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今古学考 | 廖平 | 近代廖平著。两卷。著于清光绪十一年 (1885),次年由成都尊经书院刊行。此书目的在于区分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不同。上卷列出十多种表来区 分今、古文经学在礼制上的不同,下卷加以说明。认为 今文经学以孔子为宗主,《礼记·王制》是其礼制纲领; 古文经学以周公为宗主,《周礼》是其礼制纲领。但这两 派又统一于孔子,因为孔子早年主张“从周”,他早期学 生流入燕、赵,后来传为古文经学;孔子晚年主张改制, 损益四代,他晚年的学生多在邹、鲁,所传为今文经学。 该书以礼制区别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及其经师传注, 是对经学史的贡献。收入《六译馆丛书》,1928年北京 资料社印行。 |
健余箚记 | 尹会一 | 昔薛文清尝言:自朱子后,性理已明,正不必著书。程明道、许鲁斋皆未尝有专著,而言道统者必归焉。信足以定吾学之的矣。然文清未始无书也,读书录二十卷,其不得已而有言乎?夫言以足志所重,顾行而著书于世,每与行违、迹相似而实不同,此圣贤之所以欲无言而终有言、虽有言而异于有言者之言也!余自四十以还,笃信正学,而精力就衰,难于强记,有志未逮,终日在悔吝中,大惧荒落无成,因将耳目所经,凡切于身心、可以反求而得者,俱书于册,时时检点,用以自省自克,匪敢附于先儒读书诸录也。 |
抚豫条教 | 尹会一 | 四卷。清尹会一遗稿,张受长辑。尹会一 (1691—1748),字元孚,号健余,直隶博野 (今属河北)人。雍正进士,乾隆时官至河南巡抚。其时,黄河、沁水泛滥成灾,尹会一赈灾抚民,甚得人心。张受长为尹会一受业门人。乾隆初年,河南吏治戎政,已多窳废。官吏贪脏、索陋规、克扣粮饷、多占空粮等案层出不穷。尹会一崇奉朱学,以律己化人为本,于是频颁戒谕,要各地官吏咨询民隐,戒贪婪,并取得了一些政绩。尹会一死后,受业门人张受长于乾隆十五年(1750)将其抚豫遗稿编为四卷,卷一为与寮属开诚布公,振兴吏治;卷二为分社敷教,力行规劝条约;卷三为训俗型方,致严于非礼非义之禁;卷四为罪己、恤灾、赈济事宜,并在书前撰有序言。有《畿辅丛书》本。 |
梼杌近志 | 佚名 | 清末民初人撰,杂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以来诸朝官场轶闻、市井态。据民国《满清野史四编》本标点整理。 |
江防总论 | 姜宸英 | 一卷清姜宸英撰,清曹溶辑学海类编本 清道光十一年 (1831)六安晁氏木活字本。岷江会众川之流出峡而后滔滔东下然其势犹未极盛也至过江陵则汉江统西北之水而趋鄂渚洞庭合西南之水而出岳阳又经黄靳而向浔阳则彭蠡会饶徽赣袁诸方数千里之水以南出湖口东北纳淮南之众流泄宣润之陂泽所受天下水几十之四五自九江以下两岸南北涯涘无际汊港纵横故小则渔徒盐户出没藏奸大则巨盗之扬帆鼓棹挟风涛而负固者不可谁何也明制用都御史设操江署于应天府之新江口上起九江府之南湖泛下至南直圌山三江会口一千五百余里以时分班操练水师又设南北两巡抚兼理兵务操臣任江中抚臣督岸上互为策应而两御史巡阅之于是取民闲之少壮充弓兵巡司保任联结制奸人无所得出入洲渚港浦步步设备营栅相望栉比而鳞密矣 |
东山杂记 | 王国维 | 《东山杂记》与《二牖轩随录》是王国维辛亥以后旅居日本京都时所写的学术札记,未收入《王国维遗书》 |
