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明道杂志 | 张耒 | 笔记。或作《张太史明道杂志》1卷。宋张耒著。书中多记著者当时见闻及朝野文人轶事,涉及苏轼、司马光、王安石、黄庭坚、晁补之、沈括、刘贡父等文学家多人。又多谈论诗文,或评论唐人及时人诗歌短长,或研讨诗歌技巧,并录有不少时人诗作。又作者曾多次至黄州,故书中记黄州之风物民俗者亦不少。此书《宋史·艺文志》不载,书前亦无序言,唯书末有黄州守陈升庆元庚申(1200)识语,称“其间记黄事尤详,因刻板道院”,则此书宋时已有刻本。《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著录明嘉靖覆宋本。今传有一卷及正续二卷本两种,然内容无异。前者有《续百川学海》、《顾氏文房小说》、《唐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后者有《学海类编》本。 |
云谷杂记 | 张淏 | 四卷。南宋张淏撰。张淏字清源,本开封 (今河南开封) 人,后侨居婺州(今浙江金华)。官至奉议郎。博学多闻,著有《会稽续志》、《艮岳记》等书,陈振孙《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等均未著录,唯《文渊阁书目》载有 一册。其本久佚,原书卷帙无从可考。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抄撮出一百一十条,依类排次,析为四卷。又抄出徐邦宪《书帖》一首及张淏《识语》一则,冠于卷首,抄出杨楫、章颖、叶适后序三篇及张淏自跋一篇,载于书末。大体上恢复原书之旧。宋人杂史、小说繁多,大都摭拾琐屑、侈谈神怪。此书不同,专为考据之学。内容繁杂,经史子集之书,无不涉猎,折中精审,厘订详明,于诸家著述,皆能析其疑而纠其谬。如论蕙之非零陵香,而驳邵博《闻见后录》之舛;论王羲之换鹅实有黄庭、道德二经,而斥蔡條《西清诗话》之非;引董德元之语,证苏轼诗虎头城为虔州;引曾慥百家词,证虎儿为米友仁字,以纠正施宿、任渊二家所注之误,等等。其厘正事非,确有依据,足资参证。今传版本,《四库全书》 以外,尚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海山仙馆丛书》、《清芬堂丛书》等丛书本,宛委山堂《说郛》、《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本作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节本不分卷。1958年张宗祥重为校录,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新编辑出版,是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版本。 |
悦生随抄 | 贾似道 | 笔记。南宋贾似道(1213—1275)撰。一卷。似道字师宪,自号半闲老人。台州天台(今属浙江)人。因其姊为理宗宠妃而飞黄腾达。历官京湖抚制置大使、右丞相等。晚年摘录宋史传稗官小说及历朝典章制度大臣论议,辑成是书。讥讽田景成吝啬成癖、居官不退,实为贾氏自白。记洛阳园圃,如诗似画。余皆名人轶事,当代趣闻,短小精悍,多有佳作。有《说郛》本。 |
