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隶辨 | 顾蔼吉 | 清顾蔼吉撰。凡八卷。顾蔼吉,字晼先,亦作“晼仙”,号天山,又号南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以岁贡生充书画谱编纂官,授仪征教谕。作者自《序》云:“《隶辨》之作,窃为解经作也。字不辨,则经不解。古人邈矣,汉人传经,多用隶书写,隶变为楷,益失本真。及唐开元易以俗字,名儒病其繁累。余因收汉碑,间得刊正经字。”本书盖以娄机《汉隶字源》为蓝本,复收娄氏而后续出之碑字。前五卷钩摹汉碑所有隶字,依《广韵》韵部编次。同字而异体者列在一起,分别注出所自碑名,摘引碑语,并依《说文》辨其正、变、省、加等不同写法。从古文奇字及假借、通用者,随字附之。讹者非之,疑者阙之。群书有证,则引为据。卷五之末附有疑字。卷六为篆隶两体之《说文》五百四十部首。卷七、卷八为《碑考》,列所采碑目,考证时代、地址。卷八之末附录《八分考》、《笔法》二篇。顾氏此书对《汉隶字源》有不少补充订正,为查考隶书,研究字形演变重要参考资料。但有沿袭旧刻所致之错误。有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项絪玉渊堂刻本,乾隆八年(1743年)黄晟刻本。1982年北京中国书店据项本影印为二册;1985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为一册,末附笔画检字。 |
陶说 | 朱琰 | 清代陶瓷著作。朱琰撰。6卷。分说今、说古、说明、说器4篇。卷一《说今》篇,有饶州窑和陶冶图说2节;卷二《说古》篇,有原始和古窑考2节;卷三《说明》篇,有饶州窑和造法2节;卷四至卷六《说器》篇,上溯唐虞、周商,下至唐、宋、元、明,依照历史沿革,按窑、按器分条叙述,广征博引,但不加评述。此书按陶瓷器出现的顺序作历史性介绍,叙述了明、清两代饶州窑和其他代表性官窑的瓷器及制造技术,是较详尽系统地论述古代陶瓷的著作,是一部著名的陶瓷史。初刻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称鲍廷博本。以后曾多次重刻,传本较多。 |
陶记略 | 蒋祈 | 又称《陶记》。元代有关景德镇窑陶瓷业的专著。蒋祈撰。约成书于元至治二年(1322)至泰定二年(1325)之间。此书较详细地记述了元代景德镇瓷器的生产组织形式,陶工分工情况,原材料的等级、来源,器物的名称种类和式样,釉色的种类,瓷窑的形式、名目,瓷器的烧制程序、火候,瓷器的销售情况和地区,以及封建王朝和官吏豪绅剥削陶工的情况,并对当时陶瓷业不振的情况,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此书为中国最早一部系统叙述景德镇陶瓷发展史的著作,是研究景德镇地区陶瓷业史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中国造瓷科学技术的重要文献。其编著体例对后世影响颇大,后来的一些有关陶瓷方面的著作,多受其启示。无单行本,始载于《康熙浮梁县志》,但未署作者朝代,《乾隆浮梁县志》也录其书,定为元人著作。 |
