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万美从云南给我带来一种紫米,色如胭脂,做熟之后,颜色更浓。如果不细看米粒,还会误认为是高粱米呢。
这种紫米,使我联想到清代李煦奏折中提到的在江南推广的御种稻子。原来康熙在丰泽园中水田里,布种玉田稻种,每年九月刈获上场。有一天,他在田边走着,发现有一株稻穗,高出众稻之上,而且已经籽粒饱满了。那时只是农历六月下旬。康熙便以这棵谷穗作为种子,待来年再种下去,果然又得早熟。康熙曾亲自督导培育繁殖。四十多年,内膳所用,都是这种稻米。可证这个新种早熟的红香稻,性格已经十分稳定了。
康熙自记,说他每吃这玉田新种时,都想与天下百姓共吃这种米。于是又进一步想到在江浙种植推广,使它一年两熟,从而改变几千年来春种秋收的历史。
康熙五十四年八月二十四日李煦奏折中,曾说到当时奉旨推广这个稻种的情况:“……特赐御种谷子一石,命臣苏州布种,又命臣谕知督、抚。臣至江南,即遵旨宣示。当有河臣赵世显请去谷种五升,两江督臣赫寿、江宁织造臣曹各请去一斗……臣存谷六斗,即选高田六亩五分,于四月初十日插秧……”
李煦试种的玉田新种,只需九十几天就成熟了。第二年李煦提前插秧,先后种了两茬,虽因两次大风欠收,但两茬仍收二百五十余石。
从此江南官府地主纷纷要种。到了康熙五十八年,这种实验推广工作便停顿了。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江南试种双季稻,则是史实。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里面,写贾府的庄头乌进孝,在禀帖上所开列的“御田胭脂米二担”,我们可以断定,这就是康熙时丰泽园中御米的后代。这稻种原是来自玉田县的。有的版本写作“玉田米”,也是对的。曹从李煦那儿领来的谷种,在江南繁殖的时候,曹家自会“吃用”,因此,在《红楼梦》中发现了有关红香稻的描写,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中写道:
“贾母因问:‘拿稀饭来吃些罢。’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
曹雪芹笔底下的“红稻米”就是曹领去的御田稻种的产物。这正如一位红学专家所说的:“这段小插曲在中国农业上虽然没有留下丝毫痕迹,但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痕迹。”
我见到的云南“紫米”就是“脂米”。颜色确实像胭脂,而米粒又是细长的,和康熙自记的情形十分符合。很可能是由于云南气候对它适宜,所以能传到现在。云南虽远,但在清代和内地沟通却很频繁,玉田稻种既已流入民间,布种在云南是很有可能的。
1979年9月
(原载《端木蕻良近作》,花城出版社,198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