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故三

  太學題名碑

  予前記本朝國學進士題名碑未立為闕典,官祭酒時,欲疏請未果。丁卯,御史言之,禮部覆疏允行。按《水東日記》云:「內官阮安督工建太學時,悉取前元進士碑磨去刻字。今三年一立石,皆是物也。」此雖與五代時劉鄩守長安取古碑甃城事微不同,然古蹟湮沒,亦可惜也。

  祭禹陵

  康熙己巳二月,上巡幸武林,因渡錢塘,親謁大禹陵,諭總督侍郎臣王騭曰:「朕巡行江表,緬懷禹德,躬率群臣,展祭陵廟。顧瞻殿宇圮傾,禮器缺略,人役寥寥,荒涼增歎。愚民風俗,崇祀氵㸒祠,俎豆馨香,奔走恐後,宜祀之神,反多輕忽,朕甚慨焉。自昔帝王陵寢,理應隆重培護,況大禹道冠百王,身勞疏鑿,奠寧率土,至今攸賴,豈可因循?特書『地平天成』四字,懸之宇下。着地方官即加修理,畢備儀物,守祀人役,亦宜增添,俾規模弘整,歲時嚴肅。兼賜銀二百兩,給與守祀之人,此後益令敬慎。地方官亦須時為留心,以副朕尊崇遐慕之懷。其即遵諭行。」蓋是行原因視河,故於禹陵特加崇重如此。

  翰詹之長

  康熙二十七年,掌詹事府事禮部尚書湯公斌改工書,以禮部左侍郎張公英兼管詹事府事;二十八年,翰林院掌院學士李公光地調通政使,以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徐公元文兼管翰林院事,皆不設正員。其後張公以禮書兼掌翰、詹二衙門事。

  正副考試官

  舊例:翰林、給事中同為考試官,則翰林為正,給事為副。吏部與五部同為考試官,則吏部為正,五部為副。獨康熙壬子科,戶部郎中郭昌、吏部主事彭襄同主廣東試,以郭為正,彭為副。 【 以郎中、主事為序,不論衙門。】 辛酉科,工科給事中許承宣、 【 予門人。】 翰林院編修汪霦同主陝西試,以許為正,汪為副。今丙子科福建鄉試,亦以給事中黨聲振為正,檢討王者臣為副。 【 者臣,予門人。】 此出偶然,非故事也。

  七品銜

  宋制,見任官得應制科,文官許二次,武官一次,謂之鎖廳。國朝惟內閣中書舍人貢、監出身者許應鄉試,舉人出身者許應會試,他即無之。近江寧黃虞稷、慈谿姜宸英以諸生薦入館修史,特加七品服俸,覃恩得以其品貤封父母,而實未授官也。

  狀元出典鄉試

  舊例,詞林第一甲一名及第者止充會試同考官,不出典各布政司鄉試。自康熙己酉科,己亥狀元徐元文以侍讀典陝西試,甲辰狀元嚴我斯以修撰典山東試,始變常例。其後壬子科,庚戌狀元蔡啟僔典順天試;乙卯科,癸丑狀元韓菼典順天試;丁巳科,丙辰狀元彭定求典順天試;辛酉科,己未狀元歸允肅典順天試;丁卯科,乙丑狀元陸肯堂典江西試,遂沿為例。

  閣學

  明《殿閣詞林記》有殿學、閣學、詹學、翰學之名。國朝閣臣大拜,祇稱中堂,或稱相公,而內閣學士則稱閣學。按葉石林《避暑錄》云:「宣和末,陳亨伯以捕方賊功,進龍圖閣直學士,稱龍學。顯謨、徽猷二閣直學士欲效之,而難於稱謨學、猷學,乃易為閣學。」此稱閣學之始。

