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虞”是“平水韵”中上平声的第七韵部。

“虞”在《广韵》中作“遇俱切”,平声,虞韵。

笠翁对韵》这一节用到的韵脚字有无、壶、都、鸪、湖、疏、吴、沽、蔬、枯、珠、梳、孤、奴、凫、垆、锄、蒲、符、呼、图等21个,《声律启蒙》用到的有珠、乌、凫、朱、沽、愚、壶、雏、厨、梧、垆(炉)、株、吴、夫、榆、晡、狐、须、都、衢等20个。其中壶、都、吴、沽、珠、凫、垆7个字是两本书都用到的;仅《笠翁对韵》用到的有无、鸪、湖、疏、蔬、枯、梳、孤、奴、锄、蒲、符、呼、图等14个字,仅《声律启蒙》用到的有乌、朱、愚、雏、厨、梧、株、夫、榆、晡、狐、须、衢等13个字。《笠翁对韵》中用到的疏、蔬、梳、锄皆属于“六鱼”韵部。

其一

红对白,有对无①。

布谷对提壶②。

毛锥对羽扇,天阙对皇都③。

谢蝴蝶,郑鹧鸪④。

蹈海对归湖⑤。

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⑥。

麦饭豆糜终创汉,莼羹鲈脍竟归吴⑦。

琴调轻弹,杨柳月中潜去听;酒旗斜挂,杏花村里共来沽⑧。

【注释】

①红对白,有对无:红、白,两个都是颜色词,常用来借指桃花、梨花,唐韩愈《寒食日出游》“迩来又见桃与梨,交开红白如争竞”;又用来借指人事上的喜事和丧事,俗称红白喜事。二者常常用于表示对立的意义。平仄上,“红”和“无”都是平;“白”和“有”都是仄。白,《广韵》“傍陌切”,入声。语法上,“红”“白”是颜色名词相对,“有”“无”是动词相对。

②布谷对提壶:布谷,鸟名,又名“勃姑”“拨谷”“获谷”“击谷”“鸤鸠”“桑鸠”等,因为它的叫声像“布谷”,又是在播种的时候鸣叫,所以被人们称为劝耕之鸟,唐杜甫《洗兵行》“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提壶,也是鸟名,又叫“提壶芦”“鹈鹕”等,“提壶”也是模拟其叫声,也因为其名称的缘故,古人认为它可以劝人饮酒,唐李频《送陆肱归吴兴》“劝酒提壶鸟,乘舟震泽人”。“布谷”和“提壶”也常并列,明汤显祖牡丹亭•劝农》“提壶叫,布谷喳”。平仄上,“布谷”是仄仄,“提壶”是平平。语法上,“布谷”“提壶”本为指鸟的名词,皆为联绵词;但作者亦从二者的字面意思着眼,则二者又谐“布谷劝农”“提壶劝酒”之意,从这个角度看,又皆可分析为动宾结构。可见,此联从字音字义、表面结构、词性类别各个角度看,皆对仗工整,颇见巧思。

③毛锥对羽扇,天阙对皇都:毛锥,即毛锥子,毛笔的别称,因其形如锥,束毛而成,故名。《旧五代史•史弘肇传》:“弘肇又厉声言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羽扇,用长羽毛制成的扇子,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天阙,天上的宫阙或天子的宫阙,亦指朝廷或京都。皇都,京城、国都。平仄上,“毛锥”是平平,“羽扇”是仄仄;“天阙”是平仄,“皇都”是平平。“阙”《广韵》作“去月切”,入声。语法上,两组都是定中结构。

