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朱象贤

赉予

印为示信之物,所系非轻,故古今封拜之所及,命令之所出,非此莫凭。令考历代帝王赐授大略,题为赉予,以标郑重。授印说吴,淮南子人间训:卫君朝吴,吴王囚之,欲流之于海。鲁君曰:吾欲免之而不能,为奈何?仲尼曰:若欲免乏,请子贡行。鲁君召子贡,授之将军之印,敛躬而行。受印约从,战国策:苏秦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授相印。赐印击楚,汉书彭越传:汉元年秋,赐将军印,使下济阴以击楚。立王受印,吴王濞传:立濞于沛为吴王。已拜受印,高祖召濞相之曰:若状有反相,天下同姓一家,慎无反。赐令尹印,陈胜传:胜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怀思送印,东平王苍传:永平十一年正月来朝,月余还国。明帝怀思,乃遣使手诏国中传曰: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其言甚大。令送列侯印十九枚,诸子年五岁已上能趋拜者,皆令带之。

赐印击吴

汉景帝赐汝南王以将军印击吴。

赐玺赐印

南粤传:高皇帝赐臣佗玺,以为南粤王,赐其丞相银印。

陆贾传:天子怜百姓劳苦,遣臣授君王印符通使,君王宜北面称臣。

赐匈奴玺

文献通考:宣帝时,始赐匈奴单于印玺,与天子同。又,建武二十六年,赐南匈奴黄金玺盩𮉨绶。

史:汉光武赐莎车王贤西域都护印绶。

赐乌孙印

乌孙传:汉都护韩宣奏乌孙大吏、大禄、大监,赐金印紫绶。

又西域传:乌孙公主侍者冯嫽,常持汉节为公主使,行赏赐于城郭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为乌孙右大将军妻。右大将军与乌就屠相爱,都护郑吉使冯夫人乘锦车持节,诏乌就屠为小昆弥,赐印绶也。

通经赐印

后汉书:崔骃曾祖母师氏,能通孝经、百家之言,王莽赐号仪成夫人,金印紫绶,文轩丹毂,显于新室之世。

请赐印绶

东观汉记:诸王当归国,诏书选三署郎补王家长史,除第五伦为淮阳王长史。但辈除者多,印绶皆假。伦请于王,王赐之印绶。

改授金玺

魏志:天子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玺赤绶。

印封倭王文献通考:魏景初二年,既平公孙氏,倭女王遣大夫难升米等诣郡,求诣天子朝献。太守送诣都,乃以金印紫绶封为亲魏倭王。

赐刺史印王隐晋书:帝赐凉州刺史张骏金印文袍。

赐学士印翰林志:晋开运中,赐学士院书诏金印一。

加章就谒晋书:虞潭母亦拜为武昌侯太夫人,加金章紫绶。潭立养堂于家,王导以下皆就拜谒。

策赐蜜印又山涛传:策赐司徒蜜印紫绶,侍中貂蝉,新伯蜜印朱绶。卒赠金章。王导妻卒,赠金章紫绶。

诏假印绶。太始六年,诏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华陵公何曾,皆假夫人、庶子印绶,食本秩三分之一,皆如郡公侯比。

佩假侯印。晋永安起居注:太康四年,有司奏鄯善国遣子元英入侍,以英为骑都尉,佩假归义侯印,青、紫绶各一具。

赐印紏绳。唐元和十三年,赐六军辟仗使印。辟仗便如方镇之监军,无印。及张奉国等得罪,至是始赐印,得紏绳军政,事任专达矣。

赐外夷印。唐会要:贞元十年,诏赐南诏蛮异牟寻铸印一,用黄金银为窠,其文曰贞元册南诏印。

契丹传:至德、宝应间朝献,天子恶其外附回鹘,不复官爵。会昌二年,回鹘破契丹酋屈戍,始复入附,拜云麾将军、右武卫将军。于是幽州节度使张仲武为易回鹘所与旧印,赐唐新印,曰奉国契丹之印。

曲赐金印。

吴越世家:唐庄宗入洛,吴越王镠复修职贡于唐,并厚献以赂权要,求金印、玉册。上下其议于有司,有司言:故事,惟天子用玉册,王公皆用竹。唐主曲从其请,竟以玉册、金印赐之。