  廣文

  唐、宋以來,仕宦多乞鄉郡以便養,猶有古意。明代始不得官本籍。至廣文寒官,亦有越在萬里者。本朝廣文皆銓本直省,但不仕本郡耳。

  印文

  明嘉靖中,大同五堡之變,失總兵官所佩「征西前將軍」印,職方請給新印。海鹽鄭端簡公時為主事,議改印文柳葉篆,或稱別將軍,或增減其字,以防詐偽。且言:「胡忠安公在禮部,失行在禮部之印,改鑄,易為行禮部印。此在內衙門且然,況邊鎮兵權,又反側不靖時耶!」近用兵諸省,恢復地方請印,吏科給事中趙之符亦有此請。部議未行,然識者韙之。

  癸未

  永樂癸未初即位,天順癸未南省火,皆改於明年會試,至崇禎朝六會試竟以癸未終,此亦數也。

  八股

  康熙二年,以八股制藝始於宋王安石,詔廢不用,科舉改三場為二場,首場策五道,二場《四書》、《五經》各論一首,表一道,判語五條,起甲辰會試迄丁未會試皆然。會左都御史王公 【 熙】 疏請酌復舊章,予時為儀制員外郎,乃條上應復者八事,復三場舊制,其一也。尚書錢塘黃公 【 機】 善之,而不能悉行,乃止請復三場及寬民間女子裹足之禁、教官會試五次不中者仍准會試三事,皆得俞旨。餘五事,後為臺省次第條奏,以漸皆復,如寬科場處分條例、復恩拔歲貢,復生童科歲兩考等是也。

  督捕

  督捕衙門始兵部兼攝之,順治甲午尚書王公 【 永吉】 奏,增設兵部督捕衙門,滿漢左右侍郎各一員,滿漢司官各六員。後以太僕寺少卿協理,旋改左右理事官,秩四品,視常、僕少卿。壽光魏昭華 【 琯】 以大理寺卿首遷督捕侍郎,後以建言徙塞外卒。至康熙三十八年復裁,事歸刑部。

  特旨內陞

  順治初,太子太保永昌王公 【 弘祚】 以戶部郎中修《賦役全書》,加太僕寺卿;書成,陞本部侍郎,至尚書。其後工部營繕郎中霍叔瑾以大工加僕少,至通政使。順治乙未科予舉南宮之歲,洪士銘以經略輔臣文襄公子、耿效忠以靖南王子,世祖特旨留部。又特旨以京堂內陞,洪以儀制郎中遷太常少卿, 【 遷】 【 至】 太常卿;耿以武選郎中遷太僕少卿,至順天府尹。

  考選

  黃訓《讀書一得》云:「羅豫章文質公撰《遵堯錄》,稱宋仁宗明道中,宰相欲除二親故為正言、司諫。帝謂祖宗法度,臺諫官須宸選,若自大臣除,則大臣過失,誰敢言者?」仁宗此言可以為萬世法。

  結銜

  《輟耕錄》云:「中書右丞相伯顏所署官銜,計二百四十二字。」明天啟中,魏閹檀權,倣《縉紳》為《內官便覽》,首列己銜,亦至二百許字。古來權奸,如出一轍。《酌中志》略云:「天啟中,凡司禮監題本,年月之下,上層排臣王體乾、臣魏忠賢,下層排梁棟、李永貞、石元雅、涂文輔諸人。及刻《內臣便覽》,體乾復讓忠賢居首,特高一字。」

  漢軍漢人

  本朝制,以八旗遼東人號為漢軍,以直省人為漢人。元時則以契丹、高麗、女直、竹因歹、竹亦歹、術里闊歹、竹溫、勃海八種為漢人,以中國為南人。

  義王

  孫可望與李定國,皆張獻忠義子,冒張姓,號東府、西府。後獻忠敗死,俱走入滇,二人以爭權,積不相能。可望戰敗乃降,世祖皇帝方以文德柔遠,封可望義王,世襲,賜第東長安門外。可望死,其子徵灝襲封,康熙十二年臺省以為言,下諸王大臣、九卿會議,降封義公,改慕義公。蜀綿州鹿頭關龐士元祠,可望重修,有石坊,大書偽銜柱國太師兵部尚書,凡數百字,猶稱張可望云。

