制造、工程、船政、矿务、外洋沿革、外洋国势等。始编于光绪二十二年,次年告成刊行。光绪二十四年又复校勘补正 |
皇朝经世文四编 | 何良栋 | 清末何良栋辑。五十二卷。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设立外务部,被迫推行一些新政。何氏乃继葛士濬《皇朝经世文续编》、陈忠倚《皇朝经世文三编》,搜辑新出救时济世之文成此编。西人论说亦采入。治体、学术、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外部九纲仍二、三编旧例,惟改洋务为外部。较二、三编所增改之子目有:富强、国债、税则、钞法、银行、赛会、公司、公法、议院、善举、埠政、治道、史传、地志等。纲目与早出之求自强斋主人《皇朝经济文编》略同。反映了义和团运动以后出现的新形势。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刊本。 |
皇朝经世文五编 | 求是斋 | 《皇朝经世文五编》三十二卷,署名求是斋,生平不详 |
皇朝经世文统编 | 邵之棠 | 清末邵之棠辑。一百零七卷。光绪二十七年(1901)三月清政府下令举行经济特科考试,邵氏应时而取《皇朝经世文编》、《续编》、《三编》诸文别择、补辑,依经济八科之分科重为分部,而成此编。凡文教、地舆、内政、外交、理财、经武、考工、格物及通论、杂著十部。各部别隶子目。清开国至光绪间切于时政之文略具。外国人论著亦择要采入。有光绪二十七年秋上海宝善斋石印本。 |
皇朝经世文新编 | 麦仲华 | 清末麦仲华辑。二十一卷。麦氏为宣传变法,倡开新政,乃辑中外人士有关变法言论成此编。分通论、君德、官制、法律、学校、国用、农政、矿政、工艺、商政、币制、税则、邮运、兵政、交涉、外史、会党、民政、教宗、学术、杂纂二十一门。体例与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葛士濬《续编》不同。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维新派,以及外国人的论述辑录很多。反映了戊戌变法前夕的新形势。有光绪二十四年(1898)上海大同译书局刊本。因成书于光绪诏定国是之前,故缺少百日维新的内容。 |
皇朝经世文新编续编 | 甘韩 | 《皇朝经世文新编续编》,甘韩编辑,二十一卷。所录多为1901年6月以后的奏议和论著;此前为它编所遗漏的也补入。规模、体例与《新编》同。它是研究戊戌变法和清政府新政的重要参考资料。此后还有甘韩的《皇朝经世文新编时务续编》、润甫的《皇朝经世文统编》、丁宝轩的《皇朝蓄艾文编》等多种。对研究近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
鸡谱 | 佚名 | 《鸡谱》是清代一部有关饲养斗鸡的著作。作者不明,只有清乾隆丁未年(1787)的一个抄本留传下来,存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 一的中国古代养鸡学专著,直到1989年才由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第一个印本。全书约1.4万字,全书凡51篇,内容包括: 一,关于斗鸡外貌的描述和鉴定;二,斗鸡良种之选配繁育;三,种卵的孵化和雏鸡饲育;四,斗鸡的饲养管理;五,斗鸡的疾病及其防治措施;六,斗鸡的对阵和阵后处理。《鸡谱》发展了古代的“相鸡术”。书中有“论头”、“论冠”、“论眼”等15篇专门论述斗鸡外部形态差异及其与体质强弱、性情勇怯的关系,并提出外貌鉴定的标准。 |
日用俗字 | 蒲松龄 | 清代蒲松龄撰。该书把日常生活用字联成七字一句,便于背诵。其中饮食章、菜蔬章、果实章为饮食内容,间有述及食品腌制、烹调术语等,对研究清代饮食生活有史料价值。《日用俗字》是蒲氏撰写的一部歌谣体日用字汇编,《日用俗字·序言》云:“每需一物,苦不能书其名。旧有《庄农杂字》,村童多诵之。无论其脱漏甚多,而即其所有者,考其点画,率皆杜撰。故立意详查《字汇》,编为此书。”蒲松龄参考当时通行的明代字书《字汇》,将农村日常生活用字串编成歌谣记录下来,分为31章,共1588句,计11116字。 |
