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是一个极好的穿插,作者借周瑞家“送宫花”,串连了好几个人物,几处场景,活泼多变,照映多姿,而且作者巧妙地选用了这样一个华贵而美丽的道具———宫花。而“宫花”也实在值得一谈。
周瑞家去薛姨妈处,正要走,薛姨妈又叫住他,引出“宫花”来。文云:
薛姨妈忽又笑道:“你且站住。我有一件东西,你带了去罢。”说着便叫:“香菱。”帘栊响处,才和金钏儿玩的那个小丫头进来,问:“太太叫我做什么?”薛姨妈道:“把那匣子里的花儿拿来。”香菱答应了,向那边捧了个小锦匣儿来。薛姨妈道:“这是宫里作的新鲜花样儿堆纱花,十二枝。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旧了,何不给他们姊妹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今儿你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位两枝,下剩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凤姐儿罢。”
下文有惜春的话:
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要剃了头跟他们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来,要剃了头,可把花儿戴在那里呢?
下文又有宝玉的一看:
宝玉听说,便说:“什么花儿?拿来我瞧瞧。”一面便伸手接过匣子来看时,原来是两枝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
先引了三节原文,虽嫌稍多,但都与题目关系密切,不能不引。薛姨妈说“宫里作的新鲜花样”。回目做“宫花”,宝玉看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先在“宫”字,后在“花”字。至于惜春的话,则重在“头上簪花”,也就是“戴”。
先说“宫”,宫是皇宫。在《红楼梦》时代,则讲究“宫制”、“内造”、“内府”、“大宫”,打扮的考究、华贵,讲究“内家装束”等等。与曹雪芹同时代、稍早些年的大兴潘荣陛,在其所著《帝京岁时纪胜》“皇都品汇”条云:
织染局前鞓带,经从内府分来;隆福寺里荷包,样自大宫描出。
一切以“宫样”、“内造”作最精美华丽的标准,正是当时的社会风尚。《红楼梦》中一再提到“宫缎”、“宫绸”、“上用纱”、“内造小饽饽儿”等等,无一不以宫、上、内作最高标准。
在封建时代,皇帝认为国家、百姓就是他的私产,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简单说,就都是他的。因此他的生活享用,宫廷中的一切衣食日用,都要选全国最好最精美的。明、清两代,除全国各地进贡名产、景德镇有御窑烧瓷,南京、苏、杭有机户专为宫中织绸缎而外,京中还有各种能工巧匠,宫中还有数以千百计的有各种高级技艺的太监,为皇上、后妃日日夜夜制造吃的、用的、穿的、戴的,无不有专人制作。有秘密技艺,有特殊配方,民间或是按规定不能仿造,不敢仿造;或是不能仿造,无法仿造。如明太监刘若愚《明宫史》所记零星情况:
专选竹叶青等各样酒,并糟瓜茄,惟干豆豉最佳,外廷不易得也。
见“御酒房”条。所说“糟瓜茄”也很有意思。“糟茄”一定有特殊做法,很好吃。但很少听到过。因此联想到《红楼梦》中的“茄鲞”,可能也是宫中传出的秘方。
经手造办丝窝、虎眼等糖,栽松、减煠等样一切甜食。于内宫监取讨戗金盒装盛,进安御前,兼备进赐各官及钦赐阁臣等项。其造法器具,皆内官自行经手,绝不令人见之。是以丝窝、虎眼糖,外廷最为珍味。
见“甜食房”条,这就是宫中秘制。“绝不令人见之”,按现在话说,就是技艺秘密。这段中“栽松”、“减煠”是什么意思?不懂了。读者中,哪位能懂,望赐教。《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平儿告诉刘姥姥送给她的东西,其中有一句道:“这是一盒子内造小饽饽儿……”
是什么饽饽呢?较曹雪芹略后的吴振棫在《养吉斋丛录》中有一则记云:
饽饽房制各种饼饵,有松饼,五色香馅饼,五色梅花酥,五色小印子霜,五色玉露霜,蜂蜜印,鸡蛋印子,红馅点子,红白馓子,芝麻酥。
这其中每品名,又有许多种馅。送给刘姥姥的“内造小饽饽儿”,大概也就是这些。《明宫史》记是“甜食房”,这里又记是“饽饽房”。五十年前家住北京西皇城根,前面在皇城里有弯弯曲曲的胡同名“什板坊”,实际应该叫“十般房”,都是明代宫中的“房”,自然也可用民间称呼叫“作坊”。其中有条更小的胡同,就叫“饽饽房”。自然送给刘姥姥的“内造饽饽”,也和“丝窝虎眼糖”一样也是外面买不到的,所以平儿说:“拿去摆碟子请人,比买的强些。”这是谦虚客气话,其实岂止“强些”呢?