  義字諡

  明大學士高公穀,諡文義,二百七十年諡義者,止此一人。本朝順治初,大學士德州謝公陞卒,諡清義。

  閣諡

  本朝諡法,閣臣不由翰林,皆得諡文。如洪公 【 承疇】 諡文襄,宋公 【 權】 諡文康,王公 【 永吉】 、金公 【 之俊】 皆諡文通,孫公 【 廷銓】 諡文定,衛公 【 周祚】 諡文清,李公 【 之芳】 諡文襄,皆非翰林也。

  詹事府

  國朝順治中設詹事府,皆以漢人翰林官兼之,止設滿洲詹事一員,康熙初省。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立皇太子府,復設,自詹事至正字,滿人漢人各一員,而滿人不兼翰林官。初,詹事府與九卿議政之列。初設時失考故事,久之乃復,詹事次通政使、大理卿之下,少詹事次左右通政、大理少卿之下。然故事,詹事與學士俱為實錄等副總裁,侍經筵。今則有已遷正詹而仍為纂修者。御史言之,竟未釐正。二十二年,沈宮詹繹堂 【 荃】 移文吏部爭之,是年春講始侍經筵矣。

  臣下私諱

  晉咸和三年,拜王舒為撫軍將軍會稽內史,舒疏父名會,乞換他郡,朝廷乃改會作鄶。宜城有夷水,以桓溫父名彝,改蠻水。後唐同光三年,以郭崇韜父名弘,改弘文館為崇文館。長興四年,以 【 馬】 【 馮】 贇父名 【 璋】 【 按《新五代史》無馬贇,而有《馮贇傳》,稱其父璋,事明宗為閽者。贇為兒時,為明宗所愛。明宗即位後,官至河東忠武節度使、三司使。又《明宗紀》長興四年十月,三司使馮贇為樞密使。今據此校補。——點校者。】 ,不欲斥其家諱,改同平章事為同中書門下三品。南唐元宗以董思安為漳州刺史,思安辭以父名章,特命改名南州。又後主嗣位,以鍾皇后父名太章,尊后為聖尊后。於禮,君所無私諱。為臣下諱,失禮意矣。

  宰輔編年錄

  宋《宰輔編年錄》,宋太常博士永嘉徐自明撰,起建隆庚申,迄嘉定乙亥,凡二十卷。明呂邦耀又為《續錄》,起嘉定九年,迄祥興二年,凡二十六卷。明雷、鄭、王、李諸公,各撰公卿等表。吴郡許重熙又為《殿閣大臣年表》。近予從姊夫益都高梓嘗為《續表》,迄南渡乙酉而止,惜其無年,著書散佚,殊可惜也。

  賜御筆

  康熙丁巳夏,以御筆「格物」二大字、「清慎勤」三大字石刻賜日講官翰林院學士陳廷敬、侍讀學士葉方藹、侍講學士張英。尋又賜英「忠恕存誠」等墨蹟,又賜詹事府詹事沈荃「龍飛鳳舞」、「忠恕」等墨蹟大字。

  講筵問答

  丁巳春、夏,上日御弘德殿講書。是時初進講《通鑑講義》,上每先自講一過,德音清朗,義理貫徹;每有詰問,皆出意表。一日,問:「諸葛孔明何如伊尹?」陳學士 【 廷敬】 對以「諸葛亮三代王佐,伊尹之亞」。上問:「諸葛亮成就如何比得伊尹?」陳對以「所遇之時不同」。葉讀學 【 方藹】 對云:「伊尹聖人,諸葛亮大賢。大抵伊尹可比孔子,諸葛亮可比顏淵。」上首肯。一日,講「博學之」節,上云:「知行孰重?」葉對云:「宋臣朱熹之說,以次序言,則知先而行後。以功夫言,則知輕而行重。」上云:「畢竟行重。若不能行,則知亦空知耳。」又一日,講「一日暴之」節,上云:「古來君子小人不?立,君子進則小人退,小人進則君子退,一定之理。孟子此語說得最好。」