元城语录解 | 马永卿 | 《元城语录》三卷,宋马永卿编。永卿字大年,扬州人,流寓铅山。据《广信府志》,知其尝登大观三年进士。据所作《懒真子》,知尝官江都丞、浙川令、夏县令。又称尝官关中,则不知何官矣。徽宗初,刘安世与苏轼同北归,大观中寄居永城。永卿方为主簿,受学於安世,因撰集其语为此书。安世之学出於司马光,故多有光之遗说。惟光有《疑孟》,而安世则笃信之,亦足见君子之交不为苟同矣。其中艺祖制薰笼一事,周必大《玉堂杂记》谓其以元丰后之官制加之艺祖之时,失於附会,然安世非妄语者,或记忆偶未确耳。李心传《道命录》又论其记程子谏折柳事为虚,谓程子除说书在三月,四月二日方再具辞免,四月上旬非发生之时云云,然四月上旬与三月相去几何,执此以断必无方春万物发生不可戕折之语,则强辨非正理矣。安世风裁岳岳,气节震动天下,朱子作《名臣言行录》,於王安石、吕惠卿皆有所节取,乃独不录安世。董复亨《繁露园集》有是书序曰,朱文公《名臣言行录》不载先生,殊不可解。及阅《宋史》,然后知文公所以不录先生者大都有三。盖先生尝上疏论程正叔,且与苏文忠交好,又好谈禅。文公左袒正叔,不与文忠,至禅则又心薄力拒者,以故不录。其说不为无因,是亦识微之论。然《道命录》备载孔平仲诸人弹论程子疏议,以示讥贬,独不载安世之疏,不过於孔平仲条下附论其不知伊川而已,盖亦知安世之人品世所共信,不可动摇,未敢丑诋之也。近时有安邱刘源渌者,作《冷语》三卷,掇拾伊、洛之糟粕,乃以卫道为名,肆言排击,指安世为邪人,谓其罪甚於章惇、邢恕,岂非但执朋党之见,绝无是非之心者欤。要之,安世心事如青天白日,非源渌一人所能障蔽众目也。《行录》一卷,明崔铣所续编,大名兵备副使於文熙又补缀其文。旧本附语录之末,今亦并存之,庶读者知安世之行,益足证安世之言焉。至语录之中,时有似涉於禅者,此在程门高弟游、杨、吕、谢之徒,朱子亦讥其有此弊。是不必独为安世责,亦不必更为安世讳矣。 |
御制广寒殿记 | 朱瞻基 | 北京之万岁山在宫城西北隅周回数里而崇倍之皆奇石积迭以成巍巍乎矗矗乎巉峭峻削盘回起伏或陡绝如壑或■〈山上欺下〉岩如屋左右二道宛转而上步蹑屡息乃造其巅而飞楼复阁广亭危榭东西拱向俯仰辉映不可殚纪最高者为广寒殿崇栋飞檐金铺玉砌重丹迭翠五彩焕焉轶云霞纳日月高明闿爽而北枕居庸东挹沧海西挟太行嵩岱并立乎前大河横带于中俯视江淮一目无际寰中之胜槩天下之伟观莫加于此矣 |
玉烛宝典 | 杜台卿 | 十二卷。杜台卿撰。杜台卿,字少山,博陵曲阳(今属河北省)人。少好学,北齐时官至中书黄门侍郎。北周代齐后,归于乡里。隋初被征入朝,官著作郎。开皇十四年(594年)致仕。该书约在北周代齐之后所撰,史称“尝采《月令》,触类而广之,为书名 《玉烛宝典》十二卷。至是奏之,赐绢二百匹。”(《隋书·杜台卿传》)其书于《直斋书录解题》中尚著录为十二卷,之后渐渐亡佚。此书乃黎庶昌于光绪十年(1884年)由日本旧抄卷子本影刻,实为五卷。每月为一卷,此本止于五月孟秋。卷首有序一篇,不言作者。序称《尔雅》四气和为玉烛,《周书》武王说周公推道德以为宝典,将令此作,义兼众美,以玉烛宝典为其书名。书中首载《小戴礼月令》,博引蔡邕章句释之,间采《夏小正》及《淮南时则》等,详加集证。史传、百家之言、词赋,乃至佛道经典,无不兼采。其载土风以体民生,记积习以论时俗。雷电霜雪、鸟兽鱼虫、草木荣枯,或叙其发初,或寻其大盛。若事涉疑殆,则别起正说以释之。《说郛》(宛委山堂本)存其一卷,黎庶昌所刊《古逸丛书》本,即影刊日本所藏旧抄卷子本。该书国内久佚,幸而唐时被日本遣唐使带回国内,这才得以保存下来。清末杨守敬在日本发现《玉烛宝典》(缺卷九),并将其影印归国,国内一时惊为稀世之宝。 |
