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事下
本篇导读
因篇幅较长,异事分为上下两部分,内容没有太大分别。当中有一部分文字谈论报应。如卷二之《李氏子再生说冥间事》,卷三之《陈昱被冥吏误追》、《孙抃见异人》。做好事得好报,是劝人向善的话,近世常视为骗人的迷信话语。惟从心理学角度思之,帮助别人者,能产生施比受更有福的感念,亦因着主客间之强弱比较,容易理解人生常有欠缺和遗憾,则更能领悟人生,把握个体之幸福,从而乐观面对生老病死,活得更有信心,更从容,更喜悦。做坏事则泯灭良心,于心不安,容易罹祸,如《石普见奴为祟》,发觉是误会,病也就好了。
朱炎学禅
芝上人言:近有节度判官朱炎学禅,久之,忽于《楞严经》若有所得者1。问讲僧义江曰2:『此身死后,此心何住?』江云:『此身未死,此心何住?』炎良久以偈答曰3:『四大不须先后觉4,六根还向用时空5。难将语默呈师也6,只在寻常语默中。』师可之。炎后竟坐化,真庙时人也7。
1 《楞严经》:佛经,唐天竺沙门般密帝所译,共十卷。
2 讲僧:讲经的僧人。
3 偈:梵语云“颂”,汉语言“偈”,原属佛经中的唱词。
4 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风四大物质构成天地万象。觉:觉悟,觉知。佛家语。
5 六根:佛家认为人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以认识世界。从现代科学观点看,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觉六种认知能力,形成人的智慧,去理解人类生存的世界。
6 语默:不语,无言。禅宗主张不用言语而顿悟。
7 真庙:北宋皇帝赵恒的庙号真宗(九九八至一○二二在位),简称真庙。
译文
芝上人说,近日有节度判官朱炎学禅,时间久了,忽然对《楞严经》好像有些心得。问讲僧义江法师说:“这个身躯死后,这个心住在哪里?”义江说:“这个身躯未死时,这个心住在哪里?”过了一段颇长时间,朱炎才以偈语回答:“何须了解地水火风四物的先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用时还向性空。难将不语心事呈告师父,一切只在闲常不言之中。”法师觉得不错。朱炎后来竟然端坐安详离世。他是真宗时代的人。
赏析与点评
“此身未死,此心何住?”宗教之特点,就是让人反省生命,导人深思生命之来源去向,包括在生时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
故南华长老重辨师逸事
契嵩禅师常瞋1,人未尝见其笑;海月慧辨师常喜,人未尝见其怒。予在钱塘,亲见二人皆趺坐而化。嵩既荼毗,火不能坏,益薪炽火,有终不坏者五2。海月比葬,面如生,且微笑。乃知二人以瞋喜作佛事也。世人视身如金玉,不旋踵为粪土,至人反是。予以是知一切法以爱故坏,以舍故常在,岂不然哉!予迁岭南,始识南华重辨长老,语终日,知其有道也。予自岭南还3,则辨已寂久矣。过南华吊其众,问塔墓所在,曰:『我师昔有寿塔南华之东数里,有不悦师者葬之别墓,既七百余日矣,今长老明公独奋不顾,发而归之寿塔。改棺易衣,举体如生,衣皆鲜芳,众乃大愧服。』东坡居士曰:辨视身为何物,弃之尸簋林4,以饲乌鸢何有,安以寿塔为?明公知辨者,特欲以化服同异而已。乃以茗果奠其塔而书其事,以遗其上足南华塔主可兴师5。时元符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 契嵩(sōnɡ):宋代高僧,字中灵,本藤州镡津李氏子。受法于洞山晓聪禅师,居杭州灵隐寺。熙宁四年(一○七一)卒。
2 终不坏者五:《湘山野录》:“契嵩没于杭,火葬讫,不坏者五物,睛、舌、鼻、耳毫、数珠,时恐厚诬,以烈火重歊,愈歊愈坚。”
3 自岭南还:苏轼北归为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
4 尸簋林:《玄应音义·七》:“尸陀林,正音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王舍城侧,死人多送其中。”原指王舍城外郊区居民墓葬地,是荒凉、阴寒、幽深的林区。
5 上足:高足。通常指弟子中之较显要者。
译文
契嵩禅师常怒目而视,旁人未尝见他发笑;海月慧辨师常快乐,旁人未尝见他发怒。我在杭州,亲见二人皆盘坐而离世。契嵩以焚化礼烧尸,火焰不能烧坏遗体,添加木柴以增强烈火高温,但身上有五物始终烧不坏。海月至葬,面色如在生时,而且微笑。才知道两个人分别以瞋怒和快乐去修炼佛法。世人把身体当作金玉,没多久即化为粪土,圣哲之人反其道行之。我由此知道一切法因爱惜而造成破坏,以能舍弃因此得以常存,难道不是如此!我谪迁岭南,才认识南华寺重辨长老,与他谈论终日,知道他是道行高的法师。我从岭南北返,重辨长老已圆寂很久了。经过南华寺慰问僧众,问起重辨的塔墓所在地,他们说:“师父从前有寿塔营置在南华寺东面数里,但有不喜欢师父的人把他安葬在别的墓厝,经过七百多天,现今长老明公独自奋不顾身,发掘出来仍归葬于原来寿塔。想更换棺木及改穿寿衣,发觉整个身体不朽似如生时,衣服依然光鲜芬芳,大家都很惭愧和佩服。”东坡居士说:重辨把身体算作什么东西,拿往尸簋林处丢弃罢了,用来喂饲乌鸦飞鹰也无所谓,何苦用寿塔去安置?明公是深知重辨的人,只不过想利用此机会来感化说服同道和异见的人而已。于是我奉上香茗水果祭奠其塔而书写这件事,并留赠给他的高足、南华寺僧塔主管可兴法师。其时元符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赏析与点评
元符三年(一一○○)十二月十九日,是苏轼的生日,公历已步入新年(一一○一),十多天后即建中靖国元年。苏轼的北归路线,是经粤北韶关南华寺北上。他在自己生日谈法师尸体之处理,固然有客观事缘背景,却令人怀疑苏轼借此抒发其看破生死造化之感触。真正对人类有贡献者,其名万世留存。何必经营陵墓,浪费人间宝贵资源?
冢中弃儿吸蟾气
富彦国在青社,河北大饥,民争归之。有夫妇襁负一子,未几,迫于饥困,不能皆全,弃之道左空冢中而去。岁定1,归乡过此冢,欲收其骨,则儿尚活,肥健愈于未弃时,见父母,匍匐来就。视冢中空无有,惟有一窍滑易,如蛇鼠出入,有大蟾蜍如车轮,气咻咻然,出穴中。意儿在冢中常呼吸此气,故能不食而健。自尔遂不食,年六七岁,肌肤如玉。其父抱儿来京师,以示小儿医张荆筐。张曰:『物之有气者能蛰,燕蛇虾蟆之类是也2。能蛰则能不食,不食则寿,此千岁虾蟆也。决不当与药,若听其不食不娶,长必得道。』父喜,携去,今不知所在。张与余言,盖嘉祐六年也。
1 岁定:定,有停止之义,岁定疑指一年后饥荒停止。
2 燕蛇:燕蛇细长,四肢退化,体表覆盖鳞片。上颔骨较短,前端有沟牙。若沟牙后有数枚细牙,属前沟牙类毒蛇,毒液含神经毒。虾蟆(má):指青蛙和蟾蜍。
译文
富弼字彦国在青州,黄河北部发生严重饥荒,流民争相归附青州。有夫妇背负一个襁褓孩儿,没多久,迫于饥饿困苦,一家无法兼顾,唯有将孩子弃置路旁的空置墓室中而去。一年后,饥荒不再,这家人回乡,路过此冢,想收拾儿子的尸骨,儿子却尚且存活,比起未曾弃置时更加肥硕健壮,看见父母,就匍匐爬来接近他们。视察冢中,空无一物,唯有一洞口滑溜溜,如蛇鼠出入,有大蟾蜍状如车轮,发出“咻咻”一样的吐气声,爬出穴中。估计儿子在冢中常常呼吸此气,所以能不食而健康。自此就不吃东西,到了六七岁年纪,肌肤像玉一样光洁。其父抱儿子到京师来,给小儿医师张荆筐看。张说:“有气的动物能蛰伏而居,如燕蛇、蛤蟆之类就是。能蛰伏而居就可以不进食,不进食则长寿,那是一只千岁蛤蟆呢。绝对不应当用药,若听任他不进食不娶妻,成长以后一定得道。”其父大喜,带孩子回去,现在不知在何方。张荆筐和我谈起此事,大概是嘉祐六年(一○六一)的事。
赏析与点评
灾荒岁月,常有人间惨事。把孩儿弃置途旁,任其自生自灭,可悲之余,现代读者或会联想到狼孩。幼儿能存活下来,是否单靠蟾蜍供养气息,亦未必然。墓场可能有祭品留下供其食用,或附近有居民见之不忍,而留置食品给孩子。至于“自尔遂不食”,能维持多久,或其父所言是否真实,就很难说。
石普见奴为祟
石普好杀人,以杀为娱,未尝知暂悔也。醉中缚一奴,使其指使投之汴河1,指使哀而纵之。既醒而悔,指使畏其暴,不敢以实告。居久之,普病,见奴为祟,自以必死。指使呼奴示之,祟不复出,普亦愈。
1 指使:低级军官,乃州县或将领之属官,平日供差遣。
译文
石普喜欢杀人,把杀人当作娱乐,未曾感到一刻后悔。某次于醉酒时绑起一个奴仆,叫他的指使官将那奴仆投进汴河,指使官哀悯奴仆而放他走。石普醒后心里后悔,但指使官畏惧他残暴,不敢把实况相告。过了好久,石普患病,见到奴仆鬼魂作祟,自以为必死。指使官就呼唤奴仆出来见石普,于是鬼祟不再出现,石普也痊愈了。
赏析与点评
这是疑心生暗鬼、杯弓蛇影的同类故事。从科学角度思考,是潜意识作怪。心病还须心药医,指使官了解来龙去脉,就以行动治疗心理毛病。
陈昱被冥吏误追
今年三月,有书吏陈昱者,暴死三日而苏,云:初见壁有孔,有人自孔掷一物,至地化为人,乃其亡姊也。携其手自孔中出,曰:『冥吏追汝,使我先。』见吏在旁,昏黑如夜,极望有明处,空有桥,榜曰『会明』1。人皆用泥钱,桥极高,有行桥上者。姊曰:『此生天也2。』昱行桥下,然犹有在下者,或为鸟鹊所啄。姊曰:『此网捕者也。』又见一桥,曰『阳明』,人皆用纸钱。有吏曹十余人,以状及纸钱至者,吏辄刻除之,如抽贯然3。已而见冥官,则陈襄述古也4。问昱何故杀乳母,昱曰:『无之。』呼乳母至,血被面,抱婴儿,熟视昱曰:『非此人也,乃门下吏陈周。』官遂放昱还,曰:『路远,当给竹马。』又使诸曹检己籍,曹示之,年六十九,官左班殿直5。曰:『以平生不烧香,故不甚寿。』又曰:『吾辈更此一报,即不同矣。』意谓当超也。昱还,道见追陈周往。既苏,周果死。
1 榜:牌匾。
2 生天:佛教谓死后能转生天界,惟生前需行十善。
3 抽贯:古代铜钱中有方孔,用绳索串连起来成一贯,从贯绳中间抽取若干个钱,叫抽贯。
4 陈襄述古:陈襄,字述古,侯官(今福建侯官)人,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摄浦城(今福建浦城)令。神宗时除侍御史、知制诰,迁枢密直学士。后出知陈州、杭州。见《宋史》卷三二一本传。
5 左班殿直:禁军值班,有殿前左班、右班之分。直通“值”。
译文
