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孝宽(耕读务本,读书宜有恒无间)

谕孝宽悉:

吾积世寒素,近乃称巨室①。虽屡申儆②不可沾染世宦积习,而家用日增,已有不能撙节之势。我廉金不以肥家,有余辄随手散去,尔辈宜早自为谋。大约廉余拟作五分,以一为爵田,余作四分均给尔辈,已与勋、同言之,每分不得超过五千两也。爵田以授宗子袭爵者,凡公用均于此取之。

诸孙读书,只要有恒无间,不必加以迫促。读书只要明理,不必望以科名。子孙贤达,不在科名有无迟早,况科名有无迟早亦有分定,不在文字也。不过望子孙读书,不得不讲科名。是佳子弟,能得科名固门闾③之庆;子弟不佳,纵得科名亦增耻辱耳。

吾平生志在务本,耕读而外别无所尚④。三试礼部,既无意仕进,时值危乱,乃以戎幕起家。厥后⑤以不求闻达之人,上动天鉴⑥,建节锡封⑦,忝窃⑧非分⑨。嗣复以乙科入阁,在家世为未有之殊荣,在国家为特见之旷典⑫,此岂天下拟议⑬所能到?此生梦想⑭所能期?子孙能学吾之耕读为业,务本⑮为怀,吾心慰矣。若必谓功名事业高官显爵无忝乃祖,此岂可期必之事,亦岂数见之事哉?或且以科名为门户计,为利禄计,则并耕读务本之素志而忘之,是谓不肖矣!

今译

我们家世代清苦俭朴,直到近年来才成为世家大族。我虽然多次告诫你们不要沾染仕宦弟子的不良习气,然而家庭开销日益增加,已经到了没办法节省的地步。我的养廉银不是用来让家里富裕的,(除必要开支外)多余的养廉银我便随手周济需要帮助的人,你们应该早点自谋生计。养廉银剩余的部分,我将分为五份,一份用来买爵田,另外四份将均匀分给你们,我已与孝勋、孝同说过,每一份不能超过五千两。爵田将来分给承袭爵位的人,所有的公共费用都从这里开支。

孙子们读书,只要坚持不间断,不必太过严苛。读书重在明事理,而非追求功名。如果子孙贤能,不在于功名来得早或迟,况且功名也是冥冥中早有安排,不完全在于文章是否写得好。不过督促子孙读书,(现在)不得不讲科举功名(这些事情)。如果是品学兼优的人,能获取功名固然是家族的荣耀;如果不是品学兼优的人,纵然考取功名也会成为家族的耻辱。

我生平只想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除耕读之外没有其他特别注重的地方。三次参加会试,本不是为了做官,时值国家多事之秋,于是就从幕僚做起。后来虽然不热衷功名地位,却未料到引起天子的关注,被任命为封疆大吏,我常常为自己获得了不该有的地位和名声而惭愧。后来又以举人的身份入阁,对于左氏家族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特殊荣耀,对于国家来说是很少见到的稀世典制,这难道是天下人事先能预料到的吗?难道是我做梦能想到的吗?

如果子孙能效仿我以耕读为事业,内心始终想着致力于孝悌仁义的根本,我就感到安慰了。若(你们)说一定要获取功名业绩和显贵的官职爵位才算不辱没祖先,这哪里是一定可以期待成真的事情?又怎会是能够(在我们家族)经常看得到的事情?如果(你们认为)获取功名是为了家庭的地位,为了荣华富贵,而忘记了我们家族历来秉持的耕读务本的志愿,就是不肖子孙!

简注

①巨室:名望高、势力大的世家大族。

②申儆:训诫。

③门闾(lǘ):家门,家庭;门庭。

④尚:尊崇,注重。

⑤厥后:之后,后来。厥,之、以。

⑥天鉴:引起天子的关注和考察。鉴,观察,审察。

⑦建节锡封:建节,手持符节。锡封,赐封,分封。在此引申为自己成为封疆大吏。

⑧忝窃:辱居其位或愧得其名的谦虚表达,对自己因幸运拥有的某种名利或地位感到难以胜任的谦辞。忝,有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

⑨非分:不属于自己分内应得的。

⑩嗣(sì)复:后来又。嗣,后来。

⑪乙科:明清科举,称举人为“乙科”。古代科举考试分为甲科、乙科。甲科是把全国的举人集中到京城里举行“会试”,中榜者称为进士。进士又分三等,第一等称为“一甲”,或“进士及第”;一甲仅限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称“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称“同进士出身”。乙科是指集中全省秀才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中榜者成为举人。

⑫旷典:前所未有的典制。

⑬拟议:事先考虑或计划。

⑭梦想:贬义词,做白日梦所想到的,指幻想、妄想、空想。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梦想”一词。

⑮务本:专心致力于根本。语出《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实践要点

左宗棠以举人而入阁,是清朝的破例擢升,其俸禄不可谓不高,但他对自己和家人都严格要求,多年来的养廉银结余不到二万五千两。他在这封家书中将这些银子明确分为五份,要求四个儿子“早自为谋”,不让儿子在金钱上对父亲产生依赖。他的俸禄主要用于救济他人。据史书记载,1866 年,他捐献银两支持湘阴义举,自掏腰包两建试馆;1869 年,湖湘水灾,他捐廉银赈灾;1877 年,陕西、甘肃大灾,他再度慷慨解囊……左宗棠家书中仅提及“助赈之事”就有六十六处之多,真正实践了“崇俭以广惠”。

虽然已是巨室名门,但左宗棠仍“耕读为业,务本为怀”。回顾自己出将入阁的人生历程后,念念不忘“读书只要明理,不必望以科名”和“(读书)只要有恒无间,不必加以迫促”的教导,甚至将醉心科名而不能耕读务本的子孙斥为不肖子孙!作为声名赫赫的名臣,而一直淡看功名,始终强调耕读务本,实在是难得的清醒!