④谢蝴蝶,郑鹧(zhè)鸪:谢蝴蝶,北宋诗人谢逸的别号,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载:“谢学士吟蝴蝶诗三百首,人呼为‘谢蝴蝶’。其间绝有佳句,如‘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又曰‘江天春晚暖风细,相逐卖花人过桥’。古诗有‘陌上斜飞去,花间倒翅回’,又云‘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终不若谢句意深远。”因为谢逸曾作三百多首蝴蝶诗,时有佳句,故被时人称为“谢蝴蝶”。郑鹧鸪,指唐代诗人郑谷,《唐才子传》卷九载:“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人。父史,开成中为永州刺史。谷幼颖悟绝伦,七岁能诗。司空侍郎图与史同院,见而奇之,问曰:‘予诗有病否?’曰:‘大夫《曲江晚望》云:“村南斜日闲回首,一对鸳鸯落渡头。”此意深矣。’图拊谷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也。’光启三年,右丞柳玭下第进士,授京兆鄠县尉,迁右拾遗、补阙。乾宁四年,为都官郎中,诗家称‘郑都官’。又尝赋《鹧鸪》警绝,复称‘郑鹧鸪’云。”郑谷年少时即有才名,诗歌评论家司空图一见之下,就说他“当为一代风骚主”。因为其《鹧鸪》诗非常有名,故人称“郑鹧鸪”。平仄上,“谢蝴蝶”是仄平仄,“郑鹧鸪”是仄仄平。蝶,《广韵》“徒协切”,入声。语法上,人物名号相对,都是名词。对仗工整。

⑤蹈海对归湖:蹈海,投海自尽。《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鲁仲连奉劝辛垣衍不要奉秦为帝,说:“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晋书•甘卓传》亦曰:“昔鲁连匹夫,犹怀蹈海之志,况受任方伯,位同体国者乎。”后来就用鲁仲连蹈海之志来比喻宁死不屈的气节。归湖,指范蠡的故事。据《吴地记》载:“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勾践令范蠡取西施以献夫差,西施于路与范蠡潜通,三年始达于吴,遂生一子。至此亭,其子一岁,能言,因名语儿亭。《越绝书》曰:‘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传说越王勾践让范蠡选取越女西施献给吴王夫差,让他沉溺于美色之中一蹶不振。但范蠡却爱上了西施,吴国被越国所灭后,范蠡携西施归隐而去,泛舟五湖之中。平仄上,“蹈海”是仄仄,“归湖”是平平。语法上,二词都是动宾结构。

⑥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上联所描绘的是一幅雨后花朵饱满滋润的景象,古人的很多诗句中都有类似的意境描写,比如唐杜甫《春夜喜雨》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韩愈《山石》的“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栀子)肥”,以及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肥”“重”等来形容雨水滋润后花瓣吸饱了水的样子,非常生动。竹瘦,在文人笔下,竹子显得非常清瘦,成为有节操、有骨气的象征,如宋辛弃疾《清平乐》“眉里阴功早见,十分竹瘦松坚”。明洪自诚《菜根谭》“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疏”用于使动,表示风的吹拂使得竹叶稀疏,让竹子显得更瘦了,这应该就是下联“竹瘦晚风疏”的典故来源。平仄上,上联是平平平仄仄,下联是仄仄仄平平。“竹”《广韵》作“张六切”,入声。语法上,上下联皆由因果复句构成,表达“花肥只因春雨润,竹瘦皆因晚风疏”的含义。“花肥”“竹瘦”都是主谓结构,表结果;“春雨润”“晚风疏”也是主谓结构,表原因。

