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蒙养诗教 | 佚名 | 清代蒙学作品,作者胡〈棩去木〉 |
节增三字经 | 佚名 |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存疑)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同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成为历朝历代最重要的童蒙养正教材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三字经》的内容上,不同历史时期皆有所修改或增加。迄今为止所见的就有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个版本。并出现相关注解本、插图本。如明清时期就有《增补三字经》、《节增三字经》和《广三字经》等。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章太炎〈字炳麟〉先生的《三字经》增订本,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流传最广的版本。 |
节韵幼仪 | 汪志伊 | 《节韵幼仪》,汪志伊撰。汪志伊,安徽桐城双港人。乾隆中期举人,充四库馆校对。历官至副都御史、刑部侍郎、工部尚书。嘉庆中,先后出任福建、江苏巡抚,湖广、闽浙总督。清除江浙漕粮积弊,整顿福建地方秩序,在湖北疏河建闸,编辑《荒政辑要》,增设苏州正谊书院,颇多政绩。嘉庆二十二年(1817)被革职永不叙用。次年卒。其采择《礼经》中曲礼、幼仪,参以近礼,斟酌古今,择其可通行者编成一书。或三字、或五字,节为韵语,务令易晓。名曰《节韵幼仪》。今据通行本整理。 |
中国人的精神 | 辜鸿铭 | 《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由国学大师辜鸿铭的一系列英文论文结集而成,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早期代表作品。辜鸿铭在书中把中国人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对比,指出中国人同时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造。本书力图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出版后在西方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先后被译为德语、法语、日语、汉语等多种语言,并多次再版。德国因为本书而掀起数十年的辜鸿铭热。 |
白话文学史 | 胡适 | 通俗文学研究著作。胡适著。上海新月书店1928年出版,岳麓书社1986年重印。胡适是“五四”时期文学革命运动发起人之一,在倡导白话文与白话文学方面起过积极作用。20年代初期他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三届国语讲习所开设了“国语文学史”课程,此书即为他讲课时编写的讲义经修改后的一部分,只见上册,讲到第十六章“元稹白居易”止。据胡适自述,此书虽名为“白话文学史”,其实就是“中国文学史”,不过是把白话文学放到中国文学史的中心部分,而且是文学史上“一大段最热闹、最富于创造性、最可以代表时代的文学史”。其次,他把“白话文学”的范围放得很大,他认为“白”的标准有三:1.说得出,听得懂;2.不加粉饰;3.明白晓畅。因此,《史记》《汉书》中许多作品,大部分乐府歌辞,汉译佛书,相当一部分唐人诗歌均被纳入本书范围。他还提出“一切新文学的来源都在民间”的观点、在《白话文学史》中多次给以论述。本书属于“五四”时代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资产阶级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国白话文学进行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并为“白话文学”运动提供了历史的依据,是中国现代学术名著之一。 |
