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作画,多宗董源、李成二家,笔法树石各不相似,学者当尽心焉[1]。
树要四面俱有干与枝,盖取其圆润[2]。
树要有身分,画家谓之纽子,要折搭得中,树身各要有发生[3]。
树要偃仰稀密相间,有叶树枝软,面后皆有仰枝[4]。
画石之法,先以淡墨起,可改可救[5],渐用浓墨者为上。
石五十步真,石看三面,用方圆之法,须方多圆少[6]。
董源坡脚下多有碎石,乃画建康山势[7]。董石谓之麻皮皴,坡脚无向笔画边皴起,然后用淡墨破其深凹处[8],著色不离乎此。石著色要重。
董源小山石谓之矾头,山中有云气,此皆金陵山景[9],皴法要渗软,下有沙地,用淡墨扫,屈曲为之[10],再用淡墨破。
山论三远: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开相对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渭之高远[11]。
山水中用笔法谓之筋骨相连[12]。有笔有墨之分:用描处糊突其笔[13],谓之有笔。水笔不动描法[14],谓之有笔。此画家紧要处,山石树木皆用此。
大概树要填空[15]。小树大树,一偃一仰,向背浓淡,各不相犯[16]。繁处间疏处,须要得中[17]。若画得纯熟,自然笔法出现。
画石之妙,用藤黄水浸入墨笔,自然润色[18]。不可多用,多则要滞笔[19]。间用螺青入墨亦妙[20]。吴妆容易人眼,使墨士气[21]。
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22]。登楼望空阔处气韵,看云采,即是山头景物。李成、郭熙皆用此法。郭熙画石如云,古人云“天开图画”者是也[23]。
山水中惟水口最难画[24]。
远水无痕,远人无目[25]。
水出高源[26],自上而下,切不可断脉,要取活流之源。
山头要折搭转换[27],山脉皆顺,此活法也。众峰如相揖逊,万树相从如大军领卒,森然有不可犯之色[28],此写真山之形也。
山坡中可以置屋舍[29],水中可置小艇,从此有生气。山腰用云气,见得山势高不可测。
画石之法最要形象不恶,石有三面,或在上,或左侧,皆可为面[30]。临笔之际,殆要取用[31]。
山下有水潭谓之濑,画此甚有生意,四边用树簇之[32]。
画一窠一石,当逸墨撇脱,有士人家风,才多便人画工之流矣[33]。
或画山水一幅,先立题目,然后著笔[34]。若无题目,便不成画。更要记春夏秋冬景色:春则万物发生,夏则树木繁冗,秋则万象肃杀,冬则烟云黯淡,天色模糊[35]。能画此者为上矣。
李成画坡脚须要数层,取其湿厚[36]。米元章论李光丞有后代,儿孙昌盛,果出为官者最多,画亦有风水存焉[37]。
松树不见根, 喻君子在野[38]。杂树喻小人峥嵘之意[39]。
夏山欲雨,要带水笔。山上有石小块堆其上,谓之矾头。用水笔晕开,加淡螺青,又是一般秀润[40]。画不过意思而已。
冬景借地为雪,要薄粉晕山头。
山水之法在乎随机应变,先记皴法不杂,布置远近相映,大概与写字一般,以熟为妙。纸上难画,绢上矾了好著笔[41],好用颜色,易人眼。先命题目,此谓之上品。古人作画胸次宽阔[42],布景自然,合古人意趣,画法尽矣。
好绢用水喷湿,石上槌眼匾,然后上帧子[43]。矾法:春秋胶矾停,夏日胶多矾少,冬天矾多胶少。
著色螺青拂石上,藤黄人墨树,甚色润好看。作画只是个理字最紧要[44]。吴融诗云:“良工善得丹青理[45]。”
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46]。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李成惜墨如金是也[47]。
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48]。
注释:
[1]宗:谓推尊而效法之,董源:《江表志》、《宣和画谱》,《图绘宝鉴》等均名元。宋江南钟陵人。李成:宋营丘人,唐之宗室。董、李均山水画大家。当:应该;应当。尽心:竭尽心力。黄公望师董巨,亦参李成法。
[2]取:求也。求取;求得。圆润:指树之光洁润泽。
[3]身分:指模样;姿态。纽子:当指关键。纽,指供人操纵的帆键;有关全局的关键。折搭:当指折与搭。折,指树之绉纹,绉折。搭:连接。即搭接。发生:犹出现。
[4]偃仰:俯仰;低昂。面后:前后。
[5]可改可救:可修改可补救。
[6]真:正也。与邪相对。谓石多偏斜也。方圆:指依据描写对象的特点,表现其方正与浑圆。此谓用方正与浑圆之法。
[7]坡脚:中国山水画术语。指山坡靠近地面或水面部分。建康:古都名。即今南京市。又为府、路名,治所亦即今南京市。
