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四民月令 | 崔寔 | 中国古代按月份记述各行业周年行事的典籍。东汉崔寔(约103—170)撰。作者曾任五原太守及辽东太守等职,还著有《政论》。本书《隋书·经籍志》曾著录,大约在宋代佚失,清初的丛书《说郛》曾收录,但次序零乱仅10条,无从窥见原貌。之后,有任兆麟、王谟、严可均等3个辑本。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石声汉的校注本。本书有日本辑本及日文译本,分别由守屋美都雄(1963,帝国书院)及渡部武(1987,平凡社)辑,译。德国克·赫尔茨曾译成德文(1963,汉堡)。本书仿《礼记·月令》体例,逐月记叙了东汉时洛阳地区一个以农业、小手工业为主,商业收入为辅的士大夫家庭生活的安排。虽然不是专谈农事,但大部分是同农业生产有关的一部综合性农书。全书正文2371字,其中与狭义农业操作有关的共522字,其余为蚕桑、水利、纺织、酿造、晒药、修造农具、制备武器,乃至粮食、织物的贱买贵卖等事项。反映了当时以农业生产为主,商业交换也多为农、副产品的经济情况。在农业生产方面按生产季节记叙了一年里农事操作的整个过程。对产品的贮藏、加工技术也依据季节做了说明。书中提到“别稻”,这可能是有关水稻栽插的最早文献记载。还有关于当时民俗的记叙,如礼仪教养及衣食住行等。本书的内容虽较丰富,但并未提高到相应的理论水平。在体例上,它是农家月令书的开创者,也是代表作。 |
仕学规范 | 张镃 | 四十卷。南宋张镃撰。张镃字功父,又作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累官承事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事。开禧三年(1207)为左司郎官,参与谋诛韩侂胄。后忤宰相史弥远,贬死象台 (今广西象县)。工诗词,广交游,著有《南湖集》等。是书搜集名臣事迹,分门别类,整理成篇。全书共分为学、行已、莅官、阴德、作文、作诗六类。统载宋代名臣事状,并征引原文,各著出处。颇有可取之处,如所采《九朝名臣传》诸书,俱为修史者所据依,故多与史合。且可补其遗阙,如所录范仲淹镇青、社时,设法免青民辇置之苦,青民为之立祠;又赵抃治越州,岁荒,令贮米者反增价粜之,而其后更贱,百姓全活:又张方平知昆山县,收余赋以给贫民,而止民数十年侵越之讼等。所据 《四科事实》、《哲宗名臣传》等书,今皆不传,而三人本传又未载其事。此类补史之处颇多,足资考证。此书与朱熹《名臣言行录》体例虽然不同,但其为一代文献之征则相同也。今传仅有《四库全书》本。 |
示儿编 | 孙奕 | 也称《履斋示儿编》。二十三卷。南宋孙奕撰。孙奕字季昭,号履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平事迹不详。仅据书中第十卷称绍熙丁巳 (当为庆元丁巳,1197年)三月,侍宴春华楼,听到大丞相周益公议论,可知孙奕在宋宁宗时曾官侍从。此书卷首有开禧元年(1205)孙奕自序,称“考评经传,渔猎训诂,非敢以污当代英明之眼,姑以示之子孙”,故定书名为《示儿编》。全书共二十三卷,分总说一卷、经说五卷、文说和诗说共四卷、正误三卷、杂记四卷、字说六卷。以考评经史文艺、杂引众说为主,兼及朝野遗闻琐事。书中征据繁多,时有笔误,如,经说类中以《广雅》、《博雅》并言,以为都是张揖所作;诗说类中,以杜甫袭用白居易诗;杂记类中,谓唐太宗纳巢刺王妃为妻嫂;字说类中,谓诗有陈佗等,皆失于考订。又在经说类中,反复论证荆舒是惩句,僖公无此事,故孟子归之于周公;正误类中又谓僖公之事,孟子误以为周公。王安石《字说》霸字条下,称其学务穿凿无定论;艺苑雌黄一条,又称《字说》在熙丰间定有成书,是正舛谬,学者不能深考,类以穿凿嗤之。皆自相矛盾。文学类中又记契丹空纸祭文一事,亦无根据。经说类中于窃比老彭训 “彭” 为 “旁”,于黾勉从事训“黾”为“蛙”,后为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所取,其实,亦附会之论。书中虽小有瑕疵,但其中考经、考史、字音字训辨别异同等,可资参考者居多。其冗杂者可以不取,其精核者则不可废。清人顾广圻重为校补,可资参阅。今传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 与《丛书集成初编》本作《履斋示儿编》二十三卷,又附有清顾广圻 《重校补》一卷,为较好较通行版本。 |
