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情易(簿)[薄]
长沙郑芸冈茂才敦曜,撰《亦若是斋随笔》,实即文集也。中有《家训》云:「五伦中最易薄情者,莫如兄弟。恩不若君父,情不若妻子,意气投洽不若朋友,而又有父母爱憎之相激,田庐财货之相争,贵贱贫富之相逼而相形,妇人谗说之相浸润,是以兄弟怨尤,贤者不免。」云云。声木谨案:郑氏此数语衡情酌理,恰欲餍心,字字珠玑,道尽世间兄弟之实在情形,所以不能尽人友爱之原因,最合情理。予记之于此,愿天下后世为兄弟者务反其言,则自敦友爱矣。
唐杨贵妃
唐玄宗在位四十四年,杨贵妃死时,年已三十有八,即无马嵬坡之事,亦在色衰爱弛之列。其后玄宗思念之久,愿见之切,颇为已甚。以当年天家之尊,又值唐室复兴之代,求一美女,岂不能得。必欲杨贵妃,非是则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乎?或天生尤物,专以扰乱唐室,非他人所能学步乎?玄宗亲平武氏之乱天下,女宠之祸,又加于其身,先后何判若两人耶?贵妃有《阿那曲》云:「罗袖动香香不已,红渠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下乍摇风,嫩柳池塘初拂水。」云云。见于□□□□□□□玩其词意,甚为清丽,是贵妃不独丰于色,且丰于才。宜乎「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如白太傅所咏矣。
李良年冒名
李良年字武曾,秀水人,撰《秋锦山房集》廿二卷。初冒姓虞,名兆潢。康熙己未,尝荐举博学宏词。当荐举时,□□□□□□□举主以虞兆潢名上,故当时荐牍无李良年名。实即一人,亦考博学宏词者不可不知也。
福建兴化府属县
福建兴化府所辖,仅莆田、仙游两县。其府志自明弘治十六年三月,四川布政使周翠渠方伯瑛修后,至我朝同治十年九月,迄未重修。林□□太守庆贻觅得周志钞本,重为刊行。溯兴化一府,自南宋至今,仅修两次。首修志者,为南宋绍熙□□年,至元延佑□□年,重为刊行,可见修辑之不易,刊本之难得。若四川成都府、河南开封府、直隶保定府,所领皆十六属。兴化仅以两县立府,可谓因陋就简矣。
朱仕琇勤于教士
建宁朱梅崖广文仕琇《复李郁斋书》中有云:「门人持文来质,数年之久,积成卷帙,堆填几上。」云云。《与杨默堂书》中有云:「后进子弟,持业相质者,纷罗几案间,亦宜与决择是非,使之共进于古。」云云。《与李廉衣书》云:「持诗文来质者众,一岁中,阅古言不过十之一二,阅今人诗文,乃十之七八也。」云云。声木谨案:据此,亦可见广文教授之勤,文名震耀于一世,始能如此。其《致杨墨堂书》中又有云:「远方间有求文者,亦应其须,苦无高格配古人。」云云。与明归熙甫太仆有光所云,作俗文字亦是命,同一慨叹也。
年羹尧后人姓生
年羹尧之后裔,因惧祸,改「年」为「生」,谓系「年」字倒看,世为江都县人。向闻吾师江都徐蛰叟广文言,其友生姓,自言之如此。后见《江苏诗征》,卷七十六有生云,字霞生,号野仙,即其裔也。
日本东山文库