颍川语小 | 陈昉 | 二卷。南宋陈昉(生卒年不详)撰。陈昉字叔方,号节斋,温州 (今浙江温州)平阳人。以父任荫补得官,历任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等。卒谥清惠。此书主要考究典籍异同、朝廷掌故等,与洪迈《容斋随笔》体例十分相似。其论文多辨别经史句法,又颇似陈骙《文则》。全书分上、下二卷,大体考据详核,如辨女娲补天非炼石,则取张湛之说;辨同姓不必同氏,则从许慎之论;以及名称字义沿讹袭谬而不知者,皆一一订证。书中还保留不少风俗习惯的资料,如“国朝之令,非妇女小儿不准衣纯红黄,唐制庶人服黄,系铜铁带,非庶人不服黄,与本朝之制不同”。为后人研究唐宋服饰提供了重要资料。书中也有疏舛之处,如谓履端为闰月之名,则未考 《左传疏》、《史记注》; 谓叵罗不知何器,则未考《北史·祖珽传》及李白、岑参诗;谓只字毛诗以外别无所出,则未考楚词大招;谓䤩尾讹为獭尾,由黄幡绰,则未考王建诗及王得臣《麈史》; 谓林逋诗郭索钩輈用本草语,则未考扬子法言及李群玉诗等等。比起王观国 《学林》、王应麟《困学纪闻》来,稍逊一筹。但比起那些专记俳谐、叙述神怪的书籍来,有益之处很多,足资研究文史者参考。此书成书后,不知何时刊印,后原本散失,仅靠《永乐大典》保存部分内容。清修 《四库全书》时,从 《永乐大典》中按韵抄出,以类相从,编为上下二卷,以广流传。今传本尚有《守山阁丛书》、《丛书集成初编》 本。 |
萤雪丛说 | 俞成 | 二卷。南宋俞成(生卒年不详)撰。俞成字元德,东阳 (今浙江金华)人。是书卷首有庆元庚申 (1200)俞成自序,称年四十后即不应科举,“优游黄卷,考究讨论,付之书记,囊萤映雪,无所不为,尘积日久,遂成一编,目曰 《萤雪丛说》,”以 “囊萤映雪”,“照耀方册”,“以见其学之笃而志之锐也。”其书多言揣摩科举之学,而谆谆于假对之法。一事一记,共分致字说、谷字说、忍字说、声律对偶假借用字、诗题用全句对、记史法、解书诀、歌颂、祝寿、祭文、四凶辨、赋假人名体状题意、赋善使事、韵学、诗随景物下语、诗人警句、史臣不载人臣实事、功臣特进朝清、试画工形容诗题、陈同甫议论作文之法、文章话法、注题目出处、文字节要、以论语法言章句戏有官君子、梦见主盟道学、不责酒过、忠恕违道不远、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解书、评论词赋破题、用复变夷、天堂地狱、善恶有报等六十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论皆迂鄙,所记契丹祭文之事,盖本孙奕《示儿编》,不能纠驳其非,仍述为美谈,尤齐东之语。其解宥过无大、刑故无小二句,谓过当宥而大者不在所宥,故曰无大,故当刑而小者不在所刑,故曰无小。又训皋陶陈谟为射策之义。皆穿凿附会,无可取也。”其实,书中所记,多作者追求科举经验之谈,间及遗闻琐事,未能全废,亦可参考。今有 《百川学海》、《续百川学海》、《稗海》、《金华丛书》、《儒学警悟》、宛委山堂 《说郛》、《丛书集成初编》等多种版本。 |
意林 | 马总 | 五卷。唐马总所撰。马总字会元,陕西扶风人。他一生著述颇多,曾有 《通纪》七卷、《意林》五卷、《年历》《奏议》等百余卷。梁朝时,庾仲容博采周、秦以来诸家杂记约一百七家,摘其要语为三十卷,名曰 《子钞》,流布于市。总看此书“繁略失中”,复增损以成是书。宋人高似孙《子略》称道: “《子钞》每家或取数句,或一二百言。马总 《意林》,一遵庾目,多者十余句,少者一二言,比 《子钞》取之更为严。”《意林》的文献价值极高。书中所录诸子之言论,今多不传,惟赖此得以保存。而且书中列举的老、庄、管、列诸家,也与今本不同,可供研究者参考。现存的主要版本有:学津讨源本、道藏本,聚珍版本,嘉靖已丑廖自显刊本,严铁桥重定本,海昌蒋光煦斠补隅录刻李富孙校文选楼所藏足本意林第六卷,并补二卷阙文。《聚学轩丛书》本、《四库全书》本等。 |
