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顾从义 撰
晋太尉庾元亮书【伯思云:“庾亮书云‘奉告书箱,先为媞子作’,案江淮之间谓母曰媞,此云媞子,未知目何戚也。《尔雅》云‘媞媞,安也’。案史庾亮字元规,《大观》标目庾亮置三卷第四”】
亮白,奉告书箱【案《急就章》“箱” 亦作草头】,先为媞【音氏,又音啼,弟】子作,辄先以奉之。研今作之,支发枕今作【刘作 “作”,施作 “注”】,无作【刘作 “作”,施作 “治”】模,若有可权付之,亮再拜【案《大观帖》自开禧以后,磨去 “亮” 字右边转笔,盖避逆亮讳也】。
晋车骑将军庾翼书【伯思云:“庾翼帖称‘故吏从事中郎’,按翼尝为陶侃太尉府从事中郎,此当是与侃启也。《大观》置三卷第五”】
故吏从事中郎庾翼、参军事刘遐【字正长】死罪白,昨所启庞遗、孟旂【日塌飞也】所请求述上事,事须检校【一作 “核”,非】,谘论光驾当出,请不从,诣录事中郎共详处,别白,谨启,翼、遐死罪死罪。
已向季春,感慕兼伤,情不自任,奈何奈何,温和足下何如,吾哀劳何赖,爱时不足,下须【一作 “顷”】气力,熟若别时【米云:“同章帝一手伪帖”】。
晋太守沈嘉长书【按史沈嘉字长茂,《大观》置三卷第六】
十二月十三日,嘉顿首顿首,岁有感怀,深寒切想,各平安,乏劳弊,遣不具【施作 “乙乙”】,沈嘉顿首顿首。
晋侍中杜预书【伯思云:“杜预有‘十一月十四日’帖云‘道远书问’,又‘简间得来’,况非当时尺牍中语,或是江左人书,不特‘亲故’帖伪也。‘亲故’末云‘数附书信以慰吾心’,亦近世流俗语耳。《大观》置三卷第二”】
十一月十四日,预顿首,岁忽已终,别久益兼其劳,道远书问,又简间得来,况【一作 “说”】知消息,申省次,若言面【米云:“此帖真”】。
亲故数移转,想祖父白具云也,祖父如足下来言,小大云具,孤【刘、施作 “绝”】女【刘作 “汝”,一作 “如”】,亲亲也,有信数附书信以慰吾心也【米云:“同章帝伪帖”】。
晋王循书【《大观》标目作 “晋中军将军王循”,置三卷第七】
七月廿四日,循遮【施阙,一作 “旧”,非】顿首,秋月感思,深得近示,为慰,余热比复可不,婴疾患,故尔不平复,顿勿力,书不尽,王循遮顿首【褚遂良《羲之书目》有 “阿遮” 帖,张彦远《帖语》中有 “报敬伦遮”,恐是王氏子姓,米云:“同上伪”】。
晋刘超书【伯思云:“晋刘超为人慎密,自以书类元帝,不敢与外书,此帖不应尚传,又字势与元帝大别,其伪审矣。”《大观》标目作 “晋卫尉刘超书”,置三卷第九】
超死罪白,如命皆令有本末,保任然后受,随宜分处,谨白。
晋散骑常侍谢璠伯书【《大观》置三卷第十】
此计江东精兵不可卒得,唯当善养见者,而事虑日多,如比来忧怀,实已万端。
晋黄门郎王徽之书【《大观》作 “晋黄门侍郎”,置三卷第十一】
得信【潘本右有锭纹】,承尊疾不减,忧灼宁复何言【陈云刘作 “耳”,误】,吾便欲往,恐不见汝等,湖水泛涨,不可渡,遂复隔绝【孙本阙 “隔” 字耳旁】,不然,寻已往彼,故遣疏知吾远怀,不具,徽之等告。
晋谢庄书【伯思云:“谢庄首终仕宋,而题曰晋,大误。”《大观》标目作 “宋光禄大夫谢庄”,置三卷第二十六】
弟昨还,方承一日【一合二字作 “间”】,忽患【一作 “恋”】闷,当时乃尔大恶,殊不易追企,怛【一作 “垣”】想诸治,昨【施云 “疑”】来已渐胜,眠食复云何,顷【一作 “须”】日寒重,春节至,居患者无不憎【施作 “增”】动,今作何治,眼风不异耳,指遣承问,谢庄白呈,左仆射。
