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言复杂,主要是由于语音和词汇的不同,特别是由于词汇的不同。各地词汇既然不相同,说出来或写下来的字虽然也是那些字,意思可不完全一样。甲地的人听乙地的人说话,有时候已经听懂他说的是些什么字了,还不能完全了解他的意思,这就因为字义不相同的缘故。为了彻底了解语文,咱们就应该研究词汇。尤其是应该研究北京的词汇,因为语文课本里的文章是用“普通话”写的,所谓“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特别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这里我们谈一谈北京的词汇(一般北方话和北京话相同的地方,也算是北京的词汇) ,附带地提及一些方言的词汇。

(一)北京的词汇

(甲)一些最常用的字

【地 】除了天地的意思之外,还有“田”的意思。

地 里南瓜豆荚常常有人偷。

头年地 干,耩花难拿苗。

八路军给咱们老百姓种地 。

北京人说到路程的远近的时候,把“几里路”说成“几里地”。

先在离村一二里地 来一个大包围圈。

【道 】除了“道理”的意思之外,还有“路”的意思。“道”字自古就有了这“路”的意思了,但是,到了现代许多地方的口语里,“路”字已经替代了它。在北方,它仍旧是在口语里活着的。

万一敌人进来,也分不清哪是死道 ,哪是活道 。

【屋子—房子 】屋子指的是一个房间,房子指的是一所住宅。这种习惯,和南方几乎恰恰相反。广东人把住宅叫作“屋”,把房间叫作“房”。因此,必须注意。

且找了店家问道:“有屋子 没有?”

等于说“有房间没有?”

冰块子有间把屋子 大。

在那里,房子 坏,房租贵。

管理这些水路标的人就住在河边的小房子 里。

一所房子里面可能有许多屋子,也可能只有一个屋子。此外,抽象地讲住处,不管是一间屋还是一所宅子,通常用“房”,如“住房给房钱,吃饭给饭钱”。

【窗户 】在北京话里不是指窗和户,只指的是“窗”(不叫作“窗子”) 。这里的“户”字念轻声。

向河的一面开着宽大的窗户 。

丹娘站在窗户 跟前的床上。

【媳妇 】实际上说成“媳妇儿”。“儿媳妇”(“儿”字重读) 和“媳妇儿”(“儿”字轻读) 不同;“儿媳妇”是儿子的妻,等于文言里的“媳”;“媳妇儿”就是妻,江浙一带叫作“家小”,许多地方都叫作“老婆”。(北方说的“老婆” ——“婆”重读,下面加“子”或“儿” ——却又等于说“老太婆”,是年老的女人的意思。)

老品粗声粗气地冲着他媳妇 说。

他媳妇 上前拉住粪筐。

【嫂子 】就是嫂。北京话只说“嫂子”,不说“嫂嫂”。

嫂子 ,你给我个小南瓜吧!

【脸 】就是面。但只限于“头面”的意义;至于“方面”“场面”“由点到面”等,仍是面,不是脸。江浙人把“头面”的“面”说成“面孔”;有些江浙人写文章的时候,由于类推的错误,写成“脸孔”,其实北京只说“脸”,不说“脸孔”。说“脸孔”是不对的。

他的脸 很瘦,很憔悴。

【劲 】含有“力量”“精神”等意思。北京话有好些字眼里包含这个字,这些字眼有时候在方言里很难找一个恰当的字眼去翻译它。“劲”实际上说成“劲儿”,但“儿”字常常不写出。

【泄劲 】(又说“泄气”) 起劲的反面。

别泄劲 ,加油干。

【差劲 】不够起劲,落后。

二班今天可有点差劲 了。

【死劲 】起劲到了极点。

开头不让大家卖死劲 干。

【对劲儿 】西南普通话说成“对头”,就是“对”的意思。

大家都认为班长说得对劲儿 。

【来劲儿 】就是由差劲变为起劲的意思。

闷着头干容易疲劳,谈谈笑笑就会来劲儿 。

【穷劲儿 】就是穷苦的样子。

看见董老头儿的那股穷劲儿 。

【活 (儿) 】就是工作(一般指生产工作) 。“干活儿”就是“做工作”。从前“生计”叫作“活计”,“活”字是由此来的。

还是低着头干他的活儿 。

干种种杂活儿 。

谁都巴不得自己能把活儿 干得特别好。

在庄稼活 上头,有什么不通的事,谁不去问他?

【个子 】指人的身材高矮。个子大,就是长得高;个子小,就是长得矮。

他年轻,个子 大,干活儿顶呱呱。

【乐 】就是高兴,往往兼指笑。

心里可乐 坏啦!

