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敬好“炼丹烧汞”,是怎么回事呢?
道教炼丹烧汞,甚至在道教出现之前,就有了这种法术的流传,《汉书·淮南王安传》中就有记载。世传淮南王刘安就是炼丹成仙,不但全家飞升,连鸡吃了剩下的“丹”都飞上天成了“仙鸡”,所谓“鸡犬飞升”,就是这个故事。
炼丹又称“黄白之术”,用铅、汞(水银)、朱砂等等为原料,入炉,加火烧炼。一铅可以变为黄金,二可以炼成丹药。炼成丹药,服下去后,即可成仙,长生不老。炼成黄金,即可随意取用,富贵无穷,似乎想的十分周到。
想成仙,先要学丹;要学道,先要炼丹。元代道士天乐真人李道谦《望江南》词云:
初学道,须认得真铅,采取铅中金白雪,却将金雪作丹田,玄始见重玄。
从铅中提炼黄金,东西方的传说中都有此说。从“物理化学”的科学原理分析,据说其结构只差一点点。而古老的迷信想象中,也会想到这点,一切都是人的脑子受客观事物的反映想出来的,却不谋而合,都这么神奇,是很有意思的。英国学者李约瑟编《中国科技史》,特别重视《道藏》中典籍的研究和引用。之所以十分值得重视,因这些迷信的东西的另一面,却又包含许多科学的东西在内。如何研究分析,是十分困难的,但又是十分重要的。
炼丹要有铅、汞、水、火、鼎、炉等等,实际就是原始的冶炼术的研求。《道藏》中关于讲丹的书不知有多少。《抱朴子·金丹篇》云:
第一之丹名曰“丹华”,当先作“玄黄”,用雄黄水、矾石水、戎盐、卤盐、礜石、牡砺、赤石脂、滑石、胡粉,各数十斤,以为六一泥,火之三十六日成,服之七日仙。又以玄膏丸此丹,置猛火上,须臾成黄金。……
第二之丹名曰“神丹”,亦曰“神符”。服之百日仙也。行度水火,以此丹涂足下,步行水上,服之三刀圭,三尸九虫,皆即消坏,百病皆愈也。
第三之丹名曰“神丹”,服一刀圭,百日仙也。以与六畜吞之,亦终不死。又能辟五兵。……
第四之丹名曰“还丹”,服一刀圭,百日仙也。朱鸟凤凰,翔覆其上,玉女至傍。以一刀圭合水银一斤火之,立成黄金。……
第五之丹名“饵丹”,服之三十日仙也。鬼神来侍,玉女至前。
第六之丹名“炼丹”,服之十日仙也。又以汞合火之,亦成黄金。
第七之丹名“柔丹”,服一刀圭,百日仙也。……
第八之丹名“伏丹”,服之即日仙也。……
第九之丹名“寒丹”,服一刀圭,百日仙也。仙童仙女来侍,飞行轻举,不用羽翼。
凡此九丹,但得一丹便仙,不在悉作之。
这就是道家所说的“九鼎丹”,又有“太清神丹”之说,其文曰:
作此太清神丹者,难于九鼎,然是白日升天上之法也。合之当先作华池赤盐,艮雪,玄白飞符,三五神水,乃可起火耳。一转之丹,服之三年得仙。二转之丹,服之二年得仙。三转之丹,服之一年得仙。……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转者,循环变化之理,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是也。烧炼之时愈久,则转数愈多,药力愈足,成仙愈速耳。
这就是所谓的“九转丹”。九转丹即太清神丹最好,其次九鼎丹,其次“五石散”。就是服丹之外“服药”,烧炼金丹之外,烧炼石。主要五种石,即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世说新语》中载何平叔语:“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炼丹的过程,自然十分复杂,据《金丹真传》说:一筑基、二得药、三结丹、四炼己、五还丹、六温养、七脱胎、八得玄珠、九赴瑶池。
炼丹要有鼎炉,要有水、火。水、火,道家比喻作龙虎,讲的都特别玄妙。历史上据说葛洪是在罗浮山炼丹,丹成尸解的。实际还是死了,而不是成仙了。六朝人服五石散,服了要急走,以求药力发散,谓之“行散”,弄不好就死了,因服五石散死的不知有多少。到了唐朝,道士盛行,都炼丹服砂,又不知添了多少枉死鬼。贾敬是小说中人物,便是真人,也不过是一个愚蠢的枉死鬼罢了。因为从药物常识讲,炼丹的那些药物,都是有毒的。如何解毒,是一个问题;如何焙炼,又是问题;如何服用,还是问题。吃了成“仙”,可以说是缥缈空幻的无限大;吃了变“鬼”,均是顷刻之间的事。
