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算法全能集 | 贾亨 | 中国古算书,元末贾亨撰。贾亨字季通,长沙人。《永乐大典》作贾通。刻本作二卷。 总说五项,述说钱、粮、端匹、斤秤、田亩的单位进率。常用法二十项,有因法、加法(定身乘)、乘法、减法(定身除)、归法、归除、求一、商除、异乘同除、就物抽分、差分、和合差分、端匹、斤秤、堆垛、盘量仓窖、丈量田亩、修筑、约分、开平方。每项算法前有歌诀。比如“乘法”条为:“下乘之法此为真,位数先将第二因,三四五来乘遍了,却将本位破其身”。即指留头乘法。“归除”条为:“惟有归除法更奇,将身归了次除之,有归若是无除数,起一回将元数施。或值本归归不得,撞归之法莫教迟,若还识得中间法,算者并无差一厘”。其中九归口诀为:“二归见一添为五,见二进一十;三归见一三十一,见二六十二,见三进一十,……五归就身加一倍,见五进一十……九归下位加一倍,见九进一十”。撞归口诀为:“二归为九十二,三归为九十三……九归为九十九”,与后世稍异。 |
视学 | 年希尧 | 中国清代数学家、政治家年希尧撰。这是中国最早的系统阐明透视原理的一部著作,是18世纪画法几何的一部代表作。 年希尧早年留心视学,后供职清宫,在北京与一位懂得透视原理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结识,学习了透视知识,并对从郎世宁那里得到的一本有关透视的书,进行潜心研究,补充了大量图形,在此基础上,积30余年心得,终于写成《视学》一书,并于1729年出版。本书论述透视原理与方法,书中绘制了许多透视立体图,而且提出了许多平面视图及其画法,有二视图、三视图,其画法有量点法、双量点法、截距法和仰望法等,书中用量点法作出图形的平行透视图及其角透视图,利用几何体二视图及视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作出透视图,用轴测图上中心光源阴影作图,这是其主要贡献。书中图例精美,亦为中国版画史上罕见佳作。这部著作出版之后,年希尧并不十分满意,又于1735年作了修订后再版,使这部著作的内容更加丰富,水平也更高。 《视学》堪称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本画法几何学著作。它比法国数学家蒙日于1799年出版的有名著作《画法几何学》一书早70年。这部著作在国内只有两部再版本,而在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一残本,在英国有一部抄本。 |
武略神机 | 佚名 | 明胡献忠辑著。这是一册关于火药、火器技术的兵书,其内含:边防形胜图、武略神机火药品妙卷、神机演习图说、火器图式等。书前有胡献忠、周应治序,书后有沈文辅跋。此本大致为明万历时期刊刻。 |
兵垣四编 | 闵声 | 六卷。明闵声辑刻。闵声字襄子,乌程 (今浙江湖州)人。闵氏所刻书甚为精美,世称“闵板”。据此书后闵映张 《跋》称其从父襄子自束发读书以来,即有经世济民之志,仰慕古之侠烈丈夫。后辽东事起,明军屡屡败北,羽书告急,襄子不胜愤慨。自恨一介书生不能持三尺剑上前线杀敌卫国,只好“悉探秘笈,不靳流传,以裨登坛请缨者考焉。”此 《跋》述辑刻此书缘起甚明,盖资 “登坛请缨者”参考备用。《四编》六卷子目如次:《阴符经》一卷(明唐顺之评释、汤显祖解)。《素书》一卷 (宋张商英参)。《孙子》一卷(明王世贞评释)。《吴子》一卷 (明王士骐评释)。《九边图论》一卷(明许论撰、臧懋循阅)。《海防图论》一卷(明胡宗宪撰、殷都阅。末附《辽东军饷论》、《日本考略》两文)。此书据《中国善本书目》著录有明闵氏朱墨印本(五册),藏北京图书馆。另,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此编六册。 |
书法钩玄 | 苏霖 | 元代苏霖编撰。全书共四卷,其内容辑录历代名家书学论著,如:杨子云书论、卫夫人笔阵图、王右军论书、欧阳询书三十六法、孙过庭书谱、李阳冰论古篆、苏东坡书说、永字八法、刘须溪评书等等共六十五篇。此为明嘉靖三十六年严嵩序刊本。本书例仿《法书要录》《墨池编》《书苑菁华》等书,收录内容也大都在以上三部书之内,其中论著作者最早为汉代的杨雄,最晚为宋代刘辰翁,全书不按时代编次。 |