今年三月,有书吏陈昱,猝死三日而复苏,他说起初看见墙壁有孔,有人从壁孔掷出一物品,至地上却化为人,就是他死去的姐姐。牵着他的手从孔中出,说:“冥间官吏追你,使我先走。”他见官吏在旁边,天昏黑如夜晚,极目远望有光明的地方,空中有桥,桥上匾额云“会明”。人人都用泥钱,桥极高,有人在桥上走。姐姐说:“这就是转生天界。”陈昱走在桥下,但下面还有人,有人被鸟鹊所啄。他的姐姐说:“这是用网捕鸟的人。”又见一道桥,上写着“阳明”,桥上人都用纸钱。有官吏十余人,能奉上状辞及纸钱的,官吏即刻剔除,像抽掉一贯钱中的若干个。随后见到冥间官吏,却是陈襄述古。问陈昱为什么杀乳母,陈昱说:“没有这回事。”陈襄唤乳母来,乳母血流披面,抱着婴儿,注目细看陈昱,说:“不是这个人,是他门下僚属陈周(干的)。”冥官于是放走陈昱,说:“路远,应当给他竹竿。”又命吏属检查他的生死记录册,吏属拿给他看,应该年六十九,官职至左班殿直。说:“因他平生不烧香,所以不会很长寿。”又说:“我们经此善业报应,结果就不同了。”意谓当超升官职。陈昱返回阳间路上,看见追捕陈周前往。苏醒之后,陈周果然死去。
猪母佛
眉州青神县道侧有一小佛屋,俗谓之『猪母佛』,云百年前有牝猪伏于此,化为泉,有二鲤鱼在泉中,云:『盖猪龙也。』蜀人谓牝猪为母,而立佛堂其上,故以名之。泉出石上,深不及二尺,大旱不竭,而二鲤莫有见者。余一日偶见之,以告妻兄王愿,愿深疑,意余之诞也。余亦不平其见疑,因与愿祷于泉上曰:『余若不诞者,鱼当复见。』已而二鲤复出,愿大惊,再拜谢罪而去。此地应为灵异。青神文及者,以父病求医,夜过其侧,有髽而负琴者邀至室1,及辞以父病,不可留,而其人苦留之,欲晓乃遣去。行未数里,见道傍有劫贼所杀人,赫然未冷也,否则及亦未免耳。泉在石佛镇南五里许,青神二十五里。
1 髽(zhuā):发髻。
译文
眉州青神县的路边,有一所小佛屋,俗称为“猪母佛”,据说百年前有母猪隐藏在此,化为泉水,有两条鲤鱼在泉中游,有人说:“大概就是猪龙。”蜀人称母猪为母,而建立佛堂于上面,所以命名如此。泉水从石上流出,深不及二尺,大旱也不干竭,而两条鲤鱼却没有人看见。我有一天偶然看见,把这事告诉妻兄王愿,愿深觉怀疑,心里以为我在胡说。我也因他怀疑而不大高兴,因此与王愿在泉上祷告,说:“我如果没有错误,鱼应当能再看见。”接着两条鲤鱼就再出现,王愿很惊讶,再三道歉而去。此地应有灵异。青神县有位称文及的人,因父患病而来求医,夜晚经过庙侧,有盘发髻而带着琴的人邀他进室,文及以父亲有病告辞,没有留下,而那人苦苦留他。天将破晓,才送他走。行未数里,见路边有人被劫贼所杀,尸体赫然未冷,如非刚才留下,文及亦难以幸免了。泉水在石佛镇南五里多,离青神县府二十五里。
赏析与点评
文及是孝子,所谓得道多助,善有善报,终能幸免。但被贼劫杀的人,其业报又如何呢?
王翊梦鹿剖桃核而得雄黄
黄州岐亭有王翊者,家富而好善。梦于水边见一人为人所殴伤,几死,见翊而号,翊救之得免。明日偶至水边,见一鹿为猎人所得,已中几枪。翊发悟,以数千赎之。鹿随翊起居,未尝一步舍翊。又翊所居后有茂林果木,一日,有村妇林中见一桃,过熟而绝大,独在木杪,乃取而食之。翊适见,大惊。妇人食已弃其核,翊取而剖之,得雄黄一块如桃仁1,及嚼而吞之,甚甘美。自是断荤肉,斋居一食2,不复杀生,亦可谓异事也。
1 雄黄:一种含硫与砷的矿石,又称石黄、黄金石、鸡冠石,质软性脆,通常呈粒状,橙红色,常产于温泉区。有毒,中药可治肿瘤癌等。
2 斋居一食:意谓过着朴素的居士生活,如僧人般斋戒、独居、每天只食一餐。
译文
黄州岐亭,有一个人名王翊,家里富有而乐善好善。梦见河边有一个人被人殴伤,几乎死亡,看见王翊即大哭,王翊救了他,得以免死。第二天,偶然走到溪边,看见一头鹿被猎人捕捉,身上中了几枪。王翊领悟,遂以数千钱买鹿。鹿随王翊起居,未曾离开王翊一步。王翊所居房子后面有茂密的树林果木,有一天,有个村妇在林中见到一个桃子,桃子熟透而非常大,独留在树顶,就取来吃掉。王翊刚巧看见,大惊。妇人吃完,弃掉那个桃核,王翊拿去剖开,得到一块雄黄,状如桃仁,于是嚼碎并吞下,甚为甜美。自此之后即戒断荤肉,斋戒独居,每天只吃一餐,不再杀生,亦可说是一件异事。
赏析与点评
救受伤的驯鹿,亦另一种善报。但真雄黄有毒,照理不能乱食。
徐则不传晋王广道
东海徐则隐居天台1,绝粒养性。太极真人徐君降之曰:『汝年出八十,当为王者师,然后得道。』晋王广闻其名2,往召之。则谓门人曰:『吾年八十来召我,徐君之言信矣。』遂诣扬州。王请受道法,辞以时日不利。后数日而死,支体如生,道路皆见其徒步归,云:『得放还山。』至旧居,取经书分遗弟子,乃去。既而丧至3。予以谓徐生高世之人,义不为炀帝所污,故辞不肯传其道而死。徐君之言,盖聊以避祸,岂所谓危行言逊者耶?不然,炀帝之行,鬼所唾也,而太极真人肯置之齿牙哉4!
1 徐则:据《隋书》所载,徐则乃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受业于周弘正,隐居缙云山,后入天台山,绝谷养性。
2 晋王广:隋炀帝杨广(六○五至六一八在位)登位前封晋王,镇守扬州。
3 丧:《隋书》原文云:“须臾,尸柩至,方知其灵化。”则此处“丧”指尸柩送达。云死讯亦可。
4 置之齿牙:放在齿牙间,放进口中,即提到。此乃婉转说法。
译文
东海地方有位徐则,隐居天台山,不吃饭而养性。太极真人徐君降下预言说:“你年纪到八十,当成为王者之师,然后得道。”晋王杨广听到他的大名,派人招他。徐则对门人说:“我年八十来招我,徐君的话实现了。”遂到达扬州。晋王请求传授道家之法,徐则推辞说时日不利。过了几天就死去,肢体如有生时,道路上的人都看见他步行回去,他说:“获得批准放归山林。”回到旧居,取经书分赠弟子,然后离去。跟着,尸柩才送到。我因此说,徐生是世外高人,坚心守义不为隋炀帝所玷污,因此推辞、不肯传授其道法而死。徐君的话,不过聊以避免灾祸,岂是行险而语谦那种人呢?否则,隋炀帝之行为,鬼魂亦会唾弃,太极真人哪里肯提及他呢!
先夫人不许发藏
昔吾先君夫人僦宅于眉1,为纱縠行2。一日,二婢子熨帛,足陷于地。视之,深数尺,有大瓮覆以乌木板,先夫人急命以土塞之。瓮有物如人咳声,凡一年乃已,人以为此有宿藏物欲出也。夫人之侄之问者,闻之欲发焉。会吾迁居,之问遂僦此宅,掘丈余,不见瓮所在。其后某官于岐下3,所居大柳下,雪方尺不积;雪晴,地坟起数寸。轼疑是古人藏丹药处,欲发之。亡妻崇德君曰4:『使吾先姑在5,必不发也。』轼愧而止。
1 先君夫人:先君,指父亲苏洵,其夫人程氏,即苏轼之母。僦:租赁。
2 纱縠:地名,眉州属下纱縠镇。行:本象形字,即街道。
3 岐下:岐山之下,在陕西凤翔府范围内。苏轼因任凤翔府通判而居此。
4 崇德君:苏轼妻子王弗,二十七岁卒。封崇德君。
5 先姑:已逝世之家姑。媳妇称丈夫之父母为家翁家姑,俗称公公婆婆。
译文
从前我母亲在眉州租房子,在纱縠镇居住。有一天,两个婢女熨帛时,双脚陷进地里。看一看,地下深陷数尺,有一个大瓮,用黑木板覆盖,我母亲急忙命人用泥土填塞。瓮里有东西发出声音,似人在咳嗽,经历一年才停止,有人以为这里有旧藏物品将要出土。母亲的侄子名之问,听说此事就想发掘。刚好我要迁居,之问就租这房子,掘了一丈多深,却不见瓮之所在。后来我到岐山下凤翔府任官,所居房子的大柳树下,雪下方尺,该处却不积雪。等待雪霁天晴,地下有坟墓隆起数寸。我怀疑这是古人埋藏丹药的地方,就打算发掘。亡妻崇德君当时尚在,说:“假使我婆婆还在,必定不会发掘。”我十分惭愧,乃停止发掘。
记范蜀公遗事
李方叔言1:范蜀公将薨数日2,须发皆变苍,郁然如画也。公平生虚心养气,数尽神往而血气不衰,故发于外耶?然范氏多四乳,固与人异,公又立德如此,其化也必不与万物同尽,盖有不可知者也。元符四年四月五日。
1 李方叔:名。苏轼谪居黄州,方叔以文谒见,轼谓其文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然举试时,轼典贡举,方叔竟落选。见《宋史》卷四四四。
2 范蜀公:范镇,成都人,字景仁。举进士第一,擢起居舍人,知谏院,迁翰林学士兼侍读。后以银青光禄大夫致仕,累封蜀郡公,故称蜀公。见《宋史》卷三三七。薨(hōnɡ):古代天子死亡曰崩,诸侯死亡曰薨。
译文
李方叔说:范镇逝世前几天,须发都变苍白,形象优雅如画。范公平生虚心修养浩然之气,虽年岁已尽、精神离去,但血气不衰,因此而体现于外表吧?范氏有四乳四个奶,肯定与凡人不同,他又立下如此崇高德操,他的物化也一定不会跟万物一般耗尽,其中可能有些是我们不可明白的事。元符四年(一一○一)四月五日。
赏析与点评
“其化也必不与万物同尽,盖有不可知者也。”这句话倒是真理。现代科学虽然昌明,但无法解释的事仍然有很多。有人死了多天而复生,有植物人睡了十多年忽然苏醒过来,等等,早已不是奇闻。男性有多至四个或六个乳房,其实也绝非罕见。范镇死前情状安宁优雅,也是很平常的事。
记张憨子
黄州故县张憨子1,行止如狂人,见人辄骂云:『放火贼!』稍知书,见纸辄书郑谷雪诗2。人使力作,终日不辞。时从人乞,予之钱,不受。冬夏一布褐,三十年不易,然近之不觉有垢秽气。其实如此,至于土人所言,则有甚异者,盖不可知也。
1 张憨(hān)子:《苏诗总案》云:“元丰三年正月,至黄州故县遇张憨子,召以来。不言亦不坐,但俯仰熟视传舍堂中,久之而去。作《张先生诗》。”诗之序曰:“先生不知其名,黄州故县人,本姓卢,为张氏所养。阳狂垢污,寒暑不能侵。常独行市中,夜或不知其所止。往来者欲见之,多不能致。余试使人召之,欣然而来。”可与本节参照。
2 郑谷雪诗:郑谷,字守愚,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唐代诗人。父郑史尝任永州刺史。七岁能诗,光启三年(八八七)进士,官右拾遗,都官郎中。其《雪中偶题》云:“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译文
黄州旧县有一位张憨子,行动举止像狂人,见人就骂:“放火贼!”稍微懂得书写,见到纸张就写郑谷的《雪中偶题》。有人请他做苦工,做整天都不推辞。经常向人乞讨,拿钱给他却不接受。无论冬夏,他都身穿一套布料褐衣,三十年不改,但接近他并不觉得有污垢脏秽气味。他的实况如此,至于当地人所讲,还有很多奇闻异说,多数无从证实。
赏析与点评
佯狂之士,愤世嫉俗,古今皆有。有趣的是,张憨子逢人就骂“放火贼”,是什么原因呢?现代心理学书常以喜欢放火的人为例,指出这种人都有心理毛病。张憨子本人是否即放火贼呢?这里所述数事,其实都不详尽。能写郑谷雪诗《雪中偶题》,是否仅学此一首呢?不受钱,是否接受其他东西如食物呢?身无垢秽气,是否永远只穿着同一布料之褐色衣服却每天更换呢?文章留有尾巴:土人所言,还有很多异事,但苏轼未能证实而不写,可见其行文审慎。
记女仙
予顷在都下,有传太白诗者,其略曰:『朝披梦泽云。』又云:『笠钓清茫茫。』此非世人语也,盖有见太白在肆中而得此诗者。神仙之道,真不可以意度。绍圣元年九月,过广州,访崇道大师何德顺1。有神仙降于其室,自言女仙也。赋诗立成,有超逸绝尘语。或以其托于箕帚2,如世所谓『紫姑神』者疑之3。然味其言,非紫姑所能至。人有入狱鬼、群鸟兽者托于箕帚,岂足怪哉;崇道好事喜客,多与贤士大夫为游,其必有以致之也哉?
