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道广大,而尤重实践。夫仁人与圣人,既不易得而几矣,其次惟君子可学而至,故孔子每称君子。然君子之义有二:一以喻其位,一以喻其德。孔子所谓君子,喻德者多,喻位者少。请试考之。

孔子所谓君子,非通一能一艺之人而已,故《论语》曰:

子曰:“君子不器。”(《为政》)

包咸解曰:“器者,各周其用。至于君子,无所不施也。”朱子因之曰:“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材一艺而已。”然则所谓君子者,外既不胥属以技能之末自暴,而内之所养尤有以殊绝于众人,不可不详也。

(甲)君子必有文质之美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先进、后进,说者多异,或以为先辈、后辈也。皇侃疏曰:“先辈谓五帝以上也,后辈谓三王以还也。”意者以殷以前为野人,周以后为君子。朱子《集注》曰:“野人谓郊外之民,君子谓贤士大夫也。”盖循进化之序,则先朴后华。后人之文,宜胜于古人;而都邑士大夫之文,宜胜于郊外之民,故谓之君子,以其有文言之也。然曰“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者,则以文胜亦足为病,必文质交美,乃无忝于君子之名耳。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君子者道绷于中,而后襮之以艺,故外有诗书礼乐之饰,而内秉懿德,此文质彬彬之谓也。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同上》)

皇侃疏曰:“儒者,濡也。夫习学事久,则濡润身中,故谓久习者为儒也。”《集注》引程子曰:“君子儒为己,小人儒为人。”又谢氏曰:“君子、小人之分,义与利之间而已。然所谓利者,岂必殖货财之谓?以私灭公,适己自便,凡可以害天理者皆利也。子夏文学虽有余,然意其远者大者或昧焉,故夫子语之以此。”然则君子儒当文质兼备,小人儒或质不逮文。子夏偏长文学,故夫子以此戒之与?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论语·子张》)

正其农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荀子·非十二子》)

已上皆论为子夏之学者之弊。夫子早于此深戒之,非无谓也。凡应对、进退、容色之观,皆属于文,然犹其在外者也,而内则有本焉。本即质也,质则德行之事也,当论于后。

(乙)君子必有道德之养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何晏注曰:“君子责己,小人责人。”皇侃释之曰:“求,责也。君子自责己德行之不足,不责人也。”此可见君子当以修德为务矣。然孔子所谓君子之道如何?请得论之。

一、君子不贵空言而重实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述而》)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此章自皇侃以来皆自“言”字绝句,惟沈括梦溪笔谈》曰:“‘先行’当为句,‘其言’自当后也。”翟灝《四书考异》从之。《论语》又曰: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二、君子尚义。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同上)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已上明言君子尚义,亦有未明言义而意旨相同者。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孔安国注曰:“忠信为周,阿党为比。”皇侃疏以“周是博遍之法,故谓为忠信;比是亲狎之法,故谓为阿党耳”。朱子亦云:“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然则公即义也,私即利也,是犹之义利之辨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子所以不同者,亦以非义之所在故也。

三、君子必谦逊。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

君子无所争,明其以谦逊为本也。然礼之所在,则不可不争,非争也,所以行礼也。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虽然,君子之争,不得谓之争,但矜而已矣。故《集注》释之曰:“庄以持己曰矜;然无乖戾之心,故不争。和以处众曰群;然无阿比之意,故不党。”

四、君子必悦乐。所谓“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者也。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以上所论,盖举孔子所称君子之一体而言之。孔子固又尝论君子之全德矣。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

盖必合文质之美与道德之养,而后可以为君子。故朱子曰:“君子者,成德之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