乐书要录 | 武则天 | 中国唐代乐律学著作,10卷。武则天敕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武后乐书要录10卷。约成书于久视元年(700)。原书在国内早佚。日本灵龟二年(716)遣唐留学生吉备真备于天平七年归国时,曾将全书携回日本,在日亦亡佚甚多,仅存第5~第7卷。清末,由驻日使节搜寻归国并予翻刻,国内今以《佚存丛书》本与《丛书集成》影印本较常见。唐代乐律学崇尚实践,异于汉代与两宋以经治乐之风。此书残存之3卷中,除第6卷记述律吕之学大略因袭旧说而外,多富实践意义。今存第5卷有:辨音声审声源、七声相生法、论二变义、论相生类例、论三分损益通诸弦管、论历八相生意、七声次第义、论每均自立尊卑义、叙自古书传论声义、乐谱共10目。第6卷有:记律吕、乾坤唱和义、谨权量、审飞候共4目。第7卷有律吕旋宫法、识声律法、论一律有七声义共3目。其第5卷:"辨音声审声源"引蔡邕《月令章句》"古之为钟律者以耳齐其声"语,而阐述曰:"以度量者可以文载口传与众共知,然不如耳决之明也。此诚知音之至言、入妙之通论也。"这些话道出了唐人用律而不束缚于数的辩证之理。"论二变义"强调七声"出于自然","未有不用变声能成音调者也";批评"不知音者,莫识其源",并把"变徵变宫起自周武"之论斥为"佚文守见之谈,非知音达乐之说"。这些论述,可见唐代音乐思想之通脱。其第7卷则兼论顺旋(即宋代乐学理论之右旋)与逆旋(即宋之左旋)两种旋宫法,简明扼要,为结合实践需要、阐明古代旋宫真义的现存最早文献。其他各卷的佚文,仍有片段(或为转述)散见于日本多种古乐文献之中,目前尚未见辑佚成集的工作。日本羽塚启明论及《乐书要录》佚文,提及的有:《三五要录》中的"琵琶旋宫法";《阿月问答》中有关第10卷的材料;《音律通致章》述及第5~第10卷的提要。此外,《声明用心集》、《类笔治要》、《体源抄》诸书之中尚有若干具有一定联系的材料。 |
茶乘 | 佚名 | 此《茶乘》由明代高元濬辑。全书共六卷,卷一为茶原、茶产、艺法、茶具等十四篇介绍茶的文章;卷二为志林(收录茶相关的轶闻趣事);卷三至卷六(收录历代文人关于茶的各体文学作品一百六十篇)。前附茶乘品藻,后附拾遗一卷。此为明天启时期刊本。《茶乘》之乘应读 shèng,是历史的意思。《茶乘》一书中的内容,除了有高元濬自身的见解与想法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取材于过往茶书中的。如《茶乘》开头所附之 〈茶乘品藻〉 中,张燮便言道:「高君鼎複合諸家,刪纂而作《茶乘》,古來茗灶間之點綴,可謂備嘗矣」认为《茶乘》融合诸家之言,并做了适当的修改,使得从古至今对茶的记载,可谓在一本书内汇聚。而章载道亦评论:「君鼎嗜茶,直肩隨陸、蔡,故所著《茶乘》,雖述倍於創,要于疏原引類,各極其致,不趐三昧之矣」认为《茶乘》一书,虽然引用的内容多于高元濬自身所原创的,但考据详实且内容丰富。 |
怡颜斋兰品 | 松冈恕庵 | 日本松冈恕庵著,松冈恕庵(1668-1746),名玄达,字成章,别号怡颜斋。日本江户时代儒家、本草学者。书中涉及许多中国文人对兰花的题咏和中国本草学家对兰花的考证。 |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 | 莫友芝 | 清莫友芝撰,莫友芝(1811—1871)是晚清宋派的代表诗人,同时也是集文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书画学,金石学,版本目录学等于一身的著名学家。是书三卷,系莫友芝对平生所见的多种宋元精刊本或抄本,手稿所作的记录或释题概要,或考订源流,或品评优劣,或录写其序跋,印鉴,凡130余种,深受藏书家重视。该书附录两卷:一卷为书衣题识,系莫友芝对家藏的部分古籍所作的题识,一卷为《金石题识》,系莫友芝所见所藏的历代金石拓片的题识,都颇有价值。 |
悲剧心理学 | 朱光潜 | 现代朱光潜著。初为作者留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时以英文撰写的博士论文,1933年由该大学出版。全书十三章,分别探讨了悲剧与“心理距离”说,悲剧快感与同情,悲剧与崇高感,痛感中的快感,悲剧与生命力感,以及悲剧的衰亡等问题。认为悲剧的欣赏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对其作出完全令人满意的说明,但每一种理论又都各有其理,为此研究悲剧快感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公平地检查从前的理论,取其精华。书中介绍了从亚里士多德起,到黑格尔、席勒、雨果、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布拉德雷、弗洛伊德等人的悲剧理论与范畴,特别推崇尼采的《悲剧的诞生》,认为它是“出自哲学家笔下论悲剧的最好一部著作”,其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说,“把握住了真理的两面”。1983年被译成中文出版,作者为中译本增写了序言。收入《朱光潜美学文集》。 |
