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灰”是“平水韵”中上平声的第十韵部。
“灰”在《广韵》中作“呼恢切”,平声,灰韵。
《笠翁对韵》“十灰”所用到的韵脚字有哀、才、开、莱、台、钗、来、哉、腮、雷、梅、赅(该)、猜、杯、苔、栽等16个,《声律启蒙》用到的有开、苔、台、魋、莱、灾、雷、灰、隈、醅、梅、催、杯、荄、槐、哀等16个字。其中二书共同用到的韵脚字有哀、开、莱、台、雷、杯、苔等7个,《笠翁对韵》用到而《声律启蒙》没有用到的是才、钗、来、哉、腮、梅、赅(该)、猜、栽等9个字,《声律启蒙》用到而《笠翁对韵》没有用到的是魋、灾、灰、隈、醅、梅、催、荄、槐等9个字。其中《笠翁对韵》用到的“钗”属于“九佳”韵部。
其一
春对夏,喜对哀①。
大手对长才②。
风清对月朗,地辟对天开③。
游阆苑,醉蓬莱④。
七政对三台⑤。
青龙壶老杖,白燕玉人钗⑥。
香风十里望仙阁,明月一天思子台⑦。
玉橘冰桃,王母几因求道降;莲舟藜杖,真人原为读书来⑧。
【注释】
①春对夏,喜对哀:平仄上,“春”“哀”是平声,“夏”“喜”是仄声。语法上,“春”“夏”都是季节名词,“喜”“哀”是表心理活动的动词。
②大手对长才:大手,就是高手,指工于文辞的名家。长才,优异的才能。平仄上,“大手”是仄仄,“长才”是平平。语法上,二者都是定中结构。
③风清对月朗,地辟对天开:地辟,“辟”古写作“闢”,有动词“打开”和形容词“开阔”两个意义,其动词意义和“开”的意义、用法相同,故而古代“开”“辟”常常并说。此处“辟”当作动词,与“开”相对。“地辟”“天开”还可以表述为“辟地”“开天”。“地辟”今本多作“地阔”,琅环阁藏本作“辟”,从词义、词性来看,“辟”更佳。平仄上,“风清”“天开”是平平,“月朗”“地辟”是仄仄。语法上,“风清”“月朗”“地辟”“天开”都是主谓结构,第一组皆由形容词作谓语,第二组皆由动词作谓语。
④游阆苑,醉蓬莱:阆苑,阆风之苑,传说中仙人的住处,《红楼梦》中《枉凝眉》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的话。蓬莱,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也常泛指仙境,《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平仄上,“游阆苑”是平仄仄,“醉蓬莱”是仄平平。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动宾结构。
⑤七政对三台:七政,古天文术语,或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行,或指天、地、人和四时,也有指北斗七星的。三台,星名,《晋书•天文志上》“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平仄上,“七政”是仄仄,“三台”是平平。七,《广韵》“亲吉切”,入声。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
⑥青龙壶老杖,白燕玉人钗:上联的典故出自《后汉书•费长房传》:“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长房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也。’又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长房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余年矣。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也。家人谓其久死,不信之。长房曰:‘往日所葬,但竹杖耳。’乃发冢剖棺,杖犹存焉。”讲的是费长房学仙的故事,壶公送给他一根竹杖,可以骑着任意来去。把竹杖抛到山坡上,竹杖化为龙,故曰“青龙壶老杖”。下联的典故出自《洞冥记》卷二:“神女留玉钗以赠帝,帝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黄 欲之。明日示之,既发匣,有白燕飞升天。后宫人学作此钗,因名玉燕钗,言吉祥也。”神女送给汉武帝一支玉钗,武帝赐予赵婕妤。到汉昭帝的时候,玉钗化作白燕飞走了。于是宫中人仿制这种玉钗,叫做玉燕钗。平仄上,上联是平平平仄仄,下联是仄仄仄平平。白,《广韵》“傍陌切”,入声。语法上,上下联都属于判断句,因为青龙和白燕在典故里就是由壶老之竹杖、神女之玉钗所化,所以这两句的内部逻辑是“青龙,乃壶老之杖;白燕,是玉人之钗”。