乙丑二月,《小时报》言:「日本京都东山文库中,藏日本历代帝王之书翰,有贰万余封,分藏七库。其中最古者,为嵯峨天皇之手笔,及历代帝皇之真迹。现仍以旧库未备,为久远保存计,另建大文库藏之。」云云。即此一端,日本之尊君爱上,出于至诚,所见过人远矣。
上海妇女近时装束
上海妇女装束,每隔半年或一年即一变,样式千奇百怪,如入山阴dao中,目不暇给。乙丑上半年,妇女流行之髻,有种种不同。据《时报》第贰百伍拾玖号《图画周刊》所载,有十二种名目,曰水波式、垂苏式、处女式、平分式、镰刀式、斜分式、定波式、刘海式、绞练式、圆弧式、垂翼式。并谓各式随所生之面配合,益增美丽云云。真可谓无奇不有矣。
巡抚衔
光绪辛丑,和议告成时,建德周悫慎公馥任燕藩,奉旨赏加巡抚衔,为我朝二百余年所仅见。先文庄公闻之,笑曰:「此即记名巡抚也。」未几,果升任山东巡抚。
名儒论治生
孟子以有恒产、有恒心为王政之端,可见人生治生,实为人生之要务。宋司马温公为相,每询士大夫私计足否。人或不悟而问之,公曰:「傥衣食不足,安肯为朝廷而轻去就耶!」宋贾黯廷试第一,往谢杜祁公,公无他语,独以生事有无为问。贾退,谓其门下客曰:「黯以鄙文魁天下而谢公,公不问,而独在于生事,岂以黯为无取耶?」公闻而言曰:「凡人无生事,虽多显宦,亦不能不俯仰,由是进退多轻。今贾君名在第一,则其学不问可知,其为显宦,则又不问可知。衍独惧其生事不足,以致进退之轻而不得行其志焉,何怪之有。」贾为之叹服。朱子谓:粗有衣食之资,便免俯仰于人。元许鲁齐先生谓:为学者,治生最为先务,苟生理不足,则于为学之道有所妨。我朝陆桴亭先生戒人,不可忽视治生,丧其生平。张杨园先生教人以稼穑为治生。倭文端公仁言:治生有道,即是实学。友朋中,有治生无术,以至身败名裂者,云云。声木谨案:人生当务之急,以治生为最要,亦不独儒者为然,但儒者每迂缓不解事,不善治生。历观古之名臣贤士,莫不谆谆以此为首务,予故汇记之于此,以当座右铭。
国朝论文各书
瑞安陈怀孟冲父撰有《独见晓斋丛书》,其第一种为《辛白论文》一卷,论共九篇。其篇目有曰《文性》、《文情》、《文才》、《文学》、《文识》、《文德》、《文时》等目。只须见其目,即知其深重明季山人之习,坠入竟陵、公安一派,实为亡国之音。同时出书,又有杭县马叙伦《天马山房丛书》,中有《修词九论》一卷。篇目亦九,以《布置》、《贯串》、《简洁》、《明显》、《锻炼》、《气势》、《美丽》、《变化》、《音节》分篇,较为雅饬。于文字中,甚有研求,中亦间有中綮之语,可以参观互证。声木私意,窃谓论文之语,至国朝而最精。论文之人,以方望溪、刘海峯、姚南青、姚惜抱、吴仲伦、曾文正公、张濂亭、吴挚甫、姚仲实九人为最善。虽其所作,未必能凌跨古人,而论文之精,实能超前绝后,纵后世有能文之士,不能越其范围也。方氏论文无专书,散见于文集及《古文约选》中。刘氏有《论文偶记》一卷。南青论文之语,散见《援鹑堂笔记》中。惜抱论文之语,大半在《惜抱轩尺牍》中。吴氏论文之语,则有《古文绪论》及《文翼》二书。《文翼》三卷,虽为吴耶溪茂才铤所编辑,中多其师吴氏之说。曾氏《论文臆说》采摭其语多,惜未注明出处,迹近攘善。而传本亦甚稀,他人罕见,可见文字之歇绝久矣。曾氏论文之语,有《论文臆说》,未刊。薛福成节录其语,入《论文集要》中,实非完书。又散见书牍及家书、家训中。张氏论文之语,散见《濂亭文集》及尺牍中。吴挚甫亦然。姚仲实有《文学研究法》四卷,推论亦最精确,皆必传之作也。他若林纾《春觉斋论文》、《韩柳文研究法》二书,苦心探讨,时有一得。较之马叙伦所论,功力过之,然终不逮九家。予之私见如是而已。