西方美学史 | 朱光潜 | 高等学校文科专业教材。朱光潜主编。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964年出版。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史的专著。全书较系统地阐述从古希腊罗马到20世纪初各个时期西方各国美学思想的特点和欧洲数千年美学思想发展脉络,勾勒出西方美学史的大体轮廓,着重评介了流派多、成就高、影响大的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美学和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初的欧洲美学思想,其中19世纪德国古典美学、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等约占全书的一半篇幅,从而既较完整又重点突出地反映了西方美学史的发展概貌。并在结束语中就“美的本质”、“艺术典型”、“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三个贯穿西方美学史的关键性问题作了理论概括,阐述了自己的美学观点。该书资料翔实,力求运用第一手原始资料对西方美学史、美学家作忠实的介绍,语言简约明白,结构完整严谨,在表述上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并努力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原则,对西方主要美学流派、美学家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批判和评价。该书对我国开展西方美学史的研究和美学理论、文艺理论研究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宝训 | 郝懿行 | 农书。清郝懿行撰。八卷。书成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分杂说,禾稼、蚕桑,蔬菜、果实,木材、药草,孳畜共八门。以农语为纲,引征古书论述加以说明为本书特色。 作者以所录农语, 堪为珍宝,应传之子孙,故以《宝训》名书。书引前人文献甚广,但无作者见解和评议。有光绪八年(1882)刻本,收入《郝氏遗书》。 |
荔谱 | 陈定国 | 植物书。一卷。其书内容分“六辨”:辨种、辨名、辨地、辨时、辨核,辨适.不同于其他荔谱,独具特色。据王毓瑚《中固农学书录》,考旺,成书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定国字紫岩,福建长乐人.家居胜画乡,荔枝生长奇特,树高达四十丈,果实特大,一树可收四、五千斤。作者据实记录,以传后代。有《昭代丛书》本传世。 |
岭南荔枝谱 | 吴应逵 | 记载广东荔枝的专谱。作者吴应逵,字鸿来,号雁山,鹤山(今广东鹤山)人。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此书成于道光六年(1826)。自序说:“长夏苦热避暑荔枝湾上,良朋既集,各征事实,因纂缉成编。”是由友人提供材料编辑而成的。 全书六卷。卷一《总论》。讨论荔枝之名的来由,描述荔枝的生态,叙述荔枝的历史,说明荔枝的吃法,选录前人赞荔的文辞。卷二《种植》。叙述荔枝的特性、荔枝栽培方法、虫害的防治及广东的主要产地。卷三《节候》,记叙荔枝花开、果熟的时令及天气对荔枝收成的影响。卷四《品类》,记述广东荔枝的80多个品种。现有的广东名荔如挂绿、糯米糍、桂味、妃子笑等,书中均有详细的介绍。卷五、六《杂事》,辑录有关的典故和传说以及保鲜、加工的方法。 《岭南荔枝谱》是“爰采旧文”撰成的,引书94种,资料繁富,可以说是清代中叶广东荔枝资料的汇编。所引资料均注出处,态度颇为严谨。唯所引文献多有删节。有《岭南丛书》本和《丛书集成》本。 |
爱情定则 | 张竞生 | 1923年在名编辑孙伏园的组织下,以《晨报副刊》为园地,由北大教授谭鸿熙续娶陈璧君之妹陈淑君事件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张竟生首倡其议,提出了爱情四定则,随后又不断参与讨论,成为当年轰动一时的事件。 这次讨论是对封建意识与传统礼教的一次正面冲击,是对妇女解放与恋爱自由的一次大胆启蒙,是对男女平权与两性关系的全新诠释,它所体现的探索真理的勇气,昭示着一个时代的巨大进步。使人知道夫妻是一种朋友,可离可合,可亲可疏,不是一人可专利可永久可占有的。希望此后,用爱或被爱的人,时时把造成爱情的条件力求改善,力求进化。 ——张竞生 钟先生也脱不了旧思想,他以为丑,他就想盖住,殊不知外面遮住了,里面依旧还是腐烂,倒不如不论好歹,一齐揭开来,大家看看好。 ——鲁迅 如果因为解释事实,不惜迁就学理,而遂作为爱情定则,那讲的学理是很靠不住的,不敢领教的。 ——许广平 在我们这个礼义之邦里,近来很流行什么无条件的爱情,即使只在口头纸上,也总是至可庆贺的事。 ——周作人 |