养疴漫笔 | 赵溍 | 笔记。宋赵溍著。所记内容颇杂,奇闻异事、医术药方、市井传闻、两宋君臣轶事,皆见卷中。其中有较多文字涉及宋代文人及文学创作,如宋太祖与李煜谈诗,靖康难后中原某驿壁所题爱国诗,金人翟钦甫之诗才等等。然亦带有较多传说成分,如记苏轼知贡举泄试题与李方叔而为章惇二子所得,记陈亮与辛弃疾交而陈惧辛害而盗其骏马以逃事等。今有《续百川学海》、《古今说海》、《说郛》(宛委山堂本)、《学海类编》等本。 |
演繁露 | 程大昌 | 又称《程氏演繁露》。十六卷,《续演繁露》六卷,南宋程大昌撰。绍兴中,董仲舒《春秋繁露》初出,其本不完。大昌见《通典》所引“剑之在左”诸条、《太平御览》所引“禾实于野”诸条有伪,因谓董仲舒原书必因一事一物而断之己意,乃精心探索,自为一编,撰成此书,仿董仲舒《春秋繁露》之名而定书名。全书以格物知为宗旨,《自序》谓,格物致知之书,“先秦则《尔雅》,入汉则《繁露》,其后转而为释名。《尔雅》正谬刊误皆小学也,而论事谈理者必稽焉”。“故《尔雅》得与经比。《繁露》以下既杂载后世之制,则其书往往晦伏不扬,此贵耳贱目之过也”(《演繁露》程大昌自序)。因此,大昌不限古今,收载三代至宋时杂事,共四百八十八则,不分类,演入书中。晚年寓居乡里,又为《续编》六卷,分制度、文类、诗事、谈助四门,共二百二十九则。体例名晰,广征博引,以考证名物典故为多,其中以宋朝制度尤详。引书皆注出处,卷帙较繁者注明卷数,于考据之法为善。《四库全书总目》说大昌所著“精深明确,足为典据”。该书对于研究三代至宋,尤其是宋朝政治、社会、文化有极高的参考价值。版本有清照旷阁刻本、《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等。《续古逸丛书》本为十卷,《儒学警悟》本为六卷,《唐宋丛书》本、宛委山堂《说郛》本为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节录五十七则,不分卷。 |
研北杂志 | 陆友 | 元代笔记。2卷。陆友仁撰。书前有作者写于元统二年(1334)二月的自序:“余生好游,足迹所至,喜从长老问。前言往行必谨识之。元统元年冬,还自京师,索居吴下,终日无与晤语,因追记所欲言者,命小子录藏焉。取段成式之语,名曰《研北杂志》,庶几贤于博弈尔。”序文不长,但把本书写作经过及命题主旨都交待清楚。本书或评论前朝史实轶闻,如对柳宗元、刘禹锡诗文优劣表示自己的看法;或绍述当代文人的名言嘉行,如记载了畅师文与卢挚的逸事。兼及文物鉴赏。这些内容,正是元代名士所普遍关心的。全书容量较大,也较芜杂。其间可佐证元代文史的资料时有所见。如上卷记载,鲜于枢的“霜鹤堂之会”,与会者凡12人,其中有燕公楠、高克恭等行辈较高的文人,而萨都刺也列名于与会者之末。如果此条记载不误,那么萨都刺的活动年代当早于目前公认的元代中后期。书中也含有这样的见闻:天历二年(1329)大雪,太湖冰封,并造成洞庭湖柑桔冻死几尽。明年秋水。又明年春,三吴之人饥疫死者数十万。值得一提的还有:卷下录出了五代高居诲《使于阗行程记》中的一段文字。《使于阗行程记》早佚,今本都是出自《新五代史》的辑本,但辑本无上述内容,本书有明宛委山堂刊本,并收入《宝颜堂秘笈》、《笔记小说大观》、《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是较常见的元人笔记。 |
台湾语典 | 连横 | 连横著。4卷。有台湾银行丛书本。本书分卷解释台湾话中的单音词、复音词、人称用词和人事用词,多引《方言》、《说文》、《玉篇》等书之说,有精到之处。 |
雅言 | 连横 | 比年以来,我台人士辄唱乡土文学,且有台湾语改造之议;此余平素之计划也。顾言之似易而行之实难,何也?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又不肯行;此台湾文学所以日趋萎靡也。夫欲提唱乡土文学,必先整理乡土语言。而整理之事,千头万绪:如何着手、如何搜罗、如何研究、如何决定?非有淹博之学问、精密之心思,副之以坚毅之气力、与之以优游之岁月,未有不半途而废者也。余,台湾人也;既知其难,而不敢以为难。故自归里以后,撰述「台湾语典」,闭户潜修,孜孜矻矻。为台湾计、为台湾前途计,余之责任不得不从事于此。此书苟成,传之世上,不特可以保存台湾语,而于乡土文学亦不无少补也。 |
