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红楼梦》时代略后,生于乾、嘉、道三朝的桐城人姚元之,在其笔记《竹叶亭杂记》中,记录了一份“吉林属每岁进贡方物”的单子,这单子很有意思,同《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乌庄头向贾珍交租的单子,关系密切,相同的地方很多,先把原文引在后面,再略加说明。不惟可以供阅读研究《红楼梦》者参考,亦可作为研究东北历史物产经济的资料。前面进贡表文从略,单引其贡物“名细单”:

四月内进油炸白肚鳟鱼肉钉十坛。七月进窝雏鹰、鹞各九只。十月进二年野猪二口、一年野猪一口、鹿尾四十盘、鹿尾骨肉五十块、鹿肋条肉五十块、鹿胸岔肉五十块、晒干鹿脊条肉一百束、野鸡七十只、稗子米一斛、铃铛米一斛。十月内由围场先进鲜味二年野猪一口、一年野猪一口、鹿尾七十盘、野鸡七十只、树鸡十五只、稗子米一斛、铃铛米一斛。十一月进七里香九十把、公野猪二口、母野猪二口、二年野猪二口、一年野猪二口、鹿尾三百盘、野鸡五百只、树鸡三十只、鲟鳇鱼三尾、翘头白鱼一百尾、鲫鱼一百尾、稗子米四斛、铃铛米一斛、山查十坛、梨八坛、林檎八坛、松塔三百个、山韭菜二坛、野蒜苗二坛、柳木枪鞘八根、柳木线枪鞘八根、驳马木线枪鞘八根、驳马木枪鞘八根、枢梨木虎枪杆三十根……(弓箭材料品名从略)

接驾及恭贺万寿进贡物产:貂鼠、白毛梢黑狐狸、倭刀、黄狐、貉、梅花鹿、角鹿、鹿羔、狍、狍羔、獐、虎、熊、元狐皮、倭刀皮、黄狐皮、猞猁皮、水獭皮、海豹皮、虎皮、豹皮、灰鼠皮、鹿羔皮、雕鹳翎、海参、白肚鳟鱼肉钉、烤干白肚鳟鱼肚囊肉、油炸鲟鳇鱼肉丁(以鱼油炸鱼,国语名“黑伙”)、烤干细鳞鱼肚囊肉、草根鱼、鳑头鱼、鲤鱼、花鲫鱼、鱼油、晒干鹿尾、晒干鹿舌、鹿后腿肉、小黄米、炕稗子米、高粱米粉面、玉秫米粉面、小黄米粉面、荞麦糁、小米粉面、稗子米粉面、和的水 饽饽、搓条饽饽、豆面剪子股饽饽、打糕肉夹搓条饽饽、炸饺子饽饽、打糕饽饽、撒糕饽饽、豆面饽饽、豆 糕饽饽、蜂糕饽饽、叶子饽饽、水 子饽饽、鱼儿饽饽、野鸡蛋、葡萄、杜李、羊桃、山核桃仁、松仁、榛仁、核桃仁、杏仁、松子、白蜂蜜、蜜脾、蜜尖、生蜂蜜、山韭菜、贯众菜、藜蒿菜、枪头菜、河白菜、黄花菜、红花菜、蕨菜、芹菜、丛生蘑菇、鹅掌菜。

这段材料非常有意思,除去中间省略掉的椴木、桦木、杨木等箭杆、貂皮、做马鞍用的桦木皮、暖木皮等等而外,其他吃食东西的名称极为丰富。有四点可以引起读者兴趣。第一是使人大开眼界、知道吉林出产这么些稀奇的东西。而且极能代表其风俗。如“鱼油炸鱼”,让我们思想起来,该有多腥,如何能吃呢?而列入贡品单,可见是很珍贵,很有代表性的。第二使人感到有不少奇怪之处。如贡品中也要列“高粱米粉面”、“玉秫米粉面”、“小米粉面”等等,也就是高粱面、玉米面、小米面。这本是穷苦人家的口粮,而接驾及恭贺万寿的贡品中也要用到,却不知皇上老爷派何用场,多半他本人根本不知道,当时似乎还不作兴吃“忆苦饭”呢。第三使人感到惆怅之处,就是有不少品名,不知是什么东西,如“打糕饽饽”和“撒糕饽饽”有何区别呢?“蜜脾”、“蜜尖”又是什么呢?这些都是地方风土语言。第四就是不少品名同《红楼梦》中“乌庄头账单”所列一样。也正是我在《红楼识小录》一书中说的“关东货”。当时上自皇帝贡品,中间王公贵戚的庄园交租,下至商旅贩卖,大批的关东土特产品在冬天运到北京,由皇宫内苑、王侯第宅到寒门小户,都要接触这些“关东货”。《红楼梦》乌庄头的账单同这一贡品单子,是同一历史时代、同一风俗背景的产物,所以十分相似,可供参考。