以支干字名集
有以支干名书,而实非用以纪年,如唐许浑之《丁卯集》二卷、《续集》二卷、《续补》一卷、《集外遗诗》一卷。其曰《丁卯》者,浑别业在润州丁卯桥也。南宋周密之《癸辛杂识前集》一卷、《后集》一卷、《续集》二卷、《别集》二卷。其曰《癸辛》者,密所居在癸辛街也。
群学奇侅
侯官严又陵观察复《羣学肄言》序例中有言:「译此书时,吴挚甫冀州犹在,见而好之,为立名曰《羣学奇侅》,未达其义,弗敢用也。」云云。声木谨案:奇侅即非常之义,《羣学奇侅》,言为羣学非常之书也。
光绪中叶纲纪
时到光绪中叶,可称季世,纲纪犹存,名器仍未尽滥也。即衣服器用一项,大红半截身风帽及黄色马褂,平民无人敢服用。此犹曰国家定制,理应服从也。即如夏日全白长衫及全白短衫裤,当时名为上色,非读书人及老爷、少爷、师爷不敢用。生意人及他人,只能穿蓝色灰色而已。错用之,大家指为谬妄。并云你亦非他们可比,何必惹人笑骂。又如扇子一项,白纸扇、团扇亦为读书人及老爷、少爷、师爷用之,他人皆用黑油纸扇。此非国家功令也,而当时界限之严如此。可见大众心目中,尚有读书人及老爷、少爷、师爷在。今则虽高官厚禄,旦夕可至,寻常视之矣。陀罗经被本出于西藏,四川省城内极多。光绪□□年,先妣程太夫人弃养时,有以陀罗经被进者。先文庄公坚执不允,谓此系朝廷功令,非奉特旨赏用不可,私用何所取意。若在现时,固人人可用矣。
抑快轩文集
光泽高雨农舍人澍然,予已著录于《桐城文学渊源考》中,其撰述亦录入《桐城文学撰述考》中。惟所撰《抑快轩文集乙编》四十九卷、《丙编》十六卷、《丁编》九卷,共三编七十四卷,凡文六百十九篇,无刊本。侯官杨浚字雪沧,于光绪丁亥八月廿四日鹭江旅次,得门人吕渊甫拔萃征家藏全帙,属陈茀丞茂才同友录副,至戊子上元始钞毕。文集前有道光十二年仁和陈善、道光元年仲秋建宁张绅二序。书用抑快轩自用格纸,每半页八行,行廿字。板心刊有「抑快轩文集」五字,下黑口刊有「冠悔堂钞本」五字,楷书甚工整,洵属罕见之本。别有《抑快轩文集》三十卷,计文二百廿六篇,人家亦有传钞本,不如此书之完备。中有「雪沧手钞」、「无竟先生」、「独志堂物」、「侯官杨浚雪沧所得善本」、「雪沧」等印。惜书中缺《洪范五论四曰攸好德论》、《李习之文读序》、《论语私记序》、《金厦二岛志序》、《光泽县志序》、《录何氏祀事学田二志序》、《医方集解校刊序》、《答某友书》、《何君质轩象赞》、《何母黄太恭人象赞》、《魁星赞》、《甚德堂文集序》、《退葊文集序》、《榕园文钞序》、《碧云山房诗草序》、《忆云词序》、《鳌峯文薮序》、《龚节妇传》、《何淑苹传》、《募修玉龙宫引》等廿篇,皆有目无文。详志其目于此,以便后人之得此书者之考查。
林纾选左传
林琴南孝廉纾,先编《左孟庄骚精华录》四卷,后又编《左传撷华》二卷。前编《左传》中有《郑伯伐许》及《季平子立臧会》二篇,后编去之,岂果文字有歧异之处,不足取耶?
