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化顶早。在四千年以前,有一个皇帝,叫做伏羲氏,他做了八个卦,就是☰乾(天)、☷坤(地)、☵坎(水)、☲离(火、)☶艮(山)、☳震(雷)、☱兑(泽)、☴巽(风)。左边注的是卦的名目,右边注的是卦的意义。这八个卦,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不过上古的时候,没有历史,并且事物还简单,所以这八卦为甚么缘故要画这样一个形象,却无从知道。伏羲氏死了之后,便是神农氏做皇帝。那个时候,社会渐渐开明,事物比以前要多了,那简单的八卦,渐渐里不够用起来了,所以到黄帝的时候,有一个仓颉,便照着万物的形像造起字来。譬如日字作,象太阳的形像;月字作,像月亮的形像;鸟字作,鱼字作,象鸟、鱼的形像;草字作,木字作,象草、木的形像。这些是顶早造的字,就叫做象形字。但是,有形可以象的才可以造象形字,没有形可以象的,便又想出一种法子来:譬如上字作,下字作,立字作。上、下、立这些字,都是没有形可以象的,于是假定一画做个标准,在上面竖便是上字,在画下面竖便是下字,至于立字这一画,又把他当做地的记号,上面写个字,是古文的大字,大字本来的意义就是人字。仿彿是人立在地上的样子。这种叫做指事字,意思是说指着这事体的样子,看了假定的形像,可以晓得这个字的意义。后来还有“会意”字,是把几个字合成一个字,这几个字的意义,就是这合成的一个字的意义。譬如天字从一、大两个字,就是说天是第一样大的东西,没有第二样东西能比他的。初字的意义,是起头裁衣服,所以从刀、衣两个字,就是说拿把刀去裁衣服的意思。休字的意义,是说人休息,所以从人、木两个字,就是说人坐在树木底下休息的意思。老字的意义,就是老年人,所以从人、毛、,现在楷书写老字,笔画都错,照正体应该写做字。就是说人到老了,他身上的毛,如眉毛、胡须、头发这些东西,都要从黑颜色变化做白颜色的意思。匕字就是变化的化字的正体。这“象形”、“指事”、“会意”三种字,都是从形像意义上头造出来的。但是社会的事体,是一天多一天,形像意义,是有不够用的时候,于是造出一种“形声”字来。甚么叫做形声字呢?就是一边写这字的形像,就是意义。一边写这字声音。譬如字,本义是紫,是草类的东西,所以从艸,艸字就是草木的草字的正体。是个形;声音和稣字一样,所以从稣,是个声。喉字本义是喉咙,在嘴里边,所以从口,是个形;声音和侯字一样,所以从侯,是个声。響字本义是音响,所以从音,是个形;声音和鄉字一样,所以从鄉,是个声。餌字本义是粉做的饼,可以吃的,所以从食,是个形;声音和耳字一样,所以从耳,是个声。自从这形声字一造,一切的东西,都可以有名目了。这是因为无论甚么事物,总有个意义,所以总可以有个字去配他做形;一切事物,都是先有声音才造文字,所以这字的声音叫甚么,便可以把一个同音先造的字去配他做声。此外还有“转注”、“假借”两种,合起来叫做六书。这便是中国造文字一定不可变的规则。试把古今书籍里边的字,一个一个看去,个个字都不能逃出这个六条公例的。这六条公例,固然不是仓颉一个人造出来的,不过仓颉第一个造字,先有了象形,以后逐渐加备,到了形声的例一设,便把本国事物的名目逐渐造完备了。假借的例一设,便无论后来新造的东西、新发明的道理,和九州万国的事物,中国古来所没有的,都可以用他字的意义去引申,借他字的声音做标记,一一写将出来。且说仓颉那时虽然造了文字,但是上古的时候,还是酋长政治,天下没有统一,兼之那个时候,还没有记字的书,所以写法却还没有一定。