华夷译语 | 火源洁 | 明火源洁撰。成书于洪武十二年(1379)。不分卷。此书用汉字汉语译写蒙语。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用汉字音译蒙语词。先列汉语词,其下用汉字译意义相应的蒙语之音。立例数条,以救汉音之穷。如在译音字旁用小字注“中”字,表示喉内音;注“舌”字,表示弹舌。内容分天文、地理、时令等17门。下部分用汉语翻译元代诏敕书状12首。蒙语与所译汉语双行并列,左为蒙语,用汉字记其音;右为汉语所译的词义。每一短语或句子之下,译其语义。此书为互通汉蒙语言而作,书成之后诏刻行之。明时有经厂刻本,后收入《涵芬楼秘笈》。 |
科举论 | 黄淳耀 | 三代以后,设科取士之法,莫善于汉之贤良方正,莫不善于唐之诗赋取士。宋初稍沿唐制,及安石变法,始专用经义,而诗赋之科,终宋世数起数废。要其所谓经义者,特安石之新说而已。虽绍兴以后王学稍衰,而河南、荆舒对立为两,则学者犹多蹖驳也。至我明高皇帝,厘正经术,宗濂洛之义理,存先汉之注疏,使士子有所据依,于是释老庄列影响依附之言廓然尽矣。且其制有论,有诏诰表判,有时务策,三场并重。而科举之外有辟举,有岁贡,三途并用。故我国初得人之盛,雄视西京,士子之应科目者,无上书觅举之弊,无群聚京师之扰,无请谒举主之隙,规制之善,汉唐宋皆不及也。自宪皇帝以后,所谓三途者遂废其二,而科举始独重矣。 |
经籍会通 | 胡应麟 | 《经籍会通》是胡应麟的一部读书笔记,是一部有着十分严谨的内在逻辑结构的目录学史研究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图书事业发展史著作。全书共分四卷:第一卷“述源流”,叙古今图籍聚散兴废的发展历程;第二卷“述类例”,叙古今图书分类体系的演变,对各书目分类方法予以评论;第三卷“述遗轶”,对古今图籍辨谬存轶(重在子书);第四卷“述见闻”,叙作者所见闻之明代的图书出版刊印情况。该书之编纂形式虽然采取了读书笔记的零散分条记述形式,但内容安排却十分富有内在的逻辑结构。 |
方洲杂言 | 张宁 | 一卷。明张宁撰。生卒年不详。张宁字静之,号方洲,海盐(今浙江海盐)人。明代宗景泰五年进士,官给事中,出知汀州知府。他工书画,善诗文,著有《方洲集》二十六卷,《读史录》四卷,《奉使录》二卷与本书。此书杂记琐事见闻,其中科举、登第、梦兆等事记载颇详。全书只二十余则,篇幅较小,《四库全书》所收本疑非足本。此外还有《宝颜堂秘笈》本、《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又《百陵学山》本、《续说郛》本题《方洲杂录》。 |
觚不觚录 | 王世贞 | 笔记。明王世贞(1526—1590)撰。一卷。世贞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已著录。书约成于万历十四年(1586),凡五十五条,近万字。作者感于世风日降,可叹者多,故取孔子伤“觚之不复旧觚”之意名书。专记明典章制度,尤详于今昔沿革。如徐学谟《博物典汇》曾载高拱考察科道,被劾者二十七人,并载名氏,当时论者即谓徐谙于故事,而本书更详及诸人所以被劾之故,于情事首尾较完具,为徐书所不及。所记朝野轶闻,如谓大朝会时为便于奉旨捕人,独锦衣卫不冠朝服之仪制、某朝臣谄媚刘瑾,尊为恩主老公公之丑态,均暴露出明中期廷杖、诏狱之残酷及宦官之专横,虽涉琐屑,颇可补正史之不足。作者为文学巨擘,弱冠登朝,数踬数起,阅历既深,见闻多确,故所叙录,于了解明代政治颇多助益。且文笔生动传神,具浓郁文学色彩。有《宝颜堂秘笈·续集》、《丛书集成初编》等本和台湾版《笔记小说大观》本。 |
巾箱说 | 金埴 | 笔记。清金埴(1663-1740)撰。一卷。埴有《不下带编》已著录。是书乃未完稿,当是晚年之作。约二万字。内容与《不下带编》近似,或重复。亦多载旧闻。由于作者长期随父任居山东,故于山东名人轶事、风土人情记载尤详。亦有考证经史、品评诗文部分,且详记作者与当时文人如洪升等人的交往。有民国初年《古学丛刊》本,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清代史料笔记丛刊》本等。 |