生日巧者
吾家中生日之巧者:先文庄公四月十四日,先妣程太夫人四月十五日,弟妇卞宜人亦四月十四日。贱辰三月廿一日,固生侄妇亦三月廿一日。亡姬朱宜人与尉兄之陈宜人同岁生,均二月初五日,陈为辰时,朱为申时,尤巧矣。伏生儿九月初七日,函生侄与九侄女同为九月初八日。长孙缵曾八月廿一日,胞侄孙宪曾、胞侄孙女荣曾,均八月廿一日。晦弟七月十二日,其次姬孙宜人即七月十三日。嫡堂兄锡之十一月十四日,其长子麟生同日生日。
李天馥两籍
鄢陵苏泉沂广文源生,编《国朝中州文征》五十四卷,道光癸卯刊本。卷首撰人名氏爵里一卷,其中列入李天馥,字湘北,永城人,顺治戊戌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谥文定,撰有《容斋集》,云云。声木谨案:此即吾郡合肥李天馥。当时以河南永城县籍,中顺治丁酉举人,故广文列入河南。撰有《容斋千首诗》□卷、《诗余》□卷。其子丹壑太史孚青亦工诗,撰有《野香亭集》□卷。
随园全集遗佚
袁简斋明府枚《随园全集》,搜罗一家子姓及亲友诗文,可谓完备,然犹有未尽者。袁香亭太守树之《红豆村人诗集》□卷、《词集》□卷,已刊入全集中矣。太守又有《诸子詹詹录》二卷,系七十岁时所辑。其自序谓因阅归震川先生《诸子汇函》,随笔摘录一二语,以成此书。其孙瀛仙明府□□刊以行世,传本甚少。元和江建霞学使标客山左时,得是书原本,光绪乙未,督学湖南,善化章藻勋寅谷经济堂重为刊行。不知当时何以未收入。其裔孙袁翔甫明府祖志刊印《随园全集》,自己之纪载列入全集中,转遗是书,益见当时传本之少矣。
析烟
兄弟析居,俗谓之分家,无他名称也。宋范子严墓志中,谓之「析烟」,立名颇为典雅。称初娶为「元娶」,亦见此碑文中,皆异闻也。
张照等七夕诗
张文敏公照《七夕》诗有云:「此夜万家明月里,几家思妇独登楼。」方觐《七夕》诗有云:「荩箧尽教尘网徧,三年不上曝衣楼。」沈文悫公德潜《七夕》诗有云:「只有生离无死别,果然天上胜人间。」皆词旨哀切,不忍卒读。当时沈文悫公正赋悼亡,所以为佳。予亦有句诗云:「修到神仙也离别,人生何事怅关河。」诗虽不佳,其意或未经他人道过耳。
梁武帝等好佛
梁武帝舍身佛寺,尽人皆知之矣。《建康实录》言,陈后主自卖身于佛寺为奴。宋徽宗受道士封,为教主道君皇帝。明世宗师事道士邵元节、陶仲文,受其封号。梁、陈之主,本非天子,犹可说也。宋徽宗与明世宗,皆天下一人,反受封于缁流以为荣,真理之不可解者。
论不戮一人
《左传》言晋荀吴克鼓而反,不戮一人,《宋史》亦言曹彬下江南,不戮一人。钱塘袁简斋明府枚深疑之,谓彬既克一城,岂能一人不戮,疑为诞妄,论之诚是。声木谨案:不戮一人,不当指敌人而言,当指所率之军士而言。师皆能用荀吴、曹彬之命,无一奸旗鼓者,故军士不戮一人,较为近理。
各省香火盛处
圣人神道设教,原不禁人奉祀,然迷信者,终属中材以下。各省庙宇,皆有香火,最盛之处,尤为愚夫妇所注意。如吾皖则九华山,江苏则茅山、金山、焦山,浙江则普陀山,江西则许真人庙,四川则峨嵋山,山西则五台山,山东则泰山,湖南则南岳山,河南则太昊陵。隔省人士,不远数千里,前来顶礼者,犹往来不绝。并闻句容茅山道士观中,道士有玉印一方。相传人苟死后,衣襟中有此印文,鬼必加敬礼,愚夫妇信之尤笃。每逢三月,茅山开庙会一月,庙祝以此售钱。每印一方,至少需制钱伍百文,收数颇巨,道士恣为淫欲。光绪二三年间,为苏抚谭序初中丞钧培所闻,重惩道士,封禁庙会,提玉印存于苏州藩库中。其庙中香火,后亦渐衰,以玉印未归故也。