晋侍中司马攸书【攸封齐王,几为太子者数矣,合置司马道子之上。《大观》标目作 “晋齐献王侍中司马攸” 书,置三卷第一】
攸惶恐顿首顿首,望近未得谘承,以为【华本 “以为” 右有 “三卷二字”】委【华本 “委” 字下有补痕】积,比已秋风,不审尊体何如,冀行得禀受,首顿首。
晋刘瑰之书【伯思云:“刘瑰之乃东晋时善八分者,大令既不肯书太极殿榜,谢安石遂令瑰之以八分题之,今此帖非真,与王廙‘廿四日廙’帖无异。按瑰之字元宝,仕至御史中丞,脱一‘之’字,《大观》标目有‘之’字,置三卷第十五”】
瑰之顿首【帖空一字】,末阳远感,闰知有患,耿耿知以自屈,恨不相见,力及不比,望怀之【《大观》帖多 “顿首顿首” 四字,米云:“同章帝伪帖”】。
晋王坦之书【伯思云:“王著叙坦之书列于逸少诸子间,意以名皆从之,殊不知坦之乃述子,自太原王耳,非琅琊王也,非通古甚那至尔。案坦之仕至安北将军,与上徽之易至始得,《大观》标目作‘晋中书令王坦之’,置三卷第十六”】
坦之惶恐言,不知己与【施作 “与”】谢郎论坦之事,未其意良【一断】作不了者,今当【此字疑】诣公自陈,愿告,坦之惶恐言。
晋王涣之书【伯思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皆真帖,逸少七子,上四人与子敬书具传,惟玄之、肃之遗迹未见,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是善学逸少书者,犹颜延年对宋文帝论其诸子,自谓竣得臣笔,测得臣文,得臣义,跃得臣酒,书亦犹是也。今以拟王氏诸子,则逸少之书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涣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然而大令之书特知名,而与逸少方驾者,盖能本父之书意,所循者大故也。真行则法钟,草圣则师张,二家之法逸少所自出,从而效之,所以特高于诸王,犹鲁堂诸子由赐、商、偃皆以儒称,卒之得其传者子渊而已。《大观》置三卷第十四”】
涣之等白,不审二兄常患复何如,驰情伦、直等平安,计伦奴已应在道,企迟适东五日,动静最差速【华本右有 “三卷二字”】,姑如【华本右有六字】复小胜,冀遂和耳,犹不宁,余上下【施合二字作 “叔”】,故常患反侧,此悉佳,涣之等白。
晋王操之书【仕至侍中尚书,《大观》作 “晋侍中王操之”,置三卷第十二】
操之等白,得识婢书,慰意,知年光数问可不,不得姜顺消息,悬心,操之顿首【施作 “等白” 二字】。
晋王凝之书【仕至左将军会稽内史,《大观》作 “晋左将军王凝之”,置三卷第十三】
八月廿九日,告庾氏女,明便授衣,感逝悲叹,念增远思,得郄中书书,说汝勉难安隐,深慰悬心,渐【施作 “微”】冷,产后何似,宜佳消息,吾并更不佳,忧之,遣不次,凝之等书。
晋征西司马索靖书【伯思云:“索靖有‘七月廿六日’帖,本七纸,晋王平南廙每宝玩之,值永嘉乱,乃四叠缀衣中以渡江,唐蒲州桑泉令君卢器得之,叠迹犹存,今所录惟一纸耳,摹传失真,无复意象。”《大观》置三卷第十七】
载妖讹过,臧灾甾,莫告咎,皋陶惟【施释 “阙”】士,绳罪报鞠,按城【刘释 “阙”】隍,号裁割,辜戮羞,屈愬谩,逆曲归,想辍寂,斗争念,复鞉鼓,肆陈爱,曰【施释 “阙”】于予【刘释 “阙”,一作 “争”】,琴瑟以咏,歌其命,禽爵翔荣【一作 “集”,一作 “巢”】,兽乃鼓【刘释 “作歌”】舞,声翳丽,城越动,飞走脉,土处【一作 “处”】农,姬业【疑作 “弃”】掌稷。
