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一岁

3月26日(农历二月十三日辰时),诞生于山东省聊城县北门内祖宅。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二岁

在聊城。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三岁

在聊城。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四岁

在聊城。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五岁

在聊城。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六岁

春,入聊城孙达宸之学塾,平时祖父傅淦课读于家。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七岁

在学塾攻读,祖父课读于家。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八岁

在学塾攻读,祖父课读于家。

1904年(光绪三十年)九岁

在学塾攻读,祖父课读于家。

5月,父傅旭安卒,享年三十九岁。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十岁

春,入东昌府立小学堂读书。祖父课读于家。

1906(光绪三十二年)十一岁

在东昌府立小学堂攻读,祖父课读于家。是岁读毕十三经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十二岁

在东昌府立小学堂攻读,祖父课读于家。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十三岁

在东昌府立小学堂攻读,祖父课读于家。

随侯延塽(雪舫)进士至天津,住孔繁淦(傅淦的门生)家,由父执吴树堂(筱洲)按时接济。

1909年(清宣统元年)十四岁

春,考入天津府立中学堂,接受新式教育。

1910年(宣统二年)十五岁

在天津府立中学堂读书。

1911年(宣统三年)十六岁

在天津府立中学堂读书。

腊月,与聊城县绅丁理臣之长女丁馥萃女士结婚。

1912年(民国元年)十七岁

在天津府立中学堂读书。

1913年(民国二年)十八岁

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分在预科一类甲班。据1913年12月北京大学预科各班成绩表记载,全班排列(第一名。

1914年(民国三年)十九岁

在北京大学预科攻读。

1915年(民国四年)二十岁

在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据1915年6月预科各班成绩表记载,全班排列(第二名。

1916年(民国五年)二十一岁

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预料。其毕业考试成绩全班排列(第一名。

秋,升入北京大学文本科国文门。

1917年(民国六年)二十二岁

在北京大学文本科国文门攻读。(第一学年课业成绩:中国文学160分、文字学180分、中国史90分、中国文学史85分、论理学100分、操行140分,总计755分,平均125.8分,扣分1,实得124.8分。

1918年(民国七年)二十三岁

在北京大学文本科国文门攻读。(第二学年课业成绩:古代文学史93.5分、近代欧洲文学史80分、日文67分、文字学80分,总计320.5分,平均80.1分。

夏,约集同学罗家伦、毛准(子水)等二十人,创立新潮社。

是岁在《新青年》、《北京大学日刊》发表的文字有:

《文学革新申义》,载1月15日《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

《文言合一草议》,载2月15日《新青年》(第四卷(第二号。

《中国学术思想界之基本误谬》,载4月15日《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

《中国历史分期之研究》,载4月17日至23日《北京大学日刊》。

《傅斯年致校长函》,载8月10日《北京大学日刊》。

《戏剧改良各面观》,载10月15日《新青年》(第五卷(第四号。

《再论戏剧改良》,载10月15日《新青年》(第五卷(第四号。

1919年(民国八年)二十四岁

在北京大学文本科国文门攻读。

1月1日,主编《新潮》月刊创刊。

5月,五四运动发生,参与领导此次运动,为北京大学学生代表之一。

夏,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国文门。(第三学年课业成绩:近代文学史87.5分、文字学85分、语言学96分、词曲82分、日文C班70分,总计420.5分,平均84.1分。

秋,考取山东省官费留学。

12月26日,由北京起身去上海,赴英国留学。

足岁写作、发表的重要文字有:

《〈新潮〉发刊旨趣书》,载1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一号。

《中国文学史分期之研究》,载1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一号。

《蒋维乔著〈论理学讲义〉》,载1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一号。

《怎样做白话文》,载1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一号。

《清梁玉绳著〈史记志疑〉》,载1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一号。

马叙伦庄子札记〉》,载1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一号。

《出版界评》,载1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一号。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载1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一号。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载1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一号。