家塾教学法 | 唐彪 | 《家塾教学法》是我国教育史上首部以“教学法”命名的理论著作。清代教育家唐彪博采众多书法家和文字学家的精辟言论,融入自己的实践经验,介绍了阅读方法和技巧,给出了具体的写作指导,诸多语文教学理论至今仍然值得借鉴。此次重新整理出版,对符合当下“大语文改革”教学思想及启蒙教育理念的内容进行了挖掘,力求为现代儿童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
范文正奏议 | 范仲淹 | 《范文正奏议》·二卷,范仲淹撰 |
法帖释文考异 | 顾从义 | 十卷。明顾从义编撰。顾从义,字汝和,上海人。嘉靖中,授中书舍人,直文华殿。隆庆初,以预修国史成,升大理寺评事。此书乃《淳化阁帖》的释文。在前人考证的基础上,辨其伪谬,析其异同。依阁帖原本的次序,编辑成十卷。自己动手缮写,然后付印出版。阁帖自米芾、黄长睿以后,进行考订的,寥寥无几。顾从义虽广泛采集参照各家所说,因不得善本校勘,故考证颇疏,并未精审。传本为 “四库全书”本。 |
法帖释文 | 刘次庄 | 十卷 宋刘次庄撰。刘次庄,字中叟,长沙人 (今湖南长沙市)。宋徽宗崇宁 (1102—1106)中官至御史。据曹士冕《法贴谱系》中说,元祐间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帖》十卷,摹刻在石上,去掉卷尾篆题,而增加他写的释文。曾敏行《独醒杂志》也说,刘次庄自幼喜好书法,在新淦寓居时,所居房屋的窗牖、墙壁,都题写殆遍,临江郡库,有法帖十卷,释以小楷。根据二书所记,则刘次庄作的《法帖释文》,原本附在石刻之中,未尝专撰一集出书。现在看到的《法帖释文》十卷,系后人抄合成帙。武岗人曾刻印绛州潘氏贴。宋宁宗嘉定中,汪立中又取刘次庄的石刻本,分入二十卷中,把刘次庄在石刻阁帖时所去掉的,都增加进来,于是又别成一书。传本有“四库全书” 本。 |
法帖谱系 | 曹士冕 | 二卷。宋曹士冕撰。曹士冕,字端可,号陶斋,都昌 (今属江西省)人。南宋末年曾由幕僚而做到州郡一级的官。此书序宋代法帖的源流,上卷著录谱系图,首先是淳化法帖,以下为二王府帖,绍兴国子监本,淳熙修内司本,大观大清楼帖,临江戏鱼堂帖,庆历长沙帖,刘丞相私第本,长沙碑匠家本,长沙新刻本,三山木版黔江帖,北方印成本,乌镇本,福清本,澧阳帖,鼎帖,不知处本,长沙别本,蜀本,庐陵肖氏本等,共二十二种。下卷著录的,首先是绛本旧帖,以下为东库本,亮字不全本,新绛本,北本,又一本,武岗旧本,武岗新本,福清本,乌镇本,彭州本,资州本,木本前十卷,又木本前十卷等,共十四种。在编排上以《淳化阁帖》为主,其次为《绛帖》,其他诸本作为支流。每条下都叙述了摹刻的始末,考订其异同,评述其工拙优劣。《书史会要》上说,曹士冕“博参书法,服习兰亭,宜其鉴别不苟”。古今法帖都是拓本,惟此书载有印本法帖。书成于南宋淳祐五年 (1245),书前有自序一篇。传本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 |
法帖刊误 | 黄伯思 | 书法著作。北宋黄伯思撰。二卷。黄伯思为北宋著名学者,著有《东观余论》。在此书以前,著名书法家米芾将《淳化阁帖》加以鉴定。一一评其真伪,为鉴定自古以来法书真迹奠定了基础。但米芾多以意断,考证不够。伯思取芾之所定,重为订正,以成此书。前有徽宗大观戊子(即大观二年,1108)自序。知此书作于此年。自序说,米芾疏略甚多。或伪迹甚著,而不觉者,如李怀琳所作《卫夫人书》、王羲之《阔别稍久帖》之类。有审为伪而评不当者,如知《伯英夫人诸草帖》为唐人书,而不知乃书晋人帖语之类。有评虽当,主名昭然,而不能辨者,如以田畴字为非李斯书,而不知乃李阳冰《明州碑》中字之类。有误著其主名者,如以晋人章草《诸葛亮传》中语,遂以为即诸葛亮书之类。“其论多确,其他亦指摘真伪,率有依据。”(《四库全书提要》)末有政和中王珍评翰二跋。据跋知伯思官洛中时,观王珍家所藏阁帖而作此书。后收入《东观余论》中。宋人鉴赏精妙当数米芾,黄伯思又以博学精思刊订其误,遂使古代法帖得以流传后世,二书之功也。 |