赐皇帝宝

文献通考:宋太宗以玉宝二钮,赐太祖之子德芳,其文曰皇帝信宝。至孙从式上之。

赐诸王等印

淳化五年,赐诸王印章。

至道元年,铸左右春坊印。

绍兴三十二年,铸皇子邓、庆、恭三王印。

续文献通考:宝祐二年,诏皇太子忠王授崇宁节度使忠王之印。

景定三年,以李坛效顺,赐金镀银印二。

赐公主驸马印

续文献通考:元世祖中统四年,给公主符印。

至元四年,赐跗马不花银印。

大德十年,赐驸马濮阳王金印。

赐诸王印

至元四年,封皇子忽哥赤为云南王,赐𫘞钮金镀银印。

五年,封诸王习怯吉为河南王,赐𫘞钮金印。

六年,赐诸王与鲁赤𫘞钮金镀银印。

十四年,改安西王传铜印为银印。

二十一年,封皇子为镇南王,赐涂金银印。

三十二年,赐皇子爱牙赤银印。

二十五年,赐云南王涂金𫘞钮印。

二十七年,封皇孙为梁王,赐金印。

成宗大德三年,封药木忽而为定远王,赐金印。

八年,封皇侄海山为怀宁王,赐金印。

九年,封孛罗为镇宁王,赐金印。

武宗至大二年,诸王秃满进所藏太宗玉玺,封秃满为阳翟王,赐金印。又铸金印赐句容郡王。

赐给诸官印

元世祖中统九年,诏札鲁忽赤乃太祖开创之始所置,位在百司上,其赐银印。

三十一年,时成宗未改元。以范文虎监后通惠河,给二品银印。

仁宗延祐元年,升司天台为司天监,秩正三品,赐银印。

二年,诏遣宣抚司问民疾苦,黜陟官吏,并给银印。又,改给各道廉访司银印。

四年,升蒙古国子监秩正三品,赐银印。

文宗天历元年,给殿中侍御史及冀宁路印。凡内外百司印因兵而失者,令中书如品秩铸给之。

二年,立宫相都总管府,秩正三品,给银印。

赐玉押印

顺帝至元七年,诏左右丞相、平章、枢密知院、御史大夫得赐玉押字印,余官不与。

赐方士印

元世祖征方外士丘处机至京师,为立其教,赐金印章。汉张道陵之后,世守其法。元封其后为真人,给以银印,视三品。

文宗至顺元年,铸黄金神仙符命印,赐掌金真教道士苗道一。

赐皇后印

续文献通考:明高皇帝赐中宫皇后白玉印,方一寸二分,曰厚载之记。

赐太子印

又高皇帝赐懿文太子白玉方印,一寸二分,曰大本堂记。

文皇帝赐仁庙玉押,曰人主中正。仁庙即位时,宣庙方为皇太孙,复举以授之,命印识章奏。

赐大臣印记

明仁宗赐蹇义、夏原吉杨士奇黄淮杨荣金幼孜印记,其文俱绳愆纠缪。而蹇义又有蹇忠贞,杨士奇又有杨贞一之印。

宣宗赐蹇义曰忠厚宽弘、夏原吉曰含弘贞静、杨士奇曰清方贞一、杨荣曰方直刚正、胡濙曰清和恭靖又文恭世家、吴中曰和敏详达,各印记。

景帝赐胡濙曰忠良惟笃、王文曰忠诚匪懈、衍圣公孔弘绪曰谨礼崇德各印记。

世宗赐杨一清曰耆德忠正,又绳愆纠违、张孚敬曰忠良贞一,又绳愆弼违,又别记永嘉张茂恭、桂萼曰忠诚静慎,又绳愆匡违、李时曰忠敏安慎、费宏曰旧辅元臣、夏言曰学博才优、顾鼎臣曰经讳首选、翟銮曰清谨学士,又绳愆辅德、方献夫曰忠诚狶谅、严嵩曰忠勤敏达、仇鸾曰翔卿各印记。其时郭勋亦有赐印,文字未详。

万历间,以少师张居正乞归葬,范银为图书赐之,俾驰传密封言事,文曰帝赉忠良。嘉靖间,顾鼎臣居守,用牙刻关防赐之。

赐太监印记

明宣宗赐太监金英、范弘各银记,又赐王御、周瑾银记四,曰忠肝义胆、曰金貂贵客、曰忠诚自励、曰心迹双清。宪宗赐司礼覃昌牙记二,曰忠诚不怠、曰谦亨忠敬,银记一,日才华明敏,石记一,曰补衮宣化。世宗赐司礼张佐银记四,曰集谋补德、曰端忠诚慎、曰辅忠、曰励忠;司礼麦福银记一,曰恭勤端慎。盖中贵得之不难,此外不能尽悉。

