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元宵一晃就是清明,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里,清明是相当受人重视的,因为清明家家都要上坟扫墓,慎终追远,缅怀祖德,永绥先灵。

依照太阴历推算,清明与寒食,相隔不过两天,唐代沈佺期《岭表逢寒食》诗:“岭外逢寒食,春来不见饧。洛中新甲子,明日是清明。”由此看来寒食清明,变成仅隔一日了。

《舆地记》“祭礼”一节说得很清楚:“祭礼,士大夫庙祀,民间不敢立祠堂,清明祭于墓,七月中旬祭于墓,十月一日祭于家,冬至岁暮忌日,俱祭于家。”千百年来,内地民间扫墓大都是照此奉行的。

古代寒食例不举火,相传是为了纪念介之推被焚绵山的意思,到了清明那天再重复举火,韦庄诗有“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可为明证。清明所举之火,称为新火,在唐代极为盛行,皇上并于是日举行清明赐火。民国二十年笔者在上海名医丁秉臣(济万)府上看到一幅宋人画无款识工笔《清明赐火图》手卷,据乃叔仲英说:“乃叔祖泽周公少从御医马培学医,马以医治慈禧沉疴而得誉,此幅宋画即得之上赏。”根据《荆楚岁时》记载:“唐取榆柳之火,以赐群臣。”据说赐火在朝会散时,由近侍将榆柳树枝点燃后,由皇上亲自分赐群臣,即曰新火。群臣拿出宫廷,火已熄灭,但他们拿着柳枝回家插在门首,清明上坟插柳有人说就是因此演变而来的。

有一年我到江西的修水公干,正赶上清明,当地管清明叫“蛋节”,我觉得很奇怪,同时发现当日家家吃各式各样做法的蛋。当地钟姓是大家族,五世同居,人口繁赜,过蛋节更热闹。他们把青年男女,分成两组,一组画蛋,一组雕蛋。画蛋是选外壳坚硬的鸡蛋或鸭蛋,连壳煮熟,用茜金草榨汁,在蛋壳上蘸汁精绘花鸟虫鱼。起初看不出画的是什么,三天后变成浅蓝颜色,由深而紫,由紫而红,把蛋剥开,蛋白上就显出原绘花鸟虫鱼的图案来了。

梁节庵先生的哲嗣梁叩,是个石聋子,他对画蛋深感兴趣,他画画的基础又好,曾经送我两只得意作品:一是《扫墓图》,提樽携榼,车轿驴马后挂满楮锭冥镪,祭者、哭者、酹者,及焚楮锭、除墓草者无不惟妙惟肖。他用的笔,是他自己精心研究特制,是什么原料,如何制法,他就不肯告诉人了。另一只是绘的京剧《小上坟》,虽然是写意画,可是把萧素玲、刘禄京眉目传情神态,都能曲曲传出,我一直放在书房多宝橱内。有一天四小名旦的毛世来来寓,看见《小上坟》画蛋,喜欢得不忍释手,最后是强索而去变成他桌上的陈设了。

雕蛋虽然江西广东两省都很盛行,据说高手都出在粤东,所以有“画瓷粤不如赣,雕蛋赣不如粤”的说法。他们雕蛋是用细刀将整只蛋镂空,把蛋黄蛋白全部倒出来。故宫刚一开放时,永和宫后殿,曾经陈列过一套《二十四孝图》雕蛋,每只都有一只紫檀座子,其雕刻之精细,真是够得上鬼斧神工了。据说同去参观的李伯悦学长说:“这一套雕蛋出自他们三水名手于白塘的手笔,蛋的空白地方都可以找出于字图记。这一套雕蛋大概刻了一年多才完成,是当年岑西林以重金买来孝敬慈禧太后的,在广东官场中曾经轰动一时,不料想能在故宫看到原物,真是眼福不浅。”不过这套雕蛋是否一并装箱带到台湾来,就不得而知了。

“斗鸡”也是清明应节的游戏,唐明皇在东宫做太子的时候,就喜欢玩斗鸡游戏,等到他荣登大宝之后,特地在内廷设治“鸡坊”,凡民间蓄有峨冠昂尾、镠毫铁距、踤踞雄健良种赉送宫廷,可膺重赏。坊内有五百男童,专司训练调饲,其中有一名十三四岁姣童名叫贾昌的,不但斗鸡走狗,战阵驰逐样样精通,人更轩昂明丽。从清明开始,到立夏雄鸡脱毛为止,每逢朔望都要举行两三场盛大斗鸡,《天宝逸闻》上说:“每逢斗鸡之日,贾昌冠雕翠绣,兜鍪首铠,锦袂利屣,金钺玉斧,拂引群鸡,兀立广场,指挥往返,拊毛振羽,砺喙磨距,抑怒待胜,影随鞭指,低昂有度。”从以上描述,可以想出见唐宫清明斗鸡是多么壮观啦。到了宋代宫廷中把斗鸡的兴趣转移到斗蟋蟀,斗鸡才渐渐地没落了。

清明在唐代又叫做秋千节,唐玄宗是历朝最会享乐的皇帝了,每逢清明佳节,竖立高架以彩绳悬木,坐立其上,推引飘荡,谓之“秋千”。在绿肥红瘦、绿叶丹英之间耸立雕龙的秋千,上面有位轻艳侧立瑁簪珠履的佳人,随风作式,抑扬飘荡,玄宗管它叫半仙之戏,这个名词真是亏他如何想得出来的。时代演变到现在,打秋千已从成人游戏变成了幼童们运动的项目,没有玉貌佳人再玩这种游戏。可是去年我在泰京曼谷,去到一个荣华酒馆吃潮川菜,附近有一架丹漆彩绘高耸入云的秋千架,问了附近住户,才知当地就叫“秋千架”。据说这座秋千架建自素可索王朝,系模仿中土式样建造的,早先每年清明都举行美女打秋千游戏,一时车马喧阗,塞巷填衢,轻跷竞技,还有选美的意味在内呢!

历书载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故名清明,闺中妇女竞着新鞋,出行原野,谓之踏青。”现在每逢周末,无论男女老幼,都以郊外健行为乐,清明踏青,已经成为历史名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