学斋占毕 | 史绳祖 | 四卷。南宋史绳祖(生卒年不详)撰。史绳祖字庆长,眉山 (今属四川)人。早年从学于魏了翁,官至朝清大夫直焕章阁,主管成都府玉局观。勤奋好学,经史百家之书,无所不读。此书卷首自谓:“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以孜孜,凡读书有疑,随即疏而思之,遇有所得,质之于师友而不谬也,则随而录之,积久成编”(《学斋占毕》史绳祖自序),以成是书。全书共分四卷,分门别类,一事一条,共一百二十九条。主要考证经史疑义。间有疏舛之处,如,君子怀刑,训“刑” 为 “型” 字;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训 “与” 为“许”;以凡事物之九数皆为乾元之九;以禹于周易直鼎卦;以至解黄庭坚诗以讥苏轼等,皆失于穿凿。又如,讥杜预注左传误称逸书,而不知古文之晚出; 谓“市井”字出《后汉书·循吏传》,而不知本出《国语》;谓双声诗始姚合,而不知先有齐王融,等等,皆疏于考证。综观全书,精确者为多,足资参考。今传本不一,《百川学海》、《学津讨原》、《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作四卷,《稗海》本作《学斋占毕纂》一卷,宛委山堂《说郛》本作《学斋占哗》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不分卷。 |
学林 | 王观国 | 宋代笔记。10卷。王观国著。《学林》书名,系取《汉书·叙传》“正文字惟学林”之语。宋人引述此书,或称《学林》,或称《学林新编》,后世传本则通称《学林》。本书是较为专门的学术笔记,以考辨文字的形体、音韵和字义为主,博引《十三经》、《史记》、《汉书》及前人诗文,广采《说文解字》、《玉篇》、《广韵》、《经典释文》等注疏笺释之说,资料搜集详备,论述得失,考证异同,往往有独创的见解。本书虽然大致属文字学著作,然所引例句例字,往往出自前代诗文名篇,其中有不少条目,已越出文字训诂的范畴,具有鉴赏评论性质。故对今人理解、赏析这些作品,具有参考价值,也有许多可以作为诗话的补充材料。中华书局“学术笔记丛刊”1988年出版田瑞娟的点校本,以《湖海楼丛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并把每则加上编码标目置于卷首。 |
续释常谈 | 龚颐正 | 一卷。宋龚颐正撰。龚颐正字养正,本名敦颐,因避讳改。处州遂昌(今浙江遂昌县)人。光宗时为国史院检讨官。另著《芥隐笔记》一卷。是书为《释常谈》之续篇,辑录范围颇广泛,遍及经史子集、诗词及笔记小说等。文字较简洁,只引原文,不释义,亦不辨析出典。 |
续古今考 | 方回 | 三十七卷,南宋末元初方回撰。阳山人,魏方翁曾撰《古今考》,未成而卒。咸淳三年,方回从魏了翁之子手中得其书手稿,乃推衍其意,撰成《续古今考》三十七卷。并载魏了翁原书,而各附论于条下,分别以鹤山(魏了翁号)先生曰、紫阳方氏曰加以区别。原书有目无文四条,方回补其“刘媪梦与神遇”一条。《续古今考》也以《汉书》本文标目,但不限于《汉书》所记,而于历代制度详加推衍。如,“拔剑斩蛇条”下,则附以“剑考”;“范增举玉玦”条下,则附“玉佩考”等等。借《汉书》所载名物,推求古制原委,而与史家本文并不相涉。魏了翁所考多在制度,方回所考范围十分广泛,并掺杂理学之语,如《高祖本纪》“宽仁爱人”四字,则广引程朱以来诸儒论仁之语,列目十二篇,一字之义推阐为一卷。该书征引广泛,考证精核,可供研究古代文化者参考。版本主要有《四库全书》本。 |