赐方士印

明宪宗赐方士李孜省银图书二,曰妙悟通玄、曰忠贞和直,得密封言事。又赐邓常恩图书一,曰橐籥阴阳,萧崇一图书二,曰至真玄妙、曰丹霞岁月。世宗赐真人邵元节白玉印,文曰阐教护国,乌玉印,又曰太和子。又赐真人陶仲文白玉印,文曰凌虚子,乌玉印,又曰林隐,银记曰秉一保国。流传

人随时往,心思手泽,后岂易见?凡有遗存,固宜以异宝目之也。至于玺印为用,专以文字较优他玩,幸得留于后世,安可忽而置之?爰稽记载,用志流传。

奉上遗玺

文献通考:王莽篡位,盗劫玉玺。莽败时,带玺绶避火于渐台。商人杜吴杀莽取绶,不知取玺。公宾就见绶,问所在,乃斩莽首,并玺与王宪。宪得,无所送。又自乘天子车辇。更始将李松入长安,斩宪送玺,诣宛上更始。更始复奉赤眉。赤眉立刘盆子。建武三年,盆子败,玺还光武。

探井得玺

汉灵帝时,董卓作乱,天子北幸河上,六玺不自随,掌玺者投于井中。孙坚从桂阳入讨董卓,时已焚烧洛邑,徙都长安。坚军于城南,井中有五色气,军人莫敢汲。坚使人探井,得汉传国玉玺,方四寸,上钮盘五螭,螭上一角缺。袁绍有僭盗意,乃拘坚妻,逼求之。绍败,玺还汉。

锄园得印后汉纪:桓帝时,沛国戴翼锄园得黄金印。

营庙得玺魏志:太和元年,甄豫初营宗庙,掘地得玉玺,方一寸九分,其文曰天子羡思慈亲,明帝为之改容。

成都玉印又咸熙元年,镇西将军卫瓘上雍州兵于成都县,得碧玉印章一,印文似成信字,依周成王归禾之义,宣示百官。相国府得印改年。吴志:孙皓天册元年,吴郡言掘得有印,长一寸,广三分,上刻有年月字。于是改年,大赦。发塳得印。婴齐墓在番禺,佗子也。孙权废其塳,得玉匣、珠襦,金印三十六,皇帝玺三,龙剑三,剑各刻有文,曰纯钩、干将、莫耶。

茧玉出汉水。蜀志:太傅许靖等上言先主曰:前关羽围于樊、襄阳,襄阳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玺潜汉水,伏于困泉,晖景烛燿,灵光彻天。夫汉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国号也。大王袭先帝轨迹,兴于汉中也。令天子玉玺神光见。玺出襄阳汉水之末,明大王承其下流,授与以天子位,瑞命符应,非人力所致。

垦地得尔玉。晋纪:建武元年,江宁县民虞迪垦地,得白玉麟钮玺一以献,文曰:长寿万年。刺史奉玺。玉玺谱:雍州玺者,晋雍州刺史郗恢表慕容永称藩,奉尔玉,方六寸,厚三寸,上蟠螭为鼻,合高四寸六分,四边龟文,下有八字,其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鸟篆隐起,巧丽惊绝,是慕容所制。原其所由,未详厥始。

得尔玉,怀还晋。中兴书:戴施得玺,阴怀还南。王彪之议:未详传国玺造创之始。然历代以来,及太始之初,揖逊禅位,以兹相授,故是传国之守器也。始得之,宜庆贺。文献通考:传国玺,魏以禅晋。赵王伦篡位,使义王王威就惠帝取之,帝不与,强夺之。晋帝永嘉五年,王弥入洛阳,执怀帝及传国玺诣刘曜。后为石勒所并,玺复属勒,刻一边云:天命石氏,此题令不存。勒为冉闵所灭,此玺属闵。闵败,玺存闵大将军蒋干。晋镇西将军谢尚遣督护何融至,购赏得之,以晋穆帝永和八年还江南。晋元帝东渡,历数帝,无玉玺,北人皆云司马家白板天子。