⑦麦饭豆糜(mí)终创汉,莼羹鲈脍(kuài)竟归吴:上联的典故是指汉光武帝刘秀兵败时,冯异献豆糜麦饭的故事。《后汉书•冯异传》载“光武对灶燎衣,异复进麦饭、菟肩”,又载曰:“诏曰:‘仓卒无蒌亭豆粥,虖沱河麦饭,厚意久不报。’异稽首谢曰:‘臣闻管仲谓桓公曰:“愿君无忘射钩,臣无忘槛车。”齐国赖之。臣今亦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麦饭,磨碎的麦煮成的饭。豆糜,用豆煮成的粥。麦饭、豆糜皆指农夫野人所吃的饭菜,形容刘秀当时条件极为艰苦,而冯异劝他不要放弃,也不要忘记艰难时日。刘秀后来终于渡过难关,创建了东汉王朝。下联之典出自《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张翰,字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莼羹,琅环阁藏本作“蒪羹”,义同,莼菜做的羹。鲈脍,亦作“鲈鲙”,鲈鱼脍。张翰大概是察觉齐王将败,于是找了个思乡的借口辞官而去。后人以此作为辞官归乡的典故。平仄上,上联是仄仄仄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平仄仄平平。语法上,前者表示后者的方式和手段。此两句主语省略,意思大致如下:(刘秀)(凭借)麦饭豆糜终创汉;(张翰)(假托)莼羹鲈脍竟归吴。“麦饭豆糜”“莼羹鲈脍”相对,都是名词性并列结构;“终创汉”“竟归吴”相对,都是状中结构。

⑧琴调轻弹,杨柳月中潜去听;酒旗斜挂,杏花村里共来沽:上联所叙之事,古代文献多有类似的记录,《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叙述了司马相如鼓琴,而卓文君偷听,从而芳心暗许的故事。《后汉书蔡邕传》亦载“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潜,秘密地,暗暗地。下联典出唐杜牧的《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以及宋刘过《村店》“一坞闹红春欲动,酒帘正在杏花西”。平仄上,上联是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联是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听,《广韵》有平、去两个读音,皆有“聆也”之义,此当读去声。语法上,“琴调轻弹”“酒旗斜挂”两个相对,都是主谓结构,主语是动作的受事。“杨柳月中潜去听”“杏花村里共来沽”都是状中结构,“杨柳月中”“杏花村里”充当地点状语,两句的主语都是人,省略。

【译文】

红和白相对,有和无相对。

布谷鸟与提壶鸟相对。

毛笔和羽扇相对,天宫和皇城相对。

善于作蝴蝶诗的谢逸,以鹧鸪诗著称的郑谷。

蹈海不屈与归湖隐居相对。

花瓣肥重只因春雨的滋润,竹身清瘦因为晚风的吹拂。

刘秀凭借麦饭豆糜渡过难关,终究创立了东汉王朝;张翰假托思念家乡莼羹鲈脍,最终弃官回到了吴地。

明月下琴声悠扬,有人在柳树下暗暗聆听;杏花村酒旗斜挂,大家打酒回来慢慢品尝。

其二

罗对绮,茗对蔬①。

柏秀对松枯②。

中元对上巳,返璧对还珠③。

云梦泽,洞庭湖④。

玉烛对冰壶⑤。

苍头犀角带,绿鬓象牙梳⑥。

松阴白鹤声相应,镜里青鸾影不孤⑦。

竹户半开,对牖未知人在否;柴关深闭,停车还有客来无⑧。

【注释】

①罗对绮(qǐ),茗(mínɡ)对蔬:罗,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绮,有文彩的丝织品。古代经常“罗”“绮”并称,宋张俞《蚕妇》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茗,茶。蔬,可做菜吃的植物。平仄上,“罗”“蔬”是平声;“绮”“茗”是仄声。茗,《广韵》作“莫迥切”,上声。语法上,“罗”“绮”都是指称丝织品的名词,“茗”“蔬”都是植物类名词。