云烟过眼录 | 周密 | 又有作《烟云过眼录》。书画著录。四卷。宋元间周密撰。考其所收之人,当成书于入元之后。该书杂记撰者所见古器、书、画等,其中又以书画为多。不记时间,各以藏家为纲,纪其品目,又偶有简单之说明,如“智永真草千文,徽宗题,有‘宣和’、‘政和’印,‘永兴军节度使”印,‘韩侂胄’印。”“王右军与桓温荐谢玄帖真迹,用茧纸书,字轻清,不类右军,后有驸马崔璀跋,杨和王故物也。牡丹锦标首,俨然着色画,盖宣和法锦也。”这些记录不仅对研究当时所见书画、古器有极重要价值,也说明了当时绘画、落款等的具体情况,且为鉴定古代文物提供了参照。又记焦达卿敏中所藏“唐孙过庭《书谱》上下全,徽宗渗金御题,前后‘宣和’、‘政和’印”,可推知当时《书谱》存有的现实情况。书中所记除“宋秘书省藏”一节外,多为入元后私家所藏,计有书画收藏者三十五家,所录各家画计五百四十九件,书法碑帖三百七十六件。于当时著录书画之风气倘未盛行时,该书当有很大的资料性价值。《四库提要》曾谈及其中不足在于物件只略甲乙,而无甚考证。周密另撰有《志雅堂杂抄》,也为书画著录著作,多记年月日,是其自至元廿六年(1289年)至三十一年(1294年)间所见藏家古物书画,两书体例不一,但所记之物件大致相同,可资参校。该书有《学海类编》本、《十万卷楼丛书》本(作二卷)、《美术丛书》本与《画品丛书》本等。 |
资暇集 | 李匡乂 | 《资暇集》3卷,唐李匡乂撰。李匡乂,一作李匡文,字济翁,系李唐宗室之后,唐文宗时曾任宗正少卿。此书旧本多署为李济翁,乃因宋人避太祖讳,而改以其字署名。今本书前无自序,系宋以后所佚,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曾引其自序说:“世俗之谈类多讹误,虽有见闻,默不敢证,故著此书,上篇正误,中篇谈原,下篇本物,以资休暇。”此书内容以考据辩证经史名物制度为主,在唐人此类笔记中实属上乘之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上卷多纠驳俗说之谬,如“行李”条谓“李”字除果名、地名、人姓之外,别无它义,《左传》“行李之往来”句,杜预注“行李”为使人,本书指出“李”乃“使”之误,因旧文形近而误。这条考证很受后人重视,宋人笔记引此说而加以发挥的不下10家。又如“客散”条谓世俗客人告辞时必说“客散孟尝门”而不知其出处,作者指出此语出自王维“悲府主殁”诗“秋风正萧索,客散孟尝门”,本谓主人死后门僚皆星散而去,如用在客人告辞时,岂非对主人的莫大不祥?“杜度”条引韩愈《讳辨》“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句,而据汉末杜恕所著《笃论》,指出所谓杜度本名操,字伯度,后避曹操讳,故以字行,后世又讹传为杜度。本书中卷多追溯事物的起源,如谓“押衙”应作“押牙”,“端午”应作“端五”之类,可借以探索语源。下卷多考名物,亦间及俗语俗说,如“非麻胡”条说世俗多以“麻胡来”来吓唬小孩,俗传麻胡是一多髯威严的神人,本书指出麻胡本指隋朝将军麻祜,他生性酷虐,炀帝令他开汴河,多役死民伕,儿童望而畏之,互相恐吓曰“麻祜来”,因童音不正,遂讹“祜”为“胡”。这条考辨也常为后人引证。 |
紫微杂说 | 吕本中 | 又称《紫微杂记》、《东莱吕紫微杂说》等。一卷。北宋末南宋初吕本中(1084—1145)撰。是书旧本或题宋吕祖谦撰,或题 《东莱吕紫微杂说》而不著其名。考赵希弁《读书志》载《东莱吕紫微杂说》一卷、《师友杂志》一卷、《诗话》一卷,皆吕本中居仁之说,郑寅刻之庐陵等。据此,《紫微杂说》当为吕本中所撰。吕氏祖孙,当时皆称为东莱先生,故传写是书者,有人未加详考,误以为出自吕祖谦之手。不知吕本中曾官中书,人故称曰:“紫微”,祖谦仅终于著作郎,不得有“紫徽”之称。又书中有自岭外归来之语,而吕本中《东莱集》有避地过岭诗,与书中叙述亦相吻合,其为吕本中所撰无疑。