⑦香风十里望仙阁,明月一天思子台:上联的典故出自《南史•张贵妃传》:“张贵妃名丽华,兵家女也。父兄以织席为业。后主为太子,以选入宫。……后主即位,拜为贵妃。性聪慧,甚被宠遇。……至德二年,乃于光昭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高数十丈,并数十间。其窗牖、壁带、县楣、栏槛之类,皆以沉檀香为之。又饰以金玉,间以珠翠,外施珠帘。内有宝床宝帐,其服玩之属,瑰丽皆近古未有。每微风暂至,香闻数里;朝日初照,光映后庭。其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植以奇树,杂以花药。后主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并复道交相往来。”讲的是陈后主奢侈淫靡的生活,望仙阁是后主所建的楼阁之一,饰以宝物,极尽奢华,其目的就是为了和妃嫔们放纵淫乐。下联典故出自《汉书•武五子传》:“戾太子据,元狩元年立为皇太子,年七岁矣。……武帝末,卫后宠衰,江充用事。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恐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会巫蛊事起,充因此为奸。是时,上春秋高,意多所恶,以为左右皆为蛊道祝诅,穷治其事。丞相公孙贺父子,阳石、诸邑公主,及皇后弟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久之,巫蛊事多不信。上知太子惶恐无他意,而车千秋复讼太子冤,上遂擢千秋为丞相,而族灭江充家,焚苏文于横桥上,及泉鸠里加兵刃于太子者,初为北地太守,后族。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天下闻而悲之。”汉武帝宠幸卫皇后的时候,立了卫皇后之子刘据为太子。后来卫皇后年老色衰,江充当权,和太子关系不好。江充就利用巫蛊诬陷太子,太子被冤死。后来汉武帝知道太子是无辜的,就建了思子宫、望思台。明月一天,是明月满天的意思,表达情感如月光一般绵绵不绝,无边无际。古人有许多诗句描写这样的情景,比如明陈继儒《小窗幽记•集情》的“千叠云山千叠愁,一天明月一天恨”,清褚人获《坚瓠五集》卷一的“明月一天凉似水,不堪重省旧时情”等。平仄上,上联是平平仄仄仄平仄,下联是平仄仄平平仄平。十,《广韵》“是执切”,入声;阁,《广韵》“古落切”,入声;一,《广韵》“於悉切”,入声。语法上,作者从节奏、格律上考虑,在结构上作了一些调整,句义所表达的是“望仙阁外香风十里,思子台上明月一天”。“香风十里”对“明月一天”,是主谓结构相对;“十里”“一天”都是数量结构充当谓语,“一”在这里用了借对的手法,用数词的意义来与“十”构成对偶,实际是“满”“全”的意思。“望仙阁”对“思子台”,都是定中结构,其定语“望仙”“思子”都是动宾结构。对仗工巧。
⑧玉橘冰桃,王母几因求道降;莲舟藜杖,真人原为读书来:玉橘,典出《仙传拾遗》:“(穆王)遂登于舂山,又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王造昆仑时,饮蜂山石髓,食玉树之实。又登群玉山,西王母所居。皆得飞灵冲天之道,而示迹托形者,盖所以示民有终耳。况其饮琬琰之膏,进甜雪之味,素莲黑枣,碧藕白橘,皆神仙之物,得不延期长生乎?又云:西王母降穆王之宫,相与升云而去。”讲的是周穆王遇西王母,吃了碧藕白橘而得长生的故事。冰桃,典出《汉武帝内传》,故事讲汉武帝好长生不老之术,常常祭祀于名山大川,求仙访道。有一年七月七日,王母驾临。“因呼帝共坐,帝南面,向王母。母自设膳,膳精非常。……又命侍女更索桃,须臾,以盘盛桃七枚,大如鸭子,形圆,色青,以呈王母。母以四枚与帝,自食三桃。桃之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辄录核。王母问帝曰:‘何谓?’帝曰:‘欲种之耳。’母曰:‘此桃三千岁一生实耳,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如何!’帝乃止。”王母赐了四颗仙桃给汉武帝,味道甘美。玉橘冰桃,都是形容水果的鲜嫩爽脆。两个故事里的周穆王和汉武帝很重视求仙访道,王母就是因为这个才几次降落凡间,所以上联说“王母几因求道降”。