但是炼丹之说,虽然这样荒诞,却又与我国的医药发展和成就关系极为密切。著名药典李时珍《本草纲目》就大量引用《道藏》中炼丹的语言:如第九卷“丹砂”条,首先就引六朝陶弘景释丹砂的议论,对各地不同出产的丹砂分析介绍极细。自是通过实地调查的所得,关系到矿产、药物的确实学问。如云:“乃出武陵、西川诸蛮夷中,皆通属巴地,故谓之巴砂。仙经亦用越砂,即出广州临漳者。此二处并好,惟须光明莹澈为佳。如云母片者,谓之云母砂。如樗蒲子、紫石英形者,谓之马齿砂……”这些话,又哪里有迷信荒诞的言辞呢?据《太上玄变经》所引三皇真人炼丹方云:
丹砂一斤,研末重筛,以醇酒沃之如泥状。盛以铜盘,置高阁上,勿令妇人见。燥则复以酒沃,令如泥。阴雨疾风则藏之。尽酒三斗,乃暴之,三百日当紫色。斋戒沐浴七日,静石饭丸麻子大,常以平旦向日吞三丸。一月三虫出,半年诸病痊,一年须发生,三年神人至。
《抱朴子》说:“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凡草木远矣,故能令人长生。金汞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况服食乎。”这又是荒诞的话了,死人浸在水银中,可以不朽,活人吃了水银,还能不死吗?李时珍批判这种荒诞之说道:
水银乃至阴之精……《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
(.*)
这些药物,不管有毒、无毒,不管如何烧炼,大多是金属、矿物一类的。乱七八糟吃到肚中去,不能消化排泄,自然腹硬如铁了。有的又干燥、强烈地吸收腹内水分,所以“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了。所以贾敬的死,是等于服毒自杀的。一般不了解道教炼丹骗人的,是很难想象这种荒诞情况的。
众道士说贾敬死因时,又道“于今夜守庚申时”,这又是什么意思呢。道教中这个讲究也是很大的。
按,道教有“三尸”说。《太上感应篇》云: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刻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道教其他书中,如《太上三尸中经》、《玉枢经》中也都有记载,说是“人之腹中,各有三尸九虫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日上造天帝,以记人之造罪,分毫录奏,欲绝人生籍,减人禄命,令人速死”等等,又说“上尸名青姑,中尸名白姑,下尸名血姑”等等,都是极为荒诞而恐怖的说法。道士修炼,凡遇庚申日,“不可与夫妻同席及言语会面,当清斋不寝警备”。换言之:就是这天要不睡觉,防止睡眠之后,三尸出窍,上报天帝,不但不能睡觉,而且按道教的法规来做法,战胜“三尸”。《内景玉书》述神仙守庚申法的过程云:
常以庚申日彻夕不眠,下尸交对,斩死不还。复庚申日彻夕不眠,中尸交对,斩死不还。复庚申日彻夕不眠,上尸交对,斩死不还。三尸皆尽,司命削去死籍,着长生录,上与天人游。
其说虽然荒诞不经,但也可看出,这“守庚申”不是消极的不让“三尸出窍”,“上奏天帝”。而是要积极“斩去三尸”。如何斩呢?不是自斩自吗?谁也不明白了。
人身上怎么会有“三尸”呢?据说是因为吃五谷的关系。《内景玉书》有诗云:
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和神明胎气零,三魂恍恍魄糜倾。
解释说:“要知成败,彼之三虫,由斯五谷也。”因而道教又追求“辟谷”的修炼,即“餐六气”、吃仙丹、饮金浆玉液等等。《楚辞》所说“餐六气”,王逸注解的意思,就是“春食朝霞”、“秋食瀹阴”、“冬食沆瀣”、“夏食正阳”,并“天玄”、“地黄”,是为六气。而且春是日欲出时,秋是日没以后,冬是北方夜半,夏是南方日中,道家据之而演为服食“日丹”、“月黄”之术。这就由“守庚申”又连系到“导气”之术了。宝钗冷香丸的构思似乎也受此影响。
二十九回中也说到“素知贾敬导气之术,总属虚诞”。曹雪芹明言贾敬导气之术,总属虚诞,是假的了。那么别人呢?是否也有真的?现在有所谓“气功”者,报纸杂志甚至电视,都在宣传,是否和贾敬一样虚诞,抑或多少有点真实,恐怕也还是个很大的问号呢。不过道教所说的“导气”,那也是很早就有的了。《抱朴子》“至理篇”云:
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
又说:
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恶,然百姓日用而不知焉。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验,多炁(即气字)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己不染。又以群从行,数十人皆使无所畏,此是炁可以禳天灾也。或有邪魅山精……此是炁可以禁鬼神也。入山林多溪毒蝮蛇之地,凡人暂经过,无不中伤,而善禁者以炁禁之,能辟。方数十里上伴侣,皆使无为害者。又能禁虎豹及蛇蜂,皆悉令伏不能起,以炁禁金疮,血即登止,又能续骨连筋。以炁禁白刃,则可蹈之不伤,刺之不入。若人为蛇虺所中,以炁禁之,则立愈。
《抱朴子》中,把“行气”说的这样神奇,是真呢?是幻呢?一般人很难见到,更难学到,是当作神话,“姑妄言之姑且听之”了。而一心学道者,却要学此呼吸吐纳之术。其法有二:一是服己身之气;一是服天地之气。
服己身之气,要点是呼吸用鼻不用口,尤其要用“丹田”呼吸,丹田即脐下三寸之处,男子精囊、女子子宫所在处。谓之曰“胎息”。《抱朴子》“释滞篇”云:
故行炁或可以治百病……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学行炁,鼻中引炁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炁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着鼻口之上吐炁,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心数,久久可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
葛洪在此把“胎息”解释的非常具体。这可能是气功的基本功。
导气、行气,第二所谓服天地之气。就是《庄子·逍遥游》说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所谓“六气”,也就是前面王逸注《楚辞》所说“朝霞”等气。不过稍有不同,是指一天中的气。即“平旦为朝霞、日中为正阳、日入为飞泉、夜半为沆瀣,天玄、地黄”,共为六气。导气自然是很辛苦的。因为要服天地之气,必须按时在户外呼吸,这样平旦、日中、日入、夜半都去吸气,天天这样折腾,人又怎能休息呢?
况且按道家规矩,夜半行气吐纳,还要“步虚参斗”,就是穿着法衣,在月光下行走,而且不是一般的散步,还要诵经。其吟诵声形同歌唱。所谓“步虚,道家所唱,备言缥缈轻举之美”。而且要“行”,有所谓“龙”、“虎”、“鹿卢”。《三国志·华佗传》云:
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行。
就是一种类似竞走、体操、武术一样的运动。按“五禽戏”本身即武术。
还有“参星礼斗”,就是对月亮、北斗焚香磕头参拜。道家谓月亮是太阴星,天上星都应着地下的人,而北斗星又是道家主要参拜的对象。据说道家“参星礼斗”等等,也不是走几步,或者磕几个头。而是要上千地走步,上百地对月起拜磕头。
试想贾敬天天夜里不睡,参星礼斗,再守庚申,所谓“过于劳神费力”,再乱吃“铅”、“汞”、“丹砂”等烧炼的“灵砂”、“灵丹”,这样愚蠢地乱折腾,他还能活得长吗?自然早死了。但道教中死不叫死,叫“尸解”,叫“脱去皮囊”。《集仙录》云:
形如生人者,尸解也。足不青皮不皱者,尸解也。目光不落,无异生人者,尸解也。有死而更生者,有未敛而失尸者,有发脱而形飞者,皆尸解也。白日解者为上,夜半解者为下。
另外,死于兵器,谓之“兵解”。又有太阴炼形,谓在墓中“尸体如生,爪发潜长,盖默炼于地下,久之则道成矣”。自然,大概火化了变成骨灰,就炼不成。
贾敬死了,众道士说是“成仙”,“脱去皮囊”了。便是根据道教“尸解”的“理论”说的。尤氏不听这一套,让把道士先“锁了起来”,似乎还是有点见识的。
总的来说,道教的一切学说,似乎都是在解释,并解决人体、生命和自然界的种种矛盾,大多是凭主观想象和部分客观调查、观察、经验,试图解释和解决这些矛盾。因此所有《道藏》中的书籍,如一一用现代科学观点加以分析,必然发现其既有唯物的东西,又有唯心的东西,既有科学的东西,又有迷信的东西,常常是杂糅在一起的。比如人体本身有“三尸”、“三虫”的说法,似乎十分荒诞、迷信,但如和现代医学中的细菌感染、病毒、癌细胞等等已知和未知的学说联系起来研究,不是很可以发现古老的道教思维同现代学医科学的思维,有着某种类似之处和游丝般的发展联系吗?