蒙训 | 刘沅 | 刘沅撰,蒙学读物。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名,数目从斯积。 |
闺训千字文 | 佚名 | 为清代女子蒙学教材之一,原名《女千字文》,清人所作。该书与《改良女儿经》一样,贯穿书中的中心思想仍是“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观念,但对一些日常生活和为人处事的基本规范训则也有详细的描述,对女子的一生成长有很大的教育作用。书中正文开始就说: “凡为女子,大理须明,温柔典雅,四德三从。”接着又说:“孝顺父母,惟令是行”、“言词庄重,举行消停”、“补拆浆洗,绣凤描凰,针线精致,裁剪审详,最忌懒惰,活计匆忙”、“夫妻匪易,契注朱绳(传说月下老人有一簿子,记载着谁和谁应当结婚,他还有一口袋红绳,能将有夫妇缘分的男女之足拴在一起,是谓契注朱绳),仰仗企望,苦共甘同”、“伯叔姊妹,兄弟甥侄,亲疏远近,周恤提携”。从中体现的一些传统美德也是显而易见的。 |
御制千字诏 | 洪秀全 | 太平天国编印的书籍之一。1854年(咸丰四年)刊行。全书以四言为句,共276句,共1104个字。它与《三字经》、《幼学诗》同为太平天国的儿童识字课本。其内容包括自然知识、生活常识、拜上帝会教义和太平天国前期的革命历程。其中不少内容就是对儿童进行太平天国历史传统教育的好材料。如叙述了革命初期洪秀全与冯云山一起,经历了许多艰险,爬山涉水,同患难共安危,开始周游,发动群众起来革命。它又回顾了太平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所向无敌的胜利进军史。生动的记述了太平军渡过洞庭湖,进攻湖北,占领武汉,分水陆两路沿江东下,攻克安庆、南京,并定南京为太平天国首都。用太平天国的革命史教育儿童。这是一本与旧《千字文》根本对立的教科书。它标志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革命的农民阶级在教育领域又一项重大的改革。概括的来说,这些教材的教育作用实质就是使革命后代从小养成具有敢于战胜封建统治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的革命精神;遵守太平天国制订的各种革命制度和道德规范;坚定革命信仰和热爱太平天国。 |
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 | 洪承畴 | 本刊为洪承畴在清朝之「揭」、「题」、「奏」、「报销册」等项档案,故定名为「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 |
两垣奏议 | 逯中立 | 一卷。明逯中立撰。逯中立,字与权,号确斋,聊城 (属今山东聊城县)人。万历进士,曾任给事中之职,遇事敢直言,先后抗疏为高攀龙,顾宪成讼冤而被贬为陕西按察司知事,引疾家居而卒。著有《周易札记》。《两垣奏议》收编的六篇奏议皆为逯中立任给事中时所上,当时他历任吏、兵两科,故称“两垣”,包括了论公用舍、论修史用人、论会推阁臣、请罢织造、论东倭、请停例金这六疏。有《四库全书》本、《借月山房汇钞》本、《指海》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发史 | 胡朴安 | 呜呼!吾民族蒙辫之耻,至于今已二百六十八年矣,习以为常,安之若素,几自忘固有之头颅,认胡尾为本来之面目矣。贤人杰士,严夷夏之分,抱种族之戚,宁尽去其,而不肯垂修修之尾以为汉族羞。世人论者,以为区区之,无与乎兴亡之故。呜呼!是不知夫之历史也。入关之初,令下,吾民族之不忍受辱而死者,不知凡几,幸而不死,或埋居土室,或遁迹深山,甚且削披缁,其百折不回之气,腕可折,头可断,肉可脔,身可碎,白刃可蹈,鼎镬可赴,而此星星之,必不可,其意岂在一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