  于成龍陸隴其

  近日廉吏,方面有黃州知府于成龍;有司則嘉定知縣陸隴其。于,永寧人,貢士。陸,平湖人,庚戌進士。陸後補靈壽知縣,特召為御史。于為上所深知,數年中歷藩、臬司使,巡撫順天,辛酉歲入見,賚予甚厚。上親製詩賜之,有「郊圻王化始,鎖鑰重臣膺」之句。尋擢兵部尚書,總督江南江西。

  宋官制

  宋初至元豐以前,官制最為繁猥,六部九寺皆為空官,特以寄祿秩、序班位,而別以他官判職事。如兵部事歸樞密院,戶部、工部歸三司。設審官院、三班院,流內銓判吏部之事。設判禮部、判貢院,判禮部之事。設判審刑院及詳議官,判刑部之事。又有使,有權使,有權發遣使之名。他如太常歸判司禮院,太僕歸群牧司,鴻臚歸客省之類。官自官,職自職,名實舛互。范文正公在政府奏言:「今六尚書九卿之職,皆權知、權判,無一正官。并是權假,數易無定,莫安其職。如欲復三公九卿六尚書之任,則體大難舉。願且命兩地輔臣兼領綱要,仿周官三公下兼六卿,如召公領冢宰、芮伯領司徒、畢公領司馬遺意,又雜引漢制三公分部九卿、唐太宗時宰相兼職掌以為證。又條列審官、流內銓、三司、司農寺、群牧司、國子監、太常、禮院、三班院、殿前馬步軍司、審刑院、大理寺、刑部等職事,并令兩府兼判。」云云。然以宰執分判六卿九寺,更為侵官。至元豐新制行,六部置尚書、侍郎,而各以郎官屬焉。九寺各置卿、少卿及丞、簿之屬,為寺監官。國子監置祭酒、司業及丞、簿之屬,為學官。又有御史臺,有兩省,通謂職事官。以唐文散階換部寺省監官,歸釐本職。如以金紫光祿大夫易吏部尚書,銀青光祿大夫易五部尚書,正議大夫易列曹侍郎之類,通謂階官而食其俸,即明制所本也。但明制以六部合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謂之九卿,與詹事府俱得會議大政,而太常、太僕以下為小九卿。本朝官制率沿明舊,特於六部外設督捕,隸兵部,置滿漢侍郎各一員;理藩院尚書一員,侍郎二員。又設宗人府正令,以覺羅為之;府丞二員,以漢人或漢軍為之,秩在副都御史下通政使、大理卿上。又設啟心郎二員,以烏金超哈為之, 【 後裁。】 即古之宗正也。順治十六年,裁去尚寶寺,迄今未置。 【 《震澤長語》云:「宋制所謂官,乃古之爵也;所謂差遣,乃古之官也;所謂職,乃古之加官也。」】

  國朝官制

  國初內三院滿洲大學士謂之榜式,烏金超哈官大學士亦稱榜式,如范文肅公、甯文毅公是也。六部初不置尚書,率以貝勒管部事,置侍郎以佐之,有滿洲漢軍、 【 即烏金超哈。】 漢人各二員。後置尚書。久之又省去漢軍侍郎,定為滿漢尚書各 【 一】 員,侍郎各二員。漢軍亦有為漢侍郎者。滿洲郎中、員外郎初稱理事官、副理事官,後乃改從漢官之稱,惟協理兵部督捕、太僕寺漢少卿二員改稱理事官。科道初亦稱理事,後改同漢人,俱稱給事中御史云。