1 何德顺:道士,在广州城西天庆观。
2 箕帚:吴中正月上元灯节,有迎箕姑、帚姑之占卜游戏。乃以箕帚着衣,作人形,讲述或显示神仙鬼怪之事。
3 紫姑神:又作子姑神。相传紫姑神是寿阳人李景之妾,为景妻所嫉,每以秽事相次役,正月十五日,含恨而死。
译文
我近来在首都汴京,有人传送李太白的诗,其中大略说:“早晨披上云梦泽的云彩。”又云:“在茫茫湖水中戴着笠子凄清垂钓。”这不是世上凡人的语言,好像有人见到太白在店肆中因而获得这首诗。神仙之道,真不可用心来猜量。绍圣元年(一○九四)九月,我经过广州,访问崇道大师何德顺。有神仙下降到其房间,自言是女仙。赋咏诗歌,立刻完成,有超脱飘逸高出世间之语言。或因其诗中流露出愿为人执箕帚(做人妻子)的意思,犹如世上所谓“紫姑神”而怀疑她。但咀嚼其言辞,并非紫姑仙子所能达到。还有人把入狱鬼、群鸟兽等托附于箕帚之神,又何足怪呢;崇道大师喜欢做事及结纳宾客,与贤士大夫多所交游,他一定有某种感召他人的能力吧?
池鱼踊起
眉州人任达为余言:少时见人家畜数百鱼深池中,沿池砖甃,四周皆屋舍,环绕方丈间凡三十余年,日加长。一日天晴无雷,池中忽发大声如风雨,鱼皆踊起,羊角而上,不知所往。达云:『旧说不以神守,则为蛟龙所取,此殆是尔。』余以为蛟龙必因风雨,疑此鱼圈局三十余年,日有腾拔之念,精神不衰,久而自达,理自然尔。
译文
眉州人任达对我说:少年时代见到人家在深池中畜养数百尾鱼,沿池用砖砌成池壁,四周皆建屋舍,环绕方丈间,达三十余年,不断加长。有一日,天晴无雷,池中忽然发出巨声,如风雨骤作,鱼都跳跃而起,以羊角形状升上天空,不知飞往哪里。任达说:“旧时说法,不用神守,则被蛟龙所取去,大概就是这样了。”我以为蛟龙必借风雨而出,疑此鱼在局限中圈困三十余年,日夕有飞腾拔起之念,精神旺盛,长久之后,能够使自己通达天道,也是很自然的道理。
赏析与点评
此异象,疑似龙卷风之作用。
孙抃见异人
眉之彭山进士有宋筹者,与故参知政事孙抃梦得同赴举,至华阴,大雪,天未明,过华山下。有牌堠云『毛女峰』者,见一老姥坐堠下,鬓如雪而无寒色。时道上未有行者,不知其所从来,雪中亦无足迹。孙与宋相去数百步,宋先过之,亦怪其异,而莫之顾。孙独留连与语,有数百钱挂鞍,尽与之。既追及宋,道其事。宋悔,复还求之,已无所见。是岁,孙第三人及第,而宋老死无成。此事蜀人多知之者。
译文
眉州彭山有一位名叫宋筹的人,与已去世的参知政事孙抃梦得一同出发参加科举考试。到华阴,天下起大雪,天未亮,经过华山下。有个土堡称“毛女峰”,一老妇人坐在土堡前,两鬓如雪,但无畏冷之神态。此时路上没有其他行人,不知道她从哪里来,雪中也没有脚印。孙抃与宋筹距离几百步,宋筹先经过,也觉得奇怪,但没有多看望她。孙抃却逗留一会儿跟她谈话,把马鞍上挂着的几百个铜钱全送给她。孙抃追上宋筹,谈及此事。宋筹觉得悔疚,回头去找她,已经见不到。这年,孙抃以第三人及第,而宋筹到老死也不成功。这件事蜀人多数知道。
赏析与点评
关心鳏寡孤独老人,是应该的;鼓励世人做善事,也是应该的。但是若以为好心必有好报,却可能是逻辑错误。孙抃的文才或本来比宋筹高,若关心老人的换了是宋筹,宋也未必能高中。何况,科举之阅卷,也有主观成分。
修身历
子由言:有一人死而复生,问冥官如何修身,可以免罪?答曰:『子宜置一卷历,昼日之所为,莫夜必记之1,但不记者,是不可言不可作也。无事静坐,便觉一日似两日,若能处置此生常似今日,得至七十,便是百四十岁。人世间何药可能有此效!既无反恶2,又省药钱。此方人人收得,但苦无好汤使,多咽不下。』晁无咎言3:司马温公有言4:『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予亦记前辈有诗曰:『怕人知事莫萌心。』皆至言,可终身守之。
1 莫夜:夜晚。莫,即“暮”。
2 反恶:从相反方向产生坏效果,即坏处、副作用。
3 晁无咎:名补之(一○五三至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著名词作家。
4 司马温公:司马光(一○一九至一○八六),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北宋著名史学家,曾任丞相。
译文
子由说:有一个人死后复活,在阴间曾问冥官,怎样修身才可以免罪。回答说:“你应该放置一卷日历,白天所作所为,晚上必须记下来,所不记的,是不可讲不可做的事。无事而静坐,就会觉得一天好像两天,如果能够安排此生常常像今天一般,活至七十岁,便等于一百四十岁。人世间有哪种药能够有此效果!既无坏处,又省药钱。这药方人人可吸收,但苦无好汤使用,多数吞咽不下。”晁无咎说,司马温公谈过:“我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平生所作所为,未尝有不可以对人讲的事。”我也记得前辈有一首诗说:“怕人知道事情,就莫萌生歹念。”都是至言,可以终生遵守。
赏析与点评
俗语云:“为善最乐。”其最大的好处,未必是业报。如西方圣贤所说,施比受更有福,内心喜乐可以培养自信,增强成功的信念,做起事来更有把握。
技术
本篇导读
技术指方技道术,古代医、卜、星、相,都可包容于此。又因巫与医有密切关系,巫与本土宗教又分不开,故本组文章所讨论的问题,亦涉及宗教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然而,说到底,苏子人生基本原则不外乎“修心养性,看破生死”八个字。
医生
近世医官仇鼎,疗痈肿为当时第一,鼎死,未有继者。今张君宜所能,殆不减鼎。然鼎性行不甚纯淑,世或畏之。今张君用心平和,专以救人为事,殆过于鼎远矣。元丰七年四月七日。
译文
近世医官仇鼎,治疗痈肿病,为当时第一。仇鼎死后,后继无人。现今张君宜所做到的,大概不会比仇鼎差。但仇鼎品性行为不怎么单纯美好,世上有些人会害怕他。当今张君宜用心平和,专以救人为其职责,能力比仇鼎强多了。元丰七年(一○八四)四月七日。
赏析与点评
医术重要,医德亦重要。任何一方面出问题,皆可置人于死地。
论医和语1
男子之生也覆2,女子之生也仰3,其死于水也亦然。男子内阳而外阴,女子反是。故《易》曰『《坤》至柔而动也刚』4,《书》曰『沉潜刚克』5,世之达者6,盖如此也。秦医和曰:『天有六气,淫为六疾:阳淫热疾7,阴淫寒疾8,风淫末疾9,雨淫腹疾10,晦淫惑疾11,明淫心疾12。夫女阳物而晦时13,故淫则为内热蛊惑之疾。』女为蛊惑14,世之知者众,其为阳物而内热,虽良医未之言也。五劳七伤15,皆热中而蒸,晦淫者不为蛊则中风,皆热之所生也。医和之语,吾当表而出之16。读《左氏》,书此。
1 医和:春秋时期秦国名医。晋平公有疾,求助于秦,秦伯命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
2 覆:面向地,背朝天。
3 仰:面朝天,背向地。
4 《坤》至柔而动也刚:语出《坤·文言》。天为乾,地为坤。大地运行,生养万物,故其性能广泛包容而柔顺,能承载万物,故其质宽厚而至大至刚。动指大地运行。
5 沉潜刚克:语出《尚书·洪范》:“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潜,刚克;高明,柔克。”克,能。三德谓正直,能刚,能柔。此处引“潜,刚克”,其实是以借代手法包括了后面的“高明,柔克”,意即潜能刚,高明能柔,如老子所说,水柔弱无比,但洪水如猛兽,刚烈至极;高明强大无伦,能以聪慧接纳一切危难,是亦能柔。
6 达者:达,通达。可指“达则兼济天下”者,即高官厚禄之士,亦可指道德修养臻善、义理通达之人。
7 阳淫热疾:阳属乾,淫指过分。阳刚之气过盛,则心火大动,医家所谓躁热、狂躁之类也。
8 阴淫寒疾:阴属坤,阴气过盛,类似血压偏低者,容易出现体冷畏寒之现象。
9 风淫末疾:末,杜预注以末为四支,即以树木之枝末比喻人之四肢。惟树木之本末亦可指根与梢,故末可能指头部,而非四肢。按:生活中,常见老人吹风太多,容易出现头眩、头疼症状,因脑部血液循环不顺,导致四肢冰冷,以致瘫痪,亦有可能。
10 雨淫腹疾:春夏多雨水,容易滋生细菌,并导致腹泻肚痛。
11 晦淫惑疾:晦,夜。按:原意晦淫似指夜间性生活过度。惟普通人睡眠太多,血液不流通,神智受损,亦容易迷糊疑惑。此句或倒果为因,个性多心疑惑者,属情绪病之一种,或者数日不睡,或者多日嗜睡。
12 明淫心疾:明,白日。原意似讽指白天行淫,即不分日夜纵欲。惟普通人若整天不睡而工作,休息不足,压力太大,亦容易产生心理病,如抑郁症、躁狂症之类。
13 女阳物而晦时:杜预云:“女阴常随男阳,故云阳物。”《左传正义》云:“男为阳,女为阴,女常随男,则女是阳家之物也,而晦夜之时用之,若用之淫过,则生内热蛊惑之疾。”以男性为中心之说法,女人是男人的性工具,在夜间使用,故云阳物。
14 女为蛊惑:蛊是毒虫,惑即迷惑。古代以男性为中心,认为男子易受女色迷惑,即后世所谓红颜祸水,遂视女性为导致灾祸之根源。