下联的典故出自《三辅黄图》卷六:“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授五行《洪范》之文。恐词说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乃出怀中竹牒,有天文地图之书,曰:‘余略授子焉。’至子歆,从授其术,向亦不悟此人焉。”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刘向在校书天禄阁的时候,某晚,有一位身穿黄衣的老人,拄着青藜杖造访。他吹了一下杖头,杖燃起烟火,于是给刘向传授了五行《洪范》,还怕他忘记,撕裂衣服和绅带记录下来。也有一种传说是说老人是乘莲舟而来的,故曰“莲舟藜杖”。后人因此典故而借“青藜”指夜读照明的灯烛,宋王安石《上元戏呈贡父》“不知太乙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藜,一种草本植物,其茎直立,可以做拐杖。平仄上,上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橘,《广韵》“居聿切”,入声;读,《广韵》“徒谷切”,入声。语法上,“玉橘冰桃”对“莲舟藜杖”,都是名词性并列结构;“王母几因求道降”“真人原为读书来”都是主谓结构,谓语部分“几因求道降”“原为读书来”都是状中结构。此联对仗比较工整。
【译文】
春和夏相对,喜与哀相对。
文采高妙和才能优异相对。
风清和月朗相对,辟地和开天相对。
游玩于仙宫,沉醉于蓬莱。
七政和三台相对。
青龙是壶老之杖所化,白燕是玉人之钗所变。
陈后主的望仙阁上香风十里,汉武帝的思子台上明月满天。
王母几次带着玉橘仙桃降落人间,赐予求仙访道的人们;太乙真人乘坐着莲舟来到天禄阁,点燃藜杖为刘向照明。
其二
朝对暮,去对来①。
庶矣对康哉②。
马肝对鸡肋,杏眼对桃腮③。
佳兴适,好怀开④。
朔雪对春雷⑤。
云移 鹊观,日丽凤凰台⑥。
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⑦。
柳媚花明,燕语莺声浑是笑;松号柏舞,猿啼鹤唳总成哀⑧。
【注释】
①朝对暮,去对来:平仄上,“朝”“来”是平声,“暮”“去”是仄声。语法上,“朝”“暮”都是表示时间的名词;“去”“来”都是动词。
②庶矣对康哉:庶矣,语出《论语•子路》:“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此处“庶矣”是说人很多。康哉,语出《尚书•益稷》:“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庶矣”“康哉”是形容国家安定,人口众多,百姓安康。平仄上,“庶矣”是仄仄,“康哉”是平平。语法上,“庶”“康”都是形容词,“矣”“哉”都是语气词。
③马肝对鸡肋,杏眼对桃腮:马肝,就是马的肝,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史记•封禅书》“文成食马肝死耳”,司马贞《索隐》“《论衡》云,气热而毒盛,故食走马肝杀人”。鸡肋,鸡的肋骨,比喻没什么用但丢弃又可惜的事物。《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有一次曹操进攻汉中被困,犹豫不决之际,下了一个“鸡肋”的命令,只有杨修猜到含义,他说:“鸡肋,是那种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食物。这跟汉中一样,所以魏王是要班师回朝了。”杏眼,如杏子形状的眼睛,形容眼睛很美。桃腮,形容女子粉红色的脸颊。平仄上,“马肝”是仄平,“鸡肋”是平仄;“杏眼”是仄仄,“桃腮”是平平。语法上,“马肝”“鸡肋”都是定中结构;“杏眼”“桃腮”也都是定中结构,其定语皆表比喻。
④佳兴适,好怀开:佳兴,饶有兴味的情趣,唐王维《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也指雅兴,宋秦观《雪斋记》“州倅太史苏公过而爱之,以为事虽类儿嬉,而意趣甚妙,有可以发人佳兴者”。文人雅士经常发佳兴而往,兴尽而归,如《世说新语•任诞》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适,往、到。好怀开,出自宋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好怀,好兴致。开怀是形容心中无所拘束,十分畅快。平仄上,“佳兴适”是平仄仄,“好怀开”是仄平平。兴,此处当读去声。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主谓结构,定中结构“佳兴”“好怀”充当主语。