到了周朝初年,离现在大约有三千年光景。教育大兴,小孩子八岁就要进小学校,头一步就是教他识字,便把六书的规则教给他,所以周朝的时候,有学问的人很多,就是人人识字的缘故。后来周宣王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史籀,他又造了一种字,名目叫做大篆,又叫籀文。他把他造的这一种大篆,做成一部书,名叫《史篇》。这个书,到汉世祖的时候,已经少了一半,后来渐渐里一点一点亡完了,现在这个书早已没有了。他这书的字体和古文有些不同。仓颉以来到史籀以前所造的字,都叫做古文。这书现在虽然没有,但是《说文解字》里边却还收了许多。大概比了古文的字,笔画总要来得繁多。据在下看来:大约这以前的字,各人各造,止要合着六书的规则。至于这个字写法,却你这样造,我那样造,没有一定的形体。所以一国的文字,大约还不能统一。这史籀看了,觉得有些不能普及,所以把一个字有许多写法的,聚合各种异体,写成一个有定的形体。既然这样做法,他这文字的偏旁配合,都要有一定的规则,不是随便省几笔、做几点记认便可以敷衍的,自然这笔画不得不繁多了,这也是一定道理。论起来,这史籀在中国文字上,是很有一番整齐统一的功劳的。但是后来孔子写六经,左丘明写《春秋左传》,都仍旧用古文,不用大篆,这个缘故,或者因为是近人所造的字,不能据了改古来的书,是这个意思,也未可知。孔子和左丘明离史籀不过三百年光景。史籀之后,过了四百多年光景,已经到周朝末了的时候,那时周朝的王是没有一点权力,天下大乱。诸侯中间有韩、魏、赵、燕、齐、楚、秦七国,都是很强大的。国国都想灭了别国自己做皇帝,平日讲求的是用兵打仗,恨古来圣人所讲的道理和他自己这种强盗行径合不上,于是便把那些书籍俗写作丢。掉了。一切制度、法律、政治都随意乱改,不照古来的样子。就是说话和文字,也是各自改变,不遵周朝颁定的用。这样搅了一二百年,末了便是秦国出来,灭了周朝,又灭了韩、赵、魏、燕、齐、楚六国,一统天下。那时秦朝的宰相叫做李斯,他跑了出来,就统一文字,这是秦始皇二十六年的事。但是这李斯却并不能复古文大篆,不过拿秦国的文字做个标准,凡各处的文字,和秦文不同的,一概都废掉。这种字就叫做小篆。所以叫做小篆的缘故,因为小篆的笔画就是拿史籀的大篆来改少一点,其实就是大篆的省写罢了。李斯自己便做了一部《仓颉篇》,同时还有一个赵高做了一部《爰历篇》,胡毋敬做了一部《博学篇》,这三部都是小篆的字书,一共三千三百个字,后世总称叫《仓颉篇》。这书现在也没有了,但是近世有人把别的书里边有引《仓颉篇》的集在一起,虽然不是完全的书,也还可以见其一斑。大约小篆就是秦文。的字,就是这一点了。李斯虽则拿小篆来统一文字,但是那时《史篇》这部书却还在,所以大篆没有废灭。古文却在那时亡了。又小篆的文字,和古文大篆也都相通。有小篆从古文大篆的字,譬如於字本来是古文的乌字,小篆有菸、淤字从於。其字本来是大篆的箕字,小篆有其、斯等字从其。小篆既然有从古文大篆的字,便可见小篆也不是随意乱造,不合古法的。还有古文大篆从小篆的字,譬如唐字古文作啺,这口、昜两个字都是小篆。遷字古文作拪,这手、西两个字都是小篆。字大篆作,这浦、皿两个字都是小篆。驾字大篆作,这牛、各两个字都是小篆。骤然一看,这小篆既是在古文大篆以后的东西,怎么古文大篆反会去从他?这就更可知小篆的字,并非秦人妄造,有许多都是沿用古文大篆的字不改。上面所列口、昜、手、西、浦、皿、牛、各这些字,既有古文大篆去从他,自然本来是古文大篆,小篆不过沿用不改罢了。