抱残守缺斋日记 | 刘鹗 | 刘鹗日记即《抱残守缺斋日记》,完全根据刘鹗手稿,校辑按原文不加增删,是目前最完整、最忠实的刘鹗日记。由于刘鹗曾与诸多政治风云人物、文化巨擘如李鸿章、袁世凯、梁启超等有所过从,同时也在著作中大量描述了当时社会经济民生和人情风俗等,因此文集不仅对于深入研究刘鹗的政治态度、学术思想、性格、爱好等提供了便利,更为研究晚清政治、文化、学术等提供了宝贵材料。 |
四六谈麈 | 谢伋 | 一卷。宋谢伋撰。谢伋字景思,上蔡(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少卿。著有《药寮丛稿》、《四六谈麈》。此集为专论骈体文的理论著作。所谓“四六”即指骈体文。谢伋指出“四六之工,在于剪裁”。又说:“三代两汉以前,训诰、誓命、诏策、书疏,无骈俪粘缀。唐以来,四六开始盛兴,大概取决于宣读。在宋朝使用更广泛,而且在朝廷还以此取士,名为‘博学宏词’,因此应用更为普遍。”谢伋对南宋四六提出批评。强调:“四六经语对经语,史语对史语,诗语对诗语,方妥贴。”并举例加以说明。故后人称“其论四六,多以命意遣词分工拙,”所见较深。此集有左圭 《百川学海》所刊旧本,并被收入 《学津讨原》、《学海类编》、《赤城遗书汇刊》等丛书,还有《丛书集成初编》本存世。 |
四六话 | 王铚 | 宋代文章理论著作。全名为《王公四六话》。2卷。王銍著。“四六”即骈体文,本书是一部骈体四六文的专著,论述了四六文的发展、特点,并就宋人的四六文作了专门的评述。王銍在本书序言中对四六文的渊源流变作了概括介绍。王銍重视诗赋文章的师承关系,强调文章与时高下。认为自唐代天宝年间到宋代,400年来师友渊源,口传声授,至今始集诗赋之大成,可见一种文体的成熟,绝非一人一时之力。他指出:“世所谓笺题表启,号为四六者,皆诗赋之苗裔也。故诗赋盛则刀笔盛,而其衰亦然。”王铚以诗赋衡量四六,所以主张“四六贵出新意”,在评议唐宋的四六文时,力赞“新语”、“高奇”、“警策”之作。他还说:“四六有伐山语,有伐材语。伐材语者,如已成之柱桷,略加绳削而已;伐山语者,则搜山开荒,自我取之。伐材谓熟事也,伐山谓生事也。”本书是流传较广的骈体文论著,《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将其编入诗文评类。此外,本书还收入于《百川学海》及《学津讨原》等丛书,并编进《丛书集成初编》。 |
广阳杂记选 | 刘献廷 | 本书(一册八二面四九、二○○字)以选自刘献廷「广阳杂记」九十馀则为主,而另选王士禛「池北偶谈」十则、「香祖笔记」六则、钮琇「觚賸」十六则及题花村看行侍者「谈往」一则为附。要之,係就上述清初各种笔记中选集有关明季及清初台湾若干遗事。「广阳杂记」作者刘献廷,字继庄,一字君贤,用号广阳子;顺天大兴人。生于清顺治五年,以布衣游名公间。博览,负大志;万斯同尤心折之,引参明史馆事。所著「广阳杂记」中关于南明与郑氏若干遗事,每多得自口碑。今选录者,如「郑克塽奏缴册印」、「赐姓与杨于两」、「林兴珠阿克萨之捷」、「洪复」、「小国姓」、「鲁世子垦田」、「黄梧平海五策」、「黄性震」等各则,史料价值极高。「池北偶谈」与「香祖笔记」作者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清顺治十二年,成进士。由扬州推官,累官至刑部尚书。所选上述两笔记中关台事者,均属清代早期文献。「觚賸」作者钮琇,字玉樵;江苏吴县人,贡生。康熙时,知高明县。所著「觚賸」记明末清初杂事,多可补正史之阙。选录十馀则,尽为南明及台湾掌故。「谈往」(旧题「花村看行侍者偶录」)作者花村看行侍者,不知何许人;据「四库全书」存目:『盖明之遗民遁迹为僧者也』。所记凡二十七则,选录「飞黄始末」一则係述郑芝龙事。 |