②柏秀对松枯:秀,茂盛。平仄上,“柏秀”是仄仄,“松枯”是平平。语法上,“柏秀”“松枯”都是主谓短语,“秀”“枯”是意义相对的形容词充当谓语。

③中元对上巳,返璧对还珠:“中元”“上巳”都是古代的节日。中元,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时道观于此日作斋醮,僧寺作盂兰盆会,民俗亦有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上巳,汉以前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定为三月三日。返璧,讲的是战国时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秦强赵弱,赵王无奈,只能挑选使者送璧到秦国去。缪贤推荐了蔺相如,相如担保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蔺相如送和氏璧到达秦国以后,发现秦王并不是真心要给赵国城池,于是以“璧有瑕,请指示王”为名把和氏璧骗回手中,要求秦王斋戒五日,以公平有礼的态度换取和氏璧,秦王不得已答应了。“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相如估计秦王一定会背约,所以把和氏璧偷偷送回赵国,这个故事就叫“完璧归赵”。还珠,来自“合浦珠还”的典故,《后汉书•孟尝传》:“(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合浦郡盛产珍珠,而不产粮食。当地的官员非常贪婪,滥捕乱采,求之无度。珍珠就迁徙到别的地方去了。于是当地人就没有收入了,很多穷人饿死。孟尝到那里做官以后,革除前弊,禁止滥捕,不到一年,离开的珍珠就回来了。后以“合浦珠还”比喻人去复归或物归旧主。平仄上,“中元”是平平,“上巳”是仄仄;“返璧”是仄仄,“还珠”是平平。语法上,“中元”“上巳”是表节日的名词;“返璧”“还珠”都是动宾结构。对仗很工整。

④云梦泽,洞庭湖:云梦泽,古泽薮名,或单称“云”“梦”,或称“云梦”;泽,水汇聚处。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称,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名句。平仄上,“云梦泽”是平仄仄,“洞庭湖”是仄平平。泽,《广韵》“场伯切”,入声。语法上,“云梦泽”和“洞庭湖”都是表示水域的专有名词。

⑤玉烛对冰壶:玉烛,谓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尔雅•释天》“四气和谓之玉烛”,郭璞注“道光照”,邢昺疏“道光照者,道,言也;言四时和气,温润明照,故曰玉烛”。此处为烛的美称。冰壶,《汉语大词典》释为“盛冰的玉壶,常用以比喻品德清白廉洁”,本自《文选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平仄上,“玉烛”是仄仄,“冰壶”是平平;烛,《广韵》“之欲切”,入声。语法上,二者都是名词,都是定中结构。

⑥苍头犀角带,绿鬓象牙梳:苍头,指头发斑白的老人,唐王维《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苍头老将,持汉节以临戎;白面书生,坐胡床而破贼”。犀角带,饰有犀牛角的腰带,必须有品级的官员才能佩戴,《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别的倒也罢了,自这条犀角带并鹤顶红,就是满京城拿着银子,也寻不出来”。犀角,犀牛角,可以入药,也可以制作器皿。绿鬓,指乌黑发亮的头发。象牙梳,指的是用象牙做的梳子。平仄上,上联是平平平仄仄,下联是仄仄仄平平。语法上,上下联都是由两个相关联的名词词语组成,省去了谓语动词。这种结构在古诗词中常有,比如唐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苍头”“绿鬓”是定中结构相对,颜色名词为定语;“犀角带”与“象牙梳”相对,也都是定中结构。

⑦松阴白鹤声相应,镜里青鸾影不孤:上联出自《周易•中孚》“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描述松荫之下,白鹤鸣叫,前呼后应的情景。下联用“镜鸾”这一典故,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云:“昔罽宾王结罝峻卯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鸾睹形悲鸣,哀响冲霄,一奋而绝。”罽宾王得到一只鸾鸟,想要让它鸣叫,它却始终不叫。即便住的是金笼,吃的是珍馐,鸟也不愿鸣叫。夫人就说:“鸟儿见到它的同类就会叫了,要不在它前面挂一面镜子吧。”结果鸾鸟见到镜子里的自己,以为是同类,引吭悲鸣,振翅欲飞而死。后人以“镜鸾”比喻夫妻分离。平仄上,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白”《广韵》作“傍陌切”,入声。语法上,两句皆为主谓结构:主语“松阴白鹤”“镜里青鸾”为定中结构,谓语“声相应”“影不孤”也是主谓结构。