15 五劳七伤:五劳,指心劳、肝劳、脾劳、肺劳、肾劳等五脏劳损。七伤,《虚劳候》云:“一曰大饱伤脾;二曰大怒气逆伤肝;三曰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四曰形寒,寒饮伤肺;五曰忧愁思虑伤心;六曰风雨寒暑伤形;七曰大恐惧不节伤志。”
16 表而出之:表,标志。出,揭示出来。
译文
男子出生时面向下,女子出生时面向上,掉进水中溺死时也是这样。一般男子内心刚强而外表阴柔,女子相反。故此《易经》说“《坤》至为柔顺,而一动则刚强无比”,《尚书》说“潜能克服刚锐”,世上通达的人,都是如此这般。秦国的医和说:“大自然有六种气候,若过头则会产生六种疾病:阳气过盛则出现热病,阴气过盛则有寒疾,受风过多则会四肢患病,雨下过量则肚子易病,夜间纵欲过多易生迷乱,白天不加节制,会产生心理毛病。女人是男人的性工具,在夜间使用,故属阳物。过多行房,犹如体内高热有毒蛊而受迷惑之病。”女色使人过分沉迷如受毒虫之害,世上对此了解的人很多,惟女性成为男人性工具而导致内热,即使良医也未能说清楚。五劳七伤,皆中心过热使躯体蒸发消耗,夜里过分纵欲的人即使不受毒虫所害,也会中风,这都来源于心中过热。医和的话,我应当标记并揭示出来。读了《春秋左氏传》,就写下这话。
赏析与点评
苏轼乃据《左传·昭公元年》抒发意见,该段话提及晋侯专注女色,纵心淫欲,造成病患。以今天的话说,就是性生活过度。篇幅所限,无法详说。医和之中心思想为节制,凡事“不节不时”则有害。医和推测,晋侯溺女色,国家可能大乱,主政大臣赵孟可能有危险,甚至死亡。
记与欧公语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柂牙为柂工手汗所渍处1,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昬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馂余,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1 柂(tuò)牙:柂,舵。常见的有平衡舵和升降舵。通常在船尾正中位置开孔,以实木为舵杆插孔,舵杆下方镶接木板为舵叶,可左右活动。舵杆插入船尾中轴孔,以平衡舵为例,底下舵叶活动,可使船只调整方向。柂牙是舵杆的上半部分,露出船尾上,以绞车和绳索操作。
译文
欧阳文忠公说过,有人患病,大夫问他得病缘由,说:“乘船遇到风暴,害怕而得病。”大夫拿一个使用多年的舵牙,在舵工手汗所染渍之处,刮下粉末,混杂丹砂、茯神等物,让他喝下,病就好了。现在的《本草注·别药性论》说:“止汗,取麻黄根节及旧竹扇,磨为粉末,服食。”文忠于是说:“大夫凭心意用药,多数像这般情形,初看似儿戏,既有证验,大概不可轻易就指责。”我于是对文忠公说:“以笔墨烧灰给学者喝,应当可以治迷乱懒惰了吧?据此推而广之,饮用伯夷的洗脸水,可以治疗贪婪;吞食比干吃剩的食物,可以防止谄佞;舐舔樊哙的盾,可以治疗胆怯;嗅闻西施的耳环,可以治好恶疾了。”文忠公于是大笑。元祐六年(一○九一)闰八月十七日,坐船进入颍州地界,因念二十年前在此地见文忠,偶然记得一时谈笑的话,姑且再把它记下。
赏析与点评
几千年来,中国研究者用血汗和经历积累宝贵的医疗知识,记下药方和药物性质,这本来不值得开玩笑。但中医学的缺点,是未能以现代科学所要求的方式提供客观明确的数据以证明,遂使人误会其虚玄。新一代的中医学者,不断努力,随着时间过去,总有一天,中医学必能像西医和西药一样使人信服。
参寥求医
庞安常为医,不志于利,得善书古画,喜辄不自胜。九江胡道士颇得其术,与予用药,无以酬之,为作行草数纸而已,且告之曰:『此安常故事,不可废也。』参寥子病,求医于胡,自度无钱,且不善书画,求予甚急。予戏之曰:『子粲、可、皎、彻之徒1,何不下转语作两首诗乎2?』庞、胡二君与吾辈游,不曰『索我于枯鱼之肆』矣3。
1 粲:僧粲,禅宗三祖僧璨,姓氏及籍贯不详。史料记载,他以白衣的身份拜谒刚从北方逃来舒州司空山(今安徽岳西县西南)避难的二祖慧可,后传其衣钵。可:僧无可,俗姓贾,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贾岛从弟。少时出家为僧,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八二七至八三五)年间,为白阁寺僧。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甚多。皎:皎然,唐代诗僧。本姓谢,名昼,灵运十世孙,湖州人。有《杼山集》十卷,以及著名文学评论作品《诗式》等存世。彻:灵彻,唐代诗僧。本姓汤,字源澄,会稽人。云门寺律僧。至吴兴,与皎然游。
2 转语:禅宗令人转迷开悟之语句。学禅者迷惑不解之时,其师忽然翻转机法,出一语句,而使学禅者顿然领悟,称为转语。
3 索我于枯鱼之肆:语出《庄子·外物篇》。
译文
庞安常做大夫,主要目的不在图利,他得到好的书帖和古画,就喜不自胜。九江的胡道士颇能得其医术,为我用药治疗,我无以酬谢他,写了几张行草书法给他而已,并且告诉他说:“这是安常以往的做法,不应该放弃。”参寥子生病,向胡道士求医,考虑自己无钱,又不善于写书帖绘画,遂紧急向我求助。我和他开玩笑说:“你是僧粲、无可、皎然、灵彻之类僧徒,为什么不下转语作两首诗?”庞、胡二君与我们这群人交游,求生活无异于“到卖咸鱼的店铺找我”(干死)。
王元龙治大风方
王斿元龙言1:『钱子飞有治大风方2,极验,常以施人。一日梦人自云:「天使已以此病人,君违天怒,若施不已,君当得此病,药不能愈。」子飞惧,遂不施。』仆以为天之所病,不可疗耶,则药不应服有效;药有效者,则是天不能病。当是病之祟,畏是药而假天以禁人耳。晋侯之病,为二竖子3,李子豫赤丸4,亦先见于梦,盖有或使之者。子飞不察,为鬼所胁。若余则不然,苟病者得愈,愿代受其苦。家有一方,能下腹中秽恶,在黄州试之,病良已。今后当常以施人。
1 王斿:字元龙,王安石弟安国之子。
2 大风:古代风疾有三种,一种是脑血管栓塞,导致半身不遂,即中风;一种是麻风,又称癞疾,头发皆落,遍体脓血不止;另一种是精神病,疯癫。汉代应劭《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棱》:“位过招殃,灵督其舋,有加无瘳。”风疾恍忽,即神经错乱。
3 “晋侯之病”二句:《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后世称病入膏肓,义源于此。
4 李子豫赤丸:《续搜神记》云:“许永为豫州刺史,镇历阳,其弟得病,心腹坚痛。居一夜,忽闻屏风后有鬼言:‘何不速杀之?明日,李子豫当以赤丸打汝,汝即死矣。’及旦,遂使人迎子豫。既至,病者忽闻腹中有呻吟之声,子豫遂于巾箱中出八毒赤丸以服之。须臾,腹中雷鸣绞转,大利,所病即愈。”大利即大痢,腹泻之后,即痊愈。据此,疑是病得严重时之梦呓。
译文
王斿元龙说:“钱子飞有药方治疗严重风疾,极为应验,经常把药方赠送给人。有一天,梦见有人自语:‘上天使我用这种病加于人身,你违抗天命所怒,若继续施药不停止,你就会得此病,药不能治愈。’子飞恐惧,于是不再施赠药方。”我以为天所传的病,如真的不可治疗的话,则药不应该服食之后有效;药物有效,则是天无意使人生病。应当是出于病魔鬼祟,畏惧此药而假借天意以制止人类治疗而已。晋侯之病,源于两个小病鬼,李子豫以赤丸疗病,事情也是先由梦里知见,可能有这回事而为鬼所驱使。子飞不察,被鬼威胁。如果是我,则不会,若能使病者得以痊愈,我愿代其受苦。家中有一道药方,能使腹中秽恶东西泻出,在黄州曾试用之,病即复原。今后当常常用来施赠给人。
赏析与点评
认为天降病给人,或天降祸给人,遂不应救,则是迷信到极点。苏轼婉转地批判钱子飞之做法;否则,如人们把地震、海啸当作天意,便会袖手旁观。
延年术
自省事以来,闻世所谓道人有延年之术者,如赵抱一、徐登、张元梦,皆近百岁,然竟死,与常人无异。及来黄州,闻浮光有朱元经尤异1,公卿尊师之者甚众,然卒亦病,死时中风搐搦2。但实能黄白3,有余药金皆入官。不知世果无异人耶?抑有而人不见,此等举非耶?不知古所记异人虚实,无乃与此等不大相远,而好事者缘饰之耶4?
1 浮光:当地乡镇地名。
2 搐搦(nuò):痉挛,俗称抽筋,身体肌肉不由自主地抽搐收缩。
3 黄白:指道家炼丹,将矿石化成黄金、白银的法术。
4 好事者:喜欢出头多事的人、喜欢张扬的人,以至传播谣言或兴风作浪的人。
译文
自从懂事以来,听说世上有所谓道人懂得延年之术,例如赵抱一、徐登、张元梦,都活了近百岁,但最后还是死亡,与常人没有分别。来到黄州,听闻浮光有朱元经,尤其神异,公卿尊他为师,为数甚众,但结果也是患病,死时且中风抽筋。但他其实懂制炼金银的法术,剩余的药材和黄金皆归入官府。不知道世上是否确无异人?抑有异人而凡人不能遇见,而这些人的举止都属错误?不知道古代所记异人是虚是实,莫非与这些人相去不远,只是爱好张扬的人大力夸张修饰的结果?