经手织造各色兜罗绒,各色五毒(五毒,即蝎子、蜈蚣、壁虎、蛇、蛤蟆五种,端午节专用)等绦,花素勒甲板绦,各内官长随、小火者牌穗绦。惟兜罗绒织法传自西域,外无敢私织者。
见“绦作,一名洗帛厂”条,这条所记,即民间有敢于仿制者,有不敢仿制者。自然丝绦如此,其他也如此。市面上诸般精美物品,有不少标榜“宫样”、“内府”的,大率如此。
宫中东西,有不少是宫中按秘方制造的;也更多由各地专门生产单位特制“进御”的。瓷器讲官窑、御窑。江南织造衙门是管各机户专门为宫中、上用织造绸缎,织工都把自己的姓名织在绸、缎上:“臣某某织。”而且不断创造新花样,先织少量送进宫去做样子。其他物品,也是这样。宫中大量需要的工艺品,在民间采购者,都是由承办人员先找高手匠人,做成样子,送进宫中先经御览,认可了,发出来再大批制造。薛姨妈的宫花,正是如此。所说“这是宫里作的新鲜花样儿堆纱花”,后面又说“白放着可惜旧了”。这一可以理解为“宫里制造的”,二可以理解为“为宫里制造的”,其间关系不大。重在“新鲜花样儿堆纱花”,即样子是“新创的”,而“堆纱”是染纱做花瓣儿,时间长了,自要褪色,戴个新鲜色彩,所以说“白放着可惜旧了”。就是虽是名贵宫花,十分漂亮,但时间一长就旧了,难看没有用了。
前面略述了“宫”,下面再说“花”。什么花呢?宫花、堆纱花、假花、头上戴的花。我国妇女簪花风俗,来源很古。宋代不但女人簪花,男人也簪花。《红楼梦》时代,男人不簪花了,只是女人簪。皇宫中明、清两代,数不清的后妃宫女,都要簪花。而且不断要新鲜样子,争妍斗胜,这就要大量花朵。簪花自然可簪真花鲜花,如第四十回刘姥姥逛大观园时,写簪花云:
李纨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掐了菊花要送去。”一面说,一面碧月早已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盒子来,里面养着各色折枝菊花。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在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把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
这是古人“人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写照,但有个小小疑问:“大红”菊花似乎很少见,也许是曹雪芹未加深思随手写来的。
这是戴鲜花,但一年四季没有那么些好看的鲜花,因此“簪花”,更多的是假花,也就是宋人《东京梦华录》等书中说的“像生花朵”。
“像生花朵”分绢制、绫制、纱制、绒制、通草制种种,因宫中需求,民间仿效,技艺精湛,在《红楼梦》时代,宫中讲求,为了这个不断研制新花样,高手辈出,成为都中最著名的工艺品。乾嘉间郝懿行《晒书堂外集》中记云:
闻长老言,京师通草花甲天下,花市之花又甲京师。每天欲曙,赴者熙攘,博致街头,日间聆深巷卖花声,清扬而远闻,胥是物也。
这不是陆放翁“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卖花声,那是卖鲜花,而这是卖假花,也就是宝玉所见的“新巧的假花”,不过这不一定是“宫制”,而是“仿制”,但所谓“宫制”,也有不少是由皇商或内务府经手,找坊间高手艺人做来进御的。因此宫中做的是“宫制”,坊间专为宫中做的也是“宫制”。
郝懿行按时代讲,较后于曹雪芹,他所说“闻长老言”,正说的是《红楼梦》时代的故事了。这种“假花”多么漂亮呢?郝懿行同时人樊彬《燕都杂话》有诗云:
姹紫嫣红映,花枝爱像生。
鬓边娇欲语,活色画难成。
并注云:
花儿市街,在东城,像生花用通草染作,精巧绝伦,海内所无,亦有刮绒片为之者。
这种假花的美丽、逼真程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五十多年前在北京,于喜庆宴会上,看母辈们簪的那种堆纱粉月季,深玫瑰红刮绒月季,即使扎在真月季盆中,也绝对分不出来,真有“活生色相”之感。比起现在那些丑恶的塑料花,真不可同日而语。
纱花、绢花、通草花美的逼真,其故安在呢?一是技艺,二是材料。技艺有“似”与“不似”之分,有“形似”、“神似”之分,有“雅”、“俗”之分。材料有逼真不逼真,加工难易之分。传统像生花,用通草制,取其有一定厚度,又有一点表面细茸,如拟做牡丹花瓣,相似点就极多。又如纱、绢,有透明度,轻盈感,与秋葵、莲花等,又有许多共同点。再有色彩,花的色彩感,即使同一朵花,有阴阳向背之感,色彩并不是一样的。所以假花做出逼真的色彩,全靠染色。而纱、绢、绫、通草等等材料,是便于染色的。同一小小花瓣之上,可以染出各种同真花一样的颜色。真花含苞、初开、盛开,颜色不一样,同一花瓣,边沿、中间、根部,也各不一样,这些材料,都能染出。用塑料花瓣,就无此方便,不能千变万化。
制造假花,是北京的特殊工艺,其制法近人亦有简略记载,不妨引两则资料。近人沈太侔《春明采风志》记云:
花市,崇文门外,逢四有集。一切绫、绢、通草、蜡瓣、纸花出此,亦发外庄。染花旧用中国颜色,红蓝水色,甚不易制。红则红花,店则制膏汁零售,其招牌云:“水作花红。”蓝则靛之二蓝,一庙中制而零售。做花活人家用,时以盏往售,至今呼为“蓝汤老爷庙”,今用洋色,恐失传,故志之。
半个多世纪前编的《旧都文物略》云:
造花之原料,大别为二:曰绢类,曰纸类。绢类中有绫、绢、缎、绸、绒之分,纸类中有羊毛太、粉连、通草及隔背之分。其造法有用模者,有用杵者,有用麻绳者,分功作业,有作叶子与作花头之分,又有作花与攒花之别。作花者,指作叶与作花头而言;攒花者,指各铺零星买来花叶花头,攒合成品而言。又分粗细二派,作细花者,意匠经营。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约略了解一点北京传统“像生花朵”的做法。《红楼梦》中的“宫花”,自然是“作细花者”的手艺做的,而且应该是“作细花”中最高的技艺。“纱”是绫、绢范畴的花,而且是生丝织的多。生丝织物“硬性”,制造时便于成型,成型后挺立如真。
簪花的季节,一年四季都可。但有真花的季节,五月簪石榴,夏日戴栀子、茉莉,秋日簪菊花、秋葵等等,戴鲜花更美丽。第四十四回《喜出望外平儿理妆》写道:
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宝玉又将盆内开的一枝并蒂秋蕙用竹剪刀铰下来,替他簪在鬓上。
这幅“仕女簪花图”,写的多么漂亮呢?
当然,戴真花的季节,也可以同时戴假花。但正月里则更作兴戴假花。刘同人《帝京景物略》就有“元旦日,小民以鬃穿乌金纸,画彩为闹蛾簪之”的记载。晚明《余氏辨林》记云:
今京师凡孟春之月,儿女多剪采为花,或草虫之类插首,曰“闹嚷嚷”。
康熙时查初白《凤城新年词》云: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采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钱岁前多。
都是新正戴假花的好资料,这古老的风俗早自唐宋以来就延续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