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前著人生之路,共十部,分为三编。三编将分别出版,故易其名。本书原为其第一编。今定名人生之体验。第二编拟名道德自我之建立(此书于三十三年在商务印书舘出版,五十二年于人生出版社重版),第三编拟名物质生命与心(此书于四十二年并入心物与人生一书,于亚洲出版社出版,六十四年学生书局重版)。
(二)本书重直陈人生理趣。于中西先哲之说,虽多所采择,然融裁在我,故绝去征引。称心而谈,期于言皆有指,可以反验诸身;故一义之立,多无论证。
(三)本书立义,无论证,亦无外表之形式系统,各部义蕴,交流互贯,中心思想,即透露文中。故无纲目式之结论,可供人之把握。今为使读者易于悟会其中心思想之所在,姑设下列数问,随意作答。虽有近游戏,然全书归趣,亦可因此而见。
何谓人?今借礼运一语答曰:“人者,天地之心也”。复借尼采一语答曰:“人是须自己超越的。”
何谓生?今借陈白沙弟子谢祐一诗答曰:“生从何处来?化从何处去?化化与生生,便是真立处。”
人生之本在心,何谓心?今借朱子一诗答曰:“此身有物宰其中,虚澈灵台万境融,敛自至微充至大,寂然不动感而通。”
何谓人生之路?今借陆放翁之诗答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复借秦少游一诗答曰:“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何谓人生之价值?今借王安石诗答曰:“岂无他忧能老我,付与天地从兹始。”复借忘名之某诗人之诗答曰:“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何谓理想之人格?今借陆象山一诗答曰:“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
何谓理想之人格之归宿?今借近人梁任公诗二句答曰:“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四)关于本书写作之形式之所以如此,我亦有数聊以解嘲之答复。
本书何以分许多部而似不相统属?今借苏东坡一诗解嘲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见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本书各部义蕴之交流互贯处,何以不先指出?今借王维诗解嘲曰:“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本书何以不用最确切的语言表真理?今借歌德二语解嘲曰:“真理似乎是把光不但放射于一方面,而且也放射于多方面的金刚石般的东西。”“只有不确切的,才是富于创生性的”(Only the Inadequate is Productive)
本书何以说许多话有意的不说到尽头处?今借歌德一语,省略数字变其原意解嘲曰:“我们对高级的原理,只应该有益于世间的范围内说出,其余的我们应该藏在心里。但是它们会和隐藏了的太阳之柔和的光明一样……广布它们的光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