赏析与点评
能怀疑,即具科学精神。下一步是验证与实践。
单骧孙兆
蜀人单骧者,举进士不第,顾以医闻。其术虽本于《难经》、《素问》1,而别出新意,往往巧发奇中,然未能十全也。仁宗皇帝不豫,诏孙兆与骧入侍,有间,赏赉不赀。已而大渐,二子皆坐诛,赖皇太后仁圣2,察其非罪,坐废数年。今骧为朝官,而兆已死矣。予来黄州,邻邑人庞安常者,亦以医闻,其术大类骧,而加之以针术绝妙。然患聋,自不能愈,而愈人之病如神。此古人所以寄论于目睫也耶?骧、安常皆不以贿谢为急,又颇博物,通古今,此所以过人也。元丰五年三月,予偶患左手肿,安常一针而愈,聊为记之。
1 《难经》:古代医书,二卷八十一篇。传说为秦越人扁鹊所撰。《素问》:《黄帝内经》之一,记载黄帝与岐伯对话。二书与《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中医学四大经典。
2 皇太后:指仁宗第二任皇后曹氏(一○一六至一○七九),名将曹彬孙女,封慈圣光献皇后。原籍真定灵寿(今河北灵寿县)。
译文
蜀地有人名叫单骧,参加进士考试未能登第,独以医术闻名于世。他的医术虽源自《难经》、《素问》,却别出新意,往往富有巧思并离奇医好,但未能百分之百治愈。仁宗皇帝临近驾崩,诏命孙兆与单骧入内宫诊病,在短时间内有不少赏赐。仁宗不久去世,二子都因此受死罪,倚赖皇太后仁圣,体察他们没有罪过,他们因此事也被废职数年。今单骧仍做朝官,而孙兆已经死了。我来黄州,邻邑人庞安常,也是以医术闻名,他的医术很像单骧,再加上针灸之术,绝妙无比。但他耳聋,自己无法治疗自己,而治愈别人的病却如神仙般。这就是古人所谓人自己的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吧?单骧、庞安常都不注重别人贿赠酬谢,且颇为博学多识,通达古今,这就是他们的过人之处。元丰五年(一○八二)三月,我偶然患了左手肿病,安常下一针就痊愈,聊且记下。
赏析与点评
准确判断病源,准确下药,极不容易。闽谚谓医者主人福,是说治病过程常带偶然成分。现在所谓“会诊”,集合多名医生,共同观察研析病情,将错误减少至最微,但鉴于科学研究未臻至境,未知之数仍多,治病仍无万全之策。另一方面,文中记太后不追究医官失职,可谓理智。
僧相欧阳公
欧阳文忠公尝语:『少时有僧相我:「耳白于面,名满天下;唇不着齿1,无事得谤。」其言颇验。』耳白于面,则众所共见,唇不着齿,余亦不敢问公,不知其何如也。
1 唇不着齿:着,当如着衣之着;衣以蔽体,唇以蔽齿,唇不蔽齿,则形成牙齿外露,类似哨牙。此话疑是暗示,意指开口多言,唇齿常常外露,而言多必失,易得罪别人,招来怨谤。
译文
欧阳文忠公曾经说:“少年时,有僧人为我相命,说:‘耳比面白,名满天下;唇不着齿,无事遭谤。’他的话颇算应验。”耳比面白,众人都能看见;“唇不着齿”这话,我不敢问欧公,不知当中说什么。
赏析与点评
“唇不着齿”这话,如果我们能猜透,以苏轼之聪明,理应难不倒他。一是当时的确没有问欧公,留空以纪实,二是故弄玄虚,留白以让后人驰想。
记真君签1
冲妙先生季君思聪,所制观妙法象2,居士以忧患之余3,稽首洗心4,归命真寂5,自惟尘缘深重6,恐此志未遂,敢以签卜,得吴真君第三签7,云:『平生常无患,见善其何乐。执心既坚固,见善勤修学。』敬再拜受教,书《庄子·养生》一篇,致自厉之意,不敢废坠,真圣验之。绍圣元年八月二十一日,东坡居士南迁过虔8,与王嵓翁同谒祥符宫,拜九天使者堂下9,观之妙象,实同此言。
1 真君:道家率性自然,以真为主体,故由真道而真君、真人、真圣等,皆言获得自然至道。
2 所制:疑指扶乩、求签等手法。
3 居士:苏轼自称。宋代逐渐三教合一,居士于佛、道兼用。
4 稽首:叩头。洗心:净化心灵向善,俗语称洗心革面,即改邪归正。
5 归命真寂:真指自然,寂,指静默无为;归命,谓皈依性命于某处,此指诚心归附。
6 尘缘深重:尘缘,世间事务;深重,负担极重,指热心世务。
7 吴真君:疑即吴猛。据《太平广记》所载,吴真君名猛,字世云,家于豫章武宁县(今江西九江巿武宁县),事父母以孝闻,懂道术。
8 南迁过虔:虔,虔州,今江西赣州。南迁指苏轼贬惠州安置,路过虔州。
9 九天使者:据《太平广记》所载,唐开元中,玄宗梦神仙羽卫,千乘万骑,集于空中。有一人朱衣金冠,乘车而下,谒帝曰:“我九天采访,巡纠人间,欲于庐山西北。置一下宫,自有木石基址,但须工力而已。”帝即遣中使,诣山西北,果有基迹宛然。信宿,有巨木数千段。自然而至,非人所运。……初玄宗梦神人,因召天台道士司马承祯,以访其事。承祯奏曰:“今名山岳渎血食之神,以主祭祠,太上虑其妄作威福,以害蒸黎,分命上真,监莅川岳,有五岳真君焉。又青城丈人为五岳之长。潜山九天司命主九天生籍。庐山九天使者执三天之符,弹劾万神,皆为五岳上司,盍各置庙,以斋食为飨。”玄宗从之。是岁,五岳三山。各置庙焉。
译文
冲妙先生姓季名思聪,其占卜的手法,能使人观察玄妙之道,以及自然法则及万象。我东坡居士在饱经忧患之后,愿叩头净心,归依寂静之道,自觉俗务负担极重,恐怕这归依道家之志未能达成,乃大胆以签问卜,获得吴真君第三签,说:“平生常无祸患,看见善事即感快乐。坚执之心牢固不变,见善更加勤心修炼。”我虔敬此心再拜以接受教导,又誊抄《庄子·养生》篇,以作自我磨砺之意,不敢废弃修为,冀望真圣验证我之诚意。绍圣元年(一○九四)八月二十一日,我东坡居士南迁经过虔州,与王嵓翁一起到祥符宫参拜,于堂下叩拜九天使者神像,观察奇妙的术数,情况与所言相同。
赏析与点评
从宗教修为方面讲,“尘缘深重”,实略带贬意,等于说热心追逐功名利禄,虽未至罪孽深重,亦离不开是非,距过障不远,早晚将堕灾劫之中。
信道、智法说1
东坡居士迁于海南,忧患之余,戊寅九月晦2,游天庆观,谒北极真圣3,探灵签,以决余生之祸福吉凶4。其辞曰:『道以信为合,法以智为先。二者不离析,寿命不得延。』览之竦然,若有所得,书而藏之,以无忘信道、法智二者不相离之意。轼恭书:古之真人未有不以信人者5,子思则曰:『自诚明谓之性』6,此之谓也。孟子曰:『执中无权,由执一也7。』法而不智,则天下之死法也。道不患不知,患不凝;法不患不立,患不活。以信合道,则道凝;以智先法,则法活。道凝而法活,虽度世可也8,况延寿乎?
1 信道、智法:信、智,均属动词;道、法为概念名词。简单地说,原意谓应信服道,以理智实施法则。
2 九月晦:晦本指每月最后一天,次日为朔。惟晦亦可指昏暗不明。孔凡礼《三苏年谱》系此事于九月廿九日,而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云:“又于(元符元年)九月四日游天庆观,有《信道、法智说》。”系于九月四日。
3 北极真圣:北极紫微大帝,道教神祇之一。
4 决:决断,解决,此指清楚了解。
5 不以信人者:信,诚信;人,做人,为人;不以信人者,不凭据诚信而做人的。
6 自诚明谓之性:自,从,源自;诚,真诚;明,明白;性,天性。语出《中庸》。据说子思是《中庸》的作者。
7 “执中无权”两句:语出《孟子·尽心上》。执,秉持、执着;权,权宜变通;由,犹。《孟子》原文,是说与其像杨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或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而苦行,不如像子莫秉持中道,便宜行事。
8 度世:出世成仙。《论衡·无形》:“称赤松、王乔好道为仙,度世不死,是又虚也。”
译文
我东坡居士在谪迁海南岛期间,饱经忧患,元符元年(一○九八)九月廿九日,游天庆观,拜谒北极真圣像,探求灵签,以明了余生之祸福吉凶。灵签之辞说:“道以诚信为合宜,法以智慧为先行。二者不分开处理,岁寿运命不能延伸。”看了心里惊惧,若有所得,写下来并收藏好,以示不要忘记信道、法智两方面不能相离弃之意。我恭敬地书写下来:古代的真人未尝不凭据诚信去做人的。子思说:“缘出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叫作天性”,就是这道理了。孟子说:“秉执中道而不权宜变通,等于执着一点、一成不变。”师法往圣而不以智执行,则成为天下的死法。道不怕人不知,最怕不凝聚团结;法不怕不能树立,最怕不能灵活施行。以诚信来结合道,则道可以凝聚众人;以智慧先决于法,则法可灵活施行。道能凝聚而法可灵活,就是升仙也可以了,何况延长年寿呢?