铁公祠联额
山东省城内□隅有铁公祠,即明兵部尚书铁铉祠堂。地址邻大明湖,城外千佛诸山历历在目,湖光山色,颇为佳境。祠中联额极多,无一善者。光绪丁未夏月,偶与桐城方子和明府家永同游,指以示明府,谓何竟无一佳联额。明府笑而问予:何不自作一佳者陈列。予谓:「凡有佳山水处,只宜观览,不宜舞文弄墨。不善藏拙,题以联额,自以为佳,实则不佳。须知天下之佳山水不过如此,即真有佳处,亦非人力所能形容。言山水之典故亦不过如此,征引亦未必能恰合。即能征引,能形容,亦人人可用,处处可移,焉能有某某恰合某处,使人见而不生厌乎。」明府深然予言,谓为闻所未闻。虽系当时一席话,自觉颇有发明,因追记录之于此。
此木轩
国朝焦袁熹字□□撰有《此木轩全集》,皆收入《四库》。其此木轩命名之意,乃取《庄子》「此木也,以不材终其天年」之语。□□□□自知非用世之人,不乐仕进,故以「此木」名轩,尤为恰当。
祁寯藻字迹
寿阳祁文端公寯藻,早年所书之字,寯藻之「寯」字,下「」形作「乃」字形。晚年重刊苗夔校本南唐徐锴《说文系传》四十卷,附《校刊记》三卷,流行坊间,谓之《祁氏说文》改正其字体,书寯藻之「寯」,下作「」字形。后来琉璃厂中帖估。凡遇祁文端公所书字,「寯」字下作「」形者,指为晚年所作。其价值比之「寯」字下作「乃」形者,约多索数金,以小半字之微,而价值相悬若此。然祁文端公当年之字,实为平定张石舟明经穆代笔居多,予在京时已屡屡见之。祁文端公晚年,得宋拓《大观楼帖》一本。帖之四周,左右上下,大兴翁覃溪学士方纲题字殆徧,祁文端公又加题焉,洵为罕觏之物。大喜过望,因自号观叟以志喜。凡字迹中有自题「观叟」者,亦晚年所书也。
刘坤一字体
予往年见刘忠诚公坤一行书字体,诧其与明之王文成公行书结体何以相似之甚,知其必学王文成公字迹无疑,曾于侍先文庄公时言之。先文庄公谓:尔言诚是,刘忠诚公素好阳明之学,又岂特字之一端而已哉!又见王文成公行书,笔意体制,极似北宋沙门梦英钞《高僧传叙》、沙门静己《敕谥禅师述》二种。乃知古人虽漫不经意之事,亦必有所本,非率尔而涂也。
毛岳生元史稿
姚椿《晚学斋文集》中,《毛生甫墓志铭》言:「生甫尝病《元史》宂漏,见钱詹事大昕所为残稿,因加补辑,纂录异册数十种,未巳。奔走道路,年又限之,卒未克底于成。」云云。吴县沈恩孚《元书后妃公主列传后跋》云:「此书旧附《休复居文集》后,为嘉定黄氏西溪草庐刊本。元和陈梁叔跋云:『先生撰《元书》虽未竟,按《与李申耆书》中,明言诸表皆定,又言成《考辨》数卷,其书当存于家,仅以所见《后妃》《公主》二传附文集后。』云云。其后《元史》改正之稿,先入蒋溥徐氏,继归永康应氏。同治初,予外舅杨月如先生曾亲见于怀宁汪氏寓所,盖应氏弗之宝,由书贾挟出传假者。恐此数十年中,亦在蘦落之数。先生家蓄元代书甚伙,其所考辨,或当别有发明,而手定诸表,隐于万氏《历代史表》外,踵增一席,度为餍心之作无疑。