⑧竹户半开,对牖(yǒu)未知人在否;柴关深闭,停车还有客来无:上联化用唐赵嘏《早发剡中石城寺》“竹户半开钟未绝”和他的《闻笛》“曲罢不知人在否”。户,单扇的门。牖,窗。下联说的是东汉名臣杨震的故事。《后汉书•杨震传》载,“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杨震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多次上疏,被中常侍樊丰等所构陷。“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樊丰等犹忌恨不已,“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郡”。在杨震回归原郡的途中,“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柴关,柴门的意思;或作“柴门”,亦可。柴门是寒门人士所居之处,故而来客甚少,唐韩偓《丙寅二月二十二日抚州如归馆雨中有怀诸朝客》有“柴门自古少车尘”;故而柴门常常深闭,唐姚合《独居》有“深闭柴门长不出”,元张可久《水仙子•湖上小隐》曲有“歌《白石烂》,赋《行路难》,紧闭柴关”。否、无,两个都是否定词,因为经常放在句末,虚化为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人在否”相当于“人在不在”或“人在吗”,“客来无”相当于“客来不来”或“客来吗”。如唐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就是这类用法。平仄上,上联是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竹”《广韵》作“张六切”,入声。语法上,“竹户半开”“柴关深闭”都是主谓结构。“对牖”“停车”相对,“未知人在否”“还有客来无”相对,皆为动宾结构相对。

【译文】

罗和绮相对,茶和蔬相对。

柏树茂盛和松树枯朽相对。

中元节和上巳节相对,使和氏璧归赵和让合浦珠迁回相对。

云梦泽,洞庭湖。

玉质的烛台和盛冰的玉壶相对。

头发斑白的老人家腰上佩着犀角带,发色乌黑的年轻人头上戴着象牙梳。

松荫之下,白鹤的鸣叫声声相应;铜镜之前,青鸾的身影不再孤单。

竹门半开,望着窗户,不知主人在不在;柴门紧闭,停下车马,未晓客人来不来。

其三

宾对主,婢对奴①。

宝鸭对金凫②。

升堂对入室,鼓瑟对投壶③。

觇合璧,颂联珠④。

提瓮对当垆⑤。

仰高红日近,望远白云孤⑥。

歆向秘书窥二酉,机云芳誉动三吴⑦。

祖饯三杯,老去常斟花下酒;荒田五亩,归来独荷月中锄⑧。

【注释】

①宾对主,婢对奴:婢,女仆,使女;奴,多指男仆。平仄上,“宾”“奴”是平声,“主”“婢”是仄声。语法上,四个词语都是名词。

②宝鸭对金凫(fú):宝鸭,即香炉,因作鸭形,故称。唐孙鲂《夜坐》诗“划多灰杂苍虬迹,坐久烟消宝鸭香”。金凫,凫形香炉,明夏完淳《寒灯赋》“卧玉虎而欲飞,拥金凫而不暖”。二者经常并提,如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器用•香炉》“金猊、宝鸭、金凫,皆焚香器也”。平仄上,“宝鸭”是仄仄,“金凫”是平平;鸭,《广韵》“乌甲切”,入声。语法上,二者都是指称香炉的名词,其内部结构都是定中式。

③升堂对入室,鼓瑟对投壶:“升堂”“入室”典出《论语•先进》:“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升堂入室比喻学习所达到的境界有程度深浅的差别,也比喻在学问或技艺上由浅入深,渐入佳境。鼓瑟,《诗经•唐风•山有枢》有“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论语•先进》载曾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鼓,演奏,瑟、琴都可用“鼓”字来表达弹奏的意思;瑟,弦乐器,春秋时已流行,常与古琴或笙合奏,《诗经•周南•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投壶,古代宴会礼制,是贵族的一种娱乐活动,宾主依次用箭投向壶口,以投中多少决胜负,输的人饮酒。《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晋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宴君中此,为诸侯师。’中之。”晋侯宴请齐侯,中行穆子做司仪。晋侯先投,穆子赋诗,晋侯投中。平仄上,“升堂”是平平,“入室”是仄仄;“鼓瑟”是仄仄,“投壶”是平平。语法上,“升堂”“入室”都是动宾结构,“鼓瑟”“投壶”也是动宾结构。