赏析与点评
灵签富有神学与科学意味:“道以信为合,法以智为先。二者不离析,寿命不得延。”惟“二者不离析,寿命不得延”此两句有歧义,可指“二者永不能离析,所以寿命不得延长”,属因果句,亦可指“二者如不离析,寿命就不得延长”,属条件句。
以今日事理观之,道近宗教,惟信心是从,不容置疑;法近格物,以客观法则规条细析之,以理智判断,不应迷信;故道法不能兼容,两者若不分开处理,相互矛盾,容易陷入迷思,令人伤神苦恼,何以长寿?苏子聪明,故意折中融合,最后达到道凝而法治境界。此中是否有歪曲概念之意,值得再三思考。
费孝先卦影
至和二年,成都人有费孝先者始来眉山,云:近游青城山1,访老人村,坏其一竹床。孝先谢不敏,且欲偿其直2。老人笑曰:『子视其下字云:此床以某年月日某造,至某年月日为费孝先所坏。成坏自有数3,子何以偿为!』孝先知其异,乃留师事之,老人受以《易》轨革卦影之术4,前此未知有此学者。后五六年,孝先以致富。今死矣,然四方治其学者,所在而有,皆自托于孝先,真伪不可知也。聊复记之,使后人知卦影之所自也。
1 青城山:在四川都江堰市西南,道教名山之一。
2 直:值,价值。
3 数:定数。
4 《易》轨革卦影之术:古代占验术,结合卦象、图画、讨论占卜历算等。具体起源时间不详。
译文
至和二年(一○五五),成都有一个叫费孝先的人,初次来眉山,说:最近游青城山,访老人村,弄坏一张竹床。孝先谢罪,自称笨拙,而且想照价赔偿。老人笑着说:“你看看底下有字说:此床某年月日由某人制造,至某年月日为费孝先所弄坏。成坏自有定数,你何须赔偿!”孝先心知事不寻常,就留下拜他为师。老人以《易经》轨革卦影之术授他,在此之前没有知道这种学问的人。过了五六年,孝先因此致富。现在他死了,但各地研究这种学问的人,到处都有,皆自托辞说出于费孝先,真假不能辨别。聊且再记此事,使后人知道卦影之说从哪里产生。
赏析与点评
据魏泰记载,“自至和(一○五四至一○五六)、嘉祐(一○五六至一○六三)以来,费孝先以术名天下,士大夫无不作卦影,而应者甚多。”费孝先以卦影活跃数十年,经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影响十分巨大,有关记载,亦十分神奇。苏轼以一句“真伪不可知也”以概括之,亦可谓具深意矣。
记天心正法咒
王君善书符1,行天心正法2,为里人疗疾驱邪。仆尝传此咒法,当以传王君。其辞曰:『汝是已死我,我是未死汝。汝若不吾祟,吾亦不汝苦。』
1 书符:书写、绘画符咒。
2 天心正法:道教派系之一,出于天师道,强调内外兼修,以传天心正法得名。
译文
王君擅长使用书符,施行天心正法,为邻里左右治病驱邪。我也曾经传授这种符咒法,应当将之传给王君。其文辞说:“你是已死的我,我是未死的你。你如果不作祟害我,我也不会令你受苦。”
辨五星聚东井
天上失星,崔浩乃云1:『当出东井』2,已而果然,所谓『亿则屡中』者耶3?汉十月4,五星聚东井5,金、水尝附日不远6;而十月,日在箕、尾7,此浩所以疑其妄8。以余度之,十月为正9,盖十月乃今之八月尔。八月而得七月节10,则日犹在翼、轸间11,则金、水聚于井亦不甚远。方是时,沛公未得天下,甘、石何意谄之12?浩之说,未足信也。
1 崔浩:北魏清河(今山东武城县)人,字伯渊,少好文学,博览经史,以至玄象阴阳百家之言。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帝,官至司徒,助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
2 当出东井:东井,星宿名,即井宿。据《魏书·崔浩传》,初,姚兴死之前岁也,太史奏:荧惑在匏瓜星中,一夜忽然亡失,不知所在。或谓下入危亡之国,将为童谣妖言,而后行其灾祸。太宗闻之,大惊,乃召诸硕儒十数人,令与史官求其所诣。浩对曰:“按《春秋左氏传》说神降于莘,其至之日,各以其物祭也。请以日辰推之,庚午之夕,辛未之朝,天有阴云,荧惑之亡,当在此二日之内。庚之与未,皆主于秦,辛为西夷。今姚兴据咸阳,是荧惑入秦矣。”……后八十日,荧惑星果然出于东井。明年,姚兴死,二子交兵,三年,姚秦国亡。
3 亿则屡中:语出《论语·先进》:“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亿”通“臆”,猜测。屡屡猜中。
4 汉十月:此特指汉高祖元年(前二○六)十月。
5 五星聚东井:《汉书·高帝纪上》:“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东井。沛公至灞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应劭注:“东井,秦之分野。五星所在,其下当有圣人以义取天下。”《汉书·天文志》:“汉元年十月,五星聚于东井,以历推之,从岁星也。此高皇帝受命之符也。故客谓张耳曰:‘东井秦地,汉王入秦,五星从岁星聚,当以义取天下。’”
6 金、水尝附日不远:金、水,二星名。古代认为金星与水星依附日星(太阳)而行。
7 箕、尾:箕星和尾星,二十八宿之属。
8 此浩所以疑其妄:这句话似应解作:此崔浩之见,我所以怀疑他乱说。
9 十月为正:正,正月;以十月为岁首。古代历法定岁首,夏建寅(阴历正月)、殷建丑(夏历十二月)、周建子(夏历十一月)、秦建亥(夏历十月);至汉武帝元封六年(前一○五),制太初历,改以正月为岁首,延用至今。可见刘邦登位时,岁首乃十月。
10 节:节令。一年八节,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虽云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惟立秋实际上多在六月尾七月间,故云八月而得七月节。
11 日犹在翼、轸间:翼、轸,星名。
12 甘、石:《史记·天官书》:“昔之传天数者,在齐,甘公;魏,石申。”以甘、石借代,泛指天文历官。
译文
天上失去荧惑星的踪影,崔浩于是说:“当出东井”,后来其事证实,乃属所谓“屡猜屡中”了罢?汉代十月,五星聚集东井,金星、水星应该是依附太阳不远处;而十月,日在箕星、尾星之间;此崔浩之论,我所以怀疑其诞妄。以我推度,汉初以夏历十月为正月,则第十月等于今天之八月而已。八月还在七月节范围中,太阳仍然留在翼星、轸星之间,而金星、水星聚集于东井座,距离也不会太远。正当此时,沛公刘邦尚未取得天下,甘公、石申之类的天文历官,岂非意在谄谀?崔浩之说,实未足以征信。
赏析与点评
这篇记载,可见苏轼富有怀疑精神。还须细心思虑、推测、求证,以寻真相。
四民
本篇导读
“四民”指士农工商;“百姓”谓百官族姓,“人”与“民”在《论语》等书中的使用也不一样,似乎有点儿阶级成分的意味。这类统称的概念,今天我们不以为意,大致视为一律平等,古代其实有各种各样的区分或类别。区别,可能与血统有关,也可能与职业有关,更多的是与财富、权力或知识有关。《论贫士》谈士阶层,士是知识分子,但当中却涉及马皇后与晋惠帝,其实是谈识见;《梁贾说》谈商人、《梁工说》谈丹道冶炼,并非讲工匠。严格地说,这一组文字以“四民”为标题,有点儿文不对题。不过,既然大家都反对以今人的尺度去评论古人,只好说,“一样米养百样人”,人生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而某些人的行为作风不值得恭维。
论贫士
俗传书生入官库,见钱不识。或怪而问之,生曰:『固知其为钱,但怪其不在纸裹中耳。』予偶读渊明《归去来辞》云:『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乃知俗传信而有征。使瓶有储粟,亦甚微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见粟也耶?《马后纪》1:夫人见大练以为异物;晋惠帝问饥民何不食肉糜2,细思之皆一理也,聊为好事者一笑。永叔常言:『孟郊诗:「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纵使堪织,能得多少?』
1 《马后纪》:《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卷十上。汉明帝马后,马援之女,常着大练(即粗帛),宫中妃嫔视为异物。
2 晋惠帝:武帝子惠帝,生性痴呆,人告以民饥,他反问道:“百姓饿死,何不食肉糜?”
译文
俗传有书生进入官库,见到钱也不懂。有人感到奇怪而问他,书生说:“肯定知道是钱,只是奇怪钱为什么不在纸包裹之中而已。”我偶然读渊明《归去来辞》说:“幼小孩童满室,而瓶中没有储存谷粟。”乃明白世俗所传确信而有证据。假使瓶里有储存谷粟,也一定很少,这老翁平生只是在瓶中见到谷粟吧?《马后纪》:宫中妃嫔见皇后穿着粗帛,以为是奇异物品;晋惠帝,问饥饿的百姓为什么不吃肉粥,仔细思考,都是同一道理,聊且说来让好事者笑一笑。欧阳永叔常说:“孟郊诗:‘鬓边虽有白丝,却不足以编织寒衣’,纵使可以编织,能编得多少?”
赏析与点评
当世所谓智商测验,与阅历有莫大关系。见闻多,可以增长知识。晋惠帝问饥民何以不吃肉糜,因为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不识民间疾苦,那也难怪他。陶渊明提及以瓶储粟,可能是古今器物名称体制不同,也可能是夸张(故意缩小),像孟郊所咏,文学用语是不能以逻辑深究的。
梁贾说
梁民有贾于南者1,七年而后返。茹杏实海藻2,呼吸山川之秀,饮泉之香,食土之洁,泠泠风气,如在其左右,朔易弦化3,磨去风瘤4,望之蝤蛴然5,盖项领也。倦游以归,顾视形影,日有德色,徜徉旧都,踌躇顾乎四邻,意都之人与邻之人,十九莫己若也。入其闺,登其堂,视其妻,反惊以走:『是何怪耶?』妻劳之,则曰:『何关于汝!』馈之浆,则愤不饮;举案而饲之,则愤不食;与之语,则向墙而欷歔;披巾栉而视之6,则唾而不顾。谓其妻曰:『若何足以当我?亟去之7!』妻俛而怍8,仰而叹曰:『闻之:居富贵者不易糟糠9,有姬姜者不弃憔悴10。子以无瘿归11,我以有瘿逐。呜呼,瘿邪!非妾妇之罪也!』妻竟出。于是贾归家三年,乡之人憎其行,不与婚。而土地风气,蒸变其毛脉,啜菽饮水,动摇其肌肤,前之丑稍稍复故。于是还其室12,敬相待如初。君子谓是行也,知贾之薄于礼义多矣。居士曰:贫易主,贵易交,不常其所守,兹名教之罪人,而不知学术者,蹈而不知耻也。交战乎利害之场,而相胜于是非之境,往往以忠臣为敌国,孝子为格虏,前后纷纭,何独梁贾哉!
1 梁:梁州,原指陕西汉中一带。惟宋代首都汴梁,乃古代大梁所在地,或指此。
2 杏实海藻:杏仁、海藻,中医用作治疗瘿病之药物。
3 朔:朔望,借代岁月。弦:音乐。化:变化。
4 磨:消磨,消肿。风:指麻风之类肿块。瘤:瘿瘤,大脖子肿瘤。
5 蝤蛴(qiúqí):本是天牛的幼虫,以之比喻妇女颈项洁白丰润,如天牛幼虫,优美动人。《诗经·卫风·硕人》:“领如蝤蛴。”
6 披巾栉(zhì):拿上毛巾和梳子,巾栉泛指盥洗用品。披,形容双手张开奉上毛巾,动作连及梳栉。
7 亟去之:快离开这里。亟,急。
8 俛而怍:低头而且感到惭愧。
9 糟糠:指贫困时期一同艰苦生活的妻子,俗称糟糠之妻。
10 姬:妾。姜:指庄姜,《诗经·卫风·硕人》赞美卫庄公妻庄姜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按:《左传》谓“虽有姬姜,无弃蕉萃”之说。
11 瘿(yǐnɡ):颈部生肿瘤,俗称大脖子。古代认为此病源于情志内伤及水土因素,现代多以为与缺碘有关,而导致甲状腺出毛病。
12 还其室:室,妻室;妻子返回家里。
译文
梁州一位居民到南方买卖,七年后回家。长期食用杏仁和海藻,呼吸南国山川秀气,饮用清香的泉水,食品产自洁净的泥土,走起路来,好像泠泠清风在他左右随身附影;因岁月变迁,肿瘤已消磨,看起来像天牛幼虫般洁白动人,那就是颈项了。在外住久了,生厌倦之心而回归,顾视自己的躯体影子,每日都有自得之神色,在古老的都城里徜徉徘徊,看到邻居,踌躇满志,心中以为都中人与邻里,十居其九比不上自己。进入闺房,登上厅堂,看到妻子,惊得要逃跑:“这是什么怪物?”妻子服侍他,他却说:“跟你有什么关系!”给水他喝,则愤而不饮;端起盘子奉上食物给他吃,也怒而不吃;跟他说话,则面向墙壁而欷歔叹息;双手奉上巾栉并看着他,则口吐涎沫、不肯面对,对妻子说:“你怎配当我妻子?快给我滚开!”妻子低头惭愧,而后仰面叹息说:“听人说:身处富贵的人不会换掉糟糠之妻,家里姬妾美若姬姜,也不会厌弃陋贱之妻。夫君瘿瘤消失而回来,我因有瘿瘤而被驱逐。啊呀,瘿瘤啊!这不是妾妇的过错呀!”妻子终于被休。这商人归家三年,乡人痛恨其行为,不和他谈婚事。而土地风霜,寒暑凝蒸,慢慢改变其血脉,食用豆菽、饮用水流,开始改变他的肌肉皮肤,以前的丑态又稍稍恢复了。这样只好让妻子回家,互相敬重、相待如初。君子谈及这种行为,深知商贾对于礼义多不重视。东坡居士说:贫困则转换东家,富贵则改变交友对象,不会永久坚守道义,这是名教的罪人,而不知学问道术的人,蹈此境地而不知羞耻。人在利害场所交战,在是非环境中相竞逐,往往把忠臣当作仇敌,把孝子视为桀骜不驯的人,前后转变,花样繁多,何只梁州商贾一人呀!
