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心意六合拳谱 | 佚名 | 心意六合拳拳谱是练好心意六合拳的总纲,是武术前辈经过几代人的实战交流得出的经验总结,其中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结晶。在旧时代,武技是一些习武之人的饭碗,他们往往将拳谱视如珍宝,不肯轻易传世外人,即使本门中也并不公开,练了一辈子拳而从未见过拳谱的拳家比比皆是,因而拳谱多以手抄本形式出现 。 |
小说旧闻钞 | 鲁迅 | 古代小说研究资料汇辑。鲁迅编撰。是作者1920年至1924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时裒集而成。据作者《再版序言》说,此书是“取关于所谓俗文小说之旧闻,为昔之史家所不屑道者,稍加次第,付之排印”。1926年由北新书局出版发行。1935年联华书局再版时,增录《癸辛杂识》、《曲律》、《赌棋山庄集》3书。该书汇集《大宋宣和遗事》、《三遂平妖传》、《蟫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40余种通俗小说的资料,如作者的轶事、故事源流、版本考订及对有关作品的褒贬评价等。与蒋瑞藻《小说考证》等同类著作相比,该书并非一味罗列有关资料,而是不时添加按语,辨别真伪,如《红楼梦》条,录《随园诗话》一则,中有“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等语,鲁迅加案语说:“曹寅字楝亭,雪芹之祖也,此误。”有些案语是转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有些则是编者本人的精辟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又有《源流》、《评刻》、《禁黜》、《杂说》4篇,分别汇集前人对有关小说的发生、发展、评点汇刻、及统治者禁黜等情况的言论,与前列40余种作品的情况交互参证,可使读者对中国通俗小说的发展面貌有较为清晰的了解。 |
今日何日兮 | 胡兰成 | 《今日何日兮》本书为胡兰成思想论丛,作者以其一贯的笔法风格、思想体系,写世界文明与劫毁大自然的基本法则。此书基本上是集胡兰成生前最后的作品及其遗稿而成,是其生前出版未及而待其死后由弟子朱天文汇整的一本著作。其中《世界的劫毁与中国人》提出史上是女人始创文明,其后是男人将它理论学问化——女人,你的名字是文明。胡兰成再次高谈他的新的发想。然而他写世界文明与劫毁,对美国、日本等国家狂躁的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之批判,对中国社会的反思,又不无现实的意义,甚至他提出变革社会,重建人世文明的策略,对当代社会都具有深刻的启发作用。 |
中国文学史话 | 胡兰成 | 胡兰成于1974年受聘到中国文化学院讲学,1976年返回日本侨居。彼时,仙枝、朱天文、朱天心等一群年轻人正通过胡兰成的书信指导,在文坛领袖朱西宁的直接引导下,办起了文学刊物《三三集刊》,开始追求文学理想。为了鼓励青年写作者,胡兰成亲自撰文指导,遂有此书《中国文学史话》,实际上是胡兰成给仙枝、朱天文等年轻弟子的文学教材。 |
袖中锦 | 佚名 | 一卷。宋太平老人撰。《四库全书·杂家类存目》谓,“旧本题宋太平老人撰,不着名氏。其书杂钞说部之文,漫无条理,命名亦不雅驯。盖书贾所依托。曹溶不考,误收入《学海类编》。”全面否定此书。今检其书,共记天下第一、三出、岭南节、峡州三子、京妇美陋、二妙、四禁、知酒法、老人十拗、带子之人、少见三儿、四事不可久恃、古所不及、盗有三畏、唐畿尉六道、四妖、仕宦三还、四忌、鸡有五德、易为美、仕宦五瘴、五绝、三贱、三荐等二十四事。天下第一条谓:“监书、内酒、端砚、洛阳花、建州茶、蜀锦、定磁、浙漆、吴纸、晋铜、西马、东绢、契丹鞍、夏国剑、高丽秘色,兴化军子鱼、福州荔眼、温州褂,临江黄雀、江阴县河豚、金山咸豉、简寂观苦笋、东华门把鲊、京兵、福建出秀才、大江以南士大夫、江西湖外长老、京师妇人,皆为天下第一,他处虽效之,终不及。”不见他书记载,是重要经济文化资料。其他有关民俗记载,亦可广见闻,并非一无可取。今传本主要有《格致丛书》、《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居家必备》等丛书本。 |
善俗要义 | 王结 | 该文是王结在任顺德路(今河北邢台市)总管期间写成的,是其政治设想的体现,“盖将使之勤农桑、正人伦、厚风俗、远刑罚也”,共计三十三条。从中可以了解元代社会的种种实际情况以及地方官吏所采取的治理措施。 |