清稗类钞选录 | 徐珂 | 本书(一册一三二面七九、二○○字)不分卷,徐珂辑。珂字仲可,浙江杭县人。民国十四年,尝为连著「台湾通史」作序。所辑「清稗类钞」一书,彙存有清一代稗官家言。本书录其有关南明或台湾者一百零七则,因名「选录」。所录不但可资助谈,且可补正史籍。其中以「会党类」所占篇幅为多,计天地会、三合会、哥老会三则,约及「选录」全书十分之四。清代台湾几件重大事变,殆均与天地会等会党有关,录此可供研究之资。惜原书各则均未尝注明资料出处,有嫌不足。 |
膳夫录 | 郑望之 | 饮食杂著。北宋郑望之撰。1卷。望之(1078—1161)字顾道,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少有文名,崇宁进士,累官吏部侍郎。是书凡记羊种、樱桃有三种、鲫鱼脍、食檄、五生盘、王母饭、食品、八珍、食次、食单、汴中节食、厨婢、牙盘食、名食等14则,介绍了食物和原料的类别、名称,烹饪的方法,及有关烹饪的故实。叙述颇为简略,排列亦无条理,疑今本已非其原貌,然仍可供研究饮食文化者参考。有《说郛》、《古今说部丛书》等本。 |
养小录 | 顾仲 | 清代顾仲编著。顾仲,字咸山,号中村、松壑、浙江饕士,浙江嘉兴人。著有《历代画家姓氏韵编》、《松壑诗》等。《养小录》共分上、中、下3卷,内分“饮之属”、“餐之属”、“饵之属”、“餐芳谱”、“果之属”、“嘉肴篇”等部分。该书记载了饮料、佐料、蔬菜、糕点、果品、鱼蟹、肉类等190多种食品,并简单介绍了每种食品的烹调方法,尤以浙江风味为主。它是研究清代浙江饮食的一部颇有影响的著作。 |
本心斋疏食谱 | 陈达叟 | 亦名《疏食谱》。素食谱录。宋陈达叟撰。1卷。达叟号本心翁,清漳(今河北广平东北)人。前有自序,称:“本心翁斋居宴坐,…客从方外来,竟日清言,各有饥色。呼山童供蔬馔,客尝之,谓无人间烟火气。问食谱,予口授二十品,每品赞十六字,与味道腴者共之。”书中收录啜菽、羹菜、粉餈、荐韭、贻来、玉延、琼珠、玉砖、银齑、水团、玉版、雪藕、土酥、炊栗、煨芋、采杞、甘荠、绿粉、紫芝、白粲等20品素食,皆以蔬菜、水果等制成。每品均叙其原料及烹制方法,并系一赞。反映出宋代食素的风气及烹调水平,为饮食文化研究的珍贵资料。有《百川学海》、《说郛》、《山居杂志》、《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
本朝茶法 | 沈括 | 茶税茶法专著。宋代沈括撰。约成书于宋元祐六年(1091)。原为 《梦溪笔谈》卷十二中的一段,元末陶宗仪《说郛》将其作为专书录出,并以该段首四字题书名。全文约一千一百字,主要记述宋朝茶税和茶叶专卖,对研究茶史和茶文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
学古编 | 吾丘衍 | 印学论著。元吾丘衍著,成书于大德庚子(1300)年。全二卷。上卷为 《三十五举》, 为本书之主体,甚多创获,故后人多直呼此书为 《三十五举》。其中第一举至第十六举详论书体正体及篆写摹刻之法,第十七举论隶书,第十八举至第三十五举论印章文字的篆写。下卷为 《合用文籍品目》,一小篆品,二钟鼎品,三古文品, 四碑刻品,五附器用品,六辨谬品,七隶书品,八字源辨,凡四十六条。其后附录 “洗印法”、“印油法”、“取字法”共三条。后人对此书评价甚高,历来被誉为最早印学经典著作。如元代危素云: “吾丘君隐于武林(今杭州)阛阓间,高洁自持,尤攻篆籀,此编之书,可一洗来者俗恶之习”。夏溥称此书出, “遂变宋末钟鼎图书之谬”,又谓: “寸印古篆,实自先生倡之,直第一手。赵吴兴(孟頫) 又晚效先生法耳”。明清篆刻家多仿效其体例而一再续作,如托名何震的 《续学古编》、清代桂馥有 《续三十五举》、姚晏有 《再续三十五举》、黄子高有 《续三十五举》 等。又清人姚觐元有《三十五举校勘记》。此编曾辑入 《四库全书·子部》、《说郛》、《学津讨源》、《篆学琐著》、《美术丛书》、《历代印学论文选》。附录数则,有考为后人所续者,认为较少价值。 |