且说李斯用小篆统一文字以后,那时秦始皇正在烧书坑儒,厉行专制的时候,官吏奏事极多,平人动不动便要坐牢杀头,刑罚的事情也一天多似一天。于是有一个人叫做程邈,造出一种“隶书”来,是把小篆的体随意增减,这条例一开,从此便把造六书的精意破坏了。因为篆字古文大篆小篆都是。造的时候,或象形,或指事,或会意,或形声,这字写成这样一个形像,总是有意义,合着六书中间的一种,决不是随随便便乱写几点几画可以算数的。隶书便不然了,随便拿起一个篆文来少写几笔,多写几笔,都没有甚么不可以,于是形也不象,事也不知所指,意也会不成,形声的字,或形是声错,或声是形错。譬如字本来很象太阳的形状,隶书写方了,变成日字,便不象了。字本来很象月亮的形状,隶书写长方了,变做月字,便不象了。字本来很象鸟的形状,隶书写方了,已不象形,又把形变做灬,于是两只脚的鸟,变做四支脚了。字本象前面看牛的样子,形是两只牛角,隶书写牛,于是把两只角做成一只角,并且切断的了。这是形不象的。甘字本从口含一,本来是说好吃的东西,一是指事,就是那样好吃东西的记号。隶书变做甘,把口字变做廿字了。字本是一种皂隶的衣服,从衣,因为这一种衣服上有一点记号,所以在衣字底下画做记号。隶书变做卒,变从十字,便看不出记号了。这是事不知所指的。字从人拿弓,因为上古时候还没有棺材,人死了便埋在圹野,恐怕有鸟兽去吃他,所以人家来吊丧的,都带了弓来相帮赶鸟兽,隶书变做弔,只有弓,不见带弓的人了。字本来的解说是“中国人”,从页,就是古文首字。从臼,象手。从夂,象脚。合头和手和脚,就是一个人的意思。隶书变做夏,有头脚,没有手了。这是会不成意的。字从欠,是形,从酓是声。隶书作飲,变酓为食,声错了。字从夭是形,从卉是声。隶书作奔,变夭为大,形错了。字从戈是形,从則是声。隶书作贼,变成从贝从戎,形声都错了。字从禾是形,从千是声。隶书作年,禾千都看不见了。这是形声不对的。照这样看来,岂不是程邈造隶书,实在是中国文字界的大罪人么?但是他造的意思,原是给官府衙门里的差人皂隶用的,所以叫做隶书。我想随便递张呈子,写篇口供,本来不是学问上规规矩矩的上等事情,就是这样求其省快,胡乱写写,原也不妨。无如秦朝亡后,到了汉朝,地保做皇帝,屠户做将军,不知道学问是甚么东西,竟因陋就简,把这种差人皂隶写的字,当做正正当当的用场,无论诏书、律令、历史、古书都用隶书写。篆书虽没有废,却并不当做正经用。所以到汉中宗的时候,共和前七百八十年光景。这些学士大夫,已经连小篆都不能识得。那时只有五个人能够读秦朝的《仓颉篇》。这五个人,第一个是齐人,姓名却已无从晓得。还有四个叫做张敞、杜业、爰礼、秦近。到汉平帝的时候,共和前八百四十多年光景。叫爰礼这些人来解说古篆文字,那时有一个人叫做扬雄,就做了一部《训纂篇》,从《仓颉篇》以来的正体字都收在里边了。从《仓颉篇》到《训纂篇》一共有七部书:(一)《仓颉篇》。(二)《爰历篇》。(三)《博学篇》。(四)《凡将篇》。司马相如做的。(五)《急就篇》。史游做的。(六)《元尚篇》。李长做的。(七)《训纂篇》。其中《急就篇》和《元尚篇》所收的字都是《仓颉篇》里边所有的字。《凡将篇》稍微多几个,但是《训纂篇》里边必定都已收了进去。所以只要说《仓颉篇》、《训纂篇》,那便连《凡将篇》、《急就篇》、《元尚篇》都包括在内了。《仓颉篇》这个名目包括《爰历篇》、《博学篇》两种,上面已经说过了。扬雄之后,班固、贾鲂又有著作。班固的书分十三章,没有名目。贾鲂的书叫做《滂喜篇》。