舆地碑记目 | 王象之 | 四卷。宋王象之撰。王象之,金华 (今属浙江省) 人,曾知江宁县。所著《舆地纪胜》二百卷,是一部南宋地理总志,约1227年成书。《舆地碑记目》为其中的四卷,以天下碑刻地志之目,分郡编辑,各注其年月姓氏大略于其下,起临安,迄乾州,均南渡后疆域。其中有些考证颇为精确。如:镇江府丹徒梁太祖文皇神道碑,王氏辨其为梁武帝父;成都府殿柱记,作于汉兴平初年,辨知其非钟会所书;嘉定府移水记,有嘉州二字,辨知其非郭璞所书。台州临海庆恩院、定光院、明智院、明恩院,婺州义乌真如院诸碑,福州鸟石宣威感应王庙碑,题款都写有“会同”字样 (按:会同为契丹年号,938—946),辨知吴越等地曾使用过契丹年号。这些都确有证据。所录金石文字,与其他书互有出入,可供后人考证。此书收入“四库全书”、“丛书集成” 初编。 |
籀史 | 翟耆年 | 籀[zhòu]史,一卷 宋翟耆年撰。翟耆年,字伯寿,别号黄鹤山人,参政翟汝文之子。编修汪如藻家藏本。此书首载《宣和博古图》,其中有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二月“帝命臣耆年”这样的话,当为南宋初年所作。原本有上下两卷,后岁久散失,只曹溶家有一抄本,但也只存上卷,所以今只一卷。清王士祯曾载其目于《居易录》中,欲以求访其下卷,始终没有找到。本书以籀史为名,主要是因为书中所载多金石款识,篆隶之体多,并非专门释述籀文。此书所录各种碑刻之后,都附有论说,虽所录不及薛尚功着录钟鼎彝器款识,备载篆文,但此书的考释,则比薛书详细。二书可以相辅而读,以取长补短。传本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静园丛书”本等。 |
国语补音 | 宋庠 | 音义书。宋宋庠撰。3卷。刊于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宋时有旧本《国语音》10篇,不著撰人。宋氏因其音简略,于是据旧本增补而成此书。书目录前列《国语》21篇之名,详注诸本标题之异同。所释《国语》正文,大写其字,夹注其音。释三国吴韦昭的注文时,也大写其字,上冠以“注”字以便同《国语》正文相区别。音注先列旧本之音,旧本所缺或旧本只用直音无反切者,则随字增入,以“补注”二字加以区别。补音以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为主,《经典释文》不载者,则用《说文解字》、《集韵》等书反切。此书除保存旧本音切,尚可供研究参考外,其所补音价值不大。书有《四库全书》本和《微波榭丛书》本。 |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 佚名 | 十卷。撰人不详。书中有大德五年 (1301)吴郡徐元瑞 《吏学指南序》,“圣朝”字俱跳行,《永乐大典》多引用,《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存目》据此断为元人书无疑。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疑为熊宗立(生卒年不详)撰。其书主要记载历代名贤格训及居家日用等事宜。全书共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部分,体例颇为简洁。对了解古人格训及家教、家训、家庭风俗等有一些参考价值。今传本颇少。 |
福惠全书 | 黄六鸿 | 清人黄六鸿著。该书是作者对地方行政的情况、阅历、经验和体会的记录,分十四部,三十二卷。撰于康熙三十三年,刻于康熙三十八年。书中对州县钱谷、刑名、户口徭役编审、土地清丈、保甲、教育、荒政、邮政等言之甚详,对地方弊端内幕亦有所揭露,是了解清初地方社会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黄六鸿为官地方颇具政绩,多次被人称赞,入朝后卷入“长生殿”案被人所诟病,去官后却留下了官箴巨著《居官福惠全书》。《居官福惠全书》是清代最大的一部官箴书,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官箴书之一。它以“造福”、“施惠”为理念,体现了的是黄六鸿“仁慈”、“爱民”的慈善思想。 |
拳术 | 平江不肖生 | 1913年向恺然毕业回国,与王润生在长沙创办“国技会”,并写了第一本书《拳术》,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在国内颇有影响。 |
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 林徽因 | 本书精心选取林徽因关于建筑学方面的文章,包括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及其历史发展阶段的详细论述,以及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调查报告。因其内容科学严谨,文字清新凝练,将专业知识、美学思想熔铸于散文化的讲述之中,既可以看做资深建筑学家的学术文章,也可以当成著名散文家有关建筑的优美篇章。 |