为了供读者参考,结合上面的一段结束语,再作一回文抄公,引一段宋真宗(公元九九八到一○二二年)时张君房编的《云笈七签》中的道家修炼的细则。文云:
清旦未起,啄齿二七,闭目握固,漱漏唾三咽气,寻闭而不息,自极。乃徐徐出气,满三止。便起,狼踞鸱顾,左右自摇曳不息,自极复三。便起下床,握固不息,顿踵三还,上一手,下一手,亦不息,自极三。又叉手项上,左右自了戾不息,复三。又伸两足及叉手前却,自极复三,皆当朝暮为之。能数尤善。平旦以掌相摩令热,熨眼三过。次又以指按目四眥,令人目明。按《经》云:拘魂门、制魂户,名曰“握固”,与魂魄安门户也。此固精、明目、留年、还魄之法,若能终日握之,邪气百毒不得入。《内解》云:“一曰‘精’、二曰‘唾’、三曰‘泪、’四曰‘涕’、五曰‘汗’、六曰‘溺’,皆所以损人也。但为损者,有轻重耳。人能终日不涕唾,随有漱漏。咽之。若恒含枣核咽之,令人受气生津液,此大要也。常每旦啄齿三十六通,能至三百弥佳,令人齿坚不痛。次则舌漱漏,满口中津液,咽之,三过止。次摩指少阳令热,以熨目,满二七止,令人目明。每旦初起,以两手掩两耳,极上下热,之二七止,令人耳不聋。次又啄齿,漱玉泉三咽,缩鼻闭气,右手从头上引左耳二七,复以左手从头上引右耳二七,止,令人延年不聋。次又引两鬓发举之一七,则总取发两手向上,极势抬上一七,令人血气通,头不白。又法,摩手令热,以摩面,从上至下,去邪气,令人面上有光彩。又法,摩手令热,摩身体从上至下,名曰“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热、头痛,百病皆除。夜欲卧时,常以两手揩摩身体,名曰干浴,辟风邪。峻坐,以左手托头,仰,右手向上,尽势托以身,并手振动三,右托头振动亦三,除人睡闷。平旦日未出前,面向南,峻坐,两手托,尽势振动三,令人面有光泽生。旦起未梳洗前,峻坐,以左手握右手,于左 上,前却尽势,按左 三,又以右手握左手于右 上,前却按右 亦三。次,又两手向前,尽势推三。次,又叉两手向胸前,以两肘向前,尽势三。次,直引左臂,卷曲右臂,如挽一斛五斗弓势,尽力为之,右手挽弓势亦然。次,以右手托地,左手仰托天,尽势,右亦然。次,卷两手向前筑,各三七。次,卷左手尽势向背上握指三,右手亦如之,疗背膊臂肘劳气,数为之弥佳。平旦便转讫,以一长柱杖策腰,垂左脚于床前,徐峻尽势,掣左脚五七,回右亦如之。疗脚气痛闷,腰肾冷气,冷痹及膝冷并主之。日夕三掣,弥佳。忽大饱及忍小便,掣如不用柱杖,但遣所掣,脚不着地,手扶一物亦得。晨夕梳头满一千梳,大去头风,令人发不白。梳讫,以盐花及生麻油搓头顶上,弥佳。如有神明膏搓之,甚佳。旦欲梳洗时,叩齿一百六十。随有津液,便咽之。讫,以水嗽口,又更以盐末揩齿。即含取微酢清浆半小合许热嗽。取盐汤吐洗两遍讫。以冷水洗面,不得遣冷水入眼中。此法,齿得坚净,目明,无泪,永无蠹齿。平旦洗面时漱口讫,咽一两咽冷水,令人心明净,去胸臆中热。
试看这篇文字,写的多么细致呢?又是体操,又是按摩,又是个人卫生。所说“握固法”,是屈大拇指于四指下紧握之。亦可闭目紧握。按体育道理说,目的大约在于运气蓄力和血等等。总之,所写都是运动,包括牙齿、头发、眼、耳等等。洗脸、擦牙、漱口都写明白了。要知这是一千多年前的书呀!而这是《道藏》中的典籍,所写又平凡、又通俗,今天读者大部分也能读得明明白白,不要什么注解。这种文字在儒家《十三经注疏》中,以及“二十四史”中是找不到的。为此多引了两句,用供观赏。谁有兴趣,何妨照此一试呢。再道教的文学作品,如“步虚词”、“游仙诗”,民歌“道情”等,也都有其特色,限于篇幅,不多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