续博物志 | 李石 | 十卷。南宋李石撰。(旧题晋人李石,误)。生卒年不详。李石字知己,号方舟,资阳 (今四川资阳)人,南宋文学家。李石好学,善著文,有气节,少从苏符尚书游,举进士高第。绍兴末,以荐官太学博士,历成都转运判官。著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续博物志》为晋张华《博物志》之续书。其编纂体例写法均与《博物志》同,小异之处是张华书首地理,此书首天象。其余不分门目,依次仿效华说,一事续一事,而较之华说加详。但所用材料,皆采用旧文,未作刊改,无多新意。另为防止附会舛误,此书辑录了许多宋人的旧闻、轶事、琐语,以备参考。版本有明弘治衢州贺志同刻本、汪士汉刊本、《四库全书》本、《古今逸史》本、《格致丛书》本、《稗海》本、《秘书二十一种》本、《子书百家》本、《唐宋丛书》本、《致书二十种》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闲居录 | 吾丘衍 | 一卷。元吾丘衍(1268—1311)撰。吾丘衍字子行,号贞白处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详见《周秦刻石释音》。吾丘衍学问淹通。艺尤精妙,遍读经史百家之书,每有心得,随笔札记。此书即其札记手稿,生前未刊。后陆友仁得于吾丘衍从父家,抄录流传。实未经编定,皆随笔草创,先后不分,次序,字句亦多未修饰。其中,如驳戴侗六书故妄造古篆一条,辨徐铉篆书笔法一条,重复收入吾丘衍另外一书 《学古篇》 中,大约吾丘衍随笔札记如此,后采入《学古编》,而此札记则未消除所致。虽然如此,书中零玑碎玉,仍然可采。如,辨颜氏误解勿勿; 辨魏伯阳《参同契》误以易字从日月;辨杜甫非不咏海棠等,皆有见识。书中也有可商榷之处,如,论尧典中星以为四时皆以戌刻为昏,未免武断。论借书一瓻,谓以瓮盛卷轴,亦为穿凿。论奥灶字与《尔雅》相违,论五伯字不考 《后汉书·祢衡传》,以为唐人行杖之数等,亦不免于疏漏。间有杂谈神怪之处,也多芜杂。今传本主要有《吾子行二种》、《四库全书》、《学津讨原》、《武林往哲遗箸》 等丛书本。 |
西溪丛语 | 姚宽 | 学术笔记。南宋姚宽撰。姚宽,字令威,号西溪居士。嵊县(今属浙江)人(《书录解题》作剡川人)。父舜明,绍圣四年(1097)进士,南渡历官户部尚书,徽猷阁待制。宽以父任补官,仕至权户部尚书员外郎,枢密院编修官。金主亮大举入寇,宽决其必败,果验,将除郎,召对殿中,忽感风眩而死。宽博学工文,又工篆隶及工技之事。著有《西溪居士集》5卷,《乐府》1卷等。《西溪丛语》凡2卷,多考证典籍之异同。宽记诵渊博,援据亦极为赅洽,如以《易》“肥遯”为飞遯之误,以《孟子》“不是若恝”为“不若是”,辨欧阳修论张继诗“夜半钟声”之误,辨王安石《诗经新义》以“彤管”为箫笙之误等,皆极精审,具征卓识,能发前人之所未发。《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大致瑜多而瑕少,考证家之有根柢者也”。“盖亦一代博洽工文之士矣”。《西溪丛语》对辞赋亦多有考释。如考证宋玉《神女赋》中玉为王字之误云:“先王,指怀王也。宋玉是夜梦见神女,寤而白王,王令玉言状,使为《神女赋》。后人遂云襄王梦神女,非也。今本《文选》,玉王字差误。”又考证曹植《洛神赋》中“黄初四年”为黄初三年之误,考证屈原《九歌》有十一篇又何以云“九”,考证苏轼《浊醪有妙理赋》中“浊者以饮吾仆”之“仆”为“谓我也,或以为奴仆,误矣”,考证司马相如《上林赋》中“飞蠝”为飞鼠。诸如此类,皆言之有据,发人深省。《西溪丛语》有《四库全书》本,又有《笔记小说大观》本。 |
