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出自《溪山琴况》中的“健”况。本篇引用“健”况内容不多,主要是其中阐述的“指必甲尖,弦必悬落”和“响如金石,动如风发”,并将“要知健处即指之灵处”改为“要知脆处即指之灵处”。

“脆”字使用相当有新意。在早期琴书文献中,“脆”字用来形容琴材发声灵敏,此处用“两手皆有脆音”来形容弹弦发力的寸劲非常贴切,并在后文中指出此处脆劲乃是出自腕。古琴属于弹拨乐器,弹拨乐器的右手拨弦,小臂和大臂力量强,但缺点在于速度慢,指力长于灵巧快速,缺点在于力度弱,腕部在其中起的作用非常关键,由此可见作者对于琴技有相当的实践经验。本篇在十六法中属于比较突出的一篇,“脆”字的使用和描述都相当精彩,非常有价值。

脆者,健也。于冲和大雅中健其两手,而音不至于滞,两手皆有脆音。第藏之不见①,出之不易。右指靠弦,则音滞而木,故曰指必甲尖,弦必悬落。在指不劲②,则音胶而格③,故曰响如金石,动如风发。要知脆处即指之灵处,指之灵自出于健,而指之健又出于腕。腕中之力既到,则为坚脆。然后识滞气之在弦,不为知音厌听④。

【注释】

①第:但是。

②在:或当作“左”。

③则音胶而格:此指取音黏滞而受阻。胶,像胶一样稠而黏。格,阻碍,限制。

④不为知音厌听:《蕉窗九录》作“当为知音厌听耳”。译文从之。

【译文】

“脆”即是“健”。在冲和大雅的状态中双手用劲,使出音不至于滞涩,两手都能有脆健之音。但需要使这种脆健的音隐含而不显露,不轻易将其放出。右手食指靠在弦上挑出,则出音就会懦钝呆木,所以说挑弦一定要用甲尖,一定要悬空落到弦上。左指不够劲挺,则取音就会黏滞而受阻,所以说出音要像是在敲击金石,运指要像流风般迅劲。应当知道,“脆”之处就是手指灵动之处,手指之灵自然由“健”而生,而手指之“健”又从腕而出。腕中力量到了之后,那么出音就会坚脆。然后就能意识到弦上所存在的滞涩之气,是知音者所不喜欢听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