《英国耶方斯之科学原理》,载1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一号。

《人生问题发端》,载1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一号。

《万恶之原》,载1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一号。

《去兵》,载1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一号。

《心气薄弱之中国人》,载1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一号。

《自知与终身之事业》,载1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一号。

《社会——群众》,载2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二号。

《社会的信条》,载2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二号。

《破坏》,载2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二号。

《深秋永定门城上晚景》,载2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二号。

《中国文艺界之病根》,载2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二号。

《顾诚吾〈对于旧家庭的感想〉附识》,载2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二号。

《傅斯年启事》,载3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三号。

《老头子与小孩子》,载3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三号。

《汉语改用拼音文字的初步谈》,载3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三号。

《译书感言》,载3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三号。

《失勒博士的形式逻辑》,载3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三号。

《答〈时事新报〉记者》,载3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三号。

《致同社同学读者》,载3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三号。

《答诚吾》,载3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三号。

《答余裴山》,载3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三号。

《答史志元》,载3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三号。

《答诚吾》,载4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四号。

《故书新评》,载4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四号。

《清代学问的门径书几种》,载4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四号。

《宋朱熹诗经集传〉和〈诗序辩〉》。载4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四号。

《朝鲜独立运动中之新教训》,载4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四号。

《一段疯话》,载4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四号。

《白话文学与心理的改革》,载5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五号。

《对于中国今日谈哲学者之感念》,载5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五号。

《毛子水〈国故和科学的精神〉识语》,载5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五号。

《随感录》,载5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五号。

《因明答诤》,载5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五号。

《对于〈新潮〉一部分的意见》,载5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五号。

《前倨后恭》,载5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五号。

《咱们一伙儿》,载5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五号。

《〈新潮〉之回顾与前瞻》,载10月《新潮》(第二卷(第一号。

《中国狗和中国人》,载11月1日《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

《讨论“的”字的用法》,载11月29、30日《晨报》。

《再申我对于“的”字用法的意见》,载12月5日《晨报》。

《心悸》,载12月《新潮》(第二卷(第二号。

《心不悸了》,载12月《新潮》(第二卷(第二号。

1920年(民国九年)二十五岁

夏,入伦敦大学大学院(UniversityCollege)研读实验心理及生理,兼治数学。

1921年(民国十年)二十六岁

在伦敦大学攻读。

是岁发表的文字有:

《山东底一部分的农民状况大略记》,载1月《新青年》(第七卷(第二号。

《自然》,载2月《新潮》(第二卷(第三号。

《阴历九月十五夜登东昌城》,载2月《新潮》(第二卷(第三号。

《寄同社诸友》,载5月《新潮》(第二卷(第四号。

《青年的两件事业》,载7月3、4、5日《晨报》。

《美感与人生》,载7月7、8、9、10日《晨报》。

《留英纪行》,载8月6、7日《晨报》。

《要留学英国的人最先要知道的事》,载8月12、13、14、15日《晨报》。

1922年(民国十一年)二十七岁

在伦敦大学攻读。

6月,祖父傅淦卒,享年七十八岁。

1923年(民国十二年)二十八岁

10月,由英国至德国,入柏林大学攻读。

是岁写作的重要文字有:

《刘复〈四声实验录〉序》。

1924年(民国十三年)二十九岁

在柏林大学攻读,主修课程人类学。

2月,祖母陈太夫人在家乡去世,享年八十岁。

1925年(民国十四年)三十岁

在柏林大学继续攻读,主修课程梵文入门。

1926年(民国十五年)三十一岁

在柏林大学继续攻读,主修课程普通语言学。

9月6日,在柏林大学哲学系肄业。

秋,从德国经巴黎回国。

冬,返里省亲。

12月,接受广州中山大学朱家骅邀请,携弟傅斯严(孟博)去广州,任教于中山大学。

1927年(民国十六年)三十二岁

春,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文科主任(文学院长)及中文、历史两学系主任。

秋,创设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刊行《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

是岁发表的文字有:

《评秦汉统一之由来和战国人对于世界之想像》,载11月8日《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一集(第二期。

《论孔子学说所以适应于秦汉以来的社会的缘故》,载11月《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一集(第六期。

《评〈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载12月《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一集(第七期。

1928年(民国十七年)三十三岁

春,任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筹备委员。

10月,历史语言研究所正式成立,创刊《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11月,应聘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建议蔡元培院长收购明清档案,并且开始调查殷墟以及两广方言。

是岁发表的文字有:

《评丁文江〈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载1月《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一集(第十期。

《与顾颉刚论古史书》,载1月《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二集(第十三、十四期。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国立中央研究院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本(第一分。

《周颂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本(第一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

《诗经讲义稿》。

《战国子家叙论》。

《中山大学民国十七届毕业同学录序》。

1929年(民国十八年)三十四岁

春,历史语言研究所从广州迁至北平,所址在北海静心斋。接收明清档案并开始整理。

秋,兼任北京大学教授。

11月,赴开封解决中央研究院与河南民族博物馆之间有关殷墟考古发掘纠纷。

12月,事毕返京。

1930年(民国十九年)三十五岁

主持历史语言研究所所务,在北大兼课。

历史语言研究所调查广东少数民族语言、河北方言。

11月,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次发掘山东龙山镇城子崖遗址。

是岁发表的文字有:

《战国文籍中之篇式书体——一个短记》,载5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本(第二分。

《论所谓五等爵》,载5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本(第一分。

《姜原》,载5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本(第一分。

《大东小东说——兼论鲁、燕、齐初封在成周东南后乃东迁》,载5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本(第一分。

《致〈史学杂志〉编辑先生函》,载9月《史学杂志》二卷三、四期。

《〈明清史料〉发刊例言》,收入9月《明清史料》甲编(第一册。

《考古学的新方法》,载12月《史学》(第一期。

《本所发掘安阳殷墟之经过》,载12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安阳发掘报告》(第二期。

《〈新获卜辞写本后记〉跋》,载12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安阳发掘报告》(第二期。

1931年(民国二十年)三十六岁

主持史语所所务,兼在北大授课。

春,自北平赴安阳小屯,检查殷墟发掘情形。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三十七岁

主持史语所所务,兼在北大授课。

5月,与丁文江、胡适、蒋廷黻等创办《独立评论》周刊。

秋,自北平赴安阳及濬县检查考古发掘。

10月,出版《东北史纲》初稿(第一卷,经李济节译成英文,送交国际李顿调查团(LyttonOrgmission)。

是岁发表的文字有:

《邮政罢工感言》,载6月5日《独立评论》(第三号。

《监察院与汪精卫》,载6月12日《独立评论》(第四号。

《中国现在要有政府》,载6月19日《独立评论》(第五号。

《法德问题一勺》,载7月10日《独立评论》(第八号。

《教育崩溃之原因》,载7月17日《独立评论》(第九号。

《教育改革中几个具体事件》,载7月31日《独立评论》(第十一号。

《教育崩溃的一个责任问题——答邱椿先生》,载7月31日《独立评论》(第十一号。

《日冠与热河平津》,载8月14日《独立评论》(第十三号。

《改革高等教育中几个问题》,载8月28日《独立评论》(第十四号。

《“九一八”一年了》,载9月18日《独立评论》(第十八号。

《再谈几件教育问题》,载10月2日《独立评论》(第二十号。

《国联调查团报告书一瞥》,载10月16日《独立评论》(第二十二号。

《陈独秀案》,载10月30日《独立评论》(第二十四号。

《多言的政府》,载12月11日《独立评论》(第三十号。

《这次的国联大会》,载12月18日《独立评论》(第三十一号。

明成祖生年记疑》,《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本(第四分。

《东北史纲》((第一卷),10月出版。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三十八岁

主持史语所所务,兼在北大授课。本年度所授课程有:史学方法导论(历史系二年级必修课)。

1月,出版名作《夷夏东西说》。

4月,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上海。

夏,兼任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及中央博物院筹备主任。

历史语言研究所调查河南及关中方言。

建议北平图书馆移居延汉简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增加人员整理。

是岁发表的文字有:

《夷夏东西说》,收入《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外编》(第一种《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

《中国人做人的机会到了》,载1月15日《独立评论》(第三十五号。

《国联态度转变之推测》,载2月26日《独立评论》(第三十九号。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三十九岁

主持史语所所务。兼在北大授课,所授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史(国文系二、三、四年级选修课)、中国上古史单题研究(历史系选修课)。

3月,在《大公报》发表《所谓“国医”》一文,对“国医”理论,作严厉之批评。

夏,与原配丁夫人离婚,时丁夫人在济南。

5月,历史语言研究所调查浙南畲民。

6月,历史语言研究所调查安徽徽州方言。

社会科学研究所改组,民族学组并入历史语言研究所,改称(第四组,兼设人类学实验室、统计学实验室,从事西南人种调查。

8月5日,与俞大綵在北平结婚,俞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长于文学、英语。

秋,侯家庄西北冈殷代王陵出土。

10月,迁历史语言研究所至南京,建立语音实验室。

是岁发表的文字有:

《周东封与殷遗民》,《国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四本(第三分。

《城子崖序》,收入《国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考古报告集》。

《不懂得日本的情形》,载2月4日《独立评论》(第八十八号。

《今天和一九一四》,载2月18日《大公报》星期论文。

《所谓“国医”》,载3月5日《大公报》星期论文。

《溥逆窃号与外部态度》,载3月11日《独立评论》(第九十一号。

《政府与对日外交》,载6月10日《大公报》星期论文。

《大学研究院设置之讨论》,载6月14日《独立评论》(第一○六号。

《睡觉与外交》,载8月19日《独立评论》(第一一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