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伯,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声势显赫、位望隆崇的大神。关于他的事迹传说很多,但都只是些零星片断,构不成完整的故事。现在来谈论河伯,得先从他的形貌讲起。《山海经·海内北经》说:
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
冰夷一作冯夷(《庄子·大宗师》),一作无夷(《穆天子传》)。“冰”“冯”“无”音皆相近,它们都是河伯的名字。河伯的形貌,这里说他是“人面”,《酉阳杂俎·诺皋记》说他是“人面鱼身”,《尸子》(辑本)说他是“白面长人鱼身”,这在半人半兽的诸天神中,他要算是最具仪表的了。
关于他的出身,有各种说法。《抱朴子·释鬼篇》说:“冯夷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庄子·大宗师篇》释文引《清泠传》说:“(冯夷)华阴潼乡隄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河伯。”但两种都是后起的传说,是不足凭信的。
河伯古本天神,观《海内北经》的记叙和《九歌·河伯》的描写可知。古代殷人祀河,有“ (liáo)”“枋”“埋”之称,有“汼(niú)嬖”(以嬖幸者沉河)之祭,均见卜辞。卜辞还有“河妾”一语,最是奇特,疑当时河神已有娶妻纳妾的传说,这就是后代河伯娶妇的恶俗所由起的缘故。总之,作为黄河水神的河泊,自殷商而下,至于周末,一直都被人奉祀不衰。《庄子·人间世》说:“牛之白 (sǎng)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释文引司马彪云:“适河,谓沈人于河祭也。”《史记·六国表·秦灵公八年》说:“初以君主妻河。”索隐云:“谓以公主嫁河伯也。”直到晚周,从民间到宫廷,还都拿活人作牺牲来祭祀河伯,足见河伯是自古相传的黄河水神,不是普通一般的“溺死为神”或“服药得仙”之比的神。
人们对于这个作威作福、变幻莫测的水神,一方面固然是畏而媚之,因此要用隆重的祭典去祭祀他,甚至不惜以人为牺牲去向他祈福;但另方面却又恶而鄙之,从一些传说里,可以见到他性格的阴险卑怯。
最显明的例子,就是《博物志·异闻》所记的澹台子羽渡河投璧的故事。澹台子羽是春秋末年的一个勇士,曾经带了一块价值千金的璧渡黄河。河伯想要他这块璧,便暗中支使阳侯兴起大波,并叫两条蛟龙去夹绕他坐的船。澹台子羽知道是河伯作怪,一点也不惧怕,左手操璧,右手握剑,把两条蛟龙都刺杀死了。于是风止波平,安然渡过黄河。渡河以后,澹台子羽鄙夷地将璧丢在黄河里。三次投璧,三次都被河伯“跃而归之”。大约是实在感到无脸见人了吧。澹台子羽终于把璧在河岸边岩石上砸个粉碎,然后扬长而去。
不仅这个故事可以说明河伯的性格,就是前节所引《楚辞》王逸注所说河伯为羿所射上诉天帝的事,虽不足以为羿“妻雒嫔”作注脚,但从中仍可见到河伯卑怯性格的另一面。就是在《大荒东经》所记王亥故事里,我们详味正文及郭注,也能感到河伯所扮演的那个两面派角色的尴尬,实在也并不光彩。
有关河伯的神话,以“河伯娶妇”那个民俗故事最值得参考。《史记·滑稽列传》虽是这个故事的最早记录者,但是文字较繁,不便征引,还是将《水经注·浊漳水》的一段简明生动的记叙引出来看看吧:
漳水又北径祭陌西。战国之世,俗巫为河伯娶妇,祭于此陌。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约诸三老曰:“为河伯娶妇,幸来告知,吾欲送女。”皆曰:“诺。”至时,三老廷掾赋敛百姓,取钱百万。巫觋(xí)行里中,有好女者,祝当为河伯妇,以钱三万聘女,沐浴脂粉如嫁状。豹往会之。三老巫掾与民,咸集赴观。巫妪年七十,从十女弟子。豹呼妇视之,以为非妙。令巫妪入报河伯,投巫于河中。有顷,曰:“何久也?”又令三弟子及三老入白,并投于河。豹磬折曰:“三老不来,奈何!”复欲使廷掾豪长趣之。皆叩头流血,乞不为河伯取妇。淫祀虽断,地留祭陌之称焉。
乡里土豪和巫妪勾结,聚敛钱财,利用“河伯娶妇”的民间传说,干了许多惨无人道的坏事。西门豹收拾他们却也痛快,他采取了聪明果断的手段,把多年流传下来的迷信风俗在一天当中就破除了。但是形成这种迷信风俗,必然也是根据远年的神话。水神河伯,定是个风流浪荡、好色贪欢、行止无检的人,所以每年要为他“娶妇”,来满足他邪恶的私欲。《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传》还说:“民人俗语云:‘即(假使)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高诱注《淮南子》所说的“河伯溺杀人”,就是这个原因。河伯性格的一方面固然是阴险、卑怯,但阴险、卑怯的另外一方面,也就是残忍、凶恶。传说他不遂私欲就要“水来漂没、溺其人民”,就把他残忍、凶恶的另一面相暴露无遗了。
但是《九歌·河伯》所写的河伯,却还是一个风流佻 的浪荡公子形象:“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旧读“女”为“汝”,谓指河伯。闻一多《九歌古剧悬解》谓当指与河伯同游的少女,于义较胜,当从。如此,那个好色贪欢的河伯形象就凸现出来了。无怪作为他伴偶的宓妃要深感痛苦,因而有羿“射河伯、妻雒嫔”那一段神话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