美的人生观 | 张竞生 | 出版于1925年,包含《美的人生观》和《美的社会组织法》是张竞生在北京大学担任哲学教授时撰写的讲义,也是轰动一时的畅销书。它讲述了人们既美丽又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以及达到人生真、善、美的可行途径。美的人生观是生命所需要的一种有规划、有目的与创造性的人生观,它阐发的正是美的人生观系统而实用的构想。它既讲人生观,也讲人生哲学、情感智慧学,对人们的生活现状及生活理想有很多启迪。在《美的人生观》中提出:美的人生观之所以高于一切人生观,就在于能在丑恶的物质生活上求得美妙有趣的作用;在疲弱的精神生活中得到刚毅活泼的心思。在《美的社会组织法》中提出:凡富与强的组织,如无美的、艺术的、情感的元素,则富的不免为资本家的凶恶和守财奴的乏味;强的不免为盗贼式的侵夺和凶徒样的专横。 |
病榻手吹 | 杨慎 | 笔记。明代杨慎撰,其书摘记古书,间附己见。为考据议论笔记之流。 是书《国史经籍志》、《千顷堂书目》小说类著录。今据《续说郛》本整理。 |
高阳说红楼 | 高阳 | 红学界颇有影响的一家之言。历史小说大师高阳就红学研究中历来争议颇多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诸如《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曹雪芹家是否有对应关系?“元妃省亲”道出的曹氏家族衰败的原因是什么?高阳从历史的脉络中采撷诸说,将“庚辰本”与“程乙本”反复对比,带领我们一探《红楼梦》鲜为人知的创作内幕,引领我们走进大观园的有情世界。 |
考工记图 | 戴震 | 戴震撰,2卷。乾隆二十一年(1756)刊行。《考工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科技著作,主要记述百工技艺之事,从先秦至宋明对此书研究不断。因该书文字奥曲艰深,所涉名物难以理解,乾嘉学派戴震以图绘形式,对此书加以释义。乾隆十一年《考工记图》初稿完成,10年后,重新修订。他吸收东汉经学家郑众与郑玄研究成果,将两人旧注加以考订补入书中;将初稿插图分刻51幅,每半页1幅,以图说作为补注。主要是对宫室、车舆、兵器、礼乐等列图说明,对古物、制度、字义等加以考证。其插图的释义富有创见,对某些名物的辨析非常精细,考证清晰、明朗;提出并解决了许多自汉唐以来对《考工记》研究不解的问题,纠正了前人的误说。此书文字内容、图像绘制都优于先前研究著作,引领清代《考工记》研究成为一门独立学问。是研究先秦时期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珍贵资料。初刻本由纪昀阅微草堂刊行,曾收刻于《戴氏遗书》,又收入《皇清经解》。【图片可以下载PDF版阅读】 |
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 | 谢天佑 | 本书是一部古代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态史,堪称古代官场现形记;也是一本史实和评论俱佳的历史小品。书中以中国古代君臣关系、臣民心理为切口,剖析专制主义的内涵,以批评的笔触,呈现出专制主义的产生过程、权力结构的确定,以及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臣民心态的种种表现。作者着眼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活动的心理刻画,以读史札记的形式,分析从先秦至清代君臣间的心机和智术,以及忠臣义士的应对苦心,别善恶,寓褒贬,辛辣精准地揭示了制度之弊如何激发人性之恶。史论结合,展示了古代朝堂上的生存法则,以及集权政治下的君臣博弈。 |
稼轩词编年笺注 | 邓广铭 | 初版于1957年,邓广铭著,作者精益求精,经过十数年的酝酿准备,对全书的笺注与编年作了大幅度的修改,调整,补充了大量颇具价值的文学资料与研究心得,体现了最新的学术成果。邓广铭先生的《稼轩词编年笺注》自五十年代问世以来,迭经重版,行销数十万册,蜚声海内外。《稼轩词编年笺注》堪称辛弃疾词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邓广铭先生精湛的笺注与编年工作,为我们还原了稼轩词的本来面目,让我们领略到了宋代豪放派的词风之美。该书不仅适合词学研究者,也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 |
