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研究方法底分类
七十八 研究教育的范围
因为教育一方面为理论的学问,另一方面为实际的事业,所以研究的范围也可以分为理论的与实际的两种:前者在扩充知识,用演绎的原则厘订实施方针,后者在以经验证明原理,用归纳的方法,创造新原则。但教育科学完全植基于他种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之上,教育事业与其他事业息息相关,所以理论的研究要及其他基本科学,实际的研究应注教育以外之社会活动。为便利计,兹列表如下:
Ⅱ 理论的研究
七十九 人生常识
人生常识是一切所当具的知识,最好以斯宾塞尔(Spencer)《何为最有价值之知识》所举的学问为标准,照他底意见,生理学为直接保存生命的知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社会学为间接保存生命的知识,我们要能自存于世界,此种知识非详加研究不可。倘若我们只以自存的活动为限,对于嗣子不加以相当的教养,则人类的种族将无由继续存在,所以他以为为养育子女计,应注意于儿童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人类除自存、存种的两种责任而外,还当为社会的活动,使人群底组织日固,社会文化日进,所以关于公民知识的政治、社会、经济、历史等科并当注意。人类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因其除物质生活外,还有优越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最当调剂感情,善用休闲,使精神愉快,努力向上,所以关于休闲知识的美术、音乐、诗歌等科不可不有相当的修养。这些知识虽然因各人所受之教育的差异,不能有一致的程度,但任何人都不可不于这些知识有相当的修养,要以教育者自期,更不可不注意于此。因中小学课程大半注意于人生常识之培养,故不再分论。
八十 基本常识
教育在现在因为利用科学的方法为具体的系统研究使它成为独立的科学,但它底基础却完全建筑在其他科学之上,所以要研究教育,决不是只从教育作起即可达到目的,应先注意于基础科学的研究。这些基础科学具列上表,虽亦为人生常识之一部分,但教育者更当为进一步的系统研究。兹简单分述于下:
1.生物学 生物学(Biology)为研究动植物起源、生理、发展、分配之科学,普通分为植物、动物及人类三部分。因为教育以人为对象,人既由其动物进化而来,其生活又与其他动物及植物的关系很大;要明人之所以为人,固然要习生物学。要以其他动物底生活为人类生活的借镜与人类生活与动植物之关系,也不可不习生物学。换句话说:生物学能使教育者扩大人生底范围,增深教育的基础,即研究教育科学如教育心理、教育原理等亦多生物学上的实证。所以,教育者第一当注意生物学。
2.心理学 心理学为研究人类意识与行动的科学(此处专就人类心理学讲),注意于人类底思想与动作为综合及分析的实证研究以发见公共的原则。教育既以人为对象,对于人所特具之通性与个性与活动的原则均不可不明白。心理学能供给关于人类活动的许多实证的事实,教育者可据以实施教育的基础,所以心理学为教育者必当研究。心理学底范围很广,有研究人类精神与行动的普遍现象的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类集合心理作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活动的儿童心理学,研究动物心理作用的动物心理学,研究特殊人群心理活动的变态心理学,及研究心理学在各种事业上应用之应用心理学。教育者对于心理学之知识自然以愈广泛愈好,但以普通、儿童、社会、变态各门为最要。因教育原则当以普通心理学所示之事实为重要根据,而学校教育的对象以儿童为本位,学校为团体的事业,儿童在学校又大半为团体的活动,所以儿童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应用很大;中国现在各种特种的教育不发达,低能、天才常混合于一校之中,非有特殊方法适应他们不可,所以变态心理学也为教师不可不知。故此四门为教师最不可缺的心理学的知识。
3.社会学 社会学为研究人类社会底本质,发展及其活动的定律之科学。教育为社会的事业,其职能一方面在承继社会已有的文化,一方面在改造现社会使之更进步以谋人群底进化,故为完成教育底职能,不可不习社会学。其次教育目的应以社会的要求为根据,教育设施应以适应社会为条件;故为厘订教育目的,增进教育效率计,不可不习社会学。第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极密切,社会底活动固足以影响个人,个人底活动亦足影响社会,“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与“风俗之厚薄创自一二人之手”的两种成说,即示二者相互影响的力量,故为调剂个人与社会的活动使之互有利益,亦不可不习社会学。总之,教育根本上是一种社会的事业,应用社会学实证的事实与原则甚多,实为教育者应当重视的一种科学。