全书分条记事,但不加标题。于六经疑义、诸史事迹等,皆有所辨论,往往醇实可取。如谓经书 “致”字有 “取”之义,又有“纳”之义,先儒但以至极立解为未尽;又谓《檀弓》齐王姬之丧句, “” 当为 “告”; 使必知其反也句,“知”当为“如”等,皆与经训有合。又谓《论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句为荷絛文人自谓,亦颇有所见。其他记述亦平正通达,切中理道,非诸家说部之书所能比拟。其书首论“衡门之下”一条,所云哀时君主无立志者,后为吕祖谦作读诗记所取,亦见家学传授之渊源也。今传本不一,主要有《指海》、《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十万卷楼丛书初编》作《东莱吕紫微杂说》一卷,宛委山堂《说郛》本作吕祖谦撰《紫微杂记》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作《紫微杂记》不分卷。 |
群居解颐 | 佚名 | 宋代笑话作品集。3卷。涵芬楼排印本《说郛》卷32载有此书,注作者为“唐高择,号高素处士”,清顺治刊本《说郛》作“唐高怿”。《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3卷,亦作“高择撰”。查《宋史·隐逸传》载有高怿,宋仁宗时赐号“安素处士”,所以著者以“高怿”为是。王利器《历代笑话集》选录其中19则。书中都记唐代君臣的滑稽言行,其中“史思明诗”、“优人滑稽”等较为有名。 |
毛诗古乐音 | 张玉纶 | (清)张玉纶撰 收于《辽海丛书第十集》。 |
指头画说 | 高秉 | 画论。清代高秉。一卷。约1750年。论述指头画作法, 以笔记形式,详述高其佩指头画之运指、 用墨、蘸色、渲染等法,并记其用纸、钤印、题款诸特点,亦载高其佩生平轶事及梦中得指运法等传闻。认为绘画美的最高境界,是具有“静气”。重视传写绘画对象之神,追求所谓“别趣”、“机趣”。重视“有我”, 反对“泥古”。强调画家作画应具有多种风格。为研究指画艺术的重要资料和鉴定高其佩作品的参考。 |
皇清书史 | 李放 | 《皇清书史》35卷。近人李放纂录。为有清一代书法史料汇编。该书注重对爱新觉罗家族及满洲书法家的存录,对世祖章皇帝、圣祖仁皇帝、世宗宪皇帝、高宗纯皇帝、仁宗睿皇帝、宣宗成皇帝、文宗显皇帝、德宗景皇帝等八朝皇帝的御笔亲书皆有叙述。同时对王公宗室以及游民优伶的书法成就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共收入书法家近6000人。是研究清朝及爱新觉罗家族书法史的重要资料。有《辽海丛书》本。 |
琴堂谕俗编 | 佚名 | 二卷。宋郑玉道(生卒年不详)、彭仲刚(生卒年不详)撰,宋应俊(生卒年不详)辑补,元左祥(生卒年不详)续增补。四人字、号、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据《宋史·艺文志》所载,可知郑玉道曾撰有《谕俗编》一卷,彭仲刚撰有《谕俗续编》一卷,两书虽相因而作,但各自成书。后其书散佚,应俊辑两家之书合为一编,又作补论,改书名为《琴堂谕俗编》。元人左祥又拾原书之遗,辑《择交游》一篇,增入其书,以尽量恢复其书原貌。其书主要采择经史百家有关伦理纲常及日用故事,旁证曲谕,以示劝戒,故定书名为《谕俗》。文笔流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以家喻户晓。目的以封建伦理纲常劝谕众人,积德行善。但所引皆众书所载,作者发挥己见之处颇少。今有《四库全书》及《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