砚山斋杂记 | 孙炯 | 中国书画杂识著作,四卷。清孙炯著。此书杂记书画及印玺砚台眼镜等事,言书画者居泰半。论画部分无甚精旨,论书部分稍有见识,兼作考订。此版本有: 《四库全书》本。 |
读书说 | 胡承诺 | 四卷。清胡承诺(1607—1681)撰。承诺字君信,号石庄,天门 (今属湖北省)人。是书系其读书杂论,内容庞杂,共九十八条。清王履谦作序称此书论理精赅,叙事准确,引证史籍丰富,考据经义详尽,且每叙一事立一题,层次分明,意义精深,对上足以供朝廷君相治国安邦,对下足以供百姓学士修身善行。版本有清光绪十七年(1891)三余草堂刊《湖北丛书》本,民国年间上海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 |
贡愚录 | 王晋之 | 岁甲申张公和大令莅任卢龙招余幕中凡所商搉辄条录代面厯时既久得若干纸汇录如左命曰贡愚或亦千虑之一耳 |
古今事通 | 佚名 | 老圃云:“芙蓉花根三年不除,杀人。”李白诗:“昔为芙蓉花,今为断肠草。” |
鹧言 | 朱克敬 | 自古蛮夷,鲜不为中国之患。中国所以御之者无所不备,而卒无全胜之策。惟虞舜之于有苗、汉文帝之于南越、我圣祖仁皇帝之于俄罗斯,不战屈人,为万世绥远之经。外此,则和战虽殊,皆因气之盛衰相为胜负而已。是非蛮夷之独难制也,盖一气生人,本无畛域,迭盛迭衰,皆听其人之自为而天地之气随之转旋旷览前史未有中国全盛而为蛮夷所制者亦未有蛮夷崛起而其国人才政令了无可观者刘渊石勒阿保机阿古达其雄桀坚忍皆超越羣伦怀愍之懦重贵之妄徽宗之昏氵㸒纵无强敌其国岂能久存是故御蛮夷者不必求之蛮夷而当求之中国也。 |
蜩笑偶言 | 郑瑗 | 一卷。明郑瑗撰。此书共一卷,二十六条,约二千字,内容多论古之语,间或也有考证。有些内容殊为儗不于伦,如:“盗跖以孔子为伪,苏轼以程颐为奸,李傕以董卓为忠,田承嗣以安史为圣。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古有之矣。跖傕承嗣不足道,而轼亦为之君子之不仁,悲夫。”又如“叔孙通为秦二世博士,以巧言面谀见赏,而卒为汉儒宗;孔颖达为王世充博士,以草仪禅代见亲,而卒为唐儒宗,皆所谓小人儒宗,而世儒也焉。此二代之所以无真儒也。”等等。远不及其所作《井观琐言》。此书版本很多,先后被收入《广百川学海》丙集、《百陵学山》、《宝颜堂秘笈》 (明万历本、民国石印本) 续集、《说郛续卷十七》、《学海类编》 (清道光本、影印道光本)子类、《丛书集成初编·总类》、《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百陵学山》 之中。 |
祐山杂说 | 冯汝弼 | 一卷。明冯汝弼撰。著有《祐山文集》、《诗集》和本书。《祐山杂说》一书自记生平琐事。然而书中也记他人事,书末载种植数种方法,与全书更显得不协调。所以,是书体例上是很混杂的。有《宝颜堂秘笈》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雪履斋笔记 | 郭翼 | 元代笔记。1卷。郭翼(字羲仲)撰。“雪履”是郭翼书斋之名。《四库全书》曾据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将其编入子部杂家类。全书共47则,是作者江行舟中的手记,随手杂录,没有经过删汰或编次。本书以杂感为主,针对前朝人、事,或议其得失,或抒发个人感受,以坦率超拔见长。也有写个人生活经历的内容,读之颇为真切,如:“风雨五六日,江上初霁,遥望天际,作月白色,间作淡黄色,”“世人仰观,但见苍苍而已。岂知苍苍者之变幻如许哉!”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晚明小品文。明人曹溶曾将本书刊入《学海类编》,其中蹿入了明人的文字,也许正是由于本书行文风格颇近于明人的缘故。除《四库全书》本,还有《函海》本等传世版本。 |