  宋四聖御押

  《格物要論》載王魯齋押字跋云:「予觀司馬文正公之押,署名而小花,精神風致自然,見於誠意之表。唐末五季諸人押字,莫不怪詭飄揚,傾欹放蕩,宜亂亡之相尋也。」昔人重押字,至有薈萃刻石以傳者。孫文定公 【 廷銓】 《顏山雜記》載鳳皇山玉皇宮宋藝祖以下四聖御押,惟仁宗泐闕。因摹於此:藝祖(二)八、太宗乂、真宗弔。

  宋祠祿

  宋士大夫多領宮觀,食其祠祿。予嘗以問葉讀學訒菴 【 方藹】 。葉云:「宋置宮觀官,罷官者領之,俾食其祿,亦宋朝忠厚之一端也。」予考之不然。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創制置三司條例司,始行青苗、均輸等法;出呂誨、范純仁、錢公輔、鄭獬等於外,罷富韓公弼平章事,是年始增置宮觀官。丘文莊公《世史正綱》云:「王安石行新法,而欲去異議者,彼皆先朝舊臣,素有聞望,一旦去之無名,乃為祠祿處之。」不知所為宮觀者所業何道,為之使者所治何事,而一時士大夫甘心受其豢養,何耶?此蓋安石增置之法,非祖宗故事,然終宋之世不改,亦不典甚矣。

  大學士兼尚書

  國朝入閣,皆仍兼尚書銜,惟康熙初益都孫文定公、柏鄉魏公前後俱以吏部尚書大拜,而不兼尚書。其後復改內三院為內閣,魏公得兼禮部尚書,文定則告歸久矣。

  學士大拜

  本朝以學士大拜者二人:高陽李公,丙戌進士,戊戌大拜,兼工部尚書。孝感熊公,戊戌進士,乙卯大拜,兼刑部尚書。李年三十四,熊年四十一。

  學士兼侍郎

  《瑣綴錄》:正統中,陳、高、曹、苗皆遙授各部侍郎,仍供事翰林,一時以為館閣盛事。今內閣學士、掌院學士例皆兼禮部侍郎,不為異典矣。

  讀卷

  今內閣、九卿讀卷,但擬十卷呈御覽。各以首卷進呈,候旨命讀則讀,不命則否。《水東日記》載:「景泰辛未廷試日,陳閣老得三卷,向南房紙窗圈點。」云云。則是明制讀卷官亦著丹黃,今無此制矣。又九卿但論衙門,不論官之崇卑,如己未魏雙鳳以督捕理事官、壬戌科張鵬以通政司參議,皆得讀卷。而宗人府丞、太常卿等三品,例不與。翰林講、讀學士多為收掌官,於事體殊未當也。

  先授編檢科道

  世祖皇帝最重庶吉士,每親自考較。乙未館選,丙申特先授漢書庶吉士王益朋、王命岳等官六科給事中、監察御史。 【 內劉祚遠授吏科給事中,尋以族祖大學士正宗嫌,改吏部主事。】 戊戌館選,己亥御試於南海子,特先授清書庶吉士馬晉允、富鴻業 【 後改鴻基。】 等十人為編修、檢討,而陳敬、 【 北通州人,與今說巖禮侍同名,皆同館也。說巖尋奉旨加廷字。】 殷觀光二人革職。皆非散館故事。

  國朝狀元

  國朝狀元,多不永年,中間惟丙戌傅閣學 【 以漸、】 丁亥呂閣學 【 宮】 大拜卒。己丑劉修撰 【 子壯、】 壬辰鄒修撰 【 忠倚】 、戊戌孫修撰 【 承恩】 、辛丑馬侍讀 【 世俊】 ,皆不數年而歿,豈氣數為之耶?孫修撰之歿,世祖章皇帝深悼惜之,賜白金三百兩歸其喪,蓋曠典也。

