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上有两大显学,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莎学”和“红学”,东西相映,研讨热潮日高一日。
《红楼梦》已有了英、法、日全译本。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四大悲剧,将由卞之琳以诗剧的形式译出,实是令人鼓舞的事。这项工程,不久即可告竣。
为了便于和“莎学”对称,使其名实相符,“红学”和“曹学”可以说有并驾齐趋的势头。“曹学”理应向纵深进发。“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以及雍、乾时代历史的探讨,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是可以断言的。
有趣的是,在世界文学史上,对这两位震撼世界的作家的身世,直到今天都还没有完全弄清。虽说莎士比亚的出生登记,已经查出;他妹妹的住房也成为游客拜访的处所了;但人们也不把这些作为铁案看待。虽然“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有专章论述,但还有人认为人类史上并无其人。不久前,中国也还有人论证《红楼梦》作者是“石兄”,而不是“曹雪芹”,至于“石兄”到底是什么人,却还是个问号。也有人用破译法和电脑,判断出后四十回作者同前八十回属于同一人的手笔,不过,还嫌说服力不强。
首先,我们应该说明的是:二百年前确实真有曹雪芹这么一个人,他本名“曹霑”,字“雪芹”,号“芹圃”。这从他的好友敦诚《四松堂集·寄怀曹雪芹(霑)》一诗中,可以得到证实。曹雪芹又字“梦阮”,这是从张宜泉《春柳堂诗稿》中得知的。
曹雪芹生于公元1715年,曹颙早卒,他的妻子是做过吏部尚书的马桑格的女儿,生了一个遗腹子(有康熙档案可证)。这遗腹子可能就是曹霑。康熙为了照顾曹家(因为曹家孙太夫人曾经是康熙奶妈之一),要曹继承宗祧。这样,曹就由叔父而成为曹霑的父亲。
在新发现的《五庆堂宗谱》中,没有曹霑的名字,却有颙子曹天佑的名字。曹在谱中则是曹荃(宣)的第四子过继给曹寅,曹天佑和曹霑很可能就同是曹雪芹一人。曹雪芹生于1715年的说法,解放前由李玄伯在《故宫副刊》上为文提出,解放后由王利器发挥,目前同意这种说法的,较为普遍起来。当然也不能说已成定论。
敦诚在《寄怀曹雪芹》一诗中说:“曹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那么曹雪芹少年时代是消磨在南京织造府的。可见曹雪芹不是“乌有先生”,《红楼梦》是他的创作也就无可置疑的了,特别是前八十回。
遗憾的是,有关曹雪芹生平的资料留下来的着实太少,他活着时没有人为他作传;他死后,似乎也没有人为他写“行述”。幸好从他的好友敦诚、敦敏、张宜泉等人的诗中,以及脂砚斋的批语中和稍后的一些笔记、小诗中,还约略可以窥见一斑。
我们既然认为曹雪芹确有其人,那么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面貌风采,前人很少向我们提供,王冈画的像、陆厚信画的像、“天香庭院”中的小像,都证明不是他。我们不得不埋怨历史对我们未免太吝啬了!
我认为“雪芹”、“梦阮”、“芹圃”都是曹霑自命的别号。“芹”字也可以作“入泮”(考试得中)的象征来解释,《红楼梦》就有一句下联:“瑞云香护采芹人”。但是芹上压雪就不妙了,那就不会受到瑞云的护持了!
曹雪芹的朋友不约而同,都把他比作阮籍。阮籍是个愤世嫉俗的人。他曾在日暮时,驱车到路的尽头,痛哭而返。他经常在邻居酒家喝酒,醉后便宿在那里。酒家妇生得很美,人们以为这就是阮籍宿在酒家的原因,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当富贵人家晒书时,他把自己的内裤也拿出来晒,人们笑问他,他答曰:“未能免俗耳!”……诸如此类的事,不一而足。这样的人,自然不能见容于世。
而曹雪芹自号“梦阮”,引阮籍为同调,恨不生于同时,只好在梦中求之。可见他也是一个愤世嫉俗、不被世人所容的人,不仅从字面上,而且从内容上,我们也只能这样解释。
庚子敦诚联句:“行庄过草堂命酒联句,即捡案头《闻笛集》为题。此集乃追念故人录辑其遗笔而作也。”(见《四松堂诗钞》中)松堂联句说:“狂于阮步兵(亦谓芹圃)。”这时曹雪芹已死。松堂还有两句:“弹棋罢夜枰,秋风醒大梦。”虽说是泛指,其中也必然包括曹雪芹在内。周廷尉得范忠贞公家藏的米南宫画的《一品石》,诸人在听雨楼鉴赏,并且各自题跋其上,可见这些人也都有拜石癖呢!曹雪芹必然也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
敦诚赠曹雪芹诗句曰:“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步兵也就是阮籍,挽曹雪芹诗中又说:“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从这里可知曹雪芹喜欢饮酒,诗作直追李贺的创新,更有屈原般的情思神采。
敦诚因祖先阿渝格的牵连,未能得到爵禄。同时,又是个有正义感的人。永序他的诗集时,说他“岂有不平之鸣哉?”他居处有“梦陶轩”,这和“梦阮”两字联系起来,便更可以看到他和曹雪芹不是一般的友谊,而是有较深的内心联系的。
综上所述,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曹雪芹的性格风貌呢!现在,不妨对他的美学概念,再说上几句。孔子说过:“绘事后素。”这话表达了孔子的美学观点。在春秋战国时代,能够达到了这样高度的水平,是不容易的。曹雪芹对它不但加以继承,并且有所发扬。曹雪芹有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这里且不予多说。但有一点是必须一提的。曹雪芹最了解感情的价值。这和当时市民阶层抬头、人们开始意识到个人价值的趋向是分不开的。鲁迅先生把《红楼梦》列为人情小说,可以说是慧眼独具。曹雪芹写人情不能不说已达到淋漓尽致的地步,深沉隽永,可歌可泣。在曹雪芹的笔下写实的、浪漫的、理想的,都在“素”的网膜下,结为一体了。曹雪芹达到以诗写真,以画写心的艺术造诣,不但为他同时代人所不及,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够追上呢!
曹雪芹的美学是发自他的内心的,是他自身内心的积极表现。所以曹雪芹和《红楼梦》才能成为一个统一体。这也是人们总要把《红楼梦》作为曹雪芹的自传的缘故。
无可否认,《红楼梦》有曹雪芹的自传成分,我们不应着重追求这其中自传成分的细微末节,而应研究他精神方面的广度和深度。我们面对《红楼梦》,不能仅仅按照只有细节才形成小说的观点来衡量他。曹雪芹不光是为我们写出人情风俗的历史,而且为我们写出最隐秘的矛盾。歌德使浮士德和海仑后结婚,曹雪芹使宝玉和黛玉相爱,两者都是表现对于理想的追求,因为都是要突破时代的束缚,因而最能震撼人心。人们都随着他们的命运而欢喜、而悲哀。中国第一部大悲剧,就是《红楼梦》。
这和曹雪芹的为人也是一致的。我们可以从敦诚的《佩刀质酒歌》中,看到曹雪芹“酒渴如狂”,不惜以佩刀作价买酒来吃。他喜欢画石头,用画来消磨胸中的块垒抑郁。但是,他又不屑做宫廷供奉画师,表现出桀骜不驯的性格。
这样,在仅有的一些材料中,我们不但可以看到曹雪芹的风貌,同时也可能掌握到他思想的真髓。通过广泛的、长期的大家共同研究,将来的成果,必然会丰硕的。
(原载《说不完的红楼梦》,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