顾不获并永其传,滋可慨耳。今其诗文已不多见,予所藏者非足本,而此二传幸完好,爰录出,编入丛书。」云云。声木谨案:自道咸以来,钱晓征宫詹大昕、张石舟明经穆、何愿船比部秋涛、魏默深鹾尹源、龚定庵铨部自珍,喜研辽、金、元三史及西北舆地。厥后李仲约侍郎文田、洪文卿侍郎钧、屠□□太史寄继之。各有撰述传后,为一时风会所趋,遂成专门绝学。生甫都尉生逢其时,诗文皆冠绝一时,毅然以重修《元史》为己任,几底于成。据沈氏所云,原本已在蘦落之间,为真可惜耳。
昭昧詹言
桐城方植之明经东树,撰《昭昧詹言》十卷、《续》八卷、《续录》二卷,实亦诗话之一种,中虽诗文兼论,而论文之语寥寥。桐城诸老论诗文之语亦错杂其中,尤为可贵。桐城吴挚甫京卿平日最为推崇,见于与方存之京卿宗诚书中,可以知此书之价值矣。书云:「植翁《昭昧詹言》启发后学,不在《归评史记》下,或乃谓示人以陋,此大言欺人耳。陋不陋,在学问深浅。学浅,虽诹经考史,谈道论性,未尝不陋。学深,虽评隲文字,记注琐语,亦自可贵。故鄙论尝谓植翁此书,实其平生最佳之作,视《大意尊闻》、《汉学商兑》为过之。」云云。声木谨案:此书于光绪辛卯仲春重刊本,附于《考盘集》中。闻其家中子孙素昧显扬,吝惜纸工,不肯刷印,故传本甚稀,极为可惜。近年安庆始有排印本,流传亦不甚广。予因吴京卿力言此书之善,略序其目录于后。此书卷中,隐撰人名氏,只题曰「副墨子闇解」。副墨子者,取《庄子》卷□「闻诸副墨子」之义。卷首述恉、目录及自记,卷一通论诗文,后均论诗:卷二论汉魏,卷三阮公,卷四陶公,卷五大谢,附谢惠连、颜延之二人,卷六鲍明远,卷七小谢,卷八杜工部,卷九韩昌黎,卷十黄山谷。《续》卷首自记并目录,卷一通论,专言诗,卷二初唐诸家,卷三盛唐诸家,卷四杜工部,卷五中唐诸家,卷六李义山,卷七苏黄,卷八附论诸家诗话。《续录》卷一为总论七古,卷二为王、李、高、岑、李太白、杜公、韩公、欧阳永叔、王半山、苏东坡、黄山谷、晁无咎、陆放翁、元遗山、虞道园、吴渊颖诸家。读者观于此,可以知其大略矣。
尺牍体裁
新城陈硕士侍郎用光《惜抱轩尺牍序》中有云:「用光尝问其体于先生,先生曰:『是虽不足言文,然必取材于《昭明文选》,及东晋人诸帖,则其词雅训矣。』」云云。上元梅伯言郎中曾亮亦为之序,中有云:「姚姬传先生尝语学者,为文不可有注疏、语录及尺牍气,然则尺牍亦专门之学矣。」云云。声木谨案:据此,则尺牍自成一体,亦非易为。桐城戴存庄孝廉钧衡,当年入都会试,曾文正公从问古文法。孝廉以此书授之,并谓姚郎中论文秘诀,悉具于其中。曾文正公得其本,精研其学,遂以古文名天下。并谓生平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启之,列入《圣哲画象记》中。然则此书,固学人所当奉为圭臬也。
各省名山
庐山在江西德化县境。自西人租其地为避暑之所,草莱尽变为洋楼,庐山真面目从此又变。西人租金,每年仅壹百两,虽为牯牛岭一隅,最占庐山形势。以名胜之山,些微之金,竟为彼族所占。劳山在山东即墨县境,下临大海,风景绝佳,为北五省胜境。自德人占据胶澳,亦据为己有。光绪己未春月,鲁抚杨莲府制府士骧,从鲁省绅士之言,自往勘之。言全山为德人所占,修洋楼,造马路,培树木,久已视为己地,云云。现在青岛虽交还中国,有名无实,徒托空言而已。杨文敬公任鲁抚时,署内本有珍珠泉,为济南五大名泉之一。其水之上流者,粒粒如豆,千万齐涌,珠泉之名,真为不忝。杨文敬公修屋其旁,牓曰「珠泉精舍」,公事图章,则曰「泉亭判事」,颇见雅人深致。