有趣的是“鲟鳇鱼”。人民文学出版社旧版《红楼梦》作“鲟鳇鱼二百个”,我过去曾说这个数字不合理,应该是“二个”。《竹叶亭杂记》中“吉林贡品单”列“鲟鳇鱼三尾”,这就更有力地证明“乌庄头账单”中的鲟鳇鱼的确是“二个”,万不能作“二百个”。

鲟鳇鱼是很大的鱼,现在仍是很珍贵的大鱼,我国长江中著名的扬子鲟,是属于重要的保护鱼类。《红楼梦》乌庄头账单、前引贡品单的鲟鳇鱼,则是黑龙江、混同江中的名产。清杨宾柳边纪略》云:

牛鱼,鲟鱼也,头略似牛,微与南方有别。然土人直呼为鲟。惟中土人或呼之为牛耳。重数百斤、或千斤。混同、黑龙两江、虎儿哈河皆有之。最不易得,得之则群聚而脔食之。

杨宾还引用周麟之海陵集》、周必大二老堂杂志》说明在辽、金时鲟鱼就十分贵重了。

清西清《黑龙江外记》记载更为周详。其记“岁贡”云:

岁贡惟 鳇(按,“”即“鲟”字)、哲绿、纽摩顺三种。而哲绿、纽摩顺(按,皆鱼名,满洲土语。据云“哲绿”即鲈鱼、“纽摩顺”细鳞鱼)皆浇水使冻,如在玉壶,此京师所谓“冰鱼”也。

其记捕鱼云:

鳇鱼,古名秦王鱼,音之讹也。大者首专车,捕之之法,长绳系叉,叉鱼背,纵去,徐挽绳以从数里外,鱼倦少休,敲其鼻,鼻骨至脆,破则一身力竭。然后戮其腮使痛,自然一跃登岸。索伦尤擅能。

其记功用云:

黑龙江人以 鳇鱼胃造刮鳔,粘纸补字,刀刮用之,胜糨糊。远骑臀无肤者,摊布贴之,胜膏药……刮鳔一块,大寸许,厚二分,有金钟、蕉叶、书画诸式,一匣尝贮九块,此寻常馈遗物。其尺长,如意柈大拱璧及悬磬之类,皆近年新式,雕镂尤奇,得之较难。

鳇鱼胃本弃物,迩因岁制刮鳔太多,渔者居奇,遂需重价采买,渐及于外域。约计自熬胃至刻鳔,非三阅月不能成器。则鸠工庀材之费可知,然不售卖图利,不过点染土物,备上官送礼而已。

其记美味云:

鳇鱼头,关内重之。以为美于燕窝,土人初不爱惜。近乃有关内特来收晒以待价者。

按,鲟鳇鱼成为席上珍品,主要是头骨,尤其是鼻骨。嘉庆时闽人梁章钜讲求饮馔,在其《浪迹丛谈》、《续谈》、《归田琐记》等书中,谈到烹饪艺事的地方很多,但他重视燕窝、鱼翅、海参等海味,却将鲟鳇鱼列在“不食物单”中。其“鳇鱼骨”条云:

一称“明骨”,一称“鲟脆”,质甚洁白,而了无余味可寻,徒借他物作羹材而已。其价甚昂,故厨子侈为珍品,因之有伪为者,其无味则同。

乾嘉间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对此记载更详:

王渔洋《居易录》云:“近京师筵席多尚异味,戏占绝句云:滦鲫黄羊满玉盘,菜鸡紫蟹等闲看。”在渔洋时已觉奢靡甚矣。近日筵席必用填鸭,鸭值银一两有余;鱼翅必用镇江肉翅,其上者斤直二两有余;鳇鱼脆骨白者斤值二三两……

鳇鱼脆骨,鳇鱼头也,出黑龙江。余使沈阳,闻其土人云:“嘉庆十年前,此物甚贱,一鱼头大者须一车载之,不过售钱五百。自京中以此骨为美品,鱼头遂不肯售,竞相晾晒发卖,每一斤亦须银八九钱矣。”曾记莫少司空清友先生宴客设此味,座中有其乡人以为凉粉也。

“凉粉”二字,很值得注意。后文还“凉粉特佳”云。想来鲟鱼骨自是很好吃的珍馐,自然也要好的烹饪技艺。不过正应了古语说的:“羊羔虽美,众口难调。”各人有各人的口味,任何珍馐也并不是人人都爱吃的。

乌庄头账单中的二尾鲟鳇鱼,居然有这么多材料可引,《竹叶亭杂记》所载贡品单中,还有“油炸鲟鳇鱼肉丁”,而且注明“以鱼油炸鱼”,想来也是很“腥”的。这同吃俄式大菜中的“鱼子酱”一样,爱吃的人当作珍馐,吃不来的人自然也无法下咽了。

在拙著《红楼识小录》中,有一篇《乌庄头账单》,曾写到鲟鳇鱼。现在又引了不少材料,聊作前文的补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