淮水得玺中兴书:义熙十二年,左卫兵陈阳于府事前淮水中得玺,其文曰:王者不隐其过,则玉璧见。璧亦玺也。

遣送玉玺

晋书载记:石李龙克上邽,遣主簿赵封送传国玉玺、太子玉玺各一于勒。

石阙得玺

石勒别传:韩强在长城县西山岩石阙中得玄玺一所,方四寸,厚二寸,石虎以为县瑞。

治第得玺

五代史蜀世家:田令孜为监军,盗传国玺而埋之于庭。永和二年,尚食使欧阳柔治令孜故第,穿地得之,以献。

弃尔玉草间

文献通考:梁末侯景之败也,以传国玺自随,使其侍中兼平原太守赵思贤掌之,曰:若我死,宜沉于江,勿令江南吴儿复得之。思贤自京口济江遇盗,从者弃之草间,至广陵,以告郭元建。元建取之,以与辛术,送之至邺。

汾水得玺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录:河瑞元年,汾水中得玉玺,文曰有新保之,盖王莽玺也。献者因增深海光三字,渊以为己瑞,大赦。

龙门得玺

赵书:刘曜于龙门河水中得一玉玺,文曰克寿永昌。曜以为天锡剑玺,斋九日而受。

涧中得玺

前凉录:张寔元年,兰池赵婴上言,于青涧水中得一玉玺,钳钮,光照水外,文曰皇帝玺。群僚上贺。寔曰:何忽有此言?乃送之于京师。

子阗玉印北史祖莹传:孝昌中,广平王第掘得古玉印,敕莹与李琰之辨之。莹曰:此于阗国玉印,晋太康中所献。乃以墨涂观之,果然。时称其博物。

槐里获尔玉北史魏文帝纪:大统三年春二月,槐里获神玺,大赦。

玺投佛寺唐六典:侯景败,玺为将侯子监所盗,走江东,惧追兵至,投诸佛寺,为栖霞寺僧得之。

右将军印右将军会稽内史铜印,斗钮中空,刻文两面,合汉丁为之者,中央文朽处乃丁柄穿食小点。晋永和八年,王羲之自护军右将军代王述为会稽内史,此其印也。唐贞观四年,虞世南孔子庙碑成,刻石,以拓本进呈,太宗嘉爱,以此印赐之尔。

玉粥鬲之市。通鉴:黄巢破长安,魏州僧传真得传国玺,以为常玉,将鬻之市,或识之曰:此传国玺也。庄宗入魏,传真诣行台献之。

巧工司马印,鹤岑随笔:临淄县人耕地,得巧工司马印。考诸史传,皆无此官,惟赵德夫金石录载伪赵建武元年西门豹殿基记,有巧工司马臣张由等监。盖此官独伪赵有之,印即此时物耳。

咸阳得玺。

文献通考:哲宗绍圣三年,咸阳县民段义𣃁地得古玉印,光照满室。四年上之,诏礼部御史台以下参验。五年,翰林承旨蔡京及讲议玉玺官十三员奏:按所献玉玺,色绿如蓝,温润而泽,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背螭钮五盘,钮间有小窍,用以贯组。又得玉螭一,首白如膏,其背亦螭钮五盘,钮间亦有贯组小窍,其面无文,与玺大小相合。篆文工作,皆非近世所为。臣等以历代正史考之,尔之文曰皇帝寿昌者,晋玺也;曰受命于天者,后魏玺也;有德者昌,唐玺也;惟德允昌,石晋玺也;则既寿永昌者,秦尔至可知。其玉乃蓝田之色,其篆与李斯小篆体合,非汉以后所作明矣。汉晋以来,得宝鼎瑞物,犹告庙改元,肆眚上寿,况传国之器乎?礼官言:五月朔,故事当大朝会,宜就受宝,依上尊号宝册仪,有司豫制沿宝法物,并宝进入,俟降出,权于宝堂安奉。前三日,差官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前一日,帝斋于内殿。翼日,帝服通天冠,御大庆殿,降坐受宝,群臣上寿称贺,上献尔玉宝。文献通考:宋高宗开大元帅府,谢克家以玉玺来上,文曰大宋受命之宝。上见之恸哭,命汪伯彦司之。宁宗嘉定十四年十一月,京东河北节制司缴进北方大将扑鹿花所献皇帝恭膺天命之宝,并元符三年御府宝图一册。