这上面所列的甚么篇,甚么篇,从《史篇》起到《滂喜篇》止,大都是四个字一句,或是七个字一句,和现在的《千字文》差不多。这许多书中间,只有《急就篇》现在还在开头是七个字一句,底下是三个字一句,底下又是七个字一句,末了又是四个字一句,别的书里边有引《仓颉篇》的,都是四个字一句,有引《凡将篇》的,都是七个字一句。大概还有这几部也是差不多。因为这些书都是给小孩子识字的时候读的,要他容易上口,所以句子都有一定。此外还有《尔雅》、《小尔雅》、孔鲋做的。《方言》、扬雄做的。《释名》、刘熙做的。《广雅》,张揖做的。这些书都是专解释古书中间文字的意义,现在要看古书,明白古来文字的意义,这五部书都是很有用的。这五部现在都还在。但是这五部书只讲古书文字的意义,至于这个书在六书上头是属于哪一种,造这个字的时候是个甚么解说,却没有讲到。共和前九百四十一年,汉和帝永元十二年。有一个许慎,他据《仓颉篇》以下的小篆、《史篇》里的大篆、那时候《史篇》虽然缺少,却还没有亡完。《壁中书》古文在秦朝时候已经亡灭,前面已经说过了,但是孔子用古文写的六经还藏在孔子家里。汉朝的时候有一个鲁恭王,毁掉孔子的房子,于是六经便发见了出来,古文又重复被人家看见了。和钟鼎上面刻的古文,这三种东西合拢来,做成一部《说文解字》。照字的形,分做五百四十部。譬如艸类里边的字,字形必定从艸,便归在艸字部里。关乎一个人行为的字,字形必定从人,便归在人字部里。关乎说话里的字,字形必定从言,便归在言字部里。这艸、人、言这些字,叫做部首。部首一共五百四十个字,所以成为五百四十部。这五百四十部的分法,精微之至,后来无论再做甚么字书,一部都不能加减他的。这是甚么缘故呢?因为中国的文字到小篆时候,便完全无缺,现在所用的字,总逃不出《说文解字》这一部书。虽然有许多现在用的字《说文》就是《说文解字》,简称就叫《说文》。里边没有,但是这个是后来人没有学问,随意乱造的。要知道无论文言白话书上写的、嘴里说的,到《说文》里去寻,总有一正体字在里边。譬如这个字的“这”字,《说文》正体作“者”。怎么的“怎”字,《说文》正体作“曾”。“腔套”两个字,《说文》正体作“韬”。“丢”字,《说文》正体作“”。“甩”字,《说文》正体作“奂”。这些市井俗语的字,《说文》里边还寻得出正体,更何况正正经经的书里边,间或有几个《说文》所没有的字,岂有反寻不出正体的道理么?《说文》里边收的字,既然完全无缺,不能加减,自然他分的部,也一部不能加减的了。《说文》没有出以前,虽然有文字,却没有一部可以查字的书。《仓颉篇》、《尔雅》这些书不分部不说本义,所以只可记记单字和书上的解说,要查他的字形和本义便没有法子想。自从这位许先生做了这部《说文》,从此字的形体在六书上属于哪一类,和造这字时候最初的本义,一一都明白了。人家要查字,随时可以按部去寻。所以论到古来在文字上有大功劳的,一共是三个人:第一个是仓颉,字是他造的。伏羲画八卦,那不过是个记号,所以造文字的第一个人总要推仓颉了。第二个是史籀,其时文字异体太多,他造了大篆出来统一,这在文化普及上是很有大功劳的。第三个就是许慎,他创这分部的例,把文字的形体和本义都弄明白,这也是有大功劳的。至于李斯这些人,便讲不上甚么功劳了。程邈第一个创造隶书,破坏六书精当的规则,虽然他只叫差人皂隶胡乱用用,至于正经行用,是汉朝人没有学问,不关他的事,但是他倘然不造,汉朝又从哪里用起?所以论到罪魁祸首,这程邈在文字上,总要算他一个大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