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智未启,对于宇宙,如天地日月星辰等,莫不以为神怪,而老子则不然,虽无今日实测之精确,而深知宇宙之不可思议,而明之曰道。老子曰:

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第一章

庄子曰:

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知北游》

其所以不可道、不可名者何?以其为无对待之大也。又曰: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道德经》第六十七

夫道尚不可道,名尚不可名,岂有神焉能为之创造邪?若有神能为之创造,则创造神者又谁邪?是故知宇宙之为无对待,则知无天神以创造宇宙矣。

老子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庄子曰:

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混混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勿问其名,勿窥其情,物固自生。《在宥》

然则天生万物者非神,乃混然之物耳。又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庄子曰: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与言而为二,二与一而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齐物论》

此言道生万物,易言则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

庄子曰: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是出则存,是入则亡。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效物而动,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规乎其前……《田子方》

起于无而复归于无,是无为一切事物之起原,而亦为一切事物之究竟也。且宇宙生物既无神以为之主宰,则自无意志之可言者也。故又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王弼释之云:

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为。造立施化,则物失其真;有恩有为,则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则物不具载矣。地不为兽生刍,而兽食刍;不为人生狗,而人食狗。无为于万物,而万物各适其用,则莫不赡矣。

王氏释刍狗四句似仍未洽。《庄子·天运》篇云:

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齐本亦作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

然则刍狗盖新陈代谢之物,犹草木之花,时开时谢,或荣或枯,而天地本无恩无为于其间,此所以谓天地不仁也。

至于庄子承老子之旨,亦以无始无终、无形无象为万物之本原,命之曰道,曰真君,曰冥冥,是即宇宙之本体也。如曰: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齐物论》

又曰:

睹有者,昔之君子;睹无者,天地之友。《在宥》

此无为庄子所认识之本体矣。然道虽一向空无,而能从无生有,宇宙起源,不过从无而生耳。如曰:

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至乐》

又曰:

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故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

乎其事心之大也,沛乎其为万物逝也。《天地》

可见天地万物均从无而生也。又曰:

出无本,入无窍。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剽。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庚桑楚

此言以万物出于无有也。无有为之因者也,无有为之创造者也,即自然而有也。又曰:

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知北游》

又曰:

化其万物而不知其禅之者,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山木》

此言不知所出,不知所入,死生来去,不可圉也。又曰: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异矣。虽然,请尝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是以为天地万物由同一本而生,故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此真能破除一切物欲之蔽,而自得其得者也。

庄子亦以道为宇宙之本体、万物之本源,此与老子之所同也。如曰: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

天地万物无非道,道亦无处不在。《知北游》篇曰:

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

又谓在万物之中,如曰:

……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成者也。《大宗师》

所谓撄宁者,盖撄寓于万物之中,保持恒常不变之体也。

以上所引,皆论宇宙之本体者也。至其论宇宙组织,亦有可述者。老子曰: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而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第十四章

此所谓“夷”“希”“微”,盖即今科学家所谓原子或电子,盈大宇宙之间,皆此等分子也。又曰: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怳唯忽。忽兮怳兮,其中有象;怳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而庄子亦曰:

夫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立之本原而知通于神,故其德广。其心之出,有物采之。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此谓王德之人。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大小、长短、修远。以下似有缺文。《天地》

又曰:

……方且与物化,而未始有恒。夫何足以配天乎?虽然,有族有祖,可以为众父,而不可以为众父父。《天地》。马其昶曰:凡有族必有祖,众父,族之祖也。众父父,祖之所自出,则配天者也。

按:物,即老子“怳兮乎兮,其中有物”之物;精,即“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之精。至“众父父”与老子“众父”同,为一切万物所自出,是可名为有;然而分之可至于无穷之微,成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故名为无。无不终无,有不无有,就其为有为无之间而言之,则名之曰道耳。

至其论生物之起源,如云: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玄牝,解说不一。惟清杨文会所释:“谷者,真空也;神者,妙有也;佛家谓之如来藏。玄者,隐微义;牝者,生出义;佛家所谓阿赖耶也”云云,为得其义。

而庄子亦曰: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天地》

盖无即老子“玄之又玄”之义,亦即至虚之谓也。无有,老子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名,老子云:“无名,天地之始。”可作此解。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此一自非一二三四之一,乃代表事物之符号,由此一再形分化,且然天间谓之命。“留动”二句,成玄英疏云:“留,静也。阳动阴静,氤氲升降,分布三才,化生万物。物得成就,生理具足,谓之形也。”此以天地阴阳二气,自然化生万物,而各有仪则者也。《田子方》篇亦曰:

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归,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非是也,且孰为之宗?

此亦引申阴阳二力相感,而化生万物之理也。

虽然,庄子宇宙学说虽较老子为綦详,然其对宇宙之本体则甚多怀疑。《天运》篇曰: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仿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敢问何故?

故对于宇宙,尝欲置之不议: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齐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