樵谈 | 许棐 | 一卷。南宋许棐 (生卒年不详)撰。许棐字忱父,海盐(今浙江海盐北)人。嘉熙年间(1237—1240)居秦溪,于水南种梅数千株,自号梅屋。居家之时,究心世道,心有所得,笔录成文,年积月累,以成是书。自序谓 “樵,身也;谈,心也”,因以名书。书中记载许多处世格言,如“耕尧田者有水虑,耕汤田者有旱忧,耕心田者无忧无虑,日日丰年。”“闻君子议论,如啜苦茗,森严之后,甘芳溢颊。闻小人谄笑,如嚼糖冰,爽美之后,寒冱凝腹。”“庸匠误器,器可他求。庸妇误衣,衣可别制。庸师误子弟,子弟可复胚乎?”皆寓劝诫之意。书中对世道不平、风俗变坏亦有针砭,如谓“东家富财,车马接踵;西家富德,风雪闭门。”“虎不食虎,人食人;虎不食子,人食子,哀哉”等等。今传本不一,主要有《盐邑志林》、《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商务印书馆《说郛》等丛书本。 |
耆旧续闻 | 陈鹄 |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全名为《西塘集耆旧续闻》。有二本,一本题陈鹄西塘撰;一本题南阳陈鹄录正,则似旧有此书,陈鹄仅缮写校勘而已。 《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前一说为近是。十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 《四库全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本书录北宋时士大夫遗事及南宋名臣、学者的言行,内容颇丰富。有些条文下注出所说人姓名,有些条文下注明所引书名,有《古今诗话》、 《陈辅之诗话》、 《庚溪诗话》、 《金坡遗事》、 《温氏杂志》等,而多数则不予说明。不作说明的条文中,有一些亦为据他书所采录,采录时甚至连原作者行文的口气、称谓也未作改动。但不见于他书的内容也较多,其中所记北宋元祐诸人的事迹,录宋代名家评论诗文的意见,对流传的一些文人轶事的考订,亦颇有价值。如《东坡日课》一篇,记朱载上在黄州见苏轼以抄《汉书》为日课,并云已抄至第三遍,任举一段,都能背诵,反映了天才出于勤奋的积极主题。另如记陆游《钗头凤》词事,作者云弱冠游沈园时曾亲见陆游题词,并记其婚变情况云:放翁先室内琴瑟甚和,然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夫妇之情,实不忍离。后适南班名士某,家有园馆之胜。务观一日至园中,去妇闻之,遣遗黄封酒果馔,通殷勤。公感其情, 为赋此词。其妇见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惜不得全阕。未几,怏怏而卒。闻者为之怆然。这是这一段著名文坛轶事的最早记载,虽所记不及《齐东野语》的详细,但保存了珍贵的早期传闻,当作者往游沈园时,陆游尚在世,故弥足珍贵。 |
佩韦斋辑闻 | 俞德邻 | 四卷。宋末元初俞德邻撰。俞德邻字宗大,号大迂山人,又作太玉山人,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徙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咸淳九年(1273)进士及第。宋亡不仕,隐居以终。隐居期间,遍读经史百家之书,搜集朝野典故遗文,撰成此书。全书以考论经史为主,间及当代故实及典籍文艺,一事一考,分条记事。大体皆详核有据,不同于一般的裨贩之谈。第四卷专说《四书》,不拘泥常说,颇出新意。如论九合诸侯,谓自庄十五年再会于鄄,齐桓公始霸,至葵丘会盟而九,故曰九合。其北杏与鄄之始会,霸业未成,不计算在内,作为一家之说,是可以的。又谓孔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是忧陈氏强而齐将乱; 又谓匏瓜系而不食为系以济涉,引 《卫风》及《庄子》为证;又谓孔子击磬于卫,为磬以立辨,欲其辨上下之分等,皆有新意。虽不为各家所赞同,但作为一家之言,新颖别致,足资后人考证。今传本不一,主要有《四库全书》、《读画斋丛书》、《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据《读画斋丛书》本排印,比《学海类编》等本多数则及卷首俞德邻自序,为较好较通行版本。 |
女红传征略 | 朱启钤 | 朱启钤撰。记载古代织绣女艺人传略专书。分织作、刺绣、针工、杂作四项,其中织作艺人13名,刺绣艺人84名, 针工艺人16名, 及其他艺人7名。 |