4.论理学 论理学为研究思考法则的科学。教育者一面要启发学生底思想,使之遇事能利用推理,一面要指导学生推理的法则,使之善于应付事物;教育者自己的语言文字更不可不求合理以为学生底模范,所以为训练学生思考能力与自己应用计,均不可不研究论理学。从前的形式论理学,只专论思考底形式是否合理,而将构成思考之原素的经验置之不问,应用上难免流弊,自实用主义者倡实验论理学更及思考各方面的问题,论理学之效用更大。教育者对于二者均当有相当的知识,始能自由应用。
5.伦理学 伦理学为研究道德法则的科学。无论何人,若要生存于社会之中,便不能不为社会底道德标准所支配,特殊的个人且能早见社会习尚的利弊而改革道德。教育为改进人生的一种活动,为使个人适应社会生活计,要告以行为上应守之标准,以期维持公共秩序,维持社会安宁。为改进社会习尚计,更当明白道德标准构成的由来及其变迁的原则。这些都要应用伦理学上实证的事实与原则,故研究教育者必不可不先研究伦理学。
6.美学 美学是研究人类美感之法则的科学。人类底活动常可分析为理智、意志、感情三部分,理智上的真伪问题为伦理学所当讨究,意志上的善恶问题为伦理学所当讨究,感情上的美丑问题则为美学应负的责任。美与丑的标准虽然常以社会习尚而有差异,但好美恶丑的性向则为先天的通性。美的设施与欣赏能调剂苦寂的生活,且能鼓励精神使人向上。教育者为增进自己生活上的乐趣,固然当明美感的原则,为陶冶学生感情养成其卓越的人格亦不可不运用美的原则为美的设施。所以研究教育者应先知美学。
八十一 教育常识
教育常识分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两项,其内容前章已经说过,凡为教师者对于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之各科,均不可不有相当的研究,因为教育理论固然各科有相互的密切关系,实际应用上更非有贯通的知识不可。例如,作专科教师在教育事业中所担负的责任似乎很少,现在一般人也以为不明教育理论只要专科学识优长便可胜任,实则教师决不是专门的科学家,其职责在应用科学的知识与修养指导他人使之受益,则第一当明教育的对象,第二当知取材的范围,第三当知教与学的方法,第四当问课程中列有某科是什么用意,教授此科的目的何在,此科对于学生个人及国家社会的关系如何,第五当问学校事务何以要这些办理,个人行动要怎样才可以与学校行政有利无害,第六当问遇着实际问题要根据什么原则去解决,第七要问教育到底是为什么,自己何以要作教师,作教师最后的目的何在。要解决这些问题能不应用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吗?若为学校行政或教育行政人员,需用教育理论的地方更多,所以要研究教育而想作一个良好的教育者,无论如何,对于教育常识都不可不有充分的预备。
八十二 专科研究
人生常识、基本常识与教育常识三项为一切教育者不可不具的知识,但因职务分配的差别更需用专科的知识。例如,中学校长固然要特别注意教育行政,但因其担负之职务为“中学校长”,中学有中学底特质,无论教育目的,教学方法均与小学及大学不同,而学生为青年期,学校事务之处理更将因而有许多特殊原则。如欲真正作一个良好中学校长,对于中等教育之各方面,如中等教育原理、中等教育史、中学行政、中学教学、中学训育、青年心理等等均不可不有精深的研究。又如师范学校的教学法,教师对于教学法原理、小学普通教学法、小学各科教学法、本国教学方法变迁史、现在世界教学法之趋势、教学法与教育思潮之关系等等均不可不有精深的研究。所谓精深的研究是一面为有系统的阅读文科著述,一面为整理的工作供献新知(如从中国近数十年之官私文牍著述中整理中国近代教育史之类),一面运用直接经验发见新原则。
Ⅲ.实际的研究
八十三 专业修养
教育一方面为实际的事业,所以要成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只有理论上的研究绝对不够,一定要从实际事业上去研究。实际研究是属于“行”的问题,而行为常为意志所支配,所以专业的修养第一要立志,第二是励行。
立志在心理现象上只是一种决意的活动—— 即决定要作某事。不过引起决意的原因很复杂,如感情冲动、利害关系、环境压迫、友朋劝告、长辈命令、理智驱策等等均可以为决意的因素。倘若不经理智的分析而冒然因偶然的原因要作某事,往往不能持久;而且当感情生活最盛的青年期,更往往不知自己性向的所在,所以决定的志愿,常常中途发生变化。立志虽然是决意活动之一种,但须经过理智的分析,严密的考虑,既经决定,不轻易变更。如何方能不轻易变改?即决定时以个人底性向与彻底了解某事为最重要的条件。所以果要立志研究教育,第一须问个人底性质是否宜于教育——即愿不愿与能不能以教育为终身事业,第二须问个人对于人生的理想如何,自以为教育能否实现理想。所得的答案若都是肯定的,研究教育的志愿也就可以立定。至于个性的发见虽可以他人观察所得的批评为据,但最要的是个人底自省;对于教育的了解则惟有切实研究,有时在研究进程中可以感特殊兴趣而助你决定从事教育的终身志愿。
志愿既经立定,便当去实行,不然仍是一种空想。实行虽然很重要,有计划的实行尤其重要——有计划的实行我们称为励行。励行最要的条件是立定计划用坚毅的精神、经济的手段一步一步的进行。倘若你立志要改造某地方底教育便当立定系统的计划先从各方面——历史传衍、社会状况等等——研究某地方教育底病症何在,其次按照研究所得的结果制定改造的方案,第二照着方案用最适当的方法切实进行,第三遇着失败,即从失败中求革改的方法,决不畏缩。果能这样孜孜不已的干下去,自有结果。若只有从事教育的志愿而不实事求是地进行,或稍有困难即行放弃,则仍是一种空想,于事业毫无补益!