七月廿六日,具书,靖白,虽数相闻,不解劳倦,信至【施作 “具”,非】得书,悉知弃云宅及计来东,言展有期,索靖白。
晋侍中刘穆之书【《大观》“晋” 作 “宋”,置三卷第二十七】
所欲【刘释 “疑”,施作 “亦知是”】足下家弊耳,仓卒无禄,故【施疑当作 “官” 字】推迁,不得不相用,事已御出,宁复吾所得回【“回” 原作 “廻”,通 “回”】复足下,且当就之,公还当思更禀【“禀” 原作 “律”,华本 “更律” 二字模糊,右有 “十一二” 字,潘本二字亦模糊,独顾本不损】启申师情事也,刘穆之白【米云:“同章帝伪帖”】。
晋尚书王劭书【《大观》标目作 “晋尚书令王劭”,置三卷第十八】
劭白,明便夏节,哀慕崩摧,肝心抽绝,烦冤弥深,不自忍任,痛当奈何,当复奈何,得告为慰,肿转差,劳悴勿勿,力及不次,王劭再拜【米云:“同章帝伪帖”】。
晋车骑将军纪瞻书【伯思云:“纪瞻帖中有云‘贫家无以将意,所谓物微意全也’,观此语,不待见笔迹,可判其伪矣。《大观》释注云:‘石刻标题误以瞻为赡,史作瞻。’《大观》标目作‘晋侍中纪瞻’,置三卷第二十一】
瞻白,昨信来【阙,此上二字刘与施释俱阙,一作 “永携”,可疑】,今故【一作 “送”,案书法当作 “故”】又贫家无以将意,今粉二斗,少香,所谓【施释注中陈与义云刘误当作 “须”】物微意全者也,力书不多,纪瞻顿首。
晋司徒王廞书【《大观》置三卷第二十】
告诱静媛、静仪、静婔,此晦便当假葬,永痛抽剥,心情分【刘、施俱作 “分” 字】割,不自胜,念汝等追痛摧恸,缠绵断绝,何可堪任,痛当【案潘本、华本 “割不” 字、“缠绵断绝” 字、“当” 字俱模糊,惟顾本俱全】奈何,当复奈何,遣涕【施作 “悲”,又疑未是,或作 “憵”,《玉篇》:“憵,晋狄切,急速也”】,不次,廞疏【《大观帖》有 “八月廿八日” 五字】。
晋太守张翼书【《大观》置三卷第二十二】
廿三日,翼【刘、施阙,刘作 “卿”,施阙,一当作 “赖”,作 “即” 当作 “郎”】顿首,节过多怀,得近书为慰,意以何如,深劳弊,顿曳力还,不具【施作 “乙乙”】。
晋陆云书【位至都督,《大观》标目作 “晋都督陆云”,置三卷第二十二】
三月十六日,云白,春节余不适,得示知足下平安,为思面,未知何由,如何,信数之及卿,既清邃,可之【一作 “云”,一作 “与”】,经高【施作 “高”,孙本摹作 “亭”】言人叹之,当令征南取之也【米云:“已上三帖同章帝伪帖”】。
晋海陵恭侯王邃书【《大观》置三卷第二十四】
寒佳不,张丞婚事云何,是良对,足下可时令知女决也,王邃白。
晋中书令王恬书【《大观》置三卷第十九】
得示知足下问,吾故不差,殊劣劣,力小【一作 “少”】具【施作 “乙乙”,一作 “令”】,王恬白。
晋太守山涛书【伯思云:“山涛启事与李怀琳所撰七贤书中涛书自相矛盾,但此启文是而书非,七贤帖中笔语皆妄也。”《大观》置三卷第三】
侍中、尚书仆射、奉车都尉、新沓伯臣涛言,臣近启崔谅、史曜、陈准可补吏部郎,诏书可尔,此三人皆众论所称,谅尤质正【一作 “止”】,少华可似,敦教虽大化未可仓卒,风尚所劝,为益者多,臣以为宜先用谅,谨随事以闻【此上十九字长沙帖误连羊欣书后】。
晋侍中卞壶书【《大观》置三卷第八】
足下佳不,朝【刘与施俱阙,恐是 “比中” 二字】郎上获诸诚【一作 “城”,非】文墨,至便在舍,事许改,爱子纸下物,知此草,勿令一人见也,吾今敕书事令不发【案笔法当作 “友”】,亟付卿,发便密令人传【施云刘释作 “传”,非,疑是 “递” 字】之,壶白。
晋谢发书【《大观》置三卷第二十五】