绍陶录 | 王质 | 二卷。宋王质撰。王质字景文,号雪山,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后徙居兴国(今属江西)。绍兴年间进士。曾为枢密使张浚幕僚,入为太学正。上疏请孝宗早定战守之策,被忌之者指为异论,罢去。后至枢密院编修官等职。笃志经学,好诗文,诗风流畅平易。除本书外,尚著有《诗总闻》、《雪山集》等。《绍陶录》撰于淳熙中,时王质罢职山居,以晋人陶潜、南朝陶弘景皆弃官遗世,同代人唐汝舟、鹿伯可亦继其风,感慨而作此书。上卷载陶渊明、陶弘景二谱,各择其遗文轶事为题,并作词以咏之;下卷记唐、鹿事,而附以林居咏物之诗。其咏山鸟者,曰山友词;咏水鸟者,曰水友词;咏山草者,曰山友续词;咏水草者,曰水友续词;杂咏禽虫诸物者,则曰山水友续词。盖因耿直忤时,不为权贵所容,故以草木鸟兽为友,以绝人逃世,并发泄心中不平。旧于 《雪山集》外另行。清康熙中,宋荦摘其山友诸词,分为五卷,改题曰《林泉结契》。本书版本主要有《四库全书》本;《十万卷楼丛书》(二编)本;《湖北先正遗书》(史部)本等。此外,《说郛》有辑本。 |
台湾文献丛刊提要 | 佚名 | 吴幅员撰,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77年出版。这是一部收录台湾文献丛刊索引并作简要介绍的工具书。台湾文献丛刊的编印,始于1957年,止于1972年,共出309种,595册。本提要著录的项目有:书名、册数、卷数、版本、著者生平介绍、书的内容(含序跋),以及与该书性质相近各书的比较。本书可供史学工作者参阅。 |
忠经 | 马融 | 阐扬儒家忠德的伦理学著作。一卷。旧本题为汉马融 (79—166)撰,郑玄注。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人,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学家。曾任校书郎、议郎、南郡太守等。他遍注《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等书,使古文经学愈加成熟。有门徒千余人,郑玄、卢植皆出其门。他除注群经外,还兼注《老子》、《淮南子》等。其著作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皆有辑录。另有赋、颂等二十一篇,其文集已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忠经》拟《李经》为十八章,其经与注如出一手,后人认为是伪书。《四库全书总目》指出: “考融所述作,具载 《后汉书》本传,元(即玄,因避玄烨御讳,故改称元——编者注)所训释,载于郑志目录尤详,《孝经注》依托于元,刘知几尚设十二验以辨之,其文具载《唐会要》,乌有所谓《忠经注》哉?《隋志》、《唐志》皆不著录,《崇文总目》始列其名,其为宋代伪书,殆无疑义。《玉海》引宋两朝志载有海鹏《忠经》,然则此书本有撰人,原非赝造,后人诈题马、郑,掩其本名,转使真本变伪耳。”该书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源》本、《廿二子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
箴友言 | 赵青藜 | 《箴友言》为清乾隆元年进士赵青黎所著,一千余字,约十余段语录,“寥寥数则耳”。书名箴友,可见“在当时必实有所指”。现在,这些话是写给谁的,已不可考,但由于那些文字“直谅多闻,其沾溉于后世者不少,岂斤斤为一人发者?”这就道出了《箴友言》一书超越历史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