朱胜私印宋史:建炎元年,朱胜非夜防城,见南门外火光烛地,掘之得铜印,文曰朱胜私印。火烁金,金所畏也。后拜相。

寿亭侯印容斋笔记:荆门玉泉关将军庙中有寿亭侯印一钮,其上大环径四寸,下连四环,皆系于印上。相传绍兴中,洞庭渔者得之,入于潭府,以为关云长封汉寿亭侯,此其故物也,故以归之庙中。南雄守黄兑见临川兴圣院僧惠通印图形,为作记。而复州宝相院又以建炎二年,因伐木,于山门大树下土中深四尺余,得此印,其环并背俱有文,云汉建安二十年寿亭侯印。今留于左藏库。邵州守黄沃叔启,庆元二年,复买一钮于郡人张氏,其文正同,只欠五系环耳。予以谓皆非真汉物,且汉寿乃亭名,既以封云长,不应去汉字。又其大比他汉印几倍之,闻嘉兴王仲言亦有其一。侯印一而已,安得有四?云长以四年受封,当即刻印,下应在二十年,尤非也。是特后人为之,以奉庙祭,其数必多。今流落人间者,尚如此也。

校尉印

赞宁要言:近获龟钮铜印,仅寸,其文校尉之印章作三行篆,前两行皆二字,第三行单章,字细之,令长称副前二行。思轩先生曰:此印与五字制甚合,必汉物也。

阴阳字印

江休复嘉祐杂志:陶蔡河获一玉印,篆文不同,成阴阳字。

上传国玺

续文献通考:辽自遥辇氏之世,受印于回鹘,至耶澜可汗请印于唐,武宗始赐奉国契丹印。太祖神册元年,梁幽州刺史来归,诏赐印绶。是时,太祖受位遥辇十年矣。会同九年,太宗伐晋,末帝表上传国宝。

按:传国玺,秦始皇作,唐更名承天宝,后遂亡失。晋亡归辽。自三国以来,僭伪诸国摸拟私制,历代府库所藏不一,莫辨真伪。圣宗开泰十年,驰驿取石晋所上玉玺于中京。兴宗重熙七年,以有传国宝者为正统赋试进士。天祚保大二年,辽主延禧杀其子晋王敖卢斡,遂走云中,遗玉玺于桑乾河,获宋、辽宝。又金太宗天会三年三月,斡鲁献传国宝。时获于辽者,玉宝四,

金宝二。

玉者:

通天万岁之玺一,

受天明命惟德乃昌之宝一,皆方二寸;

嗣圣宝一,又一御封,未辨印文。

金者:

御前之宝一,

书诏之宝一。

前宝,金初用之。获于宋者,玉宝十五,

金宝七,印一,

金涂银宝五。

玉者:

受命宝一,咸阳所得,三寸六分,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相传为秦尔也,白玉盘螭钮;

传国宝一,螭钮,二玉,并碧色;

镇国宝一,文曰承天休,延万亿,永无极。又受命宝一,文日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天子之宝一,

天子信宝一,

夭子行宝二,

皇帝之宝一,

皇帝信宝一,

圣帝行宝一,

呈帝恭膺天命之宝二,皆四寸八分,螭钮。

御书之宝一,一龙钮,一螭钮。

宣和御笔之宝一,螭钮金者天下同文之宝二,龙钮。

御前之宝二,

御书之宝一,

宣和殿宝一,

皇后之宝一,

皇太子宝一,龟钮印者,

皇太子妃印龟钮金涂银者。

皇帝钦崇国祀之宝一,

天下合同之宝二,

御前之宝三,

御前锡赐之宝一,

书诏之宝一。外有宋内府图书之印一,

御书三,

御笔一,

御画一,

书玉宝一,

天子万年一,

天于万寿一,

龟龙上珍一,

河洛元瑞二,

云汉之章一,

奎壁之文一,

华国之瑞一,

大观中秘一,

大觐宝篆一,

政和一,

宣和三,

宣和御览一,

宣和中秘一,

宣利殿制一,

宣知大宝一,

宣和书宝二,

宣和画宝一,

常乐未央一,

古文二,

封共三十五面,并玉封字一。御画一,二面,并玛瑙。

政和御笔一,系水晶山。

山尔玉粥鬲之续文献通考:元至元十三年,孟祺以故宋金玉宝及牌印来上,命太府监收之。至三十年,木华黎曾孙硕德已死而贫,其妻出玉尔一鬻之。或以告御史中丞崔彧,彧召秘书监丞杨桓辨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为历代传国玺,遂献之。丘琼山曰:此印得之故相之家。杨桓考证以为秦玺。按玺在汉为元后所掷,角有微缺,魏文帝刻其旁曰魏受汉传国之玺。今此印非秦所制者明甚,疑即宋元符所得于咸阳民家者也。

