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国画大师张大千从美国回台湾来过旧历年,元宵节前夕,到台湾电视公司去参观,因为演清宫连续剧在荧光幕上轰动一时的“香格格”夏玲玲,也跟京剧名坤伶徐露、严兰静、郭小庄、姜竹华她们,一块在场接待。张大师对这位声名大噪的“香格格”似曾相识,后来经人介绍,才想起这个刁钻俊俏的女孩儿,就是《再生缘》里饰演“香格格”的夏玲玲,大师一时心怀开爽,就在台视接待室里,欣然调彩濡墨画了一枝素心兰的扇面,题的是“一香千艳失,数笔寸心成”,上款落的是为玲玲小友写。在此时此地,以授受双方的年龄、身份、地位来说,用小友两个字,可以说再恰当也没有了。可是由于“小友”这个称呼,让我想起了五十多年前一段有趣的往事。

民国十三年,国父孙中山先生在北平协和医院逝世之后,将灵榇暂移公园社稷坛正殿奉安,供民众瞻仰致敬。彼时笔者虽然尚在求学,可是在党务方面,还担任一部分学运工作,因为治丧大典工作繁巨,人手不够,所以笔者也奉派在灵前担任一点工作,负责散发工作同志吃点心的飞子(早年北平有一种绵纸签字纸条,凭条吃饭,叫饭飞子)。吴稚老当时也在殿里招呼,他老人家衣履朴素,又说的是一口江苏锡常一带的乡音,所以很少有人跟他搭讪。笔者只管散饭飞子,工作比较清闲,他老人家可就跟我聊上啦。好在我锡常一带的土话还能听个七八成,所以到了用饭的时候,我们就结伴而行,到公园里春明馆去用餐。一张飞子规定甜咸包子各两个,鸡丝汤面一碗,要是中等饭量,四个包子一碗汤面,大概可以果腹。谁知道吴稚老平日爱吃甜食,他那碟包子要去咸换甜,茶房因为面点都是一份一份配好的,不肯更换,两个人说来说去,就是夹缠不清。当时笔者口袋还有十多张剩下的饭飞子,只要撕张飞子再来一份,问题立刻解决,当时年轻人做事只想到一人一份,不能乱来,于是把自己的甜包子跟稚老交换,饭后稚老摸摸笔者的头说了句孺子可教也,就蹒跚出园而去。

在总理停灵期间,大家不时碰面,才知道此老就是鼎鼎大名的吴敬恒,他当时住在宣外南半截胡同江苏会馆。有一天笔者在广和居吃完中饭,顺道去江苏会馆看一看稚老,正好赶上稚老午梦初回,兴致很高。聊着聊着,他从瓷帽筒里抽出一卷宣纸,就给笔者写了一副四言篆字对联。上联是“是有真宰”,下联是“时见道心”的兴到之作,那真是朴拙苍劲,骎骎入古,等落款时候他写了“鲁孙小友正腕”。笔者当时可就愣住。稚老是江南人,可能不知道小友这个称谓是清季相公堂子盛行时代,狎客对堂子里相公诗酒酬唱的称谓,那一发愣,稚老似乎有点发觉。一直追问,那时笔者年轻口直,就把当年小友这个称呼给说了出来。稚老听完哈哈一笑,立刻将写好的对联,一把撕碎,仍然原句再写一副,上款改称棣台,并且把我们彼此换包子吃的经过,以暨称呼小友换写对联原委,在对联下方洋洋洒洒写了有百多字的长跋来补白。后来这副篆联张溥老、李石老都看过,都说是稚老兴到的佳作,让笔者好好保存,可惜三十五年仓促来台,未能带出,现在想起来就耿耿于怀。一九七二年元旦随劳军团到金门,曾到稚老骨灰海葬处膜拜,人海苍茫,时光弹指,稚老的音容笑貌,风趣谈吐,好像相去不远。昨日看见大千给夏玲玲画扇题诗,想起了当年吴稚老这段故事,所以写出来,用志当年这段翰墨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