[8] 麻皮皴:又谓披麻皴。山水画皴法之一。皴笔以线条为主由上而下,略带弧形,如麻下披,故名。此法为董所创。用笔线条较短,称‘‘短披麻”,适宜表现江南丘陵地貌。淡墨破:即破墨。中国画用墨技法。此谓先画淡墨,乘湿画浓墨;亦有先画浓墨,乘湿施以淡墨或水的:两者均谓之破墨。破墨使两种或两种以上墨色自然融化一体乃妙。
[9]矾头:山水画中山顶的小石堆。形如矾石,故名。金陵山:即钟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山门外。镇江北固山亦弥金陵山。此当指前者,因前则提到“画建康山势”,且董仕南唐李氏。
[10]皴法:中国画技法名。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千墨侧笔而画。屈曲:曲折。
[11]谓:叫做。之:助词。三远:山水画的三种构图方法,黄公望此“三远”说,参合了宋郭熙、韩拙两家“三远”说而提出来的。
[12]筋骨:此乃将书法概念用到绘画上来,书法要讲骨架和格局,其中以气脉相连:绘画亦如此。用笔处要求有力,笔断处也要气脉相连。
[13]糊突:即糊涂。模糊也。笔:笔迹;笔画。模糊其笔迹,故谓“有墨”也。
[14]水笔:一种书画兼用的毛笔。笔头一般用两种毛做成:里面是羊毛或兔毛,以便保存水分;外面裹以狼毛,使毛锋劲挺。明谢肇制《五杂俎·物部四》:“免毫入北地,一经风霜即脆,故长安多用水笔。”
[15]填空:犹填充。填补某个空间。
[16]相犯:侵犯。
[17]间:间杂;夹杂。得中:适当;得宜。
[18]藤黄水:一种黄色颜料。藤黄为一种常绿小乔木,又名海藤,产于印度、越南等地,树皮渗出的黄色树脂,经炼制可作绘画用的黄色颜料,亦称“藤黄”:润色:使增加光彩。
[19]滞笔:谓滞涩行笔。滞,滞涩,阻碍,不流畅。
[20]螺青:颜色名。一种近黑的青色。
[21]吴妆:又称“吴装”。指吴道子人物画突出线条造型,表现一种着色清淡的风格。故吴道子的画有“吴妆”之称。墨士:文人的别称。
[22]描笔:描花之笔;画笔。绘画用的笔。发生:萌发;滋长。兴发也。
[23]天开:谓天予开发、启示。
[24]水口:水流的出人口或其近旁。《尔雅·释水》“瀵,大出尾下”晋郭璞注:“河东汾阴县有水口,如车轮许,溃沸涌,其深无限,名之为瀵。”
[25]远水:指远流的水。无痕:渭不见波痕,不见波浪,无目:谓不见眼睛。
[26]高源:地势高的源头。
[27]转换:更改,改换。折搭转换,似指画山头曲折形势,山脉的连接转换。
[28]揖逊:犹揖让。如人之间行宾主之礼。大军:指重大的军事行动。森然:严整貌。
[29]置:安置;设立。
[30]面:扰前,面前。画家对之描画的一面。
[31]临笔:执笔;下笔。殆:当,必。
[32]簇:围着;拥着。
[33]逸墨:谓放纵自如的墨迹。撇脱:谓画法洒落有致。才:若;如其。多:指笔墨多。黄公望推崇文人画,故赞赏“逸墨撇脱”而不赏识笔墨过多。
[34]题目:指主题;命题。著笔:落笔;下笔。
[35]繁冗:犹繁盛。肃杀:严酷萧瑟貌。模湖:不分明;不清楚。
[36]湿厚:踏实深厚。湿,通湿,指因雨水多而使地土踏实。
[37]米元章:名芾,字元章。宋书画家。李光丞:指李成也。李成为光禄丞第进士:其子李觉践历馆阁,孙李宥为天章阁待制,京都尹。风水:指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山脉等形势,昔谓生者之屋宅谓之阳宅,死者之坟地谓之阴宅:古时认为“风水”的好坏能决定宅主或葬者一家的祸福:此言山水画亦有风水焉。
[38]在野:《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渭庶人。”本谓庶民处于乡野,后用以称不居官当政,与“在朝”、“在位”相对。
[39]峥嵘:渭仕宦得意。宋黄庭坚《次韵子瞻武昌西山》:“山川悠远莫浪许,富贵睁嵘今鼎来。”
[40]一般:一番,一种。
[41]矾:用胶矾水浸湿或洗刷生纸或生绢,使之能吸水适度,便于书凾,叫做“矾”。
[42]胸次:胸间,指胸怀、胸襟。
[43]槌眼匾:谓将生绢上的突出线砣捶扁平。眼,谓如眼之突出物。匾,通扁。上帧子:渭安上画幅。
[44]理:事理;物理
[45]丹青理:当指画理,绘画的原理。明何景明《吴伟飞泉画图歌》:“吴生跌宕得画理,潦草落笔皆可喜。”画理即于用颜料或色彩描画对象也。
[46]畦径:田问小路!指道路。
[47]滋润:犹浸润;使湿润。惜墨如金:指不轻易下笔或不任意挥洒,务使用墨不多而表现内涵丰富。
[48]邪甜俗赖:谓绘画力去的四种毛病。邪为不正规,不学古人,自行其是,信手涂抹,妄生枝节。甜为只在色彩悦目上下功夫,在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