他有四个儿子,孝威人品学业俱佳,可惜二十七岁便英年早逝。孝宽、孝勋、孝同考取的功名有限,但受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都能自食其力,正是传承了清正朴素的家风!

勋、同请归赴试,吾以秀才应举亦本分事,勉诺①之。料尔在家,亦必预乡试。世俗之见,方以子弟应试为有志上进,吾何必故持异论?但不可借此广交游、务征逐、通关节为要,数者吾所憎也。恪遵②功令③,勿涉浮嚣④,庶免辱耻。

丰孙读书如常,课程不必求多,亦不必过于拘束,陶氏诸孙亦然。以体质非佳,苦读能伤气,久坐能伤血。小时拘束太严,大来纵肆⑤,反多不可收拾⑥;或渐近憨呆,不晓世事,皆必有之患。此条切要,可与少云、大姊详言之。

丙子五月初六日酒泉营次(书)

今译

孝勋、孝同请求回家参加乡试,我认为秀才参加举人考试也是分内之事,就鼓励并答应了他们。如果你在家,估计也一定会准备参加乡试。按照世俗的标准,子弟参加科举考试才是有志向和求上进,我又何必故意标新立异呢?但是必须记住不能借此机会频繁外出交友游玩,醉心于吃喝玩乐,想方设法去打通关系,这些都是我所憎恶的。你们必须恪守与考试相关的规章,杜绝浮躁,才能避免被羞辱和耻笑。

丰孙读书还要和往常一样(持之以恒),学习内容不必贪多,也不要有太多的管束限制,陶家的孙辈也要这样。因为体质不好,读书太用功会伤气,坐得太久会伤血。小时候管得太严,长大后就容易肆无忌惮,反而会陷入无法挽回的地步;或者慢慢变成痴傻的书呆子,对于世事全然不知,都一定会埋下隐患。这一点很重要,要与你的大姐夫少云、大姐详细讲明(这层意思)。

简注

①勉诺:鼓励并答应。

②恪遵:谨慎遵守。

③功令:古时国家考核和选用学官的法令。

④浮嚣:浮躁,不踏实。

⑤纵肆:无遮掩地做无道义的事。

⑥不可收拾:原指事物无法归类整顿,后借指事情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实践要点

儿童教育应该“严”还是“松”?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难题。左宗棠认为孙辈的学业无需贪多,管教也不宜太严格。他的理由有三点:久思久读久坐损耗气血;小时候管教过于严厉,一种后果是长大了之后反而很放肆,因为小时候太压抑了,所以反弹幅度大;另一种情况是不晓世事,几近愚呆,在社会上唯唯诺诺。也许是鉴于家族遗传和儿子辈的身体都不大好,他才有这些考虑。

溺爱和过于严苛,都容易走向极端,成为教育失败的反面教材。“严”与“松”之间的度如何把握,还真是一件难事,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一般来说,儿童的身体状况、兴趣、专注力、心理健康是要首先考虑的因素,社会不需要弱不禁风的书呆子,也不需要三心二意的聪明人,更不需要压抑扭曲的乖学生!所以,父母要多陪伴子女成长,积极发现子女的兴趣点和心理需要,积极创造一个张弛有度的温馨环境。

与宽勋同(告诫儿孙,毋过于注重科名)

宽今岁下场,亦不望中,但文字清顺不犯条例即可矣。勋、同榜后即与宽共商母茔①改葬一切,八尺坳既定,则择期营葬,不必又访别处耳。陶氏诸孙赴乡试者今年当可望中。惟科名有命,得与不得不尽在文章,亦毋须望之过切耳。

今译

孝宽今年参加考试,我也不指望你考中,只要文章写得通顺不触犯规矩即可。孝勋、孝同在放榜之后与哥哥孝宽一起共同商讨你们母亲的改葬事宜,八尺坳的墓地既然已经定下来,那就选定日期改葬,不必再去寻觅其他风水吉地了。陶家的孙子们今年参加科举,有希望取得不错的成绩。只是功名是由命运主宰的,能不能考中不完全是因为文章(的好坏),也无须对此抱太高的期望。

简注

①茔(yíng):墓地。

实践要点

左宗棠对于儿子及孙辈的教育,从不以科考是否金榜题名作为衡量学业成绩优秀与否的标准。一方面,他认为科名的获得有相当大的运气成分。另外,他殷切希望家族子弟脚踏实地,毋将读书视作科举晋升之途,而是多读经世致用之书,传承耕读家风。