晋安素自强壮,且年时尚可,当延遐期,岂谓奄至于此,自毕远境,二三惋愕,不能已已,未欲省问,悲酸悒悒,想不久可得还耳,执笔恻感【此上三字潭帖误连山涛书后,米云:“已上二帖同章帝伪帖”】。
宋特进王昙首书【案昙首乃僧虔之父也,失 “一” 字者,下误以 “首” 为 “荅” 耳,《大观》作 “王昙首”,置三卷第二十八】
昨服散差可【施作 “耳”】,然不过佳,请示【刘、施作 “清和”】所【当作 “亦”】宜,如更增剧【华本 “如更增剧” 字、“未能” 字俱模糊,潘本、顾本俱完好】,恐难为力耳,未能令【施作 “令”】遣,从【施作 “俗”】有余念,故【一作 “顿”,非】耳,王昙首和南。
宋中散大夫羊欣书
三月六日,欣顿首,暮春感摧,切割不能自胜,当奈何奈何,得去六日告,深慰足下,复何如,脚中日胜也,吾日弊,难复令自顾,忧叹情想转积,执笔增惋,足下保爱,书欲何言,羊欣顿首【米云:“同章帝伪帖”】。
宋太常卿孔琳之书【伯思云:“孔琳之帖有‘恨恨脚中转剧,近明散未觉益’十二字偏小,盖行侧注字,摹帖者妄以入行耳,当依本为胜。孔琳,按史名琳之,《大观》标目有‘之’字】
日月深酷,抚膺崩叫,心肝分脍,寻绎懊憹,触感陨绝,孤思悒悒,自伤【书法疑】地,穷【施作 “穷” 字,于书法为长】当奈何,不孝奈何,念痛悼难胜,得去月二示知【潘本、华本、顾本俱模糊,泉本完】,君【施作 “君”】所患故尔不差,甚有幽悒【上二字疑】,热盛比复何似,想已转佳,眠食极胜也,善将治之,孤子并疾患,叹叹【施作 “叹叹”,非】悒悒【施云长睿作 “恨恨”,盖 “恨” 与 “叹” 字本接续,文理皆通】,脚中转剧,近明散未觉益【孙帖 “觉益” 二字俱失真】,惙顿何赖,扶力迷甚【刘作 “反”,陈作 “甚”,疑作 “亡”】,不次,孤子孔琳之奈何【一合作 “等” 字】,顿首。
齐侍中王僧虔书【伯思云:“王僧虔两启皆佳,结字与拟王琰乞江郢所统郡启同,书声信不虚得”】
臣僧虔启,刘伯宠、陶瑾称敕二岸杂事悉委臣判,圣恩弘已,奖使入效,斯实臣下驱驰至愿,且职事所司,不应多陈,虽奉今敕【“敕” 原作 “”】,臣岂敢于外下意,不先上闻,正当罄率管见,令官长启审可否之宜,会须恩裁,此乃更乱天听,或致烦壅,且得仍旧,以待能者,恐于事体二三惟允,伏愿少留神照,察览所启,非敢辞务,惧尘圣化,谨冒输请,伏追震怍,谨启。
臣僧虔启,南台御史谢宪乃堪驱使,臣门义旧,粗是所悉,统内新故杂米数十万斛,实须督切,宪今请假在此,臣欲折以统摄,庶得速办,其频经督运,已有前效,谨以启闻,伏愿听许,谨启。
【黄伯思跋秘阁法帖三卷后,此卷伪帖过半,自庾翼后一帖 “已向季春” 等十七家皆一手书,而韵俗笔弱,滥厕诸名迹间,始予观之,但知其伪,而未审其从来,及备员秘馆,因汇次御府图籍,见一书,亟中尽此一手帖,每卷题云 “仿书第若干”,此卷伪帖及他卷所有伪帖皆在焉,其余法帖中不载者尚多,并以澄心堂纸写,盖南唐人聊尔取古人词语自书之尔,文真而字非,故斯人自目为仿书,盖但录其词而已,非临摹也。国初论次法帖时,如王著辈不悟其伪,但采名杂载,真帖可胜叹哉。今列此卷内一手伪帖于左】
【庾翼后一帖、沈嘉、杜预后一帖、王循、刘超、司马攸、刘瑰、刘穆之、王劭、纪瞻、王廞、张翼】
【陆云、山涛、卞壶,右十五家并庾翼杜预后一帖皆一手伪书】
【庾亮、庾翼前一帖、杜预后一帖、谢伯璠、王徽之、王凝之、王操之、王涣之、索靖、王坦之、谢庄、王邃】
【王恬、王昙首、孔琳之、王僧虔】
【右十四家并庾翼杜预前一帖皆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