沈寿康百岁
吴江沈寿康字觉斋,晚号南溪赘叟,本诸生,寿至九十七,计闰则一百岁。时东莱吕镜宇尚书海寰、武进盛杏荪尚书宣怀,同在上海议商约,合词为之奏请恩施,奉旨赏二品封典。德清俞荫甫太史樾《春在堂诗编》中,有《沈赘翁百岁》诗,中有句云:「乾隆恩例至今延,计闰加为一百年。试向天边看明月,已经千二百回圆。」云云。诗句佳矣,实本南宋人词中脱化而来。
曾国藩养心棋
曾文正公晚年,每日午饭后,喜下棋一二局,平日自谓养心棋,其石印手书日记,自记围棋几局是也。当日先文庄公问其幕僚钱子密尚书应溥云:「中堂日日下棋,不日进无已乎?」尚书曰:「棋则日退也。」先文庄公未谙棋理,惊问其故。尚书谓:「中堂年高望重,何人肯与之对手,中堂不自知,以致愈趣愈下。然中堂亦非无棋者,偶有人走一好着,中堂见而大惊,亦必沉思冥想,凝神注意,逾数时刻,得一好着,与之足以对垒而后已也。」云云。此声木当日闻于先文庄公者,敬记于此。
光绪甲午捐举人
光绪甲午秋月,吏部以用兵需款,奏请开捐举人一百名,每名二万两。并立章程,以一百名为限。逾年,报捐者,见名册中,只有蒋长椿、蒋长松、蒋□□三人,而捐例亦不停而停。声木私谓,吏部此举,可谓愚矣。
合肥香花墩
吾郡府城内□□隅,有地名香花墩者,相传为北宋包拯旧地,上有包孝肃祠。其裔孙仍居其中,世袭七品荫生,以奉祭祀。藏有宋代遗像,亦不知真伪,但文弱如书生,面目白晳,与世所传面黑者大异。墩外周以水,名包公河,产鱼与藕,其后裔擅其利。所产之鲫鱼,鱼背均作黑色,与他处不同,俗遂故神其说,谓为包公正直所感。包公在北宋,并无赫赫之名,即令正直立身,亦不过名臣而已,更非人所难能。徒以委巷无稽小说流传日多,以致增其声价,真可笑也。
读史方舆纪要
无锡顾景范□□祖禹精舆地,负盛名,当时称为绝学,撰有《读史方舆纪要》一百三十卷、《形势纪要》九卷。世虽称为三大奇书之一,实则此书援据浩博,辨论精详,切于实用,非余二人所能几及。而长洲沈文悫公德潜《国朝诗别裁集》中录其诗,并无一字言其精舆地之学,岂当时未知其人与书耶。
山右石刻丛编
天门胡蕲生中丞聘之,任晋抚时,撰《山右石刻丛编》四十卷,考辨颇详确。卷中所列石刻,有今昔易置者,书中皆实指为今在某所,俾访古者易于搜求,体例甚善。
盗窃他人撰述
高士奇所撰之《春秋地名考略》十四卷,实为秀水徐善所撰,见于《潜邱札记》及《勉行堂文集》。任大椿所撰之《字林考逸》八卷,实为归安丁杰所撰,见于□□□□及《国朝汉学师承记》。秦嘉谟所撰之《辑补世本》十卷,实为阳湖洪饴孙所撰,见于《史目表》中。马国翰所辑之《玉函山房辑佚书》□□□种,实为会稽章宗源所编,见于□□□□傅洪泽所撰之《行水金鉴》一百七十五卷,实为休宁戴震所撰,或云归安郑余庆撰,见于□□□□五人皆盗窃他人撰述,以为己书,真撰述中之盗贼也。
张之洞劝人刻书