④觇(chān)合璧,颂联珠:觇,观察、观测。合璧,比喻日月同升。联珠,此指五星相连,又写作“连珠”。《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联珠”,日月合璧,五星连珠,古人认为是一种吉兆。《清史稿•本纪十六》:“夏四月己丑朔,钦天监言四月朔日,日月合璧,五星联珠。上曰:‘躔度偶逢,兵戈未息,何足言瑞。’”“合璧”和“联珠”经常并用,人们也常说“珠联璧合”。平仄上,“觇合璧”是平仄仄,“颂联珠”是仄平平;合,《广韵》“侯閤切”,入声。语法上,二者都是动宾结构。

⑤提瓮对当垆:提瓮,典出《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鲍宣的妻子名叫少君,鲍宣曾师从于少君之父。少君的父亲见鲍宣清寒,就把女儿嫁给他,并准备了非常丰厚的嫁妆。鲍宣对此不满,少君就把嫁妆归还娘家,穿着粗布衣服,亲自提瓮打水。乡里人都称赞她的贤德。这个词语后来用于形容妇女甘于贫苦、非常贤惠。瓮,一种小口大腹的陶制汲水罐。当垆,说的是卓文君的典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着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卓文君跟司马相如私奔之后,发现相如家徒四壁,于是就在父亲卓王孙家附近卖酒。相如穿着身份卑微的人穿的衣服,卓文君则当垆卖酒。卓王孙富甲一方,女儿沦落到卖酒为生,对此他十分羞耻,只好送了一大笔财物给他二人方作罢。当垆,亦作“当卢”“当炉”,卖酒的意思。垆,古时酒店里安放酒瓮的炉形土台子。平仄上,“提瓮”是平仄,“当垆”是平平。语法上,二者都是动宾结构。

⑥仰高红日近,望远白云孤:仰高红日近,典出《晋书•明帝本纪》:“明皇帝讳绍,字道畿,元皇帝长子也。幼而聪哲,为元帝所宠异。年数岁,尝坐置膝前,属长安使来,因问帝曰:‘汝谓日与长安孰远?’对曰:‘长安近。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也。’元帝异之。明日,宴群僚,又问之。对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乃异向者之言乎?’对曰:‘举目则见日,不见长安。’由是益奇之。”东晋明帝司马绍从小就很聪明,元帝非常宠爱他。有一次把他放在膝前,正好有长安使者来了,于是元帝就问绍:“你认为太阳和长安哪一个远呢?”回答说:“长安近,因为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的。”第二天,宴请群臣,大约是想向臣子们夸耀,元帝又问绍这个问题,他竟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大惊失色,问他为什么,他说“抬头只看见太阳,看不见长安”。望远白云孤,说的是唐代名臣狄仁杰的故事,典出《旧唐书•狄仁杰传》:“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荐授并州都督府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狄仁杰有一次去并州赴任,登上太行山,看见南边一朵白云孤零零地飘过,他对手下说“我亲人就住在这朵云的下面”。平仄上,上联是仄平平仄仄,下联是仄仄仄平平;白,《广韵》“傍陌切”,入声。语法上,“仰高”和“望远”相对,都是动宾结构;“红日近”和“白云孤”相对,都是主谓结构。

⑦歆(xīn)向秘书窥二酉,机云芳誉动三吴:歆、向,指西汉时期的刘歆刘向,刘向是父,刘歆是子。隋王通中说•天地》“使范宁不尽美于《春秋》,歆、向之罪也”,此处亦“歆向”并称。刘向曾奉命领校秘书,其所撰《别录》,是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他的儿子刘歆曾受诏与其父刘向领校中秘书(内秘府藏书),协助校理图书。汉哀帝时,刘歆负责总校群书,撰写了中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二酉,指大酉、小酉二山,在今湖南沅陵西北。二山皆有洞穴,相传小酉山洞中有书千卷,秦人曾隐学于此。后以“二酉”称丰富的藏书。古人也常用“胸藏二酉,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才学高。机、云,指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陆机,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芳誉,美好的名声。三吴,晋时指吴兴、吴郡、会稽。平仄上,上联是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平仄仄平平。语法上,两句皆为主谓结构:主语“歆向”“机云”,都是由人名组成的并列结构;“秘书”“芳誉”都是名词,在这里充当状语,前者表示地位、身份,后者表示凭借;“窥二酉”“动三吴”是动宾结构,“窥”“动”是动词,后者用于使动。