女范编 | 黄尚文 | 明代黄尚文辑。全书共四卷,选自周武王之母太姒至明代邹元标之妻共一百二十位典型女性人物的闺范女道事迹。内容又分为:圣后、母仪、孝女、贤女、辩女、文女、贞女等类,其中版画出自徽派刻工黄应瑞、黄应泰之手。此明万历三十年吴从善督刊本。此书又称《古今女范》,为明代教化类书籍木刻版画代表作之一。其内容宣扬闺范、女道,核心内涵是三从四德,应是上层社会女子接受教育的规范教材。 |
南窗漫记引 | 王夫之 | 物必有不可复阳者,而况仆乎?颓然任之而已。顾有难于自已者:自早岁侍庭闱,洎出承先生长者之席隅,及与士友周旋,即闭颠当之户于穹谷,不乏跫然之音,数年来俱以一泪而绝。近则两耳皆聩,杜鹃啼屋后树,亦不复闻。然且寸心犹昔,将何措而可哉? |
木笔杂钞 | 佚名 | 二卷。题宋无名氏撰,其人不可考。此书卷首有小序一篇,称作者息轸多年,小有纪录。因斋前有木笔一丛,遂以定书名。今检其书,皆杂抄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之文。吴子良原书八卷,今传本四卷,此书仅摘抄二卷,多论诗评文之语,又记叶适等人事迹。卷首小序称作者自己纪录,实为伪作,当为书贩所为。但抄撮《荆溪林下偶谈》之文,也多少有一些参考价值。曹溶将其书收入 《学海类编》,可查阅。 |
密斋笔记 | 谢采伯 | 五卷,续记一卷。南宋谢采伯(生卒年不详)撰。谢采伯字元若,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宰相谢深甫之子,宋理宗谢皇后之伯叔。嘉泰二年(1202)进士及第。历知广德军、湖州知州、大理寺丞、大理寺正等。平生喜好读书,于文章翰墨,若饥食渴饮,未尝一日废。年六十三岁,易班东归,弭节杜门,耽玩书史,每有心得,随笔记录。于经史百家,远绍旁搜,当朝文艺杂说,尽皆吸取,日积月累,几尽五万多言,终成此书。自序谓“无抵牾于圣人,不犹愈于稗官小说、传奇志怪之流,庶后之子孙,知余老不废学”(《密斋笔记》自序)。书中援据史传,颇足以考镜得失,杂录前贤懿言微行,亦多寓惩劝之意。虽持论间有未醇,其援引证据亦不如《容斋随笔》、《梦溪笔谈》之博洽,但其语有本有源,瑜多瑕少,为宋人笔记小说、杂史等著作中之善本,足资参考,亦可警谕后人。书成以后,由其次子谢奕楙刻板郡斋,后原本佚失,仅散见于《永乐大典》中。清修《四库全书》时,以 《永乐大典》中抄出,重新编次,分为 《密斋笔记》五卷,《续记》一卷。今传版本,尚有《养素轩丛录》、《赤城遗书汇刊》等丛书本。清人胡珽曾作 《校讹》一卷,董金鉴作 《续校》一卷,与原书一并收入《琳琅秘室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又据《琳琅秘室丛书》本排印,为较好较通行版本。 |
苇航纪谈 | 蒋津 | 笔记。宋蒋津著,五卷。原书已佚。《说郛》、《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有摘录。其中《说郛》涵芬楼本存有十则,宛委山堂 本存有十一则(含前者之十则)。书中记有嘉泰间事,知著者为南宋后期人。书中内容甚杂,或记奇闻异事,或考辨俗语(如“冤家”),或记朝 廷君臣言行,亦谈文学,如记苏轼在杭州之遗 迹,引述前人诗话并评林逋咏梅佳句等,此外, 也有记他事而涉及陆游、杨万里者。 |
鼠璞 | 戴埴 | 一卷。又名《戴氏鼠璞》。南宋戴埴(生卒年不详)撰。戴埴字仲培,桃源(今湖南桃源) 人。生平事迹不详。书中 “楮券源流” 一条,历陈庆元(1195—1200)、开禧 (1205—1207)、嘉定 (1208—1224)之弊,知其为南宋末年人。此书多为考证经史疑义及名物典故之异同,取周人、宋人同名异物之义,定名为《鼠璞》。全书分条记事,共九十八条。持论多为精审,如论彭祖房中、太公阴谋、苏轼非武王等,皆有见解。论性善恶一条,以荀子之学去其滓而水自清,有裨于后觉,认为荀子与孟子同功,立论颇为新颖。谓诗序丝衣篇引高子灵星之言,知有讲师附益之类,皆确实有据。书中也有可供商榷之处,如论麟趾为衰世之语,过泥序文; 论崖蜜字承惠洪之误,不知鬼谷子实无此文。虽有小疵,无伤大体。其他考证经史疑义、及正前人议论之失,一名一物,辨之必精。足资参证。今传版本有一卷本和二卷本,但条目无异。《百川学海》、《格致丛书》、《四库全书》为一卷本,《唐宋丛书》、《学津讨原》、《四明丛书》、宛委山堂《说郛》、《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分为二卷,《续知不足斋丛书》本作《戴氏鼠璞》二卷,商务印书馆《说郛》节本不分卷。 |