金关印

法书考:金关封完铜印,轮钮,两面皆有文,如汉镜铭。

绣衣执法大夫印

盛熙明法书考:绣衣执法大夫铜印,龟钮,得之淮阴,字画微漫,大夫字如峄山碑。

法仓印

又:古铜仓印甚薄,令其长而二之,隆其中一段,比印身倍厚为钮,色如碧玉,钮左一浅窍不透。按太仓令丞,汉制主受郡国漕谷。

楷字印

又南徐司马之印,铜铸,锐钮。桓温尝引袁高为南徐同马,此即是也。印制与汉不类,盖晋物也。然文乃楷书顺字。或谓古者官印皆佩于身,印作楷字,须顺文读之,所贵一见易读。若是反字,惟可以印用,但扰攘时印赐臣下,贵顺忘反,非若篆文反顺皆可读也。

刘胜印

又刘胜私印,铜铸,瓦钮,钮上作钮,钮中穿一小印,钮上见一珠,下覆盆,可转不可出。胜,东汉人,见杜密传。予得古铜章,内亦有刘胜私印,前行刘胜二字作白文,次行私印二字作朱文,龟钮,子母式,与前不同。

周恶夫印

初潭集:人有获玉印,文曰周恶夫印,遗刘原父。原曰:汉条侯印尚存于今耶?或疑之,原曰:古恶、亚二字通用。史记卢绾之孙他人封亚谷侯,而汉书作恶谷是矣。闻者服其博学。

二十字印

鹤岑随笔:余见古铜印一枚,鼻钮,约方三分,作白文,曰:伊宽私记,宜身至前。迫事母闲,愿君自发,封完印信。凡二十字,青绿温润,疑是六朝物。

得印名子

又至正间,陆友仁得古铜印一枚,文曰陆定之印,即名其子,而字之曰仲安。

濬河得印

野航漫录:都宪河间张汝器,弘治间奉敕开濬漕河,于扬州扬子桥得旧印四枚,皆盘螭钮。其文一寿亭侯印,一镇江府御前驻札都统制印,一鄂州管内观察使印,一都巡检使之印。进子朝惟寿亭侯知为关公,余不知为何时物。时程篁墩过淮阴,张以是质之,程曰:史称韩世忠尝为镇江府御前驻札都统制,岳武穆尝为管内观察使,此二印盖宋物。都巡检亦宋官,主捕贼,以守臣兼领。今不注其职守所在,莫知为谁也。

名同古印

徐元懋云:予家藏古铜印,有一龟钮者,其文曰子实,古且拙,意其为汉物也。嘉定一友潘士英,字子实,以此赠之。吾苏刘尚书缨号铁柯,杜御史启偶得一古印,亦曰铁柯,因以赠之,往往有相同者。

泥印周减斋云:金陵一老友以泥印赠予,云其祖曾给事海忠介公故物也。其质以黄泥为之,略煆以火,文曰掌风化之官。

寿亭侯印宋漫堂云:大内有古铜印,方一寸,连环钮四,刻寿亭侯印朱文四字,翡翠灿然,傍有痕,似嵌宝玉取去者。先文康尝取一纸宝玩之。此印流传不一,详容斋四笔。龙神印又今戊申岁,京师正阳门挑濬御河,得玉印如升,篆文,人不能识。礼部出榜访问,并原印印其后,数十日无辨之者。少宰孙北海家居闻之,曰:此元顺帝祈雨时所刻龙神印也,各门俱有之,盖雨后即埋地下耳。因取一书送礼部,上刻印文,注释甚详,一时叹为博物。

谋克印柳边纪略:丙寅岁,东外沙儿虎旧城掘地得铜章,传送礼部。大二寸余,篆合重浑谋克印六字,背左楷书如面文,右刻大同二年少府监造八字。按大同,辽世宗年号,而谋克则世传金爵也。今观斯印,则金未建国号为辽属时,已有斯爵,而后特广之耳。

印典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