南皮张文襄公之洞,督学四川时,所撰《輶轩语》中,有《劝刻书说》一篇,言如歙之鲍、吴之黄、南海之吴、金山之钱,可决其五百年中必不泯灭云云。自此书出后,世人颇笃信其说。一时如张午桥观察丙炎之编刊《榕园丛书》,吴次箫观察丙湘之编刊《传砚斋丛书》,刘聚卿京卿世珩之编刊《聚学轩丛书》、《玉海堂丛书》、《贵池先哲遗书》,缪筱珊太史荃孙之编刊《云自在龛丛书》、《对雨楼丛书》、《烟画东堂丛书》、《藕香零拾》,盛杏荪尚书宣怀之编刊《常州先哲遗书》,朱□□□□记荣之编刊《槐庐丛书》,徐积余观察乃昌之编刊《积学轩丛书》、《鄦斋丛书》、《随葊丛书》、《怀豳杂俎》、《闺阁词》,李健甫孝廉国松之编刊《集虚草堂丛书》,皆因张文襄公提倡一言,闻风兴起者也。
翁心存语
常熟翁文端公心存,凡遇门人得试差者,必告之曰:「有人放试差,梦中遇两路,一碑题曰『簪缨累世』,一碑题曰『子孙绝灭』。次日有贿赂请托者,某严拒不许。次日又梦至其境,所走者,乃簪缨累代之路。并有神告之曰:『日闻之事许,则走子孙绝灭之路,不许,则走簪缨累代之路。』」云云。声木谨案:翁文端公为先文庄公乡试座师,屡掌文衡,家门鼎盛,历代簪缨不绝。其训门人之语,可谓明白切至,其平生自走之路,自不待言,可知之矣。
日本马关春帆楼旅馆
日本马关春帆楼旅馆,光绪乙未□月,李文忠公鸿章渡海议和,即驻节于此处。事后日本人榜示通衢,大书特书,曰「清国李鸿章谈判所」,以羞辱之。光绪□□年,吴挚甫京卿汝纶,往日本考查学务,路经其地,旅馆主人乞题牓字。京卿沉吟半晌,即书「伤心之地」四字与之,最为沉痛。试思除此语外,更有何言哉!
甘肃寿民李生潮
宣统元年二月,陕甘总督升允奏言:「甘肃固原州属西乡回民李生潮,生于乾隆五十九年,届今宣统元年,现已一百十有六岁。二子四孙,曾孙五人,元孙二人,五世同堂。合无仰恳天恩,俯准旌表,出自鸿施。」云云。奉朱批:「李生潮生于乾隆年间,洵为罕觏,特准旌表,礼部知道。钦此。」云云。声木谨案:外间寿民寿榜,颇有增多十余年或二三十年,以邀恩旨者。此为陕督专折奏请,年岁确实无疑,洵熙朝之人瑞。以视九十七年,计闰加为一百岁,更有议其非确年者,不足道矣。吾师江都徐蛰叟广文言:扬州城内,□□布店主人梁□□于光绪□□年,真庆一百岁,夫妇并齐眉。届时乡里中,皆欲得寿碗寿布等,以为小儿乞寿。即素不相识之人,亦登门送礼不绝,意在乞取寿碗等。后又逾二年始死。以不欲乞朝廷恩施,故未邀旷典,惜哉!
古文辞略
上元梅伯言郎中曾亮所编之《古文词略》廿四卷,后附诗歌类上下二卷,每卷析为二卷,后四卷乃诗歌也。《古文》即《古文辞类纂》之简本,《诗歌》即《古诗选》之简本,最便学人诵习。卷首第一页虽有「同治丁卯季春合肥李氏校刊」十二字,板存□□桂芗亭观察嵩庆家,盖即观察所刊也。
土司底簿
土司名目,旧史不详,惟《明史》始自为列传。明人有辑正德以前土司官爵世系为《土官底簿》二卷,此书为专言土司最早之书,见于《四库提要》中。国朝定制,土司职分甚卑,见知县无高位,另设矮几以居之。其在本地中,威权过于督抚,凡生杀取予用舍之权,皆其所掌,俨如三代时之诸侯,国家并不过问。粤、蜀、黔、桂、滇等省之边境皆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