⑧祖饯三杯,老去常斟花下酒;荒田五亩,归来独荷(hè)月中锄:祖饯,饯行或祭道,《幼学琼林•人事》“请人远归曰洗尘,携酒送行曰祖饯”。花下酒,花下所饮之酒,宋陈允平《木兰花》“相逢才系柳边舟,相别又倾花下酒”。下联出自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其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平仄上,上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独,《广韵》“徒谷切”,入声。“荷”这里是动词用法,读仄声,“担”的意思。语法上,“祖饯三杯”与“荒田五亩”都是主谓结构,以数量短语充当谓语;“老去常斟花下酒”“归来独荷月中锄”都是状中结构,“老去”“归来”作时间状语。结构上对仗很工整。

【译文】

宾和主相对,婢和奴相对。

宝鸭炉与金凫炉相对。

登堂和入室相对,奏瑟和投壶相对。

观测日月同升,颂扬五星连珠。

少君提瓮汲水和文君当垆卖酒相对。

仰望高处,太阳很近;眺望远处,白云孤飞。

刘歆、刘向利用校秘书这个职务看到了大量藏书,陆机、陆云凭借他们文才的盛名震动了三吴地区。

临行饯别喝三杯酒,人们老去时总喜欢在花下共饮;守着家乡的五亩田,陶潜农作归来独自在月下荷锄。

其四

君对父,魏对吴①。

北岳对西湖②。

菜蔬对茶荈,苣藤对菖蒲③。

梅花数,竹叶符④。

廷议对山呼⑤。

两都班固赋,八阵孔明图⑥。

田庆紫荆堂下茂,王裒青柏墓前枯⑦。

出塞中郎,羝有乳时归汉室;质秦太子,马生角日返燕都⑧。

【注释】

①君对父,魏对吴:平仄上,“君”“吴”是平声,“父”“魏”是仄声。语法上,“君”“父”是古代常常并称的一对称谓词,古人常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魏”“吴”是三国时候的两国,也都是名词。

②北岳对西湖:岳,古代五座山的专名,包括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平仄上,“北岳”是仄仄,“西湖”是平平。语法上,二者都是表地名的专有名词,是定中结构。

③菜蔬对茶荈(chuǎn),苣(jù)藤对菖蒲:菜蔬,蔬菜、菜肴。茶荈,茶茗;荈,晩采的老茶,亦泛指茶。苣藤,《广雅》“弘胡麻也”。菖蒲,植物名,民间在端午节常用来和艾叶扎束,挂在门前。平仄上,“菜蔬”是仄平,“茶荈”是平仄;“苣藤”是仄平,“菖蒲”是平平,其中第二字都是平声,失对。语法上,四个词语都是名词。“菜蔬”“茶荈”是并列结构。

④梅花数,竹叶符:梅花数,根据《汉语大词典》,古卜法,相传为宋邵雍所作,其法任取一字划数,以八减之,余数得卦;再取一字,以六减之,余数得爻,然后依《易》理,附会人事,以断吉凶。竹叶符,根据《汉语大词典》,汉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又叫“竹使符”。平仄上,“梅花数”是平平仄,“竹叶符”是仄仄平。竹,《广韵》“张六切”,入声。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