老头老婆们在后边张着大嘴,乐 得直拍掌。

【瞧 】就是看,往往指仔细地看。“瞧着吧”等于说“等着瞧吧”,也就是“将来你看吧”。

瞧着吧 ,等我们干出成绩来,还可以上北京去看毛主席呢。

【搁 】是“安放”的意思。一般也可以说成“放”。

这家伙搁 在解放军手里。

他慢慢地把它吹旺,搁 在地上。

不搁 盐,我们就把它吃了。

【管……叫作 】也说“管……叫”,等于一般说的“叫……作”。

大家说管 这些地方叫作 “火车头坟地”。

等于说“叫 这些地方作 火车头坟地”。

【行 】表示赞许。西南话说成“要得”。

这姑娘真行 !

【准 】是“一定”的意思。

准 会着火。

你怎么不哭?准 是不疼吧?

父亲准 赶不回来点灯了。

【管保 (准保) 】“管保”是“包管”的意思。也可以说成“准保”。它们和“准”字不同的地方,是可以放在“你”或“他”等字的前面。

要是风风雨雨地突击一阵,管保 你干不到两天就要垮下来。

你要是住在我们村里,管保 出不了这号事。

修理修理,准保 能用。

【老 】表示时间长久。

后来觉得老 停在外边还不大放心。

【就 】是“只”的意思。

她不是怕二虎子被鬼子抓去……她就 是怕老王被鬼子抓去。

我活了一辈子啦,就 没听说过机器能种地。

大家都说歌很好,就 是里面拐弯太多。

好容易才从那条水道出来,就 是这腿上中了一枪。

【全 (全都) 】“全”是“都”的意思(若解作“完全”,不算恰当) 。有时说成“全都”。

你们全 知道,中国约有五万万人民。

不等于说“完全知道”,只等于说“都知道”或“人人都知道”。

列宁把我要告诉他的话全 说了。

仓库里藏着的东西不一定全 是新的。

钻煤,锄煤,铲煤,装煤,全 有适当的机器。

把留下的枝条全都 拉进去。

【净 】表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

你这小子净 想好事。

我们村里净 是穿黑衣裳的。

人家冀县农场里净 女的。

【打 】就是“由”或“从”。

有个老头儿打 这儿过。

打 根上起就分枝。

打 这以后,老品就加入了拖拉机练习组。

【往 】就是“向”或“朝着”。

反动派由丰台往 城里头逃。

老王的手往 腰里摸。

所以他再往 西走。

一拐一拐地往 回走。

“往回走”等于说“朝着回去的方向走”。

【……的话 】放在句尾,表示假定。

人民政府不来领导的话 ,哪儿能有现在这样的日子?

【要不、不的话 】等于说“否则”。

妈,你给我脖子上围条手巾吧,要不 风吹进去可冷啊。

灶门边别堆柴火,得搬开。不的话 ,小心着,准会着火。

“不的话”在这里等于说“如果不 搬开的话 ”。

此外,常用的字还有“能”“得”“让”“自个儿”等,等到以后还要特别提出来讨论的。

(乙)其他

其他还有许多字眼是北京话和一般北方话所特有的。现在简单地再举一些例子。

【街坊 】邻居,邻人。

疑心是个街坊 偷的。

【星星 】星。

一颗星星 也看不见。

【水泥 】水门汀(江浙) ,士敏土(广州) 。

支撑的柱子全是钢骨水泥 的。

【烟卷 】香烟。实际上说成“烟卷儿”。

场长拿起烟卷 ,就往老品手里塞。

【话匣子 】留声机。

他首先拉开了话匣子 。

这里的“拉开了话匣子”是譬喻。

【脑袋 】头。

脑袋 胀得像耧斗。

【脖子 】颈。

艾戈尔卡扯着脖子 叫喊。

【翅膀 】翼(华南人注意) 。

振动翅膀 ,向网上一撞。

【娘们家 】女性。

我要不是娘们家 ,我非得学学不可。

【晌午 】中午。

晌午 了,刘连长他们拿出自己带来的干粮吃。

【本 】簿子。

拿你的生字本 来给我看。

【回事 】一件事。

这是怎么回事 啊!

原来这么回事 。

“回事”是“一回事”的省略,常常放在“这么”“那么”或“怎么”的后面。

【一辈子 】一生(华南人注意) 。

她一辈子 也忘不了。

【稠 】稀的反面。

不吃稠 的喝口汤。

【严 】紧(关得紧) 。

拿草盖得严严 的。

【累 】疲劳。

满身是水,又累 又饿。

【不赖 】颇好。

我这烟不赖 。

【顶事、抵事、管事 】中用。

这药可顶事 呢。

雇着看庄稼的也不抵事 。

【有两下子 】还算有本事。

不赖,二黑有两下子 。

【短 】缺少。

我们修车缺材料,短 机器。

【扔 】一般说的“丢”(抛弃) 。

那些反动派就扔 下了车,逃走了。

【丢 】失去。

有个人丢 了一把斧子。

【待 】(音獃,亦写作“呆”) 住,停留。

待 了半天才说。

【彆 】忍。

老品实在彆 不住了。

【摔 】跌。

小彼得去溜冰,把腿摔 折了。

【捎 】带(顺便给别人带东西) 。

把大哥的好东西给我们捎 回来了。

【扛 】掮(江浙、华南人注意) 。

还有扛 着大红旗的队伍。

这里的“扛”音 kaŋ。另音 gaŋ,是“抬”的意思。

【抬 】两人以上共扛(华南人注意) 。

一根橡树木头得六个人用杠子抬 。

【抬杠 】争论。

年轻的小伙子们就跟他抬 起杠 来。

【甩 】挥,抛。

说完也把棉衣一甩 。

【揍 】打。(带有惩罚和轻蔑的意味,如“他打 了你,回头我揍 他!” )

把这个狗爪子揍 得可真痛快!