阃外春秋 | 李筌 | 李筌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阃外春秋》十卷。唐少室山布衣李筌撰。起周武王胜殷,止唐太宗擒窦建德,明君良将战争攻取之事。天宝二年上。”据罗振玉说:“巴黎图书馆所藏敦煌本《阃外春秋》残卷(即卷四、卷五),中国国家图书馆有影片存卷一及卷二之上半。卷首《进书表》末署天宝二年六月十三日少室山布衣李筌上表。”这确切地证明陈振孙的著录属实。据陈振孙的《解题》,可知这是一部研究战史、战争经验的兵书。李筌固注意战史,从《太白阴经》可见,他是运用了若干战史实例来论证自己观点的,他的《孙子注》首开用战例来注释孙武的原理,既高于前人,又为后人研究《孙子兵法》开创了一条新路。进书表云:“《阃外春秋》者,记将军阃外之事也。”“起周十有三年武王胜殷,终于大唐武德四年(621)太宗文武圣皇帝擒窦建德,凡一千七百四十载,真伪四十九国。”末署“天宝二年(743)六月十三日,少室山布衣臣李荃上表”。按,此书《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与《直斋书录解题》均著录,殆亡于宋以后。 |
钱谱 | 佚名 | 中国古代研究钱币的著作。历代用《钱谱》为书名的甚多,较早的是南朝萧梁时的《顾烜钱谱》。宋代洪遵(公元1120年~1174年)推重此书,谓古代钱币“类多湮没无传。梁顾烜始为之书。凡历代造立之源,大小重轻之度,皆有论序,使后乎此者可以概见。”唐代封演《续钱谱》一卷即是指续《顾烜钱谱》;北宋董卣的《续钱谱》10卷和李孝美的《历代钱谱》10卷;明朝陆深的《钱谱》等,都已失传。今尚存明永乐洪熙年间董遹《钱谱》1卷,其辑录元以前的历代钱钞200余种,但内容简略,且有错误。清朝江德量著《钱谱》24卷,有图有说,惜未镌刊问世。 |
花木小志 | 佚名 | (清)谢坤撰。收录花木130余种。有道光间《春草堂全集》本。 |
与山巨源绝交书 | 嵇康 | 晋嵇康撰。山涛字巨源,他与本篇作者都是“竹林七贤”中人物。涛曾任选曹郎,后他迁,欲荐嵇康代其原职,康作此书拒绝。本篇以老庄思想为精神指归,就礼法的森严提出“七不堪”,就生性的放荡提出“二甚不可”,以此表示不与世俗合流的决心。文笔之幽默,骋情之自由,可谓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如写自己的独立不羁:“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再如对山涛的抨击:“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鹓雏以死鼠也。”文章所流露的批判精神,具有广泛的针对性,它不但触及到了山涛的灵魂,还触及到了司马氏统冶集团的本质,这不免为日后的杀身之祸埋下了前因。 |
与舍弟书十六通 | 郑板桥 | 书信,郑板桥撰。郑板桥写给弟弟是十六封家书。 |
致沈曾植尺牍十九通 | 金蓉镜 | 书信,金蓉镜撰, 金蓉镜,秀水 (今浙江嘉兴) 人。字甸丞。一作殿丞,又字潜父,晚号香岩。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出仕湖南,清末归。诗文渊雅,究心舆地之学,喜画山水,简略荒率,不求工致。师事同里沈曾植,居周梦坡晨风庐多年,相与考订文史。著有《滮湖遗老集》、《潜庵诗草》。殁后藏书捐赠嘉兴图书馆,所遗文物及稿本捐赠嘉兴文物保管会。室名“香岩庵”。沈曾植 ,近代学者。字子培,号寐叟、乙盦。浙江嘉兴人。光绪进士,授刑部主事,后署安徽布政使。在官严拒苞苴,直声满天下。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学识渊博,尤精辽金元史、地理和音韵之学。诗颇艰奥,为同光体主要作家。工书法。著有《蒙古源流笺证》、《海日楼诗文集》等。 |
声类 | 钱大昕 | 《声类》4卷,清代朴学大师钱大昕 著。是书以声纽为纲,搜罗比栉经传子史通假,凡1700 余条。本书集中体现了钱氏的声传学说。是书钱大昕《潜研堂丛书》失收,由其门生汪恩得稿刊之,惜流传未广,陈士安又以原书上版复为刊行。此书为江氏文学山房聚珍版丛书其一,前刊牌记“苏州护龙街中文学山房印行”,道光己酉陈士安序,后附道光五年汪恩跋。 |