  三國貢物

  康熙丁未夏,荷蘭國甲婁吧王油煩嗎綏極遣陪臣卑獨攀呵閏等入貢,內有刀劍八枚,其柔繞指;旃檀樹四株,各長二丈許;西洋小白牛四,高一尺七寸,長二尺有奇,白質斑文,項有肉峰;荷蘭馬四,銳頭卓耳,形態殊異;又玻璃箱、牡丁香、哆囉尼絨之屬。是歲,暹羅國王森烈拍臘照古龍拍臘馬呼陸坤遣貢使握坤司答喇耶邁低禮,貢六足龜、孔雀、馴象等物。回回國貢牛,三角三目云。

  國書之制

  本朝文移書疏之制,國書則自後而前,漢書則自前而後。凡宮城榜書,率用清、漢、蒙古三體。按《草木子》載:「元朝行移文字,漢字自前而後,蒙古字自後而前,畏吾兒字則橫書之。」

  試卷稱名

  宋呂申公試卷中自稱名,王柏題其後,謂古意尚存。盛如梓云:「淳化中立糊名之法,祥符中立謄錄之制。」則又在申公之前矣。

  伐木

  江南造戰艦,下令郡縣伐木。洞庭民家孀嫗止一女,縣吏至其家伐木,復令具舟送木至郡。既至郡,候縣府、道院查驗,動淹旬月。嫗計無所出,乃粥女以償諸費。施彥執《炙輠錄》載:「宋創都錢唐,需林木甚大,所在鼎沸。鄧光祖知嚴州,殊不經意,徐集各里正,以朝廷所降木色丈尺,人予一紙,令各具界中寺廟館驛官道木與所降色樣合者供之。既供,令匠往視皆合。令里正自伐,官特予糧,須臾木大集,民間毫無所苦。」康熙二十一年,以太和殿大工,凡楚、蜀、閩、粵產木之地,皆差部員往採,明旨嚴禁騷擾。姚給事濮陽 【 祖頊】 疏請禁伐祠廟冢墓間樹,得旨允行。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優老

  通政使司參議虞虞山 【 世瓔】 ,雲南昆明人,以書受知世祖皇帝,特授光祿寺署正,供奉內庭。康熙十六年,世瓔年八十餘,上念其先朝舊臣,特自光祿寺丞擢本寺少卿,遷通參。久之,御史或言其老病不任職,上特令以禮致仕,仍給全俸。二十一年雲南平,世瓔疏辭俸祿且乞骸骨,特賜白金三百兩,馳驛回籍,途次貴州,病卒。

  賜宴褒忠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正月上元,賜群臣宴於乾清宮,異數也。凡賜御酒者二,大學士、尚書、侍郎、學士、都御史,皆上手賜;通政使、大理卿以下則十人為一班,分左右列,命近侍賜酒,且諭:醉者令宮監扶掖。獨光祿卿馬世濟以文 【 鎮】 【 毅】 公 【 雄鎮】 子,右通政陳汝器以贈兵侍前福建巡海道副使 【 啟泰】 子,特召至御座側賜酒,上之褒忠優厚如此。翌日,上首唱柏梁體《昇平嘉讌詩》, 【 詩別載。】 ?臣繼和,汝器句云「勵節褒忠感賜觴」,蓋紀實云。

  御製詩

  御製登城詩云:「城高千仞衛山川,虎踞龍盤王氣全。車馬往來雲霧裏,民生休戚在當前。」真帝王詩也。

  善果寺御書

  世祖御書賜弘覺禪師云:「洞房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唐人岑參詩也,在都城西善果寺。

  乘肩輿

  本朝順治初,漢人京官亦多乘馬。予壬辰計偕入京師,見高郵王文通公,每入朝皆乘馬。其後始易肩輿,三品以上用四人肩輿,四品以下則二人耳。然旗下大官,例乘馬無肩輿;有之,自近年始。宋《朝野類要》云:「百司出局,人從先報上馬者,蓋舊禮只是乘騎。自中興以來,始得乘肩輿也。」《建炎朝野雜記》云:「東都舊制,耆德大臣或宗室屬近行尊者,特旨許乘肩輿。建炎初,上以維揚磚滑,謂大臣曰:『君臣一體,朕不忍使群臣奔走危地,可特許乘轎。』」《麈史》謂唐時宰相乘馬,五代始用檐子。本朝近年,惟文潞公以太師平章軍國重事,司馬溫公始為門下侍郎,尋臥疾,就拜左相,不可以騎,二公并許乘檐子,皆異恩也。外官肩輿,不用帷蓋,蓋古褰帷之意。今惟江寧、開封督撫、司道、府廳、縣官皆用煖轎,蓋沿宋、明都城之制,至今未改耳。