看山阁集闲笔 | 黄图珌 | 笔记。清黄图珌著。十六卷。共分人品、文学、仕宦、技艺、制作、清玩、芳香、游戏八部。文学部又分文章、诗赋、词曲、诗书、法书、图画六章。《词曲》章是有关曲学的理论著作。分为词采、词旨、词音、词气、词情、词调、曲调宜高、有情有景、词宜化俗、赠字、犯调、曲有合情、南北宜别、情不断等十四条。此所谓“气”,实指作品的内在精神,作品艺术魅力之源;它又“得之于造物”,“出之于鲜花活卉”,即源于自然,取自活生生的现实人间。“词情”条强调“情景相生”。“词宜化俗”主张对口头语言的撷取、提炼和加工,需达到化俗为雅的效果。《看山阁集闲笔》只有清乾隆十年刻《看山阁集》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只摘录《词曲》一章独立成书,径题《看山阁闲笔》。 |
温公琐语 | 司马光 | 蔡确鞫相狱,朝士被系者,确令狱卒与之同室而处,同席而寝,饮食旋溷,共在一室。置大盆于前,诸家馈食者,羹饣卞饼饵,悉投其中,以杓搅匀而分饲之。累旬不问,幸得其问,无罪不承(张宜甫云)。 |
孔氏谈苑 | 孔平仲 | 笔记。旧题宋孔平仲著。此书记事以北宋为主,偶亦及唐代传闻,而内容则较杂,自朝野逸事、士大夫言行至民俗民谚、异闻传说均有涉及,其中亦有关于宋代文人诗词创作(如“王曾赋梅花诗”、“王介甫江宁夹口诗”、“范文正赋有将相器”等条)与诗歌主张(如“作诗如杂剧”、“作诗贵圆熟”等条)者。《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此书“颇病芜杂”,且有“不合当时体制”者,“必非孔氏真本”,而疑为不知典故者“摭拾成编”而成。本书有四卷及五卷两种不同传本,两者内容相同而有异文。《郡斋读书志》卷五著录五卷本,《皕宋楼藏书志》卷六二著录四卷本。四卷本讹脱较多。四卷本有《宝颜堂秘笈》与《四库全书》本,五卷本则有《艺海珠尘》与《丛书集成初编》本。 |
苏氏演义 | 苏鹗 | 唐苏鹗撰。苏鹗,字德祥,京兆武功 人,唐僖宗光启二年(886)进士。此书原为10卷,但原 书久佚,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文, 编为2卷,由于此书有些条目与崔豹《古今注》、马缟《中 华古今注》相同,因此四库馆臣认为《中华古今注》是抄 袭《苏氏演义》而作,而今本《古今注》则又是后人摭取 《中华古今注》中的部分内容编成的。然而根据《四部丛 刊》影印宋嘉定本《古今注》所载李焘跋,可知南宋尤袤 刊刻《苏氏演义》时,后4卷误将崔豹《古今注》全文刊 入。《永乐大典》中所收的《苏氏演义》很可能就是尤袤 的这个刊本,所以才会有部分内容与《古今注》雷同。《苏氏演义》是一部考究经传、订正名物、解释词语、 辩证讹谬的笔记。虽然今存是残本,且羼入《古今注》的 文字,但此书仍有许多可取的材料。《四库提要》称其 “训诂典核,皆资博识”,不为过誉。如下卷叙述使臣所 持“节”的沿革,结合文字训诂加以解说,论述极为详明, 可供研究古代名物制度时参考。上卷谈卜筮的两条,可 与《易经》注疏参阅。此书如阐释“狼狈”、“滑稽”、“娄 罗”、“龙钟”、“乾没”等词,也都溯得其源,言之成理,为 后代辞书所采用。此书195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排印本,与《古今注》、 《中华古今注》两本合印为1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