⑤朔雪对春雷:朔雪,北方的雪,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幹体诗》“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平仄上,“朔雪”是仄仄,“春雷”是平平。语法上,“朔雪”“春雷”都是定中结构。
⑥云移 (zhī)鹊观(guàn),日丽凤凰台: 鹊,传说中的异鸟名。汉代有一个宫观亦名“ 鹊”,汉武帝建元中在长安甘泉宫外所建。《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说“蹶石阙,历封峦过 鹊,望露寒”,郭璞注引张揖曰“此四观,武帝建元中作,在云阳甘泉宫外”。丽,有“过”的意思,《淮南子•俶真训》“夫贵贱之于身也,犹条风之时丽也”,高诱注曰“丽,过也”;王力《古汉语字典》认为这个“丽”通“历”,“经过”的意思。“丽”今本多作“晒”,“晒”是晒物使干的意思,用在此处显然不合理;而“丽”作“经过”的意义和上联“移”恰构成对仗。繁体字“丽”作“麗”,“晒”作“曬”,大约是形近而讹。凤凰台,古台名,在今江苏南京。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王琦注引《江南通志》曰:“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台,山曰凤台山,里曰凤凰里。”平仄上,上联是平平平仄仄,下联是仄仄仄平平。“观”,此处作名词,当读仄声。语法上,二者都是主谓结构,谓语部分都是动宾结构,“ 鹊观”“凤凰台”都是“移”“丽”的处所宾语。
⑦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上下联语出唐孙逖《和左司张员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赴长安逢立春日赠韦侍御等诸公》的诗:“忽睹云间数雁回,更逢山上正花开。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秋宪府中高唱入,春卿署里和歌来。共言东阁招贤地,自有西征谢傅才。”淑气,温和之气。平仄上,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平仄平平仄仄平。淑,《广韵》“殊六切”,入声。语法上,两句都是主谓结构:主语“河边淑气”“林下轻风”都是定中结构,由动宾结构“迎芳草”“待落梅”充当谓语。
⑧柳媚花明,燕语莺声浑是笑;松号(háo)柏(bǎi)舞,猿啼鹤唳总成哀:柳媚花明,绿柳明媚、鲜花绽放,形容美好的景色。明朱有燉《神仙会》第一折:“结此生欢娱境,倚玉偎香,柳媚花明,美景良辰,行乐意同情。”燕语莺声,燕子和黄莺的叫声,也是春天的景色。宋汪莘《杏花天》有“还忆潇湘风度,幸自是,断肠无处。怎强作,莺声燕语”。也可以形容女子动听的声音,如元关汉卿《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啼,猿的叫声,唐李白《早发白帝城》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句子。唳,鹤鸣,汉王充《论衡•变动》“夜及半而鹤唳,晨将旦而鸡鸣”。猿啼鹤唳总给人哀怨的感觉,如唐李商隐《和友人戏赠二首》“猿啼鹤怨终年事,未抵熏炉一夕间”,宋吴潜《贺新郎》“奈江南、猿啼鹤唳,怨怀如此”。平仄上,上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语法上,“柳媚花明”“松号柏舞”都是并列结构;“燕语莺声浑是笑”“猿啼鹤唳总成哀”都是主谓结构:其主语“燕语莺声”“猿啼鹤唳”是并列结构,状中结构“浑是笑”“总成哀”充当谓语。
【译文】
早和晚相对,去和来相对。
人口众多和百姓安康相对。
马肝和鸡肋相对,杏眼和桃腮相对。
兴致来到,心情畅快。
北方的雪和春天的雷相对。
白云飘到了 鹊观上空,太阳照到了凤凰台之上。
河边温和的气息轻拂着芳草,林中微微的轻风吹落了梅花。
柳树成荫鲜花明媚,流莺和燕子的叫声里充满着欢笑;松树呼号柏树起舞,猿猴和白鹤的叫声让人感到悲伤。
其三
忠对信,博对赅①。
忖度对疑猜②。