批评的精神 | 王统照 | 《批评的精神》是王统照的文艺论文集。内容丰富,涉及文学批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多个方面,谈古论今、中西兼并,理论结合作品实际,有理有据,自由驰骋在文学的海洋里。包含了批评的精神、批评中国文学的方法、文艺讨论、对于诗坛批评者的我见、中国的艺术革命、俄罗斯文学的片面等。 |
叶紫文论 | 叶紫 | 本书收叶紫写的文艺杂感,包括编辑日记、作品序跋、作家印象、新作评论、文艺随笔之类;收作者以汤咏兰(叶紫夫人)之名出版的《现代女子书信指导》的节选;收作者最后一年(1939年)的日记,即系据北京图书馆藏作者自题为《回忆·感想·日记·笔记·杂记》的日记手稿;还收了几通信。 |
湘学略 | 李肖聃 | 思想史著作。李肖聃著。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全书用学案式的办法,从北宋周敦颐起至谭嗣同止,分24个学略加以叙述,其中包括一些流寓,如胡安国父子、张栻及朱熹、王守仁在湖南的活动及影响。在第25篇“诸儒学略”中,还按经、史、子、集四部,追溯了汉代以来湖南作者的有关著述。在第26篇“流寓学略”中,追溯到屈原、贾谊以下各朝代外省籍人士在湖南的行踪。作者在“自叙”中论述写作的各学略之缘起,反映了他对各家的观点。如说周敦颐“《通书》启圣,太极象天,卓尔元公,实牖宋贤”。作者推崇朱熹:“穷理主静,上契周程,博综百家,集宋大成”;但对王守仁亦表敬佩:“姚江事业,超迈前贤,远播流风,入我湘川。”对王夫之评价尤高:“明季大儒,孙李顾黄,贞晦深沉,孰与夕堂。”而赞谭嗣同“赤手抟龙,厥有谭卿”。解放前由湖南大学印行,1985年岳麓书社将此书与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合刊重版。 |
汉艺文志考证 | 王应麟 | 宋王应麟撰。应麟有《周易郑康成注》,已著录。《汉书·艺文志》因刘歆《七略》而修。凡句下之注,不题姓氏者皆班固原文。其标某某曰者,则颜师古所集诸家之说。然师古注班固全书,《艺文》特其八志之一,故仅略疏姓名时代。所考证者,如《汉著记》即《起居注》,《家语》非今《家语》,邓析非子产所杀,庄葱奇、严助之驳文,逢门即逢蒙之类,不过三五条而止。应麟始捃摭旧文,各为补注。不载《汉志》全文,惟以有所辩论者摘录为纲,略如《经典释文》之例。其传记有此书名而《汉志》不载者,亦以类附入。《易类》增《连山》、《归藏》、子夏《易传》。《诗类》增《元王诗》。《礼类》增《大戴礼》、《小戴礼》、《王制》、《汉仪》。《乐类》增《乐记》、《乐元语》。《春秋类》增《冥氏春秋》。《道家》增《老子指归》、《素王妙论》。《法家》增《汉律》、《汉令》。《纵横家》增《鬼谷子》。《天文》增《夏氏日月传》、《甘氏岁星经》、《石氏星经》、《巫咸五星占》、《周髀星传》。《历谱》增《九章算术》、《五纪论》。《五行》增《翼氏风角》。《经方》增《本草》。凡二十六部。各疏其所注於下,而以不著录字别之。其间如子夏《易传》、《鬼谷子》皆依托显然,而一概泛载,不能割爱。又庾信《哀江南赋》称,栩阳亭有离别之赋,实由误记《艺文志》,与所用“桂华冯冯”误读《郊祀志》者相等。应麟乃因而附会,以栩阳为汉代亭名,亦未免间失之嗜奇。然论其该洽,究非他家之所及也。 |
得一录 | 余治 | 余治撰,《得一录》是一部总汇慈善章程的善书, 在晚清民初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余治,江苏无锡县人,字翼廷,号莲村、晦斋,别号寄云山人。过世后,其门人私谥其孝惠先生。早年入学应科举试,27岁时补金匮县学。后五应乡试不售,中年后,遂绝意仕进,“专以挽回风俗,救正人心为汲汲”。仆于江浙之地,游走于官绅与乡民之间,一意行善,广施善举。“奔走劝募,如拯溺救焚,不遗余力。”成为当时江南最具声名的善人之一,“大江南北无贤愚疏戚目之曰`余善人'”。余治在行善的过程中,将平日自己施行或所见著有成效、足资仿办的善举章程,汇编成集,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编成《得一录》一书。然在刊刻过程中,“剞劂过半,旋罹劫火”,半途而废。同治六年(1867年),余治前往上海,欲再谋付梓,并重为补辑,后在友人吴宗瑛、粤商蔡桂培等人的帮助下,终竟心愿,于同治八年,刻成全书,凡十六卷。《得一录》之名,取自《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之句,其意乃是得一善事则拳拳然奉持之而不失善道,编者的寓意应是希望人人都能奉持善道,珍惜每一个从事善举的机会。该书收录的主要是各类善堂善会的章程,同时也包括一些乡规族约、家训格言、官府有关善举的文书以及教化论说。虽然余治一直对教化深为在意,但该书与一般的主要以宣传教化为宗旨的善书明显不同,其重心主要不在教化,而在求有实效。“是编所集,事事可以仿行,溥为实惠,固非空言无补可同日而语者。”(《跋》)即希望通过提供具体“切于时病,平实易行”(《许其光序》,的章程,让世人仿效而收实效。堪称晚清新型的“善举章程类善书”的代表作。 |