羽扇谱 | 张燕昌 | 一卷,清张燕昌撰。扇之繇来见于《周礼巾车》“重翟”注:“重翟,重翟雉之羽也。”崔豹《古今注》谓殷高宗有雉雊之征,服章多用翟,羽扇亦始于殷宗,然于经典未闻焉。周时亦仅在仪卫,至三国诸葛忠武捉白羽扇指挥三军,晋顾荣攻陈敏麾以羽扇,于是羽扇通上下用矣。傅玄云:“摇鸢鸟翼者,吴楚也。”嵇含云:“执鹤翼,楚之士也。” |
罗氏字辈 | 佚名 | 罗氏字辈就是罗姓人家的世系族谱,罗氏是中国流传久远的姓氏,家谱的修订是基于"敬宗收族"的观念与目的,以加强家族团结,巩固家族制度。罗氏族谱最早者,可能为修于宋代开宝年间的"豫章罗氏" (俗称"柏林罗氏")族谱。 |
续北山酒经 | 佚名 | 宋李保撰。保生平事迹不详,其《读朱翼中〈北山酒经〉》诗末署“朝奉郎行开封府刑曹掾”,小序称与朱“同僚”。此书即为续朱书而作,共记制曲酿酒46种。然今存《说郛》本有目无文。 |
筵款丰馐依样调鼎新录 | 佚名 | 原書手抄本,篇末署“同治五年丙寅岁季冬月朔五日,程记录”;再抄者署“中华民国四年十一月正明”。书中“依样调鼎”是家常菜谱,主要部分“筵款丰馐”是筵席菜谱。共收菜点二千五百种,其中有作法的九百零五种。通过这本书大致可以看到晚清川菜鼎盛时期的款式全貌和烹调水平。当时川菜兼及并蓄南、北、下江烹饪之长,因此,它也是研究晚清中国烹饪的重要史料。 |
笑府 | 冯梦龙 | 明代文言谐谑小说。十三卷。题墨憨斋主人冯梦龙纂集。《笑府》所收基本上都是可笑的故事,尤其集中收录民间笑话。共搜集了五百九十五条笑话,按内容分为十三部,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每部一卷,每一部的开篇都有小序,一部分笑话的篇后有批语或附录。 |
窑器说 | 程哲 | 清代研究古代瓷器的专著。程哲撰。1卷。对历代名窑所出之瓷器进行了论述,是研究中国古代瓷器的重要资料。 |
稽瑞 | 佚名 | 《稽瑞》一书为唐代刘庚辑著的一本历数各个朝代有名的天降祥瑞的记载。文章多是引用一些古籍如《史记》、《山海经》、《汉书》、《瑞应图》等书中所载的各种祥瑞现象。清道光季锡畴重刊《稽瑞》序曰:子思子曰:“国家将兴,必有祯祥。”祯祥之事见于上世者不一。自后世狐鸣篝火之术兴,图谶纬书往往伪托,是以圣君贤相戒在下不许言瑞。可见,自古以来大多所谓的祥瑞现象,都是为古代帝王登基上位制作的种种包装宣传而已。 |
石林燕语辨 | 汪应辰 | 叶梦得《石林燕语》所记多为北宋以来的典章制度和人物轶事,此书“纂述旧闻,皆有关当时掌故,于官制、科目,言之尤详,颇足以补史传之阙,与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徐度《却扫编》可相表里”。惜该书成于动乱之时,由于图籍散失、资料匮乏等多方面原因,其中”或有记忆失真、考据未详之处”。叶氏自己也云”其言先后本无伦次,不复更整齐”,故书中存有若干讹谬之处。《石林燕语》书成之后,汪应辰就曾针对此书之讹误展开考辨,得辨文二百零二条,成《石林燕语辨》一书。汪应辰《石林燕语辨》书成之后,曾于南宋嘉泰元年(1201)被俞鼎孙、俞经辑于《儒学警悟》丛书中,一同收入的还有宋程大昌《演繁露》六卷、宋马永卿《懒真子录》五卷、宋程大昌《考古编》十卷、宋陈善《扪虱新话》八卷、宋俞成《莹雪丛说》二卷,计四十一卷。嘉泰二年(1202),俞闻中将《儒学警悟》刊刻成书。此为该书最早刻本。据明嘉靖王良栋抄本,二俞在编《儒学警悟》一书时,所收《石林燕语辨》是将汪应辰之辨文附在叶梦得《石林燕语》本文之后。惜《儒学警悟》一书历来流传甚稀,“世所罕见。……是编《大典》时即未见此书”。