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虑之政,谓思近虑远也。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故君子思不出其位。

思者,正谋也,虑者,思事之计也。非其位不谋其政,非其事不虑其计。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故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是以九重之台,虽高必坏。故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是以秦穆公伐郑,二子知其害;吴王受越女,子胥知其败;虞受晋璧马宫之奇知其害;宋襄公练兵车,目夷知其负。凡此之智,思虑之至,可谓明矣,夫随覆阵之轨,追陷溺之后,以赴其前,何及之有?故秦承霸业,不及尧、舜之道。

夫危生于安,亡生于存,害生于利,乱生于治。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

【译文】

君主对国家兴亡的思虑要涉及到眼前及长远的问题。孔子说,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看不到眼前的忧患。所以,君子在思考问题时不会超出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职权范围。所谓的“思”是指寻求正确的谋略,所谓的“虑”

是指反复思考,制定所思事物的计划。不在这个位子上就不考虑这个位子上的事情,不是这个事情就不考虑使用这样的计谋。对重大的事物应首先从难处着手,对相对细小的事情就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因此,在思考某事带来的利益时还要考虑事物本身带来的损害,要想事物成功的同时,还要考虑可能引起事物失败的因素。象天一样高的台子也会容易倒塌,所以向高处仰望时不能忽视下面的根基,向前方瞻望时也不要忽视了后方,战国时秦穆公讨伐郑,百里溪和蹇叔就已经预见了秦军在长途跋涉之后必定失败;吴王接受越国进献的美女西施和许多珍宝时,伍子胥就已经看到了吴王在对待越国问题上失误;虞王接受了晋国的璧玉骏马,宫之奇就知道了这样做的害处;宋襄公以小国之力练兵求霸业,公子目夷就知道这样会引火烧身。上述种种典型事例,可以看到百里溪、蹇叔、伍子胥、宫之奇、目夷他们的思虑是明智的。已经有了前车之鉴,仍然重蹈覆辙,效仿已经失败的行为,到底会得到什么呢?所以,秦虽然完成了霸业,但却没有尧、舜的办法好。危险在安逸中产生,死亡在存在中产生,混乱在治理中产生。明智的人看到事物的细微之处就可以了解其中的实质,看到事物的开端就知道了事物的结局,这样灾祸就没有产生的地方和机会,这就是思虑的道理。

【解析】

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非其位不谋其政”,“思微见著,见始知终”等名言,论述的内容十分丰富,十分重要,“长盛不衰”。凡事必须有远见卓识,要有周密的预谋,即周密的计划,才能做得圆满,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个道理并不难懂,但是下面一段话就不是人人都懂得,更不用说都做到了。这段话说的是:“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这是一段充满辩证法的高见,告诉人们如何去思,如何去虑,思什么,虑什么。人们做计划,谋事情,往往只考虑有利条件,只想美好结果,而不大想,或不能充分想到不利条件,不去想到失败,所以常常在遭到预想不到的挫折时,就手足无措,无法战胜困难,遭致失败。一旦失败,又缺乏承受能力。

诸葛亮强调“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实在是高见,值得每一个做计划的人深思。为了引起读者重视,作者还列举了历史上不少教训,使论述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