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自易有太极。始生两仪。而阴阳之义以名。然。道所宜一。理百体而安万化者。则不存乎阳而存乎阴。孔子曰。尺蠖之屈。以求伸一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古今来言道家本乎此。即古今来谈兵之家。亦有未能出乎此者也。每慨世之所谓善槊者。类言势而不言理。夫言势而不言理。是徒知有力。而不知有巧也。非精于技者矣。

山右王先生。自少时经史外。黄帝老子之书。及兵家言。无书不读。而兼通系刺之术。枪法其尤精者也。盖先生深观于盈虚消息之机。熟悉于止齐步法之节。简练揣摩。自成一家。名曰阴符枪。噫。非先生之深于阴符。而能如是乎。

辛亥岁。先生在洛。即以示予。予但观其大略。而未得深悉其蕴。每以为憾。予应乡试居汴。而先生适馆于汴。退食之馀。复出其馆示予。乃悉心观之。先生之枪馆。其潜也。若藏于九泉之下。其发也。若动于九天之上。下无穷。刚柔相易。而其总归于阴之一字。此诚所谓阴符枪者也。夫理无大小。道有深浅。随人所用。皆可会于一源。阴符经言道之书。广大悉备。而先生取其一端。用之一枪。然则观之于枪。亦可知先生知于道矣。昔杨氏之枪。自云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夫以妇人而明枪法。不过知其势。未必能达其理意也。而犹能著一时。而传后世若此。况先生深通叁教之书。准今析古。精练而成。而谓不足传乎天下后世乎。

先生常谓予曰。予本不欲谱。但于悉心此中数十年。而始少有所得。不以公诸天下。亦鸟之于功若知其是哉。于是将枪法集成为诀。而明其进退变化之法。嘱咐于予。因志其大略。而为之序云戟。乾隆岁次乙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