其中《石林燕语辨》亦是如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应辰之书,陈振孙已称未见,盖宋末传本即稀。”因此自宋以来,元、明两代不见刊刻,世人少见《石林燕语辨》一书。明嘉靖年间吉庵王良栋曾抄录《儒学警悟》一书,但外人也绝少知之。至清朝四库馆臣纂修《四库全书》时仍未见《石林燕语辨》一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应辰之书,……仅《儒学警悟》间引数条,与绍奕《考异》同散见《永乐大典》中,然寥寥无几,难以成编。惟绍奕之书尚可裒集,谨搜采考校,各附梦得书本条之下。”四库馆臣由于未见《石林燕语辨》及《儒学警悟》,故轻易结论云”《儒学警悟》间引数条,……然寥寥无几,难以成编”。同时,四库馆臣又将此书与《石林燕语考异》一书进行比较,认为“惟绍奕之书尚可裒集”,并”谨搜采考校,各附梦得书本条之下”。由此可见,至清朝乾隆年间,《石林燕语辨》一书亦流传甚稀。 |
石刻铺叙 | 曾宏父 | 宋曾宏父撰。宏父字幼卿,自称凤墅逸客,庐陵人。是书虽远引石经及秘阁诸本,而自述其所集凤墅帖特详。凡所徵摭,皆有典则,而藏书家见者颇希。国朝初年,朱彝尊得射渎抄本,自为之跋。有珊瑚木难之喻。此本末有此跋及彝尊名字二印,盖犹其手迹。然跋中谓宏父名惇,以字行,则未免舛误。考宋有两曾宏父,其一名惇,字宏父,为曾布之孙,曾纡之子。后人避宁宗讳,多以字行,遂与此宏父混而为一。实则与作此书者各一人也。跋又谓陈思宝刻《丛编》,其援据颇广,顾不及此。考凤墅帖刻於嘉熙、淳祐间。《铺叙》诸石刻,断手於戊申仲春,亦在淳祐八年。若《丛编》则成於绍定辛卯,实理宗即位之七年,相距凡十七八年,何由预见曾刻?彝尊亦偶误记也。近厉鹗等刻《南宋杂事诗》,直题此书为曾惇撰,是承彝尊之讹矣。 |
千金谱 | 佚名 | 全称《居家必备千金谱》,为曾流传于闽南、台湾的闽南语蒙学书籍。连雅堂在《雅言》说:“贫家子弟无力读书,为人学徒,以数钱买《千金谱》一本,就店中长辈而读之,可识千余字。是书为泉人士所撰,中有方言,又列货物之名,为将来记帐之用。若聪颖者可再读他书及简明尺牍并学珠算,不三四年可以略通文法,而书算皆能矣。”1984年。吴登神在《南瀛文献》第29期上发表〈千金谱考释〉,对全篇每字句都加以标音及注释。 |
琴笺 | 崔遵度 | 琴学专著。北宋崔遵度撰。1卷。遵度字坚白。祖籍江陵(今属湖北),后徙居淄州淄川(今山东淄博南)。太平兴国进士,官至吏部郎中。通经学,喜读《周易》。尤善鼓琴,深得其趣,“尝谓颐天地之和,莫先于乐;究乐之趣,莫近于琴。”遂撰此书以见其意。是著为朱长文《琴史》收录。所论着重阐述琴面上十三个徽位的结构原理。对十二月附会十二律的说法加以否定,指出这是“数之自然”。然其皆据《周易》之理以立论,认为:“数本于一而成于三,因而重之,故《易》之画而成卦。”琴之理也相同,“一也道之所生也,在数为一,在律为黄钟,在音为宫,在木为根,在四体为心,众徽由之而生。”《易》卦的象数代表了“天地之文”,琴理也由之而生,“是则万物本于天地,天地本于太极,太极之外,以至于无物。圣人本于道,道本于自然,自然之外以主于无为。乐本于琴,琴本于中徽,中徽之外以至于无声。是知作《易》者考天地之象也,作琴者考天地之声也。”此种以乐理比附《周易》的说法并无科学依据,然代表了宋初的一种音乐理论,故可供研究者参考。 |
玉台书史 | 厉鹗 | 书法史传,一卷。清 代书学家厉鹗撰。厉鹗 (1692~1752),字太 鸿,号樊榭。浙江钱塘 (今属杭州)。康熙举 人。嗜书,工诗。此书专辑历代妇女中工书 者为一编,各具一传,并附书迹、题跋,各 注出处,征引有据。分宫闱、女仙、名媛、 姬侍、名妓、灵异、杂录七门。宫闱收49 人,女仙收7人,附尼1人,名媛收104人, 姬侍收12人,名妓收33人,灵异收2人, 杂录3人,共211人。前后无序跋,亦不分 卷,因此余绍宋 《书画书录解题》 疑为未定 稿或某长编之一部分。有 《昭代丛书》 本、 《赐砚堂丛书》本、《述古丛钞》 本、《说库》 本、《藏修堂丛书》 本等。 |