八十四 观察
立定志向要研究实际的教育,便当从实际的活动上着手。进行的方法可分观察、调查、实验三项。观察是察看他人的教育工作以为实施的鉴戒,可分为普通观察与特别观察两种。普通观察即无预定目的,遇事以教育的观点解释之,随时搜集材料以为研究的资材。社会各种事业虽然极其复杂,但从教育者眼光看来,都含有教育意味。例如,顽儿在街上打架,乞丐在路上讨钱,本是极平常的事实,但从研究社会教育的人看来,都有重大的意义,都是研究的资料,或竟因一时观察所及而发明最良的社会教育方法。这种日常事实,看来好像很琐碎,无关大体,实则一切科学、哲学、文艺、美术都是以这些琐碎为根据,不过各人底观点不同,取材有别,所得的结论遂生差异。我们要研究教育而有成,首先当注意此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日常事实。材料聚集多了,用科学的方法分类整理,便可发见新原则。特殊观察则预定一种特殊的目的用适当的方法去观察,以求得到预期的结果。中国师范学生将毕业时,于实习教授之前先有参观——旅行远地或在学校附近——其性质与特殊观察相同,不过就一般情形言,师范生底参观大半为虚应故事,实际上很少效益:其原因由于学生平日只为书本的研究,不曾参与实际活动,无实际的问题要求解决。特殊观察应当注意的:第一要有实际的问题求解决;第二要有特定的目的—— 如为研究教育行政专门视察各校的组织及事务处理的方法,为研究国文教学专门视察各校国文教学之类;第三要有预定的步骤;第四要明了视察所及之学校或教育机关底历史及现状之各方面;第五要具批评的眼光,评衡所得;第六要能取长弃短以为自己事业之助。
八十五 调查
调查是预拟若干问题,制成问题录,分寄于调查的目的地,请其作答或从各种出版物中发见问题以求得研究的资料为改进根据的方法;前者为直接调查法,后者为间接调查法。直接调查的要点:(1)立定目的研求各方面的情形发见问题,(2)问题录的文字宜简单明了,使答者易于答复及不发生误解,(3)用判断的精神审查答案之直接程度,(4)分类精密、统计正确,(5)根据事实推证结论,(6)应用结论于实际事业上。间接调查法之要点:(1)搜集材料不可限于一隅,应为多方面的,(2)判断各种记载之真伪程度,不为宣传所蔽——同一事实因出版物主持者之党派或其他关系,常发生相反的记载与论断——其余同直接调查法之四、五、六三项。
八十六 实验
实验是立一定的计划,用一定的方法以求达到一定的目的之方法,其性质与偶尔为之的试验法不同。教育者研究教育,正如游泳者之习游泳,理论的研究犹如读游泳学,观察与调查犹如参观体育家在游泳池泅水,如果自己要在水上浮起而且能游行自如,非得亲自下水为长期的练习不可。教育者要真正懂得教育底滋味,成为教育家,也非自己实验不可。实验有狭义广义之别:狭义的实验,是实现特殊理想的活动,组织须极精密,计划须极完备,如杜威底实验学校是。广义的实验是将一般理论见之于行为的活动,如师范学生于学过教学方法的理论之后宜习教学是。理论虽然是以具体的经验为根据,但集合多种经验构成一种新方案,实际上却未见得能施诸实施,例如,师范生当其研究教育理论时对于教育之各方面似乎都有把握,及至一旦任职甚至于实习教学时亦每每手足无措,其原因(1)理论的研究是宁静的,单一的,一切可由想象满足,实施则处于变动而复杂的环境之中,稍有不慎,便会发生柄凿的现象,(2)理论所根据的经验常受时地的限制,宜于彼者未见得能适用于此——如美国乡村教育的理论,决难适用于中国,以社会情形相去太远之故,(3)习惯未经养成,控制环境的能力不足,控制环境的能力要由多方练习而养成,理论之适宜与否,亦待事实之证明,所以一般师范学校均有实习的课程。不过中国师范学校之实习大概专指教学,实则实际教育——最少是学校教育底各方面,都非实习不可。至于狭义的实验虽然较困难,但真正的教育者决不会没有他特别的理想,也决不会不想把他底理想设法实现出来;而且要使教育理想传播于世也非实验有成功不可。所以实验功夫为教育者必不可少之工作。