香消对烛暗,鹊喜对蛩哀③。
金花报,玉镜台④。
倒斝对衔杯⑤。
岩巅横老树,石磴覆苍苔⑥。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⑦。
绿柳沿堤,皆因苏子来时种;碧桃满观,尽是刘郎去后栽⑧。
【注释】
①忠对信,博对赅:“忠”“信”是古代儒家提倡的两种理念,常常并提,如《论语•卫灵公》中的“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博,大、丰富。赅,完备、齐备,或作“该”,皆可。平仄上,“忠”“赅”是平,“信”“博”是仄。博,《广韵》“补各切”,入声。语法上,两组都是形容词。
②忖度(duó)对疑猜:忖度,推测,《诗经•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平仄上,“忖度”是仄仄,“疑猜”是平平。度,《广韵》“徒落切”,入声。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表心理活动的动词。
③香消对烛暗,鹊喜对蛩(qiónɡ)哀:香,这里是指有香味或香料做成的物品。蛩,蝗、蟋蟀的别名。古人认为秋天的蟋蟀叫声哀怨,借此表达自己悲秋的情怀,如宋吴文英《新雁过妆楼》“夜阑心事,灯外败壁哀蛩”。平仄上,“香消”是平平,“烛暗”是仄仄;“鹊喜”是仄仄,“蛩哀”是平平。烛,《广韵》“之欲切”,入声。语法上,四个词语都是主谓结构。
④金花报,玉镜台:金花报,根据《汉语大词典》,唐宋以来科举考试登第者的榜帖叫金花帖子,宋洪迈《容斋续笔•金花帖子》“唐进士登科,有金花帖子……以素绫为轴,贴以金花”,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国初,循唐制,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长五寸许,阔半之,书其姓名,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于帖面,而谓之牓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状元寄家信报喜的帖子,就称为金花报,类似今天的喜报。玉镜台,《世说新语•假谲》:“温公丧妇。从姑刘氏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公密有自婚意,答云:‘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之余,乞粗存活,便足慰吾余年,何敢希汝比?’却后少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地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玉镜台,是公为刘越石长史,北征刘聪所得。”温峤死了妻子,看上了堂姑刘氏的女儿。堂姑托他寻觅女婿,温峤就问堂姑:“找一个跟我差不多的女婿可以吗?”对方说:“正值离乱之际,能勉强生活就不错了,哪里敢奢求你这样的女婿呢?”之后温峤就说已经看好了,还送了玉镜台作为聘礼。到婚礼的时候,新娘大笑说:“我本来就疑心是你这老家伙,果然不出所料。”玉镜台,就是玉制的镜台。平仄上,“金花报”是平平仄,“玉镜台”是仄仄平。语法上,两个都是定中结构。但二者存在不对仗之处:“金花报”是“金花”修饰“报”,“玉镜台”是“玉”修饰“镜台”。二者虽在结构层次上存在差异,但在字面形式上是可以形成对仗的:“玉”对“金”,是材质之物名;“镜”对“花”,是事物之名;“台”对“报”,也是事物名词相对。且前者用的是金榜题名之典,后者用的是洞房花烛的故事,作者的用心也是比较巧妙的。
⑤倒斝(jiǎ)对衔杯:斝,商代和周代流行的青铜制贮酒器,后指酒杯、茶杯。衔杯,口含酒杯,饮酒的意思。平仄上,“倒斝”是仄仄,“衔杯”平平。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动宾短语。
⑥岩巅横老树,石磴(dèng)覆苍苔:巅,山顶,唐韦庄《雨霁晚眺(庚子年冬大驾幸蜀后作)》“入谷路萦纡,岩巅日欲晡”。石磴,石台阶,南朝梁萧统《开善寺法会诗》“牵萝下石磴,攀桂陟松梁”。苍苔,青色苔藓,晋潘岳《河阳庭前安石榴赋》“壁衣苍苔,瓦被驳藓,处悴而荣,在幽弥显”。两句都是形容道路艰险难走。平仄上,“岩巅横老树”是平平平仄仄,“石磴覆苍苔”是仄仄仄平平。石,《广韵》“常隻切”,入声。语法上,两句都是主谓结构。“横”在这里用作动词,“横伸”“横长”的意思。“苍”有“苍老”“青色”两个意义,这里用的是“青色”义,而借“苍老”义来与“老树”之“老”构成对仗,是为借对。