玉台画史 | 汤漱玉 | 中国画史著作。清代汤漱玉著。重要版本有《振绮堂遗书》本、《翠琅玕馆丛书》本、《美术丛书》本、《画史丛书》本。本书正编五卷,别录一卷。该书成编于道光四年(1824)。仿厉鹗《玉台书史》体例,选历代能画妇女辑录成编。起于虞代舜妹嫘,到清代丰质止。全书分宫掖、名媛、姬侍、名妓四门。其中卷一为宫掖,自虞至明,二十人,末附一人为卢昭容,实为灵异事,卷二为名媛(上),自晋至元;卷三为名媛(下),自明至清;以上两卷,共一百二十五人。卷四为姬侍,所记为宋、明、清三代人,共十六人。卷五为名妓,所记为唐、宋、明、清四代人,共四十人。其征引书近百种。书后附《别录》一卷,汪远孙阅其妻著录后,感未详尽,为之补述,凡十五则,有宋柔刚、金士珊等十七人。其所著录都为清代名媛,大多为其交游者之妻或妹或女,或者据人见告,或者录自画跋。 |
火龙神器阵法 | 焦玉 | 中国明代焦玉(生卒年不详)著。明代关于火药、火器技术的专著。1350年左右,各种火器已在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制作工艺水平极低。焦玉鉴于此,收集整理了各种制药配方,研究了各种火器的使用原则,撰写成书,于永乐十年(1412)发表。作者当时曾按书中制法制造了40余条火龙枪,促成了明朝军队在战争中的获胜,因而朝廷封他为大元帅,授东宁伯爵位。该书详细记述了火药配制、火器种类、性能及使用方法。按照作者的介绍,明代以后的火药成份由复杂到简单,配制更趋合理,提高了速燃性,增大了威力。火器也出现了世界上少有的引信发火枪、火药发射枪、水雷、旋转发射炮等先进火器。在使用方法上,形成了火器、兵力、阵法三者紧密结合,与气象、地形相适应的战术,充分发挥了火器的攻击能力。该书反映了明清军事技术的发展概况,发展了宋代火药制作和使用的理论,为中国和世界的火器战术运用开拓了路子,对后来火器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各种火器技术书籍的出版,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存有明刻本《火龙神书》,清抄本《火龙神器阵法》。 |
中国文化的命运 | 梁漱溟 | 梁漱溟著。全书通过三个辑子,各有侧重的向人们阐释了“中国文化之精神”、“社会演进上中西殊途”、“发挥中国的长处以吸引外国的长处”等三部分,探讨学术特性、国人品格、文化通病与奇迹、道德与宗教、民族精神、人权自由、社会构造与制度、人生态度等等精彩内容。本书是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整理编辑的梁漱溟文稿,其中三分之二是未曾公开出版的遗稿,时隔七十年之后第一次呈现给读者,内容主要是议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并用中西比较的视角,观察两种文化的根本不同,几十年前的见解远超过今人的庸论。本书可为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提供一个最有价值的读本。梁先生在几十年前对中国和中国文化诸多问题的思考,可启发我们去积极思索:在未来30年,中国文化到底将走向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