  兼銜

  翰林官遷吏部侍郎,例兼翰林院學士;至尚書則否。其特用為他部侍郎者,亦不兼學士。近如李容齋 【 天馥】 遷戶侍、項眉山 【 景襄】 遷兵侍,皆不兼銜。惟葉文敏訒菴 【 方藹】 以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加禮部尚書管刑部侍郎事,前此未有也。又杜肇餘 【 臻】 以吏侍兼翰林學士,服闋補刑侍,遂不兼銜,及再遷吏侍,亦不復兼學士,則銓部之疏也。甲子秋冬,嚴存菴 【 我斯】 以詹事府少詹事、董默菴 【 訥】 以翰林院侍講,皆超遷禮部侍郎,則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其後王子言 【 颺昌】 以正詹遷禮侍,亦止兼侍讀學士。庚午,予自少詹遷副都御史,又遷兵侍,亦不復兼學士銜矣。

  宮銜

  康熙元年已後,大臣無加宮銜者。惟閣臣高陽、寶坻、臨胊三公,以《世祖皇帝實錄》成,晉宮銜。其後宛平、漢陽、長洲三公,以《太祖實錄》、《聖訓》告成,亦晉宮銜。甲子四月,刑侍南宮宋公 【 文運】 以老病乞休,上嘉其廉慎,特加太子少保致仕。丁卯四月,巡撫直隸僉都御史于公 【 成龍】 亦加太子少保,皆異數也。

  謁陵詩

  康熙辛酉二月,上謁孝陵,諸公卿三品已上皆從,多賦詩紀事。刑書蔚州魏公環溪 【 象樞】 一詩,極令人感動。詩曰:「薊門西望望皇畿,共侍鑾輿展謁歸;禮罷(礻門)雲自闔,夢回寢殿淚頻揮。老臣將去填溝壑,何日重來拜翠微;廿載承恩無寸補,鐘鳴漏盡尚依依。」予謂五六句最沁人心脾,然是後漢宦者張讓語耳。

  安南始末

  安南入本朝,順治初,莫敬耀來歸,未受爵而卒,授其子元清為都統使,居高平。黎維禔亦來歸,未受封而卒。康熙三年,遣編修吴光、禮部司務朱志遠諭祭維禔。五年,遣侍讀學士程芳朝、禮部郎中張易賁冊封其子維禧為安南國王。六年,維禧奪元清高平地,遣侍讀李仙根、兵部主事楊兆傑諭還之。粵西孫延齡、馬雄叛,元清負恩助逆,病死,其弟敬光為黎氏所討,來奔,令地方官送歸本國,死於泗城土府,爵除。維禧死,弟維(礻定)嗣。維(礻定)死,弟維禛嗣。康熙二十二年,遣侍讀明圖、編修孫卓冊封維禛為安南國王,仍賜御筆扁額「忠孝守邦」四大字;又遣侍讀鄔黑、禮部郎中周燦諭祭兩故王維禧、維(礻定)。二禮並舉,稱盛事云。