【打发 】派。

你要吃就打发 孩子们去担一些。

【拾掇 】料理,整理。

叫他帮自己拾掇 葡萄。

【对付、凑合 】将就。

你不管好歹,对付 一间吧。

【惦记 】挂念。

我还惦记 着那个脊梁弯得像弓一样的人。

【嚷 】叫(高声地) 。

高声嚷 。

【愣 】因惊讶而发呆。

连教师都愣 住了。

【赶会、赶集 】就是广东人的“趁墟”,云南人的“赶街子”。

比赶会 还热闹呢。

【解手 】小便或大便(小解,大解) 。

一个战士……去解手 儿。

【加油 】更加努力。

大家都自动加 起油 来。

【冲着 】向,对。

冲着 他媳妇说。

【光 】只,仅。

光 叫我吃你的。

【直 】不停地。

冻得浑身直 发抖。

【挺 】很,非常。

谁知道他们都挺 愿意。

他是挺 聪明,挺 规矩的。

【……点儿 】些。

走!快点儿 !

(二)方言的词汇

写文章的人不全是会说北京话的。因此文章里偶然夹杂着一些方言的词汇是可能的。再说,为了叙事生动,作家有时还有意地运用一些方言,尤其是华北的方言。

(甲)华北方言

这里指北京以外的华北方言。

【啥 】是“什么”的意思。(江浙也有这字。)

发啥 料做啥 活,不发就不做。

参谋个啥 问题咱们可不行呢。

【好把式 】是精通一种技艺的人。

提起高老品,那是……无人不晓的种地的好把式 。

华北方言,语文课本上多已注明,这里不多举例。

(乙)西南方言

【哪个 】等于说“谁”。

废纸哪个 要?送给书呆子。

北京话只说“谁”,不说“哪个”;北京话里虽也有“哪一个”,但不等于说“谁”。

【搞 】是“做”或“干”的意思。

怎么搞 的?我的鞋哪儿去啦?

现在,“搞”字已经全国化了。

【口水 】北方叫“吐沫”,江浙叫“涎吐”。

被口水 浸湿了。

(丙)江浙话(江南话、吴语

【面孔 】就是脸。

明朗的面孔 ,和善的眼光。

赤黑色的面孔 。

【打耳光 】北方叫“打耳刮子”,西南叫“打耳丝”,华南叫“打嘴巴”。

还打 了他一个耳光 。

【蚕宝宝 】就是蚕。

宝宝 健朗,他们就高兴。

【运道 】就是运气。

这些花纸会给他们带来好运道 。

【幢 】江浙人叫一所楼房作“一幢”(“幢”读如“撞”字阳平) 。

没有一幢 完整的房子。

【搭档 】是合作的伴侣。

列宁跟一个军人做搭档 。

【一道 】就是“一块儿”或“一起”。

毛泽东同志看见和他一道 走的一个同学手里有一本书。

【刚刚 】就是“刚”的意思。北方只说“刚”,不说“刚刚”。

我刚刚 把信笺装进信封,又接到了一封信。

试比较第二册第十课的“他刚 由师里受美术训回来”,那才是北方的说法。

【通通 (统统、统通、通统) 】是“全都”的意思。

我每天要把发生的事情统统 记在日记上。

出去,出去,通通 出去!

一家人通通 杀掉。

这里作者特地用“通通”二字表示日本鬼子的中国话很生硬。

(丁)华南方言

【一点钟 】就是一个钟头。

隔一点钟 ,还有一艘也要经过这儿。

再过一点钟 天就全黑了。

北方人偶然也把一个钟头说成“一点钟”,但最普通的说法还是“一个钟头”。“一点钟”或“三点钟”是第一点钟或第三点钟的意思;“一个钟头”或“三个钟头”是一小时或三小时的意思。这样分别开来是有好处的。

写文章的时候,该不该用标准的词汇呢?应该的。那么用什么话作为标准语呢?应该用北京话,也就是我国首都的语言。不过,咱们应该注意用文学语言,不应该用一些太不常见的字眼。

如果不是在北京生长的人,要说出或写出一种纯粹的北京话是有困难的。但是咱们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走,也就是要拿标准语作为咱们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