粗解刑统赋 | 傅霖 | 北宋末年律学士傅霖《刑统赋》所作的注释书,孟奎解。 |
续幼学歌 | 佚名 | 清·王用臣撰,王用臣生平不详。蒙学作品,分天文门,地理门,人事门,物类门四类。 |
童子礼 | 屠羲时 | 《童子礼》,明代屠羲时所撰。 从《礼记·少仪》始,记录儿童举止言行的规条的书很多。屠羲时在前人提出的规条的基础上,总结加工,提出了“检束身心之礼”、“入事父兄、出事师尊痛行之礼”、“书堂肄业之礼”三方面的要求,文字比较浅显,也比较易行。清代注意世风民俗的学者陈弘谋认为此书“不前诸条更为切近,童子所不可一日无者也”。正因为如此,对后来颇有影响。 今天我们审视这些规定,固然有僵化死板的一面,但也有从小就培养文明礼貌的一面。此书中自有可取之处,应进行分析,以区别对待。 |
童蒙须知 | 朱熹 | 宋朱熹为儿童教育编写的教材和读物。内有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杂细事宜六节,详细规定了道德规范、行为细则、日常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礼节、读书写字的常规。如“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文字笔砚,凡百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取用既毕,复置原所”;“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详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凡写文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总之,其基本内容是从小灌输和训练封建伦理道德,是其糟粕;但要求从小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端正学习态度等,应是可取之处。收入《东听雨堂刊书·儒先训要十四种》。 |
天道偶测 | 李塨 | 七十岁冬至患类中风病夜不能寐因思古人测天如覆盆如鸡卵似皆未确覆盆鸡卵则天包地外无地以载之矣乃天为一可转之物而日有常度则天为有形有体之物矣而乃无所附着乎无所附着则无边无际何以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确有可测乎孔子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又曰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言天覆而高地载而卑其位罗列相陈而高贵卑贱也又曰动静有常刚柔断矣言天刚常动地柔常静也又曰干静专动直坤静翕动辟又曰干刚坤柔刚柔和摩 |
提纲释义 | 佚名 | 此书分《历代国号歌》、《历代帝王歌》、《历代群英歌》三部分。《历代国号歌》一章一节,从远古三皇五帝时代说起,至明结束,为叙历代王朝国号之歌。《历代帝王歌》一章十五节,以歌诀的形式,从天地开辟到明朝灭亡历代王朝的帝位继承、以及王朝的递禅次第予以叙说,同时亦兼及分裂时期的地方割据政权的出现和归结,实际上是梗概地叙说了至满清王朝以前的整个古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历代群英歌》一章十九节,按时代顺序,将历代王朝建立功勋的功臣和有影响的名人逸士予以排列叙说,反映了王朝所建立的功业和王朝的兴衰治乱,而其中的孔门弟子和理学名贤,关系的则是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因此,此书可以说是一部简化了的二十四史,是中国历史的提纲,对把握中华民族的历史和蹋的发展进程来说,无疑是一部极清晰的有举纲作用的启物读物。而且本书又以歌诀的形式进行编排,读之上口,易读易记。 |
四字鉴略 | 王仕云 | 《四字鉴略》是清代顺治年间,江苏南京进士王仕云着手编纂的一本四字一句的概述中国通史的书。凡一卷,更为简洁,易记易诵。侧重记述政治、军事大事,与国家兴亡朝代更替无关的略而不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