⑤廷议对山呼:廷议,在朝廷发表议论。山呼,封建时代对皇帝的祝颂仪式,叩头高呼“万岁”三次,唐卢纶《皇帝感词》诗“山呼一万岁,直入九重城”。在山间呼喊,会因为回声的原理而回应如雷,好像山也在呼喊一般,用“山呼”一词,大约取其声音大而重复不绝。平仄上,“廷议”是平仄,“山呼”是平平。语法上,二者都是状中结构。

⑥两都班固赋,八阵孔明图: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两都赋》是班固创作的大赋,分《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八阵图,典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即阵)图,咸得其要云”。平仄上,上联是仄平平仄仄,下联是仄仄仄平平。八,《广韵》“博拨切”,入声。语法上,“两都”对“八阵”,都是数词修饰名词的定中结构;“班固赋”对“孔明图”,也是定中结构。此处用了倒置的修辞格,“赋”即指《两都赋》,“图”乃指八阵图,班固和孔明是其作者。

⑦田庆紫荆堂下茂,王裒(póu)青柏墓前枯:上联的典故出自梁吴均齐谐记》:“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真仕至太中大夫。”汉代的京兆田真、田庆、田广三兄弟想要分家,其他的都能均分,只是堂前一棵紫荆树不好分。他们打算分成三片。正在这个时候,紫荆树竟然枯死了。三位兄弟感到非常惭愧,觉得自己还不如树重感情,决定不分家了。堂下茂,琅环阁藏本作“堂下萎”,从典故运用和语义对仗来看,用“茂”更佳,本书故从今本作“茂”。下联出自《晋书•王裒传》:“王裒,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修,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曰:‘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曰:‘责在元帅。’帝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王裒的父亲被司马昭杀害,他在父亲墓前日夜跪拜,抱着柏树痛哭,柏树都枯萎了。平仄上,上联是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平仄仄平平。语法上,两个句子都是主谓结构:主语“田庆紫荆”“王裒青柏”是定中结构,谓语“堂下茂”“墓前枯”为状中结构。

⑧出塞中郎,羝(dī)有乳时归汉室;质秦太子,马生角日返燕都:上联的典故与苏武有关,出自《汉书•李广苏建传》,苏武被汉武帝派遣出使匈奴,谁知匈奴发生变故,苏武被扣押在匈奴。单于屡屡派人劝降,苏武坚持不降,“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匈奴人让苏武去牧公羊,说等哪天公羊生小羊了他就可以返汉。羝,公羊,《诗经•大雅•生民》“取羝以 ”,毛亨传曰“羝羊,牡羊也”。乳,生子、分娩,《吕氏春秋•音初》“天大风晦盲,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高诱注“乳,产”。下联的典故与战国时期燕太子丹有关,《论衡•异虚篇》曰:“燕太子丹朝于秦,不得去,从秦王求归。秦王执留之,与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令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乃得归。’当此之时,天地佑之,日为再中,天雨粟,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秦王以为圣,乃归之。”秦王扣留燕太子丹,说:“要是午后太阳能再次回到正中,天上下粟米,乌鸦头变白,马头上长角,厨房门长出肉脚,我就放你回去。”平仄上,上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联是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出,《广韵》“赤律切”,入声。燕,此处是地名,当读平声。语法上,两句都是主谓结构:主语“出塞中郎”“质秦太子”是定中结构;谓语部分“羝有乳时归汉室”“马生角日返燕都”是状中结构,“羝有乳时”“马生角日”作状语,表时间,其中心语“归汉室”“返燕都”是动宾结构。上下联对仗很工整。

【译文】

君和父相对,魏和吴相对。

北岳和西湖相对。

菜蔬和茶茗相对,苣藤和菖蒲相对。

梅花数,竹叶符。

在朝堂议政与如山般呼喊相对。

两都赋,乃班固之所作;八阵图,是孔明之所创。

田庆兄弟决定不再分家,堂下的紫荆又茂盛起来;王裒在他父亲坟前痛哭,墓前种的青柏都枯萎了。

苏武被阻匈奴,被告知要公羊生子才能回归汉室;太子丹扣于秦,秦王说要等马头长角方可返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