赏析与点评
估计这是一篇寓言,这也是我国民间常见的现象。美国作家赛珍珠曾以《大地》(The Good Earth)获颁诺贝尔文学奖,该书写的是近代中国农民暴发户与其妻妾子女的故事。
梁工说
梁工治丹灶有日矣1。或有自三峰来2,持淮南王书3,欲授枕中奇秘坎离生养之法4,阴阳九六之数5,子女南北之位6,或黄或白7,生生而不穷,以是强兵,以是绪余以博施济众。而其始也,密室为场,空地为炉,外烬山木之上煮天一,坯父鼎母8,养以既济9,风火絪缊10,而瓦砾化生。方士未毕其说,工悦之,然以为尽之矣。退试其术,逾月破灶,而黄金已芽矣。于是谢方士,方士曰:『子得予之方,未得究其良,知其一不知其二。余弗邀利于子,后日不成,不以相仇,则子之惠也。』工重谢之曰:『若之术殚于是矣,予固知之矣,岂若愚我者哉!』遂歌《骊驹》以遣送之。束书在于腰,长揖而去。工日治其诀,更增益剂量,其贪婪无厌。童东山之木11,汲西江之水,夜火属月魄,昼火属日光,操之弥勤,而其术愈疏,为之不已。而其费滋甚,牛马销于铅汞,室庐尽于钳锤,券土田,质妻子,萧条繿缕,而其效不进。至老以死,终不悟。君子曰:术之不慎,学之不至者然也,非师之罪也。居士曰:杇墙画墁12,天下之贱工,而莫不有师。问之不下,思之不熟,与无师同。其师之不至13,杇墙画墁之不若也。不至,则欺其中,亦以欺其外。欺其中者己穷,欺外者人穷。如梁工盖自穷,亦安能穷人哉!
1 丹灶:指冶炼术。灶同“灶”。
2 三峰:山名。江苏句容东南有茅山,其大、中、小三座山峰曰三峰。
3 淮南王书:即《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召集门客编集。属道家典籍。
4 枕中奇秘:唐孙思邈著《枕中方》,又名《摄养枕中方》,谈摄生缮性之法。坎离生养:《周易》中坎卦为水、离卦为火,两者相克亦相济。道教徒以坎男指汞,炼内丹者则以之喻阴精,又以离女为铅,炼内丹时指阳气。道家强调相生相克以求平衡,遂衍生采阴补阳之说。
5 阴阳九六之数:《周易》之卦,阳爻归于九,阴爻归于六,故九六实爻之别称。
6 子女南北之位:《周易·说卦》有所谓乾坤六子:“乾,天也,故称父。坤,地也,故称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而孔颖达疏认为乾坤六子乃先贤以此显明父子之道。南北之位,当《周易》作为占卦工具时,会计算上述三男三女所处东西南北方位,再定吉凶。
7 或黄或白:黄指金,白指银,以其色喻。
8 坯父鼎母:坯,陶冶之器,土制器具。《后汉书·崔骃传》:“参差同量,坯冶一陶。”父指乾或阳,母喻坤或阴。句意谓以坯鼎器具冶炼阴阳万物。
9 养以既济:《周易》中“既济”卦辞为:“亨,小,利贞。”初时小顺利。养,冶炼。
10 风火絪缊:以风助火之势,推动阴阳冶炼之功。缊亦作“氤氲”,阴阳二气交融。《周易·系辞》下︰“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11 童:斩伐清光。
12 杇墙画墁:杇墙指粉刷墙壁,画墁指在墙上画图。此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以杇墙和画墁借代为建筑方面最低等的工作,表示极容易而肤浅的技术,连这事也须有老师傅教导。另一个意思是,弄不好,这边把墙壁粉刷好,那边就把墙壁上乱画弄脏,全功尽废,所以要老师有序地教导。
13 师之不至:师,作动词,即学习某种技艺未到家。
译文
梁地一位工匠从事丹灶冶炼之术很长时间了。有人从三峰山来,拿着《淮南子》,想教授他枕中奇秘所提摄生缮性、坎离生养阴阳调补之法,还有阴阳九六宇宙变化之术数,求取子女及以方位定益之策,获致金银财富,可以生生不息永不困穷,借此来强兵壮国,还可用剩余的小法术去广泛施舍和救济群众。开始的时候,把房间封密作为冶炼之场地,腾空地方建筑起炉灶,尽取屋外山上的林木来烧烬,烟火直达天极;以坯鼎器具冶炼阴阳万物,符合既济亨通之卦,借风助火之势,推动冶炼阴阳之功,连瓦砾亦可变化产生奇妙之物。方士尚未讲完学说,梁工已很高兴,感到尽得其学了。退下来就试验方士所说的冶炼之法。满一个月,打开炉灶,黄金已现雏形了。于是感谢方士,方士说:“你虽得传我的方术,但未能深达优良境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不向你要求利益,日后冶炼不成功,不要憎恨我,就是你的恩惠了。”梁工再次向他深致谢意,说:“你的技术已经全部讲完,我肯定知道了,你怎么会欺骗我呢?”于是高唱《骊驹》之歌以欢送方士。方士把书本束扎于腰际,一个长揖就离开。梁工每日以其秘诀冶炼,再增加药剂分量,可谓贪婪不满足。把东山树木砍伐清光,汲取西江的水,夜间以炉火配合月魄,白天以炉火连接日光,操练更加勤奋,而法术效果却愈加疏远,一直冶炼下去而无法停止。他的花费极多,牛马尽用来换取铅汞,卖掉房屋以添置钳锤,把土田售卖给别人,连老婆儿女也典质出去,以致家徒四壁,身上衣着褴褛,而其效果仍无进展。到了老年临死,始终不能省悟。君子说:学艺不能谨慎从事,是学习而不达目标的人的问题,却不是教师的罪过。居士说:粉刷墙壁以及在墙上绘画,都是天下最低贱的工种,这无不靠师傅教导。若求教不能深入,思虑不能成熟圆通无瑕,与没有师父教导是一样的。若学习某种技艺未到家,则连粉刷墙壁、墙上绘画的工匠也不如。技艺未到家,是心中自我欺骗,也是对外欺骗别人。自欺的则自己穷困,欺人的使人穷困。像梁工,大概就自己穷困,他哪里有本事使人穷困呢!
赏析与点评
苏轼将“自欺欺人”一语敷演为“不至,则欺其中,亦以欺其外。欺其中者己穷,欺外者人穷。”从前,大部分人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有高深教养的人都极谦虚,以为自己不行。如今大学录取名额泛滥,大量年轻人进了大学,却出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许多人终日吃喝玩乐,逃课打机,虚度时光,然后非得不拿到甲等成绩不肯罢休,真是奇怪。
女妾
本篇导读
这几篇文字,从晋惠帝皇后贾氏之评价,而论人生容易惑于众口,又借贾婆婆之举荐而指斥贾昌朝奸佞,再因家婢正确判断王敦性格而评石崇无知人之明。所谓“女妾”,并非评论妇女,而是谈论人事管理,实际无分性别。
贾氏五不可
晋武帝欲为太子娶妇,卫瓘曰1:『贾氏有五不可2:青、黑、短、妒而无子。』竟为群臣所誉,娶之,竟以亡晋。妇人黑白美恶,人人知之,而爱其子,欲为娶妇,且使多子者,人人同也。然至其惑于众口,则颠倒错缪如此。俚语曰:『证龟成鳖』,此未足怪也。以此观之,当云『证龟成蛇』。小人之移人也,使龟蛇易位,而况邪正之在其心,利害之在岁月后者耶!
1 卫瓘(ɡuàn):二二○至二九一,字伯玉。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三国时,任魏国镇东将军,入晋,升司空、太保,惠帝时被贾后诛杀。
2 贾氏有五不可:据《晋书·后妃·惠贾皇后》传所载,乃武帝云:“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又《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云:“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青黑之说疑与此有关。
译文
晋武帝想为太子娶媳妇,卫瓘说:“贾充之女贾南风有五项因素不可娶:面青、目黑、身短、嫉妒而且会无子。”结果却为群臣所称赞,娶过来,终于导致西晋灭亡。妇人肤色黑白美丑,人人知道,而且爱护儿子,希望为儿子娶媳妇,且让儿媳多子,这想法人人相同。但是到了为众口所迷惑,竟然错谬颠倒到这地步,真想不到。俚语说:“证实乌龟会变成鳖”,这未足以奇怪,据此事观察,应当说“证龟成蛇”才对。小人之口能改变人的信念,使龟变蛇,交换位置,何况邪正存在其心,利害要经历漫长岁月之后才能证实呀!
赏析与点评
三人成虎,谣言造成暴动,谎言说一百遍变成真理,这些都可证明众人言语如洪水猛兽,力量巨大。“青、黑、短”乃从生理因素推测身体不健康,“妒”则从制造矛盾判断贾氏不宜立为后。
贾婆婆荐昌朝
温成皇后乳母贾氏1,宫中谓之贾婆婆。贾昌朝连结之2,谓之姑姑。台谏论其奸,吴春卿欲得其实而不可。近侍有进对者曰:『近日台谏言事,虚实相半,如贾姑姑事,岂有是哉!』上默然久之,曰:『贾氏实曾荐昌朝。』非吾仁宗盛德,岂肯以实语臣下耶!
1 温成皇后:进士张尧封之女张氏(一○二四至一○五四),河南永安(今河南巩县南)人。因父早死,寄居宫中,被仁宗皇帝赵祯纳为妃,封贵妃。死后才追封谥号为温成皇后。
2 贾昌朝:贾昌朝(九九八至一○六五)字子明,原籍真定获鹿(今河北真定),贾琰从孙。真宗天禧初,献文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五年(一○四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
译文
温成皇后的乳母贾氏,宫中人称她为贾婆婆。贾昌朝连结她,称她姑姑。台谏评论昌朝奸诈,吴春卿想查证实情而不成功。亲近皇上的侍从有次进言,说:“近日台谏官员讨论政事,虚实各一半,如贾姑姑的事,难道真有事实吗?”皇上沉默了好一会儿说:“贾氏真的曾经推荐过贾昌朝。”若非我们的仁宗皇帝英明盛德,怎么肯将实情告诉臣下呢!