⑦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两句出自明高启《梅花六首》其一:“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红楼梦》中的“终身误”也化用了这两句诗:“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后汉书•袁安传》载:“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曰:“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有一次大雪,城里人都没饭吃,大家都扫雪出门去乞食,而袁安却在家僵卧,因为不想和别人争食。下联出自唐柳宗元《龙城录》:“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一日天寒日暮,在醉醒间,因憩仆车于松林间。酒肆傍舍,见一女子,淡妆素服,出迓师雄。时已昏黑,残雪对月色微明,师雄喜之,与之语。但觉芳香袭人,语言极清丽。因与之扣酒家门,得数杯,相与饮。少顷,有一绿衣童来,笑歌戏舞,亦自可观。顷醉寝,师雄亦懵然,但觉风寒相袭。久之,时东方已白,师雄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上有翠羽啾 相须,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尔。”赵师雄有一次在松林间的酒店旁休息,看到一个女子淡妆素服出来迎接,于是赵师雄就和她一起饮酒谈笑。醒来以后发现自己是在大梅树下,顿觉惆怅不已。平仄上,上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仄平平仄仄平平。语法上,“雪满山中”“月明林下”是主谓结构,是整个句子的环境描写;“高士卧”“美人来”也是主谓结构。
⑧绿柳沿堤,皆因苏子来时种;碧桃满观(guàn),尽是刘郎去后栽:上联的典故和宋代文人苏轼有关,据《宋史•河渠志•东南诸水下》载,苏轼在杭州做知府的时候,疏浚西湖,堆泥筑堤,人谓“苏公堤”。“轼既开湖,因积葑草为堤,相去数里,横跨南、北两山,夹道植柳,林希榜曰‘苏公堤’,行人便之,因为轼立祠堤上。”下联的典故和唐代诗人刘禹锡有关,《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桃花)》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写这首诗的时候,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十年后刚被朝廷“以恩召还”。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这首诗,结果又因为“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一句触怒权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十四年后,刘禹锡“复为主客郎中”,再次回到了长安,又写了一篇《再游玄都观绝句》“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平仄上,上联是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下联是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语法上,“绿柳沿堤”“碧桃满观”为主谓结构;“皆因苏子来时种”“尽是刘郎去后栽”是状中结构,其主语分别指“绿柳”“碧桃”,承上省。
【译文】
忠和信相对,丰富和完备相对。
忖度和猜疑相对。
香燃尽和烛暗淡相对,鹊报喜和蛩哀鸣相对。
金花帖报喜,玉镜台聘妻。
倒酒和干杯相对。
岩石顶上老树歪斜,石阶上面绿苔覆盖。
大雪满山时候,袁邵公在家中高卧不起;明月照耀林下,赵师雄和美人饮酒谈笑。
西湖苏堤绿柳成荫,都是苏轼来杭州的时候所种;玄都观里碧桃绽放,皆为刘郎离开京城以后所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