画诀 | 龚贤 | 龚贤著。原系作者课徒画稿上的解说,由后人辑编而成。书为论述画山水之法的口诀,凡63则。据口诀内容对照作者山水画作,再参酌《龚半千课徒画稿》,推知此书撰于康熙元年至五年(1662~1666)。这63则口诀以言及画树石为多,次及桥梁、山亭、屋宇、楼阁、风帆、大船、远帆、飞泉、留白等。口诀浅显易懂,如云“学画先画树后画石”,在学画石时又言“学画先画石后画树”,述画景物时又言“先画衬景后画树石”。凡此等等,看似矛盾,实则是要因人而宜。此书有近20种版本,最早版本是《知不足斋丛书》与《花近楼丛书》刊本。 |
稻品 | 黄省曾 | 明代黄省曾著。黄省曾(1490~1540),字勉之,号五岳山人,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嘉靖举人。黄省曾博学多才,在文学、农学、史学和地学方面均有涉猎。其流传著作包罗甚广,其中农书有:《兽经》《种芋法》《稻品》《蚕经》《艺菊》《养鱼经》,后4部合为《农圃四书》。《稻品》1卷。虽篇幅短小,但却对太湖地区的水稻农家品种作了系统梳理。首先是对稻种的名实梳理,包括名称的历史变迁,以及随着时间与地域的不同而出现的别名、异名等。其次是对稻种农艺性状的描述与分析,包括品种的生长期(早、中、晚);植株形态特征如高、矮、有芒、无芒等;生理特性如耐水、耐寒、抗倒伏等;品质特点如适于酿酒、有香味、米粒色泽如何等;对品种的粳、籼、糯属性亦有说明。《稻品》共记载了35个品种,有1种是再生稻。《稻品》所记载的虽是明代当地种植的品种,但不尽是明代才有的品种,多数仍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据考证,《稻品》35个品种中有27个是宋代方志中已经有记述的品种,且有些至明代以后仍在流传,乃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太湖周围7个县的方志中共有32个水稻品种同《稻品》收录的品种相同。《稻品》使后人可以了解水稻农家品种的历史沿袭和在空间分布上的连续性。《稻品》现存版本有明万历二十五年金陵荆山书林刻夷门广牍本,题名《理生玉镜稻品》。另有明万历刻百陵学山本、明末刻居家必备本和明末刻广百川学海本。 |
庭诰 | 颜延之 | 中国南北朝时期家训文学代表作。颜延之在元嘉十一年(434)因触犯权臣刘谌等人而被免官,开始了自元嘉十一年至十七年的七年罢官闲居生涯,《庭诰》一文就作于这一期间,即《南史》本传提到的“延之闲居无事,为《庭诰》之文以训子弟”。 在颜延之《庭诰》之前,类似的家训作品有汉刘向《诫子书》、魏王肃《家诫》、魏嵇康《家诫》等。内容上,《庭诰》与前人家训无异,宣扬了儒家传统的孝悌、仁爱、勤学、谦虚、恭谨等思想,除此之外,也谈及了饮酒、交友、文笔论、诗论等较为细致的方面,更加入了佛、道理念。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认为“延年文莫长于《庭诰》,诗莫长于《五君》”,认为《庭诰》代表了颜延之文章的最高水平。而《庭诰》和《五君咏》均作于颜延之失意被贬之时,也是颜延之激愤心情的宣泄之作。《庭诰》另一主旨是训诫子弟,《宋书·颜延之传》记载颜延之训斥儿子颜竣:“恭敬撙节,福之基也,骄狠傲慢,祸之始也,况出粪土之中,而升云霞之上,傲不可长,其能久乎?”与《庭诰》中对子弟训诫的思想是一致的,可知这是颜延之对家族子弟一贯的教育理念。 今存《庭诰》有沈约《宋书·颜延之传》本,书中表明其收录“删繁存正”,据此,则《宋书》本《庭诰》应不全。明代张溥辑《颜延之集》有《庭诰》,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
国朝汉学师承记 [标点本] | 江藩 | 清江藩著。八卷。约成书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阐述清初至嘉庆一百五十年左右的学者57人的撰述、学术思想、渊源关系。使清代学术源流,厘然可考,为清代学术史的重要著作。所列人物,基本上是乾嘉学派的著名学者,对常州学派的主要人物,如庄存与、刘逢禄等,则未列专传。并将开创清代学术风气的黄宗羲、顾炎武置放卷后,以为二人近于理学,谓其“多骑墙之见,依违之言,岂真知灼见哉?”门户之见极明显。又取诸家撰述,专精汉学者,仿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传注姓氏》之例,附《国朝经师经义目录》一卷。详列清代中前期有关经学的著作,但偏重于训诂考证之作。末附《宋学渊源记》。初刻于嘉庆二十三年,阮元作序。后收入《江氏丛书》《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初编》和《万有文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