赏析与点评
闲言闲语,所在多有,归根结底,关键在于是谁下决定。有的朝代禁止太监干政,有的朝代制止外戚干政。至于利益集团盘结,贪污腐败,则无不灭亡的。
石崇家婢
王敦至石崇家如厕,脱故着新,意色不怍。厕中婢曰:『此客必能作贼也。』此婢能知人,而崇乃令执事厕中,殆是无所知也。
译文
王敦到石崇家上厕所,他脱去旧衣服,穿上新衣物,意态神色不羞愧。在厕中守候的婢女说:“这位客人一定会做贼。”这婢女能够知人心,石崇却命令她在厕所中做事,可见他对婢子的能力一无所知。
赏析与点评
知人之明和用人之明,都是复杂的学问。可能婢子的缺点大于有知人之明的本事,可能石崇府中人人都是高明之士,婢子已经是其中最愚笨的人。
贼盗
本篇导读
“人无贤愚,皆喜之”,这种到处受人敬重的人,要么是仁人君子,要么是大奸大恶,《盗不劫幸秀才酒》的幸思顺与《水浒传》中的“及时雨”宋公明有近似的习性,或许幸思顺就是宋公明的原型。苏轼因护送魏王下葬而获赏数千缗钱,但已用罄,梁上君子连续两夜来偷盗而无所获,则可能盗贼是熟人,知道苏轼身边有钱而不知已经散尽。苏氏记此,目的似是供该熟人窥看,而不是留给后人鉴赏。
盗不劫幸秀才酒
幸思顺,金陵老儒也1。皇祐中,沽酒江州,人无贤愚,皆喜之。时劫江贼方炽,有一官人舣舟酒垆下2,偶与思顺往来相善,思顺以酒十壶饷之。已而被劫于蕲、黄间,群盗饮此酒,惊曰:『此幸秀才酒邪?』官人识其意,即绐曰3:『仆与幸秀才亲旧。』贼相顾叹曰:『吾俦何为劫幸老所亲哉4!』敛所劫还之5,且戒曰:『见幸慎勿言。』思顺年七十二,日行二百里,盛夏曝日中不渴,盖尝啖物而不饮水云。
1 金陵:今南京市。
2 舣(yǐ)舟:租船。
3 绐(dài):骗。
4 吾俦:我辈。
5 敛:收起。意指当时已分赃。
译文
幸思顺,是金陵一位年老儒生。皇祐年中,在江州卖酒,人民不分贤愚,都喜欢他。当时江上行劫的盗贼正炽盛,有一位官人,在酒垆下准备雇船,偶然和思顺交谈得很投契,思顺取十壶酒赠送给他。跟着这官人在蕲州、黄州之间被劫,群盗饮了这批酒,惊叫起来:“这不是幸秀才的酒吗?”官人领悟这意思,就骗他们说:“我与幸秀才,份属亲戚故旧。”贼人互相顾视,叹息说:“我们为什么打劫幸老所亲近的人呀!”收起所劫的财物退还给他,并且劝诫他说:“见到幸秀才,小心不要谈及这事。”思顺年龄七十二,每日步行二百里,在盛夏热日中也不口渴,听说能够吃东西而不必喝水。
赏析与点评
仗义每多屠狗辈,或云盗亦有道;前者幸思顺近之,后者即江上贼。看来幸思顺是一位江湖人物,从他每日能步行二百里,盛夏不口渴来看,恐怕是位武术高手,大隐隐于市而已。问题是,幸思顺能关照黑白两道,人无贤愚,皆喜之,也不简单吧?这让我们想起《水浒传》中那些卖酒的英雄,而苏轼笔下的幸思顺,比他们出现得还要早。
梁上君子
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入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译文
近日有很多盗贼,两夜都进入我房间。我最近护送魏王下葬,得赏钱数千缗,已用了大部分,这位梁上君子应当是不知道的了。
赏析与点评
这段话相当有趣,苏轼可能是故意写在纸上,并把纸放于桌上,让那位梁上君子看到此笺,知道作者无钱的实况而罢手。“梁上君子”这一雅称,也借苏文而进一步流行。
夷狄
本篇导读
三篇文章提及与邻国邦交,一东一西。《曹玮语王鬷元昊为中国患》中的王鬷获高人指导,提醒他及早防范西夏侵扰,他却无动于衷,以致错失良机。《高丽公案》一文中,北宋朝廷与高丽国交往,出现一些波折,苏轼责怪提议交往的官员多事,并反映接待官员无外交能力。苏氏思想,偏向于封闭自守,这值得我们深思。远邦来朝,原是好事,惟北宋官员无能,办事无方,数十年后亡国,乃是理所当然!
曹玮语王鬷元昊为中国患
天圣中1,曹玮以节镇定州2。王鬷为三司副使3,疏决河北囚徒,至定州。玮谓鬷曰:『君相甚贵,当为枢密使。然吾昔为秦州4,闻德明岁使人以羊马货易于边5,课所获多少为赏罚,时将以此杀人。其子元昊年十三6,谏曰:「吾本以羊马为国,今反以资中原,所得皆茶彩轻浮之物,适足以骄惰吾民,今又欲以此戮人。茶彩日增,羊马日减,吾国其削乎!」乃止不戮。吾闻而异之,使人图其形,信奇伟。若德明死,此子必为中国患,其当君之为枢密时乎?盍自今学兵讲边事?』鬷虽受教,盖亦未必信也。其后鬷与张观、陈执中在枢府7,元昊反,杨义上书论土兵事,上问三人,皆不知,遂皆罢之。鬷之孙为子由婿,故知之。
1 天圣:北宋仁宗皇帝(一○二三-一○六三在位)的第一个年号,公元一○二三-一○三二年。
2 曹玮:北宋名将。父曹彬。曾经击败李继迁于石门,又屡破西羌。签书枢密院事。奸相丁谓诬其党寇准,贬莱州观察使,卒谥于武穆。定州:今河北定州巿。
3 王鬷:字总之,赵州临城(今河北邢台)人。七岁丧父,哀毁过人。举进士,授婺州观察推官。景祐五年,参知政事。明年,迁尚书工部侍郎、知枢密院事。帝数问边境之事,王鬷不能应对,罢知河南府。
4 秦州:今甘肃天水。
5 德明(九八一-一○三二):西夏太宗,小字阿移。李继迁长子,二十三岁即位。卒谥光圣皇帝。
6 元昊(一○○三-一○四八):德明子,小字嵬理,更名曩霄。宋景祐五年(一○三八),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修宫殿,设百官,制西夏文,颁秃发令。又派军队攻占瓜州、沙州(今敦煌)、肃州(今酒泉、嘉峪关一带)。在位十七年。
7 张观:绛州绛县(今山西绛县)人,字思正。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甲寅科状元。仁宗时拜同知枢密院事。康定中(一○四○-一○四一),西兵失利,张观与陈执中等议兵,久而不决,罢,以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相州,徙澶州。陈执中(九九○-一○五九):字昭誉,父陈恕之,洪州(今江西南昌)人。真宗时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累迁知梧州、江宁府、扬州、永兴军。仁宗宝元元年(一○三八)同知枢密院事。出知青州,改永兴军。召拜参知政事。庆历五年(一○四五),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皇佑元年(一○四九)出知陈州。五年,再入相。至和二年(一○五五)充镇海军节度使判亳州。逾年,以司徒致仕。嘉祐四年卒,谥恭。见《宋史》卷二八五。
译文
天圣中,曹玮任节度使镇守定州。王鬷任三司副使,将河北的囚犯分流判决,送至定州。曹玮对王鬷说:“君相你的样貌相当显贵,他日当出任枢密使。我昔日主管秦州,听闻西夏国主李德明每年命人以羊马在边界以货换货交易,计算官员在课税中获得多少作为赏罚准则,不时因此事杀人。德明儿子元昊十三岁,劝谏其父说:‘我们本来以牧养羊马立国,现在反而拿来资助中原,所换得的都是茶叶、彩缎等轻浮物品,这足以使我国国民骄奢懒惰,现今又欲因此事杀人,岂不害了自己?茶叶彩缎日日增加,羊马日日减少,我国力量将会削弱呀!’于是停止,不再杀戮。我闻此事感到惊异,派人图绘其外貌,确实奇伟。如果德明死,此子必成为中原祸患,到其时,将是你做枢密使吧?何不从今学兵法、研究边防事务?”王鬷虽接受教诲,大概亦未必相信。其后王鬷与张观、陈执中在枢密院,元昊反叛,杨义上书论土兵事件,皇上问三人,都不知晓,结果全部罢免。王鬷的孙子是子由女婿,所以知道此事。
赏析与点评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曹玮是一位对国家负责任,并且能高瞻远瞩的人,可惜王鬷只是苟且偷安、没有远见的文人,辜负了曹玮的好意。宋朝之亡,就是亡在这类因循守旧的人手上。
高丽
昨日见泗倅陈敦固道言1:『胡孙作人状2,折旋俯仰中度3,细观之,其相侮慢也甚矣4。人言「弄胡孙」,不知为胡孙所弄!』其言颇有理,故为记之。又见淮东提举黄实言:『见奉使高丽人言:所致赠作有假金银锭5,夷人皆坼坏,使露胎素,使者甚不乐。夷云:非敢慢也,恐北虏有觇者以为真尔6。』由此观之,高丽所得吾赐物,北虏皆分之矣。而或者不察,谓北虏不知高丽朝我,或以为异时可使牵制北虏7,岂不误哉!今日又见三佛齐朝贡者过泗州8,官吏妓乐,纷然郊外,而椎髻兽面9,睢盱船中10。遂记胡孙弄人语良有理,故并记之。
1 泗倅(cuì):泗州通判。宋代官制,以通判助知州,俗称“倅”。
2 胡孙:猢狲。胡孙作人状,近似沐猴而冠的说法。
3 折旋俯仰中度:谓礼仪及谈判合宜,合乎标准。折旋,讨论折中、来回谈判。俯仰,比喻谈判中有所进退、提出要求与让步。中,合适。度,尺度。
4 相侮慢:侮辱、鄙视、轻慢我方。相,以闽南话为例,指甲方对乙方单方面而言,非互相之意。
5 假金银锭:以合金或镀金之物质制造出来之金锭、银锭,使用于欺诈性之送礼。
6 北虏:辽国,又称契丹。
7 牵制北虏:结交高丽,联合两国军事力量南北夹攻以牵制契丹。
8 三佛齐:国名。唐代古籍称室利佛逝;位置在真腊、阇婆之间,与占城为邻。其佛教遗迹仍保存于印度尼西亚。
9 椎髻兽面:头发结扎似椎形,脸形如野兽;可能是戴上面具。
10 睢盱船中:在船上睁眼仰视。
译文
昨日见泗州通判陈敦固道,他说:“猢狲打扮作人的形状,谈判商议进退俱合尺度,但细心观察,对我方侮辱傲慢,相当严重。人们说‘玩弄猢狲’,却不知被猢狲所玩弄!”他的话颇有理,所以我特意记下。又见淮东提举黄实说:“见奉命出使往高丽的人说:我方所致送的物品中有假金银锭,夷人都把它击坏,露出原本的样子,使者感到很难过。夷人说:不敢对你们怠慢,只恐怕契丹人窥伺以为是真品而已。”由此观之,高丽所得我方赏赐物品,契丹都分去一部分。而有人不知晓这点,认为契丹不知道高丽向我国朝贡,或以为他日可利用高丽来牵制契丹,如此弄虚作假,岂不误事!今日又见三佛齐国朝贡者经过泗州城,官吏以妓乐迎接,郊外一片热闹,来者发髻扎起如椎形,脸形如野兽,在船上睁眼仰视。我忆起“猢狲弄人”之语颇有道理,因此一并记录下来。
赏析与点评
不懂民族平等之理,不懂尊重夷狄,是古代士人的一大通病,大贤如苏轼亦不例外。其实,送礼用假金银锭,待对方拆开,露出洋相,其过在我,而非夷人。再说,古代招远人,万方来朝,原是光荣的事,遭到侮慢,可能是外交人才不足,或外交经验不足,应该先检讨才对,而不是一味辱骂别人。
高丽公案
元祐五年二月十七日,见王伯虎炳之言:『昔为枢密院礼房检详文字1,见高丽公案。始因张诚一使契丹,于虏帐中见高丽人,私语本国主向慕中国之意,归而奏之,先帝始有招徕之意。枢密使吕公弼因而迎合,亲书札子乞招致,遂命发运使崔极遣商人招之。』天下知非极,而不知罪公弼。如诚一,盖不足道也。
1 枢密院:宋代枢密院为国家最高军事机构,相当于国防部,亦处理对外事务。
译文
元祐五年(一○九○)二月十七日,见到王伯虎炳之,他说:“我昔日任枢密院礼房检详文字,看到与高丽来往的公文档案。开始是因张诚一出使契丹,在胡虏的帐幕中遇见高丽人,他私下表示高丽国主有向慕中国的意念。归国后上奏此事,先帝开始产生招徕的念头。枢密使吕公弼因而迎合主上,亲撰札子,乞求邀请对方到来,于是命令发运使崔极派遣商人前往邀请。”天下人只知道谴责崔极,而不知怪罪吕公弼。至如张诚一,实在不值得提起。
赏析与点评
这里透露几个信息,一是宋代中央政府有关部门设有档案室,整个事件,前因后果,原原本本归档;二是外交人员能及时反映邻国意图,张诚一的做法并没有错;三是扩阔邦交的主动权在于皇帝,吕公弼不过是迎合主上,崔极也不过是奉命行事,苏轼即使不同意扩展邦交,在知道真相后,仍只指责吕、崔,不敢针对皇帝,亦非君子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