  周禮部使交趾詩

  周禮部星公 【 燦】 ,陝西臨潼人,自安南使歸,有詩一卷,頗見風土,粗載數首於此。「諒山南去萬峰稠,細雨深林石徑幽;一水隨人千百折,中宵勒馬問安州。」 【 夜抵安州。】 「回首燕臺不計程,空山坐待月初生;乾坤自是無遺照,行盡天南一樣明。」 【 屯糜見月。】 「一枝挺出森青玉,兩葉分披展綠雲;名是千秋兼可噉,長栽籬落護山村。」 【 千秋草。】 「四圍山色映晴嵐,此地交人號格甘;竹樹參差冬稻熟,風光觸目似江南。」 【 茶山早晴。】 「滄江岸上有荒祠,栘葉棉枝近水湄;短柱高龕雙錦鶴, 【 國俗,祠廟以木雕雙鶴為侍。】 報功異域禮同之。」 【 黎英王,交之功臣,城鎮人。】 「宸翰親揮日月光,龍書鳳篆照遐荒;交人奉比羲文畫,首出中天頌聖皇。」 【 冊封其六。】 「才名奕奕世無雙,三譯常思戴上邦;別後懷君何處是,寒風落日富良江。」 【 留別阮司馬公望、黎司空僖、阮僉憲廷衮、黃大參公寘。】 「關門曉日拜天顏,得識南郊青瑣班;記得深林風雨夜,多君相伴出茶山。」 【 留別阮廷柱、武維匡、宋儒、陳四給事。】 「翠幹森森傍水涯,梢垂雀尾亂紛拏;秋來結就檳榔果,交子逢人代煮茶。」 【 檳榔樹。】 「衣冠文物重南疆,何事關名太不祥;題曰畏天思此義,萬年帶礪控炎荒。」 【 易鬼門關曰畏天關。】 周,順治己亥進士,庶吉士。

  林舍人使琉球詩

  康熙甲子,莆田林舍人玉巖 【 麟昌】 使琉球歸,有竹枝詞一卷,與周禮部同時示予,并錄數篇,以誌本朝文物之盛云。「手持龍節渡滄溟,璀燦宸章護百靈;清比胡威臣所切,觀風先到卻金亭。」 【 明使臣陳侃建。】 「徐福當年採藥餘,傳聞島上子孫居;每逢卉服蘭闍問,欲乞嬴秦未火書。」「日斜沙市趁虛多,村婦青筐藉綠莎;莫惜籌花無酒盞,人歸買得小紅螺。」「疋練明河牛斗橫,鼕鼕衙鼓欲三更;思鄉坐擁黃紬被,靜聽盤窗蜥蜴聲。」 【 蜥蜴能鳴,聲如麻雀。】 「三十六峰瀛海環,怒潮日夜響潺湲;樓西一抹青林裏,露出煙蘿馬齒山。」「射獵山頭望海雲,割鮮挏酒醉斜曛;紙錢挂道松楸老,知是歡斯部落墳。」「心齋生白室能虛,棐几焚香把道書;讀罷憑闌笑幽獨,藤牆西角對棕櫚。」「廟門斜映虹橋路,海鳥高巢古柏枝;自是島夷知向學,三間瓦屋祀宣尼。」「王居山第兔園開,松櫪棕花倚石栽;多少從官思授簡,不知若箇是鄒枚。」「奉神門內列鵷行,乞把天書鎮大荒;喚取金縢開舊詔,侏禽感泣說先皇。」「閟宮甍桷壓山原,將享今看幾葉孫;二十七王禋祀在,釐圭錫卣見君恩。」「譯章曾記莋都夷,槃木白狼歸漢時;何似島王懷聖德,工歌三拜鹿鳴詩。」「宗臣清俊好兒郎,學畫宮眉十樣妝;翹袖招要小垂手,簪花砑帽舞山香。」「望仙樓閣倚崔嵬,日看銀山十二回;笙鶴綵雲飛咫尺,不教弱水隔蓬萊。」「纖腰馬上側乘騎,草圈銀釵折柳枝;連臂哀歌上靈曲,月明齊賽女君祠。」「久稽異域歲將徂,自笑流連似賈胡;三老亦知歸意速,時時風色相銅烏。」林,康熙庚戌進士。與林同使者,為汪檢討舟次 【 楫】 ,別撰《中山沿革志》若干卷,進呈御覽。二君皆予門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