经义模范 | 佚名 | 不著编辑者名氏。前有王廷表《序》,称嘉靖丁未,访杨升庵於滇,得《经义模范》一帙,乃同年朱良矩所刻云云。考廷表为正德甲戌进士。是科题名碑有朱良、朱敬、朱裳、朱节、朱昭、朱方六人,未详孰是。以字义求之,殆朱方为近乎。方,浙江永康人,其仕履亦未详,所录凡宋张才叔、姚孝宁、吴师孟、张孝四人“经义”共十六篇。其弁首即才叔《自靖人自献于先王》一篇,吕祖谦录入《文鉴》者也。时文之变,千态万状,愈远而愈失其宗,亦愈工而愈远於道。今观其初体,明白切实乃如此。考吴伯宗《荣进集》,亦载其洪武辛亥会试中式之文,是为明之首科,其所作亦与此不相远,知立法之初,惟以明理为主,不以修词相尚矣。康熙中,编修俞长城尝辑北宋至国初“经义”为一百二十名家稿。然所录如王安石、苏辙诸人之作,皆不言出自何书,世或疑焉。此集虽篇帙寥寥,然犹可见“经义”之本始,录而存之,亦足为黜浮式靡之助。惟《刘安节集》载有“经义”十七篇,亦北宋程试之作,此集未载,或偶未见欤? |
训世评话 | 李边 | 《训世评话》是朝鲜早期一部非常独特的汉语课本。它既不同于当时朝鲜人学习汉语所常使用的“百、三、千”和四书五经等来自中国的汉语课本,也不同于朝鲜人自己编写的《老乞大》、《朴通事》等“会话体”汉语课本,是朝鲜人李边在采集中国及朝鲜古代“名贤节妇”故事的基础上,译以当时汉语白话,用“评一话体”编撰的一部汉语课本。因此,它无论是在朝鲜汉语教育史上,还是在中国近代汉语研究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
余师录 | 王正德 | 四卷。宋王正德撰。王正德其字号、籍贯、仕履及生卒年已均不可考。著有《余师集》共四卷。书前有王正德自序,称成书于绍熙四年 (1193)。书中辑前人评论诗文之语,上自北齐下迄于宋,然编次体例并不以时代为序。内容以常见者居多,也包括当时的遗籍。宋人论文,多区分门户,务为溢美、溢恶之辞。此书采集众说,不参论断,去取之间,颇为不苟。据序称:“是书《宋志》不著录。《文渊阁书目》载王正德《余师录》一部,一册,亦久无传本。惟载于《永乐大典》中,首尾虽完备,却不分卷数。今约略篇页,定为四卷。”有《永乐大典》本。 |
修辞鉴衡 | 王构 | 诗话与文论汇编。二卷。元王构撰。上卷论诗,下卷论文,采集宋人诗话、笔记、杂记而成,是元人对宋人诗文评价的辑录之作。王理《序》云:“《修辞鉴衡》之编,所以教为文与诗之术也。”又云:“尚辞者义亏,植意者事逸。义亏竭塞,事逸耗枯,皆不足以达辞辅理,于道则眊矣。”王构辑录宋人诗文评语,意在提供一种写作的“鉴衡”,即意与辞之间的谐调、双美。比如卷一,既引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诗以意为主”说,又引葛立方《韵语阳秋》“作诗贵雕琢,又畏有斧凿痕;贵破的,又畏粘皮骨”,即可见全书主旨之一斑。《修辞鉴衡》的另一价值,即宋人散佚诗话,多赖以保存。如《诗宪》,《蒲氏漫斋录》等。《诗宪》据郭绍虞《宋诗话考》,为南宋时书,作者本山谷、惠洪、范温说诗,明确揭示“夺胎”之法与“蹈袭”、“因袭”、“转易(翻案)”的区别与联系,是宋人诗学中极有价值的理论。《蒲氏漫斋录》关于江西诗派的“点化”一法,也有甚准确的评说。对研究两宋诗学颇有裨益。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说:“最初用修辞这个熟语正名本学的,却是元代王构(肯堂)。”认为王书虽不甚精,但可作修辞专书的滥觞。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则认为《修辞鉴衡》不能视为第一本修辞专书,第一本应是《文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