蒹葭堂杂著摘抄 | 陆楫 | 明陆楫撰。一卷。书成于嘉靖年间。本书主要记述嘉靖以前史事、吏治、人物事迹、社会风俗等。有关学校科举事亦有收录,如设进士科始末,两京十三省贡士定额,状元费宏轶事、陆楠下第以诗免税等。有纪录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今有《中华野史》标点本。 |
广客谈 | 徐显 | 徐显,字克昭,绍兴(今属浙江)人,居平江(今江苏苏州)。元至正间人。除本书外,又有《稗史集传》一卷。事迹见《稗史集传》自序。是书记作者生平见闻,多奇闻异事,兼及志人志怪,而主旨不外乎劝善惩恶、如记沈仲说无子,其妻为置妾,沈氏知妾为吴中名士女,便视同己女。为择胥而嫁。又如吴江屠户沈氏受囚犯五人委托,将其所遗钱买猪,并任其托生转世,遂得子孙不绝等,均有一定传说色彩。《国史经籍志》、《千顷堂书目》著录,未题撰人。明刻本题绍兴徐显撰。又有《丛书集成初编》、本《历代小史》本,未题撰人。今据明刻本整理。 |
书斋夜话 | 俞琰 | 四卷,宋末元初俞琰撰。此书为俞琰读书论文时随手笔记而成,杂记经史及先儒之说,也有他本人的论文之语。第一卷主要辩论经义。如斥孔安国称洛书锡禹之非,确有见解。于诸经字训,正讹考异,颇有功夫,如谓《论语》“富与贵”章当就“不以其道”为句,《孟子》“则慕少艾”为慕爱少衰之意,“少”字当读为上声等,可供治学者参考。第二卷和第三卷,主要推阐先儒之说,对《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等加以研究,认为《丹诀》与《易》相通,原本出于道家。第四卷主要记录论诗评文之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四库全书》本、《宛委别藏》本等。 |
越缦堂读书记 | 李慈铭 | 笔记。近代李慈铭著。不分卷。系由云龙辑录《越缦堂日记》中有关读书札记编成。由辑本民国间曾经排印,但并未发行,建国后商务印书馆据原辑及李氏二种日记原书,加以补订、标点,重新分类排列,分为“哲学思想”、“政治·社会经济”、“历史”、“地理”、“科学技术”、“军事”、“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综合参考”、“劄记”十二类,出版行世。此书可见作者一生学问成就,其中“确有一些前人所未发的创见,往往能在短短数语中击中要害,又能触类旁通,剖析入微,而不流于琐屑的考证”(排印本出版说明)。内“文学”部分篇幅最多,内容最富,评诗文总集如《唐文粹》、《明诗综》、《历朝诗集》,评诗文别集如《柳河东集》、《白氏长庆集》、《樊川文集》、《袁中郎全集》等,皆有卓识。论清代诗文家尤多,亦有较高参考价值。有1959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1963年中华书局用商务印书馆纸型重印。 |
海陬冶游录 | 王韬 | 《海陬冶游录》即为王韬描绘上海青楼的冶游笔记,是书依余怀《板桥杂记》体例分上中下三卷。作者自言:“旅窗无俚,因病得闲,枨触旧怀,抽毫暝写,姑循余曼翁《板桥杂记》之例,以雅游、丽品、轶事分隶之。“上卷”雅游“,绘沪上青楼靡丽纷华之景;中卷丽品”,展还上名姝风流艳媚之态;下卷“轶事”,叙申江烟花风情万种之事。王韬另有《海陬冶游附录》三卷,《海陬冶游余录》一卷,与此形成“海陬冶游”系列作品。《海陬冶游录》对晚清青楼笔记颇有影响,启迪了后代同类作品,如黄式权《淞南梦影录》即“权舆于《海陬冶游录》“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