八十七 服务社会
研究实际的教育而说服务社会,或者以为离题太远,实则教育为社会的事业,一切活动都与社会各方面有关系。教育者之实施教育其唯一目的在改进社会,则对于社会情形不能不熟悉,要熟悉社会情形,便非与社会有接触不可。而且在责任上也应该导率社会力谋进步,所以教育者于身任之教育职务而外再去服务社会,直接为社会谋利益,间接即为教育植基础。不过社会服务四字是指为社会谋公益,为教育谋进步的事情,而且以不抛弃应负的固有职责为条件。若钻营奔竞于权贵之门或专门以在社会上活动为事以自固禄位或达其他目的,不是社会服务的本义。
Ⅳ.撮要
1.因为教育一方面为理论的学问,另一方面为实际的事业,所以研究方法也分为理论与实际的两项。
2.因为教育理论建筑在他种科学之上,故研究教育理论,第一要有充分的人生常识,即对于生理、历史、美术等应为相当的研究,第二要有与教育有关之丰富的基本常识,即对于生物、心理、社会、论理、伦理、美学诸科应为深切的研究。
3.人生常识与基本常识预备充分之后,再专研究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以为处理教育事务之张本;但因职务上的差别,对于自己所任之专职有关之学问,如学校校长之于学校行政,数学教师之于数理教学法等,更当为整理与发明的精深研究。
4.教育一面为实际的事业,要真正成为教育者,须在实际上做工夫,立志与励行为实际从事之先决条件。
5.既经决定从事教育之后,即为实际的观察、调查、实验,以求得实际的资料为改进教育设施之张本,并以实验理想为传播的根据。
6.教育与社会各方面的事业息息相关,教育者于教育事业本身的研究外,并应注意服务社会。服务社会以谋教育进步与不抛弃固有职责为条件。
Ⅴ.名词释义
实用主义 英文为Pragmatism,为最近哲学中的一派,注重实际的效果,方法侧重于科学的实验法方面,此派在美国独盛,以詹姆士(William James)与杜威(John Dewey)为代表。
杜威底实验学校 杜威于一八九四年到芝加哥大学做哲学和教育科主任,创办实验学校,实验他实用主义的教育学说,起初只有初级小学,后来一直办到大学预科。
Ⅵ.问题
1.什么是人生常识?试读《斯宾塞尔〈教育论〉》第一章撮述其概要。
2.研究教育者何以要深切研究与教育有关的基本科学?教育与那种科学的关系最密切?
3.论理学与伦理学的区别如何?形式论理学与实验学的区别如何?
4.试就小学国语教学问题为专科的研究,报告其结果。
5.按照参观要点就附近各小学分期参观其行政组织、教学方法,并将结果作一系统的报告。
6.创办平民学校为之主持一切,或在已有之平民学校或校工学校中实施教育,并将所感之困难与平日的理想对照,再定改进方案,从事实验,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
7.研究教育者何以要服务社会?服务社会底要义如何?
Ⅶ.参考书
1.任鸿隽译:《斯宾塞尔〈教育论〉》第一章(商务印书馆)
2.郑宗海译:《教育之科学的研究》第二十二章
3.孟宪承译:《教育哲学大意》第十二章(商务印书馆)
4.舒新城:《心理原理实用教育学》第一编(商务印书馆)
5.Horn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Chapter Ⅰ
6.Mac Vannel: Outline of a Course i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Chapter Ⅰ,Ⅱ,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